农村发展论文范文

2022-05-09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农村发展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当今,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扩大,乡镇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逐渐减弱,“三农”问题也愈加凸显出来。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对资源配置进行解决。而农村资本要素配置的重要制度则是农村金融,因此在对农村经济的改革中,农村金融的发展必将成为其关注焦点,成为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一篇:农村发展论文范文

发展农村创意经济构建综合发展的农村现代社会

摘要: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以小规模农户经济为特征,很难摆脱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破解“三农”问题的文件,最根本的目的是深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使中国的农业社会走向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因此,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以现代农业科技为依托,以各具特色的资源、生态、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为基础,以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为发展方向,耦合各种农村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等资源要素,形成融一、二、三产业,持续健康综合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村新型产业体系——农村创意经济,并阐述了农村创意经济的概念与内涵、发展的思路与原则、路径与对策等。

关键词:农村;创意经济;城乡协调发展;思路与对策

我国的农村,目前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我国的农业,也仍然是具有2亿多农户的小规模农户经济,尽管具有比较大规模的个体或规模化企业经营,但它不可能成为中国农业经营的主体。从我国人口现有13亿甚至将来要达到15亿多以及农业人口比重过大的国情考虑,我国农业不可能发展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大规模化农业,只能是农户小规模经营。即使城市化达到80%的水平,农村经济的小规模经营模式也难有根本的改变。对于这样一个小规模农户经济来说,现代化农业只能够从国家层面上来解决食品安全和生产方式优化等问题。因此,依靠建立在小农户基础上的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来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是有难度的。在不可能改变小农户经营的前提下,我们就必须深度思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广辟农村产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人们追求健康、休闲、知识、幸福的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另外,传统农业、常规农业,以及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不足是千篇一律,不适应人们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各地不同特色的自然、生态、文化、人文、历史资源。尽管从全国农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各地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上,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发展模式,如都市型农业模式、城郊型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模式,但其产业配置都还显得比较单一和单薄。在世界经济由信息经济到知识经济,再到创意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发展农村创意产业,深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形成农村创意经济,从而最终破解“三农”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第一是完成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的现代化,第二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以知识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应该是把工业化、城市化、知识化和信息化融为一体走综合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即通过农村的创意经济发展实现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这样才能实现综合发展的现代农村,以及党中央提出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目标。

一、农村创意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一)农村创意经济的概念

创意经济的概念源于城市二、三产业,凯夫斯在《创意产业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中,为创意经济归纳了需求的不确定性、非单一要素产品和多技能性,独特性和差异性、时间性、知识密集性、技术密集性、产品的持久性和盈利的长期性等七个特点。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通过越界,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创意经济产业的知识密集性、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对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创意经济更加强调人的创造力,更加强调创意对经济的渗透和贡献。创意经济,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简言之,就是由人类的创意主导的新型经济形态。创意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自从英国政府1998年正式提出“创意经济”的概念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创意立国或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创意经济的代表,发展创意产业已经被提到了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战略层面。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正以5%的速度递增。美国、英国等创意产业发达国家递增速度已经达到10%以上。在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样受到了高度关注,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和一些省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划或发展创意产业。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标志着创意经济时代正在到来。创意经济不仅在城市二,三产业中发展,更应该在农村、农业中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理想形态。我国农村大地上蕴藏着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儒(道)家文化——生态文化,深挖这些文化并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发展融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为一体的多元化复合经济,开发超越一般农业、越界的农村产业,以形成农村创意经济。实际上,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和韩国的“新农渔村运动”,都是创意经济在农村发展中的成功实践。

如果给农村创意经济下定义,那就是:农村创意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是以现代农业科技为依托,以各具特色的资源、生态、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为基础,以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为发展方向,耦合各种农村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等资源要素,形成融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持续健康综合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为一体的现代的农村新型产业体系。

(二)农村创意经济的内涵

1、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这是农村创意经济的基础,脱离了它们就脱离了“三农”。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围绕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培植农村主导产业,通过产业化的经营模式生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同时配置当地的特色、猎奇产品,形成为都市人休闲、观光、娱乐、获取知识的农业群落。

2、文化产业。挖掘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和优良的民风民俗,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实现农村产业的升华。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农耕文化(文明),儒家文化、各种文化不断发展演绎、地跨不同区域的多元化文化(文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的国家。把这些文化和文明,包括历史名人、文化传说等丰富多彩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通过创意开发形成一种给人以知识、理想、信念、追求的创意文化产业,吸引国内外游客,特别是满足都市人对于休闲、观光、娱乐、享受、知识获取的追求和向往。

3、旅游产业。通过对历史、名胜古迹、山水风景的创意打造,形成超出动物园、游乐同等具有不同于

城市园林风景的,具有大自然乡土特色的旅游产业。笔者认为在中国广袤农村的土地上通过创意会被发掘出形形色色、各式各样,风格不同的健康向上的风土人情、历史名人、名胜古迹和山水风景,形成农村创意经济的一部分产业。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就形成了以现代农业科技和生态文明,多元复合型,知识化、信息化、创新性、全球化的地方风格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于一体的农村创意经济,使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综合发展的现代社会。

二、发展农村创意经济的意义

1、是刺激经济发展、扩大内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战略途径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学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生活在建筑物密集,汽车、人口拥挤的,噪音、噪光污染和工业污染的城市里的人们对健康、享受的需求更强烈;自小生活在城市里的青少年和儿童,所学所知大都来自于爷爷奶奶讲的故事、老师的教授以及书本,很少有体验城市外生活的机会,对于生活的认知往往不够。因此,农村创意经济通过创意产业配置,如多样化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开发,反映农耕文明、儒家文化孕育的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开发,以及餐饮、旅游产业的开发,不但刺激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满足都市不同人群的需求,或者生活方面的补充,是提高都市人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战略性途径。

2、是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升华的途径之一。中国农业是小规模分散的农户经营,不论是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还是生态农业,都走不出随经济发展而相对贫困的圈子。这里说的是相对贫穷,是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加相比,会处在一个相对减少的状况,城乡差距会不断拉大,这是中国“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在中国“谷贱伤农”,“谷贵也伤农”。近年来,如果不是城市经济的超常发展,带动农民工进城务工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也只有现有纯收入的一半左右。我们知道,农产品近似于完全竞争市场,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农产品价格,而政府的保护价有时候也难奏效,以致农产品价格几乎完全由市场的供求决定。所以,必须在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开发农村创意产业群,形成农村创意经济,使农民的收入更多地转向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使资源得到了优化和充分利用,实现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升华,使中国的农业社会走向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

3、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就业的战略途径的之一。近年来,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其核心是改造传统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综合发展的现代农村。为此,政府没有少下功夫,干部没有少做工作,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基本上没有重大突破。实际上,农业和农村虽然考虑了产加销、农工贸等方面,并且因地制宜,但都是囿于农业这个圈子,没有走出来。而创意经济是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经济。所以,提出农村创意经济,实际就是对原有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通过农村创意产业的发展,例如内涵丰富的文化产业,多样化的旅游产业和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深度挖掘农耕文化、儒家文化孕育的地区特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山水风景文化,培育农村以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主导产业、农业特色产业、农村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深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不仅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同时也为有知识有文化的大专学生提供了创业就业的机会。

三、农村创意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原则

农村创意经济发展思路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基本体现了,因地制宜,以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为基础,深度挖掘与当地相适应的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文明)、儒家文化孕育的当地文化,以及不同特色的民风民俗,培育文化产业,开发当地山水风景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形成集多元化、立体型、超常规、知识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农村创意经济体系,打造一个特色品牌,弘扬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理念。

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创意产业有不同的取向,各地应根据所处发展阶段和已有产业基础,制定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思路,优先发展符合城市属性的创意产业。农村创意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科技现代化。高科技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高科技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的基础,发展农村主导产业,生产高科技含量的专用产品是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基础条件;现代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基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和现代化水平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10—15年,而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则在15—20年以上。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发展高科技现代化的农业才能面对世界农业的未来。

2、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人们需要健康,社会需要持续发展,这就需要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的农产品和优良的环境。到目前为止,除有生命的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食品之外,还没有能够通过工业技术为人们提供无生命的食品。人类生存发展的地球只有一个,人口不断的增加、资源稀缺性和人类需求的不断扩张,需要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和进行农村产业配置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多元化、立体型、超常规。正如上面说的,农村创意经济的产业配置,要立足当地实际,现代化、生态农业、特色猎奇以及反季节产品,反映农耕文化(文明)、儒家文化孕育的当地文化的文化产业,展示当地山水风景、名胜古迹的旅游产业,采用高科技、立体型、超常规配置,充分发挥人们的创意,从整体上打造不同区域,特别是都市农村区域农村创意经济品牌,形成多样化特色产品各放异彩的局面。

4、知识性、娱乐性和趣味性。都市人群大体上可分为知识需求、娱乐趣味需求的青少年和儿童人群,需要减压休闲的白领、蓝领工作者人群,需要享受、健康、趣味、休闲娱乐的离退休老年人群。因此,在农村创意经济发展模式中的创意产业要考虑适合不同人群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就有卖点。那么如何体现这个原则呢?一是以现代科技发展的生态产业、循环经济授人农业科技知识。二是再现农耕文化(文明)的发展过程,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农业演变发展的历史与渊源。例如现代葡萄产业重现传统酿酒工艺和现代酿酒工艺过程,可以使人们了解葡萄和葡萄酒的发展历史;再现农耕历史各种劳动过程,例如“水打磨”、“水车”、“驴拉磨”等。三是挖掘当地优良的民风民俗,开展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侨动。例如剪纸、绘画、传统的婚俗等,孩子游乐的攻城堡、汉字迷宫等,让人们参与其中,感受当地的传统文化(文明),而不只局限于目前的农家饭。四是通过历史典故的场景再现和客人的体验参与,激发游客的积极性。五是利用当地的山水风景、自然景

观,以及利用高科技,如声、光、电等技术构建的景观为一体的娱乐式;六是供人们自乐自演的游乐式,等等。

四、发展农村创意经济的路径

创意途径,即从当地生态或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出发,发掘创意点,形成创意路径。不同的创意农业模式可以按照相同或不同的创意途径规划实施。

对农村创意经济的创意途径有不同的分法,归纳起来有三大途径,即经济创意、文化创意、生态创意。这样分类的依据是经济创意最基本的创意途径,它首先是从经济效益出发。文化创意,不仅强调现实的经济收益,还包含了对区域特定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生态创意,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符合科学发展观。

第一,农村经济创意。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特点相结合,即产品服务与休闲娱乐服务的结合。这样的创意已经有很多,如北京顺义区的意大利农庄,为游客提供意大利式的服务和餐饮;在延庆县八达岭镇针对白领阶层压力过大而开发的农业创意项目一一发泄农场里,游客可以肆意打砸玉米秆(已摘过玉米穗)以释放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压力。这些独特的服务项目达到了使农产品增值和农业增效的目的。

第二,农村文化创意。中国是农业大国,古老的农耕文明是我国文化的源泉。农业文化上的创新可谓信手拈来。农业文化包括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农耕文化是以种植经济为基本方式的农业社会的文化,是指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与农业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是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和社会行为模式的总和。各地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而形成的种植制度、根据农事需求而制作的不同的农具,我同的二十四节气、农谚,茶文化、松竹梅兰菊的文化内涵,有关瓜果渔桑的文化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曾提出“农业文化创意是创意农业的最主要途径”。各种以农业为主题的文化节,如西瓜节、栗花节、桃花节、梨花节、草莓节、苹果节、葡萄节等都融入了文化创意;各种农业文化创意产品,如豆塑画、蝶翅画、麦秸画、桃木工艺品等,都体现了文化创意。

第三,农村生态创意。生态创意包括景观创意和生态功能创意。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千家店的百里画,利用不同农作物的丰富色彩而形成的田园景观,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农业美学文化的价值,这体现的是景观创意。另一方面,生态创意也反映在农业生态功能上的创意。比如水生植物具有水质净化的作用;现在许多地方已经出现的阳台农业、楼宇农业等,就是一种农业微生态功能的创意。

此外,也有人提到科技创意。水车、水磨、风车等是人们利用自然能的创意。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意更加丰富,如精准农业、智能温室等,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手段。

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人对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小,说明了农业创新层次的不断提高。人类的智慧不再体现在改造自然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功,而在于尽量保持生态良性循环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了自己。

五、国内外农村创意经济发展的模式

目前,农村创意经济的发展模式已比较多,主要有国内和国外两部分的内容。国内,四川省的农村创意经济发展较好,比较著名的有“五朵金花”模式、温江模式、双流模式。从晋江区形成的以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为特色的“五朵金花”,到“温江十景”,再到双流县的“三走廊”,通过各具特色的景点与旅游文化节相结合吸引游客。是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的四川模式。

上海模式则是展示了瓜果蔬菜的美学效果。提倡味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结合在一起,主张未来农业是美形、美艳、美味的“三美”农业。位于广东省的陈村镇把农产品、农业与文化、艺术进行融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各种有力举措,推动花卉业不断升级换代,现在的陈村已成为华南地区的花卉生产和交易中心,辐射和带动了周边地区花卉产业的迅速发展。

国外模式,以法国、德国、荷兰、日本、美国为代表形成不同的农村创意经济的发展模式。法国创意农业属于生态创意农业,以大田作物为主,采取较大规模的专业化农场生产,逐步减少小型农场。例如巴黎的创意农业已经突破自给自足的生产,而突出农业的生态功能,利用农业把高速公路、工厂等有污染的地区和居民隔开来,营造宁静、清洁的生活环境。

德国的农村创意经济的主要形式是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市民农园是利用城市地区或近郊区的农地、规划成小块出租给市民收取租金,承租市民可在农地上种花、草、蔬菜果树等,享受耕种与体验田园生活的接近大自然的乐趣。

荷兰创意模式是以创汇经济功能为主的农村经济。借助发达的设施农业,集约生产经营花卉、蔬菜及奶制品,使人均农产品出口创汇居世界榜首。荷兰创意农业重点发展具有设施园艺技术辐射、园艺产品集散、农业生态观光功能和地区专业分工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

日本农村创意经济是设施农业、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多样化农业的综合功能的创意模式,重点开发农业的绿色、环保、体验、休闲和示范功能,是高新技术产业和镶嵌式多功能的“绿岛农业”。日本的创意农业主要集中在三大都市圈内,即东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

六、我国农村创意经济存在的问题

1、中国大量农民文化知识不足,思想比较保守,阻碍农村创意经济的发展。创意是知识和信息的升华,知识越多、信息量越大,创意就会越丰富。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自身文化知识有限,知识存量少,对技术发展和对消费者需求变化把握不够,极大地制约着农村创意经济的发展。调查显示,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是7.8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70%以上,这个比例比较高,反映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的薄弱。而且有这样几个数字,一年之内接受过一次科技培训的农民不足35%,接受过三次以上的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3%,科技培训的覆盖面很小,农民科技素质的掌握不高。这样的农民群体,很难实现有效地创新。而且处于对创新风险的回避,许多农民也不敢轻易将自己的创新想法付诸实践。

2、农村创意经济缺乏必要的资金和创意机构的支撑。资金的不足是长期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资金不足,金融市场滞后主要是由农民的高储蓄率、农村信用体系缺失、银行放贷风险大、农村经济底子薄、投资环境恶劣,吸引投资的难度大等原因造成的。具体来说,首先,由于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以及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加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农村信用体系缺失,担保制度不完善,使得金融机构在开辟农村金融市场时设置过多条件,手续繁琐,影响了农民利用金融机构贷款进行投资。再者,由于农村地区整体上经济底子薄、相关配套设施落后,对其投资总体上是投资大、见效慢、收益低,许多资本持有者从利益最大化及资本安全的角度考虑,对其投资的动力减小,欲望降低。

3、现阶段大多数农村创意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创意服务对文化的发掘不足。由于条件有限,相关的科研投入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生产加工工艺落后,这就使农村的创意产品很难形成竞争优势。在文化创意方面,各地区有不同特色的文化遗产,现在出现的一些采摘节或其他的形式具有文化特色的节日,是农业创意经济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对于当地文化的发掘和弘扬还很有限,文化底蕴不足,所以很难形成持久的吸引力。

4、农村创意产品内容大同小异,以生态旅游为主,千篇一律。如有的缺乏乡土文化内涵,仅靠农产品利用型观光农园的游憩活动;有的设施及活动过于人丁商业化,偏向经营观赏游乐区开发行为,有些变相的成了房地产开发;普遍缺乏体验、教育功能,也没有凸显不同特色文化产品,或者没有让特色文化内涵表现出来。

七、我国农村创意经济发展的对策

1、为农村创意经济提供人才支持。一是政府、部门和企业、社会联手,着力培训创新型人才。建立劳动、教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合组织等多元培训机制,制订创新型人才培训规划。采取定向、委托、实习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二是要改农业、劳动等部门直接培训为出资帮助业务部门、企业、农村经合组织自行培训。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培养、引进和聘请创意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鼓励大专院校和有关机构组织开展品牌知识、品牌经营、创意农业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企业创牌能力和创意水平;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文化艺术团体等到农村谋划和发展农村创意经济。政府应设立“创意人才奖励资金”,对在发展农村创意经济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创意农业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给予奖励。

2、为农村创意经济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针对农村经济发展资金不足和金融市场滞后的问题,通过宣传引导逐渐改变人们传统的理财观念,使农民自发投资农村经济建设。同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农民能安心投资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成熟和农村资金的流动。加大创意农业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安排创意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扶持创意农业建设,进一步拓宽创意农业投资领域,逐步建立多元化创意农业投入机制。加强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注重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创意农业产业协会以及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为创意农业企业提供品牌、人才、商标等方面服务。

3、农村创意经济中的创意产品要增强其文化和教育的感召力。以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风车村为例,当地的木鞋作坊和乳酪作坊,现场向游人演示木鞋、乳酪加工,使他们领略田园风光的同时,体验了木鞋文化与乳酪文化。创意农业的价值是靠市场实现的。发达国家主要采取城乡互融互动的手段,实现消费市场和生产者之间的有效对接。通过对城市消费市场的培育以及对农业生产文化、农居生活与乡村自然环境的综合塑造,使创意农产品直接转化为市场效益。农业品牌本身是具有文化意义的标志,创意农业可以借助“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农产品著名品牌、商标等不断扩展市场基础。大力开展以文化传承、艺术创作为主的内容,和以经营管理为主的外贸知识、语言能力、市场拓展、世贸规则等内容的专业培训以及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主的技术知识等内容的技能培训。

4、加快创意农产品质量认证,加强创意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品牌保护力度。以创意龙头企业等为主体,广泛采用国际和国内先进标准,制定实施针对创意农产品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以建立健全创意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同时,加快创意农产品开发,培育创意新颖的创意农产品品牌。还要完善创意农产品品牌、商标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营造保护创意农产品品牌良性法制环境。

5、发展农村创意经济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服务和引导作用。一是搞好创意产业发展规划。通过集思广益,充分论证,立足当地实际,筛选出投入产出效益高和节约型、持续型、循环型,能够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的项目。二是采用产业化经营模式。首先把农户组织起来形成农民协会(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通过股份合作、个体民营多种形式组建企业集团,形成公司+农民协会、农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公司、农民协会、农业合作社所经营的所有产业项目,统一布局设计规划,各显特色。三是各级政府应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都市农业、城郊农业区域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思考,重点发展创意产业,形成农村创意经济模式。

参考文献:

[1]孙绯,创意产业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75-180.

[2]周莉华,试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意产业[J],南方经济,2005(1):63—64.

[3]李学术,刘楠论农村创意经济及其实现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2010(2):51-85.

[4]尹宏,论创意经济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J],经济纵横,2007(3):32-34.

[5]刘春香,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6(5):33-34.

[6]罗文斌,戴美琪。汪友结,等,休闲旅游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1—46.

[7]刘军萍,王爱玲,北京创意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J],2010(1):60-63.

[8]章继刚,创意农业:我国农业开发先天地[J],农业开发研究,2008(4):6—12.

[9]刘丽伟,发达国家创意农业发展路径及其成功经验[J],学术交流,2010(8):79-82.

[10]受教育程度低科技素质差中国农民素质不容乐观[BE/OL],[2008-04—25],中国网china.com.cn.

[11]严煤,冷海涛,发展创意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团结,2008(4):43-45.

作者:王青

第二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当今,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扩大,乡镇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逐渐减弱,“三农”问题也愈加凸显出来。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对资源配置进行解决。而农村资本要素配置的重要制度则是农村金融,因此在对农村经济的改革中,农村金融的发展必将成为其关注焦点,成为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就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农村金融 农村经济 关系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与农村经济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比例的不断拉大,“三农”问题的不断突出,使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问题日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将农民收入得以提高。这就必须将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步伐,而完成这些目标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支持。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

在农村金融有效供给方面,信贷资金供给与需求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就导致正规金融供给困难。自二十世纪末,中国农业银行进行了改革,使其朝商业化方面发展,从而使农村金融的主体出现缺位现象。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在此之中虽然已得到了扩大,但因为其有限的筹集资金的能力,就无法具有充分的支持力度来支撑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新型农村经济正值迅猛发展势头,但面对农村银行不明显的改革与资金回流,就对农村市场资金投放产生不良的影响。且又因为农村信贷垄断现象依旧存在,就造成了产权模糊且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问题的出现,从而给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的发挥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并为农村的资金配置带来消极影响,且高利率、大风险是非正规金融的主要特点,也是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农村金融体系功能不完善

农村金融体系功能不够完善,金融服务单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农村地区的市场在资本、保险、期货等方面发育不良,资源配置不健全,且风险大。作为弱势产业的农村,在其经营中有很多无法确定的因素,较大的自然与市场风险,低下的效益,无法匹配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而有效抵押资产在农民与农村中小企业匮乏,加之放款的风险分散与担保转移机制在金融机构的缺乏,就使得贷款更加无法发放。其二由于匮乏的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和工具,导致产品缺乏积极的创新动力,且服务手段与服务方式较为落后,这也造成了程度低下的电子化与票据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其三是不健全的农村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在市场运行机制上,其市场准入、信息公开、信用评级等都需要不断强化,又因为较为脆弱的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也就使得风险控制机制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三)相关政策制度对农村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目前我国针对农村金融服务出台了一系列上的优惠政策,但在财政政策上依旧存在不清晰的问题,如呆坏账核销、财政贴息、各种税收的减免等方面,支撑力度严重不够。其次,在货币政策上,优惠政策缺乏,如存款准备金率、存货比率、流动性比率等都未有较为宽松的优惠政策,这就导致在监管农村机构市场准入、资本管理等方面存有严重缺陷。因此,必须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不断地完善,使市场主体行为得到规范。此外,在宏观经济政策上,保障制度包括医疗、养老、教育等还有待完善,否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完善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生态环境

第一,从宏观经济环境上看,由于缓慢发展的农村整体经济与分散的金融资源,导致农村的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并使金融需求在结构、规模等方面差异明显,从而难以满足我国农村金融经济多样性的发展要求。第二,从法制环境上说,在农村经济担保、物权、土地等方面,其法律制度依旧未达到健全标准,甚至一些领域存在无法可依的严重情况。因为一些农民落后的思想,使得一些法律纠纷问题常有发生,因此,对执法环境要进行大力改善,使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第三,从信用环境上看,还未建立完善的农村征信体系,且信息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对称现象,这就容易引起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建议

(一)实施可持续性的经济政策

第一要实施差别化的财政政策。国家财政要将扶持农村金融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落脚点,使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在支农金融机构得以建立。并要对由于自然因素造成农民经济严重损失的,国家要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补给,并给予农民应有的风险补偿。此外,政府应在农村贷款利率与国内金融市场利率倒挂时,对农村金融机构予以利息补贴,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营业税与所得税加以减免,将支农信贷风险降至最低。

(二)实施有差别的货币政策

在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进行控制的基础上,应对存款准备金比率、存贷比率、呆坏账准备金比率等方面实施差别化政策。为了将政策的公平性与普遍性得以充分体现,在每年年底都应依据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比率,对准备金率进行调整。中央银行对信贷调控要实施区别化政策,从而使“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制度得以提高,尤其是中西部粮食生产区的信贷额度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来促进金融机构再贴现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使市场化改革进程得以加快,使存贷率的波动幅度得到进一步扩大,最终真正体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定价的供求关系与风险水平。

(三)实施弹性的监管政策

在统一管理的框架下,要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分类管理制度进行深入的探索,将监管政策进行差异化的实施,并使农村金融的风险特点得以充分体现。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机制要予以适当的放宽,对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加以承认,并在农村金融服务中适当的加入民间资本,对农户及乡镇企业的承受风险水平加以灵活掌握,并要加强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市场的积极性,对监管政策方面的金融工具加大创新力度,从而营造出和谐的金融生态氛围。

(四)组建风险投资基金

在进行社会各种资本筹集时,要实行公司化运作,保障风险投资基金的建立,使科技高、收益高与风险高的农业科技项目获得资金投入,并顺利展开农业化经营,使农民在科技项目中承担的风险加以降低,直至项目成熟后,农民收益获得稳步提高后,在进行普及与推广。与此同时,要使投资基金与农村企业进行结合,保证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实行农村经济的腾飞。

(五)成立政策性保险公司

由于弱势农业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因此在商业性保险公司对农业政策性保险进行承担时,无法对其业务开拓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激发。为此,中央政府要建立一套服务体系,来对农村保险业务进行专门的办理。并要补贴与优惠商业性保险公司的财政税收,促使其增设农村地区网点,从而使农村保险险种得以拓宽,最终将农村风险与资费标准得以最大限度的降低。

(六)建立巨灾风险基金

在农业生产中,保险公司的承保范围不包括干旱、洪水等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因此,对农村保险的巨灾风险基金的建立是保证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一环。为此政府必须由此着手,成立中央级的农业巨灾风险基金,且巨灾风险金应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并开设专门部门对其进行管理。从而使遭受巨灾损失严重的农业保险公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应有的补偿。

(七)改善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环境

要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环境,对那些不适应农村经济特点的法律要进行调整,保证农村资源的市场价值得以最大化的实现,在金融领域逐渐引入农村土地使用权,并将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的产权制度建立起来,从而确保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化发展,为金融支农提供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结束语

本文就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建议两大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中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方面,笔者提出了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农村金融体系功能不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对农村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及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生态环境不完善四大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分别是实施可持续性的经济政策及有差别的货币政策、实施弹性的监管政策、组建风险投资基金、成立政策性保险与巨灾风险基金,以及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建波,杨国颂.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2]高勇标,楚凤楠,兰园生.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10(12).

[3]陈欣,徐美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陕西省的数据[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作者简介:吴迪(1975-),女,汉族,吉林洮南人,大学本科学历,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发展、村级财务管理研究。

作者:吴迪

第三篇: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安徽省1990年-2009年的数据,通过对农村存款与第一产业产值比率、贷款与第一产业产值比率等代表农村金融规模的指标与代表农村经济发展指标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具体表现在农村金融规模对经济发展并没有起到推动作用,而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则起到了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发展 协整检验

一、引言

金融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它依附于经济生存,并影响着经济的增长。首先,可以通过金融运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其次,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如通过发放贷款、贴现票据、购买有价证券等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注入。再次,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来提高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效率以节约成本。同样,经济的增长也能影响金融的发展。首先,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其次,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从而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规模和层次。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该研究的样本区间为1990—2009年,涉及的变量和数据资料主要包括安徽省GDP、第一产业产值、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农业存款、农村储蓄存款。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

(二)研究方法

1. 模型选择

在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中,由于时间跨度比较长,而且考虑到時间序列的不稳定性,应用回归分析可能会产生伪回归现象,所以本文采用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

2.指标设定

本文主要从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金融效率的角度衡量农村金融发展状况,从而建立起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联动性关系式如下:FZ=α+γCB+δDB+ρXL+ε(1)

其中,CB为安徽省农村存款与第一产业产值比率,DB为安徽省农村贷款与第一产业产值比率,XL为农村金融效率(即村贷款与农村存款的比值),FZ为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

三、结果与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二)协整检验

四、政策建议

通过实证检验表明,当前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具体表现在农村金融规模对经济发展并没有起到推动作用,而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则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当前的农村金融政策的重心应该从扩大农村金融市场规模向提高效率转化,构建一个高效、规模合理的农村金融市场。

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几点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一,构造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

第二,加强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

第三,继续推动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在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

第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1]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黄照华

上一篇:排水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人防建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