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2022-07-21

第一篇: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与护理措施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针对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期间48例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复苏抢救措施,并且辅以精心的护理措施,48例窒息患儿全部复苏成功。结论:当新生儿出现窒息情况时,应当准确判断具体情况,给予新生儿及时、有效的抢救复苏措施,积极做好复苏的相关准备,同时在复苏过程中给予良好的护理措施,复苏完成以后严密监测新生儿的各项体征,才能够有效保证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774-01

所谓新生儿窒息,指的是新生儿在子宫内因为缺氧出现窘迫,亦或是新生儿在出生之后没有自主呼吸而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等,新生儿窒息属于产科中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同时也是导致新生儿伤残与死亡的主要症状之一,新生儿窒息大部分都是因为缺氧所导致的,而缺氧的情况会对新生儿脏器与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倘若处理措施不够妥当或者不及时,会致使新生儿出现不可逆的缺血缺氧性脑病,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后遗症,比如智力低下、脑瘫、癫痫等症状。护理人员在新生儿的分娩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有效的抢救与护理措施能够大幅度提升窒息新生儿的复苏几率,并且能够显著降低脑瘫、残疾、癫痫等症状的几率。现将我科护理人员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与护理的措施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期间48例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新生儿出生以后1分钟的Apgar评分,重度窒息的新生儿为12例(0―3分),轻度窒息的新生儿为36例(4―7分);早产儿为12例,足月产儿为30例,过期产儿为6例;导致窒息的因素:羊水过少为5例,妊娠期并发症为3例,早产儿为12例,胎儿宫内窘迫为28例。

1.2 复苏抢救措施 ①首先必须要清除新生儿呼吸道当中的分泌物,保持新生儿呼吸道的通畅,倘若出现胎粪或羊水堵塞的情况,应当采用喉镜进行检查,采用导管吸出,而胎粪应当用消毒棉签进行清除。②迅速建立呼吸,当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被清除干净以后,应当及时为新生儿建立呼吸,同时纠正新生儿缺氧的状况,建立呼吸是复苏抢救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当分泌物清理完成以后,倘若还没有建立呼吸,心率每分钟低于100次的新生儿,应当采用人工通气的模式构建呼吸―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属于临床当中抢救新生儿窒息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相关的医学文献分析得知,通过气管插管的新生儿,复苏成功率能够达到83.4%,而没有通过插管的新生儿,其复苏成功率仅为64.8%,采用插管进行复苏的新生儿,其病死率仅为4.7%,而不采用插管进行复苏的新生儿,其病死率高达12.1% [2]。③气囊面罩复苏,面罩加压给氧人工通道属于新生儿复苏当中重要的部分,其次是建立呼吸的措施,操作的具体步骤:先吸干净新生儿口、喉部分的粘液与羊水,之后在实施气囊面罩加压给氧,其氧流量控制为2--5L/min,气压控制为40--60毫米水柱,氧浓度通常选取40%-60%,重度窒息新生儿最多可以达到100%,频率控制为每分钟40--60次[3]。通过及时有效的复苏抢救措施,并且辅以精心的护理措施,48例窒息患儿全部复苏成功。

2 护理措施

2.1 预防措施 抢救新生儿的设备,器材药品都应处于备用状态,做到每天检查,班班交接。

2.2 保暖护理 将新生儿放在红外线辐射保温台上面,保温台中的温度应当控制在35℃左右,并且要防止加温过度的情况,以免新生儿体温过高。

2.3 医护密切配合 认真监测新生各项体征的变化,仔细记录复苏抢救过程的每一个的环节与Apgar的评分情况,及时准确且熟练的执行对应的医嘱。

2.4 复苏后的护理 新生儿复苏完成以后应当密切观察两周左右,监测的内容应当包含新生儿肤色、体征与关键脏器的体征与症状等,便于及时发现新生儿是否存在窒息并发症,使新生儿能够健康的成长。

2.5 病房中的继续保暖 将新生儿放在远红外线保暖台,等到其病情稳定之后,在放进保暖箱中进行保暖,保证腋温在36.5℃左右。

2.6 保证新生儿呼吸道顺畅 护理人员要保证新生儿的呼吸道顺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当中的分泌物。新生儿应置于?任晕弧?

2.7预防感染 根据无菌操作的相关要求进行护理,将手的消毒作为重点,保证病房中的环境干净,空气流通,针对存在母体感染、胎膜早破在一天以上、先天性感染性疾病者以及吸入胎粪或羊水的新生儿,应当给予一定量的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2.8 喂养护理 针对轻度窒息并且没有并发症的新生儿,应当在半小时内吸允母乳,存在并发症的新生儿应当根据其实际情况延迟喂养。能够吸吮的新生儿实施母乳喂养或者奶瓶喂养,重度窒息新生儿则采用鼻胃管进行喂养。

3 讨论

本组48例窒息新生儿通过复苏抢救以后全部成活,如此高的成活率与复苏抢救措施的规范化,拥有精湛医术的医生,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护理人员,医患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复苏之后密切监测复苏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综上所述,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重点在于:①采用科学、合理且规范的复苏措施;②医护人员之间的通力合作,争分夺秒,熟练掌握新生窒息复苏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③提前做好对应的准备工作。④复苏完成以后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病情变化,给予精心、细致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窒息并发症并实施积极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贺万香,梁迎盈,王存艳,袁娟.新生儿窒息120例急救复苏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22)

[2] 方玉琦.新生儿窒息82例复苏后的观察与护理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24)

[3] 梅灏,袁红芹.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的护理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06)

第二篇:有新生儿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及措施

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5.5.3.1. 有新生儿病室工作制度、护理管理制度及规范、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护理常规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或流程。

【C】 1.新生儿病室有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及专业技术规范。 2.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突出专科性对应急预案有培训。 3.护士知晓制度、规范、岗位职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流程与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护士岗位职责落实到位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有考核。

2.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护理常规及时修订。

【A】符合“B”并 对科室落实“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专业技术规范”的成效与“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效果有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5.5.3.2 新生儿室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备护士经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实施责任制护理。

【C】 1.新生儿室护士通过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2.实施责任制护理。1名护士负责≤6名普通患者或≤3名重症患者。

【B】符合“C”并 护士按工作年限或职称分层培训考核合格。

【A】符合“B”并 1.对落实新生儿室护士配臵与能力有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2.新生儿室1名护士负责≤4名普通患者或≤2名重症患者。

5.5.3.3 有护理专项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培训及记录。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C】 1.有重症新生儿护理规范新生儿病室护理质量专项考核标准有培训。

2.有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有培训。 3.100%使用腕带识别新生儿身份。 4.新生儿室环境适宜符合新生儿护理要求。 5.护士知晓质量与安全管理主要内容与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科室定期进行自查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2.职能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整改意见。

【A】符合“B”并 按照专项护理质量管理考核标准有考核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5.5.3.4. 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培训有监测记录新生儿暖箱、奶瓶、奶嘴消毒规范有传染病患者隔离护理措施。

【C】 1.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培训。 2.有新生儿暖箱、奶瓶、奶嘴清洁消毒规范。有传染病患者消毒隔离制度。 3.护士知晓手卫生规范、隔离措施与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洗手和干手设施完好护士洗手符合规范要求细菌培养监测并达标。 2.新生儿暖箱、奶瓶、奶嘴有细菌培养监测并达标。 3.高危新生儿和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采取隔离措施标识清晰。 4.有专人负责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有监测记录。

【A】符合“B”并 对手卫生规范等制度的执行有监管执行率≥95%评价改进成效有记录。

第三篇: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140例新生儿护理情况,统计监护室内护理工作中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总结不安全因素,并就其防护措施展开分析。结果 140例新生儿监护室患儿中5例出现护理不安全事件,包括1例院内感染、3例针刺伤、1例烫伤,不良事件发生率3.57%。造成新生儿监护室内不安全事件的原因包括外界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及组织管理因素等。结论 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容易因外界多种因素、人员因素及技术因素等影响护理质量,导致出现护理不安全事件,影响患儿疾病治疗。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护理知识的普及、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

关键词: 新生儿监护室;不安全因素;防护措施;院内感染

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主要是生产后存在危重疾病的患儿,新生儿不同于其他患儿及成人,对其的照看应该万分小心。对于临床医护人员来说,护理安全是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尤其是针对新生儿的护理,新生儿缺乏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抵抗力也较弱,如果没有合理的护理措施,可能导致多种不安全事件[1]。本次研究以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140例患儿为例,探讨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140例新生儿护理情况,140例患儿中男76例、女64例,年龄1~20 d,平均年龄(10.4±3.4)d。排除肺炎感染、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衰竭、黄疸患儿,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由患儿家属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统计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总结不安全因素,并就其防护措施展开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组所收集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对数据进行描述和非参数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平α=0.05。

2结果

140例新生儿监护室患儿中5例出现护理不安全事件,包括1例院内感染、3例针刺伤、1例烫伤,不良事件发生率3.5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造成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原因包括外界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及组织管理因素等。

3讨论

3.1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不安全因素 由研究可知,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工作受到外界因素、人员因素及技术因素等影响容易造。成护理不安全事件。首先,因新生儿的皮肤极其细嫩、神经系统、脏器等发育不成熟,对于外界细菌的侵害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细菌感染、肺炎、皮疹等情况[2]。本次研究中1例院内感染患儿主要是因为环境因素影响,新生儿监护室环境管理存在问题,温度不稳定,冷热交替,再加上监护室中患儿病情各异,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的情况。其次,因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常常长时间处于医护最前线,工作繁重、任务量大,再加上护理对象比较特殊,从而使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加大,容易造成在护理工作中出现错误[3]。同时,正是因为护理人员任务繁重的原因,致使监护室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很多刚刚熟悉或刚上手的护理人员因不堪重负选择离开,这也给监护室护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尽管医疗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为医疗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成果,但仪器的更新速度过快,有些医护人员比较年轻工作繁忙缺乏慎独精神,临床经验不丰富,容易造成新生儿护理工作的不安全事件。或自身意识不强,对于仪器设备的熟悉程度不足,在实际操作仪器设备时,往往不能正确的进行操作,致使新生儿护理工作出现差错[4]。

3.2护理措施 造成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中不安全事件的原因包括外界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及医院其他因素等。针对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不良事件,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要注重加强新生儿监护室的环境管理。由专业清洁人员定时对病房进行打扫清洁,定时进行消毒,保持室内的通风干燥,注重外部和内部的空气流通和温差情况,要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院内感染及交叉感染的情况。室内温度一定要按照新生儿建设指南的标准设置,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手卫生,感染患儿和非感染患儿要分区放置,护理患?河Ω冒匆皆焊腥镜囊?求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患儿使用的奶嘴奶瓶严格消毒,奶液现配现用,避免污染。非新生儿室工作人员严禁进入新生儿室。所有具有损伤性的物品严禁带入新生儿室内,给新生儿进行各项护理治疗时必须专人看护。

要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这包括两方面的工作。护理人员应加强与产妇及其家属的沟通,获取家属的认可和产妇的支持,更好的协助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各项护理工作。针对存在的疑问或注意事项一定要反复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取得谅解。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与新生儿之间的沟通交流,尽管新生儿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远远不及成人,但新生儿对于触觉、听觉及视觉比较,敏感。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要多刺激新生儿的触觉、听觉及视觉等感官,让新生儿感受到关心和关爱,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多项操作。除此之外,为避免因技术原因导致的不安全事件,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提升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定期开展仪器设备使用培训、医疗及护理技术总结交流会议,也可定时安排人员到其他医院交流实习,依次来提高我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最后,要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护理工作质量,医院应规范医护管理制度,保证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6]。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如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新生儿护理会诊制度等,做好护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价,从而降低护理风险,避免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工作容易因外界多种因素、人员因素及技术因素等影响护理质量,导致出现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不安全事件,影响患儿病情。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普及、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

参考文献:

[1]裴小瑜.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6):155-156.

[2]魏芳.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3(22):42.

[3]赵美萍.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22(9):308-309.

[4]田常青,张艳梅,于夕丽,等.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4,19(24):213-214.

[5]夏海侠.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J].医药前沿,2015,5(35):218-219.

[6]曾瑶,刘小连.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8):248-248.

编辑/雷华

第四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问题与应对措施(郑州人民医院 new)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问题与应对措施

450000 郑州人民医院 单丹丹

【摘要】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病房患儿无家长陪护,患儿危重多,抢救多,病情复杂,护理工作繁琐,除了补充人力外,护理管理者应从服务、制度、法律等方面培养专业护理人员。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他人的纠纷隐患,对相关护理问题进行剖析,并针对有关护理问题总结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NICU;护理问题;应对措施

1相关护理问题剖析

1.1家长的心理因素

NICU的患儿是无陪的,封闭式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家长探视也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不是迫不得已他们均不愿让患儿自己呆在医院。他们会产生紧张、恐惧、不信任等心理,担心患儿的病情,担心NICU的护士把自己的孩子弄错了等多重心理。如果医护人员不注意自己的服务态度,不能耐心解释治疗、护理的必要性,就有可能导致家长的不满意而引发纠纷。

1.2护理记录不严谨

(1)新生儿入出院护理记录不规范;

(2)护理记录不准确。护理记录不使用规范的医学名词、术语,缺乏科学性,所记录的数据不确切,陈述不够清楚,不能反映病人的客观情况以及护士为病人提供服务的真实过程;

(3)护理记录不及时。当病人发生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记录,导致空白记录。如果发生医疗纠纷,家属就会第一时间封存病历,导致空白记录,使护士处于被动地位。由此可见,有问题、病情变化时、特殊检查、治疗、处置、用药均要及时做好记录;

(4)护理记录连续性差。患者整个病程中前后记录缺乏连贯性,人为导致法律漏洞。在对于患者药物过敏史的问题上、对患者意识状况的评估描述上、抢救患者时用药的时间上以及输血时间上的医护记录不相符,各记各的,出入较大;

(5)记录严谨性差。输注特殊药物无起止时间记录、观察重点、效果评价,不能反映疾病的动态变化及转归情况,交接班内容衔接性差。

1.3查对医嘱、执行医嘱不严谨

(1)执行医嘱后签字不及时;(2)医护双方互相交流不够,个别医生只管开完医嘱就走人,造成开医嘱与执行者不衔接;(3)医生开医嘱的剂量有误;(4)医生漏开医嘱。

1.4护理过程疏忽大意

新生儿均是没有任何生活和自理能力的特殊患儿,有病情变化快、无家属陪护等特点,如果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不注意细节,动作粗暴,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导致抓伤、感染等或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造成失去最佳抢救时间而死亡等。

1.5执行制度不严谨

(1)巡视病房不及时;(2)护士擅自向家长介绍患儿病情;(3)服务意识滞后。

2应对措施

2.1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沟通技巧

医疗是服务性行业,作为NICU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心态,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动、热情地最大限度地满足患儿家长的需求。加强全过程与患儿家长沟通的意识,做好心理护理与沟通,减少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不理解以及抵触心理,及时消除矛盾。

2.2强化学习意识,提高专业技能。

过硬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能力是写好护理记录的根本保证。护士只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保证和提高护理记录的质量。勤观察是写好护理记录的首要前提,护士主动深入病房,细致观察病情的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是书写高质量护理记录的基础和保证。

2.3强化质量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在NICU的每位护理人员都是管理者,都有参与管理的职责和义务。护理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并将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在护理记录的形式环节上。首先每位护士应做好质量保证工作,把好出科记录质量关;其次指导组每月将抽查结果与科室质量考核挂钩,与护士长、当事人考核挂钩;最后对归档的护理记录,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有关人员随机抽查,从而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层层把关的质控网络,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2.4加强制度管理,提高规范意识

NICU要求有科学合理的常规和规程来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护理的各项操作和行为都要遵循医疗规章制度,执行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保证护理措施的实施,促进患儿的健康,遵守法的规范。护士长要严格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操作流程。每日督查,及时发现各种护理隐患并采取相应护理整改措施。

2.5规范护理文书,提供有力“书证”

临床护理记录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标志,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记录本身也能成为法庭上的证据。自施行的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这就要求护理文书记录要严格认真,做到客观、真实、及时、准确。严格按照体系文件流程规范每一项护理活动,并如实记录护理活动与效果,不要任意涂改和篡改记录。要求记录忠于事实,确保各种记录的真实、客观、及时、准确、完整。质控护士、责任组长要严把质控关。

2.6合理安排人力,杜绝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部要合理调整护理人力,在护士短缺的情况下,一定要充分考虑和照顾到无陪科室,按规定配足护理人员,以消除可以避免的人为隐患。科护士长要充分利用好护士人力,实行弹性排班,保证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专科护理准确、到位,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2.7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

护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还必须有依法执业的素质。护理人员应增强法律敏感性,认真学习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章,主动提高法律保护意识,护理部应定期聘请法律专家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制培训,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邹立志,谭寿莱,刘镜屏。临床护理观察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67-287. 2周荣慧。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标准完善护理病案质量。护理管理杂志,2002,11(6):19. 3苏绍玉; 李凡; 陈晓蓉。 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探讨 护士进修杂志, 2002年 11期. 4.王金丽; 刘光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 02期. 5.苏兰若,谢淑娟。1028份护理记录中相关法律性问题的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7.

作者:单丹丹 女 30岁 郑州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护师 新生儿护理 15937152831

第五篇:新生儿的护理试题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不包括哪项

A.生理性贫血 B.乳房肿块及假月经 C.生理性黄疸 D.生理性体重下降 E.脱水热

2.病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先天性胆管闭锁 B.新生儿败血症 C.新生儿肝炎 D.新生儿溶血症 E.先天性食管闭锁

.新生儿头颅血肿,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穿刺抽血 B.按摩 C.热敷

D.注意观察,保持安静 E.切开引流

4.新生儿期感染后最常出现的症状是

A.吮指 B.拒乳 C.失眠 D.偏食 E.便血

5.新生儿破伤风典型的临床症状是

A.不吃不哭 B.持续发热 C.黄疸不退 D.气急发绀

E.牙关紧闭,苦笑面容

6.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首要的护理措施是

A.保暖复温 B.预防感染 C.提供能量及水分 D.健康指导 E.供氧

7.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关键措施为

A.生后及时吸氧 B.及时注射维生素K C.生后积极建立呼吸 D.加强孕产期保健 E.保持安静少搬动

8.新生儿颅内出血典型症状是

A.呼吸困难不能吸吮 B.先表现兴奋,后出现抑制 C.全身硬肿,皮肤发凉 D.体温不升 E.拒乳、黄疸

9.患儿,生后7天,母乳喂养。吃奶好,皮肤黏膜黄染,血清胆红素153mol/L,应采取的措施是 A.蓝光照射 B.口服泼尼松 C.准备换血 D.输血浆 E.不必处理 10.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点是

A.血清胆红素>205μm01/L B.生后2~3天出现黄疸 C.黄疸于第10天加重 D.黄疸持续时间>4周 E.黄疸退而复现

11.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出现的时间是出生后

A.24小时内 B.2天 C.3天 D.4天 E.5天

12.未成熟儿的外观特征是

A.胎毛少 B.指甲长过指端 C.足底皮纹多 D.男婴睾丸未降

E.女婴大阴唇完全遮盖小阴唇 13.护理未成熟儿,下列哪项措施不妥

A.母乳喂养

B.注意保暖,防止烫伤 e.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

D.持续高浓度氧气吸入,维持有效呼吸 E.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14.新生儿,19天,拒乳,发热3天,皮肤黄染退而复现2天。精神萎靡,嗜睡,脐窝有少许脓性分泌物,诊断为败血症。其首选护理措施是 A.清除脐部感染灶 B.少量多次喂水 C.维持体温 D.避免声光刺激 E.立即放入暖箱 15.早产儿护理应特别强调

A.加强喂养 B.注意保暖 C.预防感染 D.强调脐部护理 E.加强臀部护理

16.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下列哪项错误

A.保持安静,避免刺激

B.头肩部抬高15°~30°,以减轻脑水肿 C.注意保暖,治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 D.按医嘱用止血药 E.经常翻身,防止肺淤血

17.对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的处理哪项不妥

A.立即置入30℃暖箱内保暖 B.监测体温 C.预防感染

D.逐渐复温,6~12小时使体温恢复正常 E.多喂奶,保证足够能量摄入

18.足月新生儿,臀位,吸引器助产,生后1天,出现嗜睡、尖叫、四肢肌张力低下。最可能的诊断是 A.新生儿败血症 B.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C.新生儿颅内出血 D.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E.新生儿破伤风 19.生理性黄疸应除外

A.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B.血清胆红素<205.2μmol/L (12mg/dl) C.黄疸持续10天消退 D.一般情况好

E.血清结合胆红素<25.65μmol/L 20.新生儿与母体早接触,接触时间要求在出生后

A.出生后20分钟内 B.出生后30分钟内 C.出生后45分钟内 D.出生后60分钟内 E.出生后2小时内

上一篇:学生会换届竞选稿下一篇:小时候看的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