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公共平台建设

2022-10-23

第一篇:创新创业公共平台建设

关于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报告

关于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报告

市乡企局:

根据省中小企业据《关于组织申报国家2007年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中小企业创业状况,现就我县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将发展中小企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按照“扩张总量、提高质量、加快发展”的思路,取消限制门槛,放宽准入领域,重点解决影响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技术、人才、环境等问题,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实力逐年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在全县GDP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已成为农村县域的重要支柱和县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2006年,全县中小企业组织已发展到7337户,资本金达到3.11亿元,资产总额4.85亿元;增加值达到5.5亿元,占全县GDP的30.5%,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6%;上交税金0.65亿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 31.6%。二是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县中小企业的主要增长点。2006年全县非公经济实现营业收入13.2

1亿元,完成总产值13.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6%和30%,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完成营业收入7.5亿元,实现总产值7.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9.4%和18.7%,高出全县同类指标平均增速的4.3和2.6个百分点,分别占全县同类指标比重的70.5%和69.2%,分别较去年提高7.8和4.9个百分点。三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支撑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以***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煤炭开采业,以**缸瓦厂、**缸瓦厂、**空心砖厂为主的新型建材业,以**饲草公司为主的饲草加工业,以**果汁厂、**发泡网厂、**果库为主的果品加工、包装、储运业,以**面粉厂、**酒厂、**酒厂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陶土、油母页岩、砂石采掘为主的采选业等主导行业已初具规模,促进了全县煤、粮、果、畜、草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拉动作用。四是在吸纳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煤炭、建筑、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收入的增长。2006年从业人员达到2.36万人;占全县劳动力的15.9%,支付的工资性收入总额达到1.96亿元,为全县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 680元,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34.9%。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存在问题

一是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部分扶持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宣传、鼓励、引导和发展中小企业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特别是对外地客商的吸引力还不够,一些私营企业经营惨淡,市场竟争力不强,在保证持续发展上还有不少困难。面向中小企业的培训、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税务代理、记账代理等社会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中小企业获取技术支持困难,政策信息渠道不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没有建立,企业很难获得贷款,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二是经济总量小,企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与本市的先进县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三是资金普遍紧缺,融资渠道不畅,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四是结构不尽合理,主导产业和特色行业不大不强,名牌产品少,品牌意识差,市场竞争力弱。

三、建设思路、目标。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中小企业发展总体要求是:以国务院[2005]3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按照大、中、小并举的原则,坚持总量扩张和质量提高并重的方针,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实现产品上档次、经营上规模、管理上水平,走速度快、效益好、规模大、实力强的发展路子。

发展思路是:立足优势,调整结构,多层共创,抓大育小,扩张总量,整体推进。具体来讲,就是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强县建设步伐的战略突破口,采取

“四不限”和“四先四后”的鼓励扶持政策,推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放开搞活群体经济生发点,使我县中小企业纵向形成梯次发展态势,全面进入市场竞争,横向形成千帆竟发、百舸争流的局面,培育壮大发展实力,实现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发展重点是:围绕我县资源优势和发展现状,应重点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以新型建筑材料为主的建材工业,以粮、果、畜、草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业,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为城乡服务的第三产业,逐步组建建材、交通运输、饮食等企业集团。发展步骤是:按发展、提高两个阶段实施。从现在起到2010年为发展阶段,重点抓好资源开发,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迅速增加原始积累,实现总量扩张。从2011年到2015年为提高阶段,主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新上项目等途径,基本实现结构优化,布局趋于合理,主导产业突出,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品牌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的目标。

发展措施是:采取典型带动战略,实行重点突破。加快实施中小企业“20103”工程,即在全县中小企业采掘、建材、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等五大行业中,筛选20户企业,通过重点扶持,培育成骨干企业;全方位做大做强10户龙头企业,带动辐射其他行业发展,建成新民、城关、西坡3个中小企业示范区。通过努力,使列入“20103”工程企业的产值、

收入分别占全县中小企业总量的60%以上,实现增加值占全县中小企业总量的70%以上,缴纳税金占全县中小企业总量的80%以上。

奋斗目标是:围绕把中小企业建设成为我县立县经济、主体经济、富民经济这个目标,力争到2010年中小企业在全县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70%以上。为此,我县非公经济主要指标要实现15%以上的增速。

按照以上思路,根据省中小企业局《关于组织申报国家2007年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中小企业创业状况,经过分析论证,现确定我县2007—2010年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15个,项目总投资116185万元,其中自筹82445万元,贷款2280万元,地方政府投资4120万元,申请国家补助27340万元。(1)小企业创业基地项目13个,项目总投资114650万元,其中自筹81920万元,贷款2280万元,地方政府投资3600万元,申请国家补助26850万元。(2)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2个,项目总投资1535万元,其中自筹525万元,地方政府投资520万元,申请国家补助490万元。

2007年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15个,项目总投资78155万元,其中自筹57340万元,贷款2180万元,地方政府投资1990万元,申请国家补助16650

万元。(1)小企业创业基地项目13个,项目总投资77010万元,其中自筹56940万元,贷款2180万元,地方政府投资1600万元,申请国家补助16290万元;(2)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2个,预算总投资1145万元,其中自筹395万元,地方政府投资390万元,申请国家补助360万元。

四、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为了尽快理顺管理体制,促进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县政府确定在县乡镇企业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加挂中小企业促进局的牌子,建立集“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为一体的“三位一体”管理体制,全面履行对全区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统一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

2、加强领导。对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实行县级领导联系制度、项目建设责任制及乡镇领导包抓示范企业制度,实行定点联系,领导包抓制度,协调解决难题,定期检查进度,实施责任考评,促进工作落实,指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二00七年一月二十日

第二篇:瓯海创业创新服务平台方案

瓯海区创业创新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打造科技轻工区,建设创新型城区的重要公共服务平台。平台由瓯海区委人才办、瓯海区科技局、共青团瓯海区委联合搭建,包含瓯海区省级包装特色产业基地,瓯海青年创意产业孵化基地,瓯海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四个子平台。今年以来,平台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下,在基地所有成员的不懈努力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全力提升工作水平,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开拓进取,创新服务,逐渐走向成熟。

一、“平园联盟”,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浙大科技园与学校有关部门合作,通过参与创业大赛、支持学生创业社团、开展创业培训等三种形式来参与学校的创业教育。

一是与学校团委、学工部、研工部、教务部联手,主办浙江大学 “蒲公英创业大赛”,提供经费支持,承诺竞赛获奖团队以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省级和全国竞赛获奖团队可以直接在浙大科技园内创业,浙大科技园为其提供房租优惠、配套或引入创业资金以及全程免费创业服务,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

二是与学校党委研工部共同创办“未来企业家俱乐部”,帮助学生提高创业意识,锻炼创业技能。浙江大学未来企业家俱乐部是以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主的精英型学生社团,目前已经发展到80多人,每年举办多次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大赛和创业培训活动。创建6年多来,已经培养创业创新人才300多名。

三是与学校研究生院共同发起创办研究生创业素质拓展班,充分发挥与企业广泛联系的优势,邀请多名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营销总监为学生授课,为研究生提供一个新的学习创业理论、了解创业环境并进行创业实习的平台。2007-2008年共举办了两期研究生创业素质拓展班,受到研究生的热烈欢迎,已培养创新创业人员80

人,其中已有5名学员开始自主创业。

二、“园企合作”,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

一是组织入园企业每年为浙江大学的学生提供暑期实习岗位;二是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研究生创业实践基地,推荐研究生利用暑期进行实习;三是与浙江省大型民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荐大学生到这些企业实习。目前,通过浙大科技园与政府、大型企业以及入园企业的合作,每年可以为浙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600多个,为具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创业的机会。

三、“园政合作”,创建“大学生创业园”

为有效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浙大科技园积极整合资源,争取政府支持。2008年12月,浙大科技园与杭州西湖区政府联合共建了“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西湖·浙大科技园)”,浙大科技园为此专门划出5000平方米场地作为大学生创业孵化用房。入驻企业可以享受到杭州市和西湖区出台的各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以及浙大科技园提供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服务。目前,入园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已经超过60家,带动大学毕业生就业200多人。

四、“园内合作”,搭建大学生创业交流服务平台

为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扶持,浙大科技园建立了“浙江大学创业青年俱乐部”,将入驻浙大科技园的大学生创业者组织在一起,经常性地开展会员内部交流,并邀请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学者为创业学生讲解创业政策、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课程,并组织到大企业参观学习,帮助这些大学生创业企业渡过难关,健康地发展。

此外,浙大科技园还在政府支持和企业参与下,进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光与电技术开放实验室”和“生物医药技术测试中心”两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为信息技术、光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命科学与现代农业等技术领域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技术研发和分析测试提供相应服务。

第三篇: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制度-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发展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我司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鼓励公司员工利用公司自有资源实现个人创新创业。经公司高层商议决定我公司开展相关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推行“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课题”开发模式,推动公司经济发展、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第二条 通过结构性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消除不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各种制度束缚和桎梏,支持公司内部不断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兴产品产业,形成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 第二章组织实施与管理

第三条 公司高级管理层指派出专人负责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管理情况,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各部门服从管理者分派。创新创业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企业创新创业平台工作整体规划和领导。

2、组织对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的评审。

3、聘请行业专家成立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创新创业活动。

4、组织员工参加各类竞赛项目。

5、负责对资助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6、组织对员工创新创业活动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表彰,以及成果的认定和奖励。

第四条 企业创新创业平台下设五个工作组:

1、创新创业培训组。开展企业的创新创业培训,以及对企业创业平台的有效管理。

2、技能创新与竞赛组。负责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和竞赛的开展与奖励,以及按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开展专业和培训课程改革。

3、创新型师资建设组。负责制定企业创新型师资的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4、科技项目研究与发明组。负责企业创新项目课题、专利发明等项目的申报、审核。

5、专项资金管理组。负责对企业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并采用有效的财务手段对各项目实施跟踪管理。

第五条 企业创新创业平台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企业创新创业工作的有关决定,协调各下设工作组开展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对企业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评审和批准。

第三章项目申请与评审

第六条 创新创业项目申请人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同等条件下,工作成绩突出、专业技能突出,以及在全国、省、市、区级等各类大型竞赛中获得较高奖励的员工和相关合作人员优先。 第七条 项目申请人可根据企业创新创业整体规划,从企业提供的研究开发项目目录选择项目或自立项目进行申请,并填写一诠精密电子工业(中国)有限公司创新创业项目申请表。

第八条 创新创业项目应目标明确,依据充分,内容具体,项目方案具可操作性。项目要注重实践,着眼于创新或创业。

第九条 项目应选定专门指导专家进行指导。指导专家必须具备项目实施所需的业务水平和时间保证。

第十条 企业创新创业平台领导小组受理项目申请人申请后,将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资助项目。 第四章经费管理

第十一条 创新创业项目经费是公司预算的组成部分,项目负责人应当在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和财务部的指导下,按照有关规定和项目实际需要编制经费预算。项目经费预算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开支范围和项目进度执行。 第十二条 项目经费应用于与该项目有关的低值易耗品支出、图书资源费、会议调研费、科技成果鉴定与验收费、人员费等支出,严禁将项目经费用于与创新创业无关活动;严禁以任何方式从项目经费中谋取私利。

第十三条 项目资金应专款专用,不得挪用、转让及用于其它方面,不得借协作之名将经费挪作他用或者转入与项目无关的单位。

第十四条 创新创业领导小组根据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材料,核定项目资金预算。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第十五条 财务部负责对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并对各项目经费的使用实施跟踪管理。

第五章项目检查与验收

第十六条 创新创业平台领导小组对立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项目申请人须及时将项目进展情况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文字材料报送创新创业平台领导小组备案。

第十七条:项目申请结题时,须由项目负责人填写《XXXXXXX有限公司项目结题报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验收。

第十八条 因客观原因,项目负责人需对创新创业项目的计划目标、进度和经费进行调整或撤消,必须提出书面申请报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第十九条:创新创业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应当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并对项目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承担直接的经济与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 本管理办法由XXX有限公司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领导工作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管理办法自XXXX年X月X日起生效。

第四篇: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支撑企业技术创新

发布时间:2011-7-1

1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程作君

摘 要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规模和实力较弱,R&D经费投入不足,政府提供科技公共服务,支撑企业科技创新是必要的、可行的。科技公共服务必须沿技术创新链设置,形成一个完善的、高效的服务体系。科技公共服务要体现公益性、专业性、综合性、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

关键词 科技公共服务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 支撑体系

中图分类号 F124.3

文献标识码 A

1 提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的必要性 1.1 服务的主体决定了服务的性质

公共服务是指给人民生活和社会运行提供公共便利、创造公共条件为出发点而推出的服务措施,不是以盈利和直接创造新财富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服务。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是各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创新已不再仅仅是科研机构和企业自身的事情,而是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的事业。因此,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基于科技创新普遍需要的服务就是为社会运行提供公共便利、创造公共条件的过程。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已经全面介入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转化、应用过程,为科技创新提供全面的公益性服务。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仍不完善,传统体制下的工业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民营企业虽然具有充沛的创新活力,但其自身产业研发和个人发明创造的模式先天不足,所获的社会资源的支持十分有限。面对占企业总数达99%以上的中小企业,如果政府不能提供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本将增加、创新速度减慢,从而影响国家的竞争能力。

1.2 创新体系的运行需要公共服务

科技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科技、经济部门和有关机构之间相互协调、良性互动、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融创新执行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创新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创新体系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规范的市场环境,需要发达的教育平台、信息平台、文化平台和法律平台,而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是社会的公共事务,需要政府的公共战略投资,通过公共服务实现。科技创新的过程是由知识产生、知识流动、知识应用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连接,也需要公共服务的介入完成。 1.3 实施科技公共服务,是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我国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实施科技公共服务有利于发挥财政科技投入效果。去年,我国的研发投入只占GDP的1.23%,而世界平均比例为1.4%、发达国家为2%~3%,差距甚大。财政投入作为科技投入的重要部分,其投入方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完全相符。因此,财政性投入在支持基础性、前瞻性、公益性和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同时,应把更多的投入应用于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让更多的企业分享服务体系提供的服务,将更有效地发挥财政性投入的作用;而且,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提供的是公共和准公共产品,财政性投入符合国际惯例。

另一方面,我国科技资源浪费严重。引入科技公共服务,可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我国科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学科分割非常严重,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科技投入管理和调控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导致科研课题重复分散和叠加支持,计划雷同,科研设施重复购置严重,造成了科技资源利用率低下。由此可见,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加强科技资源的统筹安排,通过建立科技资源的共享平台,向社会提供科技公共服务,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 2 科技公共服务的可行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改善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创新资源品质、降低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成本,都纷纷采取措施,强化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供给。如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国有科学数据完全开放共享国策,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连续支持数据中心群的建设,建立了国家技术信息中心、全国性的技术转让联合体、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并利用法律手段保障其信息畅通;英国政府强调要把进一步加强一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英国政府最具优先权的任务;日本也提出了有计划、有重点地改进科研条件的多年计划。如在日本科学技术厅下设立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作为日本科技信息的中枢机构,承担大学、国立公立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委托开发、技术斡旋等中介机构的职能,促进研究交流、转化科技成果。发达国家科技公共服务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本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公共服务逐步建立,科技情报所、科学馆、科技交流中心、专利服务中心、产权交易所、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陆续成立。在科技信息、科技传播、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科技人员、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提供了服务,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只是由于我国的科技公共服务缺乏整体设计,投入不足和科技多头管理等原因造成服务功能不全、能力不高、效果不显著。 3 科技公共服务运行系统设置

自主创新体系是一个从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到市场营销多环节构成的技术创新链。科技公共服务必须沿着技术创新链设置,形成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才能有效支撑科技创新活动。 3.1 技术研发环节的公共服务 3.1.1 人才公共服务

人才特别是高质量的人才是自主创新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虽然我国的人才总体规模已经超过6 000万,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研究人员密度还很低。2003年,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力为15人年(美国为86人年,日本为132人年,整个欧盟超过100人年)。高层次的人才仅3万人,并且老化和流失现象严重。因此,我国科技人才不足,尤其是领军人才非常短缺。解决人才短缺必须采取两条腿走路办法:一是国家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二是发挥政府吸引人才,提高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提供人才公共服务是政府聚集人才、激发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人才的公共服务工作重点是:①建立人才信息数据库。掌握人才的结构和分布,对重点、关键人才实行动态监测,建立人才流失的预警机制;②建立人才交流平台,为企业配置人才。通过项目招标、组织科研攻关等以事业吸引人才、发现人才;组织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参与国际间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人才;开展科技人员后续教育和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人才的知识更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③解决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实际困难。如为民间创新人才的发明专利及创新性“非共识”技术提供帮助;为创新人才提供科技创业服务;为短期到中国服务的专家学者提供生活和工作的便利。

3.1.2 技术研发基础条件的公共服务

针对我国科技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科技基础条件薄弱的现状,在科技研发环节设置科技公共服务,重点在于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技术平台体系,维护平台体系的稳定高效运行,支撑创新主体的科技研发活动。

(1)科技文献服务平台。通过平台覆盖区域内的组织协调,汇集整个区域的图书馆、科技情报所、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机构的图书资料、科技论文、科技会议资料、专利资料、技术标准资料组成科技文献共享资源库。配套科技综合情报咨询和信息分析系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同时,服务机构对海量信息进行专业、规范化加工整理,建立专题信息数据库,为公众提供使用价值更高的信息。

(2)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根据平台覆盖区的产业情况建立特色数据库,并实现国内外各专业数据库的目录导航,建立重点专业在线分析系统,为区域内用户提供数据共享、数据分析服务。

(3)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和科技资源保障平台。公共服务机构通过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协作管理办法,建立管理运行网站,对分布在平台覆盖区域内各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大型仪器进行整合集成和有效配置,实现资源的协作共享,充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节约用户的使用成本,使仪器设备提供方得到合理的使用收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4)研发和实验协作平台。组织平台覆盖区域的高校、科研机构形成研发和实验协作平台,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开展合作研究和委托研究,推动建立与产业间的技术联盟。提升区域的学术水平和学科地位。

(5)创新技术产品开发平台。整合区域内研发中心组成新产品研发系统,促进研发中心间的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合作,为产品技术集成创新思想的形成和研发创造良好的条件。

(6)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平台覆盖区内行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联结研发和试验协作平台为各行业提供行业公共服务。

(7)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围绕平台覆盖区内重地产业发展布局专业技术平台,形成系统和完善的专业技术服务链。

(8)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推进具有一定资质的分析测试中心和行业机构提供系统可靠的检测服务,根据委托认证后,出具有行政效力的检测报告;根据委托,提交专业性的分析测试报告;为用户提供检测需求咨询,促进检测机构之间的技术和服务交流。

(9)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联合国内外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从研发选题到产品销售各环节知识产权服务。公共服务机构重点开展普及专利知识,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战略性指导,提供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和应急公共服务。

(10)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建立以银行、担保、创业投资、产权交易、证券等机构为依托的投融资平台,形成以社会资金为主的,政府资金为辅的资金来源结构,为科技创新提供高效资金链。

(11)科技成果转移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海内外科研机构的技术转移中心、企业和投资机构形成技术转移网络;联合从事国际技术转移的知名机构、全国技术市场、技术成果评价、交易、仲裁、知识产权保护等机构组成完善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体系,使平台成为技术与产业的桥梁。

(12)科技创业孵化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政策、管理、金融、人力资源、开办场地已及专业化支撑在内的综合性企业孵化基地。

(13)科技交流合作服务平台。建立专门的针对性强的培训体系,进行相关的重点集群产业的知识传授,以及为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开设的专门培训。建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跨行业、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交流合作网络,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为区域的科技创新服务,组织专家委员会,建立科技专家咨询服务系统。

(14)科技管理决策信息支持平台。建立包含国家和地方财政资助的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学仪器与科协设施的各类资源在内的管理决策信息支持系统。面向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个人等不同户的信息发布。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决策管理,减少科技资源的重复投资。同时,服务机构开展科技创新理论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创新环境状况专题调研,为政府部门制定科技政策和企业的战略决策、技术决策、商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3.2 产品制造环节的科技公共服务

在产品制造环节除了提供研发和实验协作平台、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方面和解保障必要的生产条件外,科技公共服务的重点要放在完善产业链的布局和推进新的产业集群形成,通过科技招商引进产业链缺失环节的企业,构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3 市场营销环节的科技公共服务

此环节需要提供的科技公共服务是:①为企业拓展技术合作渠道,以技术合作带动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和出口;②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教育,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构筑知识产权防线,保护本国市场,帮助企业实施专利先行战略占领海外市场;③扶持企业制定和推行技术标准,促进优势产业在条件合适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以中国为上游的技术链条,扩大海外市场;④建立海外孵化器和研发中心,推动中小企业“走出去”。 4 实施科技公共服务必须注意的问题

(1)充分认识到科技公共服务对科技创新的意义。科技公共服务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支撑,是运用有限科技资源,提高全部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其全面性和系统性是市场化服务所不能做到的。

(2)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通过立法保证服务机构的存在和规范服务,使科技公共服务得以实施。

(3)明确公益服务的边界。科技公共服务的一些公共产品是可以获取一定收益的,如基础科学研究、科技情报资料的提供、科技合作渠道的提供等。但是,如果推向市场,以赢利为目的,其公益目标将被放弃,影响政府的职能和国家目标的实现。一些在非市场经济时期一直由公共服务部门承担的非公益性的服务,应尽快以资产评估、技术咨询、高新技术产品的推广等方式推向市场,集中资源搞好公共服务。

(4)政府统筹规划,确保财政投入。科技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统筹规划,统一设计,打破条块分割,进行资源整合,杜绝重复建设。建立了新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后,还须要确保财政投入,使服务系统能够高效运作。

(5)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科技公共服务是为科技创新主体创造公共条件的提供的而不是以赢利和直接创造新财富为主要目的服务。其效果不能实时、全面、直观地显现,也不能用赢利指标来衡量。只有通过创新主体综合创新能力提高间接反映。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反映科技公共服务的运行效率。并制定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运行质量。

(6)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支真正能为科技创新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科技公共服务队伍,要求其必须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结构、开阔的国际视野,有微观宏观兼备的管理协调能力;各个服务领域配备战略家、政策专家、知识产权专家、技术评估专家、咨询师、经济学家等专业人才。由于科技公共服务未受到重视,一些从事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随时存在市场化的可能,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科技公共服务专才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了科技公共服务的公共产品的创新。因此,必须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科技部办公室调研室.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M].北京:科技部文献出版,2005 2 赵俊杰.合理使用科技资源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J].中国科技论坛,2005(6) 3 孙福全.坚持走开发式的自主创新道路[J].中国科技论坛,2006(2)

4 吴建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良性循环运行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5(6

第五篇:集美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集美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根据《厦门经济特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平台是指依托本区具备一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通过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向社会提供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各类公共科技服务的平台,主要包括技术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等。

第三条

平台的建设旨在根据我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政府的导向扶持,调动各方面力量,为本区高新技术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科技人才创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积极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本区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条

平台建设将围绕本区《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创新工作重点,服务创新创业,促进产业发展,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行和开放共享”的管理机制。

第二章 平台管理机构和建设单位的职责

第五条 区科技局负责全区平台的策划、征集、申请受理、初审、验收和绩效考评等管理工作,根据本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要,提出平台建设资金的使用建议,并会同区财政局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监督与绩效评估。

第六条

区财政局负责平台建设资金的预算安排、资金审批、资金核拨和监督检查等,并与区科技局共同审定平台建设项目,对专项资金使用开展追踪问效工作。

第七条 平台建设单位负责平台建设和运行,主要包括制定平台建设方案,落实平台建设的自筹资金和运行维护费,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的原则,面向辖区企业提供优质优惠的公共技术服务,加强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保障平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章

平台任务

第八条

平台的主要任务包括:

(一)技术研发平台:为企业技术攻关提供服务,解决实用性技术难题。着重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带动和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培训,为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二)资源共享平台:整合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开展协作共享,为产业技术研发提供相应的研发设备等基础条件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试验、分析测试服务,为协同创新提供服务。

- 34

(四)项目负责人的职称证书或学历证明材料有效复印件;

(五)平台运行章程和管理制度;

(六)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上审计报告;以及最近一个月的企业会计报表;上企业完税证明(国、地税);(事业法人单位不需要提供)

(七)当年注册的新办企业,须报送最近1个月的企业会计报表;

(八)审核需要的其他材料。

第六章 平台建设

第十三条

平台建设可分期实施,建设期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实行边建设、边运行、边服务机制。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要按照平台的建设方案,注重把资源整合、规范管理和开放共享服务以及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保障平台顺利建设和对社会开放服务,使之真正成为服务于科技进步、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

第十五条

在建设期间,建设单位要每年向区科技局书面汇报建设进展和运行情况。区科技局对平台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第十六条

平台建设完成目标任务后,建设单位按照《集美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有关项目验收的程序和要求,向区科技局提交有关材料申请验收。

第十七条

区科技局对申请验收资料进行审核,符合

验收条件要求后,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验收。

第十八条

平台建设中存在下列情况之一,不予通过验收:

(一)平台建设没有达到目标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二)未经批准擅自修改平台建设方案,偏离合同规定的目标、内容等;

(三)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造假行为;

(四)建设过程中存在纠纷尚未解决;

(五)合同规定的期限到期后没有申请延期,超过半年时间未申请验收;

(六)未履行公共服务职责;

(七)经费使用不符合规定要求。

第十九条

没有通过验收的平台,建设单位应在半年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做出相应改进后,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如第二次验收未通过,将按立项合同约定处理并取消平台资格。

第七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条 平台建设经费以建设单位自筹为主、区财政科技资金资助为辅。鼓励多渠道筹措经费,保障平台建设与运行的顺利进行。

第二十一条 区财政科技资金资助用于提升平台创新和服务能力建设,不得用于房屋建设或装修等与科研活动无直接

- 78

政局负责解释。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 10 -

上一篇:促销员导购员培训方案下一篇:创新与创业精神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