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2022-10-23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创新机制 搭建平台 努力提高商会建设水平

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

多年来,我们着眼于“两个健康”,在推动商会科学发展中,坚持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有机统一,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一方面,着力抓好商会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夯实组织建设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各级各类商会发挥优势,有所作为,努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到目前止,我市工商联系统共有市级商会组织19个,其中市级行业商(协)会10个,在厦异地商会7个,市场商会1个,特定对象商会1个。此外,各区商会下设乡镇街道商会有34个,区级行业商(协)会有7个。

在19个市级商会组织中,只有4个在厦异地商会未进行法人登记。34个镇街商会中只有3个进行社团登记。区级7个行业性商会中只有1个进行社团登记。

目前我市工商联商会会员总数已达到7000多名,乡镇街道已成立商会组织的为乡镇街道总数的89.2%、会员企业占非公企业总数2万多家的30%左右。行业涉及建材、房地产、橱柜门窗、纺织服装、电子、贡香、畜牧水果、食品、商业贸易业、投融资、物流、服务业等行业。

6个区商会、19个市级商会组织共有工作人员108人,其中专职63人、兼职45人。大部分是大专学历以上人员。

一、夯实基础,搭建平台,积极推进工商联商会组织建设。

1、抓建章立制,使商会组织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我们一直重视做好商会组织建设方面的建章立制工作,2001年就出台了《厦门总商会(工商联)关于加强对所属行业商会(协会)及直属组织管理工作的意见》,2003年又先后出台了《厦门总商会(工商联)行业商(协)会财务管理

制度》、《关于履行工商联职能 加强行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2004年后,根据工商联系统商会组织发展越来越快的实际,又陆续出台了《厦门市工商联基层组织成立程序》、《厦门市工商联基层组织换届程序》、《厦门市工商联组建所属异地商会组织须具备的原则及条件》、《厦门市工商联基层组织理事会成员届中增补(变更)程序》及一系列管理举措。这些使得工商联商会组织的组建、管理做到有规可依,商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不论是工作时间长的、经验丰富的,还是刚招聘进来的都能够依据规则很快进入角色,按程序要求做好商会组织管理工作。

2、抓日常管理,使商会组织做到运转有序,服务到位。 除做好建章立制外,我们还在日常工作管理上下功夫。一是在基层组织成立或换届时,认真把好大会材料关、人选关。对大会材料审查一丝不苟,确保会议材料不差错;对会长人选及秘书长人选重点把关,确保让热心商会工作、大公无私、乐于奉献、会员认同度高、企业具备一定规模的人士作为会长人选,秘书长人选优先考虑专职,并且从有一定的工作阅历,擅长活动策划、协调沟通的人士中寻找。二是经常到所属商会组织走访,了解财务开支、档案管理、会务开展情况,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三是做好所属商会组织的年检服务工作,认真审核有关材料,确保年检顺利过关;四是配合上级部门对社团的专项治理工作,如违反群众利益、“小金库”专项治理等,确保治理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

3、抓平台建设,促进商会组织间沟通交流合作。 一是建立区商会会长联席会及挂钩联络员制度;二是建立全市经济类商(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三是建立所属行业商(协)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我们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形成了基层商会组织会务工作上的交流沟通平台。区商会会长联席会由六个

区商会会长、驻会副会长及秘书长、挂钩联络员参加,一个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全市经济类商(协)会秘书长联席会由我市经济类社团秘书长在所在社团确认同意后参加,两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到目前止,秘书长联席会成员已达91个。商(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强各商(协)会之间的联络与交流,增进了友谊和了解,促进了沟通与合作,从而为会员企业之间开展商贸合作提供服务平台。大家也通过这个平台,探索商会组织发展路子,交流商会工作经验,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商(协)会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指导,积极推动商会组织在促进“两个健康”中发挥作用

1、各商会通过编发刊物、建立网站,评比等方式,大力宣传 “两个毫不动摇”方针以及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促进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政策措施。鼓励各商会组织优秀会员参加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活动,通过评比表彰,树立一批典型,带动广大非公经济人士砥砺敬业品格,恪守诚信美德,强化守法意识,树立贡献理念。思明商会通过《思明商会》会刊及网站上建立非公党建、非公企业文化论坛栏目等,宣传党和政府在非公经济方面的方针政策。美发美容协会做好美发美容星级企业年审、评定工作,促进了我市美发美容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2、加强引导,激发非公经济人士的社会责任感。一是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女企业家协会几年来全力打造爱心慈善明片,持续开展“粉红丝带”行动,呼吁全社会关爱女性健康。每年的“六一”与厦门女民企希望小学孩子们共度节日,并为孩子们献上了六一节日的祝福和丰富的节日礼物。二是针对重大灾情,及时开展捐助行动。如青海玉树地震捐款、南平灾区对口援建等,商会会员企业纷纷伸出援手,提供帮助。三是积极参与援疆工作。多次组织食品、餐饮、石材加 3

工、橱柜、门窗、塑胶、纺织服装、水果等商会的会员企业随市援疆考察团赴新疆考察。

3、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助企业缓解资金难。我市商会组织纷纷与相关商业银行签订合作协议,为会员企业融资做好服务工作。如塑胶商会与工商银行合作,通过联保、互保和抵押等不同形式为汇星源、九隆、凯鑫圣、普利得、灵安、银光、科志、锦厦等近30家会员企业解决贷款2亿多元。厦门市宁德商会争取到交通银行厦门分行10亿元人民币授信额度支持。厦门市江西商会与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均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争取到信用贷款、互保、联保比一般单个企业贷款更方便更快捷的贷款模式,为会员企业解决了壮大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题。

4、搭建政企合作平台,助企业破解“用工难”。一是联手开展企业用工情况摸底调查。如湖里区商会联合区人劳、社保局和各街道,深入辖区企业了解用工、缺工情况。二是在厦举办现场招聘活动。思明区商会组织50多家企业参与区“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中山路步行街商会举办“中山路商圈企业现场招聘会”,提供200个就业岗位,应聘近千人。三是组织企业赴外地招工。湖里区商会协助政府组织企业赴四川江油市召开大型招聘会,现场签定用工协议250多份。四是积极宣传助企用好政策。同安区商会向企业大力宣传区政府出台的“以工带工”奖励措施,促进企业人员带工返厦务工。

5、加强培训,提高非公经济人士的业务素质。一是各商会组织会员积极参加各类有关的工商专业培训、专题讲座。二是各商会组织理事会以上成员参加厦门市社会主义学院民营企业骨干培训班、厦门市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总裁)高级研修班等。三是各商会根据企业需求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如厦门市纺织服装商会不定期举办“服装服饰网络营销”、“服装ERP软件管理经验交流”、“色彩在服装服饰行业

中应用”等专题培训,在满足消费者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提升终端竞争力方面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也为厦门纺织服装企业传授经验,交流行业动向,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6、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助企业开拓市场。如纺织服装商会组织会员企业赴台湾参加台北纺织服装、面料展(TITAS),参加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厦门市江西商会组织会员到台湾考察交流,参观了台商企业“绿色小镇”,促进了两岸商界交流。畜牧业协会组织部分理事赴漳州大北农(漳州)科技园、长泰县和泰畜牧有限公司参观考察,领略名企魅力,体验花园式猪场风采。门窗商会组织会员连续三年参观浙江永康门博会,并实地考察了浙江万嘉集团等当地知名门窗企业,了解门窗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学习先进的行业经营理念。

7、利用厦门会展业比较成熟的有利条件,鼓励支持各商会承办展会,为会员提供对外展示、交流的平台。几年来共举办了中国厦门国际门窗木业展览会、中国国际橱柜展、橡塑工业展会、电脑节等等。尤其是已举办了五届的厦门佛事用品展,同时举办“素食展”、“茶叶展”,呈现三展联办的景象,此展会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佛事用品盛会。

8、推动政企沟通交流,积极构建企业维权和纠纷调解的工作机制。各商会组织积极在政府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增进沟通交流。如组织企业会员参加我市的“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座谈会”、 “政法系统领导与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听取会员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又如厦门市温州商会每年处理的维权事件平均在10件以上,他们对会员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纠纷、问题,都及时出面进行协调,耐心做好当事人的调解工作,使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三、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的对策建议

商会组织建设要以服务会员为宗旨,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根本,以提高商会凝聚力、影响力为目标,以健全完善

管理机制为关键,以开拓会务活动为抓手,努力开创商会组织建设新局面。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有中国特色商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

1、立法明确商会组织的服务职能,把适宜于商会行使的服务方面的职能转移给商会。政府在出台涉及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前,应主动听取和征求有关行业商会的意见建议。有中国特色的商会组织(尤其是行业性商会)也要主动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努力当好政府的助手。主动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沟通,促政府及其部门把适宜于商会行使的职能委托或转移给商会行使,商会要主动进入角色,努力完成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这方面,厦门市美发美容协会及纺织服装商会做得比较好,尤其是美发美容协会,不但承接了市劳动保障局交给的劳动技能鉴定的任务,还承接了市技术监督局交给的制定厦门市美发美容业地方标准的任务。

2、有中国特色的商会组织需要健全完善的商会组织管理机制,使商会组织工作规范化。目前商会工作在建章立制、运作程序等方面没有一套统一的、可操作的制度可循,各商会组织都是靠自身实践,摸索出各自一套工作方法的。因而在实际工作中造成各商会组织工作成效参差不齐。

3、有中国特色的商会组织要夯实基础,不断增强自身硬实力。商会作为民间性组织,很重要的一个性质就是非赢利,商会的运作经费主要靠会费及会员的支持来解决,目前很多民间商会有一个解决商会费用的误区:就是想通过商会成立投资性公司来解决商会的运作费用问题,这一是与商会组织的非赢利性相违背,二是经过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走不成功的路子。建议学习境外一些商会的做法,通过每届收取的会费拿出一部分用于购买不动产,一届一届传承下去,积少成多,慢慢的通过不动产的收益来逐步解决商会的运作经费。这在很多商会已经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经验。目前我市宁

德商会已开始了初步尝试,换届后一次性收取整届的会费,作为商会发展基金,进行理财,将理财的收益部分用于商会的日常开支。温州商会购置了办公场所。

4、有中国特色的商会组织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建议与高校联合,设立商会组织管理专业,加强对商会专职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

目前进入到商会组织工作的同志全部未经专业培训,对商会性质一点都不了解,原来也没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都是靠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边工作、边摸索,慢慢积累出一套工作方法来开展工作的。因此,进入角色需要较长时间的磨练。建议今后对从事商会工作的专职秘书长、工作人员要经常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交流经验和做法。

5、要促成政府建立完善政府购买商会服务的制度,对商会受政府委托开展业务活动或提供的服务,政府应支付相应的费用,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形成制度。这方面,我市也开了先河,如美发美容协会承接制定厦门市美发美容行业标准、果品协会承接制定厦门市现代水果产业发展规划、纺织服装商会承接交办的培训任务,政府有关部门均给予了一定的费用支持。

二O一二年九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创新职工书屋建设模式 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平台

近年来,****局坚持“终身学习,成就未来”的学习理念,依托“蓝莲花读书会”,多层次、多元化创新职工书屋管理模式,全面打造****组织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切实可行、稳步推进”的创建之路。近日,该局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称号,这是继去年被评为省级“职工书屋”示范点以来,****局职工书屋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一、完善创建配置,为建设地税文化“筑基”

为快速提升“职工书屋”建设标准,****县局本着边建设、边规范、边提高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职工书屋”设施,积极挖掘“职工书屋”潜能,全面放大“职工书屋”效应,把“职工书屋”建设作为地税组织文化建设、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一是建立领导制度,在位臵上“摆重”。县局党组把“职工书屋”建设作为地税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大力支撑,形成“党组重视、行政支持,工会运作、部门配合,职工参与、社会认可”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投入制度,在资源上“重投”。该局投资20万元,落实 “职工书屋”场所面积100多平方米。配臵联网计算机2台,阅读桌椅1套,书橱增至10套,购臵教育音像制品100余盘,购添新书3000册,藏书量超过5000册。在全系统发动职工开展每人捐书4-5册的捐书活动,职工捐书600余册,进一步扩大了职工书屋的藏书量。三是建立责任机制,在制度上“落实”。完善“职工书屋”管理流程与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以及考核和约束机制,全面规范了书屋管理,提高了书屋使用效益,基本形成了具有****地税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职工书屋”管理运行新模式,达到了“十有”,即:有领导组织;有固定场所;有统一书架;有借阅办法;有专职人员;有完善制度;有会员名册;有借阅台账;有微机管理;有联系电话。

二、丰富创建内容,为提升干部素质“添翼”

一是突出职工读书主题。以“读好一本书、学好一项技术、走好一生路”为宗旨,依托“职工书屋”,引导干部职工进行自我教育。先后开展了“我最喜爱的书籍”好书传送评比、职工“点菜”工会“送餐”读书活动等。围绕市局的“提升心性.拓展事业——公共行政精神大家谈”征文活动,开展了阅读稻盛和夫的《干法》、《活法》系列丛书活动,并举办相关征文比赛,进一步推动广大地税干部职工树立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等公务员精神,努力促进全系统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进而为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推行阳光行政营造良好环境。结合建党90周年,开展了“红色经典”读书活动,深入学习先辈们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事迹,重温革命前辈走过的道路,打牢思想基础,树立高尚的理想与信念,让大脑更充实,品味更高尚。

二是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结合“职工书屋”创建活动,以干部学习培训为抓手、以网络教育平台为载体积极建设学习型税务,形成了“制式培训、在岗学习、学历教育”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育培训体系。在此基础上,举行税收管理员业务竞赛,打造应用税收管理员平台,全面提升税源管理水平,促进征管效能提高;紧紧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大力实施“税收研究精品”战略,充分发挥学术优势、“思想库”功能和“智囊团”作用,积极开展税收理论调研和实践探索,努力将“职工书屋”打造成增长知识、提高技能的大课堂。

三是搭建交流学习平台。紧密围绕“职工书屋”这一学习基地,不断加强“蓝莲花”读书会建设,把读书活动作为提升个人能力、实现个人成长规划目标的重要途径,定期开展研讨交流,及时总结读书活动中的动态信息以及好的做法和经验,使干部职工在学习和反思中不断取得进步。在市局组织的“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研讨会”上,该局3篇论文榜上有名。6月份的注册税务师复习考试中,“职工书屋”又显现出巨大的辐射作用,许多同志利用课余时间自发走进书屋,参阅学习资料,讨论疑难问题。共有44人报名参试,40岁以下人员报名率100%,参试率100%。

三、拓宽创建载体,为放大品牌效应 “蓄势”

一是开办“网上书屋”。针对点多线长、职工分散、不易集中培训的特点,该局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办了职工网上书屋,并依托****地税网上学校,实现培训内容网上发布、学习考试网上进行、在线学习网上记录,为****地税干部职工建造了“流动教室”,税收专业知识、科学管理宝典、税收案例分析等以更快的速度“走”进地税干部职工的视野,有针对性地形成了集培训、自学、竞赛为一体的干部职工知识更新机制,把“职工书屋”打造成了内聚人气、外树形象的职工文化品牌。

二是牵手“农家书屋”。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开辟“税务助农”新途径,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该局发出了“让书香润农、让爱心传递”的倡议,搭借文化快车,向农村帮扶点赠送税收书籍,有选择地编印了适合农民学习的《税收优惠政策汇编》、《简易税收知识读本》等税收知识读物,帮助农村建设“农家书屋”并将其做为固定的税法宣传、咨询点,从而为广大农民的发家致富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税收知识进农家,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2011年4月,该局向挂钩扶贫村南辰镇北一村捐资1万元,帮助筹建“农家书屋”。新捐建的书屋有上千册图书、十余种报刊和几十种音像资料,除了必备的农技科学书籍外,还特意为其中安排了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书籍。书屋的建设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拓展“税务助农”方式和服务新农村建设开辟了新途径。

三是援建“乡村少年宫”。建设“乡村少年宫”是今年连云港市文明办向全社会发起的一项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程。为此,该局高度重视,拿出1万元用于援建“乡村少年宫”,并选派业务精良的地税干部充当“乡村少年宫”辅导员,从小培养他们的税收知识。组织税务志愿者来到乡村少年宫,同孩子们一起召开“税收在我们身边”的主题班会,给孩子们讲述了身边的税收、税收的历史起源、职能以及税收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告诉孩子们“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让孩子们懂得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知道了自己享受的义务教育是靠国家税收的支持实现的。引导孩子们从小学好税法、遵从税法、维护税法,将来做一名合格的纳税人。

第三篇:四、乡村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规范(2018.5.4)

ICS 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37 地

山东省

DB 37/T XXXXX—2018 乡村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platform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2018XX发布 2018XX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XXXXX—2018

目 次

前 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原则 .......................................................................... 1 5 建设要求 .......................................................................... 2 6 服务要求 .......................................................................... 2 7 运营管理 .......................................................................... 4 8 监督检查与考核评价 ................................................................ 5

I

DB37/T XXXXX—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村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临沂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沂南县人民政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II

DB37/T XXXXX—2018 乡村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乡村创业创新服务平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建设要求、服务要求、运营管理、监督检查与考核评价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乡村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9 农村防火规范

GB 502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乡村创业创新平台 rural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platform 指以培育乡村创业主体为目标,通过政策集成、资源集聚和服务集中,为创业实体提供生产、管理经营所需场地,并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资本对接、项目申报、法律援助等专业化服务的创业载体。 4 基本原则

4.1 以农为本,服务优先

4.1.1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乡村文化创意等产业,鼓励产业融合、循环发展。

4.1.2 完善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政策咨询、生产经营和创业创新等各类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2 市场导向,典型带动

DB37/T XXXXX—2018 4.2.1 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市场和创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尊重创业者的主体地位,鼓励社会资本支持农民创业。

4.2.2 典型带动,着力培育创新人才和创业带头人,营造点创新、线延伸、面推广的创业创新局面。 4.3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4.3.1 发挥当地农业、农村、农民资源特色优势,拓宽创业创新领域。

4.3.2 将农民创业创新与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特色有机融合,优化资源配置。 4.4 改革创新,绿色低碳

4.4.1 推动“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提供农民创业创新体制和机制保障。

4.4.2 鼓励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和产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化发展。 5 建设要求 5.1 基本要求

5.1.1 应有固定的创业场地,选址应交通便利。

5.1.2 应具备相对独立的功能空间,包括但不限于综合服务区、创业孵化区、创新成果展示区等,并有明显的标识。

5.1.3 应在醒目的位置明示营业执照、规章制度、投诉电话等,字迹应清晰、准确,公共标识应符合GB/T 10001.1。

5.1.4 应有稳定的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 5.2 建筑

5.2.1 应有固定的建筑设施,房屋建筑应符合GB 5000

9、GB 500

11、GB 500

16、GB 500

34、GB 500

39、GB 50223等标准的要求。

5.2.2 宜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3 设施设备

5.3.1 应配备符合要求的供电、供水、供暖、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

5.3.2 应配备消防、防盗、防自然灾害等安全设施,标识明确。消防设施应符合GB 50039的要求。 5.3.3 应配备办公桌椅、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配套会议室、路演室、休息室等公用设施。 5.3.4 应配备公告栏、电子显示屏等信息发布设备。

5.3.5 应配备满足需求的垃圾箱、清洁工具,并保持干净整洁。

5.3.6 应配备数量合适、位置合理的卫生厕所,设有引导标识,并应有专人打扫。 5.3.7 应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急救设施、急救药箱和必备的药品。 5.3.8 应配套设置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场地。

5.3.9 宜建设创业公寓等生活配套设施,为创业人员提供生活保障。

5.3.10 宜配套建设卫生室、学校等,为创业人员提供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 6 服务要求 6.1 服务组织与人员

DB37/T XXXXX—2018 6.1.1 服务组织

6.1.1.1 应依据法律法规设立或注册,具有相应的资格条件。

6.1.1.2 应建立与服务平台业务相对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职责。 6.1.1.3 应科学管理、规范服务、公平竞争。

6.1.1.4 应为创业实体提供平等的服务,宜提供精细化、个性化、一对一的服务。 6.1.1.5 宜根据需要成立创业创新专家服务团队。 6.1.1.6 应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年度服务目标。 6.1.2 服务人员

6.1.2.1 应根据经营规模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要求的管理、技术和服务等人员。

6.1.2.2 应经过岗前培训,熟悉乡村创业创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当地乡村发展现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安全知识和工作能力,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6.1.2.3 应严格遵守服务平台各项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三农”意识。 6.2 服务内容 6.2.1 政策宣贯

6.2.1.1 应及时收集整理国家、省等有关乡村创业创新的政策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金融服务、财政支持、用地用电、创业创新培训、社会保障等。

6.2.1.2 应通过宣传栏、明白纸等形式为创业实体提供乡村创业创新政策文件的解读、咨询及政策落实服务。

6.2.1.3 应定期或不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乡村创业创新政策文件进行解读。 6.2.2 创业创新指导

6.2.2.1 提供创业能力测试和涉农创业创新项目推介服务。

6.2.2.2 提供风险评估、开业指导、信息咨询、跟踪扶持等服务。

6.2.2.3 提供法律、会计、审计、评估、专利、知识产权、科技申报、金融和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战略设计、市场营销等服务。 6.2.3 创业创新培训

6.2.3.1 制定乡村创业创新培养计划,开展培训辅导,提高农民创业创新的素质和能力。

6.2.3.2 应定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文化创意、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企业管理、品牌设计、产品营销等相关创业创新技能培训。

6.2.3.3 宜联合知名企业、高等科研院所等为乡村创业人员提供实习、实训和见习服务。

6.2.3.4 宜定期组织创业人员参加创业创新沙龙、创业创新大讲堂、创业创新训练营等创业辅导活动。 6.2.3.5 宜定期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创业创新心得交流。

6.2.3.6 宜举办乡村创业创新大赛,选拔优秀的创业团队和创新项目,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6.2.4 智慧云平台

6.2.4.1 宜利用网络信息智慧云平台,提供线上创业创新服务。

6.2.4.2 宜具备信息发布、网上咨询、网络营销、网上展览、专题讲座、经验共享等多种功能。 6.2.4.3 应能为行业生产商、经销商和贸易商等提供在线交流、沟通和商务等服务。

DB37/T XXXXX—2018 6.2.5 宣传推广

宜结合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路演会、宣传栏、创新成果展示区、农民博览会、展览会、公众号、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多角度宣传服务平台、创业实体、创业创新项目及创新产品。 6.2.6 其它

6.2.6.1 提供公共水电、公共环境卫生和物业管理等后勤服务,制定并落实房屋水电等优惠政策,指导、协助办理开业相关手续。

6.2.6.2 指导入驻实体办理工商、税务注册等手续。

6.2.6.3 协助创业实体落实税费减免、创业补贴、创业创新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 6.2.6.4 宜根据需要引入风险投资公司或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小额贷款担保分支机构。 7 运营管理 7.1 基本要求

应定期对办公秩序进行维护,不应出现以下现象: ——创业实体私自占用公共区域;

——创业实体擅自对服务平台既定的格局和装修等进行改造;

——从事封建迷信活动,非法集会、酗酒、打架斗殴,出售伪劣产品等。 7.2 项目管理 7.2.1 项目入驻

项目入驻应符合以下要求:

——入驻创业创新实体应为中小企业、创业团队、乡村创业创新者等; ——入驻创业实体无不良信用记录;

——入驻项目应发展思路清晰,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求,包括但不限于:特色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传统手工艺、乡村文化创意等;

——入驻项目应具备一定的项目启动资金和承担创业风险的能力。 7.2.2 项目退出

7.2.2.1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项目,应主动申请退出服务平台:

——经服务平台孵化成熟、具有市场生产能力; ——协议期满不再续约;

——由于市场、资金或人员等原因需要终止协议; ——其它应主动申请退出的项目。

7.2.2.2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项目,服务平台可责令限期退出:

——入驻三个月未能正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从事违法生产经营活动;

——严重或屡次违反服务平台有关管理规定; ——出现重大问题或有效投诉;

——被同行或其它人员举报影响平台发展或其它入驻创业实体发展; ——经督促仍未履行合同;

DB37/T XXXXX—2018 ——被司法机关裁定破产或执行清算; ——其它应责令退出的项目。 7.3 制度管理

7.3.1 应制定健全的经营管理、信用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财务制度等管理制度。 7.3.2 应建立完善的创业实体评估准入与退出、考核评估、服务帮扶等规章制度。

7.3.3 应制定健全的基础资料台账,企业数、就业人数、劳动合同签订、政策兑现、跟踪服务等记录应真实、准确、规范。

7.3.4 宜根据需要与创业实体签订诚信经营、服务平台公约等承诺书。 7.3.5 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障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7.4 经营管理 7.4.1 7.4.2 7.4.3 7.4.4 应监督创业实体遵守服务平台的各项规章制度。

应对创业实体统一管理与指导,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应及时收集创业实体报表和数据,涉及经营机密的除外。

应针对创业实体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邀请专家咨询团成员进行指导。

7.5 安全卫生管理 7.5.1 7.5.2 7.5.3 7.5.4 7.5.5 应配备必要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到人。 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消除安全隐患。

不得将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物品带入服务平台。

应配备必要的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宜委托第三方保洁公司统一管理。 应定期维护服务平台环境卫生,不应出现乱画、乱写、乱贴等现象。

7.6 档案管理

应定期对创业实体档案信息、政策文件、培训指导、创业产品宣传推广等进行更新维护。 8 监督检查与考核评价 8.1 监督检查

8.1.1 应定期、不定期对创业实体的环境、卫生、安全等进行检查。

8.1.2 应定期对创业创新项目进行审核监督检查,监督所经营的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8.1.3 应对创业实体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纠正。 8.2 考核评价

8.2.1 应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创业实体、创业创新项目进行考核,建立考评档案。

8.2.2 对检查中出现重大问题或有效投诉的创业实体,平台应书面告知,并帮助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敦促整改。

8.2.3 对整改执行不到位、考核不合格的创业实体,终止在平台的服务协议,不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探索时空大数据的社会管理创新平台建设论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核心任务之一。2011 年,党中央做出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决定,明确要求“加强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要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把智慧社会管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要求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

经过5 a 的建设,在智慧武汉的总体框架下,武汉市社会管理创新以服务人为主线,提出了“一主、两新、五全”的管理理念,以智慧武汉时空信息云平台为基础,依托时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建立了武汉市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人、地、事、物、情各类社会管理要素的空间化集成调用和综合展现,形成了市、区、街、社区、网格5 级联动机制,推进了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了社会管理资源,完善了社会管理机制,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全覆盖、无缝衔接的社会管理与服务体系。

1 建设目标与内容

1.1 总体目标按照网格化管理的思想,运用时空大数据管理的分布式数据集、流式空间索引、MapRuduce 技术等前沿技术方法,以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共享为基础,进一步整合公安、计生、民政、人社、卫生等部门的人口、法人和社会经济等信息,将各类资源纳入全市统一平台,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优化再造管理流程,以信息为先导来整合、引导和分配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全口径的城市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为完善社会管理领导体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节机制、抓好社会防控体系建设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武汉中心城市、和谐城市、幸福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体化的信息支撑。

1.2 建设内容武汉市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市区共建、以区为主,规范运作、分级管理”为原则,以数字武汉地理空间框架为支撑,依托智慧武汉时空信息云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系统数据和基础进行改造、升级、整合,建立市、区、街道、社区、网格5 级联动的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提供信息支撑。

2平台实现及应用效果

2.1 制度确立,纳入智慧城市总体框架2012 年,按照中央和湖北省有关部署要求,武汉市委、市政府把智慧社会管理作为智慧武汉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启动了武汉市社会管理与服务网格化建设工作。在统一思想、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网格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加强网格化工作顶层设计,要求全市在整合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地理信息资源、网络资源等核心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武汉市的网格化管理建设工作,做到“一网打尽”。

2015 年武汉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等“1+10”系列文件,进一步从制度上为武汉市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保障。3.2 标准先行,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标准具体包括《武汉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网格划分规则与编码规范》《武汉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基础信息采集表》《武汉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专业信息共享内容》《武汉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事项分类标准》《武汉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服务接口规范》和《武汉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区级平台建设要求》等6 大规范,形成了网格划分、数据共享、信息采集、平台管理的标准规定。

对市、区、街、社区和相关部门、不同岗位操作人员分别设置信息使用权限,分层级、分部门、分岗位授权;建立了工作考核机制,每日对全市各区、街道、网格员及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考核;通过平台强化事件全程办理和全程监督功能,通过对事件接件、流转、办理等流程的实时监控,实现即将到期预警、超期报警;建立了信息采集、比对、更新和共享机制。

3 结 语

当前,武汉市正在开展“智慧城市”和“互联网 +”行动计划,社会管理创新平台建设被列为智慧武汉建设应用之首,同时也被列入“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研究,持续推进智慧社会管理建设与应用,形成社会管理的“智慧感知、智慧融合、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决策”。

第五篇:瓯海创业创新服务平台方案

瓯海区创业创新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打造科技轻工区,建设创新型城区的重要公共服务平台。平台由瓯海区委人才办、瓯海区科技局、共青团瓯海区委联合搭建,包含瓯海区省级包装特色产业基地,瓯海青年创意产业孵化基地,瓯海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四个子平台。今年以来,平台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下,在基地所有成员的不懈努力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全力提升工作水平,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开拓进取,创新服务,逐渐走向成熟。

一、“平园联盟”,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浙大科技园与学校有关部门合作,通过参与创业大赛、支持学生创业社团、开展创业培训等三种形式来参与学校的创业教育。

一是与学校团委、学工部、研工部、教务部联手,主办浙江大学 “蒲公英创业大赛”,提供经费支持,承诺竞赛获奖团队以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省级和全国竞赛获奖团队可以直接在浙大科技园内创业,浙大科技园为其提供房租优惠、配套或引入创业资金以及全程免费创业服务,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

二是与学校党委研工部共同创办“未来企业家俱乐部”,帮助学生提高创业意识,锻炼创业技能。浙江大学未来企业家俱乐部是以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主的精英型学生社团,目前已经发展到80多人,每年举办多次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大赛和创业培训活动。创建6年多来,已经培养创业创新人才300多名。

三是与学校研究生院共同发起创办研究生创业素质拓展班,充分发挥与企业广泛联系的优势,邀请多名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营销总监为学生授课,为研究生提供一个新的学习创业理论、了解创业环境并进行创业实习的平台。2007-2008年共举办了两期研究生创业素质拓展班,受到研究生的热烈欢迎,已培养创新创业人员80

人,其中已有5名学员开始自主创业。

二、“园企合作”,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

一是组织入园企业每年为浙江大学的学生提供暑期实习岗位;二是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研究生创业实践基地,推荐研究生利用暑期进行实习;三是与浙江省大型民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荐大学生到这些企业实习。目前,通过浙大科技园与政府、大型企业以及入园企业的合作,每年可以为浙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600多个,为具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创业的机会。

三、“园政合作”,创建“大学生创业园”

为有效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浙大科技园积极整合资源,争取政府支持。2008年12月,浙大科技园与杭州西湖区政府联合共建了“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西湖·浙大科技园)”,浙大科技园为此专门划出5000平方米场地作为大学生创业孵化用房。入驻企业可以享受到杭州市和西湖区出台的各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以及浙大科技园提供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服务。目前,入园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已经超过60家,带动大学毕业生就业200多人。

四、“园内合作”,搭建大学生创业交流服务平台

为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扶持,浙大科技园建立了“浙江大学创业青年俱乐部”,将入驻浙大科技园的大学生创业者组织在一起,经常性地开展会员内部交流,并邀请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学者为创业学生讲解创业政策、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课程,并组织到大企业参观学习,帮助这些大学生创业企业渡过难关,健康地发展。

此外,浙大科技园还在政府支持和企业参与下,进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光与电技术开放实验室”和“生物医药技术测试中心”两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为信息技术、光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命科学与现代农业等技术领域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技术研发和分析测试提供相应服务。

上一篇:车险理赔需要什么资料下一篇:促销活动动员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