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在美术活动中创作灵感的激发

2022-09-11

我们都知道, 不管是伟大的艺术家, 还是美术教育工作者, 想要创作出一件优秀的作品, 最最需要的就是灵感。可以想象当我们没有灵感时, 有人要求你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件作品, 那将会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 而当我们灵感突现时, 哪怕是废寝忘食也会将作品完成, 而且心中充满了快乐, 可见灵感在美术活动中是多么重要。

一、为什么少年儿童的灵感总是被忽略?

在教学过程中, 有些学生常常为不知道画什么而烦恼, 迟迟不能落笔此时我们却总是认为是孩子上课没认真听讲或平时不认真练习造成的, 却不知道学生缺乏的是创作灵感。教师往往不能即时发现加以引导,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先天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儿童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三分钟

热情, 缺乏耐心, 没有目的性, 这就导致孩子的思维比孩子更具有跳跃性。让他们产生兴趣的事物也总是在不断变化, 正因为如此, 儿童的一些充满灵感的想法总是转瞬即逝, 不容易被人发现, 孩子也常常是还没来得及说就忘记了一大半。

2、少儿的表达能力也十分有限, 即使孩子能记住最初的

打算, 当他们表达时也总是东拉西扯, 不光说不清楚还恨不得将脑子里的想法一股脑儿全说出来, 导致老师不能明白孩子们到底在说什么想什么。孩子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总是自己心中装着一个故事, 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自己很起劲, 别人却不明白也看不懂, 所以常被误以为是孩子无目的的涂鸦之作。其实这些举动恰恰说明孩子此时充满了灵感。

3、孩子天真活泼的天性决定了他们的一些想法或愿望总

是不被人接受, 其实在美术活动中这些天真的想法和愿望就是灵感闪现的征兆。少儿们总是希望好人永远不死, 坏人最终都会被消灭, 喜欢的人或物, 孩子们总是想尽办法美化他们, 讨厌的人或物尽量的丑化他们……比如我们让孩子们画自己的校园时, 有的孩子终规终距的把学校的原貌画在纸上, 有的孩子却浮想联翩的给学校加上了大炮, 翅膀, 机器人等等;让孩子们画人物, 有的孩子却将人物画得不堪入目, 给某位老师加上难看的胡子……你看到这样的画回怎么办呢?帮他“纠正”过来?其实这些不过是少儿心中爱憎情绪的一种宣泄, 此时的他们一定是充满灵感的, 这就好比有的大师们在绘画作品中歇斯底里的发泄一样, 我们不能一味的批评否定, 这样孩子就会失去兴趣, 失去兴趣当然也没有灵感可言。

4、作为一名美术教师, 在美术课上会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

有些平时坐不住, 甚至不喜欢画画的学生, 却常常在其它学科的课堂上颇有兴致的画漫画, 还常常因此挨老师的批评, 但他们却始终乐此不疲。而平时画什么都没兴趣的孩子, 却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来画漫画。他们的这些举动常被我们误认为是学生“不务正业”的表现。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漫画资源刺激学生的创作灵感, 而我们却忽略了。

二、何激发少儿的创作灵感?

不可否认, 在美术活动中, 诱发儿童的创作灵感, 是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中值得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儿童的创作灵感呢?是不是任其发展, 学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呢?当然不是,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说过:灵感不是凭空而来的, 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没有人生下来就能驾御灵感。那么如何激发儿童的创作灵感呢?

1、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灵感。

儿童都喜欢写写画画, 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就要了解他们画画的动机, 加以启发, 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本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 听故事, 教师可以在教学引导阶段把今天的学习任务和某部动画片结合起来。比如我上小学美术第六册《大嘴巴》一课时, 起初学生始终不知道除了“大嘴巴”究竟可以还该画什么, 有些学生开始照搬书上的范画。于是我问学生你们听过的故事中有哪些坏蛋是你想消灭的?有哪些弱者是你想帮助的呢?如果你有一个万能的大嘴巴, 你想做怎么做呢?这样一来, 每个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许多生动有趣的画面, 最后一幅幅优秀的作品就诞生了。此外安排一些必要的自由作画课, 让学生在学了一段时间后有机会尽情释放淤积在心中的想象或幻想, 教师尽量不要用范画去限制他们, 尽管他们画得不好, 但是在自由想象, 自由创作的过程中有助于表情达意能力的提高, 老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美术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绘画兴趣都有不可估计的作用。可以在教室四周贴上一些大师们或者学生的绘画作品, 写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教师还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不能老是高高在上, 要尊重学生让他们没有压力, 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敢于主动动手实践, 动嘴交流动脑思考。其实我们在学校学习时都有一个习惯, 就是喜欢在教室走来走去互相欣赏取长补短, 这样的方法可以引入到小学课堂中来, 孩子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2、正确引导, 培养自信心, 激发灵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性格开朗, 充满自信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 总是特别乐于表达, 点子也特别多, 美术活动中一样, 其实多数孩子画的画不是很理想, 所以总是被老师批评, 也得不到同学的肯定, 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 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创作灵感, 此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十分重要, 教师对孩子的引导要深入浅出, 循序渐进, 不能急于求成。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不光是尊重人本身, 还要尊重孩子们天真的想法和做法, 童贞是可贵的, 往往是天真无邪的孩子才会创作出富有真情, 真知, 真趣的作品, 要对孩子们采取一定的认同和理解加以鼓励, 这样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提高, 儿童有了信心才有创作的原动力, 才有灵感闪现。

3、让孩子们宣泄情感, 诱发灵感。

许多美术教师认为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知识技能, 审美情趣的教授, 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产生对美的追求和热爱。但事实上很多孩子在幼儿时期喜欢画画只是因为还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情感, 而利用画画可以充分表达他们的喜怒爱憎, 尽情宣泄他们的情绪, 而从小就喜欢学画画技巧的学生并不多。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和大师们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个性是那么的相似, 但当这些行为出现在孩子身上时就变成一种瞎胡闹不被我们认同和理解。

4、教师要善于发现, 善于捕捉灵感。

我们通过各项工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灵感之后, 还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创作灵感总是不时的闪现, 而且跳跃不定。学生自己是不会意识到要及时捕捉灵感并且强化它, 扩大它, 这时只有靠老师帮助明确它, 从而变成作品, 否则孩子的灵感就会转瞬即逝。可以这样做:教师引导后, 强调今天的主题, 然后让学生相互表述自己的构思打算, 学生开始创作时教师要巡视指导, 帮助孩子保留好的想法, 祛除没用的信息。

摘要:灵感是一种顿悟, 是做某事时突发的一种独具个性的想法, 是直觉思维的一种。只要有思维, 有想象就有灵感闪现。儿童当然也有灵感, 在各类美术活动中充分激发儿童的创作灵感,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儿童的创作热情有相当大的作用。

关键词:灵感,激发,兴趣,自信,儿童心理

参考文献

《现代青少年心理学》张进辅.

《当代幼教》重庆师范大学.

上一篇: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大学生公民意识对高等教育的滋养作用下一篇:医院药师参与查房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