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思想品德》与《综合实践》的整合

2022-09-11

教学资源来源于生活, 关键是看我们能否去挖掘和发现, 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于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中, 才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 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帮助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以达到内化思想和品德的作用, 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真正落实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社会”这一理念。现我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 就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活动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活动。突出学生主体, 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 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 积极开展活动, 在活动中主动发展。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 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 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 与思想品德课紧密结合, 密切联系现实生活, 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面向学生生活,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是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 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活活泼地发展, 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 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 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 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 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 亲身经历实践过程, 体验实践活动, 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坚持从简到繁、由内到外的原则

开展课前生活事例评析活动,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日常教学时, 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 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在每节课前让两名学生来讲评生活事例, 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 内容要真、准、新, 并作简要的评论, 发布者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 然后再经过点评、讨论, 以达到共识。例如, 在探究是从节约用水, 还是保护环境的角度去评析个别人将衣服用绳子吊到湖里去洗的事例时, 我借机向学生宣传《环境保护法》的有关内容, 并让学生列举出社会上关于环境保护的现象, 并指出哪些现象是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哪些是不符合, 哪些是有待改进的。通过讨论和分析, 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 提高了环保意识。开展课前生活事例评析活动目的是将课堂外鲜活的生活内容引入课堂, 让学生用课本上的知识去分析这些事例, 或用自己了解到的事例来解释课本中的相关道理, 利用学生对事件产生的情感触动, 去体验、分析、反思生活, 让他们感悟出做人道理, 以达到教育目的。这种做法贴近学生, 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各类教育活动, 感受自我教育的氛围。思品教学与其它学科的不同在于前者帮助学生完成从认识到领悟, 从领悟到养成的两次转变。而承载这两个转变的最理想的途径, 便是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形式, 对于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眼里每一次实践活动对未来生活都赋予了真实的意义。一项训练耐挫能力的登山活动, 有可能是他未来坚强意志的一次锻炼;一次在游戏中的合作是会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一项评选“礼仪标兵”的活动, 使学生成为懂礼仪的讲文明的合格中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来提高思品课教育的针对性、指导性、实效性,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不断补充、优化和融洽已有的道德体验, 有助于他们妥善处理现实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把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生动、具体的活动完成教学内容。这种教学形式要比教师在课堂上讲几遍还顶用。

利用本土教育资源, 点面结合,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本土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是要靠自己不断挖掘和发现。并对这些资源整合和利用。如“参观访问”就是要求学生从身边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学生可以通过对社区、企业、农村、生态园林、自然风景区等地访问, 走进生活、了解社会、了解历史, 弥补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在完全开放的范围中进行自我认识的建构, 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会主动把自己所得到的信息资源, 社会生活中感受, 引进教学中来, 去讨论课本中有关问题, 受到的教育和启发的真实性就相对比较高。通过活动以事实唤起了学生的真实情感, 以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力, 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 学生参与度高, 从而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

服务社会, 促使学生的道德践行, 初步感悟人生的价值。服务社会的内容是很广泛的, 包括帮助孤老, 爱心捐助、进行环保宣传、法制宣传、维护交通秩序, 植树造林, 参加社区公益劳动等志愿者活动, 其目的在于以展现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心, 逐步培育起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组织学生参加这一服务活动既可在日常教学中进行, 如参加慈善一日捐、环保宣传等, 也可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同步进行。如为了教育孩子们要尊老爱幼的美德时, 组成学生到社区敬老院开展志愿者活动, 在替老人打扫卫生、聊天、梳头, 还为老人表演节目过程中, 让学生明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活动使学生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 感悟到了人生价值的所在。

五、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四个结合

(一) 结合时代要求和传统文化, 实现学生发展全面化

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 但又不能割裂历史、排斥传统文化, 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既体现历史的传承又保持时代的活力, 注重实效, 不断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二) 注重知、行结合, 实现教育行为科学化

“知”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行”就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 并逐步形成自觉行动。所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课堂教学为基础, 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 用丰富的知识和德育素材来做活动的铺垫, 再通过活动去实现知、情、意、行的整合, 凸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性、实践性、主动性、内在性, 来触发学生对思想道德的切身体验。

(三) 结合道德需求、生活需要,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所开展的实践活动要贴近现代的学生生活,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成长规律和道德需求, 做到有的放矢, 恰当好处地在生活中寻找活动的诱发点, 开展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的活动。活动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 追求外在的教育与学生内在的道德成长需要的和谐。

(四) 教育引导结合自主创新, 实现过程规范化

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个体体验, 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去思考, 从而产生观念, 证实观察, 使学生体会到创造的快乐, 以增加他的自信心, 培养创新精神。但同样强调教师的设计、组织和引导, 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提高设计和安排实施实践活动的质量, 从而使整个过程张驰有度, 确保目标的实现。

摘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尤其要注重“四个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里, 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 《试论“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3]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上一篇:生产执行管理MES在开祥化工的应用下一篇:大庆油田采油一厂节能降耗措施回顾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