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

2023-05-19

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

校本课程《物理兴趣活动与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方案

活动方案的名称:校本课程《物理兴趣活动与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方案

活动方案设计人:黄石二十中

鞠丹

一、方案的背景: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与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为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和科技含量,推动我校科技创新工作。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少年科技活动,并在各级各类科技活动比赛中获得较大的成果,而且涌现了一批热心指导中学生科技活动的优秀教师。结合师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我校开设了以科学活动为特色的兴趣活动小组,旨在让学生通过详实的科普知识介绍,生动有趣的科技小制作,令人着迷的航模、车模等活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强化科技意识,深化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多种能力与良好的科学习惯,加快我校科技创新工作建设的步伐,整体推进素质教育。

二、活动方案的目标:

1、科普知识介绍

(1)介绍一些国内和国外的伟大的科学家,了解他们不平凡的事迹,并自觉学习他们的科学品质。

(2)通过介绍一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和物理学史,了解科技发展过程的艰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认识在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更离不开发明。发明能使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上升到新水平,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层次的文明。

2、生活小常识

(1)懂得一些生活小常识、小窍门,并把它们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2)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物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3、科学幻想画

(1)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到能源危机和生态资源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节能意识。

(2)引导学生大胆幻想,绘制科学幻想画,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4、科技小制作

(1)围绕以往学生制作的获奖作品,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道理,激发他们的兴趣。

(2)通过动手、动脑搞制作,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操作与讨论,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创造能力,养成精益求精的科学品质。

5、科技模型(航模、车模、航空、建筑模型等)

(1)通过展示航空工具实物和工作情景,引导学生自行制作简单的航空模型。

(2)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飞机升降和转弯的道理,并能运用此知识来对自己制作的航空模型进行调试,能使模型较好地在空中飞行。

(3)了解车模、航模的工作原理,会拼装车模、航模并较好地控制它们。培养学生对科技模型的兴趣。

(4)在活动过程中能克服困难,善始善终,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

(5)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及省、市、区等举办的科技模型比赛,力争取得好成绩。

6、科学小论文

能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一些发明创造活动,写一些科学小论文。

总之,通过开展物理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技术的兴趣,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敢于动手、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关心科技的新发展、新动态。

三、活动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人数和需求分析

1、对象和人数:

黄石二十中学生。具体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骨干学生为“物理兴趣活动小组”的80人左右,通过他们回到班级中带动更多的同学开展活动。

2、需求分析:

物理学是初二学生新开设的一门学科,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用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科学问题的方式,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他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本质、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说,科学探究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教学方式,又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判断决策的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具体体现在科学探究的五个基本要素中(提出问题和假设、制定计划、使用工具和搜集证据、处理数据和解释问题、表达与交流)。

从学校课程发展角度来看,现代学习理论强调“发现、体验、合作、反思”的学力目标,强调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只能选择合理的、基础的、能转化为方法的、对学生终身学习具有普遍意义的少量知识为载体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逐步学会辩明真伪、探求真知,不断获取有效知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让他们在探究实践中体验科学方法的魅力,让科学方法教育成为他们迅速成长的“催化剂”,为他们成长为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活动方案的主体部分:

1、活动内容:

我们设计的这套校本课程教材安排了20课时。分为“科普知识介绍”、“四小活动(小制作、小发明、小创作、小论文)”、“科学幻想画”、“生活小常识”“科技模型”五个单元;这套教材体现了以下一些思想:

(1)全面性。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2)实践性。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课程在教学内容、活动组织、学习评价等方面给老师、学生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4)合作性。在参与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教育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互助、尽职尽责,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5)适应性。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能及时、方便地获取材料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利于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最必需的内容。

2、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校本教材编写力求内容的广泛性、真实性和可行性 难点:

校本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和合作性的具体体现方式 创新点:

以我校开展的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为载体和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可利用的科技教育资源:

场所:多媒体电教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绘画室,科技展馆。 资料:近几年开展物理兴趣活动积累的各项资料,教导处收集的资料,科技展馆收集的资料,绘画室收集的资料,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收集的资料,图书室资料。

器材:校本课程教材中所设计的器材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取,如实验室器材、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玩具的零件等。

4、活动的过程和步骤:

(1)座谈、讨论校本课程必要性,调查、访谈主题及内容。(3天)

(2)收集资料。动员老师和学生收集近几年开展物理兴趣活动积累的各项资料,教导处收集的资料,科技展馆收集的资料,绘画室收集的资料,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收集的资料,图书室资料。(20天)

(3)编辑校本教程具体细节及实施建议:

a.关于科普知识

通过讲故事、演讲比赛、观看科普录像、自行阅读科普书籍等形式,开展“我心中最崇拜的科学家”主题活动和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开拓学生的科学技术领域,引领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

b.科技小制作(包括科技模型制作)

(1)定向阶段。首先要明确任务,制作一件什么东西;然后借助于实物、模像等,制成图纸。指导老师明确下达任务,以防止思想的互相干扰;具体指导学生定向和设计。要教育学生在没有设计出图纸之前,不要动手去制作。要培养他们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创造的能力,告诫他们,懒于思考和粗心大意都会导致整个小制作的失败。

(2)制作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包括①正确掌握和安全使用工具的技能;②正确地使用材料的技能;③准确地制作零部件的技能;④熟练而合理地把零部件组装起来,成为一件完整的小制作的技能。

制作开始时,学生会很高兴,也会表现出急于求成的心态。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先慢后快,以保证质量。时间长了,学生的兴趣又会减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制作过程中,除非发现原有设计确实有错误外,一般不要轻易对原设计进行改动。

(3)完成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会很兴奋、很自豪,认为自己付出了劳动,掌握了一种技能,创造了一种东西,有了成果。而且,总希望自己的成果是最好的,能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可以粗略地根据小制作的工艺水平评分,肯定成绩和优点,指出不足,并具体分析产生不足的原因,分别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使学生的小制作能得到预想的效果。在完善小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正确技能的形成,为下一阶段工作打下基础。

(4)坚持阶段

一件科技小制作完成后,要检验是否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就要通过实践,如航空模型要试飞,航海模型要试航,风向环要安装试放……这是科技小制作的关键阶段。经验证明,往往不能一次成功,需要经过多次改进,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思考方法:可在这件东西上添加些什么吗?把这件东西跟其他东西组合在一起,可在这件东西上减去些什么吗?使这件东西放大,或使这件东西的某部分缩小,改变一下形状、颜色、音响、味道、气味,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吗?如果用别的材料、零件、方法等,代替另一种材料、零件、方法等,会有什么结果? 辅导教师要针对学生容易灰心的情况,加强思想教育,告诉他们不要灰心,坚持就能胜利。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这件科技小制作做成功为止。这样,会使学生受到深刻教育,使他们养成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毅品质。

c.生活小常识和小论文的撰写

教学时,尽量避免照本宣读,空谈主义,要利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向学生介绍,并尽可能让学生当场试验一下,这样,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并经常应用,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五、实施措施

1、设置机构

为加强对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学校专门成立科技活动领导网络并明确责任。

2、制度保证

学校定期召开研讨活动,讨论解决教材编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之间还应随时对所遇问题进行交流、协商。

3、 完善设施

为了保证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在资金上给予保证,根据需要添置相应的设施和器材。

4、成果展示

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科技节;学校建立科技成果展示室,定期组织师生学习、参观,接受科技熏陶、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发明、创造热情,取得更大成绩。

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1、可能出现的问题:

①由于本方案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教材编辑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资源和展示活动必须在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资金和人员)下方能完成。所以,实施本方案的最大困难就是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②目前,社会、家长和学校领导对学生的考试卷面分数看得特别重,教师和学生思想压力很大,所以,开展课外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很有限,如何处理好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与课堂学习的关系,争取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的理解和支持是开展好本方案的的第二个关键问题。

③学生制作素材的供应和收集也是一大困难。

2、解决预案:

①将本活动方案列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学校统一协调安排有关活动、人员和经费。

②每次物理兴趣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活动的效率。靠丰富的活动内容、新颖的活动方式之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参加研究既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能拓展知识视野、增强学习动力、自主学习相关知识,还可体验开展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有助于提升自身科学素养。

③加强组织管理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工作。

七、活动结果及呈现方式

1、“民乐三中首届科技创新节”成果汇报展示会。

2、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成果汇报展示会。

八、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评价应以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它应根据学生在科技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多样性地评价,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强调评价的整体观、多元化、过程性。

在评价方式上,主要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他人评价。

九、活动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1、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学习和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进行科学实践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学习、查阅、整理和宣讲获奖科学家的研究和成长的故事等系列活动,将科学精神的教育渗透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进行人格教育,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新的学习理念,突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整个活动过程,增强学习的自主意识,培养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方法。

4、浓厚学校学术研究气氛,教师的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少一分强制,多一分自主;少一点束缚,多一点自由;少一点作业,多一点探究。”尽力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的环境氛围,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中期总结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中期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使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为了落实《纲要》对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要求,我校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的课题的研究,该课题于2006年由中央电教馆立项,并被列入国家电教馆“十一五”专项课题予以研究。扬州立项后,我校课题组立即展开工作,并在各级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硬件、软件建设,开展师资培训,积极推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掀起现代教育技术普及、应用、探索、创新的热潮。

一、完善组织,制定计划

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关键。白塔小学成立了以校长为课题组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其中课题组成员包括学校教学副校长、教研室主任、信息技术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等。形成了以教研室牵头、协调、管理,教科研骨干带头,信息技术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并提供主要技术支持的研究体系。形成了上下互动,左右联系,层层抓,抓层层的工作局面。

围绕此课题研究,我校制定了和学期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计划,措施具体,操作性强。学校开学第一周抓计划的制定,学期中途抓计划的落实,期末抓各项工作的终结性考核评估。

二、更新理念,创设环境

1

1、更新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与日俱增,不能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学校,将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同样不能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的教师也将被淘汰。唯有不断学习,自加压力,勇于探索,提高素质才是根本。

学校领导与教师们一起学文化、学理论,现代教育理论不离手、不离口,我们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了,《信息技术与新世纪的中国教育》,《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改革》等书籍,强化理论,促进了观念的更新和认识的飞跃,对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广义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部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合的过程。狭义上,它指的是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即各学科互相联系的加以学习。在这一整合过程中,课程各要素形成了有机的联系和有机的结构。它不是将不同学科相加在一起,而是将课程看成了一个整体,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有机地掌握不同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课程整合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避免过早地或过分强调各个学科领域的区别的界限,从而防止各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

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来说,被整合的个体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等。这些个体在统一目标之下,经过精心的设计,培育并转化到和谐、互动的状态,这种状态呈现在学习行为上,将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呈现在教师教学行为上,就是教学方式的变革。

经过刘玉芬校长的多方努力,我们还邀请了省信息化教育专家组成员、辽

2

阳市教育科研所所长王学齐所长专程到我校作报告,并和教师们互动交流,使我校教师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最后,王所长还对我校的科研课题如何开展作了指导和建议,对我校已取得的成绩作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赞扬。此外,我校还邀请市电教主任刘勤、朱君、王柏清老师等多次到我校对该课题作指导。经过专家引领,教师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技术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充分保证了我校科研课题的实施。

2、信息技术培训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保证我校拥有一批水平高,能灵活运用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教学的教师队伍,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活动,使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水平、教研能力和运用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一,加强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为普及计算机知识,使广大教师均能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我校几年来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Internet、word、PowerPoint、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等。

第二,加强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拓宽教师的视野。经过不断的充实,我校现已拥有一支计算机的技术骨干,为使他们能有不断吸收新技术、新知识、新经验的机会,学校不定期地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先后组织教师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邀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莅校讲座、指导,让广大教师们参

3

加各种类型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第三,把教师培训与各种教研活动相结合,通过多媒体课件说课比赛,多媒体课堂教学竞赛活动,青年教师课件制作,网页制作,论文评比交流等多种形式,使在职的每一位教师主动参与到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潮中来。鼓励引导教师建立博客并指撰写经验材料。现在我校已有20余位教师在互联网上拥有了自己的博客,这些博客各具风格和特点,都充分体现了各位教师的个性和爱好,教师们把博客当成了记录个人成长经历的笔记本和教师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对外宣传和学习的纽带。

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硬件建设

我校的教育资金虽然不足,但校领导非常重视对现代教育设施的建设,本着“整体规划,超前发展,年年投入,先急后缓,分步装备”的原则,逐步完善学校电教配套设施。两年来,在市教委、区教文体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投资近10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终端为150个节点的校园网和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是一个全新、高效、功能强大的21世纪现代化校园网络教学的应用体系,并实施了四大工程:

(1)、计算机网络系统(校园网);

投资近80万元建立了中心机房,全校22个班级均配置了多媒体电脑,用于辅助课堂教学。为近30个办公室、专用室配备较为高档的微机,建立了电子阅览室,电化教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形成了高效实用的校园网络系统。

(2)、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含摄录编设备),两台数码摄像机及DV电视制作系统;

(3)、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4

(4)、打印室(含复印机、速印机1台、多媒体微机2台、激光打印机一台、彩色喷墨打印机2台等)。

4、加快资源库的建设

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资源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说硬件是高速公路、软件是汽车,那么资源就是货物。资源库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它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后备,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园地。我校在校园网建成后,正在努力向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推进,努力争取在今后几年全面形成管理现代化。作为资源库建设项目,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在购买部分素材库的基础上,我校采取全体教师参与,部分教师负重任的措施进行资源库建设。

我校组建了资源库建设小组,根据学校教师对计算机掌握程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资源库建设小组,最大程度地把熟练的教师组织起来。

小组成立后我们做了下面几项工作:

(1)、人员分工。我校是根据筹备组成员的水平,以及成员所教学科进行分配,让相应的学科人员尽量能在自己的学科中发挥其作用,同时每个小组都有一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教师(相对其他教师而言)。

(2)、人员培训。我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对小组成员进行资源库的相关知识培训,同时,培训过程也让其他教师参与

(3)、管理员工作。管理员在人员培训前把分组、菜单设置、系统设置处理好。并把资料及时进行整理。

三、加强整合,探讨活动模式

信息技术教育是学习活动的另一主线,重点放在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完成各种探究任务,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以及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工具。

5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重点是实践,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产生对计算机工具(知识与技能)的需要。让学生在用中熟悉和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操作技能,完成信息收集的任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为理论指导,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造性学习、获得最多最佳的信息制造“会话交流”的学习环境。强调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地获取信息,综合提取信息,正确的概括要学习的文字、音像等知识,查阅各类在线图书馆。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获取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在活动课程的内容设置安排上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想象思维和综合思维,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参与性学习环境。充分体现活动课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中更让学生参与各项实验、练习,操作。对于一些不便在教学中直接让学生参与的活动,就运用信息技术模拟一种适合学生参与的学习环境。学生自己根据课题内容制作学习专题网页,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后通过网上探究去参与活动过程,完成活动任务,并通过网络提交成果,并可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自我评价和展评。这种方式的活动,可以更充分地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竞技式活动的开展利用网络或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研究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内容开展活动,比如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开拓了他们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辨析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6

(四)信息技术支持下游戏式活动的开展。

(五)息技术支持下研究式活动的开展这种形式的活动开展其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十分喜欢。学生在以有的信息技术应用条件下开完成研究过程,获得研究成果,并制作相应的专题课件或网站,或者编辑成电脑报进行展示,提出各种问题,并在活动中给学生留下空间进行研究和答辩。网络为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平台。

四、取得的成绩及存在不足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运用。学校要求所有课题组人员在各项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尽量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投影片、录音、录像带等利用率不断提高,而以网络、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是得到普遍使用,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方

(一)、推动了课题组成员教学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目前,课题组成员无论是上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或平时的常规课,基本上都具有主动、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资源的意识,能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师个人制作的课件各具特色,针对性强,效果好。课题组成员在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竞赛、论文评比等活动,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石启宝老师的课件获省一等奖,他指导魏传风、刘新的综合实践网络课获省评比一等奖。王海兵、张寰老师的信息技术课获市优秀课。我们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自己编程,建立了白塔小学综合实践专题网站,对课题研究实施网络全程管理,以便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能随时掌握各课题组的研究动态,并进行有效调控,为课题资料的再利用、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7

(二)、促进了学生学的能力提高

“运用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和的研究”课题实施,营造了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产生了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在这种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教与学的方式中对提高学生的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具有多种形式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3、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4、信息技术平台的使用,为学生亲手操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的学习环境,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

(三)、强化过程记载,注重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

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积累和整理工作,是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一套较完整的资料,它能使整个研究过程,各个研究环节重复再现,更能够反映出学校的整个研究情况。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收集了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文字资料,还收集了教师制作的课件、论文等有关资源。

存在的不足:

开展《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和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课题实施以来,我们尝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甜头,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8

在我们这个地区,技术环境和资源不足,投入过大,课题运作起来很难,所需要的资金、硬件设备均不能保证,更谈不上推广了。所以,教师们经常会这样的问:能普及吗?我们衷心期待省、市教研室、中央电教馆和广大同仁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共同做好这项开创性的工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天地,给老师提供一个成功的舞台。

9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谈高年级作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

新课程背景下

谈高年级作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

扬州市花园小学 邓慧

摘要:随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作文教学越来越急功近利,学生只能“闭门造车”,在“虚假”中失去了“真情”,在“空洞”中失去了“实感”,在“内涵”中失去了“纯真”,在“模仿”中失去了“自我”。借助综合实践的这把东风,为孩子的作文水平提升推波助澜„„ 关键词:教学 综合 整合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传统的作文指导侧重于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对于写作素材,教者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 “丰富的作文内容”成了制约作文教学改革的瓶颈。

新课程要求课程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及活动内容的科学性,无疑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十分丰富、有趣的内容。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恰当的习作训练,又能得以强化和提高,这也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与体验生活情感相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将学生的作文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写出真情实感。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教材习作2,要求是让学生向父母表达自己真挚的谢意,懂得报答,学会感恩。这次习作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和浓浓的情,而且还要让他们用语言和行动向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表达敬意。育人大于教书,所以这是一堂融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和习作训练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

1.调动情感。 课的开始,可以播放歌曲《母亲》,创设温馨的爱的氛围,使学生在动情的旋律中受到深深的感动,让爱浸染每一个人的心灵。为了让这份爱多一丝感动,孩子们找来朱自清的《背影》电视散文的录像,清晰的画面,细腻的场面,感人的细节,让学生思想上产生了震撼,许多同学泪流满面,情为所动。感悟爱就在身边,父母的爱是最伟大无私的。

2.启发感恩。

启发学生学会感恩,将自己想对父母说的感谢的话写在纸上,请学生回家后向父母直接或间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想一想父母关爱自己的事。

3.回归生活实践。

要求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表达爱,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父母的神态和动作。学生在具体实践中体验到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爱是博大无私的,因此他们的习作篇篇感人肺腑。

生活处处有作文,只要用心体会,用情感悟,生活就会色彩斑澜,习作内容也会鲜活而具个性。由此深信,这样的课,教育的意义大于教学本身,将会使他们记忆一生,萦绕于梦。

二、与体验地方特色相整合。

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写作能力的提高源于生活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活动,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借助古城扬州的地方特色,我们设计了“扬州美食”的活动,学生查阅资料,走进社会,去寻找发现扬州美食。大到正餐大菜,小到街头村边的风味小吃,学生兴趣盎然。

活动过程设计如下: 1.调查美食。

在每个人的记忆中总有一些美味给我们的味觉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调查身边有哪些美食这一部分的活动学生兴致很高,纷纷向同学们介绍自己认为最具有特色的美味。 2.收集各种美食的相关资料:形状、颜色、材料、做法以及文人骚客的诗词评价等相关资料,知道扬州名点的起源、特点、制作原料等相关的知识,对自己钟情的美味作一个全面的了解。

3.动手锻炼。

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下,自己尝试动手做一做自己最喜欢的美味,从而更清楚的了解美味的材料,更准确的掌握美味的营养,更加深自己对美味的情感。当然这项练习也要量力而行。

4.推广美食。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的欲望,生活中真实的美味把孩子的思维激活,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了表达的欲望作文也就轻松了很多。

综上所述,尽管我们认识到综合实践课在作文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勇于将综合实践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融入到作文教学中来,对孩子的作文水平的提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与活动作文实践相整合

所谓活动, 特指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各种活动。孩子们是最喜欢活动的, 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可以释放学生的天性, 挖掘学生的潜能, 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成长。以训练为目的, 活动过程细节化。

一般的活动都以其教育意义为重, 而作文实践活动除了这一作用外, 更重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服务的。所以, 它的活动过程形式要比一般的活动更细节化、更容易控制, 教师可以随时进行点拨指导。

例如,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习作7》, 要求描写一次体验活动。为了写好体验活动的真实情感, 我先组织学生举办了班级跳蚤市场, 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既有时代感, 又很有创意, 培养了学生的“理财”意识。活动虽为创设, 但是真买真卖, 学生有“真情实感”, 写作起来能自然“流露”, 且极富个性。再穿插的几个典型的情境, 帮助孩子提炼主题的作用, 还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关注周围事物的能力。

随后,写作指导贯穿整个活动, 叙述活动经历和感受在活动中, 文章结构指导放在最后, 这样既指导了学生整体构思, 又交流、点拨了细节描述, 学生动手写起来能得心应手, 毫无畏难的情绪。 通过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融入家庭,走向社会,亲近自然,最后再回归课堂,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能够在生活这片沃土上撒下希望的种子,并生根、发芽、成长,最终迎来收获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张菊娣. 作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点整合[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0, (24)

[2] 徐爱芬. 新课标背景下的实践作文探究[J]. 校长阅刊, 2005, (Z2)

[3] 周范恒. 跳蚤市场——体验作文案例与反思[J]. 湖南教育(教育综合), 2006, (35)

第四篇: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别样精彩

金坛市洮西中心小学

吕伟忠

04年秋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尝试与少先队活动相整合,在全校推出“创业启蒙实践”活动,经过一学期的创业实践,我们发现原先的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体验能力,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较大地发展。在尝到甜头的基础上,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更为理性的思考:活动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如何拓宽综合实践的整合面,让学生的实践体验更为深入?于是,在原先活动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又相继拓宽了综合实践的整合面,开展了系列活动,现汇报如下:

一、与创业体验相整合。

原先的跳蚤市场大多是学生自带自己不成用的东西,然后带到学校以拍卖的形式换得一些体验。诚然,这种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但由于一些东西本身缺乏吸引力,再加上学生多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对这样的活动缺少原有的热情。所以,我们在开学初少先队大队部与综合实践课题组便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本学期开展的“跳蚤市场”活动,所有拍卖的物品须是自己平时收集的并经过自己重新加工的,杜绝将家中的东西直接带来进行拍卖。为此,我们将“跳蚤市场”活动放到学期结束前一个月,这样既给学生有充分地准备机会,也为教师组织系列活动提供了一个范围。为了与之配套,我们又为中高年级组提供两个活动主题:

1、变废为宝;

2、走近工艺世界。中高年级各班围绕这两个主题进行细化,设计出了许多小主题,并开展了系列活动。在五月底进行的“跳蚤市场”活动中,学生拍卖的物品不仅新颖、奇特而且成交率相当高,拍卖收入也颇为丰厚。此举不仅促进了“跳蚤市场”的深入开展,也为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体验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与“学科实践”相整合。

学科中有相当多的实践活动,如何将学科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与创业体验活动进行有机地融合,这是我们思考的主要内容。因为,任何活动只有与学科进行融合,才能激发起教师的兴趣,从而保证活动的质量。我们通过整理,发现各门学科中都有一些实践活动。我们将这些实践活动进行了有机地归类,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的系列活动,分别依据年级编拟出了学校的学科综合实践方案集。我们要求主学科教师从平时的自习课中挤出一课时实施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该方案集现正在各年级实施的过程中,力图通过教师的实践再不断地完善方案。通过平时的观察与调查,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对该方案集采取了欢迎的态度。因为方案中提出了活动的构想,以及活动的简单过程。这不仅为一线教师减轻了搜集资料设计活动的难度,同时也为教师自主调整,展示活动个性方面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学生对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也普遍欢迎,不仅活动中展示了他们的成功一面,而且通过学科实践活动也积累了知识,培养了一定的实践能力。许多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这学期有一节课与以往的语文、数学有了明显的变化,它总让我们牵挂,让我们兴奋,让我们激动……这节课让我们在活动中不仅学习了知识,更让我们了解了我们平时熟悉了但又陌生了生活,我倘洋其间,感到无比地兴奋,愿这样的课能多开几节。”

三、与校本课程建设相整合。

为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江苏省基础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本校实际情况的需要出发,在综合实践开展以来积累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又把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建设进行整合,立足从乡土文化(传统农业、传统养殖业)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加强隐性课程开发的工作,相继确定了校本课程的年级目标与各年级段的校本建设内容,具体如下:

综合目标:乡土情怀、心理素质是个体整体素质的基础,学生这些素质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一般不同年级学生在智力方面是有差别的,即获得知识是有多有少的;此外不同年级学生在个人经历方面也是有差别的。因此,我们在各年级里将综合实践与校本课程建设进行有机地整合,构建了的如阶梯式的校本课程模式,力图在各年级依据不同年龄学生特征来实现不同年级的教育目标。

低年级段课程内容:

乡土文化:

1、认识我们的学校

2、认识草莓

3、学校的荣誉

4、了解自家种的蔬菜

5、红领巾监督岗哨

6、美丽的长荡湖

7、学校的变化

8、繁荣的农贸市场

9、洮小校歌

10、螃蟹的习性

心理教育:

1、说说我自己

2、小烦恼热线

3、神奇的大脑

4、相信自己

5、让我自己来

6、处处留心皆学

7、我不害怕

8、守好心灵的门户

9、我来当家

10、学会说“没关系”

中年级段课程内容:

乡土文化:

1、全国教育系统劳模——刘志英

2、围网养蟹

3、省级实小、模范学校——我们骄傲

4、走进草莓园

5、校友的骄傲——清华学子戴密

6、绿满我家菜园

7、学校的篮球运动

8、金沙十景——洮湖夜月

9、会提醒人的雕塑

10、一把把小伞――蘑菇

心理健康:

1、学会定目标

2、令人高兴的话

3、插上智慧的翅膀

4、心怀感恩

5、我这样记笔记

6、让我夸夸你

7、好习惯终生受益

8、请你原谅我

9、爱心架起友谊桥

10、请你猜猜我的心

高年级段课程内容:

乡土文化:

1、走进家乡企业

2、品尝草莓

3、我是小小种植员

4、正是稻黄蟹肥时

5、家乡的名人

6、蔬菜的营养价值

7、未来的规划

8、高速公路畅想曲

9、我骄傲,我是洮西小学的一员

10、开发后的长荡湖

心理健康:

1、搭座心桥过代沟

2、我是谁

3、假如老师误解了我

4、我喜欢

5、喜怒哀乐

6、自信要决

7、笑比哭好

8、别说不可能

9、开心教室

10、意志--成功的助推器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使综合实践活动焕发出了新活力。因为它本身来源于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只不过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上的拓展与提高,再加之它以教材的形式出现,使教师有内容可操作,避免了活动开展的盲目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从我校近半年的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为国家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实施了近三年时间了。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可谓“在夹逢中求生存”,要想让该课程因应地方特色,只有与其他活动与课程相融合,才能带来别样的精彩,焕发出新的生命的活力。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整合

刘潭实验小学张林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作文教学

[摘要]:新课程要求课程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及活动内容的科学性,无疑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十分丰富、有趣的内容。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恰当的习作训练,又能得以强化和提高,这也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让综合实践课程成为作文训练的直接源泉,还给作文以本来面目——源于生活,反映生活。

叶圣陶先生指出:“让学生消除学习与生活的界限,学习就是生活,并非生活的准备。”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变学习的过程为生活的过程,基于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便应运而生了。它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作文难教,作文难写。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没有内容可写。传统的作文指导侧重于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对于写作素材,教者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作文课,更多的时候学生只是坐着想,自然文章无情而言,无理而道。“丰富的作文内容”成了制约作文教学改革的瓶颈。新课程要求课程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及活动内容的科学性,无疑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十分丰富、有趣的内容。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恰当的习作训练,

又能得以强化和提高,这也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两者的有机结合,确实为学生找了“米”,学生有东西可写,且能够从素材中挖掘出新意。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选题中,培养独特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作文的前提,写作文时素材的获取、题材的组织、语言的表达都有赖于观察。在教学中,如果单凭教师在课堂上的抽象说教,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把学生引入社会实践中去,就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取材氛围。上苍赐予他们无穷的源头活水,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但是引导学生观察,不能一刀切,不能强求观察同一对象。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对象,自主选择研究和实践主题,自主观察自主获取素材。有的同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一草一木都能激起他的热情,那么就应该让这些同学走进大自然,与自然万物亲密接触,让他们去挖掘隐藏于大自然的写作资源,发现大自然的美;有的同学思想敏锐,对时事变化了如指掌,对社会问题见解独到,那么组织这些同学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万象,面对社会问题,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洞察力和分析力。总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设计不同的实践环境,确定不同的观察对象,以便他们提高观察能力,获取更多更好更完美的感性材料。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比较筛选中学会择优选材。

综合实践活动有三大主题,即: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这三个大的主题之下,包含的具体内容和选题异常丰富。选择合适的课题是活动有效的前提和基础,结合学校及周围环境的特点,它应该是学生需要并乐于探究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九月,节日比较集中,重阳节,教师节,中秋节,连着国庆节,这一个月的综合实践,我把它定为“感恩”系列。找资料,寻由来,说传说,吟诗歌;去敬老院送温暖,带去欢声笑语,去超市,大卖场调查月饼形状、口味、销售情况;制作各式贺卡,把祝福送给亲人„„因为这些离我们很近,就在身边,触手可即,于是,在活动

中,每一个孩子都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小组合理分工,实实在在,有所得。金秋十月,田野一片金黄,是“亲近自然”的大好时期。走出教室,寻找秋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感受家乡的美。“一粒米的产生过程”、“家乡的过去与现在”„„说了,想了,又真正做了,然后把它用文字记下来,不用再去担心他们会没有内容写,看过了会忘,说过了会忘,但做过了,一定会刻骨铭心,一定有话可写;也不用担心他们会去抄袭,因为没有现成的可抄;更不用担心会有雷同,每一个孩子的感受都是独特的,新鲜的,相信他们的创造力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是他们感兴趣的。因此,很好地解决了写作之“米”的问题。而有了可写的内容,再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写作技巧的渗透,往往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写有了兴趣,记自己的亲身经历,记自己想说的话,就是一篇独一无二的好作文。兴趣和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独特的个性感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生活是个万花筒。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每个人体验不同,感悟也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强求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观察,而得到相同的感悟,即使是观察同一对象感悟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实践活动中,要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例如组织学生观察冬雪,活泼的孩子会情不自禁地跑到雪中去滑雪,打雪仗,堆雪人,享受大自然所带来的快乐;多愁善感的孩子会想到大雪将会阻碍交通,给远方的行人回家带来不便,于是会生出几分愁绪;农家孩子看着田里庄稼躲在雪被里,会幸喜感到瑞雪兆丰年。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可以触发同学们进行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感悟,走进气象万千的社会生活,也可以培养同学们独特的感悟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深入社会,考察社会,感悟生活,感悟人生道理。如我们曾经以“城市牛皮癣的调查和研究”为研究课题,组织学生们对牛皮癣进行立项调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了解牛皮癣存在的形

式、原因和整治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课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社会问题有了深切的感悟,许多学生有感而发,写出了针对性强,观点鲜明,论据充足的好文章,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生成性原则,它打破了老师的预设和灌输,注重在活动过程中自我养成的兴趣、主题、形式和内容等,注重学生不断构建自我整个精神世界,而且生成后研究的课题往往是出于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和需求,大大激起了学生探究欲望。学生在活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独特而真切的感悟,自然就会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拥有真实的情感。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它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语文课程也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没有行动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亲身经历又怎会有真情实感。可原本封闭的教室,封闭的课堂却一再扼杀了孩子的童真。综合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终于还给孩子精彩的生活,真实的体验。记得上学期,我们开展《家乡的桥》综合实践活动,有一位同学性格内向,但恰好被分在“桥的种类”课题小组,他要负责采访家乡的农民朋友,这对他是个很大的挑战,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今天是我的心跳速度最快的一天。这可是我第一次单独与陌生的大人说话呀,我觉得我的心都快要跳出胸膛了。我来到村口,迎面来了一位爷爷,怎么办,问还是不问。此时,我真想一走了之。可是,如果完不成任务,明天我怎么向老师交代呢?不管他,豁出去了,问问再说,他又不会吃了我。想到这里,我硬着头皮走上前去„„”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却是孩子真实情感的倾吐。我们的作文需要的不就是这样一份“真实”吗?如果没有这段经历,又怎么会有如此真切的感受呢?

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综合实践活动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是师生在社会这一广阔天地中进行的多边、多向、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把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把学术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个人的目的和群体的目的协调起来。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这种交往合作不局限于课堂,而是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这种交往也不局限于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一项研究课题、一次社会服务或劳动实践,常常需要多人合作、多组合作、社会多方人员共同参与才能顺利完成;这种交往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沟通与合作,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综合实践活动更注重过程体验,正是这种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特性,为习作打下了很好的伏笔。作文是通过观察社会、体验灵魂,进而感悟生活、抒发情感、传达思想的,贵在“真情实感”四个字。学生完成某一活动过程,更多的时候都是在跟别人合作,就势必要交流,摩擦和碰撞也难免。如何尽最大努力自行调节、克服,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大事。而一旦解决,便是成长了。

综上所述,教师如果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综合实践活动,会使学生更多地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样写的问题,促使学生乐意写。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让综合实践课程成为作文训练的直接源泉,还给作文以本来面目——源于生活,反映生活。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让作文教学充满活力》

2、《从综合实践活动看作文教学新天地》

3、《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构筑作文教学新方法》

上一篇:总经办工作思路与计划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