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教育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学校特色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始终把“艺术教育”作为办学特色,用科学的发展观、幸福的生命观、全面的质量观,深入持久地推进素质教育。我们的理性选择——用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对艺术教育有着如下的思考。1.历史变迁:一部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就是一部艺术教育的发展史。

第一篇:学校特色教育论文

推进“养成教育” 创建特色学校

2009年杭锦旗教育局提出了学校的特色化建设思路,经过摸索、定位、宣传、实践等一系列活动,我校确立了“养成教育”特色建设主题。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都以“养成教育”为载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打开了良好的局面,并在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方面和在教师养成反思与研究习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就我校“养成教育”学校特色建设情况做如下介绍:

一、科学定位,准确认识,“养成教育”在师生的心中生根

1.科学定位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习惯养成也是德育的根基。

我校提出“养成教育”这一特色建设主题,主要依据有三点。一是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二是我们这个地区的豪放、不拘小节的习俗养成了孩子们的一些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与当地飞速发展的经济发展势头极不相称。三是我们学校的封闭式建筑特点,噪音大,楼梯窄,只有养成良好的文明和行为习惯,才能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因此我们依据“让童心飞扬,为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养成教育”特色建设主题,这一主题的确立就是要把“养成教育”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贯穿于整个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为了尽快、有效地落实,经过我们反复研究、讨论,首先确定了学生十条核心习惯,教师十条核心习惯和家长的四条基本习惯。我们要从这些核心习惯的培养入手,以点带面,促进学生、老师、家长养成良好的习惯,让童心飞扬,为人生奠基。

在特色主题确定后,我校及时召开校委会、全体教师会、班主任工作会,大家一致决定要以课题研究形式把此项工作深入开展下去,并把课题确定为《关于在边远地区实施养成教育内容、途径与策略的研究》,成立了专门的课题领导小组。为了优势互补,区域推进,杭锦旗教育局副局长苏忠义亲自挂帅,任课题总负责人,刘永胜教授为指导专家,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策群力,共同谋发展。

2.宣传到位

在课题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们认真开展了“养成教育”学校特色建设的起步工作。首先是加强宣传,在组织全校师生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学校从不同层次,多次开会,几易方案,在全校教师大会上,校长做了《课题研究方案解读》的系列报告,副校长杨永忠对学生又进行了分年级宣传讲座,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了在学校和在小学阶段实施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全体师生纷纷在“养成教育”宣传横幅上签名,誓做“养成教育”的积极实施人。2011年10月22日,借着教育系统环节干部培训的契机,学校召开了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会,进一步启动了课题研究的专题工作。

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电子屏、龙子星苑栏目、《龙子心声》校报、《工作简报》、红领巾广播站、家长会、全校教师会、班主任会、学校的宣传栏、“养成教育”长廊做了大量的宣传和教育,让“养成教育”之声遍及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养成教育”的思想深深扎根于每个师生心中。

二、营造环境,扎实工作,“养成教育”在师生的行动中践行

1.营造环境——蕴育“养成教育”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较强的情境性,能启迪学生的思想,激发情感。我校以“养成教育”为主题建设校园文化,如“明智楼”(教学楼)以书香为主题,每个班级门前都建设有“养成教育”专栏,班级门牌上的教师寄语给了孩子无尽的力量,在走廊、教室显著的位置上书写、张贴读书名言、儿童读物简介,建立“读书美”、“读书好”两个读书站,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优化的阅读环境。走廊的文化与“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相结合。在楼梯拐弯的明显位置,有我校的形象大使“龙龙”和“星星”在温馨提示,提醒学生时时注意养成好习惯。“修身阁”(学生宿舍)以“团结互爱”为主题,教育学生养成生活好习惯。“涵养厅”(餐厅)以“珍惜”为主题,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2.渗透课堂——精细“养成教育”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为进一步建设好“养成教育”学校特色工程,我们把核心习惯的养成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前三分钟训练中,有一分钟为养成教育内容,教育学生养成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具的好习惯,在课堂上和课后,及时提醒学生做到“回答问题大声、同伴交流小声”、“课后及时整理物品”等良好习惯。还将一些内容渗透到品德课的教学之中,如“见老师、客人,行礼问好!”“上下楼梯靠右行走”等。

3.丰富活动——强化“养成教育”

(1)养成学习好习惯

“吟唱经典诗文,感悟文明精粹”,是我校在全力推进主题读书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安排每天早晨8:00至8:30为诵读时间,各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每学期举办诵读比赛。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艺术品位以及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开展“漂书”诵读活动,同一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购买同一本书,在同年级(六个班)中定期轮换,这样一学期后,每位学生就可以读六本书。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开展 “漂书”系列活动。如2010年12月,二年级组举行的讲故事比赛,2011年3月,一年级组组织开展的课本剧表演比赛活动。

两年来,学校不断加强教师的学习,读教育名著,为每位教师订阅教育杂志,开展读书汇报演讲。鼓励和选派教师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几年来先后派出260余人次,赴北京中关村四小、湖北宜昌天问学校、呼市玉泉区恒昌店小学、大学路小学、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明德小学、临河市三小、东胜区十二小、东胜区一小、万佳小学、达旗七小、乌审旗蒙古族实验小学等学校参观学习,借鉴他们的管理模式,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回校后做专题汇报交流,把学到的经验和方法及时传递给其他教师,以点带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养成运动好习惯

我校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开展阳光体育锻炼,大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按照学生的兴趣,把每个年级的学生分成田径、游戏、韵律操、足球、乒乓球、武术散打、跆拳道、蒙古摔跤8个组,由体育小课改为体育大课,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兴趣活动上,今年又新增加了武术、电子琴、羽毛球、十字绣、双节棍、跆拳道、健美操、摔跤、拳击等项目,现在已有19个大项,39个小项,有些项目已小有成就,如乒乓球,在全旗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我校获得男子单打第一,女子单打第二,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舞蹈小组经常参加旗内各类活动的开幕仪式的表演,两名同学参加全市计算机动漫比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

(3)养成研究好习惯

为使“养成教育”学校特色深入细致地开展下去,我们确立了《关于在边远地区实施养成教育内容、途径与策略的研究》的总课题,根据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了18个子课题,现在各子课题都已开展了研究工作,每学期末,学校都要组织召开课题研究成果分享会。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学校专门打造了“心愿工作室”,引进LDC(学习与发展共同体)合作研究模式,为教师研究教学创设环境。要求名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培养对象每学期上一节观摩课、示范课或公开课。在听、评、磨、研课中,老师们的教学技能得以提高。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至少撰写一篇教学心得,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学校每学期将教育心得装订成册,并与湖北天问学校开展跨省网上交流。

(4)养成行为好习惯

两年来,我们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班会、队会、晨会、思品课、红领巾广播站等方式多方位地开展养成教育活动,教师在课堂中贯穿养成教育,墙报、板报以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校园内的警示牌也时刻提醒学生养成良好习惯。2011年,在各中队中开展“四好少年”主题实践活动。与杭锦旗电视台合办的专题节目——龙子心苑栏目,自2011年1月8日首播以来,每周一期,从未间断,有118名孩子参与了演出,展示了才艺。2011年6月1日,举办 “童心向党、感恩祖国”六一文艺汇演,儿童节表彰了180名“星级少年”和150名“四好少年”。

(5)养成安全好习惯

“生命无价,平安是金”。学校本着“安全重于泰山”的工作宗旨,把安全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建立了安全组织机构,做到了职责分明,责任到人,为师生的安全和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每学期进行两次“地震、火灾安全逃生疏散演练”活动。2011年11月25日,全校师生安全逃生演练,用时仅2分11秒,较前几次又取得了进步。

4.改革评价——推进“养成教育”

制定评价机制对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为更好地组织实施养成教育,我校改革并重新制定了《养成教育评估细则》和《评星制度》。在班主任组织下,每周由班级考核小组成员对班级各个习惯逐一检查、总结,把在习惯养成中表现较好的学生上报德育处,德育处考核小组再深入各班核对检查,然后颁发“每周之星”、“每月之星”奖章。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文明学生的辐射导向功能,见贤思齐,有效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的形成,并形成了良好的升旗仪式点评制度。

5.研发课程——完善“养成教育”

两年来,我们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培养学生情趣入手,自主开发了《我诵读 我快乐》、《我践行 我快乐》和《龙子心行》三套校本教材,教材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养成教育深入到师生的行为和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涨。

作者:赵国春

第二篇:鲜明艺术教育特色 打造学校教育品牌

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始终把“艺术教育”作为办学特色,用科学的发展观、幸福的生命观、全面的质量观,深入持久地推进素质教育。

我们的理性选择——用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我们对艺术教育有着如下的思考。

1.历史变迁:一部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就是一部艺术教育的发展史。

远古的刀耕火种—西周时代周公的“制礼作乐”—春秋战国孔子的“六艺”—西汉的礼乐教育。唐诗宋词元曲……山水书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国际视野:发达国家的艺术教育高于文化教育。

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第一次将艺术列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山东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在《一个局长眼中的美国教育》一文中这样写道:“重音体美,轻数理化。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乏人问津。”

3.国外随感:近几年,我3次到新加坡和日本进行教育交流,学习考察。艺术教育没有国界,我真切感受到了这些国家的基础教育对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

4.传统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乐”具有很高的地位,常常与“礼”一起,并称“礼乐”。“礼”的功能是规范人的外在行为。“乐”的功能是调节人的内在精神,使之平和中正,“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说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就是体现了这种礼乐观。只有礼乐并重,才能使整个社会具有和谐的秩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化就是“礼乐文化”。

5.现实要求:人类发展到今天,“乐”已经不再具有那样的地位和作用,但艺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显示出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不可替代的。

(1)艺术教育催生着一大批世界级大师

航天之父钱学森一辈子都在宣传这样一个理念:“艺术教育是对任何一门学其他科学的人不可缺少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艺术教育。”他和温总理多次谈高素质人才培养时也强调这个观点。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个喜爱音乐的小提琴手。音乐给了他灵感、好奇,追根究底,追求人家不敢想的东西。没有艺术给他的灵感是很难取得那些科研成果的。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创作了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

1912年,爱因斯坦在弹钢琴时激发灵感,几天后,发现了震撼世界的广义“相对论”。

就是在艺术教育的催生下,才涌现出了这样一大批杰出的世界级科技人才。

(2)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契入口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艺术教育具有辅德、启智、健心、强身、扬善、求美的教育功能。艺能辅德是陶冶情操、纯洁心灵的最佳方法。著名音乐家滕矢初曾说过“艺术是心灵的体操”。艺能启智: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八种智能几乎都能从艺术教育中获得,并通过艺术得到平衡和协调。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怎样评价都不为过。艺术教育对于完整的人格培养,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契入口。

(3)艺术教育是为少儿终身发展奠基的最佳黄金时期

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音乐笔谈》中指出:“有些事情可以等待,但少儿发展不能等待;有些事情可以弥补,但错过艺术教育的黄金期是不可弥补的。”从少儿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教育规律来看,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艺术教育一定要在13岁以前。小学和幼儿阶段是艺术教育的黄金时期。

(4)艺术教育迎来了用非常举措推进素质教育的最佳机遇期

去年6月,在江苏省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上,省教育厅领导《以非常举措推进素质教育》的专题讲话,印象深刻。今年2月,江苏省又连续召开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进会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可以说,艺术教育迎来了最佳的机遇期。

我们的实践探索——以艺术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领导重视,着实规范艺术教育的科学管理

学校建立了艺术教育领导小组,构建了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形成了艺术统领、条块结合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制订和完善《学校艺术教育规程》,把艺术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目标。学校以特色建校为战略,制定了《2008~2010年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确定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实施的配套措施。着实规范艺术教育的科学管理,确保艺术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

2.立足课堂,着手开展艺术教育的课程研究

学校严格按照新课程——《艺术课程标准》,抓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这三方面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来指导艺术课堂教学。

学校加强了艺术教育科研工作。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与艺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艺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探索艺术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提高艺术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多次举办苏州市、常熟市级音乐课改研讨会,组织全市艺术专场课堂研究活动。学校被确定为苏州市音乐教学实验基地。

3.活跃校园,精心组织艺术教育的多彩活动

(1)以建好特色班组为抓手,全力夯实艺术教育的基础

我们坚持教师人人辅导好一个兴趣组和特色班,学生人人参加好一个兴趣组的要求。做到班班有特色、生生有特长、人人求发展。学校组建了8个百人团队,聘请上海音乐学院和本地乐坛高手,利用双休日开办了古筝、二胡等8个器乐、舞蹈班。我们加强这方面的建设、管理、评价和考核工作,做到期初有设计、有计划,日常有记载、有检查;期终有总结、有展示。

(2)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契机,精彩展示艺术教育成果

学校每年举办综合性多样性的艺术活动。每年举办迎春书画比赛。开展庆六一“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十月举办金秋歌会。新年举办元旦文娱会演、新年音乐会。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同时检阅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教育局在我校召开了小学教育工作现场会,我校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进行了“艺术教育”的特色展示。

(3)以全国艺术大师为引领,科学指导艺术教育工作

上海音乐学院资深教授、中国古筝研究会会长何宝泉和孙文妍教授10多次来校,从古筝项目入手,对学校艺术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给予科学的指导。

世界一流的钢琴大师,中国最卓越的钢琴家刘诗昆到校,听取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汇报,观看艺术教育节目录像和展览,并为学校亲笔题词:“优良的艺术苗圃,可靠的成材之园。”

中国最优秀的歌剧表演艺术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主任廖昌永到我校,向学校师生谈艺术感悟,并为学校题词:“愿常熟世茂实验小学艺术之花更加鲜艳。”

(4)以大型演出、比赛为舞台,不断扩大艺术教育影响

近五年来,学校参加了常熟市重大演出活动30场次。学校器乐舞蹈队3次赴北京参加全国比赛获金奖。中央电视台4次播放过我校艺术节目。2008年暑期,来自上海、深圳、广东、青岛和祖国宝岛台湾的近百名艺术特长生、艺术教师在我校举办了“夏之韵”音乐会。我校的艺术教育得到领导和艺术同仁们的高度评价。

4.遵循规律,科学把握艺术教育的原则

(1)艺术教育对象的普及化

我们学校艺术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把艺术教育作为提高一切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契入口。坚持“班班有特色、生生有特长、人人求发展”的工作思路。

(2)艺术教育目标的整体化

我们学校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要培养艺术专门人才,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让全体教师,特别是艺术教师注重提高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整合发展,并把它作为追求的总体目标。

(3)艺术教育途径的多元化

一是抓好艺术课堂,它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二是进行艺术渗透。一方面,各艺术门类之间相互渗透与影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雕塑是静止的舞蹈,舞蹈是活动的雕塑,另一方面,要注重艺术教育和各学科的有机渗透,做到“一科切入,多科融通”。

(4)艺术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有些艺术项目可以是整齐划一的(韵律操、竖笛、口琴等),但大部分项目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全面了解他们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基础,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的强势智慧得到最优发展。

(5)艺术教育目的的生态化

生态式的艺术教育,就是注重用“艺术能力”代替“艺术的知识技能”作为课程目标,追求用“人文素养”代替以前功利的说教。让艺术教育功在当代,让学生学得好;利在长远,让学生走得远。

我们的理想追寻——用艺术教育打造学校的教育品牌

1.坚持办学特色,不断追寻学校发展目标

我们的办学理想是用教育的理想实现理想的教育, 以艺术的教育追求教育的艺术。

我们的办学目标是把学校建成具有文化内力、艺术魅力、创新潜力、生命活力、综合实力的生态式的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名校。

2.彰显办学特色,不断取得艺术教育新成果

学校一半以上的学生有艺术方面的兴趣爱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具有艺术特长。

学校近五年来两次获常熟市小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常熟市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苏州市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学校;苏州市小学音乐教学实验基地;苏州市特色体育项目学校;南京体育学院体育舞蹈培训基地;苏州市器乐比赛一等奖;江苏省少儿艺术展演二等奖;全国少儿舞蹈比赛金奖;全国少儿艺术(器乐)比赛金奖;常熟市鼓号队比赛一等奖。常熟市金奖总数第三名(2001年~2004年);常熟市金奖总数第一名(2005年~2009年)。

3.发展办学特色,不断积聚学校教育新优势

2009年春,世茂实验小学落成启用。我们立足新学校更高更优平台,实现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时刻牢记领导的殷切希望,走“特色名校”的内涵发展之路,努力寻找艺术教育新的增长点。我们要在特色理念上不断提升,特色内涵上不断丰厚,特色外延上不断拓展,坚持办学特色发展办学特色。

特色因积淀而鲜明,教育因特色而灵动。在建设现代化教育名校的征途中,我们将以艺术特色建设,打造出优质的教育品牌。

作者:周根林

第三篇:学习“愉快教育”经验办出学校特色

1990年5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召开“愉快教育”经验研讨会,上海一师附小、北京一师附小等7所学校开展“愉快教育”的经验,在与会者乃至广大小学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一年多来,围绕“愉快教育”这一专题,许多地方深入开展了教育思想的研讨和教育改革的实践,一批学校从单纯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向实施教育整体改革的方向发展。

正确理解“愉快教育”

的实质及内涵

对于“愉快教育”这一提法,人们最初的看法不尽一致。有人认为,实施“愉快教育”是办学指导思"想上的突破,是小学教育在培养途径上的一种创新,它为克服当前小学教育工作中的弊端,深化小学教育改革打开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也有人担心,学习需要勤奋,求知必须刻苦,当前学生刻苦学习尚且不够,提倡“愉快教育”会不会因此而排斥了学习的刻苦性,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如何理解“愉快教育”的实质及其丰富内涵?“愉快教育”与要求学生勤奋刻苦地学习是否相互矛盾?通过研讨与教改实践,许多学校对此取得了共识。

共识之一:我国小学教育的主要弊端是学校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学生被束缚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不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而“愉快教育”的实质就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同时个性也得到健康发展。

共识之二:深化教育改革必须耆眼于提高学生素质。提倡“愉快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更不是降低教育质量的要求。它以教育思想的转变为先导,以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展开,全面落实,自觉地革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实现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共识之三:“愉快教育”的特点是变“苦学”为“乐学”,它与提倡刻苦学习的态度并不相悖。“愉快”与“刻苦”二者不是相对立的,“愉快”的反义词是“痛苦”,“刻苦”的反义词是“懈怠”。从心理学角度讲,愉快与痛苦是一种心理情感的体验,刻苦与懈息是一种行为表现,是意志的体验,两者是不完全一样的。学习需要刻苦,但刻苦的学习态度有两种,一种是被动的,由于受外力驱使而表现出的刻,苦,内心体验痛苦,学习效率不高;另一种是主动的,由于树立了某种志向或對学习本身产生兴趣而表现出的自觉地刻苦,愿意学,爱学,内心体验愉快,学习效率也高。“愉快教育”正是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的特点,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具有爱学的情感,会学的能力,从而自觉地刻苦学习,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共识之四:“愉快教育”眷眼于优化育人环境,它的实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它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同时着眼于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把全面发展的教育,融合于全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之中。

共识之五:学习“愉快教育”经验,不能简单地移植他们的方法,而应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学习“愉快教育”的实质,转变教育思想,发挥本校优势,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

当然,共识不等于完全一致,大同中还有小异,还有持不同看法的。这是正常现象,它有利于促进思考与研究,也有利于“愉快教育”经验的日臻完善。

重要的是更新教育观念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关键在于转变教育思想。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一些学校在教改实践中的切身感受。

北京市朝阳区英家坟小学是一所生源、环境、办学条件都比较差的学校。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既没有北京一师附小那样优美的校园环境,也没有一师附小,那样一支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在学习“愉快教育"”经验,深化教育改革的实践中,他们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所有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这个总目标,抓住更新教育观念这个关键,开展了教育思想的大讨论,在讨论中更新了以下几个观念。

第一,更新了教育的质量观。长期以来,在学校领导和一些教师心目中的质量就是“考试分数”。尽管嘴上喊着全面贯彻方针,但心里想的,实际做的仍是应付考试,片面抓分数。通过学习讨论,他们认识到,社公主义教育的质量观,应该是小学教育要适应“两个挑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协调发展,为各级各类人才的成长奠定基础。少年儿童各自的天资、条件、智力类型和生活环境各有差异,分别具有不同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特点。因此,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类型特点的学生都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第二是更新了人才观。老师们在讨论中说,过去,我们的人才观是谁能考上重点中学、大学才有望成为人才,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全面发展,甚至唯分是优,不自觉地压制了学生其它方面的才能。现在认识到,学校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培养学生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各个岗位都有人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规格、多层次的,我们基础教育的任务,就是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打好各方面的素质基础。

第三是更新了教学观。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通过学习,老师们认识到,过去的教学观是“应试”的教学观,一切围绕着考试转,课上“填鸭式”的满堂灌,课下加大作业量,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师生关系紧张,部分学生视学习为畏途。通过更新观念,老师们积极幵展“愉快教育”的实践与探索,醒悟到以往那种应试的教学观不仅害了学生,也害了老师自己。必须转变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师唱独甪戏的满堂灌为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把学小J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第四是更新了学生观。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学习成绩好、听老师话的就是好学生;对学习上后进、调皮的学生则厌烦,教育也以批评、训斥为主。老师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这种学生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能压制、扼杀学生才能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转变。

由于观念的更新,这所学校的教育思想有了明显的转变。领导评价教师,不再是只看教师所教学科的考试成绩;教师对学生,也由只问学习转向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德、智、体、美、劳五育综合评价,从而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

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为主线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全面育人的根本途径。课堂上的“教”与“学",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犹如“一日三餐”。这“一日三餐”抓不落宴,只能靠课后补习和留大量作业来弥补,就会“进食紊乱”,造成负担过重。因此,抓好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

广州市东山区八旗二马路小学在“开展快乐教育,优化教学过程”的实验中,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条主线,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改革尝试:

(1)以趣激学,调动积极性。他们根据各科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掘以趣激学的因素,运用多种学生喜爱的、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图片、幻灯、录像、配乐、学具、游戏等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采用了“游拼音动物园”、“小旅客乘火车”、“快乐的邮递员"等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数学课采用“多功能游戲卡”、“动物旅行图”、“配钥匙”等教具学具,使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做到课开始,兴趣生;课进行,趣更浓t课结束,趣犹存。

(2)引导学生多思善问。他们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启发学生提问,学生不会问“为什么”,即使教学手段再先进,形式再新颖,也难免走入灌输式教法的老路。学生不但学不好基础知识,而且学习积极性也不会持久。因此,他们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增设教学档案,要求教师在讲课中巧妙设疑,启发学生多思多问,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意识。

(3)重视思维训练。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学校各年级都确立,了明确的教改实验目标,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4)作业设计求实求趣。为了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他们把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创作题”三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这样,学生不再把作业当作一种负担,而是作为一种乐趣,从中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北京市西黄城根小学在教改实验中,明确提出了“教服务于学,办出自己学校特色”的教学指导思想。他们以激发学生爱学、乐学的情感为中心,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断产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获取知识。

语文教学中,他们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以探讨听说读写整体优化的途径为重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自编了说话课教材,加强说话训练;增设了阅读课,加强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的阅读训练;利用课文,加强当堂小练笔的训练和以训练思维为主的口头作文训练。作文课上,为教会学生把一个事物写具体,老师们把小实验引入课堂,把表演小品引入课堂,让学生边看、边说、边写,强化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习并掌握了写作的规律。1991年,学校被北京市西城区评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的学校。

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优化育人环境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儿童特长、发展儿童智能、使儿童得以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它为儿童施展才能、增长才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各学校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都十分重视发挥好课外活动这个阵地的作用。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以“培养学生做集体、学习、生活的小主人”为目标进行教改实验。实验中,他们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增设了多种活动内容。结合学科教学,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自制教具、采集标本、做科技小实验、作文比赛、办“红领巾报”等活动;结合日常思想教育,学校开展了“读书读报竞赛”活动和“文明小天使"活动,设立了“红领巾小监督岗”、“绿化小尖兵”、“红十字卫生监督岗”等,鼓助学生读好书,争先进,自觉地用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结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办起了“红领巾报社”,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采访、宣传、公益劳动等;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学校开展了“快乐的周末”活动,每到星期六下午,书画、摄影、微机、航模、天文、地理、历史等20多个兴趣小组的学生分聚在各自的教室里,其他同学则自由组合,他们做盆景、搞剪贴,自办画展、邮展、航模展……召开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校园充满文明的、艺术的、智慧的气氛,构成一种美的整体环境,对学生人格的完善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地处大山深处、长城脚下的北京市怀柔县长哨营中心小学,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的建设。为创设一个优化的育人环境,他们在学校后院的石崖上,修筑了从山海关至嘉裕关的象征性长城,学生玩耍、开展活动就在这长城脚下。天天见长城,听老师讲长城,讲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历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校园两旁辟有种植园、饲养园、果树嫁接实验园、游艺园、竞技园、智力开发园、文体园等实验园地和文娱活动园地,学生在这些园地里劳动、游戏,动手动脑,增长知识和才干,充满无穷的乐趣。教育室里,有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有家乡革命烈士和少年英雄的故事,有老一辈革命家的希望和嘱托,有爱家乡系列教育专版,有社会主义教育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在参与设计、更换内容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致力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深化教育改革,开展“愉快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要转变教育观念,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仅要有“乐教”的精神,还要有“会教”的本领。教改实践中,各校都十分注重抓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并且在这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

天津市塘沽区实验小学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学校的基本建设来抓,提出了“强化一种意识,抓住两个关键”的要求。

强化一种意识就是强化“功在课前,利在课上”的意识。要求教师切实抓好课前准备这一环节,做到(一)多思。不论学科课程还是活动课程,教师从备课到写教案,一切课前准备工作都要从思考开始,在多思的基础上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并使之变成成功的课堂教学。(二)练实。即要求教师练好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三)入轨。即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到组织课外活动,全部纳入学校管理的范畴,要求教师按一定的规范进行。(四)创新。鼓励教师要敢于突破旧的模式,创造出更适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这四条要求把教师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到课前准备这个环节上,使教师的总体水平提高很快。

抓住两个关键,即教师培养的关键是青年教师,教改深化的关键是教育科研。学校认为,九十年代,许多老教师、骨干教师将陆续退休离开教学第一线,培养青年教师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对于青年教师,不能等他们成长起来再使用,提高以后再安排,要充分利用他们精力充沛,适应性强,有开拓精神,不甘落后和容易接近学生的优势,把他们推上教学第一线,在实践中指导,在锻炼中提高。近年来,学校着力为占全校近70%的青年教师创造实践锻炼和脱颖而出的机会,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的先导。教改实践中,学校十分重枧教师的学习和教研活动的开展,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坚持为教师购置各种教育参考资料和书报杂志,并先后成立了校科研室和几个学科研究组,鼓勵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深入学习,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开展群众性科研活动,推动教改的深入开展。

北京市一师附小是开展“快乐教育”较早的一所学校,他们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上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在实施“快乐教育”的实践中,他们对老教师突出一个“要”字,即要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创造出成功的经验,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对中年教师,他们突出一个“压”字,即压担子,提出要求,让他们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骨干,挑起做观摩课、组织活动的重担,和老教师一起当好学科带头人。对青年教师,他们突出一个“促”字,即立足于培养,促使他们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在这样的要求下,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综上所述,随耆“愉快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把学习“愉快教育”的经验和教育思想的学习结合起来,和本校的实际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办出自己学校特色,已成为许多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它反映出我国的小学教育正在开始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转道上转变。

作者:张红菊

上一篇:园林专业职称论文下一篇:现代管理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