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2024-04-22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共6篇)

篇1: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附件一:

徐汇区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标准(暂行)

(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参照执行)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管理到位

1、学校领导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有明确的认识。科技教育促进校风、学风、教风的建设,能成为徐汇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窗口。

2、学校科技教育领导机构网络健全,有一支优秀科技教师队伍。有创建科技特色学校的规划和计划,并定期研究、实施、评价。在开展学校科技教育工作中具有创新性、独特性、示范性。

3、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形成鲜明的科技特色项目,并取得显著效果,在全市、全区范围内有一定影响、起积极推进作用。

二、加强学校科技教育的主渠道工作

1、学校把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作为学生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结合二期课改及学校实际开设多种科技类拓展型及研究型课程。

2、将科技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尤其要在相关学科中发挥科技教育的功能。

3、有一支较强的科技教育教师队伍,能很好地组织完成科技教育课程,并能自编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或科技类辅导材料。同时,帮助和指导学生开展科技类的课题研究。

4、信息技术教育与科技教育相整合,建立校园科技网,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上网浏览,以信息化推动科技教育现代化,推进信息技术手段在科技教育中的应用。

三、广泛开展科技活动,建立科技社团与兴趣小组,形成科技特色项目

1、开展经常性的科技教育活动,如科普讲座、参观观摩、科技竞赛、科技论文讨论会等。根据学校实际,设计有创新思路、学生喜欢的科普活动。每年应开展有主题的科技节、科技周或科技月活动,师生参与率达95%。

2、在学校校园文化和环境设计中,体现学校科技特色,营造校园科技教育氛围。如科技画廊、科技黑板报、广播、科技电影、录像、科技角等。

3、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争创“明日科技之星”等活动。参加市、区各类科技竞赛,在市级以上竞赛中有较好的成绩。科技特色项目成绩显著。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科技社团与兴趣小组。学校的科技类社团或兴趣小组占全校社团与兴趣小组总数的比例不低于40%,定期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的比例不低于全校学生总数的30%,并且有指导、有计划、有内容、有时间、有阵地。

四、建立评估表彰激励机制,加强基础建设与理论研究

1、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考核内容之一,教师科技教育实绩作为业务考核、职称评聘依据之一。

2、能定期表彰科技教育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积极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有对学生科技素质的考核测评标准。

3、重视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投入,保证必须的活动经费,添置更新科技器材。图书馆、电教室中存有最新科普读物,出借率、使用率较高。学校建有与科技特色项目相匹配的工作实验室,有专人管理和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率、使用率较高。

4、加强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理论研究,有科研队伍、课题、科研成果。

5、每年要有计划地安排有关教师参加科技教育专题培训,提高科学素养和开展科技教育的能力。

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技教育

1、充分依托社区、依靠社会、广集资源、形成合力,支持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能争取社会有关方面参与学校科技活动,建立一支由科学家、专家等组成热心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兼职辅导员队伍,定期开展活动。

2、充分利用科普教育基地、科技特色项目实验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

3、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成立较为固定的学生科普传播志愿者队伍。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参与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和科技活动。

篇2: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福建省永定县湖坑中心小学

江剑锷

【摘要】

我校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艺术教学资源,按照省颁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重视艺术教育,明确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转变教师的观念,注重艺术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抓好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展工作,营造艺术教育课程的研究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提升学生艺术水平,成立具有土楼特色的兴趣小组,发挥土楼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作用,进一步为教学服务,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构建龙岩市特色学校。以此为契机,有序的推进艺术教育的实施,以活动为抓手,充分展示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进一步扩大影响,增进家庭、社会对学校艺术教育的认可,从而达到对学校实施特色的艺术教育的支持,只有这样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才能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开创我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关键词】

艺术教育 课程开展 活动 土楼文化 特色学校

【正文】

重视艺术教育构建特色学校 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也已开始成为学校争创特色的一种追求、一种潮流。因此,近几年来我校在构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艺术教育,使学校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上好艺术教育课程

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我校巩固“双高”“普九”成果,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

1、转变观念——前提

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同时,由于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把艺术课看作“杂课”,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面对如此现状,我校首先转变观念,确定创建客家特色学校总体目标,从客家文化入手,推动学校的艺术教育,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结构体系为依托,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环境创设为手段实施艺术教育,奠定学生初步的艺术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推动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逐步形成具有农村艺术教育办学特色。

2、开齐开足——根本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和美术课时量。杜绝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杂课”,也不能走走形式每周上一节不专业的“游戏课”,不能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获得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更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为了落实学校开齐开足并且扎实上好所有省颁课程,学校还专门制定了领导巡课制度,每天当值的领导要负责检查落实当天的艺术课程,做到天天有歌声、有琴声,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艺术教育,主要通过“问学生”、“看教案”、“查作业”有效地落实艺术课程的实施,使学校艺术课程教学真正得以开齐开足上好。

3、师资培训——关键 以前我校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他们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因此,学校重视音、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去年,通过上级选拔调入了专职音乐、美术教师,充实音、美教学力量。除此外,学校还就地取材,在老师中挖掘具有艺术素质的,选派参加“福建省小学音乐、美术能力提升工程省级培训”方式,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另外学校还成立了专门的体艺卫教研组,定期召开教研活动,商讨学校的体艺卫课程的落实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学校指定一个分管领导专门抓体艺卫工作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了体艺卫教学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促进老师艺术的提高。

4、教研活动——手段

老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互动起来。教师艺术教学形式更灵活了,在艺术课中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艺术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音、美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对完小“开放周”活动,为了对所属完小的艺术教学的辐射和示范,中心校都有指定专职老师上号艺术课程的示范公开课,且要求下面完小一定要派人前来观摩学习,参与“开放周”的评课活动,共同体验一下,自己该如何来上好艺术课。从而达到以活动促进教师的有效发展,提高教师的艺术教学水平。

二、成立多个兴趣小组,丰富艺术教育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校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兴趣爱好,成立了硬笔书法、十番音乐、客家山歌、舞蹈、鼓号、腰鼓等兴趣小组,学生全员参加。为展示学生才艺,学校定期举行美术、书法等艺术作品展览,举办歌咏、书画、舞蹈、器乐演奏比赛,并开展评奖活动。

1、唱山歌,脱口秀

“学唱客家山歌”是学校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具体表现,为更好地传承客家文化,制定好学唱方案,确立了“学——唱——编——赛”四个阶段。学校专门聘请“客家山歌大王”李天生为客家山歌的指导老师,发给了聘书。首先让他到学校为同学们开讲座,讲述“客家山歌大王”的成长历程,促进学生对客家山歌的兴趣,更好地为传承客家文化做贡献。挑选好老师及学生做好客家山歌的学唱前期工作,从学习打竹板开始,别小看这打竹板。这可是一门大学问呢。老师先苦练打竹板本领,而后教学生,那段时间学校简直就是竹板声声,好一个热闹场面啊!学唱客家山歌从简单的入手,挑选一些有积极向上的山歌作为主要练习曲目,发动学生自己改一改客家山歌,变为适合自己唱的山歌,经过一学年的勤学苦练,我们的学生唱客家山歌有了初步的成效。为了检验这一传唱效果,我们进行了”客家山歌传唱比赛”活动,先在每班中遴选出班级的“山歌大王”;然后组织各班的优秀学生比赛,竞争学校的“山歌大王”的称号,活动后及时给予发奖、总结,形成有效经验向完小推广,使全镇小学艺术教育上一新台阶。在传唱客家山歌的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室”的宣传功能,每天的晨读前、午放时、晚放后都要播放客家山歌,营造一个学唱氛围,推动艺术教育特色校园的建设。

2、吹拉弹,才艺秀

我校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抓好“客家十番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艺术组余愉辉老师是永定土楼“客家十番音乐”的组成人员,学校以他为主成立了“客家十番音乐”兴趣小组,以学拉二胡、弹扬琴开始,从简单易懂的着手。学校对于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求其家长自己买一把二胡,余愉辉老师一边利用音乐课传授,一边发现二胡学习苗子,组建一个以二胡、扬琴为主的“客家十番音乐”兴趣小组,每周四下午进行活动。通过学习,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客家十番音乐”艺术。而让“客家十番音乐”得以代代相传,最重要的是在青少年中普及“客家十番音乐”,这才是最根本的传承。

余愉辉老师还经常上网搜集“客家十番音乐”歌曲,打印给学生,教给兴趣小组的同学“客家十番音乐”科学方法,从节奏明快的曲目入手。为了加强学生对“客家十番音乐”喜爱,他还特地邀请人称“土楼绝艺王”的李福渊师傅来学校表演,“土楼绝艺王”李福渊一个人同时表演了十几种乐器,独创一个人的舞台,给学生心灵予以震撼,感慨万千,看得出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同时还聘请一些退休老教师业余指导,充实我校艺术教学师资力量。“客家十番音乐”兴趣小组在余愉辉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有声有色的活动。在他的精心辅导下,学生苏小燕、李炜同学弹扬琴、拉二胡水平尤为突出,在学校的文艺表演中,得到全体师生的肯定与好评。余老师还指导这两位同学,参加了考级,顺利通过该项国家三级。

3、练书法,模仿秀

美术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在美术教学中尤为突出。我校成立了以艺术组苏九生老师为主的美术兴趣小组,结合土楼楹联书法进行美术教学的补充,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书法兴趣小组是书法特长生学习书法的主阵地,是广大优秀书法苗子孕育的摇篮。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在于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因此,学校每年组织几次各级各类的比赛和投稿,将比赛情况及时通报。特别重视省、市、县教育系统组织的书法比赛,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获得较好名次。如苏颂同学获得了市级古诗书写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

学校还定期指定专职老师开美术书法公开课,把土楼楹联书法欣赏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掌握扎实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爱乡情怀;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内外的教学内容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孩子们在各种兴趣小组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增强了本领,而且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艺术审美能力,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深入开展,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兴趣、特长都有明显提高。

三、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升华艺术教育成果

我校艺术教育工作正在蓬蓬勃勃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正在深入推进。为再创我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只有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我校既得成效。

1、举办学校文艺汇演

利用“六一”儿童节展示我校艺术教育的成果。你看,一个个风格各异、独特别致、精彩纷呈的节目将文艺汇演推向一次又一次的高潮,赢得了家长及观众们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六一”文艺汇演很好地展示了我校的风采。文艺演出一直沉浸在喜气洋洋的热闹氛围中,盛装登台的孩子们、家长和老师们期盼的眼神,共同奏响一首爱的奏鸣曲;欢乐的孩子们、忙碌的老师们、激动的家长们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快乐“六一”图……文艺汇演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活泼个性,也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孩子一个平等的机会,去参与,去体验,去感受,使“六一”庆祝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大舞台。“六一”节还是兴趣小组成果展的最佳时节。我校在已开设的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有目的的选择了最具客家文化特色的“客家山歌”“客家十番音乐”,让兴趣小组部分成员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个性特长,展示了各自的独特才能。

通过学校文艺汇演,不但检验了艺术教育的实施情况,而且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同学们渡过了一个快乐、健康、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

2、参加县级文艺调演

上级十分重视各校的艺术教育实施,为进一步落实艺术教育,每隔两年进行一次大型的全县中小学文艺调演。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文艺调演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专职老师具体落实,还划拨专项资金提供保障,购置统一的服装,力求校文艺队能选调上。我校曾在县级文艺调演中获得农村小学组三等奖。

此外,我校还曾承担由教育局、关工委组织的全县争做“牢记总书记教导、争做„六小员‟好少年”的活动现场会。目的是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掀起学习活动热潮。活动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胡总书记“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的讲话主题和永定县委提出的“海西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县”目标,大力开展争做“土楼保护的小守护员”、“土楼的小劝导员”、“土楼文化的小宣传员”、“土楼旅游的小导游员”、“土楼环境保护的小环保员”、“土楼传承的小普法员”活动。

3、加强闽台学校交流

福建具有丰厚的文化资源,闽台文化源远流长的渊源关系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对台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开展闽台文化双向交流还是沟通两岸情谊的重要手段。湖坑是著名的“土楼之乡”,占有着洪坑土楼群、振福楼、衍香楼三个“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校承担着闽台文化交流的主要任务,曾与台湾多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还曾接待过台湾新竹竹东国民小学师生计62人,在振成楼与我校学生进行客家文化交流演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吸引了当地许多村民观看,一首首台湾客家歌谣在土楼之乡唱响,交流取得了圆满成功。

篇3: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特色:在构思中孕育诞生

礼嘉中学领导一班人明白, 学校新建时间不长, 要取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必须走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道路。

为此, 学校领导开始了关于特色学校的构思。翻开学校办学的历史, 他们发现礼嘉中学的教育对象明显有两个不同的时段。第一阶段是迁校初期, 学校生源主要是转非居民、进城务工家庭的子女, 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与现代城市文明有很大的差距。第二阶段是随着礼嘉商务区的建立, 礼嘉片区入住人群结构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高端人群将是礼嘉片区未来人群的主体, 学校生源结构将随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学校领导一班人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明确了学校发展的基本轨迹应为三步走:第一步, 实现从农村初级中学向城市完全中学的转变;2006年迁校, 物质层面完成了农村学校向城市学校的转变。第二步, 完成城市完全中学向城市合格学校转变, 实施城市化完全中学办学模式个案研究课题, 成为联招学校, 成为市级重点中学。第三步, 通过创建特色学校引领学校走向优质, 最终, 实现办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质学校。

那么, 礼嘉中学要达成学校发展目标, 具体办法应是什么呢?那就是要通过创建特色学校, 引领学校走向优质学校。

什么是特色学校?学校领导一班人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就是办学有特色的学校;就是学校工作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有别于其他学校的一种独特的、稳定的、优秀的品质。

有鉴于此, 学校果断提出“以‘礼’为标, 以‘嘉’为本”的工作思路, 提炼出“培养现代城市人”办学理念, 挖掘“礼”、“嘉”二字的深刻内涵和外延, 整合学校有利的教育资源,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 确定打造“现代礼仪教育”特色学校, 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个性。

其基本构思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确定“培养现代城市人”的办学理念。并在此理念指引下, 让每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现代城市人的素养, 包括:城市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参与意识。

第二、让“凝炼现代城市素养, 收获幸福美好人生”成为学校每一位教职工的教育理想。校长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我不止一次的反问自己,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让孩子们未来生活更加幸福, 更加美好!”

第三、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系列化、序列化。

第四、编写校本教材, 建立评价制度, 完善评估体系。

第五、充分发挥现代礼仪教育在塑造学生健全、健康人格上的作用。

创建:在行动中落实践行

礼嘉中学践行“培养现代城市人”办学理念, 围绕创建“现代礼仪教育”特色学校的目标,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1、基本思路。礼嘉中学领导班子认为:人的思想有多远, 才能走多远。于是, 学校在特色创建过程中, 深度思考, 明确了四条思路。第一, 将现代礼仪教育基本内容内化为学生个体行为习惯;第二, 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第三, 坚持知行统一。教育学生学习现代礼仪知识, 引导学生不断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 并主动践行, 让其内化为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第四, 把现代礼仪教育作为德性素质教育的基础, 同整个中学德育教育结合起来。

2、具体实践。礼嘉中学领导班子认为, 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创建“现代礼仪教育”特色学校的基础。于是, 他们分为三个阶段来抓特色创建。第一阶段, 制度生成, 实施刚性管理来规范学生的行为。第二阶段, 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 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第三阶段, 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 注重人文关怀元素, 实施精细化管理。

于是, 学校着力通过创建“现代礼仪教育”特色学校, 积淀学校特色建设文化底蕴。学校主要进行六个方面的尝试:第一, 编印《现代礼仪教育》校本教材, 成为现代礼仪教育进入课堂的载体;第二, 编印学生《现代礼仪成长记录手册》和评价体系, 实施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第三, 创编文明礼仪展示操, 让学生实现从认知到行为的礼仪教育;第四, 建立现代礼仪示范方队, 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第五, 科研助推, 引领学校特色发展。学校独立承担的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城市化背景下培养现代城市人学科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为特色学校的创建, 搭建教育实践与理论探讨的平台;第六, 开设选修课, 拓展学生视野,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校主要从六个方面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第一, 学校开设现代礼仪主题班会课程, 由班主任承担专题讲座, 一以贯之, 形成特色;第二, 每年开展“春风化雨润心田”的家访月活动。第三, 举办“现代礼仪教育”主题文艺汇演, “现代礼仪教育”主题读书、征文活动等, 邀请社会人士、学生家长全程参与, 让他们感受学校现代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第四, 邀请校外礼仪专家作专题讲座, 联合社会公益部门举办“成长心连心”等公益活动, 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第五, 开展征集“十大陋习”、“告别不良行为习惯”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第六, 加强对外交流, 拓展学生视野。学校先后接待了美国国际教育代表团考察、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交流团到校参观考察和访问。学校于2011年获得了市教委、市外专局、市公安局颁发的聘请外籍专家资格证书, 2012年聘请了美籍教师柯鸥 (Keel) 为常年外教, 主要承担学生的口语教学。同时, 教育部公派学校廖朝礼老师赴英国讲学。

硕果:用汗水和智慧浇灌而成

礼嘉中学领导班子真抓实干, 在特色学校创建的目标与内容、形式与方法、管理与评价等方面, 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 学校的“现代礼仪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 学生行为习惯良好。在校学生言行举止符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学生基本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社会公德意识, 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

第二, 办学效益显著。学校先后获得重庆市重点中学、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卫生单位、重庆市安全文明校园、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重庆市最佳绿化单位等荣誉, 多次被评为北部新区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一等奖。通过特色学校的创建, 我校的学生、教师、学校都得以良好的发展。

第三, 促进了学校文化体系的建设。学校《培养现代城市人--办学理念的阐释》一文, 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 并获得重庆市第五届基础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完成了校歌《恰同学少年》MV的拍摄;《培养现代城市人》一书、《教育是一种智慧》一书, 分别由西南大学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由于切实抓好现代礼仪教育, 为学生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于2010年被评为北部新区现代礼仪教育特色学校。

篇4: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大连市第八十中学始建于 1978年,学校现设有 42个教学班,现有学生2199名;美术教师 4名,音乐教师 3 名,另外聘请乐队教师2名。艺术教育教师学历达标率、岗位合格率均为100%。

艺术教育基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承担着开发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的重任。学校通过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课堂内外通过艺术欣赏活动 ,让学生们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构建艺术教育组织网络,铺设素质教育发展之路

(一)思想与理念:高位领引,顶层通达

几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本着“崇尚艺术,崇尚文化;坚持优质,坚持特色”的育人理念,把“以艺立德、以艺育人”作为培养目标,为每个学生打造最亮丽的人生底色。积极实施“以质量充实内涵、以改革促进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三大战略,务实运作“校园三声”(歌声、笑声、读书声)、“三团二社”(合唱团、舞蹈团、管弦乐团、话剧社、美术社)、“五节联动”(汉语节、英语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等系列活动,精心打造“双语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活力校园”,积极涵养“生命理念、和谐理念、创新理念、卓越理念”的学校精神。

(二)组织与开展:完善机制,构建框架成立了“学校艺术教育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艺术教育的领导、管理和协调工作。按照美育和艺术教育的方针政策,拟定了学校艺术教育规划和实施艺术教育的学期计划、学年计划以及三年发展规划。

美无处不在。除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以外,美育在学校其他课程和整个办学系统中,也无处不在。为此学校构建了“四维“一体化美育课程系统图,即校园文化审美化系统、实践活动审美化系统,这两类课程属于外显系统,美育的显性课程系统;学科课程审美化系统、校本课程审美化系统,这两类属于内在系统,潜在课程系统。

四维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内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遵循大美逻辑,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全员参与。课程体系间相互融合渗透,立体交叉,在不同阶段创生最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可能性,实现师生的“至真、至善、至美与和谐人格的发展。

(三)师资与团队:名师领衔,携手共进

艺术教师是艺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教育思路、教育艺术及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艺术教育的成效,因此学校十分重视艺术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我校艺术教育特点和实际情况,学校定期举行艺术教学评课、竞赛、专题讲座和研究交流活动,定期聘请、组织专家讲课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提高艺术教师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支敬业乐群、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二、全面深化“四维”课程建设,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一)文化与环境:圆融统整,以化育人

校园布局合理,园林绿化领先,环境清新明丽;教学楼走廊文化格调高雅大气;精工修建了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行知园”和“泰和亭”。校园内书香蕴藉,文化饱满,圆融统整,以化育人。学校每一个角落都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学校开展了班级审美文化建设,以班训、班歌、班徽作为班级价值取向的形象载体,将抽象理性的价值教育赋予艺术感人的形象,将班级管理工作的所有因素转化为审美对象,把整个班级形成和管理的过程转化为对班级美的发现、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使整个班级成为内在精神美和外在形式美、静态美和动态美高度和谐统一体。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一份份精彩,一份份美麗出自学生,不仅凝聚了同学们对班级浓浓的爱,彰显自己班级的个性,同时把班级价值提出的过程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自身价值建构和健康人格形成的有效的教育过程。真正达到了“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处景致都能育人”的境界。

(二)课程与课堂:大美愉悦,以艺育人

我校实施美育内在系统两条途径:一是学科课程审美系统,即审美化教学(学科美育课),指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教学成为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使师生都充分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大美的课堂——充满智慧”的思辨之美,“积极主动”的求知之美,“沁人心脾”的沟通之美,“感人至深”的人性之美,“活力四射”的灵动之美,“亲切自然”的生活之美。

另一条途径就是后来发展并日趋完善的校本课程审美化系统。我校开设双线并行校本课程。其中选修校本课程有:合唱、健美操、剪纸、书法、水彩画足球、乒乓球、十字锦绣、校园礼仪、古诗词欣赏、现代诗歌欣赏等多门课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他们将来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更关注学生美的感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校本课程开发以来,为师生提供了无限发展与创造的空间,学校的办学特色日趋显著。在课程开发中,学生是第一受益人,他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开阔了认知科学、认知社会、认知世界的眼界,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完成了一幅幅形式新颖、风格鲜明、志趣盎然的美术作品以及用手、用心剪裁出的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将孩子们充满生机的作品汇编成册:《大连市第八十中学剪纸作品集》、《彩墨之韵》。

(三)体验与实践:丰满灵性,以艺立德

有生活才有艺术,有探索才有进步。为了扩大、加强和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学生认知科学、认知社会、认知世界的眼界,学校大力开辟了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空间,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延伸和补充。每年一届的校园艺术节成为80中学生自己的节日,演员阵容庞大,在学生中影响深远。艺术节不仅有同学们用激昂的歌声、饱满的热情来赞美祖国、歌唱未来的文艺汇演等,同时还开展了书画展(书法、绘画、摄影)等多个项目的活动,是我校素质教育成果的一次大展示。每年的“双语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独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使每个孩子人人参与,人人快乐,人人有所收获,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在活动中找到了英语学习的热情,更增强了对母语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汉语节通过课本剧架起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一座情感桥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同学们向老师的激情汇报,更是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学生社团的组建和开展活动,丰富和扩大了学生参与学校艺术教育的空间,开设的社团包括文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等。学生社团的扎实有序推进,涌现了一批品牌社团和特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生的品格和道德意志得到了锤炼,学生的思想和情操得到了陶冶,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时间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了发展。其中“三团二社”,使一些富有才华的学生脱颖而出,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及成果展示吸引了前来学校参观的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得到一致好评,成为校园文化一大亮点和风景线。

三、承前启后完善艺术教育,与时俱进彰显教育风采

在今后的艺术教育工作中我们会结合本校特色,加强校本教研,切实提升相关课程、相关社团的教学和活动质量,使我校艺术教育开展的项目逐渐增多,规模逐渐加大, 切实满足学生课外生活的需求,让我校学生真正享受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实现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目标,争创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

篇5:艺术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关于申请创建“阆中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验收的报告 阆中市文化教育局:

我校地处阆、苍两县市交界处。长期以来,学校以“重抓教育质量,彰显教育特色,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全面提高”为办学目标,以质量求效益,以特色求发展。在教育过程中,以戏曲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辅之地方民俗文化教育,形成了鲜明的梨园文化教育特色,构建了崭新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根据市《阆中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评估量标》,我校认真逐条自查自评,自查分为127分,符合阆中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标准,特申请评估验收,以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附:《弘扬国粹,德艺双馨——艺术教育特色综述》

特此报告

二○○九年十二月八日

弘 扬 国 粹德 艺 双 馨

——思依镇小垭中心校艺术教育特色综述

思依镇小垭中心校地处阆、苍两县市交界处,四围大山环绕,郁郁葱葱。走进校园,你便立刻能感受到梨园的淡淡清香,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特色教育的独特魅力,因为在这里,“教育在线”两次聚焦梨园,舞狮队走上“跳绳公开赛开幕式”,“戏曲联唱”唱得香港客人赞不绝口,“二人转”转出了教师风采,教师家庭将梨园节目搬上南充市“和谐家庭才艺大赛”舞台,06、07年连续被文教局评为“特色教育奖”,09年校本教材《梨园春秋》获南充市一等奖……在这里,民族传统文化已悄然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特色的定位与形成(一)为了形成教育特色并合理定位,学校成立了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并广泛征求专业人士、行家里手的意见,确定了特色教育研究的目的、内容、途径、成果形式等。

(二)特色准确定位后,学校先后成立了校本教材开发组、地方民俗文化研究组、戏曲艺术(音、体、美)教学组,明确各组人员、分工、职责,制定了《梨园文化特色教育实施方案》,落实奖惩措施,为特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各组分头行动,领导小组协调管理,逐步形成了多种管理模式。

1、理论成果形成管理:收集资料—整合资料—实践运用—整理提炼—成果(其中第三、四环节必须重复两次以上,并对每个环节运行的时间、数量、深度、广度都有具体、详细规定)。

2、表演成果形成管理:申报节目—经费预算—排练节目—验收节目—成果。

二、特色引导教学研究

要让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有所了解,就得有教材,梨园文化校本课程研究便成了特色工作的重要内容。

从2006年10月起,学校“梨园文化”课程研究小组相继推出戏曲知识的普及校本教材试用版,包括《国粹文化简介》、《中国戏曲概述》、《戏曲发展史》、《戏曲的黄金岁月》、《川剧介绍》、《黄梅戏》、《越剧》、《豫剧》、《京剧起源》、《京剧角色》、《戏曲舞台的建筑形式》、《戏曲服装设计》等12册。为了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课题组同时制作了戏曲人物相册、戏曲脸谱画册,利用远程教育校级资源库建立了50G容量的独立内网网站,方便师生快速浏览。学校还从新华书店、成都书市购回5543元的戏曲图书、连环画及正版光碟,极大的丰富了教材的类别及内容。

学校将戏曲课程排进了课程表,并安排了教学基本功扎实、组织能力强、教育技术水平高的青年教师任课。由于我国戏曲剧种繁多,唱腔复杂,题村都趋于成人化,戏曲启蒙教育的教材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深奥、枯燥、不易理解,这就需要定期对试用教材提出修改意见,课题组定期研讨、修订,教导处对任课教师的上课情况不定期考核、指导。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斟酌,一套适合广大中、小学生的戏曲普及知识教材《梨园春秋》上、下册终于发到学生手中,深爱学生喜爱,该教材还获南充市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

三、特色带动活动开展

(一)加强教育宣传,营造梨园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能诱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戏曲教育活动。学校对走廊、板报、教室等教学设施进行了布置,醒目的标语“大校园、小梨园;小节目、大传统”高挂在校园;宣传画廊、墙报上满是戏曲知识的介绍;班级的黑板报、学习园地是学生参与戏曲活动、畅谈心语的乐土。在休息时间,学校广播室播放戏曲类名曲名段,让师生能随时听到。整个校园充满浓郁的戏曲文化,让学生耳闻目睹,受到良好的感染与熏陶。

(二)确立教育目标,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目标是行为的导向。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教育目标设定的根据。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模仿能力,因此,少儿戏曲启蒙教育的目标,应该先定位在对戏曲的“初步感受”与“初步理解”这一层次上。经过实践,学校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戏曲启蒙教育的目标。同时,在教学中,学校要求学生做到“六个一”:会唱一出京剧,会唱一出黄梅戏,观看一志戏曲录像,制作一个京剧脸谱,制作一枚戏曲印章,参加一次戏曲队活动。通过看、听、学、唱、画、做、写等训练,投入到戏曲活动中去。学校还分别开设了“唱、念、坐、打”四个兴趣班,“唱”班又开设了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小分组,此外还增设了戏曲头饰及服装设计制作、戏曲脸谱绘制等小组,以进一步强化特色效果。

四、特色促进质量提升

从2006年一路走来,梨园文化特色教育在这里已是硕果累累,而让人更兴奋的是特色教育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历程。三年来,浓郁的校园文化不断的感染、熏陶着学生,潜移默化的美化学生的心灵;丰富的课余活动不断充实着留守学生,让他们在玩耍中淋浴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头饰、服装的设计与制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自理……充实的生活,贪婪的学习,这也注定学校最终必将形成优良的学风、班风、校风,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年来,学校中考成绩一直稳居全市前列,且重高上线人数连年递增,09年历史性突破20人大关,创造了小垭教育新的里程碑。在这些优秀的学生中,大多是梨园节目表演的骨干分子,唱戏、舞狮、踩高跷、秧歌、腰鼓、画脸谱、做头饰等等,样样都会。特色与质量并重,特色促质量提升。在这里,已是一片特色与质量并蒂花开的繁荣景象。

五、特色提高办学品位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通过梨园文化特色教育,学校塑造了独特的教育形象,形成了良好教育口碑,为实现“重抓教育质量,彰显教育特色,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全面提高”的办学目标找到了有效途径,从而不断提高了办学品位。

1、形成了梨园文化特色的校园育人氛围。

2、促进校本教研及科研课题活动的开展。教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特色化,特色工作课题化。为了进一步延升特色内涵,2007年,学校申报了片区首个南充市级课题《梨园文化课程开发与运用实验研究》,促使教师努力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的引导者、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和使用者,极大的提高了教师教研能力与水平。

3、丰富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现代学生的必修课,而我校的梨园文化则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有益补充。承接传统,直面经典,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曲艺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4、开发了第二课堂——地方文化的研究。古城阆中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种类繁多,研究地方文化,感受本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情感不可多得的教材,更是梨园文化特色教育最好的实践基地。

5、梨园节目展示特色教育风采,扩大了教育影响。

2006年6月,学校选送节目《戏曲联唱》获市级二等奖;同年9月,市教育局艺术团庆祝教师节下乡文艺汇演,学校选送京剧《沙家浜》、《红灯记》选段再次产生了轰动效应;同年底《戏曲联唱》节目成功参与市教育艺术团“庆元旦”大型文艺演出。07、08年,香港“陈慧琳儿童基金”援建学校项目奠基、剪彩仪式上,香港客人及省、市各级领导高度评价为时不长的“梨园文化”特色教育活动展示;08年“教育系统迎新春文艺汇演”,学校同时上演《狮舞》、《二人转》两个节目,实属难得;09年初,学校教师家庭亮相南充市“和谐家庭才艺大赛”,现场观众及评委满堂喝彩;同年7月,狮舞队参加“全国跳绳公开赛”开幕式表演获市政府“优秀表演单位”奖。南充电视台记者声称“终于看到了南充地区少见的特色教育活动展示”,《南充日报》记者也高度赞扬“传统的根,艺术的身,文化的魂”。

篇6:竹笛艺术特色学校总结

——杭州采荷一小教育集团艺术特色学校总结

我校从1987年创办至今,一直坚持以“美育”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以美立校、以美促教、以美怡情”的办学思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初步构建了富有美育理念的学校美育操作的整体性模式和美育化办学特色。在美育办学理念指导下,我们围绕《小学教学过程的美育化设计与实施》、《“荷文化”育人功能的开发和研究》、《琴棋书画 古风今韵——基于传统文化丰润儿童生命底蕴的实践研究》等省市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独具采一魅力的“和美”办学文化。尤其是近几年,学校充分挖掘资源,将剪纸、竹笛、书法、竹竿舞等传统文化项目引入学校,并确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了一系列艺术教育,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具有学校艺术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些课题的研究成为我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丰富资源,也极大推进了 我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学校由美育研究到艺术特色化,由艺术特色化到学科品牌化,我们每一门艺术学科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生长点。我们的艺术教育因美育而更富有内涵,我们的美育因艺术教育而更生动鲜活。“荷风·笛韵·墨香·纸趣”已成为我校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2009年,获得江干区艺术特色学校,2010年5月,我校又承办了江干区首届艺术特色学校展示活动,区教育局领导、著名笛子演奏家、现任浙江省歌舞剧院民乐团副团长杜如松老师参与了此次活动,我们的竹笛百人同奏获得来宾的啧啧称赞,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一切,使学校更加增添对艺术特色工作的信心,也为创建省艺术特色学校奠定了基础。下面简要汇报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

一、组织保障,机制健全,特色教育有序推进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特色教学工作,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每年都针对艺术教育进行规划和总结,不断对艺术活动进行人力、物力的投入,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不断提高各项艺术活动的质量,让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学校还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如艺术特色教学管理办法、艺术教学专用教室管理办法等。教学研发中心负责课程设置艺术特色教学工作和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申报与管理,德育处负责开展各类艺术活动等。各艺术教研组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进行小结,并保留音像资料。学校教师及学生对我们创艺术特色学校思想统一、认识到位,目标明确并为之积极努力。

二、科研引领,改革课堂,不断加强课程建设

校园生活是童年时代最重要的生活内容,让学生的校园生活多一种选择,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多一份精彩是我们的出发点与追求。我校从04年就提出艺术学科特色化工作,经过教师的摸索,结合自身的特长,逐步形成了学科特色,如今正朝着学科品牌化的方向努力,已成为我校的一项特色工作。09年《器乐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在市级立项。我们以课题立项为契机,扎实稳步地实践着,多元的艺术领域丰满了学生的心灵世界、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厚了学生的生命底蕴。

我们一以贯之的作法:即坚持走进课堂,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发展。

竹笛,多一种与生命对话的语言。

从2004年开始,我校就将小器乐引进我们的音乐课堂,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觉得竹笛更适合学生,因为它携带方便,乐声悠扬,更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学习竹笛,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学生能够进一步颂扬传统文化,于是,我们提出了“竹笛进课堂”的计划,并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措施,比如:聘请竹笛教师定期来学校来上课,要求每位音乐老师自学竹笛,每一节音乐课都要进行相应的竹笛吹奏练习等。一时间,竹笛成了采一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必备工具。就像我们校长所说:如果他是采一的学生,那必定在他的书包里会插着一支竹笛。孩子们在吹奏竹笛的过程中能够找到音准、表达情感、体现个性、融合团队。音乐姜红老师还就此课堂教学改革申报了课题《竹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该课题已成为杭州市教研室的立项课题。我们通过竹笛的普及性学习,既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又增强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表现力、表现欲望及自信心都能有所提高。在5月份江干区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该课题的中期课题成果获得二等奖。同时,音乐林潇老师进行在竹笛进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如何从“滥竽充数”到个性发展》获得了省一等奖。竹笛,让每一个学生都多了一种与生命对话的语言。

三、培训交流,强化教研,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

要形成艺术特色学校,必须要拥有一支有特长的教师队伍,而且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我校的艺术学科教师目前已全部实现专职化,为形成艺术特色学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非常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首先,我们遵循的是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机制,让我们的教师开阔眼界、修炼专业技能。

专业化发展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学校搭建交流的平台,特别是艺术类学科交流的平台。如我校充分利用校际联谊活动,开展器乐教学的研讨交流,富阳五小的陶笛项目、义乌艺术学校的艺术特色项目等等,都成为我校深化艺术教育的助推器。在与富阳三小等学校进行教学联谊,林潇老师执教的《京调》充分体现了我校竹笛进课堂的教学成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2011年1月杭州市第18届教研工作会议中小学音乐学科专场暨“小器乐进课堂”教学展示及成果汇报在我校举行,我校教研组长姜红向与会专家、老师作了《笛韵丰润孩子们的生命底蕴》的汇报,柳彬扬老师进行了“小器乐进课堂”教学展示,执教了音乐欣赏课《森林的歌声》。2012年3月一场“器乐教学疑难问题剖析暨江干区中小学音乐学科分散培训” 在采荷二小如期举行。此次培训邀请到了市教研员罗迎春老师为我区老师指导、培训,而我校吴晓舟老师则作为采一的代表给我区的老师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器乐进课堂的片段课。

我校还充分利用与新加坡、美国等国的对外交流平台,展示我校的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在展示与交流中不断提升。

在这样的培养机制中,我校艺术教研组还不断自加压力,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专业素养,每一位教师都快速地成长着。我校音乐组7位教师,各有特长,他们根据学科特色化的发展要求,自学了竖笛、口风琴等小器乐,如今根据将竹笛引入课堂后,他们又开始学习吹奏竹笛。这一切都是我们发展艺术教育的重要保障,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我们艺术课程的有效落实与特色发展,为我校的艺术教育这棵大树输送养分。

四、个性评价,持续发展,特色教育成效明显

为了使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得以持续发展,我们改革评价制度,开展了多元的个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的功能。学校利用欣欣荷电视台每月一期的欣荷好少年事迹专题介绍艺术特长生、每年艺术节的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汇报、采一之星、欣荷少年评比等等,一个个平台都在激励学生发展个性、走向自信。多元的个性评价如阳光般普照着,生生不息,竹笛艺术特色就如那一根根遒劲有力的枝条,向上伸展、勃勃然生机无穷、魅力无穷。

2011年2月社团节

2011年10月采荷一小音乐节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探索,学校艺术特色已初见成效,在省、市、区各类活动和评比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09年杭州市青年时报颁奖典礼、2010年江干区教育系统团拜会中我校刚组建的竹笛队合奏《金蛇狂舞》得到了在场专家的肯定,在今年5月份的区艺术节上,笛子队首次亮相获得了三等奖。2010年1月在杭州市青年时报举办的“牛通社小记者颁奖会”上演出获得一致好评。2010年11月在江干区十大魅力社团评选中,我校的“欣荷笛韵”竹笛社团脱颖而出,被评选为“江干区十大魅力社团”。2012年5月江干区艺术节器乐比赛中竹笛合奏《欣荷笛韵》获一等奖,同年11月参加杭州市的器乐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从09年我校开展竹笛教学至今,学生也获得了不少个人荣誉。2009年10月五年级学生陈航宇参加大型青少年艺术盛典比赛中荣获儿童组“铜奖”。2010年8月五年级班学生徐都一和陈航宇参加中国音乐国际比赛获器乐少年业余“优胜奖”。有不少学生在竹笛考级中获得较好成绩,学习一年半的学生已获得八级优秀的好成绩。我校50余名学生参加2011华东地区“敦煌杯”青少年器乐大赛,共29名同学获奖,其中一等奖4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12名。2011年浙江省音协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在我校钱江苑举行,这次考级是集团成为考级点后第一次组织学生考级,今年的竹笛考级共有170多名本校学生参加,通过率达到98%,其中获得八级以上的有5人,获得五级以上二十余人,其余均获得二、三等级。2010年暑假我校学生还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了新加坡,58位学生上台进行竹笛表演,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我校的艺术教育基于美育、生长于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理念,历经多年的实践,已成为学校荷文化构建的抓手之一。并且艺术教育进一步丰富了我校荷文化的内涵,让荷文化更具灵气与张力,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孩子,乃至每一位教师、家长。“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做出什么伟大事业的,同样,一种缺乏自信的文化也不可能孕育出强大的国家。”(摘自摩罗《中国站起来》第3页),学校艺术教育正是将“自信”以及“正直”有机无痕地渗透下去,培养美善相谐的师生。走进采荷校区可以迎来习习的荷风让我们清心,双菱校区浓浓的书香又会让我们沉醉,钱江苑校区笛韵悠悠,会让我们驻足。这样的校园文化润泽着每一个采一的师生,孕育了具有采一特色的艺术教育。

上一篇:飞扬跋扈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下一篇:猜拳吹蜡烛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