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仍需要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2022-09-11

现在的中学生要适应新世纪的挑战, 就必须强化他们的规则意识。而课堂教育是主阵地, 因此必须在课堂教育中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一、充分挖掘研究教材,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常言说:"不依规矩, 不成方圆", 教师通过对教材中一些内容的挖掘和分析, 对某写有趣生命现象的介绍、重要性的说明以及涉及学生自身奥秘的分析都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学生对某一事物理性思考, 树立规则意识。

DNA能准确的进行自我复制是书上现成的材料, 如果复制发生差错就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为什么能准确复制自己呢?在于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DNA复制提供了规则的模板,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的进行。正因为DNA复制出现差错的几率小, 所以基因突变的频率很底。通过这一理论的推导, 不仅让学生体会生命现象中的奥秘, 体会DNA复制遵守规则的意义, 还能使学生感悟到遵守规则德重要性。

二、精心组织管理课堂,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

在课程改革的阵阵涛声中, 原有的秩序或教学中的规则被质疑、被视为传统教学, 遭到很多人的批判。取而代之的是“课堂内的轰轰烈烈, 下来后脑子一片空白”。诚然, 在课程改革的环境下, 课堂教学规则应该有它新的内容。既要继承原来成功的经验, 又要创造新的规则, 才能使课改健康、隐步地开展。

1、独立思考规则。

读书学习, 切不可浮躁, 需要独立思考, 学理科尤其如此。华罗庚先生说过, 我国的学生“一次不懂便去问老师, 两次不懂再问, 三次不懂又再问, 一直到全懂为止”, 而现在, 课改中的课堂却是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 根本不需要每个学生独立思考, 而是全班集体思考, 有些教师还美其名为“讨论学习”、“合作学习”, 片面追求表面形式上的热闹。独立思考是学习理科的法宝, 也是生物教学的传统。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独立思考, 他还能谈得上创造与发明吗?中小学阶段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黄金时期, 课改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学生原来死读书的局面,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如果忽视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这一重要方面, 是不能够达到课改目标的。因此, 生物课堂中有必要建立独立思考的规则, 一定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一段时间后再回答问题。但是, 也不能千篇一律地规定思考的时间, 可视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

2、合作学习规则。

合作学习是课改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 开始深入教师们的心灵并已经行动。但是, 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合作学习的规则是什么?对这一问题, 教师应当十分关注。首先是合作学习的方式。很多课堂内的合作学习就是一些“口直心快”者“一锤定音”, 很难是小组集体的意见。所以, 教师应该为学生制定一些规则, 如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发表对问题的看法, 对不同的看法要进行讨论, 不能搞“强权”行为。只有形成这样一套比较完整的合作学习的规则, 学生才有可能通过合作学习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次是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应该思考,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合作学习, 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规则。有些内容是不便于合作学习的, 也没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一般地说, 工作量比较大的、答案不惟一的、解法比较多的问题, 如果通过合作学习, 更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把握, 就适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予以解决。

3、探究的规则。

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中十分突出的一个内容, 是检验课改成果的一个指标。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遵循的规则也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首先要突出探究的思考性。思维活动量不大, 达不到锻炼思维的目的的不用探究。探究性问题也不等于是难题, 探究性学习应该体现在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活性与创造性上。学生应该清楚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规则, 在思考问题时, 尽量将问题思考得深刻一点, 想得广泛一点, 解决问题的方法尽量多一点。其次是强调探究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渗透注重教学探索过程的思想, 让学生体验到过程的重要性。比如,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要着重讲讲是如何思考的、在思考过程中的收获等。经过相当长时间的锻炼后, 学生对探究学习的过程规则就会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探究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上一篇:小议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下一篇: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