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及实施途径

2022-09-10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从政府、社会、高校等多个角度着手。作为高校一方来说,除了要使自己的办学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之外,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高校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是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其目的主要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激发大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职业胜任能力,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知识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从总体上看,该课程的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安排功利化、教学内容浅薄化、教学形式单一化、教师队伍非专业化和学科属性模糊化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就业指导课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首先全方位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改革。探索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设置及其实施途径,就成了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1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设置

1.1 设置就业指导内容的原则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参与性较强的课程,更是一门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观的课程[1],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大学生的素质准备和发展指导。应该在课程中明确体现现代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素质准备。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告诉我们,完全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是以职业发展指导为基础的全方位指导。因此,设置就业指导内容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1.1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内容的科学性要求教学内容要以科学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为基础,如职业选择理论、职业发展理论和职业决策理论等职业指导理论。特别是以金斯伯格和舒伯为代表的生涯发展理论,应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核心。只有这样,就业指导教育才有生命力,才能触及大学生职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才能给大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提供长久的帮助。

思想性则体现在就业指导中的价值导向上。要体现国家的价值要求,要鼓励和教育学生建立一种体现时代特点,体现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要求的正确择业观。内容的思想性主要表现为教材中的择业观教育。择业观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一个人是否选择到合适的职业,也关系到择业者的未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富有创新意识的择业观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择业者的人生价值。就业指导课程要能够澄清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倾向,如择业期望值过高、过分关注就业地域和行业的错误倾向,防止就业中的极端实用主义倾向。

1.1.2 理论教育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最根本的特点是针对性和实践性,要能解决大学生择业中的实际问题,给大学生求职择业和今后的工作适应以有效的指导,必须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联系社会现实生活,结合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法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加强就业指导理论教学。其次,要在课程设置中安排指导学生参与实践训练的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加深对职业的认识,提高择业的技巧和能力,从而提高其择业竞争力。

1.1.3 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教学主要是解决理论知识、基础知识的学习问题,使学生掌握择业基本理论,掌握就业规律、特点,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等。但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人而异的,并不能单靠理论课全部解决,许多问题需要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和帮助。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必须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1.1.4 素质准备与择业技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就业指导课程注重在就业技巧和外在包装方面的知识传授当然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但绝不能忽视就业素质准备的指导。技巧和方法虽然可以影响择业于一时,但大学生素质准备的好坏会影响职业发展于一生,最终就业的落实和发展要靠求职者的素质。因此,就业指导课程必须坚持素质准备和择业技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而且要特别重视素质的准备。

1.2 全程化、分阶段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设置

由于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具有全程性和阶段性共存的特点,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就业指导的侧重点应当不同。

1.2.1 大一课程

在大一阶段进行就业指导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认识,唤醒他们的职业发展愿望,引导他们形成合理的生涯定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盲目为明智,加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此阶段主要是意识唤醒阶段。

课程内容应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成长目标;指导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步骤和方法,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具体内容应该涵盖探索自我、探索职业社会、职业基础知识、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职业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1.2.2 大二、大三课程

此阶段主要是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和提高阶段。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进行素质拓展,培养团队精神,学习求职知识和技能,为就业与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达到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目的。此阶段的课程安排应该突出实践环节,在职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自己,了解职业社会,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化意识和素质,如主动性、责任心、诚实、团队协作等,这些素质几乎是每种职业活动、每个组织都需要的通用职业素质,应该作为大学生职业准备的重要方面。

课程内容则主要包括团队创建、职业化素养、求职择业方法技巧、社会实践指导、创业教育、职业资格认证、就业礼仪培训等。

1.2.3 大四课程

此阶段主要是大学生求职的热身和实施阶段,应该针对毕业生双选会等用人单位的招聘面试进行求职前的强化培训。

课程主要内容则包括就业政策法规指导、择业心理辅导、职场生存和发展指导、就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指导等。

2 课程教学的实施途径

在每个阶段,虽然就业指导的具体内容不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但就途径来看,高校就业指导的实施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类:课堂理论教学、职业测评与辅导、个别咨询与辅导、职业生涯工作坊及学科渗透。

2.1 课堂理论教学

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是通过正规教学的形式,由专职职业指导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知识、就业技巧知识、创业知识等。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最大益处是受众面广,可以大面积地向学生系统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由于我国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受过职业发展方面的教育,因此开设专门就业指导课程应该成为我国高校实施职业发展教育的主要途径。

2.2 职业测评与辅导

测评与辅导的主要功能在于协助大学生认识我,客观的评价自己。自我认知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个体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兴趣、个性、特长尽管会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往往带有较大的主观性,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因此,有必要借助心理测量学科的研究成果,依靠测评工具来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当前就业指导中的测评工具、测评软件比较多,但科学性、含金量参差不齐,给学生职业测评结果的有效性带来了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测评的效用,应该选用权威性比较高的职业测评工具。

2.3 个别咨询与辅导

因为大学生在自我认识、职业社会探索、参与职场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人而异的,并不能靠理论课全部解决,许多问题需要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和帮助,解惑答疑,使各种就业困惑问题得到解决。因此要适当增加个别咨询辅导等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这一点正是就业指导课的核心特征之一——针对性的体现,是就业指导课程区别其它课程的主要特性。

2.4 职业生涯工作坊

工作坊在英文中是指“一群人聚在一起就某一主题进行研讨与实践,分享各自的知识与经验”。一般而言,工作坊是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持人为核心,10名~20名左右的小组成员在主持人的指导之下,通过游戏、活动、讨论、演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由于工作坊具有主题明确、组织灵活、成员参与性强的特点,因此工作坊越来越成为人们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由于大学生职业化素质的养成必须要在情境互动中才能完成,因此利用工作坊就成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值得一提的是,在职业化素质养成工作坊中,主持者要根据学习内容针对每期主题设计大量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分享、感悟,通过领悟和内省,帮助大学生获得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

2.5 学科渗透

所谓学科渗透是指在教学中,任何年级、任何课程的每一位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强调其所授课程具体内容的实际涵义与职业价值。任课老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注意阐明这些知识与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这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解释各种学科的意义和适用性;二是提供更有效的工作技能,使学生认识到此课程内容对于将来从事的职业和生活的贡献和重要性[2]。特别是对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可以通过挖掘、开发现有教材中的创业教育内容,通过渗透、结合、强化的方式,能有效地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素质的提高,而且不需要打破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专门的创业教育。

摘要:当前教育界对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还没有明确统一的结论, 部分专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过于理论化, 缺乏实践操作性。在现有的教学内容安排上还存在功利化、教学内容浅薄化、教学形式单一化和教师队伍非专业化等问题。本文明确了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原则和主要架构, 阐述了教学实施的途径。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实施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高扬.关于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2 (11) .

[2] 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98.

上一篇:浅析如何提升电力计量的准确性下一篇:浅谈办公室在研究所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