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管辖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域管辖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随着现今网络世界的发展,网络上的法律问题也渐渐多起来,尤其是网络侵权问题更是多有发生,与现实中的侵权问题相比,网络侵权案件在地域管辖的确定方面较为复杂,这是因为网络世界的范围更广,遍及全球,而且主要是靠数字传输,而侵权案件需要特定的法院处理,两者之间存在矛盾,故需确定网络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

第一篇:地域管辖论文范文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的问题分析

摘要:网络的全球性、交互性等特点,突破了传统地域管辖,使其在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中出现适用困难。现有法律及司法解释对某些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有了一定的管辖规定,但在应对变化莫测的网络环境和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时,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出现有侵权行为地、网络服务器所在地不易明确等“症结”,立足现有法律和司法解释,尊重传统规则,发展以原告住所地作为管辖依据,使互联网知识产权法院专属管辖正当化,以便于解决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存在的管辖问题。

关键词:专属管辖;地域管辖;原告住所地;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

一、引言

在传统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可较为容易地识别出侵权地,从而确定所管辖的法院。但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任意使用网络访问各类网站以及获取各类信息等,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网络知识产权也在飞速发展,传统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也拓展到了网络空间中,给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审判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在网络发达的环境下,不仅为知识产权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实施提供了场所。知识产权是具有地域性的,其在网络空间中存在打破传统管辖限制的可能性,这意味著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连结点在网络中发生一定的变化。在网络空间中,一个作品极可能同时在多个地方被非法使用,导致侵权行为和结果在多个地方发生,使其管辖连接点与传统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连接点之间存在差异。网络知识产权网络侵权案件之所以不能完全套用传统的地域管辖规则,是因为网络空间的无域性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结合作用的结果。那么,如何确定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权成了民事诉讼中的一个难点,也是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知识产权网络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的现状

为了适应网络发展和解决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管辖权归属问题的需要,我国立法实践中正在努力寻找确定、稳定、有效的连接点。2000年《关于审理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解释一》)第1条1、2001年《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解释二》)第2条2、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解释三》)第15条3以及2014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简称《解释四》)第25条4,上述几个司法解释中,《解释一》第1条中新增了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作为确定管辖法院的连接点,《解释二》第2条中明确了计算机网络域名产生的侵权案件中坚持以被告住所地或侵权行为地来确定管辖法院,《解释三》第15条中增加了和《解释一》第1条中的两个连接点来确定管辖法院,以及《解释四》第25规定的创新点就是在侵权结果发生地的范围中增加了被侵权人住所地。

这几个司法解释为当事人以及法院确定管辖权提供了便利,但却不能完全解决我国未来可能产生的管辖权问题。因为网络侵权行为通常涉及多个环节,如进入、传播、到达等等,这些环节可能会涉及多个网络服务器都存在发生侵权行为的可能,就会导致确定管辖法院存在困难。一个网络侵权行为的相关数据传输到全国多地,若以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来确定侵权行为地,有可能跟踪到的仅是一个虚拟的服务点,然而对于具体的侵权行为地仍难以确定。网络的特性使得传统知识产权纠纷的管辖权规则在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的适用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当前亟需我们进一步完善我国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规则。

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适用中的问题

网络空间中,有大量双方互不认识、互不知道位置的网络用户进行网络活动,因此而产生的纠纷就会存在找不到侵权人的踪迹,这无疑提醒我们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存有差别。网络侵权行为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有的传统地域管辖,导致在适用方面产生一定的困难。

(一)侵权行为地不易明确

随着互联网在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伴随着越来越多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产生。在网络中的侵权内容,极有可能被全国各地的网络用户浏览,这就可能会存在有多个侵权人、多方具有管辖权的情况。在实践中,网络知识产权纠纷的管辖权异议也是频频发生,针对一些特殊案件如果继续适用“原告就被告”,那么被侵权人的诉讼成本会提高、诉讼目的等变得较难实现。

首先,网络侵权行为往往涉及多个环节,如实施上传和传播行为的计算机终端所在地、网络服务器所在地。而大多时候多个环节是在不同地方进行,这无疑导致确定管辖法院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次,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结果发生地具有不确定性、广泛性,行为人将他人作品在网络中非法上传,该作品进入互联网中,那么任何一个网民就可以通过网络浏览、获得该作品,这样的话,一旦被侵权作品有网络传播到全国各地,可以就有多个地方被视为侵权结果发生地,这样的话,就会存在多个法院具有管辖权。

一个人或者组织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时,可能会不知道是谁侵害了其权益,也不知道实施侵权行为所在地或者服务器所在地。有些网站不需要用户进行注册即可使用,此情况的话,就需要通过网络服务器地址来确定具体的侵权人。然而,一个网络服务器地址存在可以提供多个用户进行互联网活动,这样就导致在实践中找到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相对人存在一定的难度。当我们很难在网络中确定其确切信息时,很多判定依据的适用就会存在难度,对于网络侵权行为人的住所地的确定将会更加不容易。即使能够比较幸运地确定网络侵权行为人的住所地,往往会出现原告与被告相距甚远,这时仍然适用传统侵权案件的管辖规则“原告就被告”的话,就会存在被侵权的人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的情况。

(二)网络服务器的设备所在地不易查找

网络服务器不断发展,加之现在网络云技术也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组织出现不需要建立自己的服务器就可以使用云技术完成各项工作。正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大多数企业在全国多地都是使用分布服务器进行工作交易,一个网络活动可以由多地的服务器来运行支持。这样的情况下,就不同地方的网络服务器来运行支持一项工作时,以《解释一》和《解释三》中两个连接点,即“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来确定管辖,就会出现原告与被告所在地之外法院取得管辖权的情形,此时就会存在有管辖权的法院与网络侵权案件关系不大。在实践中,网络服务器的所在地并不容易查询,是需要被侵权人采取一定的技术去予以确定,这样的话,就加大了被侵权的人的追求合法权益的成本,违背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的。

由于网络空间的无边界性,传统地域管辖不仅使得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甚至还对权利的救济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面对复杂且千变万化的互联网,不能一贯适用传统的“原告就被告”管辖原则。如果一意为之,也许权利人进行司法途径的维权,那么可能出现花费较高诉讼成本到最后得到的结果却并不如意的情况。

四、解决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问题的建议

可见,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是有种种差别的,将传统的侵权案件的管辖原则原封不动地适用到网络空间中的侵权案件是会存在不适应的,我们应当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法律规定,形成一套适用于网络空间的法则。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建议分析。

(一)原告住所地作为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连接点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与传统民事侵权案件相比是存在许多不同的。在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问题中,主要是如何适用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幸运的是,被告住所地在互联网与现实社会中适用的标准差异较小, 因为在网络空间中, 被告住所地也不会因互联网的无边界性而无法确定, 只是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加上一定技术手段足以能够锁定使用者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数据信息。而网络侵权案件中侵权行为地,往往会出现广泛性和模糊性,这导致侵权行为地的确定较于被告住所地就不太容易確定。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选择适用原告住所地作为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连接点呢?

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在处理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时,可以采取以原告住所地来确定管辖法院,为更好地解决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提供便利。

可能会有人质疑这样就将“原告就被告”管辖原则架空了吗?不以为然,“原告就被告”是传统管辖原则,我们可以将网络知识产权案件作为一类特殊案件,视为“原告就被告”的例外。这样的话,既不导致架空“原告就被告”,还能更好地处理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权问题。在实践中,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处理可能需要具有较高的技术参与,整个过程可能存在较长的诉讼周期, 而且侵权行为发生地、结果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确定也会存在较大的困难。在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 如果过分地强调适用被告住所地, 那么被侵权人则可能丧失部分潜在利益, 例如提高诉讼成本和损失经济经营利益扽等,使得被侵权人在诉讼中可能处于不利地位。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明确起诉时容易确定、唯一的标准就是以原告所在地在为管辖依据,这样在节约诉讼成本方面和提高诉讼质量与效率方面存在很大的优势。

(二)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实行互联网法院专属管辖

杭州互联网法院作为我国首家互联网法院于2017年正式诞生,随着网络空间不断发展,北京、广州也陆续成立了互联网法院,这不仅为网络纠纷案件的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推动我国司法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前述是建议适用原告住所地作为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连接点,随着互联网法院更加完善成熟、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性质界定、以及网络数据追踪技术发展一定的阶段等,我们可以在每个省份模仿互联网法院设置专门互联网知识产权法院,将涉及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都交由该省互联网知识产权法院。之所以这样设想,是因为专属管辖具有强制性,当事人也不得采取协议形式变更管辖。正好,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是需要网络技术、追踪技术等,与一般传统案件是存在差异的,互联网知识产权法院内部发展相应技术,将此类案件交由专门互联网法院来审理就不以言喻的。

笔者认为:正因为专属管辖是基于民事案件的客体与特定的区域有着某种固定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那么我们可以将产生于网络中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设定一定的标准都归属到某一个地方互联网知识产权法院来进行管辖审理。这样的话,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追踪侵权人的侵权行为以及认定相关信息等等提供了便利。同时,互联网法院内部的技术也要不断完善提升以应对网络环境下产生的知识产权纠纷。

五、结语

知识产权的种类繁多, 在网络环境中产生知识产权纠纷更是千变万化的。因此,随着网络不断发展,面对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不能一贯套用传统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规则,而应该视其区别来选择适用管辖规则。在实践中,就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在许多领域中已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可供研究的审判经验,这无疑为正确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提供了便利。未来人民法院面临纷繁复杂的法律问题,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找到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法律规则,才能以从容的姿态面对更为复杂的案件。

参考文献:

[1]许偲.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产权侵权的管辖权路径选择[J].东南学术,2021(03):236-245.

[2]张竞丹.网络知识产权案件的管辖权规则完善[J].中州学刊,2017(12):67-70.

[3]丛立先,张潇潇.论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5):432-437.

[4]王艳芳.信息网络环境下相关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法院的确定[J].知识产权,2017(07):51-59.

[5]向高飞.知识产权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90-91.

[6]杨长海.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产权冲突法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国际应对[J].科技与法律,2019(05):35-42.

[7]刘欢.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J].人民司法,2015(09):91-96.

[8]寇颖娇,吴献雅.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问题研究——以《民诉法司法解释》第25条为中心[J].法律适用,2018(05):114-120.

[9]阮开欣.论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和域外效力[J].河北法学,2018,36(03):81-97.

[10]杨异,周雨沁.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困境及纾解路径[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3):23-26.

[11]郭曦.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权适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7):150-152.

第1条:新增了两个确定管辖法院的连接点,即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界定了侵权行为地,明确了法院在确定管辖权时可以使用的解决路径,从而为实践中解决管辖权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第2条规定关于计算机网络域名而产生的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该域名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第15条:对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地难以确认的问题作了补充规定,新增了两个确定管辖法院的连接点,即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

第25条:信息网络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

作者:李春雨

第二篇:浅析网络侵权地域管辖的确定

【摘要】随着现今网络世界的发展,网络上的法律问题也渐渐多起来,尤其是网络侵权问题更是多有发生,与现实中的侵权问题相比,网络侵权案件在地域管辖的确定方面较为复杂,这是因为网络世界的范围更广,遍及全球,而且主要是靠数字传输,而侵权案件需要特定的法院处理,两者之间存在矛盾,故需确定网络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

【关键词】网络侵权;地域管辖;侵权行为地

一、网络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一)网络侵权的概念

所谓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系统。”而侵权行为的究竟该如何定义,各个国家均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学者们也各执其词,但其基本的含义顾名思义就是侵犯了他人权益而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就这方面来说,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网络侵权,即在网络世界中因为侵犯了他人的权益而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从侵权与网络侵权的定义可以看出,两者在实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侵犯他人权益而应承担民事责任。但从辩证角度来说,两者也是有不同点的,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有其自身的特点,并由此产生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侵权行为的特点。

(二)网络空间的特点

传统意义上的空间指客观存在的物理性空间;建立在物理空间之上的理性空间成为法律空间;相对的,网络发展至今也产生了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这个空间是虚拟的,技术性的,同样也是客观存在的独立空间,这个空间有自己的规则。它不同于传统物理空间的特点有:1、几乎没有时间差,在传统物理空间中,无论是信件还是电报等的传输都是存在时间上的差距的,不在同一地点的人们要交流信息就要忍受这种时间上的等待。而在网络空间中,这几乎是不存在的,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人们在网络上分享或交流资料和信息可以同步进行,如同两人坐在一起畅谈,既方便又快捷。2、网络空间具有很明显的虚拟性,尤其是与物理空间相比。物理空间的一切是以原子为基本要素的,而网络空间则以比特为基本要素。我们要理解网络空间的这种特点,从而可以理解网络空间所发生的法律关系的独特性。在网络的世界里,你永远不知道另一头的电脑旁坐着地是人类还是猴子,即使是个陌生人也可以畅所欲聊,说一些在现实生活里不会说的话,而不用担心被熟人识破。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你知道自己正对着的是个什么样的人。网上的信息等很容易被人改动而且不留蛛丝马迹,这也是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的表现,由此也使得了人们更加怀疑网络的真实性。虚拟社会交往同样也存在着非责任化的特点,这是与交往的非身体性和非身份化相一致的。3、因为网络的全范围性,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让全世界的人共同享受,因为网络的存在,传统的地界甚至国界都不再是问题,Internet已经将全球上亿用户联系在一起。现而今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有台电脑,用户只要将其电脑连接到网络,全球范围内的大小事件都能不出门就得知。而且,现在网络上的商务事业轰轰烈烈的展开,面对着的是全球的用户,只要懂得一些电脑的基本知识就可以在网络上轻轻松松的赚钱,由此,也会产生一些网络商务的法律问题,但是,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世界才能进步不是么。

二、网络侵权地域管辖的确定

网络—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信息的快速传播性,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侵权给受害人带来的不良后果,纠纷解决的快速性就成了解决网络侵权的首要要素。即要求把解决纠纷的效率性放在第—位,需要大量精力和时间才能确定的连结点就应放在后位或去除,笔者也认为,侵权行为地作为管辖权基础这一条应该取消。原告的住所地一般是能够确定的,被告的亦是,这两者既然能够确定,那么就可以很好地解决网络侵权地域管辖的确定问题,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受害者的利益。

(一)关于侵权行为地

以往解决地域管辖问题是通过确定网络侵权行为地的具体地点来确认,并且有很多学者一直在致力此。通过IP地址、服务器所在地等可以确定管辖地,毕竟这些与现实中的实物是有确定性的联系的,但是毕竟在关联性上不好把握。而且现在黑客这样厉害,通过服务器所在地确定侵权行为地也几乎是无法确定的。即使网络侵权行为地确定了,首先来了解侵权行为地作为地域管辖因素的目的解释,可以看出,侵权地管辖开始的目的不外乎就是为了消除侵权行为给侵权地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破坏当地的社会秩序或使当地居民产生恐惧心理,再有就是有着警醒和教育的目的。但是,他人的名誉权、著作权、隐私权等被侵权人通过网络这一工具而侵犯,这毕竟是网络上的事情,产生的影响是网络中的,并不是现实中的,也就是说侵权行为地对于网络侵权管辖来说已经毫无意义。

(二)关于原告住所地

原告住所地作为连接点,不仅方便诉讼,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利益。原告住所地和网络侵权存在着最密切的联系,由于侵权行为是通过网络来实施的,从而不断扩大了侵权行为的影响力。原告的利益因被告的侵权行为受到了侵害,但因原告的所在地有其一切社会关系,因侵权行为产生的影响会在原告的住所地扩大,因为网络的全球性,当被告实施侵权行为时,被告应该可以预见到此种情况,即由原告所在地法院为了保护本地居民的利益而依法行使管辖权。因此,原告住所地和网络侵权存在着最密切的联系。以此作为连结点容易确定地域管辖,节约了技术成本以及诉讼成本,受害者的权益损害因此可以得到最快最有效的弥补,进一步可以利于保护社会权利的平衡,维护社会稳定。

(三)保留被告住所地这一连结点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8条中关于“有明确的被告”这一起诉必备条件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民事诉讼立案审查的要求,可以确定得知“有明确的被告”需要原告提供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要提供被告的名称,二是要其提供被告的住所地、联系方式等信息,由于在被告住所地更便于执行,原告一般会选择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所以,把被告住所地这一点作为网络侵权地域管辖的连结点仍然有其存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结语

网络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实中的一切尚且存在着无数变数,更何况是网络空间,若在法律上对网络问题进行规制,必要秉承着鼓励而不是抑制网络发展的原则。总之,目前而言,对于网络问题应慎而慎之,鉴于网络复杂繁复,随着网络的发展,问题必将多多产生,届时对于网络侵权地域管辖的确定问题想必会有广大的法学家们共同解决。

参考文献:

[1]齐爱民,刘颍.网络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蒋志培.网络与电子商务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蒋志培.网络与电子商务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4]张平主编.网络法律评论[M].2,3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英明.网路社会学[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

[6]陈钧.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确定[J].著作权,2000,(6).

[7]李步云丰编.网络经济与法律论坛[M].北京:中国监察出版社,2001.

[8]郭卫华等.网络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对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作者:赵丹丹

第三篇:网络侵权诉讼中的地域管辖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已经深入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网络侵权纠纷也时有发生。由于网络侵权问题属于相对新兴的领域,我国民事诉讼法还未对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本文研究并评析了各国学者对网络侵权诉讼管辖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新理论,并提出可以在传统侵权理论的基础上辅之以最密切联系的原则,作为确定网络侵权管辖的指导原则。

【关键词】网络侵权;地域管辖;管辖原则

近十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与发展,网络已经深入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网络侵权纠纷也是时有发生。比如网站域名的抢注行为、网络著作权的侵犯行为以及网络上侵犯名誉权、隐私权等行为。网络侵权的案件总体上来说包括两类:一是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主要包括网络上对于商标权、专利权以及著作权的侵犯。其中,侵犯著作权的案件的数量较为突出,在网络侵权案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北京海淀區人民法院1999年受理的全部网络侵权案件中,网络侵犯著作权的案件数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①二是网络侵犯人身权的案件。主要体现在侵犯他人隐私、网络上发布虚假消息侵犯他人名誉权、未经授权发布他人照片等等行为。随着论坛、微博等新兴客户端的发展壮大,这类案件的数量也在飞速发展着。由于网络空间具有全球性、非中心化、虚拟性、实时交互性等特点②,与传统的地理空间有很大的区别,致使各地法院运用传统理论确认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问题上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一、我国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规则

由于网络侵权问题属于相对新兴的领域,我国民事诉讼法还未对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于普通的侵权案件管辖权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9条规定如下:“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其中侵权行为地,是指侵犯他人法益的法律事实所在地,包括侵权事实的实施地以及侵权结果的发生地。③

我国关于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问题主要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两个司法解释之中。其一是2000年12月19日出台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规定了“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2001年7月17日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网络域名侵权案件的管辖问题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涉及域名的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该域名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从现有规则上看,我国对于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权的规定还是很不完整的,只对网络侵犯著作权以及网络域名侵权问题做出了规定,对于其他网络侵权问题,比如网络侵害隐私权、名誉权、商标权以及专利权等类型的案件的管辖权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是否可以参照已有的司法解释的规定也并未作出明确的说明。

现有的这两个司法解释体现出,对于网络侵权案件管辖原则,主要还是依据一般侵权案件以侵权行为实施地和被告住所地为一般原则,以侵权结果发生地管辖为例外原则,并没有突破现行的民事侵权诉讼管辖的一般性原则。

二、网络侵权对传统侵权管辖权基础的冲击

对于传统民商事案件的管辖权基础,一般以与当事人有关的某一个确定性的因素与管辖法院之间的关联性为要件。但是由于网络侵权案件本身的全球性、非中心化、虚拟性、实时交互性等特点决定了此类案件打破了传统侵权案件管辖权确定所根据的确定性以及关联性的要件,使得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于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确定的规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被告住所地作为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网络侵权案件管辖地之一,在实际操作中会发生许多问题。在网络侵权案件中,被告人通常都不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真实地址,使得想要查询到被告人的真实个人信息具有一定的困难,通常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即使可以确定被告人的真实住所地,网络的虚拟性、全球性等特点通常会导致被告与原告的住所地相距甚远,甚至会出现跨国的现象,这样就使得原告如果使用被告住所地作为起诉地,就会耗费大量的成本,增加了诉讼负担,如果属于网络跨国侵权,还会涉及到国家的司法主权问题,管辖权的确定就会更为复杂,不利于对原告权益的保护。

使用侵权行为地作为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地之一也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对于某一特定法院来说,其管辖区域是确定的,存在明确的范围,是一个物理的空间。然而对于网络空间来说,它是无边界的,是一个全球性的虚拟的空间,不能够与物理空间产生一一对应的关系,因而地域对于网络空间来说不具有实质的意义。虽然在关于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的司法解释中提出了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在实践中具有便于识别、易于操作的优点,但是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以及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有可能与原告相距甚远,还有可能出现跨国的问题,这样限定侵权行为地对于原告来说是不利于其权利行使的。

对于司法解释中“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这一规定,在学界也是有很大争论的。容易出现的最大的状况是会导致滥诉行为的发生。原告可以利用一个上网终端在全国任何地方上网,那么对于原告来说可以选择任何地方作为诉讼法院,导致有无数个法院对此具有管辖权,使案件的管辖权难以预测,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容易造成滥诉。有学者还认为在实践中“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这一规则的标准并不明确,是以原告还是以受诉法院的意见为标准并不明确,在实践中容易产生争议。④

从上述规则存在的问题与争议可以看出,网络侵权案件对于传统侵权管辖的基础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目前的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规则并不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不符合管辖规则确定性与相关性的原则,需要对现行的制度加以修改、补充与完善。

三、网络侵权诉讼管辖新理论及评述

面对网络侵权案件对于传统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理论的冲击与挑战,针对网络的特性,各国学者们就如何合理有效的确定网络空间司法管辖权进行了理论的探讨以及实践的探索,提出了一些网络侵权诉讼管辖新理论。

(一)新主权理论

新主权理论的基础是网络的非中心化倾向,即在网络所形成的这样一个空间里,所有计算机都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没有那一台计算机是其他计算机的中心枢纽,每一台计算机都是彼此相连的,因此没有集权,体现出非中心化的特征。⑤据此理论,网络中的每一个用户只服从于其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规则⑥,遵守相应的协议,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网民社会,网民之间出现冲突的时候,也应该由网络服务提供商以仲裁者的身份进行裁决,并执行相应的裁决。这一理论使得网络空间完全独立于政府的管辖,遵循自己的组织形式以及价值标准,有自己的协议与规则,排除了网络之外现实中法院的管辖。但是这一理论过分的强调了网络的独立性与虚拟性,忽视了网络也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有现实社会中的人所操作的,网络侵权带来的影响不只局限于网络社会,更会对现实社会中的人产生影响,不能够割裂网络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摆脱传统法院的地域管辖不利于有效解决网络侵权案件中现实的物质利益的冲突。

(二)国际空间理论

国际空间理论也称为管辖权相对论,与新主权理论有很大的相似性,依据的也是网络空间全球化、非中心化的特点,把网络空间当成一个新的管辖区域来看待,建立起一套新的管辖规则,区别于传统的地域管辖规则。在网络空间内部发生侵权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网络的联系在相关法院起诉出庭,同样,法院的判决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手段予以执行。

该理论与新主权理论一样,都夸大了网络空间的独立性和自由度,忽视了网络空间的客观存在性,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同时国际空间理论过于强调国际性,忽视了各国的司法主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技术优先管辖论

该理论产生的基础是由于一国内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网络的发展也是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一些大城市网络发展的速度、规模以及水平明显会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更有能力处理相关的网络技术问题,因此可以让这些城市和地区的人民法院对网络侵权案件有优先管辖的权利。这样做有利于节约诉讼的成本,提高诉讼判决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提高诉讼效率。但是该理论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这种方便法院、追求短期诉讼效益的做法必然会遭到质疑。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不利于其他地区法院的发展,也不利于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违背了便于当事人的诉讼原则,剥夺了其他法院部分审判权,有违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根据网址确定管辖理论

该理论认为,网址存在于网络空间之中,在网络中的具体位置是可以确定的,而且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网址受制于它的网络服务提供商所在的地区,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关联因素,找到网址所对应的现实中的连接点所在的区域,作为网络侵权案件所对应的管辖区域。网址作为管辖权确定的依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网址与网络活动的参与人之间的联系有时是微弱的,如果单纯的以网址的物理地点作为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依据的话,也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五)最低限度接触理论

最低限度接触理论是英美法系的管辖理论,也称美国的长臂管辖原则,根据该原则要求,非居民所实施的侵权行为如果与某一州有最低限度的联系,则通常可构成该州的长臂管辖权的根据。该理论主要依据被告有目的地利用和法院地利益、比例增减法来判断被告与法院地的最低联系。⑦与传统理论相比,最低限度接触理论具有极大的弹性,充分赋予了法官自由裁量权,在涉外网络侵权诉讼中,更有利于国家司法主权的保障,但同时也被其他国家抨击其长臂管辖原则是对涉外管辖的合法“抢劫”,可能导致管辖权的无限扩张,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的抨击。最低限度接触理论还容易导致法官评判的随意性,对于类似的案件有可能出现差别很大的处理结果。

上述的这些理论,或过于强调网络的虚拟性,忽视了其客观存在性,或只注重当前阶段的效率,忽视了长远的发展与公平,或可能导致管辖权的无限扩张,至今没有一个普遍接受和广为认可的理论,也没有世界性的统一涉外网络侵权纠纷管辖权的国际公约。

四、網络侵权案件管辖制度的立法建议

网络侵权案件的特殊性在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全球性、非中心化、实时交互性等特点,此类案件虽是基于网络而产生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责任主体,网络空间中产生的连结因素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所对应的点,这也是网络客观性的体现。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网络侵权案件虽有其特殊性,但还是隶属于一般的侵权案件,因而一般侵权案件的管辖标准在网络侵权案件中也是适用的,即包括被告住所地和侵权行为地。但是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传统的侵权管辖理论在面对网络侵权案件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缺陷的,因此可以在传统侵权理论的基础上辅之以最密切联系的原则,弥补传统管辖理论在网络空间之下的先天不足。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在选择准据法时,选择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我们可以借用这样一种思想,在确定网络侵权案件管辖地的时候,权衡各种管辖区与该案件具有的相关联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选择与该案有着最密切联系的因素,该因素所指向的地区法院,就作为最密切联系法院对此案件行使管辖权。

具体的因素,应该以传统侵权管辖理论中的被告住所地、侵权事实的实施地以及侵权结果的发生地为基础,还应该包括原告住所地,网址、服务器所在地以及设备终端所在地等因素。法官在判断是否具有最密切联系因素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具体的案情,实际考察每一个与案件有关联的因素,综合的衡量与案件的密切程度,以及各因素所对应的地域管辖此案件会产生的结果,来判断此案件最终的最密切联系地,确定其管辖权。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一个总体的指导性的原则,在现阶段各种新理论没有发展成熟之际,传统管辖又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的情形下,这样一个指导性的原则有利于网络侵权纠纷解决的稳定性以及有序性。同时最密切联系原则还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自我完善和优化,从而更能保证案件处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公正性。

当然,对于最密切联系原则也要要有一定的限制,对于管辖因素的选择,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范围予以限制,增强当事人的可预期性。对于各种管辖因素相关性、密切性的判断也应该有一定的标准,确定相关的规则以防止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注 释:

①刘开国.著作权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2:154-156.

②蒋敏.论网络侵权案件中司法管辖权的确认[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43-47.

③江伟.民事诉讼法(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④王海浪.论网络著作权侵权诉讼的管辖[J].律师世界,2002,07:31-32.

⑤陈钧.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确定[J].法律适用,2000,06:10-13.

⑥孙邦清.民事诉讼管辖制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社,2008.

⑦陈亚飞.美国网络侵权管辖权的实践及启示[J].浙江学刊,2007,06:165-168.

参考文献:

[1]刘开国.著作权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2:154-156.

[2]蒋敏.论网络侵权案件中司法管辖权的确认[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43-47.

[3]江伟.民事诉讼法(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王海浪.论网络著作权侵权诉讼的管辖[J].律师世界,2002,07:31-32.

[5]陈钧.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确定[J].法律适用,2000,06:10-13.

[6]孙邦清.民事诉讼管辖制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社,2008.

[7]陈亚飞.美国网络侵权管辖权的实践及启示[J].浙江学刊,2007,06:165-168.

作者:尹楠 栾春娟

上一篇:网络系统论文范文下一篇:法律制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