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地域管辖论文

2022-04-18

[摘要]民事诉讼管辖制度是在法院对民事案件具有审判权的前提下对所应管辖的案件进行分工,是法院对具体案件行使审判权的启动前奏,因此,各国对管辖权的规定都很重视,但对管辖权的理解上各国却存在着差异。德、法、美三国分别作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典型国家,其管辖制度也各有其特点,文章试对此进行分析,指出其对我国民事管辖制度的借鉴意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民事诉讼地域管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事诉讼地域管辖论文 篇1:

确定劳动争议仲裁管辖的原则是什么等

确定劳动争议仲裁管辖的原则是什么?

劳动争议仲裁管辖应当根据方便劳动争议当事人仲裁,方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案件的原则确定。所谓方便当事人,是指劳动争议仲裁管辖的确定应以为当事人申请仲裁和应诉提供便利、减轻当事人的维权成本为原则。所谓方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案件,一方面要求根据各地劳动争议的实际情况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总体布局合理地确定各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范围,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理案件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则要求管辖制度应有利于保证劳动争议仲裁权的公正行使。

什么是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亦称地区管辖,是指按空间范围确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的制度。地域管辖,一般都是按照行政区划确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这就属于地域管辖。劳动争议仲裁地域管辖与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基本是一致的,这样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方便当事人就地就近解决争议。

什么是特别地域管辖?

特别地域管辖是地域管辖的一种特殊形式。地域管辖分为一般地域管辖和特别地域管辖。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就是一般地域管辖。它是按照当事人的所在地划分案件管辖的。特别地域管辖则是依照当事人之间的某一个特殊的联结点确定的管辖。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这就属于特别地域管辖。因为这是以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作为联结点确定劳动争议仲裁管辖,因此是特殊地域管辖。

什么是劳动合同履行地?

按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规定,劳动合同履行地为劳动者实际工作场所地。

什么是用人单位所在地?

按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规定,用人单位所在地为用人单位注册、登记地。用人单位未经注册、登记的,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主管部门所在地为用人单位所在地。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是否允许协议管辖?

协议管辖,本意是指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纠纷后,以书面方式约定管辖法院。协议管辖适用一般的民商事仲裁。与此不同,我国劳动争议是不允许协议管辖的。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确定的管理制度,双方当事人不能够协议选择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管辖。

案件受理后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发生变化的,是否要改变管辖权?

不需要。按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规定,案件受理后,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发生变化的,不改变争议仲裁的管辖。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是否实行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是人民法院的一项管理制度,是指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也仿效这一管辖模式,实行级别管辖。

1993年国务院制定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了县、市、市辖区应当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没有明确是否设立省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过了十几年,各地普遍形成省、市、县三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格局,这必然带来了上、下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之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分工和权限问题.即级别管辖问题。各地划分级别管辖的一般原则是,劳动争议案件一般由基层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特殊和重大的劳动争议案件的级别管辖由省人民政府规定。各地一般都规定,省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设区的市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在本省(市)有重大影响的劳动争议。有的地方还将企业划分为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和市属企业等,依此确定不同级别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权。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设置上对以往的体制作了一些突破,主要表现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设在同一层面的不同地域,相互之间是独立的,没有隶属关系,不存在上级仲裁委员会可以变更或者撤销下级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的问题。因此,劳动争议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在出现管辖权争议时,法律又明确规定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这也基本避免了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管辖的情形。

栏目责编:晨曦

民事诉讼地域管辖论文 篇2:

浅谈德、法、美三国民事诉讼管辖制度的特点

[摘 要]民事诉讼管辖制度是在法院对民事案件具有审判权的前提下对所应管辖的案件进行分工,是法院对具体案件行使审判权的启动前奏,因此,各国对管辖权的规定都很重视,但对管辖权的理解上各国却存在着差异。德、法、美三国分别作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典型国家,其管辖制度也各有其特点,文章试对此进行分析,指出其对我国民事管辖制度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事诉讼;管辖;比较;启迪

一、德、法、美三国民事诉讼管辖制度简介及评析

(一)德国民事诉讼管辖制度

1.事物管辖。所有的民事诉讼案件均由普通法院管辖。在德国,按照法院组织法划分普通法院中某一类法院对特定事项的管辖的制度称为事物管辖,类似于我国的级别管辖。州法院除审理来自初级法院的上诉之外,还有权受理所有初级法院不受理的民事案件和商事案件。另外,涉及政府责任的案件,不论其数额大小,均由州法院作为第一审。

2.地域管辖。关于一般地域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12-37条之规定,被告是自然人的,地域管辖权属于被告的住所地法院,没有住所地的,由现在居住地法院管辖,现在居住地不能查明的,由其最后住所地法院管辖。对于法人,由其主要事务所所在地的法院管辖。有些涉及到特定的诉讼对象,则规定一些法院有专属管辖权,如对于不动产所有权的诉讼则必须向不动产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二)法国民事诉讼管辖制度

1.事物管辖。法国的法院系统不是单一的法院体系,即使是民事案件,各个初审法院也都有自己比较确定的权限范围。大审法院作为法国的普通法院,是审理民事案件的第一审法院。它的管辖范围宽泛,凡法律没有规定由其它法院管辖的民事案件都可以由其管辖。它的管辖范围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案件的性质,二是某类案件的数额。

2.地域管辖。法国确立一般地域管辖权的原则是由被告居住地法院管辖。被告是自然人的,居住地是被告的住所地,无住所地时,居所地为居住地。对于被告是法人的,由其设立地法院管辖。另外,法国民诉法规定关于不动产的诉讼由该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关于财产继承诉讼案件由继承发生地法院管辖,关于保险合同的诉讼,由被保险人住所地法院管辖。

(三)美国民事诉讼管辖制度

美国存在联邦和州两级法院系统,它的管辖权概念近似国际法上的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权。由于美国法院的双重体制,在民事诉讼中管辖权就是要在联邦法院和州法院之间确立受理某一案件的权限。美国的州法院是真正有一般管辖权的法院,除属于联邦法院专属管辖权的案件外,州法院原则上可以受理一切案件,这些法院都有权处理任何不受特别法院管辖的案件,联邦法院司法管辖范围为全国,联邦法院对联邦问题具有管辖权,联邦管辖问题解决的是那些涉及到联邦法律问题的纠纷,没有最低争议金额的要求。同时联邦法院还受理一个州的公民与另一个州的公民之间和美国公民与外国公民之间的、争议金额超过5万美元的纠纷。如果存在联邦法院与州法院的管辖竞合问题,原告可进行选择。另外联邦法院对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不正当竞争通商规则及反垄断法的案件等具有专属管辖权。

在美国,法院对案件的受理和审判,不仅要有事物管辖权,而且对该案件的当事人也要求管辖权,即对人管辖权。对人管辖权要解决的是法院对于不在州境内的被告能否行使管辖权问题。对人管辖权主要是由各州法律确定的。

(四)三国民事管辖制度的比较分析

1.在初审法院的一审管辖权的分配上,各国基本上都是采用争议标的的数额为依据来划分,其中法国比较特殊,除了金额外,还作了其它性质的细分,如设置了商事法院、劳动法院等。

2.这些国家对一审案件管辖权的规定大体采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所有的一审案件都交给最低一级法院审理,如美国联邦法院中地区法院,另一种是在不同性质的初审法院间设置事物管辖,进行一审案件的分配,比如法国的大审法院和商事法院。

3.在地域管辖上,各国都采用的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地域管辖制度,即对不涉及公共利益的案件,在管辖制度的设置上,以当事人的利益作为核心考虑因素,在保障案件公正审理的前提下,尽量方便当事人诉讼,并充分保障当事人对管辖法院的选择权。

二、各国民事诉讼管辖制度对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启迪

(一)关于级别管辖的标准

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采用的是三结合的标准,即把案件的性质、繁简程度、影响范围三者结合起来作为划分管辖的标准。但是该标准是否合理,理论界则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比较合理,理由是“案件难易程度,并不决定于争议标的或者价额的大小,而是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案件的性质、案情繁简以及社会影响等,都制约着整个案件,都不能以一定的数额加以衡量。”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应当改进这一标准,主张以争议标的数额作为划分级别管辖的主导性标准,以案件性质作为辅助性标准,舍弃影响范围这一标准。笔者较为赞同后一种意见。因为作为我国当前确定级别管辖的三个标准,除了案件性质具有确定性外,其余两个因素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人们经常会遇到如何判断简单与复杂、涉及面宽窄、处理结果影响大小这些困难问题,在进行判断时完全有可能得出彼此不同的结论,并由此产生管辖权争议。相比较而言,外国民事诉讼法大多采用的都是一个单一的标准,一般都用一个统一的数额对全国各地区的民事案件作出划分,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标准,就使当事人之间、法院之间关于案件管辖权的争议大大减少。问题在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是很平衡,如果由各地单独确定数额标准,同样会使管辖的确定变的异常复杂,当事人也不易了解级别管辖的情况。因此,将来是采用多元的数额划分标准,还是用统一的数额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划分级别管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关于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是否行使对一审案件的管辖权

从比较法的角度而言,对民事诉讼实行级别管辖的其他国家,均未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这似是一种更为合理的安排。有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行使一审案件的管辖权,不仅与高级法院和最高法院法律解释、统一司法裁判和保障法律适用统一的审判职能不符,影响其基本审判职能的发挥,而且会损害当事人的审级利益。

(三)关于地域管辖的分析

如前所述,各国采用的都是以当事人为中心的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以此理念来分析我国的地域管辖制度,最值得反思的就是专属管辖的适用范围。专属管辖的主要功能是使特定的法院获得纠纷解决的管辖权,从而实现纠纷的公正解决。可以说,专属管辖属于以当事人为中心设置地域管辖的例外,因此各国在规定专属管辖的适用范围时都非常谨慎。根据我国民诉法的规定,不动产纠纷、港口作业纠纷和继承遗产纠纷都实行专属管辖。如果按照以当事人为中心的设置理念来进行分析的话,他们并不都宜规定为专属管辖。关于不动产纠纷,不动产是人们的安身立命之本,普通人并不重视不动产物权的登记手续,因为未登记而引起的不动产物权纠纷时有发生,实行专属管辖不仅有利于当事人之间纠纷的解决,而且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不动产纠纷与公共利益联系密切,因此宜规定为专属管辖,这也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但对港口作业纠纷和继承遗产纠纷不依规定为专属管辖。在性质上这两类案件属于当事人之间的私权纠纷,通常不会涉及公共利益,因此没有必要将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严格限定,现行《民事诉讼法》以法院为中心规定他们专属特定管辖法院固然方便法院审理,但对于当事人的诉讼来说却并不一定方便。因此在大陆法系国家,通常并没有规定为专属管辖,而是规定为特殊地域管辖,这也是也当事人为中心的理念设置地域管辖的必然选择,赋予当事人对管辖法院的选择权,更有利于当事人之间纠纷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常怡.比较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卫平,陈刚.法国民事诉讼法专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3](美)哈泽德等.美国民事诉讼法专论.张茂译[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1998.

[作者简历]李小敏,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科员。

作者:李小敏

民事诉讼地域管辖论文 篇3: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的问题分析

摘要:网络的全球性、交互性等特点,突破了传统地域管辖,使其在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中出现适用困难。现有法律及司法解释对某些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有了一定的管辖规定,但在应对变化莫测的网络环境和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时,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出现有侵权行为地、网络服务器所在地不易明确等“症结”,立足现有法律和司法解释,尊重传统规则,发展以原告住所地作为管辖依据,使互联网知识产权法院专属管辖正当化,以便于解决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存在的管辖问题。

关键词:专属管辖;地域管辖;原告住所地;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

一、引言

在传统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可较为容易地识别出侵权地,从而确定所管辖的法院。但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任意使用网络访问各类网站以及获取各类信息等,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网络知识产权也在飞速发展,传统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也拓展到了网络空间中,给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审判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在网络发达的环境下,不仅为知识产权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实施提供了场所。知识产权是具有地域性的,其在网络空间中存在打破传统管辖限制的可能性,这意味著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连结点在网络中发生一定的变化。在网络空间中,一个作品极可能同时在多个地方被非法使用,导致侵权行为和结果在多个地方发生,使其管辖连接点与传统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连接点之间存在差异。网络知识产权网络侵权案件之所以不能完全套用传统的地域管辖规则,是因为网络空间的无域性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结合作用的结果。那么,如何确定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权成了民事诉讼中的一个难点,也是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知识产权网络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的现状

为了适应网络发展和解决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管辖权归属问题的需要,我国立法实践中正在努力寻找确定、稳定、有效的连接点。2000年《关于审理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解释一》)第1条1、2001年《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解释二》)第2条2、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解释三》)第15条3以及2014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简称《解释四》)第25条4,上述几个司法解释中,《解释一》第1条中新增了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作为确定管辖法院的连接点,《解释二》第2条中明确了计算机网络域名产生的侵权案件中坚持以被告住所地或侵权行为地来确定管辖法院,《解释三》第15条中增加了和《解释一》第1条中的两个连接点来确定管辖法院,以及《解释四》第25规定的创新点就是在侵权结果发生地的范围中增加了被侵权人住所地。

这几个司法解释为当事人以及法院确定管辖权提供了便利,但却不能完全解决我国未来可能产生的管辖权问题。因为网络侵权行为通常涉及多个环节,如进入、传播、到达等等,这些环节可能会涉及多个网络服务器都存在发生侵权行为的可能,就会导致确定管辖法院存在困难。一个网络侵权行为的相关数据传输到全国多地,若以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来确定侵权行为地,有可能跟踪到的仅是一个虚拟的服务点,然而对于具体的侵权行为地仍难以确定。网络的特性使得传统知识产权纠纷的管辖权规则在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的适用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当前亟需我们进一步完善我国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规则。

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适用中的问题

网络空间中,有大量双方互不认识、互不知道位置的网络用户进行网络活动,因此而产生的纠纷就会存在找不到侵权人的踪迹,这无疑提醒我们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存有差别。网络侵权行为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有的传统地域管辖,导致在适用方面产生一定的困难。

(一)侵权行为地不易明确

随着互联网在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伴随着越来越多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产生。在网络中的侵权内容,极有可能被全国各地的网络用户浏览,这就可能会存在有多个侵权人、多方具有管辖权的情况。在实践中,网络知识产权纠纷的管辖权异议也是频频发生,针对一些特殊案件如果继续适用“原告就被告”,那么被侵权人的诉讼成本会提高、诉讼目的等变得较难实现。

首先,网络侵权行为往往涉及多个环节,如实施上传和传播行为的计算机终端所在地、网络服务器所在地。而大多时候多个环节是在不同地方进行,这无疑导致确定管辖法院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次,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结果发生地具有不确定性、广泛性,行为人将他人作品在网络中非法上传,该作品进入互联网中,那么任何一个网民就可以通过网络浏览、获得该作品,这样的话,一旦被侵权作品有网络传播到全国各地,可以就有多个地方被视为侵权结果发生地,这样的话,就会存在多个法院具有管辖权。

一个人或者组织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时,可能会不知道是谁侵害了其权益,也不知道实施侵权行为所在地或者服务器所在地。有些网站不需要用户进行注册即可使用,此情况的话,就需要通过网络服务器地址来确定具体的侵权人。然而,一个网络服务器地址存在可以提供多个用户进行互联网活动,这样就导致在实践中找到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相对人存在一定的难度。当我们很难在网络中确定其确切信息时,很多判定依据的适用就会存在难度,对于网络侵权行为人的住所地的确定将会更加不容易。即使能够比较幸运地确定网络侵权行为人的住所地,往往会出现原告与被告相距甚远,这时仍然适用传统侵权案件的管辖规则“原告就被告”的话,就会存在被侵权的人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的情况。

(二)网络服务器的设备所在地不易查找

网络服务器不断发展,加之现在网络云技术也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组织出现不需要建立自己的服务器就可以使用云技术完成各项工作。正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大多数企业在全国多地都是使用分布服务器进行工作交易,一个网络活动可以由多地的服务器来运行支持。这样的情况下,就不同地方的网络服务器来运行支持一项工作时,以《解释一》和《解释三》中两个连接点,即“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来确定管辖,就会出现原告与被告所在地之外法院取得管辖权的情形,此时就会存在有管辖权的法院与网络侵权案件关系不大。在实践中,网络服务器的所在地并不容易查询,是需要被侵权人采取一定的技术去予以确定,这样的话,就加大了被侵权的人的追求合法权益的成本,违背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的。

由于网络空间的无边界性,传统地域管辖不仅使得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甚至还对权利的救济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面对复杂且千变万化的互联网,不能一贯适用传统的“原告就被告”管辖原则。如果一意为之,也许权利人进行司法途径的维权,那么可能出现花费较高诉讼成本到最后得到的结果却并不如意的情况。

四、解决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问题的建议

可见,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是有种种差别的,将传统的侵权案件的管辖原则原封不动地适用到网络空间中的侵权案件是会存在不适应的,我们应当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法律规定,形成一套适用于网络空间的法则。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建议分析。

(一)原告住所地作为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连接点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与传统民事侵权案件相比是存在许多不同的。在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问题中,主要是如何适用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幸运的是,被告住所地在互联网与现实社会中适用的标准差异较小, 因为在网络空间中, 被告住所地也不会因互联网的无边界性而无法确定, 只是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加上一定技术手段足以能够锁定使用者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数据信息。而网络侵权案件中侵权行为地,往往会出现广泛性和模糊性,这导致侵权行为地的确定较于被告住所地就不太容易確定。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选择适用原告住所地作为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连接点呢?

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在处理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时,可以采取以原告住所地来确定管辖法院,为更好地解决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提供便利。

可能会有人质疑这样就将“原告就被告”管辖原则架空了吗?不以为然,“原告就被告”是传统管辖原则,我们可以将网络知识产权案件作为一类特殊案件,视为“原告就被告”的例外。这样的话,既不导致架空“原告就被告”,还能更好地处理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权问题。在实践中,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处理可能需要具有较高的技术参与,整个过程可能存在较长的诉讼周期, 而且侵权行为发生地、结果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确定也会存在较大的困难。在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 如果过分地强调适用被告住所地, 那么被侵权人则可能丧失部分潜在利益, 例如提高诉讼成本和损失经济经营利益扽等,使得被侵权人在诉讼中可能处于不利地位。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明确起诉时容易确定、唯一的标准就是以原告所在地在为管辖依据,这样在节约诉讼成本方面和提高诉讼质量与效率方面存在很大的优势。

(二)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实行互联网法院专属管辖

杭州互联网法院作为我国首家互联网法院于2017年正式诞生,随着网络空间不断发展,北京、广州也陆续成立了互联网法院,这不仅为网络纠纷案件的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推动我国司法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前述是建议适用原告住所地作为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连接点,随着互联网法院更加完善成熟、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性质界定、以及网络数据追踪技术发展一定的阶段等,我们可以在每个省份模仿互联网法院设置专门互联网知识产权法院,将涉及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都交由该省互联网知识产权法院。之所以这样设想,是因为专属管辖具有强制性,当事人也不得采取协议形式变更管辖。正好,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是需要网络技术、追踪技术等,与一般传统案件是存在差异的,互联网知识产权法院内部发展相应技术,将此类案件交由专门互联网法院来审理就不以言喻的。

笔者认为:正因为专属管辖是基于民事案件的客体与特定的区域有着某种固定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那么我们可以将产生于网络中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设定一定的标准都归属到某一个地方互联网知识产权法院来进行管辖审理。这样的话,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追踪侵权人的侵权行为以及认定相关信息等等提供了便利。同时,互联网法院内部的技术也要不断完善提升以应对网络环境下产生的知识产权纠纷。

五、结语

知识产权的种类繁多, 在网络环境中产生知识产权纠纷更是千变万化的。因此,随着网络不断发展,面对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不能一贯套用传统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管辖规则,而应该视其区别来选择适用管辖规则。在实践中,就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在许多领域中已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可供研究的审判经验,这无疑为正确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提供了便利。未来人民法院面临纷繁复杂的法律问题,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找到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法律规则,才能以从容的姿态面对更为复杂的案件。

参考文献:

[1]许偲.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产权侵权的管辖权路径选择[J].东南学术,2021(03):236-245.

[2]张竞丹.网络知识产权案件的管辖权规则完善[J].中州学刊,2017(12):67-70.

[3]丛立先,张潇潇.论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5):432-437.

[4]王艳芳.信息网络环境下相关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法院的确定[J].知识产权,2017(07):51-59.

[5]向高飞.知识产权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90-91.

[6]杨长海.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产权冲突法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国际应对[J].科技与法律,2019(05):35-42.

[7]刘欢.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J].人民司法,2015(09):91-96.

[8]寇颖娇,吴献雅.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问题研究——以《民诉法司法解释》第25条为中心[J].法律适用,2018(05):114-120.

[9]阮开欣.论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和域外效力[J].河北法学,2018,36(03):81-97.

[10]杨异,周雨沁.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困境及纾解路径[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3):23-26.

[11]郭曦.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权适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7):150-152.

第1条:新增了两个确定管辖法院的连接点,即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界定了侵权行为地,明确了法院在确定管辖权时可以使用的解决路径,从而为实践中解决管辖权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第2条规定关于计算机网络域名而产生的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该域名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第15条:对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地难以确认的问题作了补充规定,新增了两个确定管辖法院的连接点,即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

第25条:信息网络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

作者:李春雨

上一篇:数学课堂自然教学论文下一篇:煤炭公司营销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