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县域生态经济发展现状、路径与对策

2022-10-19

截至2017年年末, 衡阳市全市常住人口达到720.53万人, 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贡献生产总值3132.48亿元, 科技事业、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和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在2018年12月, 被评为2018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近年来, 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以期在满足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 还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衡阳市曾被评选为“中国新兴城市三强”, 而近几年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城市不断扩容, 国务院也明确了衡阳“湘南地区城市”定位。在南部新城强势崛起的同时, 打造“一岛、一带、两水、四山、六园”的优美景色。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衡阳市在保持工业发展优势、交通运输优势和教育领域等优势的同时, 还需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走生态农业之路、生态工业之路、生态能源之路和生态旅游之路。

一、衡阳市县域经济现状和问题

(一) 农业资源丰富, 但农业抗灾能力薄弱

衡阳市地处衡阳盆地, 位于湖南中南部, 处于湘江中游地段, 水资源丰富。衡阳市总面积15310平方公里,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境内矿产资源、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丰富, 为典型的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鱼米之乡和旅游胜地。同时, 衡阳境内自然灾害和剩余劳动人口较多, 人均耕地少。衡阳的主要水利资源源于湘江, 衡阳境内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以上, 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但是近10年来, 衡阳市在水利投入方面较少, 水库等农业基础设施受水旱灾害的影响存在隐患, 同时受围湖造田、开垦荒地和植被砍伐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抗灾能力下降, 严重威胁衡阳农业甚至湖南省的经济发展[1]。

(二) 能源消耗量大, 但城乡“三废”污染较重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和利用新型能源, 不仅可以实现环保的目的, 还可以充分利用能源, 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是目前衡阳诸多农村地区基本燃料为木材秸秆, 产生的颗粒和粉尘对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全衡阳市年消费燃料木材数量较为庞大, 加上基本建设所消耗的大量木材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对植被的破坏, 造成年消耗森林资源数量持续增加。据相关统计, 近年来衡阳市年均工业废水排放量达到1104×108t以上, 工业废气排放量达到244×108m3以上,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也超过200×104t。随着矿产资源不断开发, 工业“三废”和放射性废渣在也在逐年增加, 这些物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与生态经济建设理念背道而驰[2]。

(三) 经济发展加快, 但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衡阳市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但是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 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合理, 表现为滥采乱挖和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任意排放,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自然资源, 还造成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尤其在居民稠密区和工业聚集区, 环境问题更加严重。建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国家在衡阳进行工业布局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与当地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 出现不少国有大型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不适应状况, 出现封闭体系甚至存在争夺资源和资金状况, 导致衡阳市国有经济比重较高、产业布局与结构不合理等相关问题。另外, 还有一部分企业一味扩大再生产, 忽视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得理念。在农业生产方面, 因为国家和地区一直推行“以粮为纲”发展战略, 导致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以及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趋同状况, 没有实现农业的特色发展, 而农耕面积过大也导致很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

二、加强衡阳市生态环境建设, 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结合上述, 衡阳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中存在一定的不足, 需要总结发展经验, 借助国家发展得良好环境, 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发展绿色高效生态产业, 达到人与自然的协同共融发展, 这不仅是衡阳市未来发展得必由之路, 还直接影响到群众的生命健康、生产生活, 更是衡阳市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得必然选择。

(一) 生态经济发展基本路径

衡阳市须着眼于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 打造与环境相协调、与市场相对接的绿色高效生态产业, 依托湘江流域的区域优势, 扩大城市发展规模, 打造“湘南地区中心城市”, 并且将衡阳市打造成为全流域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首先, 坚持按流域布局。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 而其中重要的举措在于扩大植被覆盖面积, 其中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出使得流域周边的水土流失治理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 各级行政单位要切实开展治理行动, 加强水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和矿产资源保护。衡阳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要与小流域开发治理相结合, 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 要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尤其是要大力发展水利事业, 可利用工程拦蓄地表径流等方法, 以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 促进水资源高效合理利用。其次, 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的支持, 加快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可以让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法制化。长期以来, 《环境保护法》等法规的制定有效规范和约束了企事业单位在生产中的行为, 纷纷在生产和建设中加强环保行动。衡阳市在发展生态经济的过程中, 要结合本地的经济和资源开发实际, 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得经济建设体系, 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补偿制度。此外, 各部门还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加大执法力度。

2. 做优生态农业经济

衡阳市要大力推广生态农业, 在农业发展中要以资源为依托, 细化营销战略, 发展特色农业, 以市场为向导, 以产业政策为指导, 发挥出农业经济的产业优势。同时, 要在县域生态经济视角下形成规模经济, 提升农产品的结构档次, 选准产业集群, 打造块状经济。因此, 衡阳市要走高效、优质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着力发展花卉、园艺、观光旅游、休闲等特色农业项目, 打造生态种植业和生态林业。

3. 做强生态工业经济

衡阳市要打造资源节约型的生态工业体系, 首先, 大力打造生态工业园区。衡阳市依托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区位优势, 可以拓展和做大做强工业园区, 确保积极引进外来资本, 以此推动园区建设, 借助园区建设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 打造园区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衡阳市在建设生态工业经济中要从土地资源考虑, 尽量将产业和项目集中在同一园区, 以此节约建设成本, 同时还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加强园区内部企业的联系和协作关系。其次, 培育产业集群, 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集群, 可以发挥出集群优势, 将大量同类型企业和关联度较大企业聚集, 可以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 有利于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使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使区域竞争优势升级, 进而实现整个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4. 做大生态服务业经济

要想做大生态服务业经济, 需要依托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 这是吸引外来投资的基础, 衡阳作为全国45个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 陆上交通便利, 并且水运和空运发达, 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得优势。要将交通运输与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结合起来,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打造区域贸易交流平台, 将玉麟香腰、衡阳唆螺、鱼头豆腐、张飞酒、湖之酒等特色产品外销, 发挥出抗战纪念城市、境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 以“红色文化”为契机, 将罗荣桓故居等景点加以深度开发, 宣扬红色文化, 打造生态红色旅游品牌。

(二) 生态经济发展主要对策

1.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生态旅游是近年来旅游行业的发展新思路, 衡阳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因此可以打造生态旅游产业, 这就要求当地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用旅游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具体来说, 衡阳生态旅游业需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美景, 利用雁湖生态文旅小镇和著名秀丽的自然风光, 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衡阳的生态旅游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 积极向人们宣传环保思想, 从我做起, 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3]。

2. 培育清洁能源产业

衡阳市需要发挥可再生能源丰富的独特优势, 努力调整能源结构与布局, 充分借助太阳能、生物能、核能等资源, 大力发展水力发电、风力发电, 并且用清洁燃料代替煤炭等燃料, 进而改善空气质量, 衡阳市水能、太阳能十分丰富, 同时核能资源也十分可观, 合理利用这些能源可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 把清洁能源打造成衡阳市优势产业之一, 当地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并且加强监督管理, 最终彻底改变衡阳市农村地区大多数家庭生活中燃烧秸秆的习惯[4], 同时, 最大限度减少工业“三废”排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国家大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今天, 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显然已经在各地形成共识, 衡阳市有着诸多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今后要总结经济发展得经验, 改变不合理的发展模式,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此外, 还要发展生态林草产业、绿色化工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这样才能全面、深入地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结合, 打造出水清、地绿、天蓝的衡阳生态经济带。

摘要:县域经济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 具有地理空间和地域特色等特征, 主要反映在地理区位、历史人文和生态资源等方面。但是县域经济在长期发展中, 经常把经济指标放在突出位置, 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可持续发展得角度来看, 这是不可取的, 必须改变经济发展模式, 走县域生态经济发展之路。本文剖析了衡阳市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了今后生态经济建设的基本路径和主要对策。旨在促进未来衡阳市县域生态经济的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县域生态经济,现状,路径,对策

参考文献

[1] 刘春蓉.后发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得路径与对策——以广东梅州为例[J].改革与战略, 2015 (5) :122-127.

[2] 郑志来.江苏省“一带一路”战略融合发展路径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17) .

[3] 崔晶玲, 刘慧.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调查与路径探析——以临汾为调查对象[J].中国集体经济, 2017 (25) .

[4] 王苗苗.县域生态经济发展得路径分析——以霍山县为例[J].现代商业, 2017 (25) :73-74.

上一篇:合理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语文教学下一篇: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团干部一体四翼培养体系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