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扶贫开发研究——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

2022-09-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

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是少数民族农耕文明的精粹和精神家园, 也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

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数量众多, 旅游业发展潜力大。

由于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传统村落许多文化元素正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险, 加强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开发刻不容缓。

一、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特征

(一) 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分布特征

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选址方式多种多样, 但从总体上看, 以风水型选址、交通型选址、自然型选址、战略军事型选址这四个类型最为明显。

1. 风水型选址

在历史上, “风水”思想对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选址具有重要影响, 背山面水, 坐北朝南是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普遍特点。

许多传统村落在选址时很讲究“风水”, 首先会邀请风水先生对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 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风水先生用罗盘定风水和龙脉, “龙脉”是指村落后山的山脉走势, 当地人认为“龙脉”是村落日后是否兴旺发达的根基。风水先生往往选择龙脉十分认真[1]。

2. 交通型选址

除了风水型之外, 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选址的另一种类型是交通型选址。

往往考虑在水运发达的河流岸边选址、在临近码头、港口的地方选址、在官道近地选址。

旧时, 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多选址在官道近地。

3. 自然型选址

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选址的第三种类型是自然型选址。因为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山耕文化意识比较普遍, 保障生产的自给自足尤其重要。

因此选址时常常考虑农业需要的耕地是否足够、水资源是否满足等关系到村落生存和发展的因素[2]。

4. 战略军事型选址

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选址还常常考虑战略军事的需要。

为了抵抗和防御外族的入侵、保护自身疆土, 以前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往往选址在军事要塞或山势十分险要, 易守难攻的位置[3]。

(二) 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特征

湖南武陵山片区37个县 (区) 有多个少数民族分布, 其中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侗族、土家族、回族、白族、瑶族等, 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方式, 苗族、侗族、土家族等民族文化互相交融, 呈现出“不同民族, 同一地区文化趋同;相同民族, 不同地区文化趋异”的特征。

甚至同样的一个民族在湖南武陵山片区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以及不同的文化特性, 不同的民族在相同的区域会产生文化上的共鸣。

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居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积淀着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居民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是这方民众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

二、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村落建筑破坏日趋严重

首先, 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原先大多为木质和砖石结构。

但是由于年久失修, 有的村落大量房屋被荒置, 甚至趋于破败, 采光、空间及结构等功能性缺失, 使得村民更倾向于营建现代新式住房, 这样更加剧了原有建筑的荒置。

其次, 在乡村危房改造中, 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重视不够, 一味“撤旧建新”, 一些传统村落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街巷和历史建筑被拆除。

这种盲目高起点、高标准的模式, 严重影响了村落的山水生态格局, 破坏了原有的乡土景观。

再次, 有的传统村落居民盲目追求现代生活方式, 对原有居住环境感到不满意, 就在原址上“拆旧建新”, 构成了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内部压力。

这样, 由于这些人为原因, 一些传统村落的建筑遭到“自主自建性破坏”, 严重影响了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

(二) 传统村落文化生态遭到破坏

近年来,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许多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谋求发展, 留下的多为老年人, 导致传统村落出现“空心化”现象。

而老年人由于乡土观念、经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 没有条件或不愿意离开村庄。

因此, 传统村落人口构成趋于老龄化。

另外, 由于传统村落物质环境与现代生活之间矛盾的凸显, 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致富后, 大多在城市购置商品房, 导致农村房屋闲置、破败, “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三) 传统村落文化资源持有者观念落后、保护意识淡薄、市场运作能力较低

由于一些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主体的思想观念的保守或落后。

原本珍贵的文化资源或许因为在他们的眼里过于习惯熟悉的原因而变得平淡无奇, 从而导致现在这一习俗正在逐步消失。

文化资源持有者落后的文化意识还体现在品牌意识的缺乏。

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繁多, 具有“寨寨不同风, 村村不同俗”的特点。

但大多文化资源没有形成品牌、影响范围窄、知名度不高, 缺乏经济意识。只有通过广泛宣传、精心策划, 才能扩大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影响力。

(四) 传统村落开发不科学

在传统村落开发中缺乏对具体地形地貌的考虑, 粗暴照搬理想模式;有的传统村落在开发中置山水格局和生态本底于不顾, 随意挖山填水。

基础设施新规划中简单照搬外地模式和方法。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缺乏对目前传统村落具体情况的研读, 工作方式简单粗放, 破坏了乡村气息。

传统村落是乡土性与社会关系的结合体, 有的地方因过于担心村民继续使用会对其造成破坏。

于是采取对传统建筑和街区等进行标本式静态保留的方式, 向外搬迁居民。

这种方式忽略了传统村落保护要素与村落之间的天然关系, 严重削弱了传统村落的社会文化特色, 破坏了田园气息。

(五) 传统村落生态文化资源保护政策机制不完善

目前, 有些地区已初步形成了民族民间生态文化保护区、民间艺术大师和申报、公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机制, 却没有将其纳入自治条例和行政规章加以明确规定, 使之缺乏法制、政策保障而难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没有将传统村落生态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责任分解到各部门, 使各部门的职责不明确, 难以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最终造成传统村落生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缺乏明确的行政主管部门, 导致对传统村落生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支持存在弱化现象。

三、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扶贫开发的路径分析

(一) 积极促进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作用, 以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 强化文化产业合作对接, 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优势互补、协同配套、联动发展的现代文化产业集聚带。

深入挖掘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 着力提升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景区景点, 构建特色旅游线路。

(二) 共建共享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市场

按整体规划、要素互补、单体联动、规范有序的基本原则, 消除行政壁垒与人为障碍, 鼓励并支持异地旅行社按有关规定在当地开办分支机构, 积极培育核心旅游企业, 加快推进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旅游产业集群化进程。

科学兴建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集中发布和推介旅游产品。

开展旅游行业服务与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 加强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市场的统一监管与联动执法, 维护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确保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生态景观持续优美、旅游发展环境更加和美、旅游服务产品日趋绝美。

(三) 推进多规合一, 实现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对传统村落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提升游客游览体验、打破景区界限、实现传统村落景区化、推进多规合一是促进传统村落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传统村落需从整体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实现传统村落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教育服务、医疗养老、会展经济聚集, 打造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品牌。

(四) 加快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建设步伐

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 深入推进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建设。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加快提升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饮水安全、电网改造升级、公路、能源、信息、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资源整合, 加强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基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能力建设, 提升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共公服务水平。

加快编制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规划, 推进山水林田路和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治理。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为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扶贫开发带来了契机。

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的活象征, 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保持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 留住文化的根, 守住民族的魂, 让传统村落成为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村民生存发展的美好家园任重而道远。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承载着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家园, 也是少数民族农耕文明的精髓。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拥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具有较高的经济、历史与文化艺术价值, 但随着城镇化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 加强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扶贫开发刻不容缓。本文基于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旅游扶贫开发的实际情况, 梳理传统村落文化的特点, 并针对当前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旅游扶贫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湖南,武陵山片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

参考文献

[1] 田光辉.湖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研究——以沅陵瓦乡人传统村落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 2017, (10) :45-47.

[2] 徐克勤, 朱朝晖等.打造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支柱产业研究[J].民族论坛, 2016, (01) :96.

[3] 郐艳丽.我国村镇规划编制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探讨[J].规划师, 2010, 26 (6) :69-74.

上一篇:基于互联背景下论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业态的前景下一篇:对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的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