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的解决策略

2022-09-11

网络时代的到来正在引起人们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社会行为等各方面的显著变化, 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由于大学生的文化层次及他们所掌握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水平都相对较高, 决定了他们网络社会主力军的地位, 主导着网络文化的潮流。大学生如何使用网络这把双刃剑, 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1 探究原因

现在,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已基本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 大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上网学习、交流和娱乐。网络的扩展和延伸以及它作为校园综合信息中心地位的形成, 造成其双刃剑效应愈发明显。一方面, 网络不仅是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渠道, 而且成为他们自由表达思想和进行感情交流的主要场所, 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 网络又是各种文化垃圾和许多负面信息传播的方便之门。由于互联网的“虚拟”特性, 现实世界中的法律、道德规范在这一全新社会空间中几乎无法发生作用, 而适应网络空间的新规则尚未有效建立, 导致网民在思想上形成了网络是个“无规则、无道德空间”的错觉, 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在总体上高于其他网民群体, 但其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形, 文化修养、自律能力等综合素质还不高, 因此其网络失范行为不仅不比其他群体少, 而且失范行为的智能化程度更高, 手段方法的技术性更强, 违法犯罪的后果也更严重。所以, 大学生网民既可能是网络健康文化的主要创造力量, 也可能是网络不良文化的制造者和受害者。

面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双重影响。有专家指出, 网络的发展, 促进了人类文明成果的大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大创新。这些新的人类文化成果, 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 形成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高校必须从关系社会主义生死存亡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 采取相应措施, 加强网络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和改造, 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信息网络系统, 牢牢占领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2 解决对策

2.1 从大学生角度谈

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教育, 无论是网络法治教育还是网络道德教育都非常欠缺, 严重滞后于对学生的网络技术教育, 正是二者的脱节使得网络空间“无规范, 无道德”的错误认识长期得不到纠正。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历来是相辅相成的, 二者都是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

加强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特别是增强网络空间的权利、义务观念。要教育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同时, 也要注意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法律、法规, 以杜绝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要让学生认识到, 人类社会的任何科技成果的运用都是有限制有底线的, 这个底线就是法律, 都是应该造福人类的。网络空间作为社会的重要领域, 正在受到日益严密的法律调整, 对网络世界的破坏就是对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 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网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网络法律规范是网上自我保护的重要武器, 要帮助学生明辨在网络社会中由于主体的匿名隐形而导致的合法与非法、有罪与无罪等问题, 提高对网络陷阱的识别能力, 使学生掌握和正确运用基本的网络法律武器, 以维护自己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在网络道德建设中, 必须加强“网德网风”建设, 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网络技术发展与人文精神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使道德成为网络文明最坚实的依托。专家建议, 要在原有道德规范基础上, 提炼和总结网络道德规范, 如提倡爱国守法, 诚信友善, 文明自律等, 同时要在教育内容上突出强调道德意志力的培养, 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 增加“遵守社会公德, 创建网络文明”、“依法使用网络, 作文明守法网民”等专题内容, 促使大学生自主构建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 首先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要走进网络, 了解大学生上网情况, 对网络失范行为进行认真分析, 掌握基本规律, 再结合传统道德规范要求, 提炼和总结网络道德规范。积极倡导“爱国守法”、“诚信友善”、“文明自律”等网络基本道德规范, 提高大学生在网络空间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使大学生们认识到, 任何借助网络进行的恶意破坏行为都是非道德的或违法的, 网络活动中应当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自觉遵守网络规范, 以道德理性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增强对网络毒素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不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随心所欲, 忘记了起码的行为规则。

2.2 从教师角度谈

网络时代给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高校应尽快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走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情况, 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道路。

首先, 教师更新观念,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以下观念:一是时代观念。认清时代的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单一封闭型向双向开放型转变;二是开拓进取意识。网络时代, 教育者的优势部分丧失,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开拓进取意识, 努力学习, 迎头赶上, 勇于探索新规律, 寻找新的工作定位。要更新知识, 除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外, 还必须掌握、运用网络知识, 走进网络及其使用者的世界, 熟练地使用网络、驾驭网络, 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含量;三是教育引导意识。随着网络环境的扩张, 教育者再不能以传统的说教者的形象出现了, 而要顺应时代潮流, 成为受教育者的引导者。教育者要从由强硬灌输向引导主动灌输转变,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收集、分析、整理、加工与利用有益的信息, 学会判别事物的方法;四是市场观念。网络的开放、自由、平等、竞争等特性, 决定了网络空间就是一个意识形态信息市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透过网络空间, 认真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和对思想道德素质的祈求,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 引导他们不要盲目简单地信服网上所有信息, 从而驾驭这个信息市场, 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

其次,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理论和业务培训。结合本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现状和学校的实际, 依托高校内部现代教育网络管理中心, 制定系统有效的技术培训方案。通过培训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 掌握校园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局域网的应用, 能较熟练地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之, 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有序发展、网络法制和网络道德规范的健全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的日益深入和合理, 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意识和能力将不断提高, 他们将成为网络社会遵纪守法的健康力量。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 对高校当代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长产生了更为强烈和深刻的影响。本文探讨了网络对大学生的双刃剑效应和提高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法制道德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制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

参考文献

[1] 薛亮.高等学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J].探索与交流, 2006 (2) .

[2] 王栾生, 李方.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 .

[3] 王宏舡.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复旦教育, 2001 (4) .

上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扶贫开发研究——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下一篇:环保型水处理药剂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