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文化差异,做真实英语交际

2022-10-01

近年来, 随着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社会信息化的提高, 国与过之间的交往更是可以足不出户便能做到。时代的变化和要求, 英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而我们的英语教学也越来越体现出它重大的实际意义。当然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 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 从而使交际失败。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 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

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指导学生注意主要的语用差异。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称呼。在称呼方面中西习惯不大一样。英语国家常把男士称Mr, 女士称为Miss (未婚) 或Mrs (已婚) 。如果在不明对方是否已婚的情况下, 可用Ms, Miss可单独用来称呼女性, Mr或Ms常常与自己的姓名或姓连用, 而不能单独与名连用;Mrs只能与夫姓或自己的姓加夫姓连用。而Sir和Madam往往是单独使用。在中国, 习惯上有“张同志”、“黄秘书、“刘校长”、“王经理”“周老师”等称呼, 在英美国家除了某些特定工作头衔, 如法官、医生、博士、教授、教士等外, 一般是直呼其名以显亲切、自然。如教材中出现:G o o d m o r n i n g, doctor, 但如果搬用来称呼教师则不符合英美人士的习惯:Good morning, teacher (Teacher Lin) 。

又如学生把“王老师”称为T e a c h e r Wang。其实, 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 “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 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 造成学生这样的理解也不足为奇: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黄秘书”、“刘护士”称为Secretary Huang, Nurse Liu, 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道谢。一般来说, 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 听起来会感觉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 所有人之间, 即使父母与子女, 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杯茶, 准备一份早餐, 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 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 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基本的礼仪。

还有在赞美时, 我们汉语国家的人往往很谦虚, 比如说别人在夸赞你的美貌时, 我们汉语国家的人往往说:“哪里哪里, 一点也不漂亮。”而在英语国家, 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赞美常用来作为交谈的话题, 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

介绍。学习在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介绍自己和他人。在会场上介绍一位来访嘉宾或重要人物时主持人说:“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introduce to you Professor Wang, presid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这样的介绍既郑重又得体。在非正式场合介绍方式则随便多了。带朋友到家里可这样介绍——“Mum, this is Joan, my classmate, ”“Joan, I’d like you to meet my family.This is my fat-her, …”等。在介绍两人相识时, 一般要注意以下顺序:先男后女;先少后老;先低后高;先客后主;先小姐后太太;先近后远等。

打电话。打电话的对话,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规则。比方说英语里与人打电话一般是这样的: (1) 接电话者自报电话号码; (2) 打电话者要求与某人通话。这样能让对方明白有无挂错, 而且在电话时还要注意:“This is×speaking”.而不是“I am×.”说:“Is that×s p e a k i n g?”而不说:“A r e y o u×speaking?”。

秘密。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 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 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 是个人秘密, 不宜探究。比如在课文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Ah, 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 尤其是妇女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 青春永驻, 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 (W h e r e a r e y o u going?) 和“你在干什么?” (What are you doing?) 在英语中就成为窥探别人隐私的审问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问候。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 (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 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节日。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节日方面。除共同的节日 (如New Year’s Day) 外, 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 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Mid-aumtum Day, the Dragon Festival, 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 (情人节) , Easter (复活节) , April Fool’s Day (愚人节) , Mother’s Day (母亲节) , Thanks Giving Day (感恩节) 和Christmas Day (圣诞节) 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在节日里, 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 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 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而在英语文化中, 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 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 并且欣然道谢。

中学英语教学应该重视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我认为除了要注意以上的这些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电视、录像;还可以请外籍教师到校任教, 鼓励学生与n a t i v e speaker面对面交谈, 让外籍教师把自己在中国亲身体会到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告诉学生。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又丰富了学习形式, 使学生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 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大面积地、全面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是我们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 培养文化意识, 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摘要: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 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 从而使交际失败。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 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语交际,教学

上一篇: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下一篇:解毒化湿法治疗痔病水肿的临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