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下英语教育论文

2022-04-27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服务于文化交际。外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本文从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关系入手,分析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并针对如何培养初中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深入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跨文化交际下英语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跨文化交际下英语教育论文 篇1:

跨文化交际下外语有效学习的实证研究

摘 要:高校中外籍教师队伍已逐渐庞大,本研究通过调查学生对外教在语言能力、教学能力的评估并与本土英语教师进行对比,发现浙师大行知学院对外教资源的利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外教强大的母语优势再次得到印证,但他们对中国国情、中国学生学情缺乏深入的了解,制约着跨文化交际下外语的有效学习。同时调查也发现,本土教师在英语教学上的评分与外教不相上下,完全有能力成为理想的英语老师。

关键词:外教 本土教师 跨文化交际

一、研究背景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形势要求我们的英语教育也必须具备敏锐的国际化视野,紧扣世界教育开放发展的脉搏,努力吸收采纳并普及新兴的外语教学模式,不仅教授学生语言的知识,也要教授学生跨文化能力,有助于实现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于是,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积极引入国外智力,把外教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并以此为契机为传统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期望能融入外国教育的先进性。事实上,要达到这个目的远远不止聘请外籍人士进行授课这么简单。

英语为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教师在语言教学领域的不同作用和贡献已逐渐引起关注。无可否认,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在英语教育领域的优势是不言自明的,综合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1)绝对的语言优势。一项基于学生观点的研究显示,ESL(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学生普遍认同外籍教师在词汇、句法学习上能够提供非常有效的帮助,尤其对习惯用语和棘手发音问题上给予更准确的指导。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他们认为外籍教师比本土教师更称职、更专业,更愿意与其进行直接的教学互动[1]。但也有学者指出,虽然外籍教师在语言素质上有无可比拟的绝对优势,但也可能成为其教学中的软肋。他们自然而然地习得自己的母语,以至于不善发现二语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倾向。而本土英语教师有着切身的英语学习经验,他们懂得如何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避免和克服语言学习障碍。[2] [3] 2)绝对的文化优势。外籍教师的另一大优势体现在对语言文化教学上。现代外语教学模式要求语言教育不能局限于语言系统本身,必须渗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往的调查研究中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表示通过外教教学他们学到了更多更全面直观的西方文化。[4] [5] [6] [7]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了潜在的问题,即有的外教很可能把异国的教学照搬本国的教学模式,造成了与本国师生在教学法上的分歧。[8]

在新形势下各高校纷纷引入外籍专家,认为他们能更有效促进和推动学生语言习得。但是在跨文化交际层面外教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通过外教授课能获得哪些相应的提高,与本土教师教学相比有何异同;学生与外教跨文化交际时遇到了哪些困难等等都缺乏实证性的研究来佐证。除此之外,我国现有的关注外教对学生英语学习有效性影响方面的科研成果大多以英语专业学生为样本。而普遍的现状是,外教教学已在高校各个层面全面铺开,数量广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才是受教的主要群体。鉴于此,笔者以大学英语外教为视角开展实证研究,分析跨文化交际下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实情,以期给广大英语教师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分析

本项目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2010级非英语专业300名本科生为范本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这些学生完整地接受过至少两年的大学英语各类课程学习,对外籍教师和本国英语教师的教学都有着切实的体验。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步骤:1.小规模前导调查。研究初期在目标人群中抽查了一小部分进行实验性访谈,大致了解外教的课程和教学信息以及学生的反馈。同时,也向他们询问了对问卷卷面和行文表达的意见和建议,发现有必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入中外教师授课效果对比部分,使研究结果能更切合本校实情,更全面体现并反映研究主旨。2.问卷分发和收集。本次研究共计发放300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96份。问题主要以跨文化交际下学生学习有效性为切入点,探索外籍教师在语言、教学等方面相较于本土英语教师的优势,也试图能发现外教跨文化教学中产生的问题。3.后期深入访谈。抽取了部分学生做了进一步的访谈,挖掘外他们在跨文化受教过程中的感受和遇到的障碍。

三、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外籍教师主要负责行知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以下将从语言能力、教学水平和总体评价三个方面分析结果:

1. 语言能力

外籍教师语言与文化的天然优势在调查中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肯定,90%以上的同学都对他们纯正的语音和丰富的文化背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大多数的外教来自英语内圈国家,他们发音标准、语言流畅,表达和语义理解能力突出,能为学生带来原汁原味的英语并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与生俱来的母语能力是英语为非本族语教师难以匹敌的。同时,外籍教师作为西方文化的丰满载体,能更生动地展现西方哲学与文化信息,传递英语国家的社会价值观和本土人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学生开阔思想、培养世界意识。

然而,本土英语教师在这两方面的表现也没有逊色多少,他们得到的肯定的比例均在80%左右。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师都受到过多年系统性语言教育,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更有不少教师曾有在英语国家学习或生活的经历,本身具有跨文化交际的真切感受。他们的口語与英语为母语的外教相比不可避免的带有瑕疵,不如他们那么地道流利,但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范本;他们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一定不如英语为母语的外教全面丰富,但良好的专业背景已足够为学生灌输正确的西方文化,并且中国老师的多元语言身份也能给学生带来更客观公正的文化视角。

在“能清楚解释语法”这一项上外教并不具优势,这也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有同学谈到:“外教上课从不讲语法,也许因为他们从小说英语,很自然地知道语言使用的规则应该是什么样的。”外教的语法感觉是天生的而非后天习得,对语法相关内容的解释往往含糊不清。他们一般更注重交际,几乎没有语法纠错,无可否认这对跨文化能力的提升有益,但习惯了多年语法翻译模式的中国学生并不买账,很多学反映“外籍老师很少指出我们在语言上的错误,有时会觉得心里没底”。而本国英语老师自身的二语习得经历更能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能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范本,这是外籍教师难以企及的。

2. 教学能力

表2

项目 外籍教师 本国语老师

肯定 一般 否定 肯定 一般 否定

理念新颖、形式独特 77.7% 17.6% 4.7% 65.9% 29.4% 4.7%

教学思路清晰 68.2% 20.0% 11.8% 85.8% 10.6% 3.6%

善于引导 79.9% 15.3% 4.8% 74.0% 21.2% 4.8%

传授有效的学习技巧和策略 58.7% 27.1% 14.2% 91.7% 2.4% 5.9%

从表2可见,同学们对外教的教学能力总体比较认可,肯定的评价占了绝大多数,结合访谈的内容不难发现其中奥秘:外教上课不拘泥于课本,通常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原汁原味”的材料,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他们教学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游戏、电影赏析、短剧表演”是被提及最多的课堂活动,“有趣”、“课堂氛围好”是几乎每一位受访者共同的感受,甚至“有些活动是在以前的英语课里没有体验到过的”。

当然,在跨文化施教和受教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阻碍和困惑。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語水平参次不齐,有部分同学反映听外教的课有点费劲,有时候会因为不理解老师的指令而无所适从。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参与者,很多外教仅仅擅长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化,却对中国的语言文化知之甚少,无法向中国教师一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敏锐的察觉。

另一方面,外教选材的自主性也导致了教学结构松散,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外教的课都不用预习,轻松是轻松了,但上课觉得没有安全感,不知道老师会讲什么、能不能跟的上。”相反,本土教师在每个学期开学前都会列出课程目标和进度安排,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同学们在上课前能有所准备,不仅符合他们一贯的学习习惯,也能提升课堂效率,而课堂效能的优化将有助于增加教学的含金量。这也是为什么虽然中国老师相对更严格,课堂任务更多,气氛也没有那么轻松,学生却普遍觉得更充实、针对性更强。此外,也有同学对过于娱乐化的外教课堂表示担忧:“一节课下来不知道学习重点是什么,因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做游戏。”由于某些外教对课程定位不明,加上不了解学生具体学情,直接导致了他们在“传授学习技巧和策略”上给学生的实际帮助远不如本土教师。并且把英语课变成游戏课也是一种危险的倾向,长此以往很可能会引起“外教厌倦症” [5] 。

3. 总体评价

表3

项目 是 不好说 否

你喜欢外教授课吗? 83.8% 13.3% 2.9%

你觉得所接触过的外教有没有达到你的期望? 52.4% 37.1% 10.5%

你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加强对外教教学资格的监管与认证? 81.9% 16.2% 1.9%

如表3所示,83.3%的受访者喜欢由外教来授课,外教对本院大学英语教学的贡献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和欣赏。但不是所有外教授课的质量都能满足同学们的心理预期。值得注意的是,高达81.9%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有必要加强对外教教学资格的监管与认证。由此可见,学生对外籍教师这一独特的群体充满着较高的期待值。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一股新兴力量,大家都渴望他们凭借与生俱来的语言优势和地道的西方文化背景,为我们带来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碰撞。正如一位同学谈到:“我想从外教身上学到新鲜的事物,最好是在中国老师那里学不到的东西。”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对外教的师资要求某种程度上会比本土英语老师更高更严苛。

四、结论与启迪

本研究以我校大学生为范本,调查他们对外籍教师语言和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估,并与本土英语教师授课进行区分对比。研究发现,我校行知学院聘用外籍教师讲授大学英语听说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外教强大的母语优势再次得到印证,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本土教师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受到了学生的好评。然而他们对中国国情、对中国学生基本学情和需求的了解不深,为跨文化交际下英语的教与学带来了阻碍,造成了与部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心理预期有所落差。今后学校在引入外籍专家时,不仅要对从业资格严格把关,还应该对他们进行相关中国语言文化内容的强化培训,增加外教在课外与中国师生座谈交流的机会,进一步稀释文化冲突,最大化的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水平。同时,加强对外籍教师的教学监督,为他们量身定制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评估体系,以期拓展外教课堂的含金量。

令人欣喜的是,调查结果显示本土教师的表现同样出色。他们的英语学习者与施教者双重身份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者模式(learner model),更擅长对比两种文化,能体悟学生在学习过程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为他们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本土教师也完全有实力成为优秀的外语老师。但目前我校中国教师与外籍专家之间的交流还不够紧密,学校开展的各项教学研讨活动极少能看到外教的身影,并且外教群体相对不稳定、流动性也制约了中外教师的联系互通。如何高效合理地使用外教资源,同时加强中外教师的优势互补,仍然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Mattos, de A. Native and Non-native Teacher: A Matter to Think Over. 1997.Forum 35(1):38 http://eca.state.gov/forum/vols/vol35/no1/p38.htm

[2] Jenkins, J. World Englishes: A Resource Book for Students. 2003. [M] London: Routledge.

[3] Widdowson, H. G. ELT and EL teachers: matters arising. ELT Journal , 1992. 46(4):333-339..

[4]王宏军.外籍教师在我国的英语教学透析——一份中国学生问卷调查整理分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6年第8期:84-89.

[5]周佳球. 外籍教师教学效果调查分析[J]. 肇庆学院学报. 2006,27(1):72-75

[6]陈晓茹. 大学生对中外英语教师的看法:调查分析[J]. 中国英语教学. 2008, 31(3):75-82.

[7] 王一安, 刘颖.从学习者视角看中外英语教师[J]. 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第3期:49-54

[8] 周玉忠等. 外教与中国师生在外语教学有关问题上的分歧探析[J]. 外语教学, 2004, 25(6):77-80

作者:沈蕾

跨文化交际下英语教育论文 篇2:

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服务于文化交际。外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本文从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关系入手,分析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并针对如何培养初中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深入探讨。本文认为,英语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关注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得体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林梨荭,泉州第一中学。

一、引言

刘润清曾经指出,语言与百科知识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承载与被承载的关系;而“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的那部分文化则是保证语言使用得体的知识,它与语言的关系是棋规与棋子之间的关系(刘润清, 2007:170)。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制约着语言形式,又在语言中表现出来。由于生存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不同,中西方语言使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想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就必须学习这门语言使用时所需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性质。该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重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来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培养跨文化意识,初步形成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教育部,2011:1)。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对他们来说是一门外语,极具新鲜感,同时也具有陌生距离感,而这使得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下正确使用英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及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无不涉及跨文化交际,话语者对文化的认知程度决定了跨文化交际的成效如何。

中国学生进行外语学习,如果仅仅只是掌握基本的语音、单词、语法等,容易因为用词不当、语句使用不得体、中西文化差异等导致交际失败。外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遗憾的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教师的教学主要围绕英语词汇、语音、语法等知识展开,对于文化背景知识较少涉及。长久以来,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语法知识,考试能够取得相对较好的分数。但由于文化背景知识匮乏,又无法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交际,导致了日后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为克服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交流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达到以用促学、以学促用的目的,让语言成为交际的手段。

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如何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达到以用促学、以学促用的目的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四种途径可供参考。

1. 课前结合教材,介绍相关背景知识。英语文章常常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教师在讲授文章之前,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阅读理解模式,先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得学生对相关的文化常识有大致感知,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拓宽了文化视野。利用多种渠道,收集相关国家的物品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艺术等,通过电影、录像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对英语的地道使用耳濡目染。比如,学习“Thanksgiving Day”這一节日时,教师可告诉学生感恩节的由来,向学生介绍西方人如何过感恩节,并学习词汇turkey、harvest、 grateful等。在学生扎实掌握相关句型、词汇表达后,作为活动输出环节,可创设语境,让学生模拟感恩节的情境,感受节日的气氛。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对外国文化有所了解,同时也在语言应用中巩固所学知识。再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Unit 3 Topic2 Section C时,可将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告知学生,同样的事物在中西方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中国很多短语中,如丧家犬a homeless dog、疯狗a mad dog、走狗a running dog、狗拿耗子多管闲事、a dog catching a mouse,狗都是带有贬义的。而在西方文化中,狗是忠诚的,是人类的好朋友。西方许多表达形式中,狗都是褒义的,如表达你是一个幸运儿,西方人会这么表达:You are a lucky dog. 如人人都有得意日,可以这么表达:Every dog has its day。龙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神圣,而在西方确是邪恶的象征。中国古代天子称自己是龙的化身,我们称自己为龙之传人。如今,我们也以望子成、望女成凤来表达对孩子成材的殷切希望。而在西方,龙却是一种很危险可怕的生物,需要英雄灭龙以保护大家的生命安全。综合上述例子可知,同样的事物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含义。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知识,以免产生跨文化交际语用上的失误。

2. 课堂教学中呈现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会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上。教师可采用对比方式,使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分析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母语知识和英语知识,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帮助学生排除英语学习中文化障碍,获得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比如赞美西方的女士时说:“Your coat looks so beautiful!”她会很开心并接纳回答: “Thank you.”而在中国,如果当面称赞女子衣服或容貌漂亮,她可能会害羞地回答:“哪里,哪里!没有,没有!”中国人会直接问“您年纪多大”,外国人一般不直接这么询问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当外国人见到朋友打喷嚏时,他们会说“God bless you”,而这个朋友则会礼貌回应“Thanks”。这些差异其实并非词汇和语法问题,而是语言使用的规则问题(刘润清,2007:166-167)。文化不同,价值观念也不同。中国人习惯见面就说“您吃饭了吗”,以示对对方的关心。而如果我们用同样的方式跟西方人打招呼,他们可能会觉得我们想请他们吃饭。中国人习惯谦虚客气,比如别人问我们要吃点什么或者喝点什么,我们习惯于客气地回绝,避免麻烦别人。而西方人则会坦然接受,要就直接说“Yes,please”,若不需要则简单回应“No, thanks”即可。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含蓄和外国人的直率。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尽可能地将中西方文化在称呼、感谢、称赞等方面的语用差异自觉地渗透到课堂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明显文化差异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之后进行讨论。

3. 运用课堂活动创造跨文化交际情境。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重视情境教学,尽可能多地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中西方人之间的对话,提高学生对文化学习、实践的兴趣和学习效率的同时,加快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模拟外国人接待客人的场面,或互相邀请到对方家里吃饭,学习就餐礼仪等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如,教学仁爱八年级下册Unit7 Topic2 Section A时,学习制作炒饭和煮面。

我们在课堂可先创设情境。如Jessie妈妈的生日快要到了,她想邀请朋友们来家里为她妈妈一起举办庆生party。情境一:她电话邀约朋友们过来家里。要求一名学生扮演Jessie,通过电话邀请五个好友来参与party。对话内容可如此展开:

Jessie:Hello. This is Jessie. Is that Lucy?

Lucy: Yes, this is Lucy speaking.

Jessie: My mom’s birthday is coming this Saturday. My sister and I plan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 for her. Would you like to come and join us?

Lucy: Sure, I’d love to.

同樣的情境与另外几位好友进行电话对话,操练电话用语。

情境二:朋友们到达她家后的接待情景。朋友们到了,可以提及中西文化差异。如,同样是带来礼物,西方人喜欢当场打开并表示赞美,中国人喜欢接受,但不立即打开礼物。又如,关于到达时间,西方人喜欢守时,可以提前一点儿到达,但不迟到。对话内容可如此展开:

(Lucy brings a box of chocolate for Jessie’s mom.)

Lucy: Happy birthday, aunty. Here is a gift for you.

Jessie’s mom opens the gift and expresses her love for it.

情境三:现场煮面给妈妈吃。通过创设Lucy想向Jessie学习制作面条,现场复习当日课堂所学,巩固当日课堂掌握的一些表达法。

Lucy:The noodles taste so delicious. Can you teach me how to cook noodles?

Jessie:Sure. First, you should….Then,…. Next,… Finally….通过给Lucy讲解,进一步巩固对煮面条步骤的表达。

情境四:餐桌礼仪。由于文化背景差异的存在,中国人热情好客,喜欢给客人夹菜,而西方则提倡自助式用餐。通过创设这么一个情境,学生对餐桌语言得以运用。通过类似几个情境的操练,相信学生会对语言在真实交际中的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结语

总的来说,英语教学要立足于语言的跨文化性,在教学中渗透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为无论是语言教学还是文化教学,最终都是服务于跨文化交际。王佐良也曾说过:“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作为英语的传授者和引导者,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刘润清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66-167.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

作者:林梨荭

跨文化交际下英语教育论文 篇3:

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在当前的全球环境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种类,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都还有较大的不足,缺乏跨文化的相关文化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了解程度非常有限。本文在明确高校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能够显著提升高校毕业生的交际水平与能力。

【关键词】高校教育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交际能力

一、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我国诸多高校的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学校还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英语教师忽视了文化的价值。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依然使用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过于重视英语知識教学,而没有关注文化元素。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很多英语知识,但是对于他们的交际水平并没有太多的提升。第二,具体的教学过程没有真正融入跨文化的相关理念。具体来讲,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有融入跨文化相关理念,使得后续教学变得非常枯燥,同时也很难将文化元素和英语语言体系结合在一起,也就很难产生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重视高校英语文化的导入

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文化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最合适的文化元素,最终能够将这些文化元素跟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实现文化的导入。第一,循序渐进。即文化的导入应该由浅入深,一步步的引发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思考,并让他们慢慢感知英语文化的内容和精髓,而不是在短时间内将英语文化的内容全部陈列出来。这样以后,文化的导入才能真正顺应学生的内心。第二,整体性和系统性。即包括英语文化在内的所有语言文化,都是一个多元化的整体结构。因此在进行文化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保障各部分导入内容之间的层次性,能够让这些导入内容在全部呈现出来以后形成一个整体,避免学生对于文化体系产生认知错误。

(二)积极展开中西方文化对比教学

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区别,而这些区别也会造成英语交际上的困难。因此立足于快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也应该充分重视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且能够通过这些差异点展开教学,提高最终教学的成效。简单来说,教师应该先对比中西方文化,并且在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陈列出各个差异化元素,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更好认识西方文化。

(三)在英语框架中渗透文化教学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元素导入的时候,教师应该兼顾其他方法的使用,能够扩大文化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英语框架中渗透文化教学的内容。一方面,要在词汇和语句学习中进行文化导入。比如在“quixotic”一词本身就来源于小说《堂吉诃德》,是由小说中主人公的名字而演变过来的。因此在进行这个词汇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将单词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结合文化内容来进行单词学习,更好的强化学生对于单词的记忆。另一方面,在英语阅读中也应该进行文化导入。高校英语教育体系中有很多的阅读材料,而在使用每个阅读材料的时候,都应该适当的介绍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

(四)灵活使用文化表演等教学方法

在高校英语教学体系中,教师也应该积极使用文化表演等教学方法来提高最终教学的有效性。这里也以文化表演为例,详细阐述教学方法的具体展开。第一,剧本文化表演。即学生按照现成的剧本来进行文化表演,而学生通过了解剧本中各个角色的定位、整个剧本的文化场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就可以进行后续的文化表演,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水平。第二,即兴文化表演。这种表演主要是学生的现场表演,是在假设情境下依赖学生自由发挥的一种文化表演方式。第三,创意文化表演。这种文化表演所需要的专业性比较高,通常需要在学生具有一定跨文化交际水平以后才能够进行。而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教师也应该进行合理的分组,并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行业跟国际环境的联系紧密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而英语作为世界环境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在我国也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体系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应该明确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贯彻跨文化教学的相关理念,让学生能够立足于文化角度来更好的认识英语语言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宝平.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6):49-51.

[2]常哓晶.跨文化交际下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探究[J]. 高教学刊,2018(08):96-97+100.

作者:王静

上一篇:我国贫富差距现状试析论文下一篇:初中语文创新作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