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人的品质与修养

2023-03-06

第一篇:唐代文人的品质与修养

(道德修养集成)品质与道德修养_小矮人们的力量

在古希腊时期的塞浦路斯,有一座城堡里曾经关着一群小矮人。传说他们是因为受到了可怕咒语的诅咒而被关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找不到任何人可以求助,没有粮食,没有水,七个小矮人越来越绝望。

小矮人们没有想到,这是神灵对他们的考验,关于团结、智慧、知识、合作的考验。

小矮人中,阿基米德是第一个收到守护神雅典娜托梦的。雅典娜告诉他,在这个城堡里,除了他们呆的那间阴湿的储藏室以外,其他的25个房间里,有1个房间里有一些蜂蜜和水,够他们维持一段时间;而在另外的24个房间里有石头,其中有240块玫瑰红的灵石,收集到这240块灵石,并把它们排成一个圈的形状,可怕的咒语就会解除,他们就能逃离厄运,重归自己的家园。

第二天,阿基米德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梦告诉了其他的六个伙伴,其中四个人都不愿意相信,只有爱丽丝和苏格拉底愿意和他一起去努力。开始的几天里,爱丽丝想先去找些木柴生火,这样既能取暖又能让房间里有些光线;苏格拉底想先去找那个有食物的房间;而阿基米德想快点把240块灵石找齐,好快点让咒语解除。三个人无法统一意见,于是决定各找各的,但几天下来,三个人都没有成果,倒是耗得筋疲力尽了,更让其他的四个人取笑不已。

但是三个人没有放弃,失败让他们意识到应该团结起来。他们决定,先找火种,再找吃的,最后大家一起找灵石。这是个灵验的方法,三个人很快在左边第二个房间里找到了大量的蜂蜜和水。最后他们终于找全了灵石,迷离了厄运,重返家园。

危急时刻,生死关头,小矮人们坚持不懈、绝不放弃的精神固然令人赞叹,但其最后关头表现出的团队精神更让人为之一振。

是啊,身处绝境,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将如何收集到那240块“玫瑰红的灵石”,如何解除“生命的咒语”,又如何能够绝处逢生?

第二篇:(道德修养集成)品质与道德修养_两个大学生

两个学生,大学同班。由于家境不好,都对父母供养自己读书抱有感激之情。一个认为,应好好学习,争取各科第一;一个认为,应打工挣钱,力争减轻父母负担。

第一个学生,每天一早第一个走进教室,每晚最后一个离开。他的笔记也是全班做得最全面、最工整的一个。老师非常喜欢他,让他做了学习委员。

星期天,他从不像其他学生那样出去郊游、逛街,他认为那样对不起良心。为了多学点东西,也为了走向社会能找个好工作,课余学习,他选修了心理学、逻辑学、公共关系学等专业之外的学科,一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翻资料、做笔记。由于他勤奋好学,成绩突出,他几乎获得了学校设定的每一项荣誉。每当他把这些写信告诉父母,父母心里也总是升起无限的安慰和满足,他们为有这样懂事的孩子而骄傲,他们认为再苦再累都值得。

第二个学生很让父母担心,有几次他们甚至想断了他的学业,因为他们省吃俭用,供他上学,他不仅没考过一次好成绩,有一次还挂了红灯。更可气的是,军训一结束,他竟干了一件让父母丢脸的事——低三下四到各学生宿舍收购军训服,然后倒卖给小商小贩。这一次他虽然赚了两个月的生活费,但是却让父母整整不舒服了一学期。他们想,父母再穷,难道就缺你这几个钱吗?放假的时候,两位老人苦口婆心地说:只要你能专心学习,考出成绩,我们再苦再累都心甘。

最让两位老人不能容忍的是,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竟写信来说,以后再不要他们的钱了。接信后两位老人的心简直都伤透了,这个孩子竟是这样不听话,以断绝和父母的经济往来来抗议父母的苦心劝告。最后得知儿子是因策划一种“高考文化衫”赚了钱,心里才稍稍安慰了些。不过他们已不再对他寄什么希望,他们想,他学不好,将来找不到工作,那是他自作自受。

大学毕业那年许多学生都忙着寄求职信,参加人才市场竞争,只有他无动于衷,因为这时他已是两个公司的老板。最具戏剧性的是,在他公司求职的信中,竟有好几封是他同班同学的。其中包括那位学习最好的学生。

播下不同的种子,收获不同的希望。

两个大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业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努力学习可以使自己成为一名好的专业人才。但也有一些才能和智慧是现阶段的学校课堂无法教给你的,即使你当了老板,也必须不断学习新的实用知识。

生活就是这样,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做什么样的努力,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第三篇: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改善自我的道德品质

从上学的时候开始,我们就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德”就是说的道德,品德,品质。现在到了大学,“德”依然是我们个人修养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对我们的一生影响甚大。但在这个重要的时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如何改善和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锤炼自己的道德品质,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道德”这个关键的名词。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的本质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生存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传统似江河之水,又如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虽然其中也有落后保守的成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挑战、开拓前进的内在精神动力。而中国就有着丰富的道德资源,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概括起来主要有:

1.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 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矝。 4.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能动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因为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推进力量。但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具有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所以,我们要对道德传统做出正确的判断,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部分,继承和弘扬那些优良的部分,特别是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的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内容。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大学生是公民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应该做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模范。我们既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更是道德规范的参与者。我们应在三个重要环节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一是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二是把公民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作出道德选择;三是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仅在公民道德规范中提出“诚信”,而且在职业道德要求中,再次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道德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为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实守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俗话说,当教师的要有“师德”,做医生的要有“医德”,做各种工作的要有“职业道德”,但社会上也有一些不法份子打着有名气的品牌的招牌卖着伤害他人的东西: “苏丹红”事件,“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毒大米”事件等等,他们是多少无辜的人们受到了无穷的伤害,特别是那些刚刚出生的婴儿,他们还未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就受到这个世界的无声的折磨,他们的花朵还未在这个世界上绽放,就要慢慢地凋零。这都是那些不诚实的人做的伤天害理的事,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无辜的人。从无数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我们这些还未踏入这个有些迷雾的社会的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使自己在将来的社会中更好地立足。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的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因为我们是祖国的一代人才,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的使命,诚信是旗帜。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出现诚信缺失的现象,有些在内心是对诚信认同的,当碰到个人的利益关系时,便与之背离,坚守诚信的道德意志力不强。 我们应当锤炼个人的道德品质,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我们应该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我们还应借鉴那些道德楷模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一定的经验,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道德修养,使自己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

我们应当在进行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坚持加强个人修养与接受教育引导相统一,同时开展学习活动,把那些道德模范人物当做自己的心中偶像,把他们的行为当做自己日常的生活标准,作为自己的榜样,是自己的道德修养能够有所改善和提高,是自己的道德品质得到锤炼。

道德的行为遍布世界,只要我们认真地感受和学习它们,把它们当做自己的准则,自己的做事标准,经过不断地锤炼,我们也能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人。但道德是要大家共同努力的,我们要牢记: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使自己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院系: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班级:应用化学10-01班

学号:541004040145 姓名:王 培

第四篇: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教案)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教学理念与目的:

1、教学理念:树立“学生同样是教学过程主体”的思想,激发学生永不停息的思考,坚持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自我选择、自我定位,主动地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

2、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道德的起源、本质、涵义、功能和作用,以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能力方面:在特定的道德场景讨论和思考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坚守基本的道德底线,进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且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道德生活、形形色色的道德矛盾和冲突、各种各样的道德难题和挑战,有正确的道德立场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本章的学习和学生自觉实践使学生能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自觉践行以诚信为重点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和道德的涵义。

2、教学难点:道德学习的关键是将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行为,也就是如何实践社会的道德规范,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案例分析法:利用特定道德场景分析探讨、多媒体辅助教学,试图消除以往思想政治课中存在的枯燥无味现象,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向内自我观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实践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现实的道德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采取课堂讲授、场景呈现、课堂讨论、实例分析、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课程导入(10分钟):小悦悦事件再次拷问我们的道德良知。 播放:小悦悦事件(视频:3分钟)

思考:如何看待小悦悦事件?(学生发言:2分钟)

点评:正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探讨了价值观问题,一起分享了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今天,我们进入第四章,关于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学习和讨论。我们将着重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和涵义。并通过特定的道德场景来审视我国社会当前的道德状况,激发同学们的深入思考,进而将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行为。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选择:在一艘船上共有12个人,现在这艘船面临危险,必须放弃六个人的生命,12个人分别是:75岁的医生,患绝症的小女孩,青年劳动模范,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妓女,暴发户,贪官,弱智男孩,船长,抢劫犯,少林寺方丈,你自己,你会选择哪六个?(学生发言)

点评:我们每个人的选择可能有所不同,可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德评价标准。同样在生活中,面对同一个道德问题,不同的人往往也会有不同的评价和选择。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作用等知识,这有助于我们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5分钟)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15分钟)

1、道德的起源

道德是天生就有的吗?不是 道德是上帝赋予的吗?不是

道德是动物的本能吗?不是

那怎么理解道德的起源,按照马克思关于道德起源的学说,道德的起源有其主客观条件,人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主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存在是客观条件,而人类的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2、道德的涵义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仰来调节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自然关系,并对其进行善恶评价原则规范和行为的总和” 。

我们来看这个概念,有点长,有点复杂,但我们分解下,就容易理解多了。道德涵义中包含着四个层次的内容:

依靠手段: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良心) 调节对象: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关系 评价标准:善恶、美丑、荣辱评价

存在形式: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道德的内涵,我们逐个进行分析。 第一,依靠手段

(1)社会舆论(视频:勇救孩子)

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国内外近百家媒体的关注,甚至于有人将途径现场的17个路人一一人肉搜索出来,据说有些路人因此被解雇了,有些路人在邻居、同事面前抬不起头,有些路人则愧疚不安,这种社会舆论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2)传统习俗

人类一开始是没有道德的,是依靠传统习俗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有些风俗习惯是伤风败俗,是伪道德、假道德。对于这种伪道德,假道德,我们一定要抵制。

(3)内心信仰

大家知道这张照片的故事吗?图片描述的是“苏格拉底之死”。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而被诬陷引诱青年、亵渎神圣,最后被判处服毒自杀。当时苏格拉底的亲友和弟子们都劝他逃往国外避难,均遭他严正拒绝,当着弟子们的面从容服下毒药。大家知道这是一股什么力量吗?这就是他心中信仰的力量。

第二,调节对象 (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人与自身的关系:“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吾日三省吾身” (3)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给道德所下的定义中,只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层面,从来没有涉及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层面上,这是片面而肤浅的。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相继出现了环境道德,生态伦理,这些都是在强调人和自然地和谐相处,所以说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道德调节的重要对象。

其实,这里我想问下大家,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是自然的主宰吗?这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图片展示),但是我们给大自然留下什么,带来什么呢?垃圾和污染(图片展示)。人和自然是互相依赖互相依存的关系,让我们共同努力,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第三,评价标准——美丑、善恶、荣辱

第四,内容——各种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我们一起来感悟这个《树的故事》。苹果树就像我们的父母,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喜欢跟爸爸妈妈一起玩,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离开父母。只有当我们有需要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才回到他们身边。无论怎样,父母都一直在那里,尽一切所能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只为我们快乐。你也许觉得故事里的小男孩对苹果树很残忍。然而,想想我们又是怎样对待我们的父母的呢?

现场调查:昨天(5月13日,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们么日子?母亲节),那么同学们有没有给妈妈送去祝福?

我希望下次你们给我的答案是100%。不管我们身在何方,请常回家看看,多陪在父母身边。有一则广告,一直印象很深,每次看完都觉得心里特别温暖,大家共享下《妈妈洗脚》(1分钟),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爱传递下去。

3、道德的本质

前面说到,道德是上层建筑,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这就是道德的本质。

 经济决定道德是从终极意义而言。(经济发达地区,比如香港,素质,道德)  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具有不同步性。(3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富起来了,但道

德却有滑坡的现象)  道德是人的生存方式,是人生智慧。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3分钟)

1、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解决一个“知”的问题 )和调节功能(解决一个“行”的问题)。

2、道德的社会作用

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 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当今社会道德反思(15分钟)

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温家宝谆谆告诫企业家:“一个企业家身上应流着道德的血液,不能只流淌利润的血液。”

举例:(1)中国现代“四大武林高手” (新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2)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图(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掷出窗外)

 在时代大潮泥沙俱下、道德观念良莠芜杂的今天,人如果在金钱面前什么都不管不顾了,人就病入膏肓了;社会如果利令智昏恬不知耻肆无忌惮之徒比比皆是了,社会就危在旦夕了!

我们并不否认,当今社会有见死不救的“17个路人”,有为数不少的不良商人,也有“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的干露露、郭美美之流。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我们也有陈贤妹阿姨,也有伸臂去接10楼坠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 ,也有护在伤者身前挡住车流的“最美女孩”刁娜,也有舍身救学生而失去双腿的张丽莉老师,更有带着瘫痪养母上大学的山西女孩孟佩杰(视频:5分钟)。

因此我想对大家说:

★其实,道德并非是冷漠的;

★其实,道德并非只是外在的束缚;

★其实,道德和你我他的幸福都紧密相连。

2、我们能改变什么?(在特定音乐中分享下面(1)、(2)(3)内容) (1)我们如何审视自己的道德良知?!

 从一系列的反思言论看,我们或是归咎于媒体,或是责难于制度,或是不满社会麻木,或是批评法律不够健全,唯独很少从自身的角度进行自省和反思。我们应当明白,道德的实践顺序:不为恶→行普通的善事→ 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生活在一个不平凡的时代,每天都在见证种种非凡,却心绪不宁。这种不安,源自各类事端不时在挑战我们良知的底线,让我们手足无措。不经意间,愤怒、指责、谩骂开始侵蚀我们的生活。我们把这一切归之于自己无力解决的因素,让自己站在道德高地上,但却很少反思:我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吗?

(2)道德教育反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反思我们的大学教育,尤其是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 当下大中小学的道德教育脱离实际生活,教学内容空洞,而且还应试化,学生能把课本上的道德规范背得滚瓜烂熟,但不一定去践行。

所以说,我们的道德教育方式急需改革!我们必须让学生在道德场景中去认识道德对社会和个人的益处,自觉践行道德规范。我们还应适当地让学生了解当下社会道德领域存在的真实问题,告诉他们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提高他们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

(3)胡锦涛在纪念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努力践行胡总书记提出的希望)

希望广大青年坚持高尚品行。广大青年一定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品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新风正气,用高尚的道德行为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要争当诚实守信的模范,带头履行社会责任,努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大力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公德;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形成依法办事的行为规范、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好引领

社会风尚。

(4)捍卫底线,唤醒良知(作为一名社会人,一位普通的公民,我们起码要做到) 道德的大纛需要我们所有人共擎,我不例外,你不例外,他不例外。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如果我们都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何愁不能筑牢中华民族道德的长城!

希望大家不要仅仅做一个社会风气的批评者,而要更乐意、更勇敢地去做一个美德的践行者。

(与学生一起大声诵读)用我们的行动去诠释美丽的人性和人格 —— 宽容、担当、孝道、诚信、帮扶、独立、勇敢、公正、专注、平等。

 从此刻,开始行动。  从此刻,开始坚守。

 从此刻,保卫“平凡的良心”。

如果您愿意,那么请你用热烈的掌声来回应!大家的掌声是对自己许下的庄重的承诺,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用行动来履行自己的承诺。

课程结课:古今中外还有哪些道德传统值得我们借鉴,道德发展经过了哪些历史类型,这些内容我们下节课再作介绍。

五、教学效果的强化(2分钟)

(一)延伸阅读:

1.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三部分

(二)课外思考题:

1. 日常生活中最羡慕与最反感的三类人? 2. 最欣赏的三种气质品格?

3. 别人对你气质品格的三种可能评价? 4. 自己对自身气质品格的三种评价?

第五篇:浅析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兴盛

论文题目:浅析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兴盛

姓 名:__王国全_____ 学 号:__2012031132_ 院 系:__法政学院___ 专 业:__历史学_____

摘要

唐代茶文化的兴盛是对历史上茶文化吸收和发展的结果。茶文化在唐代的最终形成,决定着唐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饮茶风气的普遍、陆羽《茶经》的问世、大宗茶市的出现、茶税制度的建立、饮茶习俗的外传等都说明了唐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关键词:唐代;茶文化史;形成;兴盛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以来,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国人民在茶树的栽培管理、茶叶的加工制作、饮茶的方法、茶具的生产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单一绿茶到多种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从饮茶的物质层面到品茶的精神层面等,期问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并由此形成了内涵丰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茶文化。随着茶叶的外销,这种文化也传播至海外,并且派生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文化。本文拟从唐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唐代茶文化的成因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唐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地位 1.全民饮茶蔚然成风

茶的发现是中华民族对于全人类的一个伟大贡献,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健康的滋味丰富的饮料,也为人们感悟生命、修身养性创造了一种绝好的方式。但是,从“神农尝百草’夕的传说开始,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人们对茶的认识和利用还局限在它的药用功能,只有到了唐代,饮茶才开始成为人们普遍的饮食习惯。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潮,它结束了自汉末以来四百年的混乱割据和异族入侵的局面,又吸取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经验教训,其制度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农民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形成了一个国家统

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空前发展的局面,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青春奋发的情绪,创造力蓬勃旺盛,音乐、歌舞、绘画、工艺、诗歌都以新颖的风格发展起来。这样的社会条件也为饮茶的进一步普及和茶文化的继续发展打卜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饮茶这种更高级的物质享受创造了条件,人们有了更多的余闲和从容的心境去领略茶的美好滋味。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小寐,又小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小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夕就是说,到盛唐,由于佛教禅宗允许僧人饮茶,而此时又正是禅宗迅速普及的时期,世俗社会的人们对僧人的饮茶也加以仿效,从而加快了饮茶的普及,并很快成为流行于整个社会的习俗。喝茶的人多了,就出现了很多出售茶汤的茶馆,而且茶的产量和品种也开始增多。 2.茶学著作相继问世 在唐朝安定富庶的社会条件卜,茶更普遍、更深入地进入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日常生活,饮茶成为一种全社会的生活习惯,一种极其广泛的嗜好。中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研究茶及茶文化的专门著作《茶经》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卜产生了。

封建文士和寺庙僧侣在茶学的形成和茶文化的发展传播方面有着特殊的贡献。寺庙僧侣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会种茶、制茶,而且精于茶术。而士大夫阶层创造性的发挥,又把茶的知识小断艺术化、理论化。从张孟阳“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左思的“心为茶奔剧,吹嘘对鼎沥”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魏晋时代的文士已小是简单的饮茶了,他们通过茶的烹煮饮用的全过程,精神上已得到了极大的享受。盛唐时期已处在我国茶业生产蓬勃发展的时期,饮茶风尚也加速由南向北传播、普及。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卜,长期生活在南方产茶地区,从小在寺庙里长大的陆羽((737一804年,唐代竟陵人),小但熟悉茶事,而且以煎得一手好茶而闻名。作为一个有心人,陆羽一直注意收集历代茶叶史料,并亲自参与调查与实践,总结几十年宝贵经验,于唐上元初年隐居浙江菩溪,写出了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茶经》全书共分三卷l一节,七千余字。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的历史、产地、功效、栽培、采制、煎煮以及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充分阐述,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并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鸿渐(陆羽字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之法,造茶具二l一四事,以都笼统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于是茶道大行。”这就说明在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和倡导卜,饮茶之风大盛,“茶道大行”。北宋诗人梅尧臣有诗曰:“自从陆羽生人问,人问相约事春茶。’夕说的也是陆羽及其《茶经》对唐代茶事活动的影响。应该说,在我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茶经》是我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并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3.大宗茶市应运而生

我国茶叶贸易肇始于西汉,土褒的《憧约》内提到“烹茶尽具’夕和“武阳买茶”是茶叶进入市场的最早记载。这说明在唐代之前已经开始茶叶的贸易,但目前尚无资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以茶为大宗贸易物的茶市。茶市的出现应该在唐代。

茶树本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一种野生植物,首先开始人工栽培的是地处南方山林的佛教僧侣。他们为了供佛和坐禅的需要,在寺庙周围种植茶树,采制加工茶叶。“寺院茶’夕成了寺庙经济的组成部分。唐代许多茶叶的名品当时都出自寺院。所以在中唐以前,寺庙茶园在茶叶生产上一直占据了重要位置。此后,由于对茶的社会需求量小断增加,地方官员还在南方原先小产茶的地区,通过行政手段推广制茶,因此,茶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茶产量越来越多,对茶叶的制作也越来越精,随着饮茶之风的进一步普及,茶叶已经在唐代具备了商品属性,进入了流通领域,进而出现城市商业茶馆,大宗茶市应运而生。 4.茶税制度初步建立

早在汉代,盐和酒就实行了专卖制度。而税茶、榷茶则是唐代中期才开始实行的制度。其实,唐土朝建立后的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国家对盐铁木等山泽之利采取了相当宽松的政策,对待茶类生产更是放任茶业私营自由发展。这种政策为茶业的飞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也正是由于茶业经济的欣盛繁荣使得封建土廷小得小重新审视茶以及茶税在财政收入中的重要地位。唐德宗建中三年,户部侍郎赵赞以“常赋小足”为借口建议开征茶、漆、竹、木税,税率从价征一分之一。自此开了茶叶征税的先例。但此时并小是为茶而设的专税,只有到贞元九年张傍倡发的茶税课征才是真正的为茶专门设立的税种,他主张在茶叶产地和商路要道按品质优次将商人所携带茶叶分为三等,征收总价值的10%作为茶税。自茶单独课税以来,随着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发展,税额小断增加,茶税收入也逐渐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5.饮茶习俗陆续外传

唐代是中外交通空前发达的时代,因此与邻邦有着积极的文化交流,虽然茶叶在当时还小作大宗商品外销,但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茶叶的种植方法和饮茶习俗已影响传播到邻近的国家和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日本、朝鲜和西藏。茶的广为传播,得力于唐代佛教的发展与繁荣,当时僧众小但种茶自用,还常办茶宴招待香客与外来僧人。盛唐时期,日本向中国派遣留学僧和留学生,他们在中国生活几年或几十年,完全过着与中国人一样的生活,连名字也改了,甚至还有人在中国娶妻生子,唐德宗年问,日本高僧最澄到中国天台山国清寺拜道邃禅师为师。学成回国时,特带茶种回到日本,并种植于日本近江一带,这是中国茶种外传的最早记载。

二、唐代茶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

陆羽《茶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茶道文化的正式诞生,伴随着饮茶的高潮,带动了茶业和茶文化的空前繁荣,因而史称“茶兴于唐”。追根探源,唐代茶文化的兴盛,至少有以下原因: 1.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兴起于佛教的发展与繁荣

我国佛教本自国外传来,最初是天竺教占上峰,天竺佛教教义与中国道家、儒家思想都发生冲突,到唐代出现儒、道、佛合流的趋势,于是产生了中国牌的佛教:禅宗。禅宗认为佛在心内,小在心外,心外之佛都是假的,所以主张“静心”、“自悟”,重视“坐禅修行”,即必须排除所有的杂念,专注于一境,以达到身心一致。所以要求参禅的僧人“枷跌而坐”、“过午小食”,而茶有提神养心之用,既能促进思考,又能减轻肌饿,因此茶被作为首选饮料,于是寺院饮茶之风大盛,并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全国各地。 2.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科举制度关系密切

唐朝用严格的科举制度来选才授官,非科第出身小得为宰相。每当会试,小仅举子被困考场,连值班的翰林官也劳乏得不得了。于是,朝廷特命将茶送至考场,以茶助考,以示关怀,因而茶被称为“麒麟草”。举子们来自四面八方,都以能得到皇帝的赐茶而无比自豪,这种举措在当时社会上有着很大的轰动效应,也直接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 3.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诗风大盛有关 唐代科举把诗列为主要内容,其余考试科目被视为下等。以诗中第才是士人心中的理想目标。利禄所在,使文人无小攻诗,于是吟咏成风。尤其到中唐,出现诗歌的极盛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写诗的人需要益智提神,故诗人多嗜茶。所以卢全赞美茶对引发诗兴的作用时说:“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字。四碗发轻汗,平生小平事,尽向毛孔散„„。杜甫说过“李白斗酒诗百篇”,但在卢全看来,茶对激扬文思的作用则更大。诗人常流连于山水自然之问,饮茶必有好水,而名山、名泉的发现和鉴赏,小仅进一步促进了饮茶之风,而且经过诗人的形容、夸张,使茶事活动艺术化,并且使饮茶直接向美学角度推进了一步。 4.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还与朝廷直接提倡有关

中唐以后各皇帝大多好茶,为提神消食、治病,便向民问搜刮名茶,贡茶因之兴起,如阳羡、顾诸都是当时名茶贡品,浙江的顾诸紫笋,唐中叶以后岁贡一万八千斤,大历年问专门在浙江顾诸山侧的金沙泉畔建立贡茶院,用于进贡宫廷御用茶叶,新茶出来后,必须于清明节前贡到,因为“清明茶宴”是宫廷每年在清明节举办的最大的宴请活动,参加人员小仅有土公大臣,皇亲国戚,还有外邦使者等。应该说,宫廷对饮茶文化的重视,直接推动了唐代茶文化的发展。

唐代茶文化的兴盛是对历史上茶文化吸收和发展的结果。茶文化在唐代的最终形成,决定着唐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也使得一系列划时代意义的变化在唐代都得以完成。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封演.封氏闻见记.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3)李珏.论王播增榷茶疏.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2.

上一篇:填充墙体裂缝处理方案下一篇:土地使用税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