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强省”视域下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2024-04-19

1“文化强省”视域下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共8篇)

篇1:1“文化强省”视域下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文化强省”视域下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摘要】在当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过程当中,通过加快发展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实现“文化强国”是当下我们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范畴。湖北省作为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一个过渡地带,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它拥有多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而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当中,体育项目的发展演变以及体育文化的传承也发展的更加多样化,如何结合当下市场经济下更好的推动“文化强省”工作,更好的弘扬和传承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成为当下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关键词】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一、“文化强省”的必要性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当下国际社会的竞争当中,传统的民族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际交流日益密切,软实力的文化输出和输入比重不断增长,而如何借助本土的特色文化,来保持其国家发展的鲜明特色,夯实综合国力,是在当下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控的方向。中国作为四大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近年来,国家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之上。体育作为文化传承的直观体现,形式多样,而且独具民族特色,受到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从而衍生出多种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各个民族在包容的大环境之下,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细分来看,各个省份的由于民族的不同,也形成了一些较为鲜明的特色。湖北省当中的武陵山区、巴山一代都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它们拥有十分鲜明的民族色彩,而且传统的体育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记忆,在实践的传承当中,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发展,实质上是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一种最直接的体现。商品的流通可以限制,但是文化的传播没有明确的直接限制,只要拥有明确的信仰,拥有文化的解读者,那么文化在长时间的发展之后一样可以遍地开花。从马克思哲学辩证的角度来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在经历了反复的实践之后发现,没有一个国家和时期或者民族可以丢掉传统的文化。

因此,在当下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过程当中,借助发挥文化特色,来使得其自身拥有更强的支撑力,打造良好的形象,保持原有的特色,将其弘扬发展,才是当下所谓的创新社会当中,最好的创新,也是湖北省在对外发展和宣传当中,最好的“名片”。而且从湖北省长远发展来看,物质的硬实力还需要借助文化的软实力将其更好的深化,通过提升内涵,从而确保其在发展当中,拥有坚强的精神后盾,拥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强大的精神动力,才是文化价值发挥的重要方向。

二、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湖北省处于我国的第二阶梯之上,在第二阶梯省份当中,湖北省的民族数量较多,而且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在长阳、武陵一代。它们的地理位置相较而言比较特殊,因为我国的少数民族在地理上的分布大多数是以西南、西北为主,作为一个中部发展省份而言,在地理位置上极具代表性。湖北省是东部发达地区与西南落后地区、集约农业区与粗放林牧业区的过渡地带,处于承东启西、东靠西移的战略地位,经济地理位置非常具有代表性。

在湖北生的少数民族当中,长阳、武陵一代是多民族融合的聚居地,全边区46个县市有3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聚居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布依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00余万,占地区总人口的56.2%,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他们的地域具有一定的闭塞性,湖北省虽然处于中部省份,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却因为褶皱山地,远离湘、鄂、川、黔四省中心城市,地域封闭,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极度落后。但是也正是因为地域封闭、交通不变,他们本土的民族文化更具特色,没有受到外界文化的冲击,保留和传承的是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文化。

传统体育文化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劳动文化,是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健身性、大众性、竞技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由于生活习性的共性,体育文化会得到发展,但又因为民族习惯、信仰的不同,从而使得湖北省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独具特色。这些特点决定了新时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应顺应文化发展形势的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任其随波逐流。

三、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开发的瓶颈

(一)外部环境阻隔因素过多

湖北省内部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都属于喀斯特地貌,山势崎岖,而且土地贫瘠,地貌复杂多样,交通不便,虽然过于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得独特的传统文化得以形成,但是在当下的发展过程当中,外部因素也会带来诸多的阻隔和不便利。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作为赖以生存的环境,长期闭塞,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从而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在这样的环境因素影响之下,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也会因此发展缓慢,甚至长期处于一个停止发展的状态。所谓“物极必反”,从而导致过分的闭塞,影响到民族传统文化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二)民族体育文化形式单调缺乏相应的传承保护

通过对于湖北省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调查发现,体育文化的传承方式形式近年来在逐步减少,非物质形式的传播虽然是主流。但是由于在湖北省内的少数民族当中,许多民族都没有自己统一的文字,因此没有翔实的文献记录和保护,单凭依靠传统的民间故事、祖祖辈辈相传,也很难保证不出现以讹传讹的事情。从而使得民族体育传统文化在传播流传过程当中,因为没有缺乏相对科学的形式,而使得其传承下来的东西越来越少。这样,不仅仅是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损失,更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缺失。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发展,必然会导致民族体育文化濒危。

(三)传统体育文化挖掘传承有待不足

经济的发展使得少数民族当中的青壮年也开始走出大山,对于传统的民风民俗虽然也有认识,但是在传承上,已经有明显的不足。而且对于湖北省传统体育文化挖掘研究整理的人员十分少,加上民风民俗领域针对性的确实,民族体育文化的记忆碎片较多,而且没有整理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民族特色文化体系,从而进一步的挖掘完善起来十分困难。

四、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开发

(一)取其精华,明确保护和发展方向 在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当中能够,取其精华,是确保其可以更好的传承发展的关键。发展文化具有传承性、包容性等特点,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反映了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进步和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湖北省的传统体育文化当中,保护是基础,在保护的基础之上,通过同传统的文化相结合,来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样才可以保证其可以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的其它丰富的文化成分。同时,在进行传统的体育文化传承过程,不但要注重与本民族其它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还要吸收外来的和其它民族的先进体育文化成果,进一步丰富其内涵,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与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但是,要注重取其精华的核心,而且不能够照抄照搬,这样不仅会舍本逐末,长此以往,也会失去自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

(二)建立体系,深化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

对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当下最紧急的就是建立一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体系。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力度一方面,要丰富挖掘整理的方法,将参与观察、野外考察和现代科技手段等纳入到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中。通过多方面的整合、收集各类的相关信息,进行统一的收录和研究,来进行对于已知传统体育文化的收录和保护。改变过去研究零碎、不系统的状况,对部分原始文化风貌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实地调查,以最大程度地抢救搜集整理各少数民族频临消亡的传统体育文化。这样,才能够确保湖北省少数民族的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而且从长远发展来看,也是民族文化不断完善的一种有效尝试。另一方面,要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纳入科学的规划之中,加强科研立项,从而确保投入研究和保护更加区域专业化、地域化、科学化。

(三)因地制宜,借助旅游传播和发展文化

湖北省内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是旅游的焦点和轴心。近年来,第三产业当中,旅游业能够快速有效的带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各个省市已经将其纳入当地发展战略当中的重头戏。实质上,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虽然文化自身有其独特的发展方式,通过与旅游的联袂,不但可以增强人们对相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文化的发掘和传承,而且可以实现文化资源的保值增值甚至是创新,旅游业不仅借助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参与其中,使得旅游内涵更加深化,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也可以得到弘扬,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与旅游联袂,一些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显示出了勃勃生机。旅游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最好载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特殊的功能。另外,借助旅游也可以改善当地的综合环境,两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对于促进湖北省的更好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四)支持政策与资金投入

在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当中,政府职能建设作用不容忽视。因此,需要借助政策的支持,来更加有效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确保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当中,拥有科学明确的外部环境,而且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从长远来看,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另外,明确相应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于更好的促进其发展,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外部条件。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下促进其发展有更好的推动作用。加大对于资金的投入,不仅是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收集整理当中,进行相应的科研资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为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统一协调发展。这样,才可以确保资金投入的价值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也能够享受到国家政策红利,从而充分发挥它的智力支撑作用。

五、结语

对于当下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而言,它是中国传统文明中的璀璨一员。在湖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当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意义十分深远,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开发,它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民族团结,而且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建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开发当中,加快步伐,优化方式,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创新,在不断优化的道路上真正实现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和传承。通过对于文化产业的有效实践,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广,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在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当中,体系更加科学化,经验办法也在不断的总结和改进,相信在湖北省未来的发展当中,进一步促进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更好的促进湖北省综合的发展也会充分发挥软实力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咏.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1(06)

[2] 郝国栋,石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贵州民族研究.2011(02)

[3] 范维.刘思阳.探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4] 谢林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宏扬民族体育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01)

篇2:1“文化强省”视域下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关键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特点;开发策略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和民间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和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目前,我们有了相对完整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对其的理论科学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也被开发出来,如民运会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健儿在赛场上一决高下;在民族节庆时用以庆祝节日;在电视节目上登场演出;都极大的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和传播。

1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必然性

1.1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个文明的国度内闪发着各种优秀的文化思想。无论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再或者是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等等都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史上各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继产生,并在整个中国的文化历史上扮演者重要角色。大家所熟知的武术瑰宝太极拳,其正是由阴阳学说理论、还有其它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再加之以科学完整的套路动作作为习练内容而逐渐发展完善的一种拳种[1]。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将更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1.2与人民健身娱乐需求的契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高生活质量的愿望也在不断增强。如何在工作之余娱乐身心,健康体魄成了多数人民所迫切期待的。而民族传统体育越来越紧密的和大众健身娱乐联系在一起。在社区,公园、广场等人民健身娱乐的主要阵地可以轻松的发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子。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这些项目深受中老年健身人群的喜爱,原因在于其有很好的健身养生的功效;其次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其简单易学,对场地器材要求低,也使得其有众多的参与人群。

1.3丰富和繁荣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体育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将对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不断发展和研究将有利于丰富和繁荣我国的体育文化事业。例如河南登封少林寺以“少林功夫”、“少林文化”为依托,大力开展少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的全球掀起“少林功夫”热,因此促进了少林寺旅游资源的发展,更是每年给当地政府创造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再例如太极拳起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其以太极拳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开设太极拳馆;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和练武爱好者来此处消费。其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经济水平的提高将更加有利于太极拳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2]。

2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特点

2.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的定向性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主要在民间进行,这与民族传统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条件有关。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形成了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传承特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形成了定向性传播,通常表现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因此给民族传统体育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局限性,甚至导致一些项目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传承人而失传。

2.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的开放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很多项目资源也开始由内向外,由国内逐渐走向国外。例如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在国内已经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各种太极拳馆在国内的大小城市相继开馆;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太极拳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外广泛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的迅猛发展得易于其传承的开放性,使其更好地适应文化传播发展的环境,抢占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的战略高地。

2.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的区域性

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具有区域性,这与我国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等有关。例如在北方受寒冷天气时间较长的影响,产生了很多滑冰,滑雪类项目;而在南方受水之源丰富的影响则诞生了很多水上项目如龙舟竞技,独竹漂等项目。而且由于区域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其项目只能在特定的区域性传承和发展。

3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原则

3.1保持原汁原味的开发原则

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有着其自身特立独行的思想内涵,这是有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本质区别。而且其的产生还受到历史环境和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有其难以剥离的生存土壤[3]。所以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时一定要保持原汁原味的开发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其更好地背负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

3.2科学的开发原则

当今社会是知识的社会,更是崇尚科学反对愚昧的社会。要想更好地做好一件事情,如何科学的计划,如何科学的实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开发自然也要遵循科学的开发原则,否则只能与希望和目标背道而驰,越走越歪,越走越远。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一定要遵守自然的发展规律,尊重客观事实、然后精心计划科学有效的开发原则、才能使其朝着又快又好的发展之路上前行。

3.3符合市场需求的开发原则

市场是资源开发的风向标,只有满足市场的需求,开发出合适的产品,人民才会买单。否则就像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能够看而不能够用,那样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这正所谓是做了出力不讨好的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亦是如此,只有找准市场定位、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加之合理的推销模式、定能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要遵循市场需求的开发原则,充分发挥好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这样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发展的更好。

4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

4.1与旅游联姻的开发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要走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的路子,让其在人们休闲娱乐之余很好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成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有力支持者。通过与旅游业结合可以增加有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演的经济收入,收入得到了保障则将有利于更好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4]。因此开发时北方可以借助冰雪天气长的特点开展以滑冰,滑雪类的旅游项目;让人们欣赏壮美北国风光之余也可以体验到滑冰和滑雪地乐趣[5]。而在南方受水之源丰富的影响则诞生了很多水上项目如龙舟竞技,独竹漂等项目[6]。

4.2与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结合,开发,打造精品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目前已经在大中小学校开发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砸沙包、拔河、狩猎、蹴球、板鞋竞速、武术类等。其中以武术类最为多样例如在小学就有五步拳、少年拳、初级长拳、24式太极拳等基础武术套路[7]。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相应教育阶段的体育锻炼强度和内容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和丰富。一些学校因受地理环境,人文背景的影响也开设有其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东北的有些高校有珍珠球,滑冰等项目;南方的有些高校开设有龙舟课;还有广西某些学校开设的抢花炮等。我相信如果能很好地结合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打造更多适合的,适应各个教育阶段、各个地区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4.3通过竞技体育的开发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竞技体育的开发可以更好的让其发展,创造适应的发展环境,促进其快速的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如武术作为亚运会的比赛项目,其精彩刺激的武术动作成为了比赛的亮点,同时也为后期的武术人才的发展和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持。再比如在我国民运会上,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轮番上场,给观众奉献了精彩有趣的比赛[8]。同时也在无形的促进各个参赛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4.4在民俗节庆中的开发

民间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主要阵地,如何发挥好这块阵地的作用,则直接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未来的发展之路。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文化历史源流,因此也创造了很多有意思,有内涵的民俗节庆活动。也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在丰富中华灿烂文化,满足人民的精神娱乐需求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民俗节庆活动过程中,一般会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这自然就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如广西三月三抢花炮,端午节划龙舟等[9]。在民俗节庆中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将更好使其为人民大众服务,同时也为其自身发展创造可依赖的生存环境。

4.5通过电影,电视节目来开发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媒体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使人们能更快的认识一些事物,从而促进这些事物的广泛传播和发展。最直接的传播方式有电影、电视剧还有一些电视类节目等。它们都极快,极广泛地传播着民族传统体育。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使人们掀起了学习少林功夫的热潮,也推进了“少林寺”旅游的热潮。再如武术大师级人物李小龙正是因为功夫电影的拍摄,才使其为世界功夫迷所熟知,其截拳道更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学习浪潮。再例如央视2007开播的康龙武林大赛,更是把中国功夫推上了电视银屏,使广大观众更加直观的了解认识,从而加大了中国武术的传播。还有一些赛事的转播也直观地把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更好的呈现给观众。

5结论和建议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最终还要落实到人的主观能动性上,通过论文可以看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是十分有意义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我们可以从其传承特点上做工作,如保护传承人,给予其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然后逐渐提高。保护特定的传承区域,使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好的为保持其固有属性服务。加大市场的传播力度,用市场的需求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走出去。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肯定还有很多,但既适合所有区域,又符合当地市场选择的方法就比较少了;因此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时一定要遵循适应性开发的方针,切不可照搬,要做到活引活用!我相信只要科学合理的对待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前景定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支川.论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5):47-49.

[2]马磊.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传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3):326-330.

[3]陈永辉,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J].体育学刊,2009,16(5):91-94.

[4]朱岚涛,陈炜.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0,(3):146-153.

[5]赵忠伟.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9(6):14-16.

[6]倪依克.当代中国“龙舟现象”的社会文化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6):23-26.

[7]何金,刘永风.江苏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选项课开设现状调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4):51-53.

[8]闫艺.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2,34(5):1-4

篇3:1“文化强省”视域下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关键词: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1 “文化强省”的必要性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当下国际社会的竞争当中,传统的民族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际交流日益密切,软实力的文化输出和输入比重不断增长,如何借助本土的特色文化,来保持其国家发展的鲜明特色,夯实综合国力,是在当下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控的方向。中国作为四大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近年来,国家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之上。体育作为文化传承的直观体现,形式多样,而且独具民族特色,由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从而衍生出多种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各个民族在包容的大环境之下,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细分来看,各个省份的由于民族的不同,也形成了一些较为鲜明的特色。湖北省当中的武陵山区、巴山一代都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它们拥有十分鲜明的民族色彩,而且传统的体育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记忆,在实践的传承当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发展,实质上是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一种最直接的体现。商品的流通可以限制,但是文化的传播没有明确的直接限制,只要拥有明确的信仰,拥有文化的解读者,那么文化在长时间的发展之后一样可以遍地开花。从马克思哲学辩证的角度来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在经历了反复的实践之后发现,没有一个国家和时期或者民族可以丢掉传统的文化。

因此,在当下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过程当中,借助发挥文化特色,来使得其自身拥有更强的支撑力,打造良好的形象,保持原有的特色,将其弘扬发展,才是当下所谓的创新社会当中,最好的创新,也是湖北省在对外发展和宣传当中,最好的“名片”。而且从湖北省长远发展来看,物质的硬实力还需要借助文化的软实力将其更好的深化,通过提升内涵,从而确保其在发展当中,拥有坚强的精神后盾,拥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强大的精神动力,才是文化价值发挥的重要方向。

2 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湖北省处于我国的第二阶梯之上,在第二阶梯省份当中,湖北省的民族数量较多,而且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在长阳、武陵一代。它们的地理位置相较而言比较特殊,因为我国的少数民族在地理上的分布大多数是以西南、西北为主,作为一个中部发展省份而言,在地理位置上极具代表性。湖北省是东部发达地区与西南落后地区、集约农业区与粗放林牧业区的过渡地带,处于承东启西、东靠西移的战略地位,经济地理位置非常具有代表性。

在湖北省的少数民族当中,长阳、武陵一代是多民族融合的聚居地,全边区46 个县市有32 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聚居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布依族等30 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00 余万,占地区总人口的56.2%,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他们的地域具有一定的闭塞性,湖北省虽然处于中部省份,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却因为褶皱山地,远离湘、鄂、川、黔四省中心城市,地域封闭,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极度落后。但是也正是因为地域封闭、交通不变,他们本土的民族文化更具特色,没有受到外界文化的冲击,保留和传承的是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文化。

传统体育文化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劳动文化,是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健身性、大众性、竞技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由于生活习性的共性,体育文化会得到发展,但又因为民族习惯、信仰的不同,湖北省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独具特色。这些特点决定了新时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应顺应文化发展形势的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任其随波逐流。

3 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开发的瓶颈

3.1 外部环境阻隔因素过多

湖北省内部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都属于喀斯特地貌,山势崎岖,而且土地贫瘠,地貌复杂多样,交通不便,虽然过于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得独特的传统文化得以形成,但是在当下的发展过程当中,外部因素也会带来诸多的阻隔和不便利。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作为赖以生存的环境,长期闭塞,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从而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在这样的环境因素影响之下,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也会因此发展缓慢,甚至长期处于停止发展的状态。所谓“物极必反”,从而导致过分的闭塞,影响到民族传统文化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3.2 民族体育文化形式单调缺乏相应的传承保护

通过对于湖北省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调查发现,体育文化的传承方式形式近年来在逐步减少,非物质形式的传播虽然是主流。但是由于湖北省内的少数民族当中,许多民族都没有自己统一的文字,因此没有翔实的文献记录和保护,单凭依靠传统的民间故事、祖祖辈辈相传,也很难保证不出现以讹传讹的事情,从而使得民族体育传统文化在传播流传过程当中,因为没有缺乏相对科学的形式,而使得其传承下来的东西越来越少。这样,不仅仅是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损失,更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缺失。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发展,必然会导致民族体育文化濒危。

3.3 传统体育文化挖掘传承不足

经济的发展使得少数民族当中的青壮年也开始走出大山,对于传统的民风民俗虽然也有认识,但是在传承上,已经有明显的不足。而且对于湖北省传统体育文化挖掘研究整理的人员十分少,加上民风民俗领域针对性的缺失,民族体育文化的记忆碎片较多,而且没有整理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民族特色文化体系,从而进一步挖掘完善起来十分困难。

4 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开发

4.1 取其精华,明确保护和发展方向

在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当中能够,取其精华,是确保其可以更好的传承发展的关键。发展文化具有传承性、包容性等特点,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反映了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进步和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湖北省的传统体育文化当中,保护是基础,在保护的基础之上,通过同传统的文化相结合,来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样才可以保证其可以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的其它丰富的文化成分。同时,在进行传统的体育文化传承过程,不但要注重与本民族其它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还要吸收外来的和其它民族的先进体育文化成果,进一步丰富其内涵,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与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但是,要注重取其精华的核心,而且不能够照抄照搬,这样不仅会舍本逐末,长此以往,也会失去自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

4.2 建立体系,深化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

对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当下最紧急的就是建立一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体系。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力度。一方面,要丰富挖掘整理的方法,将参与观察、野外考察和现代科技手段等纳入到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中。通过多方面的整合、收集各类的相关信息,进行统一的收录和研究,来进行对于已知传统体育文化的收录和保护。改变过去研究零碎、不系统的状况,对部分原始文化风貌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实地调查,以最大程度地抢救搜集整理各少数民族频临消亡的传统体育文化。这样,才能够确保湖北省少数民族的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而且从长远发展来看,也是民族文化不断完善的一种有效尝试。另一方面,要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纳入科学的规划之中,加强科研立项,从而确保投入研究和保护更加区域专业化、地域化、科学化。

4.3 因地制宜,借助旅游传播和发展文化

湖北省内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是旅游的焦点和轴心。近年来,第三产业当中,旅游业能够快速有效的带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各个省市已经将其纳入当地发展战略当中的重头戏。实质上,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虽然文化自身有其独特的发展方式,通过与旅游的联袂,不但可以增强人们对相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文化的发掘和传承,而且可以实现文化资源的保值增值甚至是创新,旅游业不仅借助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参与其中,使得旅游内涵更加深化,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也可以得到弘扬,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与旅游联袂,一些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显示出了勃勃生机。旅游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最好载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特殊的功能。另外,借助旅游也可以改善当地的综合环境,两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对于促进湖北省的更好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4.4 支持政策与资金投入

在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当中,政府职能建设作用不容忽视。因此,需要借助政策的支持,来更加有效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确保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当中,拥有科学明确的外部环境,而且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从长远来看,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另外,明确相应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于更好的促进其发展,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外部条件十分有利。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下促进其发展有更好的推动作用。加大对于资金的投入,不仅是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收集整理当中,进行相应的科研资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为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统一协调发展。这样,才可以确保资金投入的价值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也能够享受到国家政策红利,从而充分发挥它的智力支撑作用。

5 结语

对于当下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而言,它是中国传统文明中的璀璨一员。在湖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当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意义十分深远,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开发,它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民族团结,而且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开发当中,加快步伐,优化方式,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创新,在不断优化的道路上真正实现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和传承。通过对于文化产业的有效实践,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广,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在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当中,体系更加科学化,经验办法也在不断的总结和改进,相信在湖北省未来的发展当中,进一步促进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更好的促进湖北省综合的发展也会充分发挥软实力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咏.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1(06).

[2]郝国栋,石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贵州民族研究,2011(02).

[3]范维,刘思阳.探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篇4:1“文化强省”视域下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关键词:康元玩具;科技;工业技术

1 传统民间玩具的种类及智力特征

我国传统民间玩具种类有很多,大多数由泥、碎步和竹片制作而成,代表作有九连环、鲁班锁、华容道和七巧板。这些玩具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我国古代民间已具备高等智慧,把游戏和数学专业理论结合了起来,涉及到数学中的几何学、拓扑学、图论、运筹学等多门学科,以至于被西方国家统称为“中国的难题”(chinese puzzle)。这种极简化的造型渗透着严格的学术理念,正是我们民族民间产品的典型思维特征。《中国科技史》中记载,七巧板是“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日本杂志《数理科学》称华容道为“智力游戏界三大不可思议之一”;九连环在国外被称作“中国环”;鲁班锁被称为“六根刺的刺果谜”,甚至有西方学者称西方的智力玩具“驴的魔术”靈感来源于中国的“四喜人”,由此可以看见中国古代智力玩具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和中国人对古典玩具数理理论知识的渗透所重视的程度。

2 康元玩具的造型特点和技术内涵

康元玩具具有那个时代玩具共有的特征:结构精巧、色泽艳丽、造型写实的特点。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小熊拍照”“电动冲锋枪”“母鸡生蛋”等,在当时已具备比价高的工业水准,这些铁皮玩具大致可分为:发条铁皮玩具,电动铁皮玩具和惯性铁皮玩具三种,“母鸡生蛋”就是以电池为驱动能源带动玩具的整体动作的完成,“电动冲锋枪”系列玩具的科技含量是最高的,这类铁皮玩具以声、光、电等技术为职称,利用发光二极管、不落地齿轮勾搭机构等一些机械原理构造而成。从各个历史时期来看,康元玩具不但在内在技术上有突破性的创造,外在造型也展现了各个时期的时代特色。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因为当时在国共内战的政治环境下,国民党控制着几乎全部的现代工业,军火工业也相当规模。政府正规军,约有四分之一是用美械装备起来的,一半以上是日械,后美国政府又向国民党军移交了舰艇一百三十一艘,在当时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康元玩具军事系列产品模拟了这样的军工装备,包括“战舰”“打机关枪的士兵”等。动物类型的玩具造型几乎都是写实的,并不具备多少想象力和创造力。新中国时期的康元玩具,尤其是军事系列不再是仿美军舰或者仿日汽车飞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了苏联的项目援助,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不就得将来便出现了一系列的代表新中国初期中国生产力的新的科研成果。例如,“东风小汽车”“和平号坦克”“万吨水压机”等,动物系列也变得拟人化丰富多彩起来,最有名的当属“小熊拍照”了,小熊拍照集发条、电动、糖胶、铁皮等工艺于一身,头部用的是糖胶工艺,运动靠发条来驱动,上足发条后,小熊能左右旋转,停顿片刻后,举起手中的相机拍照,同时散光灯也会随着闪烁,由于销量很好,后来又有了不同版本,延续了将近30年的生产期,是当时发条玩具的优秀作品。70年代时期,康元玩具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研制出了磁控、声控及遥控的金属材料玩具,技术的改进使得玩具的运动轨迹更具有灵活性,造型的设计也较之前的产品有了更多的创新,代表作品有“声控爬娃”、“电子发生救护车”等。

3 文化记忆遗产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优势与劣势

为传承传统民族工业的优秀基因,对传统的优良作品进行改进,发展民族工业,设计师想了很多办法,《装饰》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是专门撰写民族工业产品通过提取记忆遗产,唤醒消费者的共同记忆,运用SWOT.SET等模型工具对传统民族工业产品进行分析,从而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产品,作者能够提供这样一套思路,对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SWOT工具能够初步明确产品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的状况,优势在于迎合复古流行契机,可以让产品多功能化,智能化让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劣势在于原产品从功能实用性来讲已经很陈旧,消费者对此需求不高,由于没有资金投入到研发和产业升级上,品牌的推广度更低了。按照这样的程序产生出来的设计方案定位在复古流行这一系列的,因为受众人群年龄和文化背景不同,需要针对不同的细分人群构建子品牌战略。作者的思路是把民族传统元素经过现代的设计手段,衍变成符号的流行样式,这便会出现一个问题,从现代设计的角度来看,各种艺术流派的产生都是源于西方,无论从设计方法和理论体系,西方都有一套成熟的标准,并且以产品和宣传的方式流入我国市场,影响着国内产品设计的发展,相对应的我们却没有强大的能与西方设计相抗衡的设计体系,在发展我们民族工业产品时,很容易就套用西方那一套设计模式,在此并不是说西方的设计理论不能与我们的民族工业产品相结合,也许也能设计出很好的产品,但是,这样这样的方式是不是有利于很好的发展我们的民族品牌,这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伍零陆零”系列双喜瓶再设计,被认为是一个优秀的设计案例,在我看来,设计师对传统热水瓶的材质、功能、外观上做了调整,玻璃材质,在瓶口上做了改进和设计,瓶身加上了中国元素“囍”字,视觉上产生了新颖的效果很现代,虽然这件设计调动了受众对传统元素的记忆储存,同时因为瓶子的玻璃材质,让人感觉到不安全感(虽然材质是耐温的),丧失了传统保温瓶厚重的感觉,并没有因为文字“囍”的存在而让人感到喜庆,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感觉。这种复杂的感觉让人从情感上一下很难适应,或许应该尝试更多的设计方案让产品达到公认度较高的标准。康元玩具也可以采用这样的设计思路,基于消费者对康元品牌广泛的认知度,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再创康元玩具时尚潮流,打败像乐高这样的国外品牌占领我国的玩具市场,我们应该基于我们传统的优势开发原创性新产品。

4 高科技技术支撑是对玩具产业创新的直接推动力

篇5: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传承

结合笔者参与绿色文化营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的资料,以黔东南州为例,分析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的有关问题,提出若干建议,提倡传承与开发过程中应重视以人为本.

作 者:阮洛瑶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东,广州,510000 刊 名:经济与社会发展 英文刊名: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年,卷(期): 2(6) 分类号:G03 关键词:旅游开发   民族文化   传承   以人为本  

篇6:1“文化强省”视域下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受到全球化思潮的影响,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内部变革,各个民族对待民族体育文化的价值已经出现了变化,但是,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过程也是在一个共同体的社会成员中纵向交接的过程。

第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过程受到生存的大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具有很大的强制性,这就是所起形成的文化传承机制,这就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是维系民族体育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属于民族体育文化再生产的过程。不管哪一个时期的文化成果都跟之前的成功存在继承关系,民族体育文化既有对历史上体育文化成果的保留,也有根据现实情况进行的再生产与再次创造。由于受到全球化的影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保留了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并对一些外来的文化进行吸收,经过日积月累,把相关体育知识和经验转变成文化信息,传给下一代的社会成员,这就是民族体育文化的再生产过程。

第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传递相关的体育元素,而是根据相应的体育文化适应规律和要求进行排列组合,并把这些作为民族体育文化选择要素的积累,最终整合为和谐有序的民族文化系统。这不是某个人的行为,需要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第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也是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的积累。作为民族体育的一个重要象征,民族文化是构成民族体育的核心,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才能更好的实现维系中华民族体育价值意识共同体的精神文化的再生产,并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心中,形成一种持久、有效的民族凝聚力。总之,人类的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征,而多元性的体育文化又具备很强的民族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备传承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们要认真理解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和传承性,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时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在未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要以现有的文化为基点,吸收自身精华,借鉴现代优秀体育文化成果,站在时代的角度对中西体育文化的不同进行比较和反思,立足未来的发展,构建超越现代体育文化的新型体育文化体系。

第一,强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础理论的研究,不能简单的从体育视角对体育文化的民族性进行论证,要把视野放开,站在世界性的角度来看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

第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要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运用先进的体育科学理论对其进行理性的批判,在制度层面借鉴现代体育竞争精神,这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三,我国现阶段正在积极倡导全民健身,跟现代体育相比,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比较明显,应该积极开发进入群众体育领域的传统体育项目,这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远不止于此,要充分利用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在推进传统体育走进全面健身的前提下,改造和推广一些具备鲜明特色的项目,借鉴现代体育竞争精神,逐步实现与现代体育的接轨,构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形态。第四,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一步融入到学校体育中去,这就使得我国民族体育具备很强的时代性。因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创新发展,就需要结合学校这个重要的基地,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营造良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

三、结论

篇7:1“文化强省”视域下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一方面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基础本身就比较薄弱,很多体育理论都不太成熟;另一方面传统体育文化理论在发展中会因为时代的改变,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革新而出现许多新的特征和要求,文化传播中也会出现新的意义和价值,传播的受众群体也在发生改变。基于上述原因,在全球化视野下,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需要重新构建与完善。首先,需要不断地挖掘并分析整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使得传统体育文化中的本质内涵被充分地利用并体现出来,探索研究当前体育文化理论的发展规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其次,需要利用到先进的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技术,找出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使得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更加凸显。比如打破原来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机制和传承方式,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文化理论上的增殖和增值,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科学的分层整理,利用多媒体手段对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理论进行归档便于研究,并且还要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人群对传统体育文化的需求,更深层次地构建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另外,我国也正处于向现代化转型的时期,所以通过构建新型的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可以使得我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逐渐接轨,实现文化的增值。

2.2构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体系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价值理念方面和西方现代化的体育文化价值有很大的差别。我国在体育价值精神上追求的是以人为本,有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人道主义精神,但是西方在体育价值理念体现上更加注重竞争,通过竞争获得个人和团队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提高。针对价值方面的不同,在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入侵过程中,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吸收被同质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一方面要积极与世界现代体育文化进行沟通交流,比如发现两者的共同点,实现共性上的传承,相互吸收并丰富各自的体育文化价值体系。另一方面是要保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价值上的独特性或者说个性,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在价值上有许多精髓部分,这些部分不但使得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而且还丰富了整个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比如依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文化精神,传统体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体育中获得快乐,使身心均得到健康的发展,达到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目的。

2.3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世界现代化体育文化合理融合

篇8:1“文化强省”视域下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

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证明, 一个民族要想使该民族的文化在漫长的人类文化发展史中生生不息, 必须充分继承和发展该民族文化的精髓, 失去了文化传统就意味着传统民族文化可能发生异变或被其他文化所同化或取代。在经济文化一体化、全球化和商业化的思潮下, 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 面对文化被取代, 被融合的境况, 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相继展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始于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推动了各国对本国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2004年中国正式加入该公约并成为缔约国。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 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 并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 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包括口头传授、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 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2011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法》。而自2006以来, 国务院在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共计确定了1 83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1 372项入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64项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的传统体育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00项。国家体育总局于2013年出台了《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管理办法》, 这一系列的举措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2 基于非遗产视角下的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状

河北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区, 由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等53个少数民族组成, 由于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存在差异, 孕育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积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省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7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91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祖先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全部体育文化, 充分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共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 是各民族人们用智慧创造出来的活态人文遗产。迄今为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中有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00项, 其中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吴桥杂技、沧州武术、杨氏太极拳、邢台梅花拳和沙河的藤牌阵5项遗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廊坊八卦掌、保定鹰爪翻子拳、深州形意拳、满族二贵摔跤、文安左各庄杆会和文安苏桥飞叉会6项遗产, 扩展项目名录有中幡、沧州武术和河北永年的武氏太极拳3项遗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的遗产名录中河北省的遗产未被列入其中, 而在扩展项目名录中有沧州武术 (六合拳) 、威县梅花拳和固安八卦掌等3项。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的遗产名录中河北省衡水的戳脚项目被列入其中, 河北省任县王其和太极拳入选在扩展名录中。通过研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难发现, 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类申遗项目呈递减趋势, 第三批仅有3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第四批仅有2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是何种因素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值得深思与探讨。

3 制约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因素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河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人类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 但它的内核价值和文化内涵尚未被完全挖掘与体现, 导致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濒临消亡。通过走访与田野调查探究河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的主要困境。一是传承主体和客体的缺失是制约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掌握着精湛的技艺与传承方式, 是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有活化石之称, 但随着人们过度追求物质生活, 传承人得不到相应的认可, 而对于传承客体而言无法给他们带来经济利益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始被淡忘而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最终导致项目传承出现断层。二是城镇化进程加快, 使依附于农村生产、生活和劳作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土壤受到了极大影响。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 使河北城镇化率大幅度增加, 城镇化水平由“十一五”末的37.7%增加到2010年的44.5%, 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8%左右。传统村落将随着城镇化步伐而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生活环境和行为方式等, 逐渐淡化自己之前所接受的传统文化而开始接受现代文化为主流的生活方式。三是基础理论研究薄弱, 缺乏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考察、科研小组, 通过研读文献和查阅资料与走访, 尚未发现河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 限制了国家、社会和民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四是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影响和人们现代价值观念的改变, 西方体育 (如:奥运会、世界杯等) 以竞技体育为主, 改变了人们传统体育倡导的“中庸”“和谐”的文化内涵, 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民众心目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面临着生存危机。同时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如:十条戒律、拜金主义等) , 造成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持有漠视的态度。

4 非遗视角下的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策略

4.1 确证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力度

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 中指出, 全民健身活动内容应更加丰富, 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 广泛开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政府、社会和民众要确证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民族文化价值、内外兼修的健身价值、增进民族团结和增强民族自信心等价值。如: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对于慢性疾病的防治有较好的效果。现代文明之所以能席卷全球, 宣传与推广的力度功不可没。应依托国家政策, 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 借助体育比赛, 如: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河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等, 通过电视、互联网、报纸和广播等方式, 运用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 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 摒弃哈韩、哈日现象等外来文化的侵袭。在宣传过程中, 不仅要宣传民族传统体育表的现形式、健身价值和艺术特点等, 更重要是要结合民族特色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深层次内涵进行宣传, 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核价值, 营造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转变民众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偏差。

4.2 完善传承机制, 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

文化需要保护, 更需要传承, 《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一种物质形态的保存, 而更体现为对那些作为传承载体的传承人的活态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载体就是活生生的人, 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文化, 项目的传承必须由人去弘扬与延续, 人在传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河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的是师徒相传, 血缘脉络、口传心授等方式, 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艺传承制度, 完善传承机制, 加强宣传教育, 摒弃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承思想, 鼓励支持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 培养学生对民族体育的兴趣, 唤起民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改善传承人的保护机制, 提高文化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名望, 政府给项目传承人以物质生活保障, 对传承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定期对传承人进行培训, 鼓励支持他们开展授徒传艺活动, 提高思想觉悟意识, 以其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4.3 打造经典民族体育项目, 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

河北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是多民族的聚居地, 是传统的农耕文化民族区域之一。形成了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但经过历史的洗礼, 除太极拳、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传承相对较好外, 其它项目影响范围较小或尚未形成规模。借鉴其传承方式, 挖掘具有民族特色、内涵丰富和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使其重新焕发光彩, 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逐渐打造社会认可、国家支持和民众喜爱的经典民族体育项目品牌。回归自然, 融入文化, 注重参与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民族体育文化旅游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如果开发不当, 不注重合理传承与保护就会使资源形成毁灭性破坏。实施开发与保护并存, 要将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核心文化完成保存, 防止文化变异或丧失文化本源。应依托直隶总督府等文物遗产, 借助坝上草原、北戴河等自然景观资源, 开发民族体育文化旅游, 注意处理好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形成资源优势互补, 构建既能保护与融合民族特色体育文化又能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生态之路。

4.4 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健全法律保护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指出, 国家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定、审查等工作予以保护, 在保护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 政府要给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有的地位, 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投入力度, 鼓励和支持基层体育文化组织及社区自主组织开展民族体育文化活动。组织传承人进行培训与外出考察, 提供精湛技艺展示的平台。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推进河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等。依托国家层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政策和措施, 河北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意见、规定或办法等, 建立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 注重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法律措施, 给予民族传统体育政策法规性的支持, 才能实现河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摘要:以文化学和体育学理论为基础,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 探究其在传承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 提出要确证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力度, 完善传承机制, 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健全法律保护机制等策略。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发展策略,河北省

参考文献

[1]倪依克, 胡小明.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体育科学, 2005, 26 (8) :66-69.

[2]刘戈.从非遗视角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J].浙江体育科学, 2012, 34 (4) :5-9.

上一篇:百思买失败原因分析下一篇:中国传统教育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