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应急平台建设方案

2024-04-11

省应急平台建设方案(精选8篇)

篇1:省应急平台建设方案

XX省应急平台建设项目

XX省人民政府不仅是中国电信系统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集成公司)的重要服务对象,也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提供服务的重要VIP客户。

中国电信愿意与XX省政府,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行业推进、共同发展”的原则,本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宗旨,在加强信息化规划和研究、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的应用、加快培养信息化人才队伍、提高XX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先进网络文化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多层面的合作。

近年来,中国电信积极参与XX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教育文化、社会医疗保障、社会安全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为进一步改变XX省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消除城乡信息“鸿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电信非常重视XX省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中国电信的直属公司,中国电信集成公司非常重视此次“XX省应急平台建设项目”,中国电信领导要求中国电信集成公司和XX分公司以及XX电信各相关部门为XX省人民政府提供全面的集成和支持服务。

中国电信集团将以整体的优势,全面支持政府信息化建设。针对XX省应急平台建设项目系统的特点以及项目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完成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为省政府提供最有力的信息化建设服务保证。

篇2:省应急平台建设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结合《普陀山管委会关于加强全山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普管委„2013‟16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整合普陀山应急处置资源和力量,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建立统一领导、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救助管理体系,形成预防、控制和处置突发事件与应急救助的联合行动机制,全面提升景区综合应急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首善景区”。

二、总体目标

按照“创新社会管理、整合社会资源、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充分整合全山应急管理救助资源,依托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平台组建指挥中枢,全面实现全山社会应急联动救助的统一指挥调度,全面推进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全面建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结合、社会参与、快速高效”的社会应急联动救助体系,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三、工作机构

(一)领导机构:普陀山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领导全山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应急办”),主要负责全山应急联动平台建设及日常管理工作,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协调、指导应急联动中心运作。

委办公室主任任主任,镇党委书记、委综管处处长、公安分局政委任副主任。

(二)指挥中枢:普陀山应急联动中心

普陀山应急联动中心依托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平台组建,作为全山社会应急联动救助的指挥中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运作模式。公安分局政委任主任,公安分局分管指挥中心的副局长任常务副主任,委办公室副主任、委综管处副处长各1名任副主任。

普陀山应急联动中心主要职责:在普陀山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和应急办的协调下,负责组织和指挥全山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工作,包括指挥协调、快速指令各级应急联动救助单位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应急求助,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研究、协调、解决应急联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普陀山应急联动中心职级、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等另行明确。

(三)组织体系:见附件1

(四)联动单位:见附件2

四、工作平台

以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为中枢,政府职能部门为骨干,社会、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各级联动单位密切配合,形成上下协调、左右畅通、覆盖广泛的社会应急联动救助体系。

根据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工作实际需要,普陀山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工作平台由应急指挥场所和基础支撑系统组成。

应急指挥场所:在公安分局新大楼“110指挥中心”的基础上建设普陀山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主要包括:指挥大厅、会商室、值班室等,其建设应满足日常应急管理、指挥调度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符合全天24小时应急值守和指挥会商的基本条件。

基础支撑系统:包括统一接处警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图像控制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安全支撑系统、移动应急指挥系统等。按照“利用现有、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进行必要的升级和改造,主要包括:增设1个接警受理台,使接警受理台数量达到2个;对接警系统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与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系统实现同步;建设应急联动指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实现接处警管理、网络派单、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联动资源调度管理等主要功能。利用“智慧普陀山”建设契机,对全山模拟集群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信号全覆盖,并根据实际需要,新增一批对讲机等通信设备。

五、工作运行

(一)组建联动网络

1.建立分级联动机制。根据各职能部门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责等情况,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将应急联动救助各成员单位分成3个等级。镇政府、委综管处、委环保处等承担经常性应急处置、紧急救助及社会服务的27家单位(部门)实行一级联动,既独立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又服从应急联动指挥中心调度指令;佛教协会、海军91703部队、陆军73233部队等承担非经常性应急处置、紧急救助和社会服务的16家单位(部门)实行二级联动,确保随时承担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抢险救援和服务任务;委组人处、委财政处等

不直接参与社会服务和现场处置的13家单位(部门)实行三级联动,确保及时做好应急联动辅助和相关保障工作。

2.统一标识和装备。根据全山安保和应急处突工作需要,给参与安保和现场处突的辅助力量配发印有“普陀山应急联动”的执勤服,给参与应急救助的联动单位人员配发印有“普陀山应急联动”的反光背心,给经常参与应急处置、紧急救助和社会服务的单位(部门)统一配发数字对讲机。购置1辆喷印“普陀山应急联动”标识的专用车辆,作为应急联动救助车辆。

(二)联动方式

公安分局新大楼“110指挥中心”建成后,全山统一通过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开展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工作。按照“统一接警、分类处理”的原则,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在统一受理全山各类社会应急求助和报警后,立即将警务类报警通过对讲机系统指令接处警民警前往处置,将非警务类报警以电话和派单形式转至相关联动单位进行处置。遇有重大突发事件需多个单位联合处置时,根据需要将警情转至数个联动单位,由各联动单位协同处置。具体职责要求详见《关于印发普陀山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工作规程的通知》(普管委办„2013‟23号)。

涉及海上发生的海损、海难、溢油、渔业事故等警情,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接警后,立即向市应急联动中心报告并通知海事处,由市应急联动中心统一移交舟山海事局指挥中心或市海洋与渔业指挥中心,由海事部门或海洋与渔业部门按职责分工全权负责指挥和处置。期间,需普陀山相关单位(部门)参与的,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指令有关联动单位参与处置。

发生在普陀山周边海域的救助类警情,应急联动中心接警后,可直接指挥客运站、客运服务公司就近派员、派船救援。

考虑普陀山救助类警情较多、医疗设施设备较差等实际,由管委会协调客运站或相关单位(部门)为急需出岛救治的病人开辟绿色救护通道。

(三)工作机制

制定落实应急联动救助工作规程和各项工作制度,明确各级联动单位工作职责,以制度为保障,确保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工作顺利开展。大力开展应急联动规范化建设,定期进行应急联动演练。重视应急联动救助工作,将应急联动救助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追究联动不力、失职渎职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单位或人员的责任。各应急联动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工作规程,切实做好应急联动救助相关工作。

六、工作保障

组织保障:由管委会相关领导牵头,抽调相关单位(部门)人员组建普陀山应急联动救助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资金保障:由委财政全额保障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平台建设及今后日常运行维护的经费列支。

队伍保障:推进综合应急处突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构建布局合理、精干实用的应急队伍体系。

物资保障:由委综管处牵头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突装备的储备制度,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应急储备物资。根据突发事件的种类和级别,加强相应的物资储备,建立区域间、单位(部门)间应急物资余缺调剂和联动工作机制。

七、实施步骤

全山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平台实质性启动建设自1月起至6月底完成,共分3个阶段实施,具体如下: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至4月)

成立全山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确定普陀山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平台建设方案,确定各级联动单位,制定完成各级联动单位工作职责、应急联动救助工作流程及相关工作制度等。召开相关联动单位负责人及联络员会议。各联动单位按照管委会统一部署,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启动建设工作。

(二)集中攻坚阶段(5月至6月)

启动全山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平台建设,根据实施方案重点推进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基础平台建设,使其具有担负全山应急联动管理指挥的功能,基本实现各级联动单位的应急联动,并实质性启动运行。

(三)完善巩固阶段(7月至8月)

全面完成全山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平台建设,组织1次实战演练,检验应急联动救助效果;对社会应急联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1次“回头看”,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深化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平台建设成果。

八、工作要求

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平台是今年全市统一部署实施的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之一,被列入市综治委对各县区平安综治考核的必备条件,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

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平台是我山开展应急联动工作的新

起点,有利于各级联动单位更加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从整体上提升我山应急综合能力和水平。各有关单位(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顾全大局,把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平台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落实,严格按照联动工作要求配备好人员、装备。应急联动指挥中心要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附件1 普陀山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平台组织体系

附件2 普陀山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各级联动单位 一、一级联动单位(27家)

镇政府、委综管处、委环保处、公安分局、执法分局、工商分局、物价分局、公路与道路运输管理局、卫生监督所、森林派出所、交警大队、消防大队、边防大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189090公共服务中心、洛迦山管理处、海事处、供电所、港航站、客运站、索道公司、客车公司、客运服务公司、燃气公司、自来水厂、电信支局、移动公司 二、二级联动单位(16家)

佛教协会、海军91703部队、陆军73233部队、委规划处、委宗教处、委旅管处、委信访办、安监局、三防办、园林处、房管处、门票中心、信息中心、文广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劳动监察大队 三、三级联动单位(13家)

篇3:油城应急通信平台建设探讨

应急通信, 一般指在出现自然的或人为的突发性紧急情况时, 同时包括重要节假日、重要会议等通信需求骤增时, 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 保障救援、紧急救助和必要通信所需的通信手段和方法, 是一种具有暂时性的、为应对自然或人为紧急情况而提供的特殊通信机制。在不同的紧急情况下, 对应急通信的需求不同, 使用的技术手段也不相同。

2 不同情况下, 对应急通信有着不同的要求

⑴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突发话务高峰时, 应急通信要避免网络拥塞或阻断, 保证用户正常使用通信业务。通信网络可以通过增开中继、应急通信车、交换机的过负荷控制等技术手段扩容或减轻网络负荷。并且无论什么时候, 都要能保证指挥调度部门的正常的调度指挥等通信。

⑵当发生交通运输事故、环境污染等事故灾难或者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等公共卫生事件时, 通信网络首先要通过应急手段保障重要通信和指挥通信, 实现上述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目标, 满足上述需求。另外, 由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事件的传染性, 还需要对现场进行监测, 及时向指挥中心通报监测结果。

⑶当发生恐怖袭击、经济安全等社会安全事件时, 一方面要利用应急手段保证重要通信和指挥通信;另一方面, 要防止恐怖分子或其他非法分子利用通信网络进行恐怖活动或其他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 即通过通信网络跟踪和定位破坏分子、抑制部分或全部通信, 防止利用通信网络进行破坏。

⑷当发生洪灾、地震、风暴、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时, 通信网络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自然灾害引发通信网络本身出现故障造成通信中断, 网络灾后重建, 通信网络通过应急手段保障重要通信和指挥通信。

3 应急通信特点与系统要求

⑴应急通信特点:应急通信系统, 应该能做到迅速布设网络, 保障重要信息的传输, 快速有效地指挥发令。

⑴应急通信系统要求:1) 需要应急通信的时间一般不确定, 人们无法进行事先准备, 如海啸、地震、水灾、火灾、飓风等突发事件。只有极少数情况下, 如重要节假日集会活动、重要会议等, 可以预料到需要应急通信的时间;2) 应急专用通信系统需要独立于公众网络之外, 打造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应急专用车道。如果应急通信依赖公众网络, 一旦发生应急事件, 即使通信基础设施没有遭到破坏, 由于公网通话量激增, 也会导致公众通信拥塞或瘫痪, 既无法进行调度指挥, 也无法保障政府决策与支持系统的信息传输畅通。3) 在应对诸如反恐、重特大安全事故等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 通常需要创造不对称的通讯环境, 在切断恐怖分子及虚假不实通信的同时, 政府、企业和公安人员仍然可以通过专网进行调度指挥, 并通过无线宽带网络将现场视频图像传回指挥中心, 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动向。4) 为了应对地震、飓风等破坏通信基础设施的应急事件, 还有必要部署以应急通信车为主体, 与卫星、微波传输相结合, 高速率、高带宽、支持高速移动的城市机动应急指挥网络, 作为城市应急通信专网的有效补充。

4 如何利用我市政企合一的优势建设好油城应急通信平台

⑴充分利用现有油田通信网络规划建设应急通信平台。利用油田通信专网建立起一套有线 (已建调度应急指挥系统) 与无线 (已建油田消防无线同播系统) 相结合、空中 (卫星VSAT系统) 与地面相结合、固定与机动 (应急通信车配备:VSAT卫星系统、350兆无线通信系统、小型宽带无线应急系统、GSM/3G接收系统、GPS跟踪定位系统、无线图传系统、图像传输与处理系统、计算机与数据通信系统、供电系统等) 相结合的应急系统。在建设应急通信系统时还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小型化, 在特殊情况下, 诸如地震、洪水、雪灾、飓风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面前, 基础设施部分或全部受损, 这时的应急通信设备需要具有小型化的特点, 以便迅速运输、快速布设、节约能源, 甚至对设备的移动已能够最大限度的支持。快速布设, 不管是基于公网的应急通信系统, 还是专用应急通信系统, 都应该具有能够快速布设的特点。

节能型, 由于某些应急场合电力供应不健全, 完全依靠电池供电会带来诸多问题。因此, 应急系统应该尽可能地节省电源, 满足系统长时间、稳定的工作。鉴于通信对电力有很强的依赖性, 在应急指挥车上应适当增加小型的发电油机、太阳能蓄电设备, 尤其是要加强小型卫星电话储备的向下延伸力度。

移动性, 要求通信基础结构是由可携带的、可重新部署的或完全机动的设施组成。覆盖范围以一个县城为基本覆盖范围。承载设施包括车辆 (陆地) 、直升机/无人机 (空中) 、车载卫星VSAT系统, 可以根据覆盖范围选择一种或几种 (在建设前需要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进行实测以取得确切数据) 。

⑵利用本地电信运营商通信网络做好应急通信平台的补充。充分利用本地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网络, 做好第二或第三条路由的选择, 也是应急通信最好的补充, 而且会有更专业的队伍和更先进的设备作支撑。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体化应急通信管理体系, 制定详尽周密的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和设备的预检预修, 并定期进行应急通信演练活动。

参考文献

篇4:省应急平台建设方案

关键词:地理信息服务 应急管理 一张图 设計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c)-0026-02

随着地理信息服务技术的进步、地理信息服务在政务信息化领域应用的广泛而深入,以及国家公共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推进与GIS应用推广,应急平台使用地理信息数据与服务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由直接获取数据满足应用的方式变为通过访问服务的方式实现应用,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采用该方式开展应急平台建设。

省级应急平台是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重要节点,是保证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在我省区域内节点互联互通的枢纽。在省级应急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单位明确了在应急平台建设项目中突出基础地理信息和各行业应急专题数据的汇聚、整理和展示,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在平台建设时同步构建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支撑,为省政府应急平台提供统一的基础地理服务,构建全省应急一张图的建设模式。

1 主要建设内容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支撑包括如下建设内容。

1.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

采用统一的空间基础,建设全省数字线划图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综合地名数据库、兴趣点数据库、地图瓦片数据库、三维地形数据库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由省直职能部门提供,完成加工、处理、建库工作,并根据数据更新工作机制和应急平台的应用需要,完成数据的更新维护。

1.2 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功能建设

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开发符合OGC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接口,为应急GIS系统对于地图展现、坐标转换、空间定位及量测、数据查询与在线编辑、地图标示及路径分析等基础功能面向应急业务的封装提供接口支撑,从而支撑应急平台业务系统。面向应急平台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和服务管理等功能。

1.3 地理信息服务基本支撑建设

建设支撑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运行的软硬件支撑系统。

2 必要性及意义

省级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应急云服务、移动应用系统等构成了应急平台软件的核心应用主体,都涉及地理信息数据及应用,地理信息服务对应急平台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2.1 应急平台应用软件系统需要统一的基础地理数据支撑

应急平台包含八大数据体系,即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信息数据、事件信息数据、模型数据、预案数据、案例数据、知识数据、文档数据。

其中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和专题地理数据两大类。基础地理数据是具备空间属性特征的基础信息数据、事件信息数据、模型等数据空间属性信息的基本依据,是开展应急业务分析和应用的空间基础。建立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一建库管理,满足应急平台对于基础地理数据的应用需求,同时依托基础地理数据来源同一、空间基础一致、更新机制完善等优势,解决省政府应急平台基础地理数据更新维护的后顾之忧。

2.2 应急平台业务基础数据的采集、更新、维护等需要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支撑

应急平台业务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是平台运行成效的基本保证。在解决地理信息数据的建库、更新、维护、应用的同时,需要完成业务基础数据的日常采集、及时更新。建立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通过底图服务、定位服务、数据服务、在线编辑服务等,为省直部门、设区市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业务,完成基础数据的采集、更新、维护等工作,向应急平台源源不断提供业务基础数据保障,促进实现数据的交换、整合与共享,从而为应急平台的正常有效运行提供支撑。

2.3 应急平台应急GIS对地理信息服务存在广泛而深入的应用需求

应急平台WebGIS、态势分析与标绘、三维GIS、在线会商等不同形态的应急GIS系统,需要对广泛而频繁使用的二三维空间可视化、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等基础功能进行面向应急业务专业而深入的封装,并与业务系统紧密集成,从而支撑完成应急业务过程。基于应急GIS,构建应急平台“应急一张图”应用模式,为应急业务提供完整的应急GIS支撑。应急一张图的基本特征包括:(1)统一的地理底图:所有客户端使用的地理底图在数据内容、空间基础、地图样式等方面保持一致。(2)规范的专题图层:应急专题信息采用的分层分类及符号化方式符合统一的标准,配图符合规范的配图要求。(3)完整的地图信息:地图范围和内容覆盖应急业务关注的完整区域;以事发点为核心区,核心区的地图信息包含矢量、影像、高程甚至三维模型数据,非核心区的地图信息与核心区的地图信息无缝衔接。(4)一致的地图场景:参与应急会商的相关单位基于同一地图场景进行信息交互,从而为指挥中心、相关单位、事发途中、事发现场的业务应用提供一致的会商地图场景。(5)完整的应用支撑:为综合应用、应急云服务、移动应用等系统的具体业务应用提供全覆盖式的地理信息服务支撑。应急一张图建设在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基础上,支撑综合应用系统、移动应用系统、应急云服务等完成信息接报、风险分析、监测防控、资源调度、协同会商等业务处置分析,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3 总体设计方案

3.1 定位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定位于提供专业基础性的地理信息服务支撑,为省政府应急平台空间辅助决策系统直接调用,从而为相关业务系统提供应急地理信息服务。

3.2 用户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面向省应急工作相关单位,用户群体包括省政府应急办,省直部门,设区市政府应急办。

3.3 基础地理数据来源及更新维护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所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数据来自于省直职能部门,由省直职能部门根据基础地理数据的更新维护工作机制,以及省应急工作的特殊需要完成数据的更新维护工作。

3.4 总体架构

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数据层:根据应急平台对基础地理数据的需求,按照统一技术规范建设矢量数据库、影像数据库、高程数据库、兴趣点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三维地形数据库、瓦片地图数据库等。

服务层:根据应急平台业务需要,提供系统管理、服务管理、地理底图服务、查询服务、数据服务、在线编辑服务、坐标转换服务、空间定位服务、地图标示服务、地名坐标服务、空间量测服务、路网分析服务等服务接口。

应用层:应用层为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管理应用系统。

4 结语

建立应急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的模式与传统的建立数据库的模式相比,该模式下基础地理数据的所有处理、加工、入库、更新、维护等相关工作都由省直职能部门负责,而该工作属于其本职工作内容,不存在任何障碍;服务提供的数据能够为省政府各职能部门、各设区市,包括省直职能部门自身所使用。传统的建立数据库的模式下参与数据相关工作的单位多,项目建设单位需要全程跟踪负责,协调工作环节多而复杂。两相对比,建立服务的模式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基础地理数据的建库、更新、维护;有利于应急一张图的建设;有利于专题地理数据和应急基础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参考文献

[1]蒲鹏先,王勇.应急地理信息整合平台系统架构初探[J],地理信息世界,2008(6):39-44.

篇5:省应急平台建设方案

安阳县电业管理公司

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按照省公司“农电整体素质三年提升工程”工作思路、“三集五大”具体工作部署,安阳县电业管理公司创新工作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下功夫,动脑筋,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成立技术骨干培训班,摸索出一条适应公司科学发展的人才管理之路,为公司员工健康成长成才搭建展示平台。

一、工作思路

安阳县电业管理公司立足现有人力资源,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全面发展、注重能力、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原则,在公司内成立技术骨干培训班,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技术骨干培训班按照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定期授课、学员分组自学及开展课题调研等方式进行培训,为公司选拔人才、提升整体员工队伍素质提供了一条创新之路。通过参加技术骨干培训班,员工自身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主要做法与经过

(一)打开通道促成长

技术骨干培训班学员来自公司生产一线、营业窗口、监察审计、管理部室等12个部门,由公司领导推荐、部门推荐和个人自荐方式产生,多举措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宽口径通道。在所有学员中,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青年员工占到2∕3,均是大家公认的岗位能手。学员队伍的年轻化,让培训班更富有朝气与活力。

(二)健全组织强保障

培训班成立后,参照班级化管理模式,民主选举了班委会成员,共同制定了培训班学员日常管理规章制度,对学员的出勤、学习态度、考试成绩等内容实行学分制。技术骨干学员名单根据每年培训班学员考核积分或岗位调动等因素进行调整,避免学员出现懒惰或消极行为,为全体员工提供发展舞台。同时,根据学员自由组合情况,在培训班内成立了若干小组,由小组组长直接负责学员一切培训事务,为培训班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创新培训提素质 ①授课内容丰富多彩

为让技术骨干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复合型人才需求,技术骨干培训班采取公司领导、中层干部以及在业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普通员工于每周四下午进行为时2个小时集中授课方式对学员进行培训。培训班根据制定的学员及授课管理制度,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社会热点话题,协调工作安排,提前安排授课人和授课内容。授课内容因授课者的身份职位不同而各有特色,力争为技术骨干们准备一道“满汉全席”文化大餐。截止9月底,2013年的培训已进行15期,涉及“新《党章》解读”、“中央八项规定集中学习”、“如何塑造阳光心态”、“如何在营业普查中提高反窃电能力”、“积蓄《正能量》”等关乎工作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话题内容。这些培训,不仅使技术骨干们对自身业务知识扎实掌握,同时对公司其他工作岗位、日常管理事务有了深入了解,真正为学员自身发展提供了一次吸收“综合营养”的难得机会。

②实践调研共同提升

培训班在定期组织集中授课的同时,也积极组织技术骨干们进行实践课题攻关调研活动。各小组结合所在部门的重点、难点工作制定攻关课题、列出活动开展详细计划及预期达到效果,由所在部门主任进行审核把关;活动开展中,定期向部门主任汇报活动开展进度,由主任监督各项计划、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小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实时跟踪,以确保实践调研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通过课题攻关,小组成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团结协作,在完成小组课题研究的同时,也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难题、困惑,搜集了大量的设备运行数据、管理方法效果检验以及工作问题排查方案等宝贵的工作经验,切实提升了技术骨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参加QC成果比赛提供了宝贵素材,奠定了坚实基础。学员的日常表现情况也将作为部门和个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取得的成效

培训班的成立,为员工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展示的大舞台。

(一)形成良好工作氛围

培训班的学员们日常均表现积极,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在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公司内形成了一股勤奋学习、认真工作的正能量,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全面提升员工素质

在参加培训班的过程中,技术骨干们不仅能学到广博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不同工作岗位、业务领域的现状情况,同时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也提高了自我的业务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大局认识能力,使自身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与促进,成为同龄队伍中的前瞻者、领头雁,也成为自身工作岗位上的领军人物。

(三)储蓄干部管理人才

正是有了培训班的观察与实践锻炼,员工们对技术骨干的日常表现有了更准确的点评,也为公司选拔青年后备干部提供了参考。培训班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之道,也被大家称为安阳县公司的“黄埔军校”。培训班成立至今,已有10名技术骨干走上中层干部岗位,占中层干部人数的近1∕2,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助力解决工作难题

篇6:广东省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汇报

尊敬的德学局长、黄毅局长、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广东省安全监管局对大家莅临我局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地欢迎!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同志们介绍广东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06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我局党组对此高度重视,把加快我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与我局办公大楼建设同步展开。局办公大楼于2006年9月批准立项,随后即组织施工,按照设计,在办公楼顶层即大楼13层建设局值班室和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

2007年,我局组织有关专家就应急平台建设问题,到省内外调研,借鉴省公安厅110指挥平台、省水利厅三防指挥平台、省交通厅应急指挥平台等建设经验,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业务的实际需求,编写了《广东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了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的目标、内容、技术方案和方法步骤,上报省发改委立项。2008年3月,为保障平台建设与大楼装修同步进行,安排600万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投入第一期建设,并于10月投入使用。2009年,又安排800万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启动二期项目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应急救援指挥大厅、应急值班室、应急平台专用机房、通讯网络等基础支撑系统建设,开发了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门户网站,初步建成了应急值守、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资源地理信息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及视频监控系统、移动指挥平台、应急法规知识案例库、综合指挥调度等系统,对各分系统进行了有机的集成整合,去年11月份,开始进行应急平台相关数据的录入工作。

目前,平台的应急值守、预案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应急资源管理、移动指挥平台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已部分投入使用,在安全生产应急日常管理和事故处臵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平台已注册各级安全监管机构170多个、安委会成员单位3500多个,录入各类电话号码600多条,重点监控的危险源7000多处,录入应急预案12000多份,应急专家、装备、队伍、仓库、避难场所等应急资源信息13000多条,接入各类视频监控图像共233路。随着应急平台的投入使用,数据录入进度也在逐步加快。

在加快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的同时,着力推动市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与21个地级市安全监管局建立了视频会议系统,韶关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已投入使用,另有15个地级市正在抓紧组织施工;今年2月,与省三防、交通、气象等部门就平台间数据和视频资源共享进行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着眼平台体系全局,注重统筹规划 2006年,抓住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契机,我局积极争取将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纳入《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和《广东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实际需要,明确了应急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立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决策、指挥、响应机制为一体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能实现从国家到省、市、县四级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功能。

在平台规划设计中,把当前和长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满足当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又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和应急管理业务的发展变化,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省政府应急平台、省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急平台和我局信息化管理系统预留接口。

(二)着眼功能准确定位,注重平战结合 首先,我们把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定位为省安全监管局实施应急管理与救援协调指挥业务的信息系统,与我局信息管理系统既紧密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既共享信息资源,又相对独立运作。

其次,把广东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定位为省政府应急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实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事故处臵的专业子平台,遵循省政府应急平台体系的标准规范,作为省政府应急平台的专业延伸。

三是把广东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定位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的省级节点,遵循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标准规范,实现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连接。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共享有关应急信息资源。

四是把广东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定位为省安委会实施安全生产应急指挥的技术支撑平台,与省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急平台互联互通、交换信息,能实现协调指挥其他部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功能。

五是把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定位为平战结合的信息平台。平时,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主要用于应急值守、应急预案、应急资源、重大危险源、预警预测、相关法规、应急知识、典型案例等常态化管理。战时,运用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信息报送、指挥调度、远程会商、辅助决策、应急评估等功能。

(三)着眼应急管理数据共享,注重建设标准 我们坚持全省“一盘棋”思想,不仅考虑了省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业务的需要,同时将地级市、区(县)和企业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通盘谋划,参照《国家应急平台体系部门数据库表结构规范》、《广东省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制定了《广东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指导书》等一系列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标准规范,分别对省、地级市、县(区)和省内有关重大危险源、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防范单位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规划、设计、建设、应用和管理进行了规范,为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数据共享奠定基础。

(四)着眼平台实用有效,注重基础数据库建设 建设内容丰富、高质量的数据库,是确保平台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我们在注重平台硬件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首先,在满足国家应急平台数据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突出我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特点,使数据内容更加丰富,数据库具备较强大的扩展空间;其次,注重从源头上把好数据质量关,由各级安监部门、各相关单位进行数据采集和录入,通过举办应急平台操作使用培训班,明确基础数据采集的方法步骤,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安排专人核对校验数据的准确性,并将有关情况进行通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提出整改要求;三是注重数据的日常维护,根据有关信息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数据。

(五)着眼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注重施工质量监管 应急平台的质量,对平台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严把质量关。首先,聘请业内权威专家和具有甲级资质的信息工程监理公司,从系统规划、方案设计、组织施工的全过程,为平台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质量技术监理;其次,严把平台开发企业的准入关,明确要求参与平台建设的公司要取得系统集成一级资质和软件企业认证,并具有丰富的同类平台开发经验;三是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招投标规定,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公开招标;四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核心硬件以高端进口设备为主,通用硬件采用国内主流设备,软件开发设计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五是高度重视系统的安全防护,从管理制度、物理场所、通信手段、网络链路、操作应用和状态监控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系统安全运行。六是加强技术文档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文档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资料的规范、齐全,为后期的项目维护奠定基础。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我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面临不少问题:一是经费保障方面,虽然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给予很大支持,但经费来源有限,平台建设进度难以按计划进行;二是在全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方面,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级财政分灶吃饭,整体推进、同步展开的难度很大。由于部门体制制约和网络安全的因素,与省安委会成员单位平台间数据共享的协调难度大;三是在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需要采集录入的基础数据量大、规范性强,基层安监部门和有关单位负责数据采集、录入的人员,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满足相关要求。四是在企业视频监控信息接入方面,由于缺乏法律法规依据,部分重大危险源企业对接入工作不积极,甚至有抵触情绪,致使视频接入工作比较迟缓。

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完善省级平台现有的系统功能,不断充实数据库,同时,多方筹集资金,根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开发相应管理系统。接下来,我们将着重开发应急演练模拟系统,逐步将全省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信息接入省应急平台,在粤东、粤西、粤北、粤中地区由省局统一部署移动指挥平台,并与省移动指挥平台联网,确保发生事故可在2小时内到达事故现场进行指挥调度;二是进一步推动市、县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督促各地政府加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经费投入,利用省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对先行地区给予重点扶持;三是进一步加强与省安委会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全方位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的省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四是出台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的地方性规章,将已经颁布和即将出台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规范,上升为地方性标准,使应急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有法可依;五是要把应急平台更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急平台在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中的辅助决策作用。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在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导下,在各兄弟省、市的帮助下,力争我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篇7:省应急平台建设方案

文/闰之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城市经济的发展能力,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规划体系和城市发展水平。在这之中,对环境和城市企业的生产发展所体现出来的作用和影响愈发的重要。为了加强对城市企业生产的监管,提升安全生产的监管和应对能力,建立健全的城市安全生产应急视频指挥平台体系,将高科技手段充分应用在城市生产管理和应急救援处置上,促进城市安全信息处理和共享水平,将城市安全生产信息化提升上新台阶。

在对城市内各类生产的信息化采集、整理、预警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完成对城市生产的监管,满足日常管理的完备性;另一方面,则是要将城市的应急响应能力进行强化,确保特殊事件下的指挥能力。针对“平时、战时”的不同需求,将城市安全生产应急视频指挥平台进行综合全面化设计,对各种危险场所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严密监视那些生产场所的生产状态,及时针对可能产生事故的临界参数变化给出预警信息或应急控制指令,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针对上述需求,市安监局规划将城市内重要生产企业单位的若干重要的危险源监控点接入指挥系统,实现对重大危险源实时信息的集中监测,对重大危险源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分析与预警,为行政执法提供基础信息。通过系统安监部门可以实时地了解各企业监控点的情况,能在指挥中心监控终端或从大屏幕电视墙上直接观看现场情况,及时了解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实况,进行指挥调度,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平台规划目标

在线监控和视频指挥调度系统是市安监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建设要紧密结合该单位多种视频业务的综合应用,完全满足使用需求;通过该系统,安监局领导在指挥中心可以对各企业的重点危险源进行实时的监控,对下级指挥中心可以进行及时视频指挥调度,实现事故应急处理的可视化,重要危险源监控的智能化,视频信息共享网络化。具体目标如下:

(一)通过本次系统建设,建立一个成熟、完整、严密、可靠的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安监局对城市内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管理,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条件。

(二)通过该系统能够实时检查重大危险源的情况,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三)安监局通过本系统与应急救援系统形成联动,协同处置应急情况。(四)安监局指挥中心可以随意浏览任何企业的重点危险源的图像,当有报警后,在大屏幕上自动突出显示该重点危险源的图像,同时以短信息的方式通知相关领导人。

(五)系统能够支持无线视频接入,以满足不宜有线监控的场所的信号接入或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同时系统可以支持GPS信号的接入,以便移动危险源监控的工作。

(六)对企业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对重要的监测数据进行获取,并自动保存现场情况,以备日后查证。

(七)通过系统扩容,能够将系统从市安监局扩展到其下辖各县以及各县的企业。这样,各级安监部门可以实时地了解各企业监控点的情况,能在指挥中心终端或从大屏幕电视墙上直接观看现场情况。

平台建设内容

为此,市安监局所规划建设的应急视频指挥平台,将从硬件设备、软件应用、通信网络、标准规范等各个方面具体细分,规划好各个部分的关联性和互通性。

·建设安监局应急视频指挥平台,自身容纳城市重要生产区域监控资源及信息资源,横向实现与市有关部门应急平台的联动,纵向实现与省级、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

·制订各级应急视频指挥平台建设规范及重点企业生产视频及信息监管规范,级联建设市属各区县安全监管机构安全生产应急视频指挥二级平台;

·建设城市移动应急指挥救援装备系统,满足现场实时应急指挥和快速救援的需要; ·通过分期、分批整理并接入全市重点企业的视频监管和数据监测系统,满足重大危险源监管和事故应急协调指挥的需要。

·实现分级别、分区域的安全生产快速应急的管理机制,紧密结合应急预案体系,做到事故上报定向性和流程性。

平台建设方案

应急视频指挥平台安监局加强监督管理各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工具,成为安监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安监局目前的业务需求,同时充分考虑应急指挥系统的信息化发展趋势,以方便系统日后的升级和互联。

本次安监局监控指挥系统建设的范围包括:城市安监局、区县安监局及重大危险源企业,通过新建系统的各种互联接口,实现与应急救援系统、各级政府、公安、消防、医疗等单位应急指挥系统的互联,形成快捷、高效的应急指挥平台(系统整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整体结构图

VC3视频指挥调度系统以一套基于IP网络,集视频调度、视频监控、语音调度、数据呈现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系统采用软交换技术和分布式架构设计,以综合接入、互联互通、多级联网的系统平台特性,针对城市安全生产的应急指挥和调度协同的管理需求,构建一套功能完善、便捷可靠、扩展性强、使用安全的综合视频通信平台。系统采用模块化接入设计,整体系统结构灵活多样,支持多种不同品牌视频编码器,支持视频智能分析及监控报警联动,实现与无线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进行对接,支持与SIP电话、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等进行互联、互通。系统支持海量规模应用、支持多级组网、系统互联、多级组会、集中管理等多级联网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多样化指挥、科学化调度的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

应用VC3视频指挥调度系统通过系统内的数据通信分析接口,实现与企业安全生产数据接入管理系统的互联,使得视频指挥调度系统中内监控分析及预警子系统能够与生产数据进行互联,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功能完善、结构严谨的监控应急指挥系统。视频指挥调度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的方式,在市安监局、区县安监局均部署了系统节点,形成一个成体系的监控调度平台,系统按照各单位之间的隶属单位,可以划分为市安监局指挥中心、区县安监局指挥中心、重大危险源企业,各级单位之间通过专线相互连接,重大危险源的本地信息上传到省安监局指挥中心,进行统一配置、管理,通过系统权限、级别配置,各指挥中心拥有相应的监控指挥权限(系统部署图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部署图

4.1.应急快速指挥

借助平台所具有的多级别指挥、多单位协同的指挥调度能力,平台将市安监局、区县安监局等各级指挥中心、多个协同单位与前方多方现场连为一体。结合现场实时事态变化,实时地进行音视频信息的多方交流,进行多方决策及远程支援。

平台可支持通过预置各种快呼预案,支持视频调度及语音调度,支持单点指挥、多点指挥、多组指挥、多级指挥、插入指挥调度、强拆指挥调度、越级指挥调度、视频广播等多种指挥模式,确保指挥通信的快速、准确、高效。城市安全生产应急视频指挥平台内根据安监管理流程机制所配置制订的内部所独具的多种级别和权限模式设置,各级指挥员或管理者通过指挥调度终端可以向下级发布指挥和调度命令,上下级各个部门、各级领导与下属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音、视频信息的双向交流,进行问题讨论和协同处置应急事件。

当重点危险源现场发生意外事故或设备发生故障,现场人员不能解决,各级领导和相关专家又不能及时赶到现场,此时可以利用系统的指挥调度功能召集相关县安监局和市安监局实时的监视现场情况,并与现场人员进行语音实时交流,共同指导现场进行意外事故的处理,大大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2.企业重大危险源接入

为了形成高效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平台接入了企业部署相应的前端设备和终端设备,负责将重大危险源的现场信息编码上传到安监局,使安监局实时了解重大危险源现场环境,帮助、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重大危险源信息包括报警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只需调用企业的信息数据,上传、联动到平台,合理整合各种数据信息。为了高效利用企业现有前端系统,监控指挥系统建设时,需要对具体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确保信息资源的可接入能力,实现信息共享,多次有效利用。

4.3.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

安全生产应急视频指挥平台的监控接入管理能力就能够支持多家厂商的监控设备,兼容高清、标清、普清等多种视频码流,各级安监局指挥中心利用本系统提供的功能,对各企业重大危险源进行视频监视,实现多路现场画面灵活切换、对远端摄像云台遥控,方便地组合显示多路视频画面等功能。

4.4.视频报警联动

报警系统是安全生产的核心保障设备,当生产现场环境发生变化,布置在现场的环境采集设备可以将变化的过程和数值实时上传到指挥中心。借助企业已建或新建报警系统,将现场传感器的报警信号输入监控系统中监控前端的报警输入口,通过布置在市安监局的报警联动服务器,完成报警联动的过程,企业重大危险源报警后,可以自动在省、市、县的大屏幕上突出显示出该重大危险源现场的图像,同时以多级报警联动的方式进行安全生产联动指挥。

4.5.扩展互通

安全生产应急视频指挥平台能够支持与标准H.323视频会议系统、VOIP语音电话、可视电话、专业数据影像、无线集群等业务的互联互通,可实现平台内的音视频信息通过各类互联网关设备共享给安监局的其它信息化系统平台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指挥中心,实现将多平台的音视频汇集到指挥调度系统中,并能够将自身的安监信息资源共享上传给省级及国家安监指挥中心,实现真正的多平台互联互通、统一化联网应用。

4.6.重点危险源录像

为了实现对重点危险源的现场情况进行实时录像,报警联动录像、指挥过程录像,本次系统设计将采用集中录像的方式,各企业重大危险源的现场情况均集中在市安监局进行录像,各单位可以在其权限内,通过VOD点播的方式回放录像文件,调看权限范围内的录像文件,包括对重大危险源的本地实时录像。

4.7.移动指挥及无线视频接入

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目前部分有限网络没有到达危险源区域,为了将危险源区域的图像实时上传到安监局和相关单位,系统将使用无线传输的技术,该系统可以支持多种无线信道的接入,如卫星、微波、3G等,可以灵活地配置。无线视频接入系统设备将主要部署在多辆移动指挥车内,通过车内移动指挥终端设备、音视频输入输出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等,实现远程移动可视化指挥调度功能、远程视频浏览功能等功能,这样实现现场随时随地与指挥中心的音视频双向互通,达到信息交互的完整和准确。

总结

以VC3视频指挥调度系统为综合指挥应用服务核心来构建的城市安全生产应急视频指挥平台,基于市电子政务专网,一方面接入已建成重点企业图像监控系统,并与各委办局和区县的信息平台进行联网。充分利用平台内具备的视频调度功能及接入的监控资源,对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的每一部分都建设了相应的应急预案机制、报警联动机制及调度快呼机制,使得整个工作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

该平台还利用自身构建的统一的信息接受和处理平台,打破了原有多个应急系统指挥中心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态,并与110、119、120、122动态联网,实现应急资源的统一调度,有效提高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响应速度。

平台所具备的互联互通能力,还会将公安消防、公安交警已经建设的自有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进行信息共享和指挥互通,协调、调度全市的消防和交通应急救援资源。

责任编辑:黄仁贵

篇8:浅谈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建设

1 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建设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建设的逐步重视, 以及当地政府对应急救援组成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各地应急救援职能部门或多或少进行了尝试, 建立起了一些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 数据库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指挥信息、应急方案以及城市基本信息的基础上, 建立的一个可以进行统计、分类和汇总的简单的、封闭的数据库。这种数据库投入少、见效快, 但不具备数据分析和对未来进行预测等功能, 仅具有应急救援管理过程中的资料快速查阅功能。

2) 办公自动化模式

这种模式只是在数据库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局域网内数据交换、输出和演示等功能, 与数据库模式一样, 并不能称之为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

3) 封闭式信息平台模式

这种模式已经具备了应急救援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 能够实现数据处理、汇总、分析和评估, 为应急救援指挥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和实施方法。但这个平台只局限在本职能部门系统内部, 与城市其他部门的信息是不共享的, 是封闭的。这就造成这种模式适应面狭小、数据更新缓慢、不能适应应急救援联动。

4) 半开放信息平台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封闭式信息平台模式上增加了与相关部门单位信息平台的部分连通和共享, 能够基本实现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联动和协调指挥。这种模式已经具备了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的雏形,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能适应应急救援的需要。

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应该是与整个城市应急救援管理业务流程紧密结合, 能根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进行功能设计, 并统一技术标准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系统与数据相互兼容, 实现纵向和横向信息交换、汇总和分析评价的系统。

2 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建设的原则

从当前的信息平台建设现状和特点来看, 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建设应该遵循四大原则:

一是资源整合的原则。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 依托电子政务系统进入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建设是理性的必然选择。一方面, 经过多年的发展, 各领域都开发了很多业务系统, 有很多和应急救援建设直接相关, 可以整合使用, 节约资源;另一方面, 电子政务网络已经比较健全, 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应该更注重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 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需要互联互通。

二是规范一致的原则。由于现有应急救援相关系统在建立时目标和需求有差别, 要整合成为有机整体, 需要信息系统框架、基础平台、接口协议、信息交换、数据结构和功能实现等方面的统一标准。从纵向上, 不同层次的应急救援信息平台的功能和技术体系要有一致性, 与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的应急体制相一致;横向上, 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应能改变同级部门间条块分割、独立作战的局面, 充分体现一体化应急救援的功用。

三是统一管理的原则。应急救援管理领域可建立大型综合性、公用性数据库, 研究应急数据统一汇集、有机融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技术方案。建立应急救援信息机制, 加强应急救援信息源建设, 由信息的产生者和提供者负责信息的更新和维护。信息的提供者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和完备性, 必要时采取交叉验证的方式, 把不同部门的相关数据与权威部门的数据进行核实。

四是安全稳定的原则。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安全、稳定运行, 确保其中信息的保密性、可用性和完整性, 是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的一项重要要求。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面临的安全稳定问题, 一方面来自如何确保与外部网络连接的安全, 最大程度降低来自外部的安全威胁, 保护系统安全;另一方面要确保内网的安全, 也就是各应急救援职能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的安全, 尤其要防范移动接入用户对系统的潜在威胁。根据信息的安全级别和物理位置, 对整个系统进行安全划分, 针对不同的安全级别实施不同的安全策略。

3 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建设的设想

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建设应该从高端进行设计, 以城市防护和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以应急救援管理流程为主线, 软硬件相结合, 逐步形成适应实战需要的、完善的应急救援指挥保障技术系统。

如果说监测监控和信息接报是应急救援工作的眼, 应急救援指挥和应急处置措施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手的话, 那么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则是应急救援工作的脑。具备健全的眼、脑、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成败。要充分发挥眼和手的作用, 脑的作用特别关键。因此, 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建设是应急救援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对于建立健全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制,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战争具有重大意义。

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主要由基础数据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即硬件支持和核心应用。硬件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图像接入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桌面会议系统、集中控制系统、音频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安全支撑系统和备份系统等。核心应用系统主要实现综合业务管理、城市防护分析、风险隐患监控、事件预测预警、智能辅助方案、数据库、指挥调度、应急救援资源管理和保障、应急救援指挥评估、模拟演练等功能。

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也可根据核心功能划分为三大功能, 分别是信息获取、决策指挥和应急救援。主要具备以下主要功能:日常公共安全数据信息的汇总与接报;数字化应急救援方案的管理和完善;城市的毁伤分析和风险评估;重大事件和疫情的接送;现场信息的实时获取与分析;灾害事故的发展预测和影响分析;预警的分级和信息的发布;应急救援方案的优化确定和启动;动态的应急决策指挥与资源力量的调度;过程的再现和分析;应急救援行动的总体功效评估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等。

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和资源整合的过程。随着人们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机理认识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应急救援指挥机制的顺畅, 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将不断发展、提高和完善, 为科学、高效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供越来越大的支撑。

摘要:突发公共事件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尤其是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 对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提出了非常迫切的需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首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建设。

上一篇:英语继续教育作业下一篇:祝表弟生日快乐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