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2023-01-20

第一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依法加强和改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规范煤矿生产行为,促进安全生产,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煤矿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煤矿各生产系统(环节)所具备的煤炭综合生产能力,以万吨/年为计量单位。

煤矿生产能力以具有独立完整生产系统的煤矿(井)为对象。一处具有独立完整生产系统的煤矿(井)对应一个生产能力。

第三条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行政、依法生产;

(二)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三)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四)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

第四条 煤矿生产能力分为设计生产能力和核定生产能力。

设计生产能力是指由依法批准的煤矿设计所确定、施工单位据以建设竣工,并经验收合格,最终由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审查确认,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予以登记的生产能力。

核定生产能力是指已依法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因地质和生产技术条件发生变化,致使煤炭生产许可证原登记的生产能力不符合实际,按照本办法规定经重新核实,最终由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审查确认,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予以变更登记的生产能力。

第五条 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审查确认,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登记的生产能力(以下统称登记生产能力),是煤矿煤炭产量的最大值。

煤矿应当依据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

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当依据登记生产能力实施监管。

第六条 国务院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煤矿生产能力监管的指导,并直接负责中央煤炭企业煤矿生产能力的监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前款规定以外的煤矿生产能力的监管。

第二章 设计生产能力

第七条 新建、改扩建煤矿和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项目设计,提出设计生产能力。

第八条 新建、改扩建煤矿和煤矿技术改造项目设计生产能力,应当按照国家关于煤矿设计的规定和规范,综合资源条件、开采技术和装备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

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不得违反有关规定和规范,脱离客观条件,擅自提高或降低设计生产能力。第九条 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国家关于煤矿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对煤矿初步设计进行审查,确定煤矿设计生产能力。对不符合国家关于煤矿初步设计规定和规范的,不予通过。

第十条 煤矿建设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经批准的煤矿初步设计组织建设施工,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提高或降低设计生产能力。

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发生地质条件变化等情形,确需变更初步设计和设计生产能力的,应当重新组织项目设计和履行审核手续。

第十一条 新建、改扩建煤矿和煤矿技术改造项目竣工,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对煤矿设计生产能力进行确认。

第十二条 新建煤矿申请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登记设计生产能力,或改扩建、技术改造煤矿申请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变更登记设计生产能力,除其他规定条件外,还应向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报送以下资料:

(一)项目申请报告及项目核准批复文件;

(二)初步设计(变更)说明书及设计审批文件;

(三)项目竣工验收鉴定书或竣工批复文件。

第十三条 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对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煤矿取得或者变更煤炭生产许可证进行现场审查时,应当依据批准的初步设计、竣工验收鉴定书等,对各系统(环节)的能力进行检查。符合有关规定,具备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条件的,准予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进行登记或变更登记设计生产能力。否则,不予登记。

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准予登记或变更登记设计生产能力的,应当在办结后5日内,以书面形式告知同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第三章 核定生产能力

第十四条 依法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发生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原登记生产能力与实际差异较大的,应当组织重新核定:

(一)采场、提升、运输、通风(含瓦斯抽排)、排水、供电和地面等生产系统(环节)发生较大变化;(二)采掘生产工艺有重大改变;

(三)煤层赋存条件、资源储量发生较大变化;

(四)其他生产技术条件发生较大变化。

第十五条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委托具备资质的生产能力核定单位组织现场核定;

(二)主管部门(单位)审查;

(三)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审查确认。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 煤矿应当在生产能力发生变化后60日内,委托具备资质的生产能力核定单位组织生产能力核定。

具备资质的生产能力核定单位接受委托后,应当在30日内完成生产能力核定,向煤矿提交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

第十七条 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的内容包括:

(一)煤矿地理位置、煤层赋存、可采煤层煤种、可采储量、原设计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能力等基本情况;

(二)导致生产能力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说明;

(三)导致生产能力发生变化的生产系统(环节)图纸;

(四)各系统(环节)生产能力计算依据、结果和核定表;

(五)生产能力核定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

(六)其他。

第十八条 导致生产能力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说明材料包括:

(一)发生变化的生产系统(环节)的情况、原因及相关证明;

(二)改变采掘生产工艺的原因、技术论证、批准文件、施工及验收合格证明;

(三)煤层赋存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原因和证明材料;

(四)储量管理部门出具的资源储量变化认定文件;

(五)其他说明文件和材料。

第十九条 具备资质的生产能力核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对核定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负责。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 煤矿依据具备资质的生产能力核定单位提交的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按照隶属关系向主管部门(单位)提交生产能力核定结果的审查申请,并报送以下资料:

(一)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申请文件;

(二)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申请表;

(三)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

(四)煤炭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五)其他。

第二十一条 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的主管部门(单位)为:

(一)市(地)属及市(地)以下煤矿,由上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煤炭企业所属煤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煤炭企业负责;(三)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的独立煤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

(四)中央管理的企业所属煤矿,由中央管理的企业负责。

第二十二条 主管部门(单位)收到所属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申请后,应当于30日内组织完成审查并签署意见,连同煤矿申请报送的全部资料,报送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

第二十三条 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经主管部门(单位)审查并签署意见的煤矿生

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查确认工作,并正式行文批复。

第二十四条 根据批准的核定生产能力,需要变更登记生产能力的,煤矿应当及时向煤炭生产许可

证颁发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准予变更登记生产能力的,应当在办结后5日内,以书面形式告

知同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煤矿矿长是本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的第一责任者,负责对登记生产能力的执行情况进行管理。

第二十六条 煤矿应当依据登记生产能力,按照均衡原则,安排季度、月度生产计划,合理组织生产。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相关部门和煤矿的上级主管单位不得向煤矿下达超过登记生产能力的生产计划和以超登记生产能力为基础的其他技术经济指标。否则,煤矿有权拒绝执行。

第二十八条 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实施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时,应当对监管范围内所有煤矿的登记生产能力和按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情况进行检查。

每年初,应当对监管范围内所有煤矿上按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情况统一进行考核。

第二十九条 上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发现下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对煤矿生产能力监管不当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第三十条 对以下煤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及时核销其生产能力:

(一)因资源枯竭或资源整合等,办理煤炭生产许可证注销手续的;

(二)被依法实施关闭、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的;

(三)其他原因需要核销的。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新建、改扩建煤矿和煤矿技术改造项目,未经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提交初步设计和设计生产能力,或者初步设计和设计生产能力未经批准而开工建设的,责令立即停建,限期改正,对项目单位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项目主要负责人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国家关于煤矿设计的规定和规范,擅自提高或降低设计生产能力的,对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给予通报,并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设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分别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提请设计资质主管部门降低设计单位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设计资质。

第三十三条 煤矿建设施工单位违反初步设计要求,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擅自提高或降低设计生产能力的,责令立即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对施工单位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提请建设施工单位资质主管部门吊销矿山工程施工资质。

第三十四条 煤矿生产计划超过登记生产能力的,责令立即调整生产计划,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执行的,视情节轻重对矿长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的行政处分,直至暂扣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矿长资格证。

第三十五条 煤矿超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责令停产整顿,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矿长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3个月内发现2次以上超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矿长资格证,提请地方人民政府实施关闭。

第三十六条 煤矿生产能力发生重大变化而未及时组织核定并申请变更登记的,责令限期完成核定工作,对矿长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国家关于煤矿设计规定和规范的初步设计和设计生产能力,予以批准的;

(二)对未按批准的初步设计和设计生产能力组织施工的项目,批准竣工验收合格的;

(三)准予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生产能力,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进行登记或变更登记的;

(四)未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煤矿核定生产能力审查批复、登记和变更登记的;

(五)对监管范围内的煤矿生产能力监督、检查、考核不力,致使出现严重不符合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

(六)发现煤矿超登记生产能力生产而不依法处罚的。

第三十八条 对依照本办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以前有关规定与之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篇:煤矿生产能力及核定标准核定资质管理办法

附件1 发改运行[2006]819 号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依法加强和改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规范煤矿生产行为,促进安全生产,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煤矿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煤矿各生产系统(环节)所具备的煤炭综合生产能力,以万吨/年为计量单位。

煤矿生产能力以具有独立完整生产系统的煤矿(井)为对象。一处具有独立完整生产系统的煤矿 (井)对应一个生产能力。

第三条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行政、依法生产;

(二)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三)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四)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

第四条 煤矿生产能力分为设计生产能力和核定生产能力。

设计生产能力是指由依法批准的煤矿设计所确定、施工单位据以建设竣工,并经验收合格,最终由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审查确认,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予以登记的生产能力。

核定生产能力是指已依法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因地质和生产技术条件发生变化,致使煤炭生产许可证原登记的生产能力不符合实际,按照本办法规定经重新核实,最终由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

1 理机关审查确认,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予以变更登记的生产能力。

第五条 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审查确认,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登记的生产能力(以下统称登记生产能力),是煤矿煤炭产量的最大值。

煤矿应当依据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

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当依据登记生产能力实施监管。

第六条 国务院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煤矿生产能力监管的指导,并直接负责中央煤炭企业煤矿生产能力的监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前款规定以外的煤矿生产能力的监管。

第二章 设计生产能力

第七条 新建、改扩建煤矿和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项目设计,提出设计生产能力。

第八条 新建、改扩建煤矿和煤矿技术改造项目设计生产能力,应当按照国家关于煤矿设计的规定和规范,综合资源条件、开采技术和装备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

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不得违反有关规定和规范,脱离客观条件,擅自提高或降低设计生产能力。

第九条 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国家关于煤矿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对煤矿初步设计进行审查,确定煤矿设计生产能力。对不符合国家关于煤矿初步设计规定和规范的,不予通过。

第十条 煤矿建设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经批准的煤矿初步设计组织建设施工,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提高或降低设计生产能力。

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发生地质条件变化等情形,确需变更初步设计和设计生产能力的,应当重新组织项目设计和履行审核手续。

第十一条 新建、改扩建煤矿和煤矿技术改造项目竣工,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对煤矿设计生产能力进行确认。

第十二条 新建煤矿申请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登记设计生产能力,或改扩建、技术改造煤矿申请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变更登记设计生产能力,除其他规定条件外,还应向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报送以下资料:

(一)项目申请报告及项目核准批复文件;

(二)初步设计(变更)说明书及设计审批文件;

(三)项目竣工验收鉴定书或竣工批复文件。

第十三条 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对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煤矿取得或者变更煤炭生产许可证进行现场审查时,应当依据批准的初步设计、竣工验收鉴定书等,对各系统(环节)的能力进行检查。符合有关规定,具备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条件的,准予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进行登记或变更登记设计生产能力。否则,不予登记。

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准予登记或变更登记设计生产能力的,应当在办结后5日内,以书面形式告知同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3

第三章 核定生产能力

第十四条 依法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发生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原登记生产能力与实际差异较大的,应当组织重新核定:

(一)采场、提升、运输、通风(含瓦斯抽排)、排水、供电和地面等生产系统(环节)发生较大变化;

(二)采掘生产工艺有重大改变;

(三)煤层赋存条件、资源储量发生较大变化;

(四)其他生产技术条件发生较大变化。

第十五条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委托具备资质的生产能力核定单位组织现场核定;

(二)主管部门(单位)审查;

(三)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审查确认。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 煤矿应当在生产能力发生变化后60日内,委托具备资质的生产能力核定单位组织生产能力核定。

具备资质的生产能力核定单位接受委托后,应当在30日内完成生产能力核定,向煤矿提交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

第十七条 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的内容包括:

(一)煤矿地理位臵、煤层赋存、可采煤层煤种、可采储量、原设计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能力等基本情况;

(二)导致生产能力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说明;

(三)导致生产能力发生变化的生产系统(环节)图纸;

(四)各系统(环节)生产能力计算依据、结果和核定表;

(五)生产能力核定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

(六)其他。

第十八条 导致生产能力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说明材料包括:

(一)发生变化的生产系统(环节)的情况、原因及相关证明;

(二)改变采掘生产工艺的原因、技术论证、批准文件、施工及验收合格证明;

(三)煤层赋存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原因和证明材料;

(四)储量管理部门出具的资源储量变化认定文件;

(五)其他说明文件和材料。

第十九条 具备资质的生产能力核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对核定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负责。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 煤矿依据具备资质的生产能力核定单位提交的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按照隶属关系向主管部门(单位)提交生产能力核定结果的审查申请,并报送以下资料:

(一)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申请文件;

(二)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申请表;

(三)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

(四)煤炭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五)其他。

第二十一条 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的主管部门(单位)为:

(一)市(地)属及市(地)以下煤矿,由上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煤炭企业所属煤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煤炭企业负责;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的独立煤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

(四)中央管理的企业所属煤矿,由中央管理的企业负责。

第二十二条 主管部门(单位)收到所属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申请后,应当于30日内组织完成审查并签署意见,连同煤矿申请报送的全部资料,报送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

第二十三条 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经主管部门(单位)审查并签署意见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查确认工作,并正式行文批复。

第二十四条 根据批准的核定生产能力,需要变更登记生产能力的,煤矿应当及时向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准予变更登记生产能力的,应当在办结后5日内,以书面形式告知同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煤矿矿长是本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的第一责任者,负责对登记生产能力的执行情况进行管理。

第二十六条 煤矿应当依据登记生产能力,按照均衡原则,安排季度、月度生产计划,合理组织生产。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相关部门和煤矿的上级主管单位不得向煤矿下达超过登记生产能力的生产计划和以超登记生产能力为基础的其他技术经济指标。否则,煤矿有权拒绝执行。

第二十八条 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实施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时,应当对监管范围内所有煤矿的登记生产能力和按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情况进行检查。

每年初,应当对监管范围内所有煤矿上按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情况统一进行考核。

第二十九条 上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发现下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对煤矿生产能力监管不当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第三十条 对以下煤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及时核销其生产能力:

(一)因资源枯竭或资源整合等,办理煤炭生产许可证注销手续的;

(二)被依法实施关闭、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的;

(三)其他原因需要核销的。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新建、改扩建煤矿和煤矿技术改造项目,未经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提交初步设计和设计生产能力,或者初步设计和设计生产能力未经批准而开工建设的,责令立即停建,限期改正,对项目单位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项目主要负责人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国家关于煤矿设计的规定和规范,擅自提高或降低设计生产能力的,对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给予通报,并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设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分别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提请设计资质主管部门降低设计单位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设计资质。

第三十三条 煤矿建设施工单位违反初步设计要求,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擅自提高或降低设计生产能力的,责令立即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对施工单位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提请建设施工单位资质主管部门吊销矿山工程施工资质。

第三十四条 煤矿生产计划超过登记生产能力的,责令立即调整生产计划,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执行的,视情节轻重对矿长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的行政处分,直至暂扣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矿长资格证。

第三十五条 煤矿超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责令停产整顿,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矿长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

8 下的罚款。

对3个月内发现2次以上超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矿长资格证,提请地方人民政府实施关闭。

第三十六条 煤矿生产能力发生重大变化而未及时组织核定并申请变更登记的,责令限期完成核定工作,对矿长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国家关于煤矿设计规定和规范的初步设计和设计生产能力,予以批准的;

(二)对未按批准的初步设计和设计生产能力组织施工的项目,批准竣工验收合格的;

(三)准予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生产能力,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进行登记或变更登记的;

(四)未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煤矿核定生产能力审查批复、登记和变更登记的;

(五)对监管范围内的煤矿生产能力监督、检查、考核不力,致使出现严重不符合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

(六)发现煤矿超登记生产能力生产而不依法处罚的。

第三十八条 对依照本办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

9 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以前有关规定与之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10

井工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

审查申请表

煤矿名称(公章):

矿长(签字):

核定时间:20 年 月 日至20 年 月 日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时间:20 年 月 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订

11 ┌────────────────────────────────────────────┐ │

一、煤矿基本情况

│ ├───────────────────┬─────────────┬──────────┤ │ 名称:

│ 地址:

│ 邮编:

│ ├─────────────────┬─┴──────────┬──┴──────────┤ │ 投产时间:

│ 职工人数:

│ 采矿许可证号:

│ ├─────────────────┴───┬────────┴─────────────┤ │ 安全生产许可证号:

│ 煤炭生产许可证号:

│ ├─────────────────────┼──────────────────────┤ │ 设计生产能力:

万吨/年

│ 上次核定生产能力:

万吨/年

│ ├─────────────────────┼──────────────────────┤ │ 上原煤产量:

万吨

│ 上年末剩余可采储量:

万吨

│ ├─────────────────────┴──────────────────────┤ │

二、生产能力核定结果

│ ├─────────────────────┬──────────────────────┤ │本次核定矿井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年│剩余服务年限:

年│ ├─────┬──────┬────────┴─┬─────────┬──────────┤ │

│提升系统

万吨/年│供电系统

万吨/年 │ │

├──────┼──────────┼─────────┼──────────┤ │主要系统 │

│ │(环节)及 │井下运输系统│

万吨/年│采掘工作面

万吨/年 │ │

├──────┼──────────┼─────────┼──────────┤ │选煤厂核 │

│ │定结果

│通风系统

万吨/年│地面生产系统

万吨/年│ │

├──────┼──────────┼─────────┼──────────┤ │

│排水系统

万吨/年│选煤厂

万吨/年│ ├─────┴──────┴──────────┴─────────┴──────────┤ │

三、生产能力核定资质单位意见

│ ├─────────────────────┬──────────────────────┤ │核定资质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

│核定资质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

│ │

│ │

│ │

│ │

20 年 月 日 │

20 年 月 日

│ ├─────────────────────┴──────────────────────┤ │

四、煤矿意见

│ ├─────────────────────┬──────────────────────┤ │矿长(签字):

│总工程师(签字):

│ │

│ │

│ │

│ │

20 年 月 日 │

20 年 月 日│ ├─────────────────────┴──────────────────────┤ │

五、主管部门(单位)审查意见

│ ├────────────────────────────────────────────┤ │

│ │

│ │

│ │

(公章)

│ │

20 年 月 日│ ├────────────────────────────────────────────┤ │

六、 生产许可证颁发 管理机关审查意见

│ ├────────────────────────────────────────────┤ │

│ │

│ │

(公章) │ │

20 年 月 日│ └────────────────────────────────────────────┘

12

露天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

审查申请表

煤矿名称(公章):

矿长(签字):

核定时间:20 年 月 日至20 年 月 日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时间:20 年 月 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订

13 ┌───────────────────────────────────────────┐ │

一、煤矿基本情况

│ ├──────────────┬────────────────────┬───────┤ │名称:

│地址:

│邮编:

│ ├────────────┬─┴────────────┬───────┴───────┤ │投产时间:

│职工人数:

人│采矿许可证号:

│ ├────────────┴──────────┬───┴───────────────┤ │安全生产许可证号:

│煤炭生产许可证号:

│ ├───────────────────────┼───────────────────┤ │设计生产能力:

万吨/年│上次核定生产能力:

万吨/年│ ├───────────────────────┼───────────────────┤ │上原煤产量:

万吨

│上年末剩余可采储量:

万吨│ ├───────────────────────┴───────────────────┤ │

二、生产能力核定结果

│ ├───────────────────────┬───────────────────┤ │本次核定煤矿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年│剩余服务年限:

年│ ├────┬─────┬────────────┴─┬─────────┬───────┤ │

│穿爆环节 │

万立方米/年│供电系统

万吨/年│ │

├─────┼──────────────┼─────────┼───────┤ │主要环节│采装环节 │

万立方米/年│地面生产系统

万吨/年│ │(系统)及│

│ │

├─────┼──────────────┼─────────┼───────┤ │选煤厂核│

│ │定结果 │运输环节 │

万立方米/年│选煤厂

万吨/年│ │

├─────┼──────────────┼─────────┼───────┤ │

│排土环节 │

万立方米/年│

│ ├────┴─────┴──────────────┴─────────┴───────┤ │

三、生产能力核定资质单位意见

│ ├───────────────────────┬───────────────────┤ │核定资质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

│核定资质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

│ │

│ │

│ │

│ │

20 年 月 日│

20 年 月 日 │ ├───────────────────────┴───────────────────┤ │

四、煤矿意见

│ ├───────────────────────┬───────────────────┤ │矿长(签字):

│总工程师(签字):

│ │

│ │

│ │

│ │

20 年 月 日 │

20 年 月 日│ ├───────────────────────┴───────────────────┤ │

五、主管部门(单位)审查意见

│ ├───────────────────────────────────────────┤ │

│ │

│ │

│ │

(公章) │ │

20 年 月 日 │ ├───────────────────────────────────────────┤ │

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审查意见

│ ├───────────────────────────────────────────┤ │

│ │

│ │

│ │

(公章)

│ │

20 年 月 日 │ └───────────────────────────────────────────┘

14 附件2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改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管理,保障核定煤矿生产能力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对从事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能力核定单位)实行资质管理。

生产能力核定单位必须依照本办法,申请取得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证书(以下统称核定资质证书)。

未取得核定资质证书的,不得从事煤矿生产能力核定。

第三条

国务院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单位资质管理的指导,直接负责在国家工商管理机关办理企业法人登记和在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单位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的管理。

省级人民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前款规定以外的企事业单位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的管理。

第四条

申请核定资质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独立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三)注册资金或经费来源(开办资金)在500万元以上;

(四)具有采矿(露天)、矿建、机电、通风、地质、测量、运输、选矿等专业技术人员,每个专业最低不少于2人;

(五)前款规定的各专业中,每个专业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最低不少于1人;

(六)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的经历;

(七)与生产能力核定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3;

(八)符合国家对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单位总量控制的要求。

第五条

申请核定资质证书,应当按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权限,向国务院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以下统称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机关)提交以下资料:

(一)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申请文件;

(二)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申请表;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四)法定代表人职务任命文件、身份证复印件和履历表;

(五)全部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职称证书、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六)全部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履历表;

(七)全部专业技术人员劳动合同或聘用协议复印件;

(八)生产能力核定工作质量保证制度;

(九)其他。

第六条

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机关收到资质申请后,应当于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予以受理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查。经审查

16 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颁发核定资质证书;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不予颁发核定资质证书,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七条

同一企业或事业法人单位只准许按照管理权限向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机关申请取得一个核定资质证书。

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只准许在一个生产能力核定单位从事生产能力核定工作。

第八条

核定资质证书有效期为2年。

核定资质证书有效期满需要延续的,应当于期满前30日向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延续手续。

第九条

生产能力核定单位设立条件变更的,应当向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核定资质证书变更手续。

第十条

生产能力核定单位不再从事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应当向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核定资质证书注销手续。

第十一条

核定资质证书不得伪造、买卖、出租、转借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转让。

第十二条

核定资质证书由国务院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三条

生产能力核定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独立从事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并对核定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生产能力核定单位接受委托,承担本单位之外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项目,应当向委托方出示核定资质证书,签订委托合同。

生产能力核定单位不得将承接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项目转手外委。

第十五条

生产能力核定单位从事委托的项目,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十六条

生产能力核定单位应当诚实守信,不得泄露委托方的技术和商业秘密。

第十七条

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机关不得强制煤矿接受指定的生产能力核定单位,不得非法干预生产能力核定单位的正常活动,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向生产能力核定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生产能力核定单位的违法行为,有权向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机关举报,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机关应及时查处,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十九条

生产能力核定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机关应当视其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直至吊销核定资质证书:

(一)弄虚作假骗取核定资质证书的;

(二)买卖、出租、转借或转让核定资质证书的;

(三)转手外委生产能力核定项目的;

(四)核定结果严重不符合实际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二十条

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机关颁发、变更、延续、注销和吊销核定资质证书的,应当在办结后5日内,以书面形式告知同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第二十一条 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

18 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单位颁发核定资质证书的;

(二)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单位不予颁发核定资质证书的;

(三)强制煤矿接受指定的生产能力核定单位的;

(四)向生产能力核定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五)接到生产能力核定单位违法行为的举报不及时查处的;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19 附件3: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

第一章

第一条

为科学核定煤矿生产能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核定煤矿生产能力,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 和营业执照;

(二)有健全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机构及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完善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制度;

(四)各生产系统及安全监控系统运转正常。

第三条 核定煤矿生产能力以万t/a为计量单位,年工作日采取 330d。

第四条 核定煤矿生产能力应当逐项核定各生产系统(环节)的 能力,取其中最低能力为煤矿综合生产能力。同时核查采区回采率、煤炭资源可采储量和服务年限。

井工矿主要核定主井提升系统、副井提升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井下运输系统、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和地面生产系统的能力。矿井压风、灭尘、通讯系统和地面运输能力、高瓦斯矿井瓦斯抽排能力等作为参考依据,应当满足核定生产能力的需要。

20 露天矿主要核定穿爆、采装、运输、排土等环节的能力。除尘、防排水、供电、地面生产系统的能力作为参考依据,应当满足核定生产能力的需要。

第五条 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档次划分标准为:

(一)30万t/a以下煤矿以1万t为档次(即

1、2万t/a……);

(二)30万t/a至90万t/a煤矿以3万t为档次(即

33、36 万t/a……);

(三)90万t/a至600万t/a煤矿以5万t为档次(即9

5、100 万t/a„„);

(四)600万t/a以上的煤矿以10万t为档次(即6

10、620万t/a„„)。

生产能力核定结果不在标准档次的,按就近下靠的原则确定。 第六条 煤矿通风系统能力必须按实际供风量核定,井下各用风 地点所需风量要符合规程规范要求。经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批准的矿井通风能力,可作为核定生产能力的依据。

第七条 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所用参数,必须采集已公布或上报的 生产技术指标、现场实测和合法检测机构的测试数据,经统计、分析、整理、修正,并进行现场验证而确定。

第二章

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核查

第八条 煤矿资源储量核查内容及标准:

(一) 有依法认定的资源储量文件;

(二) 有上核实或检测的资源储量数据;

21

(三) 采区回采率达到规定标准;

(四) 安全煤柱的留设符合有关规定;

(五) “三个煤量”符合要求;

(六) 上行开采及特殊开采的批准文件;

(七) 厚薄煤层、难易开采煤层、不同煤种煤质煤层合理配采情 况;

(八) 按规定批准的资源储量的增减情况(注销、报损、地质及 水文地质损失和转入、转出等);

(九) 有无超层越界开采行为。

第九条 提高煤矿核定生产能力必须有资源保障,核定生产能力 后的服务年限应不低于煤矿设计规范对各类型矿井(露天)服务年限的规定。达不到上述规定的,不得提高核定生产能力。

第三章 提升系统生产能力核定

第十条 核定主、副井提升系统能力必备条件:

(一) 提升系统设备、设施配套完整,符合有关规程规范要求, 经具备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测试合格;

(二) 提升系统保护装置完善、运转正常;

(三) 提升系统技术档案齐全,各种运行、维护、检查、事故记 录完备。每日强制性检查和维护时间应达到2~4h。

第十一条

主井提升系统核定生产能力的主要内容:

(一)主井提升能力是指从主井底到达地面的提升系统的能力;

(二)主井提升能力按年工作日330d、每日提升时间16h计算。

22 若采用定量装载并实现数控自动化运行、滚筒直径2m以上的提升机,或采用带式输送机提升且设有井底中央煤仓时,每日提升时间可按18h计算。

第十二条

主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公式及标准:

(一)主井采用箕斗、矿车提升时,提升能力核定按下式计算:

A3600btPMk(万t/a)

104k1k2T式中:A—主井提升能力,万t/a;

b—年工作日,330d;

t—日提升时间,16h或18h,按第十一条规定选取; PM—每次提升煤炭量,t/次;

k—装满系数。立井提升取1.0;当为斜井串车或箕斗提升时,倾角20°及以下取0.95,20°~25°取0.9,25°以上取0.8;

k1—提升不均匀系数。井下有缓冲仓时取1.1,无缓冲仓时取

1.2;

K2—提升设备能力富余系数,取1.1~1.2;

23

第三篇:加强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本站推荐)

加强煤炭资源整合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

(2006.8.16)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自治区召开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工作,在此之前,自治区人民政府已经公布实行了《太西煤资源保护办法》、《石嘴山市矿产资源规划》,批转了“2006年无烟煤限量开采产量指标”,实施了一系列强化煤炭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措施,这对于管理好、利用好煤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我代表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坚决拥护自治区关于炭资源整合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的决定。借此机会我汇报两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市煤炭资源面临的形势

煤炭资源是我市的优势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大,分布范围广,煤质优良,而且埋藏浅,开发条件良好,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累计探明资源储量24.3亿吨,保有资源储量19.81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3.08亿吨,资源量6.73亿吨。另外正义关矿区的远景储量也很可观。主要分布在大武口区、惠农区及平罗县境内。划分为马莲滩、石嘴山、石炭井、汝箕沟、沙巴台、正义关等6个矿区25个井田。石炭井矿区是西北地区现有储量最大的焦煤基地;石嘴山矿区为动力用煤基地,储量丰富,质量优良;汝箕沟矿区所产优质 1

无烟煤(“太西”煤)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和高发热量、高化学活性、高比电阻、高机械强度、高含碳量、高块煤率等特点,以其优良的质量畅销国内外市场。

目前,全市共有煤矿企业46家,其中国有大中型煤矿8家,其他各类小煤矿38家。在小煤矿中,年设计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上的3家。全市年产原煤1300余万吨,采煤业产值近1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1%左右。全市年消耗煤炭450万吨,利用煤炭加工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煤炭精加工;煤电转化;无烟煤制造合成氨;高炉喷吹;载体活性炭和炭素制品;无烟煤冶炼炭化硅、烧结铁矿粉、热压型铸造焦;利用焦煤生产焦碳;利用煤矸石生产水泥和煤矸石砖等项目发展较快。

经过近几十年的开发,我市煤炭工业在为我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深层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煤矿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经营管理粗放,受经济利益驱动超能力生产,回采率偏低。而且非法盗采煤炭资源、越界开采、违反设计开采等违法开采行为依然存在,这些都不同程度的造成了煤炭资源的破坏浪费和损失。

二是,由于部分煤层着火、“三下”(水体下、建筑物下、道路下)压煤比较严重、部分井田地质结构复杂,煤质变差,含硫量大,属国家限制开采的煤炭等因素的影响,我市煤炭

资源虽保有一定资源储量,但可采储量却为数不多。

三是煤炭资源的加工转化应用领域虽然有所拓展。但深加工总量占开发总量的比例却很小,矿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较差。

四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使“三废”(废气、废渣、废水)排放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汝箕沟、石炭井矿区位于城市上部,水源和空气污染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矿产资源开发还引发了地面塌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目前在汝箕沟、石炭井、石嘴山等矿区都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地质环境亟待保护和治理,而要使矿区的地质环境得到彻底治理所需的资金和工程量将非常巨大。

综上所述,我市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所面临的形势已十分严峻,我们必须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和监督管理的力度。

二、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的措施和意见 一是加强煤炭资源的保护和规划。去年5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太西煤资源保护办法》,对我市汝箕沟的优质无烟煤――太西煤实行“统一规划、限量开采、综合利用”的保护性开采。为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我市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的《石嘴山市矿产资源规划》(2001—2010年),也已经自治区批准实行。此外,我市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太西煤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办法》开征“太西煤价格调节

基金”,一年多来,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保护煤炭资源的政策、法规,采取强有力措施,限制煤炭资源的过量开发,制煤炭生产总量,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按照矿产资源规划的规定和自治区的部署,2006年全市煤炭的开采总量控制在1300万吨/年,到2010年控制在1500万吨/年。汝箕沟矿区的优质无烟煤(太西煤)目前的年开采量已达600余万吨,每年的损失量也非常惊人,未来国内外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而太西煤的剩余储量却在迅速减少。因此,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年产量控制在500万吨以下,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努力实现煤炭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健康发展。

二是坚持不懈的整顿和规范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去年下半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决定》,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相继下发了《关于全面启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按照国务院、国土资源部的要求,今年是全面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阶段。我们要借着这个东风,坚决打击无证采矿、越界开采、非法转让、以及滥采乱挖等违法采矿行为。坚决关闭破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安全生产不合格的小煤矿,使我市非法开采、破坏浪费煤炭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等行为得到有效遏止;矿山安全事故及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明显减少;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明显好转;

三是严格新建矿山的准入条件,实行规模调整。规范矿山企业的资质条件,设立新建矿山企业的准入条件和最低开采规模制度,解决小矿山过多过滥、生产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破坏环境的问题;采取政策调控的方式,限定整装煤田、零星分散、残采区的单井最低开采规模。停止建设达不到国家环保法规要求的各类富硫(2.5—4。0)煤矿和回采率低于50%的矿井,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到2010年煤矿企业减少30%以上。

五是认真开展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全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对全市小煤矿企业煤炭资源回采率、资源基本情况、资源储量情况、资源管理情况、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矿井设计执行情况等进行实地检查。凡达不到回采率要求造成资源浪费的煤矿坚决停产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坚决予以关闭。

六是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管理机构,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我市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要把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严格控制“三废”的排放量,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大防治力度。通过征收闭坑保证金和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筹措资金的方式,对地质环境进行治理,重点是对矿区地面塌陷、危岩体、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治理,使我市地质环境逐步好转

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要以高度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把我市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加强煤炭资源管理,为促进我市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霄云煤矿2013生产能力自查报告

霄云煤矿2013生产能力

自 查 报 告

霄 云 煤 矿

二○一四年二月十日 霄云煤矿生产能力自查报告

济宁市煤炭局:

2013,霄云煤矿在市煤炭局、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煤矿生产能力登记和公告制度的通知》(国能煤炭[2013]476号)等文件的要求,结合矿井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均衡生产原则,科学编制了产量预期目标,合理安排了季度、月度生产计划,严格按计划组织生产,并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建立了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措施以及考核标准,确保把通知精神落到实处。

根据省煤炭工业局的要求,霄云煤矿就2013生产能力进行了认真自查,并对2014年生产计划进行了认真分析,现把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矿井生产情况

霄云煤矿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于2008年开工建设,2013年7月正式投产。霄云煤矿2013共计生产原煤77.3万吨,其中,1305工作面生产原煤17.1万吨,1302接续工作面生产原煤26万吨,1307工作面生产原煤28.1万吨,其余为掘进工程煤。

二、矿井采掘情况

截至2013年底,霄云煤矿三个煤量分别为:开拓煤量:1279.47万吨;准备煤量:882.545万吨;回采煤量:137.73万吨。其中,回采工作面两个,分别为一采区西翼的1307工作面和一采区东翼的1302工作面;准备工作面一个,为1306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六个,分别为一采区西翼的1309轨道顺槽、1309皮带顺槽;一采区东翼的1312轨道顺槽、1312皮带顺槽以及二采区准备大巷东翼轨道大巷、东翼胶带大巷。

三、矿井公示情况

根据煤矿安全生产公示制度要求,霄云煤矿在副井上井口西侧墙壁上悬挂了公示牌板,牌板内容涵盖采区个数及名称、采掘工作面名称以及煤矿核定(设计)生产能力、累计产量、当月计划、已完成产量等公示内容。

四、矿井机电检修及通风情况

作为新建矿井,霄云煤矿自建矿以来,逐步建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和检修制度等,并按照集团公司要求,编制了各类计划、编制全年设备检修及大修计划,并报集团公司审批。在实际生产组织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如每天进行一次通、排、提、压、供及采掘设备的检修检查,要求科室、工区管理人员紧盯现场,确保检修质量,消除设备隐患,保证安全生产。每个月集中进行一次不少于24小时的矿井机电设备检修检查,春节期间进行一次全矿停产全面检修。

通过束管监测系统监测井下有害气体含量,及时采取防尘等各项措施确保井下安全。每年进行一次矿井反风演习,年末进行一次风道清理,2013年核定矿井通风能力为125.1万吨/年。目前,矿井各生产系统运转正常,通风系统合理,未出现超通风能力生产和重大通风系统改造项目,未出现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情况。

五、矿井2014生产计划

霄云煤矿各生产系统运转正常。据此,霄云煤矿2014计划生产原煤90万吨,掘进进尺8600m。

附件:

1、原煤产量分解表

2、掘进进尺分解表

霄 云 煤 矿

2014年2月10日

第五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管理论文

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监察及监督

摘要:我国是用煤产煤大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不断发

展的背景下,作为能源主体的煤炭生产持续快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煤矿,特别是小煤矿的矿难事故不断发生,死亡人数居高不下。本文重点分析了矿难事故频发背后官煤勾结的原因,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察与监督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我国每年的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0%,但矿难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80%。某位学者对我国煤炭工人有句评语为“有一种工作叫生还”,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煤炭生产领域所存在的重大问题。我国矿难事故严重,其中有76%发生于小煤矿,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大量小煤矿的存在。而许多证照不全、安全生产不达标、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煤矿仍然可以继续生产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煤老板与某些地方官员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官煤勾结为许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提供了继续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与空间。近些日子以来,苗元礼案、郝鹏俊案和湖南省郴州市51名官员涉嫌违规入股案等案件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二、官煤勾结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1. 官煤勾结的主要内容。

官煤勾结是官商勾结在煤炭行业的一个具体表现,指的是在我国目前社会转型、法制不太健全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社会现象。煤矿的矿主们跟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串通起来,结成了利益小集

团,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他们不惜牺牲矿工的生命,也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

2. 官煤勾结的主要形式。

官煤勾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和五种“形式”。一个“方面”是党政干部和执法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多种形式参股分红,和矿主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另一个“方面”就是党政干部和执法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职权为一些违法、非法生产的矿主提供保护,谋取私权。官煤勾结主要五种“形式”包括:官员入股(包括明股、暗股、干股),滥批卖证,直接受贿,亲属开矿,纵容包庇煤矿违法生产经营。

三、官煤勾结现象得以长期存在的原因

1. 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为官煤勾结创造了条件。

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是依靠消耗传统能源的粗放、外延模式。由于市场对煤炭的需求越来越大,煤炭价格不断上涨,这无疑使得煤炭行业存在的巨大的利润空间,让某些官员与煤商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适度规模条件下的安全生产策略。不合理的生产使得矿难频发,矿工的生命安全时常受到威胁。

2. 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上的问题。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法》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早就作出了党员干部、国家公务人员不得经商的规定。但官煤勾结的长期存在充分说明了国家在立法,特别是在执法方面依然存在问题。我们对已发现的官员查处和打击力度不够,总是“以罚代法,以罚代管”,达不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而且一些落马官员几年之后还是会异地升迁

或就职。另外,执法人员的独立性也不能保证,他们还要承受着来自当地官场的种种压力。

3. 监管机制上的缺陷。

在我国2005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了煤焦行业中“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监管体制。然而,这一体制是不合理的,监管机构属于政府内设机构,当一些地方官员成为煤矿的直接或间接的经营者或是煤矿的保护伞时,地方监管很难监管,或是不敢监管。

4. 社会舆论监督的缺位。

在官煤勾结这一恶劣现象中,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未能真正发挥出它们的作用。一方面,一些记者由于担心受到打击报复而不敢讲真话。另一方面,一些记者为了私利在矿难发生之时向矿主索要“封口费”。

四、关于消除官煤勾结现象的建议

1. 建立现代化大型企业,提高规模效益,加大安全投入,减少安全隐患。

国家可以牵头对国有和私有煤矿进行整合,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使大批小煤矿彻底走向消亡。当煤矿整合为大集团大企业时,企业内会有完备的管理制度和程序,运行也会非常规范,无需与地方官员发生私下交易,官煤勾结自然就没有了生长的土壤和温床。这样的整合剪断了官煤勾结的链条,净化了官场环境,也将会给地方带来巨大的税收利益。

2. 法律法规的设定要与时俱进,因地而异,并且加大执法力度。 可以考虑让劳动者参与立法过程,使得制定的法律更具有针对性和可

操作性,更能解决实际问题,改变其原来许多时候只是“摆设”的状态。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纪的官员进行有力的查处,并给予严重的处罚,使其吃一堑长一智,警示后人。并且建立官员复出制度,限制落马官员随意上任,通过法律法规净化公务员系统环境。

3. 将监管机构从政府部门分离出来,成立多个独立监督主体,确保监督的公正性与独立性。

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监督系统,充分发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国有和私有小煤矿的监管作用,在各地设立安全生产监督分局,县区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站,企业内部成立安全生产监督小组,形成一个包括上下级监督、同级监督和组内监督在内的监督系统,将安全生产监管权进行合理、适当的转移与分配,确保安全生产,维护矿工的利益。

五、结论

很多因素使得官煤勾结这一问题得以产生,给我们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做好很多的工作,克服很多困难。同时,消除官煤勾结也并不是代表着矿难的消除,这还要以生产设备不断改进,矿工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等作为保证。只有当硬件、制度、劳动者素质和精细化管理都具备时,矿工的权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注释:小煤矿:主要是指生产能力不超过30万吨/年的乡镇煤矿,同时包括部分国有煤矿小井和私营煤矿。

王雁斌

上一篇:煤矿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下一篇:某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