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

2023-01-20

第一篇:某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焦点释疑

千呼万唤始出来!8月1日正式实施!《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终于压轴正式公布!

大家一直非常关注新标准的具体内容将对今后的设计和施工带来哪些影响。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专业副总工/研究员李向东老师(文中“笔者”)曾在其个人微信号“木子暖通”中发布过“《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百问”,对新标准中的一些疑问进行了解读,得到不少朋友的反馈。此次,《暖通空调》杂志社特别邀请李老师针对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再梳理,希望有助于大家对标准的理解和学习。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李老师在“百问”中的解读,还是本文的“释疑”,都是仅作为参考。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知道,即使是规范编制专家的答复,也不能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工程设计的依据只能是正式出版的规范条文、以规范组名义的书面答复和当地消防局的解释等。 加压送风部位 标准/规范原文

3.1.3.第1款 当独立前室或合用前室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 (1) 采用全敞开的阳台或凹廊; (2) 设有两个及以上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 2.0㎡ ,合用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 3.0㎡ 。 释疑:不设防烟系统的意思,就是没有自然通风条件的楼梯间也可以不设置送风系统。

标准/规范原文

3.1.3.第2款 当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释疑: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无论楼梯间是否具备自然通风条件,均应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指在走道进入前室的门口上方,设置类似于风幕的送风口,风口长度宜较门宽各超出100mm。“正对前室入口”指针对走道至前室的疏散门门口。分别如图:

关于剪刀楼梯间 标准/规范原文

3.1.5第2款 当采用剪刀楼梯时,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释疑:在“百问(1)”中,笔者曾回复:“只要是剪刀楼梯,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都要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无论楼梯间、前室是否具备自然通风条件。”

笔者在交流会上曾与规范编制组专家交流过这个问题,专家给出的答复也是,只要是剪刀楼梯间,均设送风系统。

此条反馈意见很多,影响较大,笔者又仔细研读规范条文,得出的结论是,此条仍与旧规范一致,即仅限于三合一前室,即新标准所说的“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的情况下,剪刀楼梯间的两部楼梯及其三合一前室需要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而剪刀楼梯间分设前室、或者剪刀楼梯间共用前室而消防电梯独立设置前室、或者剪刀楼梯一侧设置独立前室、另一侧设置合用前室的情况下,剪刀楼梯间、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均可以自然通风。

标准/规范原文

3.1.3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100m 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除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外)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

释疑:此条中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是完全并列的,而“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的情况即“三合一前室”是例外。“三合一前室”明确要求,不能采用自然通风。

如按“当采用剪刀楼梯时,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的字面理解,则不存在共用前室自然通风这一做法。

关于地下楼梯间

1 地下楼梯间自然通风问题标准/规范原文

3.1.6 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 1.2㎡ 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3.2.1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 10m 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 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 2.0㎡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 层。 释疑:此两条主要焦点在于,地下楼梯间是否仍可采用自然通风。 第3.1.6条界定在封闭楼梯间,结合《建规》GB50016-2014第6.4.4条对地下楼梯间要求:

第3.1.6条应理解为:不能满足自然通风的、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的地下封闭楼梯间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 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当地下楼梯间满足3.2.1条时,封闭楼梯间也是可以自然通风的。也就是不大于10m时,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的可开启外窗;大于10m时,设置不小于2.0㎡可开启外窗、且不能全部设置在顶层。 两条矛盾之处在于,仅地下一层楼梯间需设1.2㎡外窗,大于一层不大于10m的地下楼梯间时,反而设置1.0㎡外窗即可。笔者理解,3.1.6条的重点是直通室外的疏散门可作为自然通风口。

至于地下楼梯间可开启外窗的形式,一是某些楼梯间可在地下部分梯段处开设外窗;二是窗井形式。规范并未排斥窗井形式,只要窗井的开窗面积、开启装置高度等满足要求,笔者认为窗井自然通风未尝不可。

2 关于地上地下楼梯间共用加压送风系统标准/规范原文

3.3.4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楼梯间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当受建筑条件限制,且地下部分为汽车库或设备用房时,可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按本规范第 3.4.5 条的要求分别计算地上、地下部分的加压送风量,相加后作为共用加压送风系统风量;

2 应采取有效措施分别满足地上、地下部分的送风量的要求。

那么,对于住宅来说,住宅投影部分的地下一般是储藏室,其周围是车库,是否满足本条要求,可以地上地下共用加压送风系统?

释疑:住宅储藏室可认为满足本条要求。当地下为商业、餐饮、娱乐等功能性房间时,地下部分楼梯间应采用单独送风的方式。

加压送风口形式

1 前室应每层设置常闭风口,计算加压送风量时,按开启3层计算,如果前室只有1~2层,如何计算?

释疑:按实际相应楼层数计算。

2 对于地下只有1~3层,需要设置加压送风的前室或合用前室,是否可采用常开风口?

释疑:采用常开风口,虽然风量分配上没有问题,但常闭风口具有手动开启、远程开启、自动开启等开启方式,开启信号传至消控室显示。阀门开启,同时联动送风机开启。如采用常开风口,则仅具有风口送风功能,常闭风口具有的功能就丧失了。

3 楼梯间可否采用自垂百叶风口

释疑:不建议采用自垂百叶风口。自垂百叶也属于常开风口,因送风系统启动时风口不需要电信号开启,仅需通过送风系统气流吹开。但自垂百叶损失了风机的压头,平时其关闭并不严密,无法起到防止烟囱效应的作用;另外,自垂百叶无法进行风量调节。 建议楼梯间采用双层百叶风口或单层百叶带调节阀风口。

4 首层扩大前室是否也要设常闭式加压送风口?

释疑:从防火机理上来说,前室是人员自房间、走廊向疏散楼梯逃生的中间缓冲通道,设置防烟系统,是为了保证人员疏散安全。首层扩大前室,是人员从楼梯间向室外疏散的通道,外门不是防火门,此处设置加压送风,也难以维持应有压力。因此,首层扩大前室没必要设置加压送风口。

5 计算送风口风速时,是否考虑风口有效面积系数,如何考虑?

释疑:可不考虑。

防排烟风机设置

1 “送风机的进风口应直通室外”指什么?

释疑:当机房外墙设百叶风口,送风机应采用风管与百叶风口接驳,不得自机房内吸风。

2 当进风口与排烟口不在一个面上时,是否还有距离要求? 释疑:当设在不同朝向的墙面上,且进风口设在该地区主导风向的上风侧时,可以没有距离要求。

3 进风管道可否与平时通风系统合用吸风管道?

释疑:加压送风系统的进风管道宜单独设置,不宜与平时通风系统的进风管道合用。

4 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是否允许和补风机房、空调机房合用?

释疑:专用机房指满足《建规》第6.2.7条: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h的楼板、采用甲级防火门。

送风机可以和补风机、空调机组、平时通风机合用机房,机房必须满足上述要求。严禁和排烟风机合用机房。

5 排烟风机可否和送排风机房、空调机房合用?

释疑:可以。排烟风机房严禁和加压送风机房、补风机房合用。

6 加压送风机是否还可以设置在屋顶,设置在屋顶时,是否需要设置在专用的机房?机房设置要求和室内是一样的吗?

释疑:送风机宜设置在系统的下部,当条件不具备时,还是可以设置在屋顶的。

当设置在屋顶时,风机应设在专用机房内,这主要是防止长期风吹日晒,风机及其电器装置老化、失效。

根据GB/T 50353—200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层高2.2m及以上的算全面积,层高2.2m以下的算1/2面积。

所以,即使屋顶风机房层高不足2.2m也要计入建筑面积;另外,屋顶设备机房的面积不应超过屋顶面积的25%,否则,要计入建筑层数。以后设备专业在报规前就要给建筑专业提屋顶风机房了!!

防排烟风管设置

1 新标准对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补风系统、排烟系统风管均提出了不同的耐火极限要求,应采用什么材质风管?

释疑:根据GB/T 17428—2009《通风管道耐火试验方法》的测试方法,0.5h后试验炉的温度已经达到850℃左右,而普通钢材500℃即发生变形,不能保证风管的完整性。请参考笔者微信号“木子暖通”中文章“风管系统选择与安装

(三)关于钢板风管的耐火极限”。 市场上部分复合风管(如玻镁风管),据目前厂家资料,其排烟风管仅进行了燃烧性能试验,满足GB 8624—2012《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即整体不燃A级要求,但未见耐火试验报告。在见到报告前,笔者认为其不满足新标准相应耐火极限的要求。

根据目前资料,符合耐火极限要求的防排烟管道只能采用防火风管。 GB 50243—2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4.2.2条,有关防火风管的条文说明:

防火风管主要应用于建筑中的安全救生系统,是指建筑物局部起火后,仍能维持一定时间正常功能的风管。它们主要应用于火灾时的排烟和正压送风的救生保障系统,一般可分为1h,2h,4h等不同要求级别。我们把应用于防止排烟系统高温引发电气线缆及其他易燃物次生火灾的风管称为排烟防火风管,把用于避难空间与安全通道送风系统、能满足设计与消防耐火极限时间的风管称为正压送风防火风管。 国标图集《07K103-2 防排烟系统设备及附件选用与安装》附录,给出了一种防火风管——火克(Hawk)纤维增强硅酸盐板,耐火极限可以达到2h,3h。有自撑式、钢板风管包覆两种制作方式。

另一种防火板——波特板,耐火极限1~4h,其材料成分中60%以上与花岗岩的主要成分相同,厚度6~15mm。

固定窗设置 标准/规范原文

3.3.11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1㎡的固定窗;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外墙上每 5 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的固定窗。

1 固定窗的作用

释疑:为给灭火救援提供一个较好的条件,保障救援人员生命安全、不延误灭火救援时机,应在楼梯间的顶部设置可破拆的固定窗以及时排出火灾烟气及热量。

2 部分地下楼梯间、建筑下部数层增加的疏散楼梯,可能不具备开窗条件,如何处理?

释疑:只能让建筑修改方案,满足开窗条件。

3 超高层在避难层分区转换的楼梯间,如何设置固定窗?

释疑:只能说,确实是个问题。 标准/规范原文

4.1.4 下列地上建筑或部位,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尚应按本规范第 4.4.14~4.4.16 条的要求在外墙或屋顶设置固定窗: 1 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2500㎡的丙类厂房(仓库);

2 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

3 总建筑面积大于 1000㎡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 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 60m 的走道;

5 靠外墙或贯通至建筑屋顶的中庭。

注:当符合本规范 4.4.17 规定的场所时,可采用可熔性采光带(窗)替代作固定窗。

4 这些区域不靠外墙或屋顶时,如何设置固定窗?

释疑:修改建筑方案,使得这些区域具备外墙或屋顶条件。

系统设计风量与计算风量

1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该系统计算风量的1.2倍。系统的设计风量是否指风机风量,还是选择风机时在1.2倍基础上再附加漏风系数?

释疑:系统的设计风量用来选择风机,就是风机的额定风量。

2 计算风道截面、风口尺寸时,按系统设计风量还是计算风量?

释疑:按计算风量。

关于机械加压送风量计算 标准/规范原文

3.4.2 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共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的计算风量应由本规范第3.4.5~第 3.4.8 条的规定计算确定。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 24m 时, 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应按计算值与表 3.4.2-1~表 3.4.2-4 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

1 表3.4.2-1~表 3.4.2-4应用注意事项

释疑: 1)系统高度≤时,直接根据计算结果确定风量。 2)不同系统高度,采用线插法选取风量。

3)表中计算标准是按每层一樘2.0m×1.6m的双扇门,当采用单扇门时,查表数值乘以0.75系数。

4)楼梯间设置了一樘疏散门,而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也都是只设置了一樘疏散门。

5)楼梯间疏散门的开启面积和与之配套的前室的疏散门的开启面积应基本相当。

6)首先要根据第3.4.5~第 3.4.8 条的规定计算风量,再与表格数据比较,取其大者,作为计算风量。

2 对于有多个门的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共用前室,风量如何确定?

释疑:根据第3.4.5~第3.4.8 条的规定计算风量,再与表格数据比较,取其大者,作为计算风量。

3 住宅通常多个户门直接开向前室,如何计算送风量? 释疑:对于有多个门的独立前室,其送风量按前室门的个数计算确定。但住宅按 1 个单扇门的面积确定。

4 计算加压送风量时,门洞风速如何界定,如前室是否包括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

释疑:楼梯间门洞风速:指通向楼梯间的疏散门开启时的风速;前室门洞风速:指通向前室的疏散门开启时的风速。

5 地下楼梯间送风时,设计1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1,是否不用考虑地下的层数?

释疑:当地下楼层数多时(≥3层),建议N1=2。

6 计算送风量时,窗缝或电梯门缝如何考虑?

释疑:楼梯间窗缝或合用前室电梯门缝的漏风量,对总送风量的影响很小,在工程的允许范围内可以忽略不计。

关于防烟分区划分

1 挡烟垂壁高度计算 释疑:

1)有吊顶,且吊顶为封闭吊顶,挡烟垂壁自吊顶算起。

2)有吊顶,且吊顶为格栅式、孔板式等非封闭吊顶(开孔均匀,开孔率>25%),挡烟垂壁自梁底算起。

3)当吊顶开孔不均匀或开孔率≤时,挡烟垂壁应自梁底设置,向下穿过吊顶,吊顶下高度应满足4.6.2要求。

4)结构梁作为挡烟垂壁:通常的结构梁都是井字形布置,绝大部分梁高都是一致的,井字形之间的面积很小,即使梁高满足挡烟垂壁高度要求,也不能作为挡烟垂壁使用。只有当防烟分区边界有较其他区域突出的结构梁、且高度满足4.2.2要求时,方可作为挡烟垂壁使用。

2 敞开楼梯间外窗可否作为走道自然排烟口?

释疑:设置排烟设施的建筑内,敞开楼梯和自动扶梯穿越楼板的开口部应设置挡烟垂壁等设施。

设置挡烟垂壁后,如走道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就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可开启楼梯间外窗不能作为走道自然排烟口。

3 防烟分区最小面积

释疑:防烟分区的面积过小,会使储烟能力减弱,使烟气过早沉降或蔓延到相邻的防烟分区。规范并未规定防烟分区的最小面积,笔者认为,防烟分区划分原则为: 1)尽可能接近最大允许面积; 2)各防烟分区面积尽可能接近;

3)防烟分区宜形状规则,尽量避免狭长、曲折的防烟分区形状。 新标准4.6.3条条文说明:对于建筑空间净高小于等于6m 的场所,如果单个防烟分区排烟量计算值小于15000 m³/h,按15000 m³/h 取值为宜。

4 逻辑防烟分区

释疑:当室内净高大于9m时,室内仍需划分防烟分区,分区面积要满足本条规定,当防烟分区之间不设置挡烟垂壁等挡烟设施,防烟分区形成了“逻辑防烟分区”。计算排烟量、排烟口、以及排烟风机设置均需按已划分好的防烟分区进行。

中庭排烟设计

1 “中庭”定义

释疑:

1)新旧建规、高规、新防排烟标准中都没有“中庭”的定义。 2)JGJ 67-20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第4.1.8 条,办公建筑的门厅应符合下列要求:有中庭空间的门厅应组织好人流交通,并应满足现行国家防火规范规定的防火疏散要求。

该条的【条文说明】:大型写字楼、商务办公楼和公寓式、酒店式办公楼对门厅要求更高,在空间上有的设置了中庭…

可见,《办公建筑设计规范》对于通高的门厅认为就是中庭。 《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

古希腊住宅中由回廊和房间围绕而成的庭院。近现代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成为旅馆中多层的室内大厅,后又被广泛地运用在办公楼、购物中心等各类大中型公共建筑中,又称为四季厅或共享大厅。 上海市DGJ08-88-2006《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有明确的定义: 三层或三层以上、对边最小净距离不小于6m,且连通空间的最小投影面积大于100㎡的大容积空间。

2 商场自动扶梯开口算不算中庭,是否需要排烟?

释疑:建议参考上海规程对中庭的定义,并与当地消防、审图人员沟通后确定。

3 住宅入口大堂,经常做成2层通高的形式,算不算中庭,是否需要排烟?

释疑:当大堂属于首层扩大前室,不用考虑排烟。

当大堂与前室分设,建议按第4.3.3条设置自然排烟窗。注意,新标准明确了电动排烟窗的要求,一般场合是无需设置电动排烟窗,设置手动开启装置即可。 住宅地下储藏室排烟

释疑:根据《建规》,住宅地下储藏室属于总面积大于200㎡、可燃物较多的地下房间,一般没有单个房间大于50㎡的情况,每个单元作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500㎡(设喷淋时不大于1000㎡)。划分好的储藏室相当于一个个的防烟分区,不存在最大防烟分区问题。 排烟系统可执行新标准

标准/规范原文

4.4.12第3款 对于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小于 50㎡时,可通过走道排烟,排烟口可设置在疏散走道;排烟量应按本规范第 4.6.3 条第 3 款计算。 排烟量按标准4.6.3第3款。

标准/规范原文

4.6.3第3款当公共建筑仅需在走道或回廊设置排烟时,其机械排烟量不应小于 13000m³/h,或在走道两端(侧)均设置面积不小于2㎡ 的自然排烟窗(口)且两侧自然排烟窗(口)的距离不应小于走道长度的 2/3。

即计算地下储藏室设置机械排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排烟量满足13000m³/h即可。 如为保险,也可执行标准4.63第1款。

标准/规范原文

4.6.3第1款 建筑空间净高小于等于6m 的场所,其排烟量不应小于60m³/(㎡·h)。

即目前通行的做法:地下储藏室除满足自然通风房间、核心筒、机房外的所有面积数乘以600m³/(㎡·h)作为设计排烟量。此做法是把整个防火分区作为一个防烟分区处理,数值上,该算法一般会大于按第3款的算法。

自然排烟窗设置 标准/规范原文

旧建规:9.2.4 作为自然排烟的窗口宜设置在房间的外墙上方或屋顶上,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其条文说明:排烟窗口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包括手动和自动装置。

旧高规:8.2.4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释疑:

旧规范规定的较为笼统,实际工程中,采用手动开启的不多,大多采用电动排烟窗,造价高、控制复杂、故障率高、可靠性低。 新标准对手动开启进行了明确规定,要点如下: 1)高位排烟窗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2)手动开启装置距地1.3~1.5m;

3)重点场合要求手动开启装置集中设置,当集中设置于一处确有困难时,可分区、分组集中设置,但应确保任意一个防烟分区内的所有自然排烟窗均能统一集中开启,且应设置在人员疏散口附近。 4)重点场合,除了手动开启,还应设置电动排烟窗自动开启。

排烟风管跨防火分区设置 标准/规范原文

当建筑的机械排烟系统沿水平方向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机械排烟系统应独立设置。 释疑:

机械排烟系统横向按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独立系统,是指风机、风口、风管都独立设置。

当排烟系统仅负担某个防火分区排烟,但其风管跨越其他防火分区,只要满足风管的耐火极限(采用防火风管)即可。

补风系统

1 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是补风量的下限,请问,有没有上限?

释疑:不大于排烟量,建议补风量取60%的排烟量。

2 补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是否可以和空调、通风机房合并? 释疑:可以。

3 补风系统是否应设置防火阀,采用70℃防烟防火阀还是280℃排烟防火阀?

释疑:穿越机房隔墙等需要设置防火阀的部位,补风管道应设置70℃防烟防火阀。

4 补风口可否设置在同一防火分区、不同房间内,如房间排烟、补风口设在走道内?

释疑:补风口与排烟口应设置在同一空间内,因此,房间排烟、补风口设在走道内的做法是不合适的。补风口设置方式如下图。

关于储烟仓

1 储烟仓厚度是自梁底算起还是板底算起?

释疑:

首先看储烟仓定义:位于建筑空间顶部,由挡烟垂壁、梁或隔墙等形成的用于蓄积火灾烟气的空间。该空间是聚集并排出烟气的区域。 储烟仓厚度也就是挡烟垂壁的高度,可如下确定: 当有封闭吊顶时,储烟仓高度自吊顶算起; 有吊顶,且吊顶为格栅式、孔板式等非封闭吊顶时,一般情况下,储烟仓高度自最高的梁底算起。

新、旧规范中房间排烟设计的对比

新、旧规范中走道排烟设计的对比

新、旧规范中中庭排烟设计的对比

控制系统与旧规范有何变化

1 旧《建规》、《高规》对加压送风系统控制并无明确要求,其控制应执行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

释疑:

新标准及GB 50116中,防排烟风机均应具有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启动、消防控制室远程手动启动、送风口或排烟口联动启动功能。 新标准明确要求,防排烟风机应具有现场手动启动功能,GB 50116无明确要求,经咨询电气工程师,防排烟风机现场均应配置可手动启动的控制柜。

排烟风机具有自动停止功能,相应的补风机亦应自动关闭。

加压送风机不具有自动停止功能,这与GB 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对消防给水泵的要求是一致的。

对建筑专业的影响

1. 防排烟竖井

面积加大了 

释疑:主要体现在:加压送风量大幅度增加;地上、地下风量需叠加计算;部分楼梯间或前室原来可以自然通风的,现在需要加压送风;对加压送风和排烟系统的竖向分区更明确,超过50m的排烟系统需要分区;不允许采用土建风道,必须采用管道送风,且管道应设置在竖井内,风井应预留出风管的安装空间。

风井应便于风管施工安装 

释疑:那种不规则的建筑边角区域、过于狭窄的竖井,都没法实现风管安装。

排烟系统竖向分区  释疑:建筑高度超过50m 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住宅,其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公共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50m,住宅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此条有两种做法影响建筑专业:一种做法在不超过50m的中间某层增设排烟机房;二是50m高度以下设置独立的排烟竖井,在50m以上将出现两个排烟竖井并列的情况。 2. 可开启外窗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 

释疑: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 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 层。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 

释疑: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2.0㎡。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避难层(间) 

释疑:尚应在外墙设置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1%。

手动开启装置  释疑: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可开启外窗应在距地面高度为1.3~1.5m 的位置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3. 风机房 释疑:

加压送风机、补风机、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 专用机房指满足《建规》第6.2.7条: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h的楼板、采用甲级防火门。

     

送风机可以和补风机、空调机组、平时通风机合用机房。 送风机、补风机严禁和排烟风机合用机房。 屋顶风机也要设在机房内。

送风机宜设置在系统的下部。有条件时,建筑下部区域需设置送风机房。

 送风机房与排烟机房尽量远离。

4. 固定窗

为给灭火救援提供一个较好的条件,保障救援人员生命安全、不延误灭火救援时机,新标准在某些部位设置可破拆的固定窗以及时排出火灾烟气及热量。 释疑: 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1㎡的固定窗。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外墙上每5 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的固定窗。

下列地上建筑或部位,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尚应按本规范第4.4.14条~第4.4.16条的要求在外墙或屋顶设置固定窗: 1) 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2500㎡的丙类厂房(仓库);

2) 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

3) 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 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60m 的走道;

5) 靠外墙或贯通至建筑屋顶的中庭。  标准/规范原文

5. 自然排烟窗(口) 释疑:

防烟分区内自然排烟窗(口)的面积、数量、位置应经计算确定:

标准/规范原文 

4.6.3 除中庭外下列场所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空间净高小于等于6m 的场所,其排烟量不应小于60m³/(㎡·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口); 2 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空间净高大于 6m 的场所,其每个防烟分区排烟量应根据场所内的热释放速率以及本规范第 4.6.6 条~第 4.6.13 条的规定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表4.6.3 中的数值。自然排烟窗(口),其所需有效排烟面积应根据表 4.6.3 及自然排烟窗(口)处风速计算。

 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30m。

 自然排烟窗(口)设置要求: 标准/规范原文

 排烟窗手动及自动开启装置

标准/规范原文

6. 挡烟垂壁 释疑:

当中庭与周围场所未采用防火隔墙、防火玻璃隔墙、防火卷帘时,中庭与周围场所之间应设置挡烟垂壁;

 

设置排烟设施的建筑内,敞开楼梯和自动扶梯穿越楼板的开口部应设置挡烟垂壁等设施。 7. 风井

释疑:机械加压送风、补风系统、排烟系统的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 的隔墙与相邻部位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第二篇:地下车库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法总结

通风量计算

一般地下停车库汽车为单层停放,采用机械通风系统时,机械排风量可按换气次数计算:“

1)当层高小于3m时,按实际高度计算换气体积;当层高大于或等于3m,按3m高度计算换气体积。

2)商业建筑停车库汽车出入频率较大时,换气次数按6次/h;汽车出入频一般时,换气次数按5次/h;住宅建筑停车库汽车出入频率较小时,换气次数按4次/h。” 系统的布置

1、车库通风机一般风量较大,风压较小,故都采用离心风机。由于风机运行时间长,全年不停,从节能考虑应选择运行效率高的风机,在工程中常采用双速混流风机代替离心风机。

2、车库通风要求有全面均匀的机械排风装置,并尽量利用车库出入口车道及外窗自然进风;为保证此进风方式气流组织的合理性,在设计排风、排烟系统时,应将排风口、排烟口布置在远离车库出入口处,以防止气流短路。

车库自然补风量可按车道出入口断面风速0.5~1.0m/s进风速度计算。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车道出入口的防火分区,应设置机械进风系统。总进风量按不小于总排风量的50%(宜按80-85%)计算。车库排风量应大于进风量,以便场内有一定的负压,防止场内空气流入与之相邻的房间。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第5.3.39条规定:

“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的排风系统,宜与机械排烟系统相结合,自车库外部至排风的气流流场应设计合理。排风系统风管宜在车库上部布置,排风风管按干管方式布置,不宜设计大量排风支管;采用双速风机时,应视风机低速运行的噪声值,决定是否配置消声装置。” 系统的设计

民用建筑及住宅小区人防地下室汽车库通风系统

包括: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汽车库平时送风、排风系统,消防排烟、排烟补风系统。

战时人防通风系统及消防排烟、排烟补风系统是专用系统,只有在战时或火灾发生的非常时期才投入运行,平时仅需实行定期检修、保养。为节约投资,节省建筑空间,便于维护、管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通常情况下,宜采用部分系统兼用的设计方案。

由于各系统所要求的风量、风压不等,改变系统的风量、风压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① 单风机双速驱动;② 增减风机运行台数;③ 转换不同型号风机运行。

地下车库(兼人防地下室)平时机械排风系统与排烟系统合用设计

根据《汽车库、停车库、修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第8.2.2条规定,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汽车库,其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最大可达到2000m2。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因此,为了系统控制方便,一般送风机、排风机均不宜(也无需)负担2个以上防烟分区的通风。

汽车库平时排风系统主要用于排除汽车废气,改善车库环境。由表1可以看出,地下车库最小排风量与最小排烟量取得了统一,机械排风系统可与排烟系统合用,工程实践中使用较多的布置方式为:

排风、排烟干管合用,支管功能共用(排风口与排烟口兼用)的系统。这种系统只在车库上部设排风口(兼作排烟口),排风口采用普通百叶风口。采用一台双速高温排烟风机,排风机入口设置常开型280℃排烟防火阀。双速高温排烟风机在平时停车少时可手动低速运行;火灾时再自动切换至高速排烟状态。

这种系统优点是排风均匀,排烟到位、及时,并且系统控制简单,造价低廉。

另外,人防地下室战时无消防排烟系统,战时排风系统一般采取自动排气阀超压排风方式,因此无需与车库机械排风(烟)系统合用。

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汽车库平时送风系统与消防排烟补风系统的兼用设计

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按防护单元设置,汽车库平时送风系统与消防排烟补风系统按防火分区设置,当防护单元与防火分区一致时,这些系统可共用一条风道。 人防清洁通风与滤毒通风风量较小,要保证人防通风要求,风机必须可以采取手动兼电动驱动方式,因此用增减风机运行台数方式转换更易满足使用要求。 车库平时送风量比排烟补风量和人防通风量较大,因此,若按平时送风风量和规定的管道和风口风速来确定系统管径和风口尺寸,就能保证人防通风和消防排烟补风的要求。同时,平时送风机外形尺寸较大,风机台数多时占的建筑空间亦较大,当通风机房面积较小时,用单风机双速驱动更合适:平时高速运行,排烟补风时低速运行。

诱导通风

诱导通风系统的特点

1) 节省空间,减少工程投资

一般诱导风机箱体仅250mm高,可在梁间布置,直接吊挂于楼板下,有效降低设计层高约400mm以上,减少地下工程开挖和浇筑混凝土等施工费用,降低投资。

由于诱导系统的排烟风管不再兼作排风管,故排烟管内风速可加大至15~20m/s,每个排烟口的覆盖半径可达30米,最终使排烟管的尺寸和布管密度较常规做法大幅减少,可相应的把排烟管布置在室内四周沿墙或其它不占用通行的位置。

2) 施工简单,安装灵活

诱导风机体积小,重量轻,无需接管;安装形式灵活多样,纵吊、横吊、壁挂均可;单相220V电源,配线简单。

3) 管理方便,节省运行费用

由于无通风管路,送、排风风机所需风压降低,电机功率随之下降,有效解决运行费用高的问题,避免采用传统通风系统形式,业主或物业分时段运行、甚至不运行带来的车库内部空气质量差的矛盾。同时,诱导通风系统运行噪音低,维修量小。

当车库具备良好的自然进风条件时,如有直接通向室外的车道、疏散出口或设有百叶外窗,可以不设机械送风系统。使节能不仅仅表现在数量的节约,更加节省高品位能源。

诱导通风系统布置的原则

1) 合理设置主干线

为设置出稳定的活塞式空间,要因地制宜,根据工程实际形状及进、排风口的部位,先设置主干线,再设置辅助喷嘴对空气进行搅拌,避免污染物在近地面处积聚、产生死角。综合考虑车位的分布和车尾(污染物排放处)的方向来布置喷嘴,尽可能使清洁空气主流场位于主车道上,而将辅流场布置在停车位上,与主流场风机形成一定夹角,及时稀释汽车入库过程中尾气排放的有害物。

2) 防止气流短路

由于地下车库中送、回风竖井的布置受地面建筑等许多因素制约,有时送、排风口相距很近,这时就需要利用喷嘴来虚拟分隔,设置好流程,防止短路。

3) 选择相应的喷射角度

在布置喷嘴时应考虑因层高不同而调整喷嘴的安装倾角(与水平面夹角),如层高h≤4m则取15°;4

4) 诱导风机的间距设置

“以允许的射流最小边界速度来确定作用宽度,以允许的最小核心速度(即末端控制风速不小于0.5m/s)来确定射流接力长度”来确定布置间距,这两个控制参数即可确定单个射流的作用面积。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应用场所有不同的布置参数,要避免以往纯粹按单个诱导风机的作用面积来布置的现象,应结合具体情况分析确定。

5) 与机械排烟系统的合用

可以在双速排烟风机入口集中设置电动百叶排风口,平时常开,火灾时关闭。电动百叶排风口后采用电动调节阀与排烟风管连接。平时,双速排烟风机作为诱导通风系统的主排风机,低速运行,由诱导通风系统自动控制启闭状态。火灾时,双速排烟风机转入高速运行,电动百叶排风口关闭,排风口后面的电动调节阀打开,接通排烟管路,进行排烟。

第三篇:防排烟系统施工方案

山东三九药业有限公司 防排烟系统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三九药业防排烟工程。所有风管均采用加厚钢制作。包括风管制作、安装及联动控制系统的安装。

二、工程注意事项:

1、本工程为车间内施工。由于车间已经使用,施工过程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需大力做好施工协调工作,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2、施工工作面较大,施工时需合理安排,严格按图纸设计施工。

3、根据工程工期安排,工程冬季施工,制定冬季施工的相关措施

三、

1、本工程质量目标为合格。

2、为确保本工程总体质量目标的实现,明确具体质量目标:

1)分项工程质量合格率为100%。

2) 管道坡度、标高等技术数据满足设计要求。

四、施工计划

首先,做好技术交底

工程正式开工前必须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各管道施工技术人员、施工队长及班组长作总体交底,再由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班组长向具体施工人员根据工程进度作分部分项技术交底和专项技术交底,工程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应有该专业责任人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程变更,施工技术人员应及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采取书面交底、现场演示、样板施工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使全体人员都了解设计意图、规范和标准要求、采取的施工步骤、工艺方法、安全措施及所需的材料设备和工期要求。 其次,项目部应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系统培训,来增加施工工

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施工质量的技术,业务和管理水平,为工程的质量创造必要的保证条件。

1、项目部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应接受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教育,以及有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术、操作技能的培训。

2、施工管理人员应学习本公司工作程序文件的管理知识。

3、施工管理及操作人员应及时学习新规范、新工艺及新的施工手册。

4、对特殊作业人员应进行上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合格后领取资格证书才能允许上岗。

5、新进入施工现场的职工应进行有关本工程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6、应对各施工人员进行本工程中的质量目标教育,进行全面技术交底。

三)做好相关规范标准收集工作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除按施工图纸、工料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标准和验收规范以及当地主管部门的各项规定。 四)现场临时设施施工准备

1、施工用房及堆放场地的准备安排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方便于施工为原则,且工期较短,钢管材料分批、分散堆放,堆放于离施工点最近的路边。

2、现场临时用电

1)从安装点附近的电源点接线; 五)施工生产准备

1、施工场地:首先在施工现场做好场地清理,清除现场障碍物,做好防护工作,清出管道搬运通道及管道焊接场地。

2、施工作业面:进行现场勘察,查出影响施工的问题,及时解决,理出施工作业面。

3、配备足够的安装、调试机具、并对所有进入现场的施工机具进

行检查和试运转,并作好记录,保证机械完好率在95%以上。

4、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和工程要料计划,对于可以预制的要提前加工,采购材料。

五、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一)项目部管理体系

我公司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及特点,采用现场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组织管理机构形式,合理配备管理岗位,择优配臵管理人员,我公司将在签订合同后,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管理部,做到事无巨细,均有人管,以保证工程的安全优质施工。

我公司视本工程为我公司重要的项目之一,在工程管理的每一个方面都将工程给予全力支持,由公司委派拥有丰富现场管理经理的管理人员及国家安装一级项目经理常驻现场,负责对整个项目的日常管理及与业主、政府部门、设计、监理单位的日常系统与协作,负责对本管道安装工程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进度及造价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能够做到以下几方面工作:

1、及时、准确执行业主和监理的指令。

2、使项目部成为项目的中枢,并能够使项目部的各项施工指令,准确地传达至每个施工人员。

二)项目部及项目部管理人员职责 1.项目经理部职责

1)履行机电承包管理职能,负责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其它分包商的联系、衔接、沟通、函件往来以及有关事宜的处理。 2)负责机电安装工程组织管理和内外协调。 3)负责本工程与其他各相关单位的配合与协作,提出技术课题并编制相应的专题施工方案,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和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问题。

4)积极参加并协助业主、监理组织的协调会议和专业会议,并督促本项目部施工人员按会议精神实施。

5)负责合同管理和经营工作,全面履行施工合同。

6)负责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及管理,确保工程顺利地按期全面完成。

7)负责工程完成量报表的汇总、核对、审核和申报工作。 8)负责工程收款和资金统筹组织及安排。 9 )负责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10)负责劳力、材料、设备管理工作。

11)负责工程竣工验收和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 2.项目经理职责

1)受公司任命,在公司法人授权内代表公司经理履行合同执行责任; 2)负责工程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及完善,负责员工考核签到; 3)根据合同要求及现场需要进行项目管理策划; 4)主持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及修改调整; 5) 审批项目质量计划及根据需要调整修改;

6)代表机电分包方参加业主、监理、设计召开的协调会议; 7)负责工地的日常项目管理工作;

8)代表机电分包方签署发往业主、监理、设计等的文件; 9)代表机电分包方签署工程款申请单;

10) 在合同期间进行每月合同检讨,确保合同执行是按预定计划在受控状态;

11)签署每月向业主、监理、公司的综合月报汇报; 3.项目质保工程师职责

1)负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及调整;

2)负责重大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及调整;

3)负责最新施工规范技术标准的收集及公布执行检查; 4)负责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分包竣工资料的检查; 5)参与阶段验收或测试,提出整改要求;

6)负责质量缺陷的检查鉴定及处理方案确定; 7)负责计量器具的定期检验及核定; 8)负责每月技术总结编制。

4.项目生产责任人职责

1)协助项目经理对项目主要施工人员进行选配; 2)监督管理施工人员,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调配; 3)规划施工现场和临时设施的布局,按总图进行管理; 4)建立施工材料和工程设备供应情况的监督程序; 5)协调本专业和其它承包商的工作关系; 6)监督各施工队伍,按设计要求施工;

7)安排竣工验收工作,完成向业主的移交。 5.工程技术责任人职责

1)在项目经理和项目质保工程师领导下负责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2)组织项目经理部技术人员学习、贯彻上级颁发的各项政策、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3)组织编制一般工序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和必要的《操作技术规程》和《专题施工方案》,负责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施工进度计划和组织实施; 4)参加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等活动,负责主持对一般工程项目和重要施工部位技术交底,并向施工班组长进行二级技术交底;

5)负责编制整个工程各阶段、各层次的施工进度计划,检查并采取措施控制现场进度;

6)建立健全项目质量检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7)掌握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组织质量安全检查; 8)组织质量、安全事故初步调查,参与处理工作; 9)对特殊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进行考核和管理; 10)参与材料、设备检验,组织工序验收和评定。 11)组织好项目部的工程创优和评奖活动。

12)协助项目经理进行质量、安全和管理工作,针对工程特点制定措施,处理施工中的技术、质量、安全问题,严格按标准、规范指导施工;

13)负责重要工序、隐蔽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的检验或验收;

通风管道制做 选料:风管和部件的板材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各系统的板材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制作前,首先检查所用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明材质证明,若无上述文件,不得使用。钢板应为优质板,不得有锈斑;外观上无氧化物和针孔、麻点、起皮等缺陷。其他辅材不能因具有缺陷导致产品强度的降低或影响使用效能。 接到加工单后,负责加工制作的责任师必须预先计算分析所需材料的数量,材料部门严格把关,确保节约材料。 制作:严格遵守设计图纸及国标相应的规定。板材在下科前必须进行校平。弯头、异径管等零部件必须采用联合角咬口。做好材料的节约工作,做到大料不小用,整料不零用,利用边角料加工小的零部件。 剪切前进行下料复核,以免有误。复核后,接线形状采用机械剪板机,电动手剪及手动手剪进行剪切。剪切过程中要仔细、认真、不得跑线。剪切后,在咬口前进行剪口倒角,倒角必须用专用倒角工具,以免出现误差。咬口后的板料进行折方,首先需核对折方线,确认无误后进行折方,折方的关 键是位臵正确、角度准确,尤其对变径弯头及变径。风管成型前,应检查下料、咬口折方等工序是否无误,核对下料的几何尺寸是否正确。风管合口必须用木制榔头及木制打板,以免损坏镀锌层。风管合口必须打实、打严以免漏风,且四边平齐。风管与角钢法兰连接,管壁厚度<1.5mm,采用翻边柳接;铆接部位应在法兰外侧,管壁厚度>1.5mm,采用沿风管周边将法兰满焊。矩形风管边长大于等于630mm保温风管大于等于800mm,风管长度在1.2m以上的均应加固。风铆接时,不得出现翻边尺寸要均宽,最小≮6mm,咬口重叠处,翻边时应突出部分铲平。翻边使用的工具必须为木制榔头及木制打板。完成风管翻边后,对风管外形进行检查,对风管翻边四角、三通角处咬口、拼料等有明显缝隙处涂密封胶。处理好的风管要擦试干净,按加工单标注,标在风管内侧注清相关文字、代号。成型后的风管经自检合格后,请质量检查员检查,合格后加盖印章,杜绝不合格品出厂。

二、 通风管道安装 1. 风管安装工艺流程:

风管运至施工现场,向甲方、监理报检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 (1)风管支吊架安装必须准确,膨胀螺栓规格与吊杆相同。 (2)吊架间距:

风管水平安装:不大于3m;风管垂直安装:间距不大于4米,单根直管至少应有2个固定点。

(3)支吊架不宜设臵在风口、阀门、检查门及自控机构处;离风口或插接管的距离不宜小于200mm。

(4)当水平悬吊的主风管、干风管长度超过20米时,设臵防止摆动固定点,每个系统不少于1个。

(5)防火阀直径或长边尺寸大于等于630mm时,设独立支吊架。 2. 风管连接:

法兰接口处为确保严密,法兰间应有垫料,送回风、新风、排风系统为3mm厚8501阻燃密封胶带,排烟风管为 3mm厚石棉板。加 8501密封胶带在上螺栓之前完成,在螺栓内侧,不得挤进风管;加石棉板在风管上螺栓之后完成。且不得超出法兰外边,然后再紧螺栓。

3. 风口安装 安装通则:风口安装从接口和外观两方面要求。风口与风管连接严密、牢固保证风口与风管离缝处不漏风;风口在室内墙面或吊顶做到横平竖直,表面平整,风口与装饰面贴实,达到无明显痕迹,铝合金条形风口的安装,其表面应平整,线条清晰;无扭曲变形;转角、拼缝处应衔接自然,且无明显缝隙。单个风口的水平度偏差控制在3/1000,垂直度偏差控制在2/1000,同室安装应达到整体协调美观。外墙百叶式防水进排风风口安装为工程的必要环节,安装时需要注意风口的安装方向以及与风管连接处的密闭处理,避免雨水渗入。防、排烟风口安装为工程安装之重点,安装时需要注意保证风口的安装方向,安装操作高度,以及与风管连接处的防火处理,以保证防火系统的功能。

第四篇:防排烟系统的竣工验收与维护管理

防排烟系统的竣工验收与维护管理 系统, 竣工, 验收, 管理, 维护

国内外大量的统计数字已表明火灾烟气的危害性,因此,建筑的防排烟设计成为建筑防火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精心设计和施工之后,当建筑物竣工时,防排烟系统作为建筑的基础设施之一,其性能能否真正满足建筑的消防安全要求,达到了设计所要求的各项指标,应在系统投入使用前进行严格的竣工验收,并在平时也应对防排烟系统进行必要的维护管理,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1 防排烟系统概述

火灾时,防止烟气大量产生和迅速蔓延对确保疏散安全,改善扑救条件是非常重要的,而防排烟系统即可减少火灾烟气的毒性,降低烟气温度,使受灾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基本的活动能力逃离火场,同时也为消防人员的扑救活动创造条件,以保证灭火战斗顺利进行。在进行防排烟工程设计时,主要考虑防排烟分区划分,防排烟方式选择,防排烟设计及附件选用三方面的内容。 1.1 防排烟分区

防排烟分区亦称烟气控制区,就是把建筑物划分成一定的区域,在火灾时对着火区域及时排烟,此区域为排烟区,对非着火区域积极防烟,为防烟区,在具体划分时遵循这样几条原则: 1.1.1 烟气控制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1.1.2 每个烟气控制区的面积应在500m 以内。 1.1.3 特殊场所单独划分。

划分分区时可采用防火隔墙,挡烟垂壁或梁,防火门,防火卷帘等。 1.2 防排烟方式

1.2.1 防烟方式: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防烟方式有非燃化、密闭防烟、阻碍防烟和机械加压防烟等四种。其中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方式是最常使用的,且有量的规定,如楼梯间和前室的门全关闭时,其前室正压值为25Pa,楼梯间正压值为50Pa;当楼梯间或前室的门开启时,其开启门洞处的风速不宜小于0.7m/s ;送风口风速不宜大于7m/s。

1.2.2 排烟方式:排烟方式有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对自然排烟有两方面要求:一是判定某建筑能否使用自然排烟方式;二是采用自然排烟时开窗排烟的面积应不少于该负担分区一定数量的地面面积。如需要排烟的房间和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超产分别为2%,净空高度小于12m捉庭为5%。对机械排烟的指标是排烟量:担负一个防排烟分区时其排烟量按所担负地面面积1m /min计算,担负二个以上防排烟分区时其系统排烟量按最大分区地面面积2m /min计算。

1.3 防排烟设备及附件

防排烟设备主要包括风机、管道、防火阀、进排气口等,因我国在各方面均已有成型产品,故在进行设备选用时可直接按照规范要求和设计标准进行选择。 2 防排烟系统的验收

防排烟系统的竣工验收包括,图纸资料的审查,系统安装情况的一般性检查和系统综合功能试验。主要步骤如下。 2.1 图纸、资料的审查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 施工图、设计变更文件及系统竣工图;

2.1.2 送、排风机,防火阀,送风口、排烟防火阀和排烟口等主要设备的性能指标等资料和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合格证书; 2.1.3 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

2.1.4 风机等用电设备的试运转记录; 2.1.5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2.2 系统安装情况的一般性检查

主要检查送排风机、防火阀、管道安装、进、排气口、送风口、排烟防火阀和排烟口等主要设备、设施的设置是否与图纸相符,是否方便使用与检修,有无明显标志,外观有无损坏等情况。检查中还应注意防火阀、送排风口的启闭状态是否符合原设计要求。 2.3 系统综合功能试验 2.3.1 风机的运转试验

风机的运转试验包括:风机的试运转、风量和风压测定。

2.3.1.1 风机的试运转。风机的试运转是在正常供电条件下观察风机的运转情况是否正常,试验的时间应不少于30min。主要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a.风机运转过程中是否超电流。可利用风机所配用的电流表来观测。 b.风机轴承与电动机温升情况,可采用半导体表面温度计来测定。

c.风机基础的振动情况。主要是检测中间设备层或屋顶风机。可采用专用测振仪完成。 d.烟风管道的振动情况,亦可采用测振仪。

e.管道阀门的开关是否正常,动作是否灵活,应分别试验手动或自动。 f.风机运转时噪声情况。此项不作为主要指标,一般观察即可。 2.3.1.2 风量和风压的测定 风机的风量可采用流速法测量。送风机测点设在送风机出口管道上,排烟机则设在其进门管道上,测量时应在管道断面上均匀布置测点(等环面或等小矩型面)。风机的风压指风机出口的全压,测量时为简化一般采用在管道壁开静压孔测静压代替。当然,应考虑注意局部阻力件的影响,测量仪表可采用U弄管差压计。 2.3.2 机械排烟性能试验

机械排烟性能试验主要原因是测定通过机械排烟口的排气量是否满足消防规范要求。实验时启动机械排烟机投入正常运行,当排烟机单独负责一个防排烟分区时,把该排烟机所担负的防排烟分区中的排烟口全部打开,如一台排烟机担负两个以上的防烟分区时,则把最大防排烟分区及次大的防排烟分区中的排烟口全部打开,测定通过每个排烟口的排气量。可采用风速仪来测量,在排烟口平面上根据其形状可按等环面法或等小矩形面法布置测点,每点的测量时间不少于30s。

2.3.3 正压送风系统性能试验

正压送风系统性能试验分为设计工况验证试验、系统安全性校核试验和系统适应性判定试验,在工程验收时一般进行安全性校核试验,试验时使系统处于最大送风量条件下,测定系统在各种开门工况时能否保证工作安全性指标。

2.3.3.1 关门正压间风压力的测量,对于前室可布置一个测点,当楼梯间为单点送风时每隔2~5层布置一个测点,为多点送风时在相邻两个送风口的中间部位布置测点即可,测量仪器可采用微压传感器。

2.3.3.2 开门门洞处风速测量:对于开门门洞处风速,一般情况下测定门洞的平均气流速度即可。测量时将门洞用细线拉成矩形小网格,取边长为200~300mm,每个小网格的中心点为测点,测出每个小矩形面流速后用算术平均法得平均速度,采用热球风速仪测量,每个测点的测量时间不小于30s。 2.4 防排烟系统整机控制试验

此试验是通过系统整机的联动控制,检查整个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实验时首先在正常供电时触动感烟探测器,检查排烟口、防烟垂壁(活动式)、排烟机、送风机的起动情况,其后实现人为断电,在备用电源投入时检查整机的运行情况。 3 防排烟系统的维护管理

3.1 人员、制度。落实防排烟设备的管理人员,制定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保证平时按制度执行,做好经常维护管理工作。

3.2 检查。对防排烟设备要求定期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系统综合性试验并有检查及试验记录。

3.3 维修。对陈旧、破损设备及时更换修理,保证完整使用。 3.4 电源。经常检查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是否可靠。

第五篇:地下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方法步骤整理总结

规范的适应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大量兴建高层建筑及住宅小区,设计中都设有地下车库。从平战结合考虑,这些地下室平时一般用作高低压配电室、泵房、水池、制冷机房等设备用房和地下汽车库,而战时兼作二等人员掩蔽所的五~六级人防工程使用。根据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及《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版)的相关规定,对住宅小区及高层民用建筑所属的汽车库及人防地下车库,均应按现行《汽车库、停车库、修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的要求进行平时的通风排烟设计。

随着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全面和强制推行,地下车库的通风设计还必须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的有关规定。

车库的通风量计算

由于缺乏准确的计算资料,工程实际中对车库通风量多采用估算的方法。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第4.4.2条规定:

一般地下停车库汽车为单层停放,采用机械通风系统时,机械排风量可按换气次数计算:“

1)当层高小于3m时,按实际高度计算换气体积;当层高大于或等于3m,按3m高度计算换气体积。

2)商业建筑停车库汽车出入频率较大时,换气次数按6次/h;汽车出入频一般时,换气次数按5次/h;住宅建筑停车库汽车出入频率较小时,换气次数按4次/h。”

车库的通风系统的布置

1、车库通风机一般风量较大,风压较小,故都采用离心风机。由于风机运行时间长,全年不停,从节能考虑应选择运行效率高的风机,在工程中常采用双速混流风机代替离心风机。

2、车库通风要求有全面均匀的机械排风装置,并尽量利用车库出入口车道及外窗自然进风;为保证此进风方式气流组织的合理性,在设计排风、排烟系统时,应将排风口、排烟口布置在远离车库出入口处,以防止气流短路。

车库自然补风量可按车道出入口断面风速0.5~1.0m/s进风速度计算。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车道出入口的防火分区,应设置机械进风系统。总进风量按不小于总排风量的50%(宜按80-85%)计算。车库排风量应大于进风量,以便场内有一定的负压,防止场内空气流入与之相邻的房间。

由于车辆尾气(主要是CO)比空气轻,再加上汽车发动机的发热,废气易滞留在上部;而汽车引擎空转时在下部排气,同时汽油蒸汽比空气重,因此,在废气未及扩散就能从下部直接排除则为上策。所以原来的设计规范及技术措施均要求排气口宜上、下分散布置,下部排除2/3,上部排除1/3。由于受车库建筑结构的限制,工程实际中,车库排风口均集中布置在停车位上部,下部排风口已取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第5.3.39条规定:

“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的排风系统,宜与机械排烟系统相结合,自车库外部至排风的气流流场应设计合理。排风系统风管宜在车库上部布置,排风风管按干管方式布置,不宜设计大量排风支管;采用双速风机时,应视风机低速运行的噪声值,决定是否配置消声装置。”

这条规定,为简化车库通风系统布置设计,合理节省造价,提供了依据,可作为其它地区工程设计参考。

车库通风系统的设计

民用建筑及住宅小区人防地下室汽车库通风系统

包括: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汽车库平时送风、排风系统,消防排烟、排烟补风系统。

战时人防通风系统及消防排烟、排烟补风系统是专用系统,只有在战时或火灾发生的非常时期才投入运行,平时仅需实行定期检修、保养。为节约投资,节省建筑空间,便于维护、管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通常情况下,宜采用部分系统兼用的设计方案。

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规定,各通风系统设备、管道配件等技术要求不同,风量计算依据各异,相差悬殊(见表1),这些差别给系统的兼用设计和运行管理带来了一些困难。

由于各系统所要求的风量、风压不等,改变系统的风量、风压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① 单风机双速驱动;

② 增减风机运行台数;

③ 转换不同型号风机运行。

地下车库(兼人防地下室)平时机械排风系统与排烟系统合用设计

根据《汽车库、停车库、修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第8.2.2条规定,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汽车库,其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最大可达到2000m2。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因此,为了系统控制方便,一般送风机、排风机均不宜(也无需)负担2个以上防烟分区的通风。

汽车库平时排风系统主要用于排除汽车废气,改善车库环境。由表1可以看出,地下车库最小排风量与最小排烟量取得了统一,机械排风系统可与排烟系统合用,工程实践中使用较多的布置方式为:

排风、排烟干管合用,支管功能共用(排风口与排烟口兼用)的系统。这种系统只在车库上部设排风口(兼作排烟口),排风口采用普通百叶风口。采用一台双速高温排烟风机,排风机入口设置常开型280℃排烟防火阀。双速高温排烟风机在平时停车少时可手动低速运行;火灾时再自动切换至高速排烟状态。

这种系统优点是排风均匀,排烟到位、及时,并且系统控制简单,造价低廉。

另外,人防地下室战时无消防排烟系统,战时排风系统一般采取自动排气阀超压排风方式,因此无需与车库机械排风(烟)系统合用。

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汽车库平时送风系统与消防排烟补风系统的兼用设计

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按防护单元设置,汽车库平时送风系统与消防排烟补风系统按防火分区设置,当防护单元与防火分区一致时,这些系统可共用一条风道。

人防清洁通风与滤毒通风风量较小,要保证人防通风要求,风机必须可以采取手动兼电动驱动方式,因此用增减风机运行台数方式转换更易满足使用要求。

由表1知,车库平时送风量比排烟补风量和人防通风量较大,因此,若按平时送风风量和规定的管道和风口风速来确定系统管径和风口尺寸,就能保证人防通风和消防排烟补风的要求。同时,平时送风机外形尺寸较大,风机台数多时占用的建筑空间亦较大,当通风机房面积较小时,用单风机双速驱动更合适:平时高速运行,排烟补风时低速运行。

图1是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汽车库平时送风系统、消防排烟补风系统兼用的系统示意图。战时,关闭密闭门13和密闭阀门8,打开插板阀11,平时送风机9停止运行。需要滤毒式通风时,关闭密闭阀门4,开启密闭阀门5.7,启动人防通风机6其中一台;需要清洁式通风时,关闭密闭阀门5.7,开启密闭阀门4,人防通风机6两台同时运行。在平时,关闭插板阀11,开启密闭门12和密闭阀门8,平时通风机9以高速运行;当接到火灾信号,系统需作排烟补风运行时,平时通风机9自动切换成低速档运行,减少送风量。插板阀12只在隔绝通风时开启。面积较小的单层地下车库,其平时送风和消防排烟补风可采用车道自然进风方式。此时,兼用系统仅为人防通风,防护通风设备和风管均可暂不安装。

l消波设施 2粗过滤器 3过滤吸收器 4.5.7.8手动密闭蝶阀

6人防通风机 9平时送风机 10止回阀 11.12插板阀 13密闭门

车库的诱导通风

诱导通风的使用依据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5.11条规定:“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宜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台数)控制,或根据车库内CO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控制。” 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第5.3.36条也规定:“停车库的通风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或采用无风管诱导通风系统。”这条规定,为采用无风管诱导通风系统提供了设计依据。

称诱导通风系统能根据车库内CO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控制,确保车库良好通风换气,无需通风管道、可有效降低车库层高,节能、节约投资等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诱导通风系统概述

诱导通风系统的组成

诱导通风的原理在许多资料上均可找到,在此不再繁述。

诱导通风系统包括送风风机、诱导风机(多台)和排风风机,其中诱导风机由超薄箱体、低噪音前向多翼离心风机、可任意调节方向的喷嘴三部分组成。系统的流程是由主送风机提供清洁空气源,诱导风机将其与室内污染空气进行混合,并沿预定的方向流向排风口,由主排风机排出车库。

诱导通风系统工作流程如下图2:

诱导通风系统的特点

1) 节省空间,减少工程投资

一般诱导风机箱体仅250mm高,可在梁间布置,直接吊挂于楼板下,有效降低设计层高约400mm以上,减少地下工程开挖和浇筑混凝土等施工费用,降低投资;避免了风管与其他管线(电缆桥架、消防喷淋管道等)的交叉问题,也使车库内空间开阔,布局简洁美观。

由于诱导系统的排烟风管不再兼作排风管,故排烟管内风速可加大至15~20m/s,每个排烟口的覆盖半径可达30米,最终使排烟管的尺寸和布管密度较常规做法大幅减少,可相应的把排烟管布置在室内四周沿墙或其它不占用通行的位置。

2) 施工简单,安装灵活

诱导风机体积小,重量轻,无需接管;安装形式灵活多样,纵吊、横吊、壁挂均可;单相220V电源,配线简单。

3) 管理方便,节省运行费用

由于无通风管路,送、排风风机所需风压降低,电机功率随之下降,有效解决运行费用高的问题,避免采用传统通风系统形式,业主或物业分时段运行、甚至不运行带来的车库内部空气质量差的矛盾。同时,诱导通风系统运行噪音低,维修量小。

当车库具备良好的自然进风条件时,如有直接通向室外的车道、疏散出口或设有百叶外窗,可以不设机械送风系统。使节能不仅仅表现在数量的节约,更加节省高品位能源。

4) 通风效果好

诱导通风系统能够有效扰动周围空气,增加车库上、下部气流紊动,使沉积于车库下部的有害气体随气流向排风口流动,解决了下部排风口设置困难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排除车道两侧的有害气体,不易产生死角,空气品质好;喷嘴方向可以随时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建筑形式;室内空气分布均匀,有害物经稀释后平均浓度降低。

智能型诱导风机自带CO感测探头,可以对风机附近空气的CO浓度进行采样,由反馈信息自动控制诱导风机的启停。因此,诱导通风系统仅靠诱导风机单独运行(送、排风风机停止运行)也能使室内空气流动,避免出现局部空气质量恶劣的情况。这种方式较好地满足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5.11条要求。

诱导通风系统布置的原则

1) 合理设置主干线

为设置出稳定的活塞式空间,要因地制宜,根据工程实际形状及进、排风口的部位,先设置主干线,再设置辅助喷嘴对空气进行搅拌,避免污染物在近地面处积聚、产生死角。综合考虑车位的分布和车尾(污染物排放处)的方向来布置喷嘴,尽可能使清洁空气主流场位于主车道上,而将辅流场布置在停车位上,与主流场风机形成一定夹角,及时稀释汽车入库过程中尾气排放的有害物。

2) 防止气流短路

由于地下车库中送、回风竖井的布置受地面建筑等许多因素制约,有时送、排风口相距很近,这时就需要利用喷嘴来虚拟分隔,设置好流程,防止短路。

3) 选择相应的喷射角度

在布置喷嘴时应考虑因层高不同而调整喷嘴的安装倾角(与水平面夹角),如层高h≤4m则取15°;4

4) 诱导风机的间距设置

“以允许的射流最小边界速度来确定作用宽度,以允许的最小核心速度(即末端控制风速不小于0.5m/s)来确定射流接力长度”来确定布置间距,这两个控制参数即可确定单个射流的作用面积。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应用场所有不同的布置参数,要避免以往纯粹按单个诱导风机的作用面积来布置的现象,应结合具体情况分析确定。

5) 对电梯间保护

电梯间及其前室、梯间入口等处为车库中人员停留时间较长的区域,应对电梯间或其它的入口进行负压保护。如将此处作为清洁空气的起始端,布置诱导风机时不要让气流射向此区域。

6) 与机械排烟系统的合用

可以在双速排烟风机入口集中设置电动百叶排风口,平时常开,火灾时关闭。电动百叶排风口后采用电动调节阀与排烟风管连接。平时,双速排烟风机作为诱导通风系统的主排风机,低速运行,由诱导通风系统自动控制启闭状态。火灾时,双速排烟风机转入高速运行,电动百叶排风口关闭,排风口后面的电动调节阀打开,接通排烟管路,进行排烟。详见图3。

上一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下一篇:马克思主义靠谱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