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发展模式借鉴

2022-07-13

第一篇:软件发展模式借鉴

(试卷二作文)借鉴曲江模式 发展文化事业

试卷二

借鉴曲江模式

发展文化事业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社会主义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当前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某些文物保护的理念在实际操作中走了样、文化发展与商业开发之间存在着现实矛盾,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陕西曲江文化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心论点)。

首先,发展文化事业要结合地方特色,合理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在发展文化事业时一定要与地方特色向结合,并且要进行合理规划,这样才能有步骤地促进文化事业持续发展。2005年,西安市提出“唐皇城复兴计划”。西安市D副市长介绍说,这个计划,要求按照“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的思路,努力使隐性文化显性化,让地下的走上来,让书本里的走出来,让死的活起来,使之成为可读、可视、可感、可消费的文化产品。西安市经过充分调研提出了“唐皇城复兴计划”,这个计划对西安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重新发掘和规划,而且注重使隐性文化显性化,最终,这个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功。由此可知,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与当地文化实际相结合,合理规划,确定明确的发展思路。

其次,发展文化事业要采取灵活的资金筹措方式。文化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更需要民间大量资金的支持,为此,我们要建立灵活的资金筹措方式。这方面,曲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西安某市D副市长说:“西安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投资,每年都在200亿元以上,只有1亿元来自中央、省、市三级财政,剩下的都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市场运作解决。”西安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来自政府财政、国家文物局专项资金和社会投入。西安市的这种发展文化事业的资金的筹措方式,不仅解决了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而且找到了合适的盈利模式,既发展了文化事业,有对城市进行了回报。

最后,发展文化事业要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民生和旅游相结合。当前我国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孤立地发展文化事业,不注意考虑与城市建设、民生和旅游协调发展。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西安某市D副市长说,现在我们把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民生和旅游结合起来,把几个对立的矛盾化解了,西安连续三年,旅游人数每年增加1000万,去年达到了6000多万,这让市民和政府都看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所以,文化事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从文化遗产的保护着手,还应该使其城市建设、民生与旅游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让民众切实享受到文化事业发展带来实惠,这样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

西安曲江在文化事业的发展方面虽然争议不断,但曲江模式为我们提供的借鉴却是不可多得的。我们在发展文化事业时也只有结合地方特色,合理规划;采取灵活的资金筹措方式;与城市建设、民生和旅游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文化事业健康、良性、飞速地发展。(1196字)

第二篇:虞美人:壹基金的发展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在2010年9月14日,李连杰做客《面对面》栏目时首次坦言,壹基金作为一个已经出生了三年的“孩子”,没有身份证,身份和法律结构模糊,所以可能面临中断。如今3个多月过去了,这个备受关注的事件终于有了结果,2011年1月11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在深圳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壹基金从此成为了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基金组织,并可以独立公开募款。

据介绍,中国的慈善基金分两种:公募和私募。公募基金有权向公众募款,而非公募基金无权向公众募款。中国目前现有的公募基金会绝大多数是由政府各部门创办的,民间慈善团体多采取“挂靠”在官方主导的公募基金会的形式来开展公募运作。此次壹基金成功“升级”为公募基金,意味着壹基金可以独立向公众募款、自主决定善款用途和运作,也是国内首个完全由民间机构发起并独立运作的基金会。这不仅是李连杰明星效应的个例,也是在社会化改革大背景下中国慈善体质的一个大胆的创新和变革,相信有了这样的突破,对于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将会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样在不久前,美容行业的龙头企业虞美人国际集团携手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创办了我国国内第一个医疗美容专项基金--虞美人救助专项基金,针对此次壹基金“升级”事件,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到了虞美人基金的创始人于文红女士。于女士认为,这对于中国民间公益组织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壹基金的成功转型,为很多仍在为独立法人资格等问题苦恼的民间基金会带来了示范效应。另外,升级了的壹基金,募款方式将会更专业,款项运用将会更透明,这些都是关注壹基金的社会各界人士所希望看到的。同时,相信各地的相关部门看到深圳市政府管理民间公益组织的新举措,也会对本地现行的公益基金组织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修缮,这对民间公益慈善机构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同时是给中国慈善事业注入的一针强心剂。

谈到对虞美人基金日后的展望,于女士表示一方面希望能够通过虞美人基金打造一个中外医疗美容行业的交流平台,全面提升我国医疗美容从业人员的素质,为高端人才走向世界埋下历史性的伏笔。另外,作为一个医疗美容专项的公益基金,于女士首先感谢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于虞美人基金的关注,并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虞美人基金将放眼于爱心医院的扶持、建立高标准的医疗美容体系等方面,着力于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将慈善之心,公益之举推广出去。此外,针对于此次壹基金的转型,于女士认为,壹基金的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值得借鉴,公募基金也是虞美人基金的努力方向,但是这一切都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需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其次在基金款项的运用方面,也要尽最大可能做到公开及透明,要让公众知道钱从哪来,去了哪,因为公益是需要社会各界善心人士一起努力的,公众只有了解了,进而才会支持和帮助。

尽管如此,于女士仍认为在慈善方面虞美人还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和尝试,虞美人也希望能够和一些经验丰富的慈善家合作,交流,共同发展。但是另一方面,每个基金都有它独立运作的背景,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够一味的照搬他人的经验,在未来的发展中虞美人还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第三篇:管理信息系统——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软件模式及发展方向

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软件模式及发展方向

11120584 周锦耀

工程管理

一.互联网时代

众所周知,如今的我们身处在一个无形的大网络中,这个网络的名字叫做“互联网”。根据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 年12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 亿,达到5.13 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 万。到2016年,全球互联网将会有30亿用户。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壮大的时期,商业走进互联网的舞台,并逐步走向舞台的中央,任何一个想要做大做强的企业若是脱离了互联网的包络,其发展前景必是不容乐观的。因此,我们为探寻在互联网时代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一定要好好地运用互联网技术,运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软件! 二.企业管理软件

从2000年的ERPII到2002年的实时企业再到2006年的企业2.0,企业管理软件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ERPII是2000年由美国调查咨询公司GartnerGroup在原有ERP的基础上扩展后,提出的新概念。它是通过支持和优化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协同运作和财务过程,以创造客户和股东价值的一种商务战略和一套面向具体行业领域的应用系统。

其实,ERPII定义是一种新的商业战略,它由一组行业专业化的应用组成,通过它们建立和优化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流程、协作运营和财务运作流程,从而将客户和股东价值优化。ERPII的定义强调未来的企业注重深度行业专业分工和企业之间的交流,而不仅仅是企业业务过程管理。

实时企业在2002年末,经过大量不同背景、不同学科的分析员长期的调查研究,Gartner总结归纳出一个对企业管理必将产生深远影响的业务概念RTE(实时企业)。Gartner将实时企业定义为:实时企业是一家通过使用最新信息来积极地消除其关键性业务流程中的管理与执行中的延迟从而展开竞争的企业。简而言之,RTE并不是一项技术,而是一种业务能力。这个理念也可以说是一种企业文化,管理哲学。这个理念就是企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随时可以了解企业的竞争环境,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进出情况,并根据以前的经验,做出正确而快速的反映。实时企业理念的核心就是要企业建立一套“企业神经系统”。

企业2.0企业2.0(Enterprise2.0)是创新2.0时代的企业形态,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工具和SNS、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社会工具应用,实现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完成企业形态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罗纳德·科斯在其经典著作《企业的性质》中所描述的:企业是为了降低社会交易费用的产物。而现阶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经济在社会经济中份额与日倍增之际,信息的传递费用取代了传统主要交易费用中的资源配置成本,如何降低信息的传递费用,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而企业2.0的核心,恰恰在于“集中群体智慧,激活人员动力”,通过将分散于企业员工大脑中的知识汇聚起来,降低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成本,形成对外的信息优势。

三.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软件模式

就拿用友U8为例:用友U8,全称“用友U8企业应用套件”,是中国用户量最大、应用最全面、行业实践最丰富的ERP,并与中国企业最佳业务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企业最佳经营管理平台。它充分适应中国企业高速成长且逐渐规范发展的状态,为广大大中小企业连接世界级管理,是蕴涵中国企业先进管理模式,体现各行业业务最佳实践,有效支持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信息化经营平台。 其软件的应用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面应用,高度集成

用友ERP-U8满足不同的制造、商务模式下,以及不同的运营模式下的企业经营,实现从企业日常运营、人力资源管理到办公事务处理等全方位的产品解决方案。以集成的信息管理为基础,以规范企业运营,改善经营成果为目标,帮助企业“优化资源,提升管理”。

用友ERP-U8充分考虑国外企业在华投资和国内企业向海外发展的国际化运营模式,提供多语言支持。

用友ERP-U8在广泛考虑企业价值流模型基础上,全面集成了财务、生产制造和供应链应用,延伸客户管理至客户关系管理(CRM),并对于零售、分销领域实现了全面整合。 (2)按需部署,快速见效

针对客户企业运作地域、应用模式、管理要求、应用层次进行按需部署产品、方案和应用。

通过快速实施工具,结合标准不失个性的应用方案,实现快速的企业应用实效 信息化周期的低TCO:低成本的应用、低成本维护、低成本升级。 (3)个性应用,交互友好

实现单据、报表、界面的全面自定义,从而实现客户操作平台的自定义。 产品展现一致化,交互全面微软化,界面展现更为友好。 (4)伙伴融合,个性凸现

开展伙伴策略,集成各类软件、硬件、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通过用友U8的例子,我们可以从中提取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软件的模式有: (1) 公司内部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

ERP系统原有的生产管理系统结合了MRPⅡ和JIT,全面质量管理、决策支持等物流生产管理模式,功能强大,作用范围涉及到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使计划与生产管理更为协调。

而电子商务技术则注重整个供应链条上各个主体之间的有机联系。

IERP是传统ERP与电子商务的完美结合,对供应链管理功能的加强,使得计划平衡不仅考虑自己生产能力的平衡,还考虑到供应与销售的平衡,体现了以市场为核心的供应链的管理思想。

(2) 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与信息收集能力相结合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通过不断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来改变自己、发展自己,这不仅需要广泛快捷的信息来源,还需要功能全面的管理系统来对信息加以处理分析。建立在Internet、电子商务基础之上的IERP系统凭借其先进的智能处理功能能够对普通业务按事先设定好的方法进行处理,仅将过滤出的特例留给工作人员来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 IERP还能够自动对大量数据的分析结果做出判断,对超出正常值范围的异常状况(包括好坏两方面)给出解释、说明和分析,预警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并给出建议的应对措施。在保证了ERP原有的数据处理功能的基础上, IERP还具有传统ERP较少具备的强大的信息收集的功能,通过互联网传播收集的信息量大,信息传播速度快,便于客户、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实时纵向联系;企业内部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的传导在第一时间供应给信息处理系统或决策层,减少信息传递过程的时间成本,降低信息误差风险,提高管理效率。 (3) 广泛的适用性与界面的可操作性相结合

ERP作为一种现代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与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制度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属于生产力范畴,旨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在不同国家,不同国情,不同行业、规模的企业都可以发挥高水平的管理作用,体现了良好的适用性。

继承了这一优点的IERP在电子商务技术的支持下加以改进和完善,贯穿其中的JAVA技术和面向Internet的数据库技术将使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安全性和扩展性,使其成为Internet时代最有效、最易用的企业管理工具;先进的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可将企业级应用从原有的办公桌面,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的计算机、终端、甚至移动电话、PDA、信息家电等新型的终端产品,它将以其更简易的操作性、更好的伸缩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四.企业管理软件发展方向

作为结合了先进的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整合企业内部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的先进管理模式, IERP是我国企业在网络、电子商务时代面对来自国内外激烈竞争,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向着合理化、现代化改革的浪潮中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工具。引进这一先进的管理模式,完善保障该系统顺利运行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并积极推动IERP在我国企业间的广泛使用,是促进我国企业改制发展,谋求更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推广和发展IERP,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应大力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IERP的推广普及建立优质的硬件环境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首要前提。1993年美国克林顿总统把加强电子商务基础建设作为他任内的首要任务,同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实施一项新的高科技计划——“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旨在以因特网为雏形,兴建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使所有的美国人方便地共享海量的信息资源,这一措施使得目前美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历了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从全国范围来看,全国固定电话普及率28%,家庭电脑拥有率15%,尽管与发展初期相比已有数倍的增长,但是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势必会对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阻碍。在这方面,必须加大投入,在光缆铺设、信息网络架构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2)培养专用人才

培养我国IERP开发、利用的专门人才和软件开发商,为IERP的广泛使用创造良好的软件环境尽管IERP是一套企业管理系统,但是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远大于对管理人才的要求,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是推广该系统工作的重要内容。此外,我国企业数量众多,对IERP软件的需求量大,据专家估计,近两年我国ERP管理软件产品市场达100亿人民币左右,ERP软件市场将是中外厂商的竞争焦点。国外ERP厂商虽然具备高端ERP软件的开发经验和能力,但是他们不了解我国国情和国内企业状况,因此国内ERP厂商应抓住机遇,发展适应中国企业特色的IERP系统,带动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 (3)引进先进技术

企业应大力引进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技术,加强IERP软件的应用,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目前的状况是各管理职能科室实现独立的计算机管理应用占60%,部分功能管理集成和共享占10%,而ERP系统的应用只占219%。我国已经加入WTO,企业面临全球化竞争的考验,但较之于国外大企业,国内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都要落后一步。因此,要想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改变观念,加强对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的重视,大力引进IERP等先进的信息系统,以改进现有的管理模式,适应新的竞争形式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U8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eh0XiajyAXIv0wsN4ZazDdPQkcbcEfMrGFqz_UbMLRf82V-I_ueBCY1BlscsgjY

第四篇:万达商业模式的借鉴意义

商业地产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一批资金实力雄厚的开发商相继投身商业地产的开发。万达、万科、绿地、SOHO中国等业内巨头都前赴后继,在商业地产领域四处出击,风生水起。而从目前商业地产的格局来看,以 “整体出租、整体经营”的万达模式尤为受业界推崇。那么,万达模式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万达模式对开元商业的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本文着重就万达模式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开元商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万达模式——订单式商业地产

倍受推崇的万达 “地产大鳄+商业巨头”的经营模式,也就是所谓的 “订单式商业地产模式”。订单式商业地产模式是万达集团首创的全新商业经营模式,它是房地产商在取得土地开发权后,就对项目进行商圈分析,并按业态组织方案与符合条件的商业企业结成战略联盟。 “地产+商业”的运营模式从整体上保证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特别是对地产资源和商业资源进行了高度整合,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从而最大化地实现双赢。万达模式减少了各种资源的浪费,使企业资源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尤其是受建设周期和资金统筹的影响因素减少,最终使整个开发经营在投资估算、商圈分析、市场定位、业态组合、经营收益与风险控制等多方面更合理、更科学。万达模式其创新性和优势在于地产开发商充分发挥自身领域优势,通过模块化的标准开发,大大降低项目开发成本;通过整合大型商业,实现地产价值的提升和商业项目的持续收益。

万达模式——资源整合的成功

作为中国最好的商业地产开发商,万达短短的几年内能够实现近二十个项目的开业,其投资数量、开发规模、建设速度、开业数量,均创下中国商业地产的记录。对于万达商业而言,商业地产的快速成熟,离不开准确的市场定位、优秀的战略伙伴,以及政策配套的助推。通过对比宁波万达、苏州万达、上海五角场万达等项目,笔者认为,万达的成功归根结底是资源整合的成功。无论是市场的定位,还是业态的规划;无论是合作伙伴的选择,还是政府关系的协调,都是一种资源整合的体现。万达通过整合地方政府、合作伙伴、目标市场、消费群体等各方的资源实现了万达模式的快速复制。

1、准确的市场定位。

万达项目的选址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选择在城市副中心,是城市经济新增长点,如上海五角场万达项目;第二种是选择城市的新开发区,看好城市的再造,如宁波万达项目、苏州万达项目等。在选址上,万达会反复论证,认真考察城市发展的潜力,研究政府的城市规划,了解当地城市的发展方向。

在确定选址后,万达首先会对项目进行商圈分析,研究项目的市场定位,并从战略合作伙伴中配比主力店、次主力店。比如上海五角场万达项目地处核心商圈,它的品牌组合就会选择租金比较高的业态,比如汇聚HOLA家居、香港新世界巴黎春天百货等主力品牌。而苏州万达项目由于地段人气尚未聚集,它的品牌组合会选择一些聚集人气的业态,比如家乐福卖场、万达影院、游乐场及KTV等业态。

准确的市场定位,解决了商业地产盲目开发、定位模糊的问题,减少了各种资源的浪费,使房地产企业的资源效用实现最大化。

2、可靠的战略联盟

目前,万达集团已经与沃尔玛、时代华纳、百安居等16家跨国连锁企业签订了联合发展协议。与商业巨头联合的订单式开发模式,解决了商业地产项目进行后续经营和缺乏商业专业人才的问题。商业巨头稳定的租金回报和拥有的商业运营专业人才提高了商业地产项目整体经营的稳定性。一方面,开发商可以借助商业巨头的品牌效应加快中小品牌店的招商进度。商业巨头虽然租金很低,但是通过他们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流和客流,吸引其他商业机构的进驻,从而提高了项目的整体租金水平。另一方面,商业巨头的进驻则不仅催化了整个商业项目的成熟,而且间接提高了商业地产的物业价值,给物业出售带来最直接的经济效益。

3、良好的政府关系 [微软用户1]

目前,万达新接项目基本上都是将多功能综合集中开发,包括有五星级酒店、写字楼、大型商业和特色商业街、公寓、大型广场等,这种多功能特性使万达广场的影响力及项目所在区域的城市商业中心地位得到显著加强。比如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苏州万达广场等。自万达模式成熟以来,越来越显著地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建设大型的市民广场,如无锡万达广场,以满足市民公共开放式活动的需要;二是在所在区域打造地标性建筑。这不仅为当地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市场、税收来源,同时也为当地的商业繁荣、便民服务提供了很好的选择,与政府关系也就相得益彰。

4、稳健的规模优势

规模优势和良好的银行信誉,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资金短板问题,并且订单式开发模式使投资估算更准确,资金的统筹更为顺利,资金的利用效率更高。规划之前确定了租户,有助于减少项目竣工后大量的工程改造投资,避免了时间和资金的浪费。

万达模式——对开元商业发展的思考

在进行商业地产开发的前期,万达也曾走过弯路,也存在着轻视商业规划、过于追求商铺销售利润最大化而忽视商户投资经营收益最大化,以及过于重视主力商家而忽视个体商户利益及后期品牌招商和经营管理的问题。这些,开元商业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万达的可贵之处在于能持之以恒地总结改进,并不断修正自己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开元商业的发展可从万达模式中借鉴几点。

1、设计尽量前置。

其实,设计前置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项目定位和业态定位的问题。项目定位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项目周边需要什么?二是我们能为项目周边提供什么?前者是市场需求,后者是市场供给。我们要做的是实现二者的平衡。而业态定位则是根据入驻商家的需求,在入驻前就参与功能、配置的设计。以开元地中海商业广场的开发过程为例,地中海四层西侧区域原设计为钢架屋顶,通透开放,适合做零售和餐饮等业态,而实际招商作为KTV,就需要将原有钢架屋顶封闭,改成封闭私密的空间。再如,商业广场一层、二层的墙体,根据原设计砌筑后,又根据招商要求全部拆除,造成太大的浪费。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作为商业地产开发,在项目定位完成后,要尽快规划业态布置,进行大商家和主力店的招商和谈判。然后将根据确定的业态布置和主力店的配置参数要求将设计融入到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去。图纸评审时要求商家提出对明确的使用功能的意见。同时,一旦完成设计开始施工,入驻商家就应该介入协调,以减少甚至杜绝施工过程或者施工完成后的修改,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成本的有效控制。对于一些不确定的业态,在设计时就该考虑灵活多变。

设计前置,不仅减少和避免了后期商家进场的大量工程改造,而且对控制开发成本、缩短商业运营的回报周期等均有很大提高,避免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2、定位务必清晰。

相比开元地中海略显杂乱的业态布局而言,万达广场的业态布局显得更为合理。纵观万达广场,每个区域都相对独立,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而开元地中海商业广场,无论是外观立面还是内在布局上,都略显生硬。因此,对于开元商业的发展而言,项目定位、业态定位务必要清晰、明了。要把主力店设成多层式,避免一层全是零散小店的现象。通过引入主力店、品牌店等方式,可使初始租金保持在较高水平,避免了在未来时间内租金持续调整的尴尬和繁琐。

商业运营的品牌定位与商业开发的投资成正比。无论是宁波万达广场色调一致的精钢垃圾桶和消火栓,还是洗手间的电子屏幕;无论是苏州万达的统一灯柱,还是格调高雅的各型灯饰;无论是五角场独具特色的建筑立面,还是沿街赏心悦目的精致小品,均体现出了商铺本身的品质、品味和档次。对于开元商业的发展而言,项目的定位,需要匹配的投入与之相适应。

3、商业公益兼顾。

万达模式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商业发展与社区公益兼顾的特点。万达广场牺牲建筑面积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人们休闲,同时广场业态的丰富和完美搭配值得我们学习。通过牺牲一定的空间,来换取整个商场的人气、人流和口碑,从而带动整个商场的经营氛围,促进商场商圈的尽早成型。广场的开放空间为顾客休闲带来了便利,虽然这种便利真正体现出商业价值还需要时间的积淀,但笔者相信,随着商业广场发展模式的日益成熟,公共区域的意义将会逐步显现。这种商业发展与社会公益兼顾的发展模式同样适用于开元商业的发展。

4、建立战略联盟。

毫无疑问,战略联盟的形成,可以使企业资源的效用达到最大化。随着开元商业发展的逐步推进,品牌运营合作关系的深入,适时建立合作伙伴联盟势必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建立战略联盟后,在主力店招商时。可以大胆引入竞租机制,合理运用谈判技巧,选择能够使整个购物中心客流、租金回报更为合理的主力店。

5、重视人才建设。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各类商业项目的发展将会更加迅猛,商业运营人才就显得更为奇缺。开元商业依托开元旅业集团的强大后盾,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只要综合集团及行业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薪资待遇,相信一定能够吸引到更多商业高手的加盟。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商业人才的培养与共享,通过内部的交叉培训和交流,推进集团的信息共享和商业人才的知识储备,为开元商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每一个城市的万达广场,都是同一个模式的产品;每一个万达广场,都能缔造一个新的城市中心;每一个待建或已建成的万达广场都是所在城市的聚焦点。万达广场缔造的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城市综合体,而是一个功能全面,将衣食住行玩一网打尽的堪称城市商业中心的新综合体。对于开元商业来讲,万达是一面旗帜,其摸着石头过河的经历为我们自身的探索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借鉴,开元商业的未来,也必将肩负着打造一个城市的商业中心的远大目标。

第五篇:国内外扶贫模式经验借鉴

1 国外扶贫模式

王卓(2004)将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扶贫模式分为三类:即以巴西、墨西哥扶贫模式为代表的“发展极”模式;以印度、斯里兰卡扶贫模式为代表的“满足基本需求”模式;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社会保障方案”模式。

1.1“发展极”模式

发展极( Development Pole ) 理论是法国经济学家F·佩鲁( Francois Perroux) 1955 年在《略论发展极的概念》中提出的。所谓发展极就是基于不发达地区资源贫乏状况和非均衡经济发展规律,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 这些中心具有生产、贸易、金融、信息、服务、决策等多种中心功能,好似一个“ 磁场极”,能够对周围产生吸引和辐射的作用,促进自身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王卓(2004)通过对巴西的“发展极”战略实施绩效的分析,得出了“发展极”扶贫模式能够通过极化或扩散效应带动周围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以经济增长方式促使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自下而上的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能够缓解区域性的贫困状况。

执行发展极战略的还有墨西哥、智利、哥斯达黎加、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家。

王俊文(2009)在《国外反贫困经验对我国当代反贫困的若干启示——以发展中国家巴西为例》中,阐述了发展中国家贫困基本特征及反贫困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实施特别计划、区域开发政策和传递系统建设。文章研究了巴西扶贫中“发展极”战略的实施与运行,巴西的主要做法是:建立基于“发展极战略”的反贫困战略模型,对确定的目标“发展极”给予重点投资,并制定特殊的优惠政策。主要有:(1)建立专门开发机构指导、组织、实施落后地区开发,并形成自上而下的国家干预体系;(2)制定推行各种落后地区开发计划;(3)实行各种鼓励政策、促进“发展极”建设。

1 尚玥佟(2001)对巴西贫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巴西贫困的原因有以下五点:(1)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掠夺与统治;(2)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3)收入分配不公;(4)区域发展极不平衡;(5)教育水平低下。文章以几个实际案例介绍了巴西实施“发展极”的反贫困政策,并认为巴西实施的反贫困战略使贫困人口比重下降,贫困人口人数减少。文章介绍了巴西在反贫困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1)农村土地改革;(2)北部农业发展计划和全国一体化计划;(3)迁都巴西利亚;(4)最低收入保证计划。

吴金光(1996)在《墨西哥扶贫》一文中,介绍了墨西哥为扶贫而开展“团结互助”国家工程。“团结互助”国家工程主要包括社会福利、生产和地区发展三个方面。主要作法是提供基础设施和提供资金帮助。

1.2“满足基本需求”模式

美国经济学家P· 斯特雷坦( Paul Steretein) 指出:“从把经济增长作为通过就业和再分配衡量发展的主要标准到基本需求的演进,是从抽象目标到具体目标,从重视手段到重新认识结果,以及从双重否定( 即减少失业) 到肯定( 满足基本需求) 的演进”。

满足基本需要战略注重对穷人,尤其是对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商品和服务、基本食物、水和卫生设施、健康服务、初级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以及住房等。满足基本需要战略认为,消除贫困有两条道路,一是直接向穷人提供保健服务,教育、卫生和供水设施,以及适当的营养;二是加速经济增长,提高穷人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

1962 年, 印度政府率先提出在限定时期内使贫困人口享有一个最低生活水平以满足其最低需要的政策, 这就是“满足基本需要”模式的雏形。王卓(2004)将印度政府执行的“满足基本需要”战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第四个五年计划投资重点由工业转向农业, 推行“ 绿色革命”为主要内容, 通过引进、培育和推广高产农作物品种, 运用一系列综合农业技术措施来提高产量, 以解决粮食问题和农村贫困问题。第二个阶段是第五个五年计划提出的稳定增长, 消除贫困, 满足最低需要的战略口号, 并实施多种计划来帮助和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 包括初等教育、成人教育、农村医疗、农村道路、农村供水、农村电力等社会经济基础 2 设施, 还包括农村住房建设, 以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条件。文章认为,“满足基本需要”战略的实施,缓解了印度贫困的程度。

杨文武(1997)研究了印度贫困的基本特征,根据1970-1992年的数据,得出了印度贫困的六个特征,即:(1)90年代以前印度的贫困程度在不断地下降;(2)90年代以后贫困程度有所加剧;(3)农村贫困程度受农业丰歉和政府反贫困运作能力的制约;(4)城市贫困程度受城市非组织部门就业机会的制约;(5)贫困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6)贫困人数的绝对量在不断增加。文章分析了导致印度贫困的四个原因,包括:(1)历史上的殖民剥削和掠夺;(2)现存的生产水平低下;(3)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与收入分配不公平;(4)持续性的通货膨胀。

1.3“社会保障方案”模式

社会保障方案是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实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方案。主要内容是政府针对贫困人口的低收入和低生活水平状况, 直接对穷人提供营养、基本的卫生和教育保障及其他生活补助, 以满足贫困人口的家庭需要。因为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 贫困面小, 因此社会保障方案作为一种福利制度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反贫困措施。

王卓(2004)认为社会保障方案是通过缩小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来实现反贫困目标的,具体做法包括:( 1) 通过累进税减少高收入者的收入;( 2) 通过转移支付提高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

黄爱军等(2010)介绍了美国扶贫模式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文章介绍了美国扶贫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险和社会福利项目。文章认为美国扶贫减困的政策的最大特点可以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众评判”三句话来概括。具体表现为:(1)弱势群体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比较通畅;(2)扶贫减困有稳定的资金来源;(3)贫困救助体系比较健全;(4)各类扶贫减困项目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实施。

陆涌华(1996)在文章中介绍了美国政府的扶贫职责,阐述了扶贫资金的来源以及扶贫方式,文章认为,美国的扶贫模式包括直接救助、间接救助、低价出售国有土地和矿山和给贫困地区优惠政策等。

3 林乘东(1997)研究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反贫困政策及其实施条件,文章认为社会福利政策已构成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反贫困政策。文章认为社会福利政策包括社会保险、福利补贴和公共教育三个方面。文章认为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可以形成一套完整而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保证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贫困者对生存资料和部分发展资料的消费需要,通过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提高了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福利国家”论者所鼓吹的“收入均等化”性质。文章认为要实施社会福利政策,需要具备五个条件:即(1)欧美社会福利制度是建立在工人运动的基础上的;(2)实行福利政策,级解大众贫困也是缓和刹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矛质,保证垄断资产阶级利润的需要;(3)福利政策的实施,既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也足劳动生产卒提高的结果;(4)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科技生产力的发展使工人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力的再生产资用大大提高,实行福利制度是提高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需要;(5)国际经济利益格局向发达国家倾斜,使得发达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聚集了巨额财富,具备了实施社会福利制度的财力。

王俊文(2008)介绍了发达国家贫困特征及反贫困措施,文章认为可将其反贫困对策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贫困人口的反贫困对策;二是针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落后地区或贫困地区的反贫困对策。文章归纳了美国的反贫困政策,认为美国反贫困政策包括反贫困计划、反贫困对策以及反贫困公共政策。反贫困对策包括:(1)学费分期偿还制;(2)平等的收入政策;(3)负所得税方案。政府反贫困公共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改变“天然人力资本”收入差异和种族经济差异方面的政策;(2)为妇女提供平等就业和收入机会及经济地位方面的政策;(3)为保持老年人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政策。文章认为,通过这些反贫困的政策,解决了美国的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采取综合性援助措施,为受援地区或社区创造了经济机会,缓解了贫困。

何慧超(2008)认为美国的反贫困政策是一种仅仅向特殊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的、覆盖面较低、与工作紧密联系、促进贫困者积极寻找就业机会的模式。

2 中国扶贫政策演变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扶贫工作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过 4 去30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据《中国统计摘要2006》显示,从1978~1985年,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25亿,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了一半,截止到2007年,贫困人口减少到1479万人,同时贫困发生率也相应的急剧下降,从1978年的30.7%减少到2007年2.0%。从1978年至今,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多归功于中国政府出台大量扶贫政策,在这30多年来,中国的反贫困发展历程和扶贫政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蒋凯峰,2009)。

2.1 救济式扶贫(1978~1985)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此举大大的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197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84年,国家开始实施以工代赈政策,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农田建设、县乡村道路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为推动全国减贫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工代赈政策深受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被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1984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成立了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制定惠农政策,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对一切农、林、牧、副、土特产品(包括粮食、木、竹)都不再实行统购,改为自由购销。开放竹木市场,允许自由出售。耕地承包期可以延长到30年,允许转让承包,草山草坡应分包到户,由户长期使用,宜林近山、肥山、疏林山可划做自留山,由农户长期经营,允许继承,产品可以自主处理,远山、痰山、荒山可以独户、联户承包经营,承包期不少于50年(何承金等,1992)。从1978年至1985年,农村人均粮食产量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6倍;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至1.25亿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下降到14.8%(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03)。

5 2.2 开发式扶贫(1986~199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六届四次会议于1986年3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该计划中指出把基本解决贫困农户的温饱问题作为中国政府的一个长期发展目标。同年,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开办扶贫贴息专项贷款业务,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资金支持。1987年,国务院又发出了《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开发工作的通知》,明确地把经济开发作为一项最终解决中国贫困地区人口温饱、进而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的目标和战略措施。为此,国务院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阳小明,2006)。1990年的《关于九十年代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的通知》。1993年11月5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各级政府要继续坚持扶贫开发工作,集中力量从事扶贫工作。中国政府于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到20世纪末基本实现“两基”目标,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为贫困农户增加人力资本。从1986—1993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4 500万,年均减少640万,但进入90年代,减贫速度明显放慢,1991—1992年年均只减少250万贫困人口(严瑞珍,1999)。

2.3 内外兼顾扶贫(1994~2000)

1994年4月15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一个有明确目标、措施、途径和期限的全国性扶贫纲领,以加大反贫困力度,要求到2000年,基本解决当时农村8 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同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扶贫贷款业务有农行转到农发行,1995年1月14日,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 《“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职责,相互协调,强化“三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1996年1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文件。1997年8月,国务院制定了《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国家扶贫资金的管理。同时,中央财政对国有贫困林场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帮助国有林场改善生产生活设施及发展生产。1998年5月,扶贫贷款业务再次转回农行农行接受农发 6 行转划得扶贫贷款。2000年起,信贷扶贫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稳步脱贫,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朱镕基在1999年指出了,要采取“退耕还林(早)、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大力发展植树种草。2000年3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开展2000年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1994年至到2000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由1994年的7000万人减少到2000年的3290万人。贫困发生率已从1994年的7.7%下降到3.5%(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8),中国的反贫困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2.4 多元化扶贫(2001~2010)

进入21世纪以来,为适应减贫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2001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三次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并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明确提出要在2001~2010年内解决剩余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巩固现有的扶贫成果。

为了探索扶贫开发的新举措,针对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地区。200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印发了《关于异地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这个试点工程的实施范围主要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搬迁对象为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劣、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2004年全国开始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有以下特点: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村居民自愿参加;农民和政府共同筹资。同年也发布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指出农村特困户大病医疗救助计划是直接针对特困户,有助于减轻特困户的经济负担,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开粮食补贴,粮补的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和稻谷,补贴直接发给农民。2005年,中共中央实施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此举加快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地的生活水平,稳定了当地社会的好局面。2006年中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由于农业税的取消,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农村减贫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006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政策举措,要求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扶持龙头企业带 7 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为加强对贫困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全国,这一举措惠及全国1.5亿学生。2007年开始,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享受“两免一补”政策,降低了农村家庭经济负担。2007年8月13日《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点保障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孔祥智,2008)。2001~200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001年的2927万人减少到2007年的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已从2001年的3.2%下降到1.6%(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8),由此看出,中国的反贫困工作进行的非常的成功。

3 经验借鉴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扶贫的形势依然严峻,扶贫的任务依然艰巨。为了更有成效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我们既需要坚持自己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持之以恒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又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扶贫减困方面的好做法,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提高扶贫开发成效。中国应该从其他国家的扶贫模式中吸取有益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部分,为中国扶贫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黄爱军等(2010)通过对美国扶贫特点的研究,提出了五条完善我国扶贫政策的意见:(1)探索建立起更能准确瞄准贫困群体需求的机制;(2)进一步完善贫困救助的网络体系;(3)建立多元化的贫困救助资金来源渠道;(4)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5)扎实推进扶贫立法进程。

孙志祥(2007)提出要从美国的福利制度和福利改革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提出:(1)采取更加积极的福利政策;(2)坚持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补救型”的社会救助政策;(3)加大教育和就业培训力度,建立以工作为本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4)发挥民间组织在慈善、救助方面的作用。

何慧超通过对美国和欧洲国家反贫困政策进行比较,总结出其对中国的启示。包括:(1)把实行扩大的就业政策作为反贫困的治本之策;(2)建立健全完善的社 8 会保障机制;(3)高度重视城市贫困群里可能能力的培养。

王俊文(2008)以美国反贫困为例,阐述了美国反贫困经验、政策和措施提出了几点我国制定反贫困对策、措施的意见:(1)区域开发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为保证;(2)有明确的区域政策发展目标;(3)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方式上,政府主要依靠市场力量来解决区域发展的差异性;(4)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5)在发展战略上,通过培育经济增长点带动区域发展;(6)在资金筹措上,除增加政府财政拨款及补助外,地方政府还应制定一整套系统的招商引资政策。

而在对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政策进行研究后,王俊文(2009)指出了我国制定反贫困政策、措施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文章以发展中国家巴西反贫困为例,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巴西反贫困经验、政策和措施。通过对巴西反贫困政策的研究,文章认为,在面对我国反贫困政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具体国情,选择适合我国的反贫困模式、路径;(2)逐渐加大反贫困资金投入;(3)改善、提高贫困地区社会服务;(4)充分认识反贫困过程是一个长期艰辛的历史发展过程;(5)成功的反贫困政策、措施必须直接面对穷人,使真正的穷人受益。

9 参考文献:

[1] 王卓.中国贫困人口研究[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9—72. [2] 王俊文.国外反贫困经验对于我国当代反贫困的若干启示——以发展中国家巴西为例[J].农业考察, 2009,03:209-213. [3] 尚玥佟. 巴西贫困与反贫困政策研究[J].拉丁美洲研究, 2001,03:47-51. [4] 吴金光.墨西哥扶贫[J].中国民族,1996,07:59. [5] 杨文武.印度的贫困与反贫困研究[J].南亚研究季刊,1997,03:58-68. [6] 黄爱军,朱奎.美国扶贫艰困的主要特点及启示[J].江西农村经济,2010,08:68-70 [7] 陆涌华.谈谈美国的扶贫方式[J].湖南经济,1996,10:48-49 [8] 林乘东. 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反贫困政策及其实施条件[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02:124-127. [9] 王俊文. 国外反贫困经验对于我国当代反贫困的若干启示——以西方发达国家美国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8,03:104-107 [10] 何超慧.美国和欧洲国家反贫困政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民政,2008,09:18-19 [11] 蒋凯峰.我国农村贫困、收入分配和反贫困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2] 何承金、杨顺成、赵学董.80年代中国的反贫困政策[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13]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概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4] 阳小明.新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6. [15] 严瑞珍.50年来中国减轻农村贫困措施与成就[J].世界农业,1999,09 [16]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2008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7] 孔祥智主编.崛起与超越——中国农村改革的过程及机理分析[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18]孔志祥. 美国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述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03:94-97.

上一篇:如何转变干部作风下一篇:如何做好沟通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