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社会功能——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

2022-09-11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理论界广泛争论的一个问题, 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试结合杜威的教育思想, 并从我国的教育现状出发, 谈一谈教育的社会功能。

按照教育社会学家吴康宁先生的观点, 根据教育影响社会的可能性, 教育的社会功能有初级社会功能与次级社会功能的区别。所谓初级社会功能是指教育过程本身所首先并直接产生的社会功能, 其可观查的结果是受教育者的“文化形成”及其“群层” (即数量与结构) 状况。所谓次级社会功能是指通过教育过程所形成的一定群层的社会成员而产生的社会功能, 其可观查的结果是社会系统 (或社会系统的特定层面、特定领域) 的运作情况。

1 教育的初级社会功能也就是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过程

杜威认为, 教育的首要功能是社会化, 在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儿童中心论”的观点中, 体现了通过创设社会情境, 在教育中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生活, 从而实现社会化的思想。

1.1 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 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在他看来, 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 而是一种生活, 一种发展。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不能脱节而孤立的发展。这种教育相悖于传统教育, 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杜威指出, 传统教育“许多方面的失败, 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原则”。我国现行的教育现状, 虽然进行了一些积极改良, 但从本质上说, 我国的教育还是典型的传统教育, 传统教学方法是典型的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 教师站在讲台上向学生灌输, 学生则在座位上静听, 学生没有自我实践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教育与生活相隔离, 理论和实践相分离。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优秀学生往往“高分低能”, 教育培养的结果是创造能力低下, 适应社会能力差。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个体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如果教育结果与社会生活没有较好地结合, 那么教育就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意义。

1.2 学校即社会

在“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 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 他认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 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 具有社生活的全部含义, 而且校内学习必须与校外学习联系起来。因此, 学校要具备社会生活的典型条件, 学生通过“从做中学”掌握实际生活技能, 并形成有益于社会生活的习惯。按照帕森斯的观点, 教育是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学校是社会化的机构, 通过这一机构个体的人格受到培训, 以便使他们在动机和技能上做好足够的准备去扮演成人的角色。它尤其要培养个人扮演角色所必需的承诺感、能力、信守社会普遍价值的观念, 以及承担在社会内充当某一特定角色所必须履行的义务。教育就以这种方式维持着社会的共同文化, 并为社会提供适当的“人类资源”。

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无论内容还是方法上都与社会现实存在很大的脱节。尤其是课程改革之前, 学校所开设的课程跟不上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 有些课程和教材甚至十几年不变。现在, 这种状况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些新的知识和能力学校教学不能及时给以满足, 学生走上社会后往往要花很长时间来重新学习和适应。在道德教育上, 学生所接受的大多是书本上整理好的抽象的道德知识和规范, 许多既远远落后于时代和生活的变化, 又缺乏学生道德生活实践的有力支撑和内化, 因而当学生一旦真正踏入社会生活, 马上就会体验到学校道德理论与现实明显的反差和冲突。

1.3 儿童中心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个体的发展来实现社会的发展, 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要尊重个体的主体性,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 他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缺点就是从“上面”或“外面”对儿童施行强迫教育, 让他们去学习成人的经验, 而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和倾向, 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杜威的这种重视儿童本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在教育中的地位, 把他们看成教育的素材和出发点的观点, 在反对传统教育的死记硬背、置儿童于被动地位、压制儿童个性、不考虑儿童心理特点的发展等等问题上具有其现实的实践意义。它击中了传统教育的一个要害, 又阐明了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有的主动地位这样一个带规律性的问题。这种教育的结果是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 而且获得了适应社会和发展的能力, 促进了个体的社会化。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近年来, 教育改革的呼声很高, 但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 各种形式的改革还是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 学生为了考试和升学被动的学习, 忽视了兴趣与个性, 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化。

2 教育的次级社会功能就是通过个体的发展, 来维持社会系统的运作, 维护社会制度和再生产现存的生产关系

教育的次级社会功能是初级社会功能的演生物。可以说杜威的社会学思想的直接目的就是通过教育来改良社会。他认为社会乃是由具有原来的人性诸如本能、习惯等等的个人连结而成, 人性天然具有趋向分化和趋向结合与联合的本质, 社会既然只是人性的组合, 因此教育在改进社会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使社会进步只需采用发展人性、激发智慧的教育方法, 而无需阶级斗争。这种被称为“社会个人主义”的社会观强调个人的发展在于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 “教育的目的是要养成配做社会的良好分子的公民”。杜威出的一系列教育思想诸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 都是为了通过教育促进社会个体的发展, 再由个体的结合来实现社会改良与进步。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具体体现在它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传递功能等方面, 但归根到底是教育过程的“延时性结果”, 是社会个体的“文化形成”状况与社会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教育实践中, 要把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 结合杜威的教育思想, 摒弃传统教育的弊端, 转换教学理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 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终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

摘要:本文结合杜威的教育思想, 参照吴康宁先生的教育社会学观点, 从我国的教育现状出发, 从教育的初级社会功能与次级社会功能两个方面浅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教育,社会功能,杜威

参考文献

[1]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2]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3] 王艳秋.杜威“学校即社会”思想探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4 (03) .

[4] 李凌.现代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J].文教资料, 2006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