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画》教学设计

2024-05-20

《红色的画》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红色的画》教学设计 篇1

口语交际课《我们的画》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课文插图中有几个同学正在准备画展。他们有的在构思, 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 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画面既激发了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 又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课应采取的形式和内容。教师在教学时要围绕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目标,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创设开放的、有活力的学习氛围, 激发每个学生表达的欲望, 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指导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把话说得有序完整, 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明确要求

1.课件出示视频:在一家画廊里, 伴着轻音乐, 人们正在欣赏优雅的画展。

2.请同学说说看画展的感受。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我们的画。

4.教师提出本节课的要求:学会介绍自己的画, 在画展上当一名小小讲解员、文明评论员。

二、教师示范, 有序讲解

1.师:“老师也想参加画展, 今天带来了自己画的一幅画 (夏日荷塘图) 。老师和大家商量一下, 你们能不能让我先当讲解员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呢?大家可要听仔细了, 如果我说得好, 请给我掌声;如果对老师的画有更好的建议,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1) 你们说说, 我画了些什么?[板书:画了什么]

(2) 你们想知道我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吗?[板书:为什么画]

(3) 你们喜欢我的画吗?你觉得再怎样改动一下会更好呢?[板书:你喜欢吗]

2.引导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或表扬, 或鼓励, 或提意见、建议, 或提出问题。

3.教师注意在介绍自己的画时, 做到声音清晰, 语句通顺;要求学生在听别人讲解时, 要安静认真;在发表看法时, 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三、实践促说, 多向互动

1.学生自我说画。每个同学在四人小组内讲解自己的画。讲解要点:我画了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画。

2.分组布展参观。分小组在黑板上、墙壁四周贴出自己的画。同学们自由欣赏展出的画, 可以向作画人询问, 也可以跟好朋友或老师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幅画, 说出喜欢的原因, 还可以对某一幅画提出自己的看法, 建议作画人做一些修改。

3.学生互评互动。参观结束, 指名说说自己参观画展时看到的最美画作, 并说出好在哪儿以及自己的建议。在回答中引导学生使用通顺的语句, 如:我最喜欢的画是________同学画的________, 因为他画得________;我认为最美丽的画是________同学的________, 她画出了________;我想假如再________, 那么, 这幅画就更________了。

4.记录归纳。教师综合同学的意见, 在评比榜上做好记录。

四、评价激励, 关注个体

1.展示评比榜, 根据榜上记录, 大家一起评选出“最美丽的画”、“最有礼貌的参观者”、“最佳讲解员”。

2.评选时鼓励每个同学大胆说出评选理由。

3.分层给予肯定, 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延伸拓展, 全课总结

1.课内延伸。

(1) 师: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老师忍不住想要写首诗表达对这些画作的喜爱之情。 (课件出示诗配画 (夏日荷塘图) , 老师朗读:“夏日里, 荷花在绿叶间舞蹈, 小青蛙快乐地蹦跳, 金鱼欢快地嬉戏, 太阳公公笑眯眯地说:真好、真好!”)

(2) 师:同学们, 谁能试着给自己的画也配首小诗吗? (学生创作, 教师指导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 说出自己给画配的小诗。)

2.课外拓展。

(1) 请同学们回家把画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

(2) 每位同学把创作的小诗念给家人听, 请爸爸妈妈帮忙把诗写在画作上。

《红色的画》教学反思 篇2

1.教态自然、语言简练,教学充满激情,课堂的导言和结束语设计的巧妙自如。

2.教学环节设计的清楚而巧妙,衔接自然。

3.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的突破方面做得很好。通过观看视频“三原色”flash巩固三原色红、黄、蓝知识;欣赏图片、联系生活充分感受红色给人热烈、欢快、温暖的感觉。再通过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比较不同画面在构图、用色上的不同,学会用三种以上红色来创作的方法。学生作业时鼓励学生用红色的砂画纸完成练习,同时提醒学生大红色不能用,因为色彩显现不出来。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作业效果也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的思路开拓,不仅画出了水果、汽车等常见红色物体,还画出了飞船、布偶等被忽略的事物。

4.评价作业时不仅让学生根据作业构图、色彩等进行评价,教师还针对某位同学以往的表现提出表扬,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人无完人,事无完事,教学难度比较大,教学时间不充足,所以在语言设计和过渡方面不够精美,在以后教学上要多加改善。另外在感受色彩的运用时如果尝试让学生自己拿实物欣赏也许效果会更好。

《红色的画》美术教学反思 篇3

《红色的画》是人美版三年级第6 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着重介绍色彩知识。色彩知识在小学阶段是一项系列知识,有三原色、三间色、对比色等,这些都是以原色为基础。学生对于色彩是不陌生的,但要使其理解色彩理论知识,并准确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有一定难度。为了避免把此课上成单纯的色彩知识课,我充分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前就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红色的运用,收集红色的物品;在课堂中又引导学生以欣赏、观察、分析、表现等学习方法去感受和运用红色。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共同合作。体验求知的乐趣。我启发学生,我们通常在什么样的场面用到红色?为什么呢?红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教材中喜庆的场面使学生瞬间融入到那热烈的氛围中,就不难理解红色是中国人传统喜庆的颜色和所蕴含的红红火火、吉祥如意的寓意。接着又让学生欣赏感受绘画大师的作品,进一步感受红色的色彩美感,树立生活美术的理念。针对“如何利用深浅不同的红色,使画面有层次,主体突出”这一难点,我利用让学生在油画棒中寻找红色系列的颜色,来启发他们理解深浅、纯度不同的红色,而后又通过让学生欣赏自己的范作来体会如何运用的绘画实践中去。这次的范画,我准备了两幅。一幅画了两个大草莓,一个涂了颜色,一个只勾了线。那个涂了颜色的大草莓特别显眼——很大、很鲜艳——让人有垂涎欲滴的视觉效果。范画出现在学生们眼前,他们都惊异地说好像真的草莓。我把用来给草莓土色的几种颜色分表找出来,并在别的纸上简单示范涂色方法,他们似乎突然发现涂色的神奇效果,都跃跃欲试了。就连平时不愿勾线、不愿

涂色的学生,也满怀热情地尝试起来。另一幅画了一瓶花,紫色的花瓶,橘红的花朵。这幅范画是放在第二节课上出示的,是一幅完整的、画面饱满的红色的画作,尤其是画面背景颜色,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绘制这幅画,我花了很多功夫,运用了色彩的一些技巧。这样的画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有些“可望而不可即”,但他们很喜欢,甚至还有学生尝试模仿,并且画得挺有感觉。范画与美术教学尤为重要,然而,在教学现实中从未使用一张范画,或很少使用的大有人在,专靠一支粉笔一本书长期进出课堂,“空对空”地对学生说教,原先许多情趣盎然、艺术感染力很强的内容被讲得干巴巴的,枯燥得没有一点“味道”。由于没有范画的启示,学生的绘画技能、技巧长期处于模糊不清状态,许多学生的作业“原地踏步”,学生的兴趣也越来越淡,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这种不良现象发展下去,对美术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提倡范画教学,不断地探讨范画教学,不断地提高范画教学的质量,是我们每个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红色的画》美术教学反思

上一篇:其他费用规范管理下一篇:内部控制资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