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红色文化之旅,宣扬红色文明精神

2024-04-14

海红色文化之旅,宣扬红色文明精神(通用10篇)

篇1:海红色文化之旅,宣扬红色文明精神

--台州学院“追寻红色记忆”暑期社会调研队

作者;张飞飞 孙增博

为了庆祝中国共青团建团9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进一步了解台州地区市民以及广大青少年对红色旅游文化的认知程度,同时也为了增强市民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 7月5日 至8日,台州学院“追寻红色记忆”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前往临海市风景旅游管理局处进行初步了解,赴“王文庆故居、郭凤韶故居,岩坑村革命根据地”等红色文化基地进行采访调研活动,并在临海市崇和门广场进行宣传活动。

短短四天时间,所有队员获益匪浅。王文庆故居有大小房屋共计33间,占地约4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双台门设置,彰显大宅门的风范,由于受损严重,日前仍在修缮之中,当地政府和村民都在极力保护王文庆故居,为弘扬红色文化而不断努力着,随后,所有队员来到王文庆烈士的陵墓前,三鞠躬以表达敬意。6号,所有队员前往郭凤韶故居进行参观调研,坐落于紫阳古街的`郭凤韶故居修建完善,院内郭凤韶烈士的塑像正气凛然,临海市古城委员会章女士介绍:郭凤韶烈士视革命为第一生命,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通过详尽的介绍结合真实的影片展示,在座各位队员对郭凤韶烈士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大家都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红色革命精神教育,更深层次的了解了革命历史。在特别的抗战纪念日里,队员们前往河头镇抗日革命根据地岩坑村进行采访调研。村委书记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我们的活动寄予厚望。岩坑村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它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台州市发生的重要革命事迹,而且建有台州首个村级革命纪念馆,因此,省市级领导都高度重视“红色岩坑,美丽乡村”的建设。队员们还与92岁高龄的老共产党员进行了座谈交流,体会到了老一辈革命战士的爱国情怀。最后一天的宣传工作在所有队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广大市民的强力支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虽然大多数市民对红色文化不是很了解,但在队员的详细讲解下,加深了市民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为台州地区的红色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此次“追寻红色记忆”暑期实践调研队拉下了精彩的帷幕。

本次临海红色文化之旅,旨在向台州市民宣传红色文化,传递革命精神,加强广大市民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作为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为红色文化的传承,革命精神的弘扬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2:海红色文化之旅,宣扬红色文明精神

‚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几回梦里回延安。‛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共和国的摇篮。在这块黄土地上,有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寝,这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有闻名天下的黄河壶口瀑布,它雄浑壮美的风姿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它展示着华夏儿女的勤劳、淳朴与坚韧。5月15日至20日,鄂西北厂长经理协会组织部分会员单位的企业信息员,开展了以‚弘扬延安精神,推动十堰经济发展‛、‚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为主题的教育活动。10名来自全市不同企业的信息员,在协会秘书长刘道斌同志的率领下,于17日到达延安革命圣地,开始了一次震撼灵魂的红色之旅。

虽然早知道延安没有秀丽的名胜风光,也听说她还不算富裕。但延安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还是强烈地吸引着我们每个人,让我们一路上怀揣着急赴延安、感受延安精神的冲动。

说起延安,我想每一个中国人对它都不会感到陌生。这不仅是因为,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我们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纵观世端、统揽全局,1 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因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或许在人们心目中,延安是和满山窑洞、黄土高坡、乡间小路、高梁小米等联系在一起。而当我们乘坐的旅游车驶入这座城市时,却惊喜地发现,延安已经加快了向现代化城市迈进的步伐。鳞次栉比的高楼,整齐清洁的大道,形色各异的橱窗,傲然挺立的钟楼,花团锦簇的公园,川流不息的‚的士‛,南腔北调的游客,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现代文明正印染渗透到了延安的每个角落。

走进王家坪革命旧址,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当地别具特色的歌舞表演,舞台上质朴善良的延安人,头系羊肚毛巾,身挎安塞腰鼓,用高昂的歌喉、粗犷的舞姿展示了延安老区人民新时代的精神风貌。而他们饱含深情的演唱,更是道出了陕北人民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深深怀念与敬仰。听着看着,我们的情绪也都被调动起来,不约而同地和着演员们同声唱起了‚东方红‛,兴致勃勃地和演员们一起扭起了秧 2 歌。在延安,我们常常会不自由主地被感染,因为你无法抵御她的魅力。

臵身于宝塔山下,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就是这座普普通通的宝塔,作为延安时代的象征,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卓越功勋,成为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漫步在杨家岭、枣园、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间,我们仔细参观了中共七大旧址、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住所旧址。那一孔孔窑洞、一个个故事、一件件革命文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共产党人在这里坚苦卓绝的创业过程。

回想当年,毛主席在油灯下挥毫泼墨写出的卷卷雄文,仅收入《毛泽东选集》的158篇文章中,就有112篇是毛主席在延安和陕北的窑洞里写的。在杨家岭革命旧址,我们仍可感受到中共中央在此领导抗日战争和整风运动、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开展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指挥解放战争时那雄才伟略的智慧,坚不可摧的信念,和壮志凌云、气吞山河的革命气概。虽然我们再也见不到当时的‚旧模样‛,但当年滚滚洪流似的革命景象,仍不断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正是在这片曾经让无数革命青年向往的红色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以其无私无畏的豪气和英勇顽强的斗志,不但缔造出了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而且精心培育出了光芒四射的延安精神。今天,我们亲身感受延安精神,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这种精神的丰富内涵,这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优良传统作风的集中体现,崇高品质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具体说:延安精神的核心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它的灵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它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的本质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

参观学习的旅程很快就结束了。在返程的途中,刘道斌秘书长倡议大家坐谈一下延安之行的体会,随行人员个个发言踊跃,大家就延安时期我们共产党人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从何而来?在现实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发扬传统,如何将延安精神融入到我们的企业文化中,如何应用这种精神教育和激励企业员工,如何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等,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意见。大家一致认为:伟大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延安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是战争年代克敌致胜的法宝,也是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永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家纷纷表示:尽管今天的时代已 不同于几十年前的战争年代,但作为共产党员或当代青年,我们不仅有责任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使伟大的延安精神永远发扬光大,而且更应该带头实践这种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生活中,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艰苦奋斗、勤奋工作、拼搏进取,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十堰地方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此次延安之行,让参加活动的每个同志都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心灵和大脑都得到了一次净化和洗礼,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真可谓:不虚此行。

篇3:海红色文化之旅,宣扬红色文明精神

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标志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产力提高奠定了基础, 生产力的提高为物质文明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曰益迫切, 如何适应发展需要、正确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享受高雅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物质文明在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进步提供了保障, 在当今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社会, 如果人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的情绪, 用高雅的精神文化生活去释放自身压力, 就有可能心灵空虚、精神颓废。因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发展红色旅游, 寓教于游、寓教于乐, 将红色旅游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是一个共同发展和促进的好方式。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休闲形式, 肩负着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神圣使命, 它有别于纯商业性旅游, 经济效益必须服从于社会效益, 但它又要遵循市场规律和科学发展原则, 从而才能健康发展, 红色旅游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主要有:

1 红色旅游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有效途径

发展红色旅游是党中央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 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思想基础、群众基础、文化基础的重要举措,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方式的同时, 也面临着西方腐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蚀, 有些人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 追求腐朽的生活情趣, 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因此,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 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红色旅游就是一种最好的干部再教育方式, 改变以往报告会、文件学习等呆板模式, 组织参加红色旅游活动, 到革命老区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开展“重走红军长征路”、“重走秋收起义路”等形式,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 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党的优良作风, 牢记党的宗旨、坚定信念, 加强党性修养, 拒腐防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有、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忠诚履行党和人民赋于的职责和使命。

2 红色旅游为提高全民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

红色旅游是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政治工程, 是促进革命社会发展的富民工程、民心工程, 是弘扬革命传统、培养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构建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 是增强全民凝聚力、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和谐发展环境提供了有效基础。通过以最真实、最吸引人, 最打动人, 最感染人的革命历史题材, 再现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为追求独立解放、民族振兴、消灭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谋求人民当家作主人而英勇斗争的烽火岁月。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 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教育人们勿忘历史, 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环境, 在党的领导下, 团结一心,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3 红色旅游是抵御外来文化侵蚀的屏障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政治、经济、工业、农业、科学、国防、文化、教育卫生等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随着国门打开, 西方的产品和文化也随之涌入我国, 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产生着巨大的冲击, 影响最大的是青少年, 他们上着互联网、吃着麦当劳, 看着“奥特曼”长大, 不知道黄继光、董存瑞的故事, 只知道“哈利·波特”, 对中华文化和革命历史知之甚少。面临各种异质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深刻挑战。如果不采取对策和措施, 西方文化有可能影响到我们下一代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我们要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 利用红色旅游这一有效平台, 以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方式吸引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 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 使他们受到教育和启发, 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内容融入到旅游活动中, 以革命先辈为新中国的解放不畏牺牲浴血奋战的精神鼓舞和教育年轻一代。用优秀的中华文化激励我们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努力培养一代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的生力军, 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

摘要:通过论述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 探讨红色旅游在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篇4:海红色文化之旅,宣扬红色文明精神

摘 要 红色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传承。通过对古蔺太平镇红色文化的调查研究,了解红色文化在人们生活、工作、思想上的影响以及对当地精神文明的推动作用。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调查,找到一些向当代人宣传红色文化的方法、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的途径、更好的保护红色文化的措施。

关键词 红色文化 精神文明 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005-03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红色文化是否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能对当代人们的精神和日常生活产生很好的影响力,是当今很多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话题。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以“红色文化和历史对精神文明的推动作用调研”为主题,组织学生到红色地区,学习古蔺太平镇四渡赤水的背景知识,开展走近社会主义,走近红色文化走访调研等实践活动,激励当代大学生在现如今社会下去了解红色文化,了解历史,切身体会融入到革命前辈的生活中。同时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了解红色文化,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让更多的人自发的去了解红色文化和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对当地精神文明的推动作用,弘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的精神。

二、调查方式

本次社会实践以参观古蔺当地红色旅游地区为主,对当地人民进行问卷调查,以走访、座谈为辅的方式进行。

同学们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参观学习来丰富自己对红色文化的背景知识的学习与认识,更进一步的了解红军四渡赤水时的背景和历史条件,随后在接下来的走访和座谈中,由同学们向大家讲解自己在参观过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并且针对某一些问题向居民们进行提问,并且记录下来,作为结果分析的重要依据。最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发出100份问卷,回收85份。调查结束后统一对收回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的统计。分别统计出每道题、每个选项的人数,并且计算出所占的百分率,方便在阅读结果时看出当地居民的选择,同时也方便我们结合走访和座谈所得到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古蔺红色文化

本次调查的地方是泸州市古蔺县,同学们在古蔺县太平镇主要参观学习了毛泽东四渡赤水纪念馆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两个纪念馆。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于1934年10月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三万多人。在这一情况下,他们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兵力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正确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中央红军进占遵义城,使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四渡赤水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

太平镇毛泽东四渡赤水纪念馆是于2013年6月6日开放的,馆内挂放着有关四渡赤水很多的资料和物品,包括遵义会议资料、毛泽东几次渡赤水的评价、毛泽东行动指挥的艺术、驻地旧址等一系列的展品。展示了毛泽东指挥四渡赤水的军事指挥艺术,其中重点展陈了毛泽东在古蔺期间(共19天,住宿17个夜晚)的足迹与革命活动以及生活点滴,体现了毛泽东与古蔺人民的深厚情谊,突出了毛泽东在古蔺的故事。同时,这个纪念馆也是毛泽东在太平镇的故居、红一方面军司令部驻地。馆内陈列了四渡赤水革命文物300余件,有红军号谱、红军医书、红军印、红军盆等,展示了毛泽东同志早期军事指挥才能和四渡赤水光辉战例,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史迹。

在经过了两天的参观学习之后,我们调查小组在古蔺县当地居民中进行了“红色文化对当地精神文明的推动作用调研”的问卷调查、走访和座谈。问卷调查的问题包括居民们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关注程度、红色文化推动当地经济的看法以及对当地居民精神影响等。调查中,一共发出100份问卷,回收78份问卷。在走访和座谈过程中,我们通过和当地居民的进一步接触了解到了更多的他们的内心想法,对我们的调查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问卷表回收率与有效率: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00份,回收调查表85份,回收率85%。经审查,有效调查表79份,合格率93%。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处理:本次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小组人员进行统计和计算。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虽然红色文化的产生的时间已久远,但是红色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却有很大的影响,它仍然存在于许多人的心中,并且被当做日常生活和思想行为的基本准则,人们时刻用它来要求自己,学习先辈们的精神。但还是有一部分的人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红色文化,作为红色文化发源地的居民们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没生长在红色文化浓郁地方的人呢。所以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觉得,红色文化的宣传并不是很理想。红色文化作为见证了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了解的,并且将其作为自己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严格的要求自己。所以作为拥有浓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地方,应该在宣传自己地方的文化方面多下功夫,力求将自己地方的红色文化精神传播到祖国的大江南北,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清楚的知道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魅力,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让红色文化更好的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

1.您的文化程度是( )

调查表明:当地居民文化修养并不是很高,有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人员只占15%,这说明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并不是很高,甚至还有一部分的人只受过高中以下的教育。

2.您了解红色文化吗( )

调查表明:居民们大多数都是听说过红色文化的,只有5%的人并不知道何为红色文化,但是对红色文化非常了解的居民人数也不多,仅占调查人数的3%。这表明红色文化在当地居民中的传播比较广泛,作为红色文化的发源地,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是比较好的。

3.您对红色文化的关注程度( )

4.您觉得红色文化对您的生活是否起到积极作用( )

第3、4题的调查表明:当地居民对红色文化的关注程度是比较热情的,并没有人对红色文化抱以无所谓的态度,对红色文化的关注程度和对生活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只有在生活中时刻关注红色文化,才能够让红色文化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时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您认为红色文化对中国文化来说重要吗( )

6.您认为开展红色宣传对您的精神层面(主要是价值观)影响大吗( )

第5、6题的调查表明:在居民们看来,红色文化对中国文化来说还是占有一定重要的地位的,并且开展红色宣传对他们的精神还是有一定尺度的影响的,但是这种影响取决于他们对于红色文化的关注程度,如果平时在生活中密切关注红色文化,则会时刻以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来要求自己,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的精神修养。

7.红色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与文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是否令您满意( )

调查表明:对当地居民来说,红色文化对于当地经济建设发展与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他们并不是非常满意,甚至有7%的居民并不满意。所以作为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古蔺县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发源地这一优势,提高当地经济建设发展和文明建设。

8.(可多选)您觉得红色文化对本地居民的思想境界有何影响( )

调查表明:对于当地大力宣传红色文化,将当地的红色文化向更多的人传递,大部分的人认为这样宣传红色文化在加强大家的爱国情怀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精神风貌。但是15%的人认为,这样的做法略显商业化,虽然可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淳朴的民风。

9.(可多选)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中最值得弘扬和继承的是什么( )

调查表明: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最让人们印象深刻的是红军前辈们任劳任怨的精神。但是这并不表示对红军其他精神的否定,相反的,不论是红色文化精神中的哪一类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弘扬和继承的,是中华民族传承的基础精神。

10.(可多选)您认为红色文化有利于( )

调查表明:传承了几十年的红色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很好的作用,对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倡导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击腐朽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所以红色文化存在了几十年,并没有逐渐的远离我们,相反的是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融入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时刻提醒着我们。

五、建议和思考

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当呐喊与硝烟、兴衰与成败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与浩瀚的苍穹中,唯一与之比阔的是永恒的精神,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人类腾飞的翅膀才不会沉重,历史前进的车轮才不会迟滞。革命途中留下来的物品是对那些困难与坚持最好的证明,但是在参观学习太平古镇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见到了很多在红军时期使用的物品,这些物品是红军抗战时期的见证,对于古蔺当地居民乃至全体中国人民具有很大的纪念意义。所以我们建议加强对纪念馆物品的看守、严格游客进入纪念馆参观的管理制度,将未正常工作的摄像头修好,保证这些物品在纪念馆的安全。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关注红色文化,进而提高人们思想境界,所以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宣传就显得十分重要。

1.提高大家的文化素养。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大多数处于高中及高中以下的水平,他们没有足够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去了解、传播红色文化。

2.在各类热门网站上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在网络盛行的现代,很多人都在用网络平台,如果在比较热门的网络上面发布关于红色文化的信息,那么看到的人是非常多的,这样一来,知道红色文化内涵的人也就多了。

3.制作关于红色文化的微电影。当今微电影比较受青年人喜爱,将红色文化拍摄成微电影的形式,这样将会在青年人当中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4.红色地区大力开展红色旅游项目。人们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享受生活,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展红色旅游,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这样不仅刺激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对红色文化的宣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在开展红色旅游的同时要对红色遗物、遗迹进行有效的保护。

5.可以和一些游戏开发商商讨,在各类游戏和软件中加入红色元素。这样很多人在玩游戏或者是使用软件的时候也能够了解到一些红色文化知识。

6.在各类新媒体交流平台上发布红色文化的信息,让大家在交流的时候也顺便学习红色文化,提升自身思想境界。

篇5:海红色文化之旅,宣扬红色文明精神

摘要:2012年1月16日至1月20日,追寻着海南传统文化的足迹,我带领3个初中学弟先后去了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冯白驹将军故居,琼海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琼中白沙起义纪念园,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千年古盐田。正文:

2012年1月16日,天气很晴,正如我们的心情一样,如此的晴朗,因为今天我们将开始我们的海南传统文化之旅。我和3个学弟来到了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琼崖“一大”旧址占地面积1839.09平方米,建筑面积994.26平方米。建筑为砖木结构,建于1920年。1926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1950年海南解放后又先后成为部队、海口和海南机关办公和住宿的地方。1984年市政府将旧址确定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定位。进到里面,我们马上被墙上雕刻的东西所吸引,墙上雕刻着海南人民不畏强权,同日寇作斗争的场面,如此的宏伟壮观,我们的心灵完全被震撼,那时候的场景似乎又浮现在我们的心情,我们感到激情澎湃!通过拜访,我们也了解到中共琼崖一大旧址是海南共产党的“摇篮”,是琼崖革命的历史坐标,在琼崖人民武装革命斗争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的建立使琼崖革命事业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开始了琼崖人民革命斗争的新阶段。以下是一张琼崖“一大”旧址的照片。

下午,我们来到了冯白驹将军故居,冯白驹故故居在长泰村背依山丘,面俯绿野。故居屋后古木成林,屋前庭地宽阔,花圃艳丽,草地如锦,真不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将领的摇篮地。一进到里面,我们马上被一所雕像所吸引,那就是冯白驹将军的雕像,雕像的他意气风发,英姿飒爽,我们由衷的佩服他,故居 这里不仅再现了历史的现状,而且告诉人们,一位功勋卓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出生、长大在这样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家庭。正屋左侧,顺势建造一列横廊,里面陈列着关于冯白驹将军家世、生活、革命活动等的物件及图片。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了解到琼崖革命斗争的史迹和冯白驹将军的生平事迹。下图是将军的雕像。

17日上午,我们来到了琼海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琼海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是海南省红色旅游设施最完善、规模最大的一个景点,还有现代化的展厅,在这个纪念园里可以全方位的了解琼崖革命历史,了解红色娘子军。在纪念园里的“南府”有位100岁的红色娘子军老阿婆——当年的排长王运梅老人,可以去看望下老人,拍张合影。谁说女子不如男呢,抗战,女子也可以,红色娘子军用行动证明了这一切,她们用自己的反击保卫了家乡,捍卫了祖国,这让人万分佩服!下面是纪念园的雕像。

18日,我们来到了白沙起义纪念园。白沙起义纪念园是为纪念黎族领袖王国兴带领农民起义的历史事迹而建的。作为海南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这里却是少有人问津的一个地方。纪念园处在一片安静的山区,周围是黎族和苗族聚居区,民族风情浓郁,从园里出来可以在附近爬爬山,或这走访当地的黎民,听当地老人讲述王国兴的革命故事。

19日,我们来到了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

便文村是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所在地,前往便文村的山路上要经过两条小河,山腰上还有一片梯田,春夏季的时候应该很漂亮,我们冬季去的时候,正在休耕,田里没有水不是太好看。便文村上下的山坡上都是橡胶林,村里有三十多户人家,都是黎民。有两位老人王家理、王家科,他们是当年红军交通员王福寿的两个儿子,来这里听听两位老人眼中的红军往事。还有村子里的村民和孩子都很淳朴,和外界联系较少,到此走访一定要尊重当地村民的风俗和习惯。

陵水苏维埃政府旧址(琼山会馆),修建于1927年,同周围的老建筑一样古朴而安详,门口没几米远就是几个卖菜和水果的摊位。海南第一个红色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如今,它安详的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琼山会馆所处的这片老街区的建筑汇集了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直到现在的钢筋水泥建筑,二、三十年代的建筑占据了一大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建筑艺术价值。

琼山会馆向南大约几百米是另外一片老街区,这里有《红色娘子军》中“南霸天”的老房子,当时电影就是在这里取的景。三个院落连成一片,占去了半条街道,房子红砖灰瓦,黑黄梁柱,院内铺设红色地砖,使这个破败的院落仍不失当年的富丽与豪华,只是年久失修,破旧了些。但是它所蕴含的精神却一点也没有褪去!

20日,我们返回了家那边,去看了千年古盐田,洋浦开发区的新英湾区是一个天然避风的海湾,在这个海湾里,有流传千余年的古盐田和晒盐技艺,被人们称为洋浦最早的“工业”。它的名字叫洋浦千年古盐田。它没有天生丽质和华贵的美貌,它的美朴实而厚重,它有些神奇和神秘,千百年来它养育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今,它成了人们眼里一道绝美的风景。

这里参观是不要门票的,免费参观,一种古老而又神奇的制盐技术,让人不得不佩服千年前古人的智慧!结束语:

篇6: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

一、健全组织机构,打造红色团队

我们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订、完善“特色”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及奖励机制。学校以红色讲坛为先驱将我校的红色活动提升到更高层次,先后开办了《红色文化知识讲座》《走进红色 走进荣成》《不忘国耻 奋发图强》《读书以明志》《雷锋精神代代传》《忆先烈 做时代新人》《劳动最光荣》等系列讲座。讲坛的开设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耳目全新的视听感觉,也让他们对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了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良好的品质。

二、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

1.营造红色氛围,芬芳我们的校园

学校新建了四层教学楼,我们集思广益,号召师生出言献策,在建设走廊文化上加大力度和深度,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红墙”文化。一楼主要宣传“红色知识”,二楼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版块,三楼为“传统文化”专栏,四楼为“红色史实记载”。在学校“红墙”文化建设这一主旋律的影响下,班级也开展了“让每面墙壁会说话”的活动,在教室外的墙壁开辟红色文化长廊,班主任根据自己班的特色拟定红色班名,像“长征班”“红旗班”等,既体现了自己班的精神风貌,又为班级长廊的内容确定了主办的方向和内涵,孩子们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了。

2.开展多样活动,蓬勃我们的校园

分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深入开展“十个一”活动,让红色文化扎实推进。

班级:(1)唱好课前一支红色歌曲。(2)每周黑板报更换一条红色活动名言警句。(3)每周一节红色文化活动课。(4)让班级的每一面墙壁会说“红色的话”。(5)每周上交一份班级红色活动书面资料。

学校:(1)结合升旗仪式每周一次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2)每月进行一次班级红色文化交流与评比活动。(3)每学期至少一次全体师生红歌赛、诗朗诵、故事会、征文、绘画、书法赛等。(4)每学期至少请一位“红色”英模到学校作演讲报告,对学生进行榜样和自励教育。(5)新学期学校准备选择一条红色旅游路线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和学习。

3.开辟多种渠道,丰富我们的校园

学校加强了红领巾广播台建设,在每天的播音里设置“每月一歌”、“红色专栏”两个固定节目。每天中午,“蓓蕾播音”一开始,各班学生自发地跟随广播齐唱红歌,嘹亮的歌声响彻校园,这一举措不仅让学生学唱了歌曲,也振奋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在蓓蕾校园广播里还开辟了“红色专栏”,发动全校师生供稿,宣传红色知识、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新闻等。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园广播已成为真正的“红色之声”。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校开展红色活动的最佳依托,以此为契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活动。如,5月1日的“红色五月朗诵会”、6月1日的“红色鼓舞演唱会”、7月1日的“党旗,我为你弯腰”演讲比赛、10月1日的“歌唱祖国合唱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师生的精气神,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4.让红色走进课堂,丰厚我们的校园

学校将系列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开发编写了《红色故事我会讲》《红色歌曲我会唱》《红色诗词我会背》等适合低、中、高年级的校本教材,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我们完善了《伟人的故事》《少年英雄故事》《荣成将军》《荣成英雄》《可爱的荣成》《可爱的家乡》等系列红色教材,强化了学生的德育工作。

在学科教学中任课教师积极渗透红色文化理念,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学校要求:一是语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经常教读红色诗词,每周至少背诵一首红色诗文,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词朗诵会或红色故事演讲会,定期开展红色诗文征文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元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二是音乐教师每学期要教唱红歌不低于三首,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红歌比赛,让红色文化之音唱响校园。三是体育教师要在每节课按照革命军人的标准对学生实施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纪容等六项训练,让学生做到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集合排队齐而整,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

5.打造红色基地,夯实我们的校园

我们在特色办学、红色教育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清明节我们聘请社区革命老干部到学校做“英模事迹”报告,以真实而生动的人和事,教育学生要珍惜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要继承烈士的遗志,发奋读书,强我中华。中秋节、老人节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为居住在那里的老人讲故事、表演节目,做力所能及的服务,给孤寡老人送去欢乐。总之,学校充分利用学区及附近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动的革命传统、民族精神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让争星活动彰显特色教育魅力

评价是对学生行为最直接的肯定与否定,适时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的行为是一种肯定和激励。在红色活动中,我们开展争星活动,对每级星都提出了具体的、综合的要求,包括红色知识、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道德品行等。每月举行一次争星活动,学生从一星级开始逐级争取,学校隆重召开星级学生表彰大会,为他们颁发证书,并为这些学生的家长发送喜报;学校还设立光荣榜,张贴学生的照片,竭力彰显星级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如此一来,全校学生都有了行动的楷模和前进的方向,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固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我们激励家长积极参加并支持学校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四、让红色文化踏上科研之路

在创建学校特色过程中,我们以科研为抓手,以学校特色发展的市级科研课题《“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在德育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为载体,将科研工作与学校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发动全校教师共同参与。学校还以市级课题为依托,组织开展了《红色文化活动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传统文化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校级课题的研究和探索。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升了红色活动的内涵,红色活动为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通过系列红色文化活动,师生的精神面貌、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均有很大的提高。到目前为止有90%以上的学生被评为一星级学生,156名学生被评为二星级学生,59名学生取得了3星级的荣誉。学校的系列活动得到了社会、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的参与率达到了86%以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1年东山小学被评为市级优秀少先大队、四年级一班被评为威海市优秀中队;孟昱妍、毕彤雨、张瑞莹同学分别被授予为威海市优秀少先队员、荣成市少先队员和荣成市“感恩小明星”的称号,毕彤雨、刘杰、毕杰琛等20多名同学在红色活动中的作品分别在“小金星”报及各种征文活动中发表、获奖……

目前“唱红歌,扬神采;读经典,足智慧;听故事,明事理;看箴言,心不厌”已成为师生最为时尚的红色活动感言,师生精神面貌日新月异。我们相信:在红色文化精神感召下,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必将焕发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

摘要:被誉为“将军市”的山东省荣成市自古以来就是一方“红色”热土,我们生长在英雄的故乡,亲密地感受到“将军”精神的滋养。多年来,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活动在我校开展的灵活多样,精彩纷呈。这些红色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为家长提供了了解学校、参与活动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活动中体验收获的喜悦,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校园里丰收之果香飘千里,耀眼之星璀璨夺目。

篇7:传承红色精神 建设文明海淀

7月6日下午,海淀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故事会在万寿路街道复兴路24号社区举办。本次活动以“铭记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精神 建设文明海淀”为主题,邀请了三位嘉宾,包括聂耳的侄女聂春华、将军后代高凌以及抗战老战士张资义。

《义勇军进行曲》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激励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之时,要万众一心。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聂耳的侄女聂春华与大家分享了国歌背后的故事。这位老人在谈起了她敬爱的“聂耳叔叔”时,禁不住动容,“作为后人,我一生都在向他学习!”现已白发苍苍的聂春华充满激情地说到。聂耳短暂的一生不足24个年头,却为大家留下了众多耳熟能详的作品,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那就是“爱祖国,爱人民,为社会而生。”聂春华说到:“聂耳在短暂的生命中总是孜孜以求、努力奋斗、创作不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留下的不仅仅是音乐作品,更有精神和灵魂的升华,这些都堪为今天青年人的表率与楷模。他让我们知道,只要一个人对社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就会被历史铭记,他的生命将是永恒的!”

今年91岁的抗战老战士张资义讲起当年的革命故事和亲身经历还是很兴奋。“没有当时艰苦的战争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刻苦学习知识,继承先烈们的遗志,长大后报效自己的祖国。”

此外,将军后代高凌还分享了她父母的抗战故事。在场的家长和孩子听后深受启发,很多孩子纷纷表示从中学到很多,长大以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当天,孩子们还为三位老人献上鲜花以表达自己的喜爱和钦佩之情。

近年来,海淀区文明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切入点,充分整合区域内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实施“五老育人工程”,特别是发挥老将军、老院士、老教师等特长,以“核心价值观故事会”等形式,深入社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据介绍,接下来该项活动陆续于暑假期间在海淀区社区、村镇广泛开展。

篇8:海红色文化之旅,宣扬红色文明精神

一、遵义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而整合形成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它蛰伏于近代, 形成于“五四”以后, 发展和成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又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红色文化在形式与内容上有着特定的物质载体与丰富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体。物质文化中包括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实物, 可以说遵义的红色文化就是长征文化, 也就是长征精神。

遵义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内涵, 体现出老区人民精神的先进性, 在能够加强党的建设服务的时候, 能够在鼓舞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上, 激励着“遵义”奋发向上, 在斗志上发挥着作用。而精神文化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政治制度、政治信仰、政治作风、政治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它包含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是红色文化的载体, 精神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汲取人类先进文化的文明成果, 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支撑。红色文化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 蕴涵着党的政治意识;红色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开放性的文化;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民族精神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

二、遵义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特点

在黔北遵义有着富饶地域特色, 也就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其红色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性, 也是色彩斑斓的, 在爱国主义的教育中尤显突出。这是一部活性的革命斗争史, 是进行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也是宣传长征的文艺家们创作红色文艺作品的圣地, 更是弘扬红色文化发展壮大的支柱和源泉。“红军山”的邓萍事迹、红军女战士与孩子的故事至今被当地人神话般的传说和传颂;娄山关红旗的飘扬以及“四渡赤水”的战略极大地影响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遵义人勇敢前进;“土城”女红军的事迹也成为我们建设红色文化示范基地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在遵义每一寸红色土壤里都孕育着每一种革命的精神, 都记载着一段难忘的历史, 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时代内涵和特定的社会背景。在遵义的革命和建设史上, 就产生出了多种鼓舞人心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情怀。

今日的遵义人与革命后来人的精神为伍, 以自强不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为荣;以廉洁自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为傲, 这样的遵义精神其主要内涵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对党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及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 团结合作, 严守纪律的革命精神。

这一红色文化资源反映出遵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化形态和价值体系, 更彰显出革命红色圣地中中国共产党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追求。

三、遵义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

红色文化的内容即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 是指在红色文化的内在构成要素, 包括理想、信仰、思想、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体系和科学文化知识。而红色精神大致分三个历史时期:在1949年之前的革命精神, 例如, 遵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日精神、西柏坡精神等;1949年之后的红色文化精神, 其内涵已超越了革命主题, 出现了“建设精神”或“创业精神”, 例如, 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1978年之后的改革创新精神、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红色文化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追求, 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人民群众理想信念教育的优秀资源。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中, “红色文化”精神愈发凸显其作为主流价值的突出地位, 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强大的持续精神动力, 承担着引领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责任与使命, 也可以把“红色文化”概括为革命战争年代中的“英雄人物、英雄事和革命军魂”。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 红色精神的内涵愈益丰富, 如, 体现红色文化内涵的“红歌”在今天的遵义“红军山”上, 杨柳街边的“红军街”长廊里传唱。

从当今的社会因素来看, 红色革命圣地应当紧抓社会环境的“净化”, 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要求, 发展社会文化事业, 全面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 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同时, 引导人们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 从而形成全民美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并在红色文化的大熔炉里得到更多、更好的洗礼, 为挖掘遵义的红色资源提供优良土壤, 使广大的民众能为传承未来的“遵义”红色革命精神这一经久不衰的历史使命而奋斗终生!

摘要:遵义被誉为“会议之都”“转折之城”而载入史册,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 在形式与内容上有着特定的物质载体与丰富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文化;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 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主旨与精神;红色文化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 内涵着党的政治意识形态;红色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开放性的文化。然而, 美育是长期的又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教育, 在与红色文化共生存的时刻, 他们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融入, 又以什么样的姿态展示其风采呢?

关键词:红色文化,美育,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孙翠芳.红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6 (06) .

篇9:海红色文化之旅,宣扬红色文明精神

一、追溯“三红”文化的光荣历史

红土地:南雄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是一片充满革命精神的热土,是英雄辈出的沃土。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办公厅确认南雄为“中央苏区县”。中央苏区县的确认,足以告慰革命先烈,还历史本来面目,也确认了南雄在中国革命史上相应的历史地位。南雄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从大革命时期起至新中国成立,南雄中共组织领导的革命斗争从未中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南雄县成立了县级苏维埃政府,全县66.7%的乡镇曾建立过基层苏维埃政府,属于中央苏区的区域范围之一。

红军城:南雄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红军城。1925年6月,成立了中共南雄支部,开展了革命斗争。自此,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南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2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24年红旗不倒,是全省屈指可数的红旗不倒的县之一。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进入南雄,领导南雄人民开展武装斗争。6月,彭德怀率红五军攻占南雄城,红五军进南雄城后,住在上武庙(现八一路小学)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政策、红军的宗旨以及革命事业必胜的道理;号召广大群众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豪绅。

1930年4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再度攻占南雄城,驻扎在上武庙(现八一路小学)。红军在上武庙(现八一路小学)和下武庙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道理,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南雄红色区域与赣南苏区连成一片。是年,中共中央就将南雄划入中央苏区,成为当时34个中央苏区县之一。

红领巾:红领巾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的标志,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中国共产党将红旗的一角作为少先队员的标志,就是要求他们学习先辈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继承革命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共产主义勇敢前进。每个少先队员不仅要佩带红领巾,而且要用自己的行为保持红领巾的荣誉,并为红领巾不断增光添彩。

二、“红色文化”建设:用红色文化浸润“红领巾”的心灵

八一路小学地域优势独特,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厚重。我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校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紧扣红色教育主题,积极探索做好红色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立足学校教师,放眼全校同学;立足课堂教育,放眼课外活动;立足校内教育,放眼社会实践”,先后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红色教育主题活动,用心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呈现“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科学育人”的三大亮点。

(一)营造氛围 环境育人

1. 开辟红色文化走廊,再现当年红色历史。为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受到红色文化熏陶,我校精心设置红色教育景观,精心设计红色走廊文化:教学楼分别以“红色文化”“红色星空”“红色历史”为主题,在走廊墙壁上设置图文并茂的图片,配以文字解说,使学生在校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感受红军当年在南雄战斗、驻扎在八一路小学的的历史,再现当年红军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画卷,从而教育学生牢记历史,传承薪火,勤奋学习,建设祖国。

2. 建造红色历史墙和校训、校风墙。为了让学生对红色历史更有直观感,建造红色历史墙,供学生参观、学习、感悟。一是制作红军精神墙: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上进、艰苦奋斗、不胜不休。二是制作校训、校风墙。校训:砥砺奋进;校风:谦恭、文雅、诚信、尊重;教风:善诱、生动、严谨、创新;学风:好学、善思、合作、进取。

3. 巧妙设计,润物无声。在红色文化打造上,学校还注重红色元素的挖掘、渗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校园硬件设施上,如教室、走廊、宣传栏等地设置添加各种具有革命传统色彩的格言警句:一是在校门内的墙壁上设置“五旗”(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和激励性教育标语(我自豪,我是红军小学的好孩子;我能行,我做红军精神的传承人);二是每个班级的班牌制作成“五星”形状,教室内书写“成人成才,做红军精神的传承人”等标语,让红色元素入脑入心。

(二)寓教于乐 活动育人

1. 红色教育学科渗透,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每学期学校对任课教师提出要求,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如班主任每学期至少开展红色故事演讲会;语文老师每月至少组织学生读一首红色诗词,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文征文比赛,让红色元素伴随学生成长;音乐老师每期至少教会学生两首红色歌谣,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大型红歌比赛,让红歌响遍校园;美术老师结合教学内容,每月组织学生创作一幅反映红色历史的美术作品,每学期组织一次红色文化采风活动及作品展览,让红色文化之美覆盖校园;体育老师要在每节课前按照革命军人的标准对学生实施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等训练,让学生学会坐如钟、行如风、集合排队整齐,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通过这些学科教学,有效地落实红色文化在校园的渗透。

2. 红色文化分层落实,细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我校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在一、二年级开展“识党旗、认党徽”教育,主要开展“革命英雄在我心中”、“红军城的孩子爱祖国”诗歌朗诵比赛、“我是红军城小小解说员”比赛等,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三、四年级中开展“明党史、知党恩”教育,主要开展“红军城小歌手比赛”、“爱国歌曲大家唱”、“弘扬红军精神、争做时代新人”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通过传唱红色革命歌曲,激发爱国热情;在五、六年级中开展“知党恩、跟党走”教育,通过参观、听革命传统报告、参加“红军城文明小天使”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把自己的成长自觉地同爱党、爱国结合起来。

3. 开展红色特色教育活动,拓展红色教育外延。我校利用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立足实际,以特色教育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红色特色活动。一是邀请老红军给学生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二是利用特定节日,如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清明扫墓活动;每年3月5日开展“清洁红军城、争做文明人”学雷锋志愿活动。三是举办“小红军”体验节,让学生铭记历史,好好学习,弘扬长征精神,争做红军传人。组织四至六年级学生通过远足形式模拟重走长征路。他们背负重物,徒步10多公里,体验红军长征“不怕吃苦,不惧艰难;勇于战斗,无坚不摧;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红军精神。四是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老区、历史博物馆,组织学生当红军城小导游,义务讲解、解说。五是开展主题观摩队会,要求每位中队辅导员每学年至少利用红色资源召开一次主题观摩队会,供年级及全校辅导员观摩,把红色文化教育延伸到课外。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思想在体验中成长,道德在实践中提高,情感在认知中升华,信念在教育中坚定,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三)课题研究 科学育人

1. 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市级或省级课题。通过全体教师参与,辐射到全体学生,使红色文化在老区教育资源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学校正是将红色文化融进老区教育资源中,与学科教学整合,与少先队活动整合,与艺术教育整合,与校园环境整合,着力加强研究,极大地拓展了学校红色教育的途径,提升了师生的精神力量,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厚重。

2. 编写校本教材——《红土地 红军城 红领巾》。

组织学校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红土地 红军城 红领巾》,该教材将详细地介绍红军在南雄战斗的历史以及南雄红军城内的革命遗址。通过这本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红军当年在南雄的战斗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教育。

篇10:海红色文化之旅,宣扬红色文明精神

一、苏区精神与红色文化资源的联系

苏区精神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是为了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苏区精神在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集中体现,更好的展示了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更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苏区精神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沉淀的精髓。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为了坚定信念,弘扬苏区精神下的红色文化资源,用科学武装头脑,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苏区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更大的弘扬和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在本质上达到精神文化的统一。赣南苏区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和中国革命史上有着特殊意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抗战时期,以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怀着坚定的理想信仰,坚信革命终将迎来最后的胜利,从而达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建立红色政权,在极其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在一个民族处于逆境中的时候,共产党人展现出了镇定自若、奋发有为、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开展了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路线,以此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赣南苏区人民拥有纯朴、热情、勇敢、坚强的品格,离不开历史文化给赣南这片红土地带来的深深影响,培育了赣南人民勇往直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气神。在苏区时期这段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苏区精神与红色文化资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振兴赣南苏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探索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从而给赣南苏区带来新的曙光。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

赣南保留有大量的红色文物和革命旧址,是客家的摇篮,典型的“客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颇具特色。据统计,仅散布在赣南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群)、纪念建筑物等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就有267处.[1]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遗产十分丰富,主要以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等,数量达到500余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大量保存尚好还待开发的革命红色文化资源。目前,大部分红色文化资源都局限于红色旅游的发展上,但就某种意义上说红色文化资源涵盖了大量的类型(包含苏区精神、革命遗存、纪念场馆、红色歌谣、红色戏剧、报刊、革命诗词、红色影视作品等),瑞金拥有全国最大的县级旧址群,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地点。这些艺术精品是红色革命遗留下来的宝贵珍品,随着时间的积累,奠定了其丰富的内涵文化。只有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和地域性,赣南苏区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给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带来了空前的活力。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厚文化底蕴里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贡献,这段优秀的革命历史文化深刻反映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所在。赣南苏区丰富的地域文化是赣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石,铸就了赣南红色文化资源的丰碑,红色文化资源以开放的形式吸取了其他优秀文化精髓,构成了强大的动力,推动着赣南苏区经济发展走向繁荣。苏区精神继承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成为了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的源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加大基础建设,有效发展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放合作,有效动员赣南苏区全体人民的关心力量,支持赣南苏区的振兴发展。只有紧跟着时代发展,抓主机遇,在信息时代充分发挥赣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并传承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做大赣南红色文化资源产业链,实现赣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苏区精神视角探索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

红色文化资源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实地教材,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每一个旧址群、纪念馆、博物馆都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发展历史,蕴含了所有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大部分红色文化资源正在消逝,不可在生,所以我们必须保护革命历史遗产,让其可持续发展,采取实际措施保护红色文化资源。2003年11月的开始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被充分利用和发展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保护其原则下,拨出相关经费对省级、市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局部修缮,先后建立了革命博物馆等一批有着赣南苏区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的标志性建筑,上述举措推动了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前进的动力,为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基础。就目前情况来看,保护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工作还存在着问题和阻碍。第一,革命老区的老民众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比较淡薄,青年对红色文化资源历史不了解,这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都有着阻碍,历史记忆被渐渐淡忘,这些情况都在向我们诉说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已经迫在眉睫,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已不在是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社会价值的显现,只有让更多的民众充分认识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可以以讲座、微信等活动,扩大宣传力度,才能鼓励民众去保护这些被历史遗忘了的革命遗址和旧居,观念不转变何来创新。第二,环境的变化对红色文化资源有着一定的影响,会危及到红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保护经费的限制,赣南苏区有着许多革命遗址旧居未被纳入省级、市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可见,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令人担忧。由于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不是一时可以解决的,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时间、资金、专业保护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政府需采取多种方式,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障体系,多渠道筹集资金,为红色文化资源提供经济保障。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防范,对有意破坏红色文化资源的行为进行有效打击,维护红色文化资源的环境保护。第三,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人才匮乏,是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现状,赣南各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营造一个有利于留住人才的社会环境,建设一支有专业知识、高素质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队伍。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不仅需要历史学者、文化学者、社会学者和旅游学学者等人才,探索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开发、发展、保护和传承,加快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品牌建设,开发红色文化产业基地,实现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建立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品牌产业,品牌建设离不开内涵建设,红色文化资源的品牌建设只有建立在本土上,才能发挥其特色,给赣南苏区带来品牌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以苏区精神视角探索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

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继承,这项工程任重道远。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是各族人民的精神砥柱,是弘扬红色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基石。在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需要大力宣传和弘扬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增强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力量,提升赣南苏区综合软实力。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赣南苏区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就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来看,开发和发展较好的只有红色旅游,红色旅游给赣南苏区带来新的经济体,只有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每一种类型,才能真正意义上开发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有效的保护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才能有效的发挥其特定的价值,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定价值是红色文化传承源泉,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品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都能大大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概率。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赣南苏区大力发展发展红色文化,建立保障机制,发挥红色文化的内在和外在力量,带动赣南苏区的经济发展贡献其力量。

摘要:苏区精神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引路人,也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灵魂,真正意义上体现出一脉相承的艰苦奋斗精神。赣南是一块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和拥有最丰富、最有优势的文化资源的红土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苏区精神的发源地,其深厚的内涵文化决定了红色文化资源对赣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荒坪.红土地与客家文丛-红色无际[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

[2]官盱玲.加快江西文化产业的发展[J].宜春学院学报,2011,(11).

[3]王国华,贾国伟.文化产业热点问题对策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4]谢庐明,陈建平.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分析评价与开发研究[J].党史文苑,2007,(20).

[5]刘绍卫.加快红色旅游的发展[J].广西党史,2005,(2).

[6]付小清.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9.

[7]彭光华.提升赣南红色文化知名度对赣州红色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当代江西,2008,(9).

上一篇:造假案例分析下一篇:关于办公室信息经验交流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