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和应对

2024-05-20

影响和应对(精选十篇)

影响和应对 篇1

1 院前急救的影响因素

1.1 施救方

(1) 管理因素:我国目前针对院前急救没有统一完整的操作规范, 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存在对院前急救认识不足、急救人员急救意识淡薄、急救能力欠缺、救护车私用、出人情车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院前急救的速度和质量; (2) 医疗值班因素:值班人员接听呼叫电话不及时, 获取信息有误, 协调能力欠缺等; (3) 急救医师:急救医师需要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技术应变能力, 若急救经验不足, 未及时补充急救物资, 未仔细检查急救器材等会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 (4) 救护车驾驶员:急救车驾驶员可能存在责任心不强, 夜间推诿急救任务, 乱闯红灯等问题, 影响急救工作的展开, 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5) 护师:护理操作技术不够过硬, 配输液及输液时不细心、责任心欠缺等问题, 影响急救的质量。

1.2 呼救方

(1) 患者本人或家属:患者本人或家属存在描述病情不准确, 隐瞒既往史和现病史等问题, 影响急救的及时有效进行; (2) 呼救的路人:呼救的路人可能会在患者伤势较轻或病情不严重的情况不需要急救的情况下拨打门诊值班电话, 急救资源浪费, 甚至影响其他急救患者的救治; (3) 事故处理人员:事故处理人员未能有效控制现场, 使现场混乱, 造成急救延误。

1.3 其他影响因素

天气环境、城市交通、收费、到院交接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院前急救的及时有效开展。

2 应对院前急救影响因素的方法

2.1 加强干休所门诊部的急救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满足老干部的医疗需求。因此应该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必要的要求, 结合实际, 制定出系统、规范的操作章程, 对每个老干部根据病情制定出不同的急救预案, 不断总结经验, 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同时兼顾老干部的需求, 医务人员思想上需严格要求, 并提醒他们对于院前急救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对待。

2.2 建立一流的急救团队

急救团队是泛指院前急救的一线人员。急救团队的技能和职业素质对于院前急救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立急救领导小组, 完善急救组织, 配好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司机。建立一支一流的急救团队, 需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的培训, 急救人员在上岗前需进行考核, 并定期安排急救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定期的急救演练等工作。

2.3 提高公众对院前急救的认识

公众大多对院前急救的了解不深, 甚至存在误解。因此, 应该加大对院前急救的宣传力度, 普及急救知识。公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帮助公众更好的协助院前急救工作。

2.4 规范操作, 安全救治

院前急救的规范化操作非常重要, 在特殊情况下, 急救人员能否做到任意抽取不同岗位人员进行院前急救都能很好的配合, 对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 急救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安全急救观念, 安全是指既保障自身安全, 也保护患者及他人的安全。急救人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素质, 过硬的急救知识和急救经验, 不断学习新进展新技术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2.5 保持急救设备器材和急救药品完好率

急救设备和药品要有专人管理, 定期检查定期更换, 始终保持完好, 随时备用, 也是保证急救成功率的有力保障。

摘要: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和影响因素讨论应对方法。院前急救主要分为基层医疗方和呼救方, 基层医疗方的影响因素包括管理、调度、急救医师护师、救护车驾驶员等, 呼救方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或家属、呼救的路人、事故或纠纷处理人员等。除此之外, 环境、交通以及到院交接等也是影响院前急救的因素。应对方法有加强管理、建立一流的急救团队、提高公众对院前急救的认识、规范操作等。

关键词:院前急救,影响因素,应对方法

参考文献

影响和应对 篇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这不仅得益于大型企业经济效益的高速增长,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也不容忽视。2008年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制度都有所调整,同时也让各国经济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依赖的程度渐渐降低。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中小企业也面临融资难这一问题,中小企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由于中小企业应变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不足,导致企业业绩下降,现金短缺,使得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重。因此,分析研究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采取适当有效的应对措施,调整企业融资方式极有必要。

一、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研究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也称为中小型企业或者中小企,是指与同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中小型企业一般是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投入资本构成,企业在雇用人数与营业额方面都不大,在经营上也大多是由投资者直接管理。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并且有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主力军的趋势,在经济结构中也占据着愈加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资金的投入小、管理模式简单、规模较小,促成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主力军的主要因素。由于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缓解我国的就业难问题,这也有利于我国地方经济发展和缩短贫富差距,建设基层民主制度。同时,中小企业对促进大型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是大企业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和助手。“十二五”计划中提到:“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质量诚信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推动中小企业调整结构,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环境,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信用担保体系,提高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落实和完善税收等优惠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社会负担。”从中不难看出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关注,保障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刻不容缓。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波及范围广泛,它的爆发也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重大影响。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市场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环境随之有了新的变化,这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了企业资金链的断裂。

近年来,各种资源价格的上涨,从而使其他原材料的价格也持续攀升,这直接导致了企业经营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的上升,企业的利润空间减小。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至使生产成本中的人工成本空前增长,造成企业生产负荷加大。一直以来靠廉价劳动力完成流水作业的中小企业,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对企业生产设备进行更新,对产品进行升级。大多中小企业仍然忍受高价的人工费、低水平生产管理、低技术含量作业的折磨。使企业陷在这种越是没钱,生产环境越是恶劣的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像这样低收入高成本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危机市场大幅萎缩、大量人口失业、物价持续下跌、出口成交量下降的情况下,很难不陷入产品过剩、大比例资金被存货套牢、资金回笼慢的困境。对于以低价维持销

量的中小企业来说,即便保证大量低价商品的输出,但各种成本的增加,获利机率的缩减也将会使企业不堪重负。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企业的减产,甚至倒闭。越是在这种企业发展困难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融资业务受理越是谨慎,在对企业的信用评估方面也不敢大意。要想得到资金,维持经营,企业就不得不负担高额的中介费、担保费等融资成本。中小企业经营中后续资金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一旦企业无法得到资金支援,就会造成中小企业资金链的断裂,最终导致企业的倒闭。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影响因素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贷款难、融资难近年来一直都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探究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可以从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出发。

1、自身因素

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太单一,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我国中小型企业一般都是通过股票、债券等方式实现直接融资,但这种直接融资难度较大,效果也有限。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加强了对上市公司在数量与质量上的控制,对中小企业上市的资格与条件的申请也严格把关,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难度。再看中小企业,企业自身资产不足,就直接导致了企业寻找贷款担保难,再来是企业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竞争力差,管理制度不健全,竞争力差,还有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均衡性也促使了中小企业陷入融资难的境地。

2、外在因素

(1)银行加高贷款要求

在世界金融萧条的背景下,银行不敢随意放款,且借贷成本高,这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又一原因。由于中小型企业具有流动资金较少的特点,使得企业在融资方面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银行,贷款渠道有限。然而银行在贷款业务上,向来都是嫌贫爱富,重大轻小。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在抵押贷款中不具优势,加上受金融危机影响,银行的贷款要求不断严格,再加上中小企业信用度低,银行需要保障自身的稳定发展,常会有“恐贷”的现象出现,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据不完全统计,中小企业贷款申请遭拒率达56%。然而,贷款程序的复杂化、融资成本的增加,贷款审批期较长,也让大多中小企业管理者被迫放弃向银行贷款这条路,加剧了企业资金的紧张程度,中小企业贷款无门。

(2)专向担保机构的稀缺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能够在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地县级以下中小企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上和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在我国缺少正一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机构。像北上广这样的国际性大都市,这类担保机构也是不多见的,更何况是二、三线城市。当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时,迫于生产压力,就不得不使用互相担保方式申请贷款。结果其中企业经营只要一有不慎,就会带来连锁反应,导致系统崩溃。

(3)专向金融机构的稀缺

我国保险业,证券业起步较晚。而现下,真正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金融机构稀少。以民生银行为例,最早针对各行中小企业市场而建立起来的,但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有限,不能带来较大利益,银行从减小提供资金支持的风险考虑,最终放弃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4)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并不完善,虽然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我国却没有为此出台正式专门针对统一的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政策。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仍然得不到法律的保障。中小企业怎样实现融资、实现资金回笼以及资金周转等问题,中小企业管理者时刻都被这些问题所围绕。

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应对措施

面对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我们也并不是束手无策。据了解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种类就二十八种之多,包括国内外银行贷款、民间借贷、金融租赁、境内外上市等等。但这些模式不是所有都适用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我们需因地制宜地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进行创新。

(1)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应该应向多元化发展,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进行深化、拓展,使中小企业能够有更多的融资选择,从而化解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融资所设的难题。一般企业融资渠道以内部融资渠道和外部融资渠道为主。企业可以从拓宽直接融资的对象,增加企业融入资金入手。引入风险投资就是拓宽直接融资对象方式的一种,所谓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较大失败危险的高新技术开发领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风险投资的实质是通过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群,将其中成功的项目进行出售或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这时不仅能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而且还可使投资者获得高额回报,直接丰富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2)借助金融专业技术

笔者认为创新融资方式可以从借助金融工程技术做起,将不同的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利用工程学和数学方法来解决金融问题,面向客户,面向市场,将金融学从理论走向实践,通过这种方法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3)国际贸易融资

再者,可以使用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建立国际保理和福费廷,使中小企业规避一定的风险,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并与国际上其他公司对接起来,进行贸易来往,增加出口额。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种融资方式对于中小企业开拓新的市场,获得最先商机非常重要。其次,还可以对企业进行资产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但在未来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重新排列组合,转变为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转让和流通的证券出售给投资者,从而获得资金。

(4)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

在企业实行融资活动中,中小企业除了办理合法、有效担保外,还可增加企业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为连带责任承担者,承诺当企业不能按期归还银行贷款时,连带责任承担者要承担无限责任。通过双重担保,可增加信贷资金按期偿还的可靠性。例如,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就是让几个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集合起来,一起申请发行债券,实行“捆绑发债”。这种融资方式既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有利于提高整体的信用度,使企业在投资者面前树立了一个正面的形象,也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5)实现海外上市

海外上市这一融资方式,与国内上市不同。程序上,海外上市没有国内上市复杂,办理条件也相对宽松,而且在名额和数量等方面也没有限制,同时办理时间和等待时间也都较为短暂。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海外上市更能得到到海内外的资金支持,且有利于中小企业向国际发展,提升企业国际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金融危机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的影响,我们不可避免。不少中小型企业面临融资难上加难等问题,甚至走向倒闭。这是困难,也是机遇。我们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加强对国外成功融资经验的学习,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加大对融资渠道的拓宽力度,提高自己企业产品品质和资金利用率,实现“弯道超速”!

参考文献

[1]孙晓媛.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J].中国商贸,2011(6):122~123

[2]郭周飞.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J].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242~247

[3]章冉.没听过高利贷这么高,浙江民贷疯狂[J].经贸实践,2008(6):45

[4]谭倩岚,王倩.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8):127~128

[5]张百顺.经济危机的根源:一种历史的考察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10(8):155~156

[6]刘斌.金融危机下的融资渠道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4):13~15

[7]邹匪.浅析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67~68

[8]朱传华.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870~873

[9]王婵.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硕博学位论文,2007

[10]陈文标,阮兢青.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创新[J].企业经济,2009(2):11~13

[11]赵孟鑫.突出特点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N].黑龙江日报,2009-03-16第012版

[12]吕东,周静林.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探究[J].财会通讯,2010(10):11~13

[13]吴光亚.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策略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0(3):77~79

[14]王晓玲.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1~4

[15]袁莉.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应对策略[J].审计月刊,2009(6):54~55

影响和应对 篇3

关键词:网络金融 传统银行 影响及措施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为传统银行业带来了新的网络金融新概念并注入了新的网络行业理论和业务延伸。所谓网络金融,即是指以网上支付、网上虚拟社交、搜索网络引擎并进行云计算为依托工具的互联网新型模式,它区别于传统银行业的现实面对面支付交易,增加了虚拟空间的内涵,对传统银行业务进行了高效的延伸。新型模式中,网络与银行进行互补共赢态势,一方面网络系统的创利性决定了其必须会介入传统银行业,另一方面银行业也必然会利用网络系统的知识性覆盖其运营金融数字体系,打造“智慧银行”新面孔,为社会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网络商务平台服务。

1 网络金融渗入传统银行的原因剖析

1.1 新网络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新引入了网络金融的新概念

金融与经济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经济技术的每一项更新都必将运用到实际生活链当中,自然网络技术的崛起也渗入了传统银行业,将银行传统的概念、银行数字理念都进行了全新的打造。如各种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平稳建立,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誉提供,推动了人们需求消费新理念的改变,人们渐渐对网络商务产生了支付信任感,随着信任和依赖感的不断增长,人们进而扩大了金融范围,产生了网上理财需求,各种理财产品也慢慢在网络上进入人们的视野,找到了他们的网络地位。

1.2 网络金融利用网络虚拟空间的监管滞后性进行自由掌控

网络金融正迅速进入银行业,在网络知识技术刺激带动金融的同时其监管必然存在滞后,虚拟网络的市场管理也还未健全。此时,金融银行新业务便呈现自由发展态势,各金融机构可以自由设计自身的银行理财产品,用多种利益模式供用户进行自主选择,加大了网络金融的自主权,这是现实中的实体银行所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新型网络金融的“自主”特性,吸引了不同类型的贸易商、贸易机构及大量资金的快速注入,为网络金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1.3 网络金融的超高值利润及灵活性推动了这一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

网络金融产品相较于传统银行利息对人们有更大的吸引力,因为网络贸易商为了吸引客户的眼球,保护自身的声誉,他们常常会对客户承诺以最低的投资收益。与此同时,许多网络金融产品的准入门槛比较低,而且产品的经营形式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市场客户需求灵活地调配资金,因此其低门槛、高利润性及灵活性创立了网络金融的品牌效应。

2 网络金融对传统银行的挑战性影响

2.1 挑战传统银行的支付结算权威地位

传统银行以现实面对面的存取款业务、汇账支付业务为依托渠道,人们利用银行中介作用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对等支付关系,而网络金融则可充分发挥其优势,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禁锢,实现网络业务的瞬时交换,极大地转换了金融概念。现在网络经营商们以及支付宝、财付通等公司也在纷纷更新自己的网络产品,提供更安全快捷的、绕开银行网银的支付模式,这样就给银行的网上支付对接及结算链条产生影响,撼动银行支付结算的地位。

2.2 挑战传统银行的中介地位

网络商务模式下,网络搜索引擎为投资双方提供了互利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时间和空间的对等转换,这样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在这个平台上,简单的资金中介已没有市场需求,而资金信息中介则可以大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样,网络金融便会成为不同于传统银行和资本市场的第三种融资运作新模式。

2.3 挑战传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地位

网络上现已为人们所熟知的阿里巴巴网站,对小微企业开办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业务发展迅速,这个网络平台通过逐步累积其信用度,在小微企业的创业者中建立金融关系。并且目前,阿里巴巴还通过天猫、淘宝平台向部分会员提供订单贷款业务和信用贷款业务,这些业务的逐步创建已发展了相当一部分网络客户群,渗透到了传统银行的贷款核心业务之中,极大地刺激了传统商业银行在核心信贷方面的神经。

3 传统银行与网络金融实现共融的应对措施

3.1 用互联网基因重组银行产品

传统银行毕竟也已运作时间久远,存在庞大的用户群、社会资源群,它的信任度因历时较长而是其他的网络金融产品暂时无法超越的。因此,银行应联合互联网技术,吸引其新的知识点,更新产品领域和服务领域的观念和模式,学习电子商务支付中的优点,创建银行自身与众不同的支付体系,立足于人们的信任基础创出更具特色的银行金融服务体系。

3.2 在融资领域设立信用评级新模型

传统银行在其融资领域也应发挥自身优势,鉴于银行的固有的企业交易信息资源、资金状况和销售情况的全方位把握,银行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将这些资源加以融合,建立银行独特的互联网融资信用评级系统,基于深入多元化的数字分析,建立起自己的包括融资申请、方案评估、信用评级及贷后跟踪管理服务的全方位融资模式,这样可以通过银行的信用度评价吸引更多的注重安全性能的需求贸易商。

3.3 利用互联网提升客户行为体验

银行在利用互联网的基础上,首先必须对客户进行安全性识别以精准营销。互联网方式为银行鉴别客户数据提供了便利,挖掘CRM数据将成为银行识别客户的先潮主流,银行可将数据结果用于营销策略和风险掌控,为客户提供“入站式实时营销”,这需要银行实行精准而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客户对银行新系统的认知和认同。

3.4 通过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互联网时代扑面而来,银行要顺应潮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加强与各网络商家的聯盟,学习电子商家对不同企业尤其是中微型企业的灵活配置特长,改变信贷新思路,在部分银行条件成熟的前提下,银行还可收购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与网络商家进行深度合作,实现互创共赢。

4 结束语

现今的网络新时代催生了网络金融新概念,传统银行也在进行重大转型和调整,银行在调整其自身上下业务链、整合上下游资源方面要加强与网络的资源共创,做好各网络软件的主流设计,加大对客户实现金融银行理念的灌输,增强构筑银行网络平台功能,才能解决传统模式滞后的现象,建立合作共赢、网络互补的新型战略关系。

参考文献:

[1]郭世邦.银行如何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J].卓越理财,2013(03).

[2]叶冰.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怎么做[J].银行家,2013(03).

TPP对中国的影响和应对 篇4

关键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经贸关系

一、TPP发起过程与最新进展

1. 发起过程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TPP,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以下简称TPP) 是一个由多个国家达成的潜在的自由贸易协定, 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缔约国为新加坡、新西兰和智利和文莱, 旨在为实现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而提供渠道。

2011年11月8日至13日, 在夏威夷州檀香山的亚太经合组织 (APEC) 场外部长级会议上, 洽谈伙伴国正式公布了框架协议。当时, 加拿大、墨西哥与当时的成员国进行磋商后, 最终成员国一致达成共识, 并于2012年12月正式幵始以洽谈伙伴国的身份加入TPP, 2013年3月, 安倍晋三明确决定加入。2015年10月5日,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已成功结束TPP谈判, 达成TPP贸易协定。

2. 最新进展

当前TPP的12个成员国均是APEC的成员国, 在未来TPP成员扩展的问题上, 很可能会首先考虑APEC的其他成员国, 如中国、韩国等。另外一些非APEC成员也十分关注TPP的进展, 哥斯达黎加等国都曾表示了对TPP的浓厚兴趣。TPP代表也表示, TPP允许发展中国家作出不违反TPP规则承诺的基础上加入TPP。

目前TPP仍处于正文文本的谈判过程中, 希望能够达成可以消除商品、服务和农业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建立起一系列应对外国直接投资和其他经济和金融活动的规则和准则。

二、TPP主要议题

TPP范围广、标准高, 且采取闭门磋商的方式进行, 谈判结束前不对外公布技术文本。谈判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除了传统的关税议题外, 还有一系列涵盖面十分广泛的非关税议题, 涵盖关税 (相互取消关税, 涉万种商品) 、投资、竞争政策、技术贸易壁垒、食品安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以及绿色增长和劳工保护等多领域, 并在如在环保、劳工、原产地和政府采购等方面包含了诸多高标准的条款。

其中, 笔者猜测与中国不加入TPP最为有关的议题之一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 在国际惯例中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在中国, 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 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 政府可以对这些企业提供其他私人企业所不享有的福利, 如补助金、低信贷、优先政府采购权、贸易保护等。为了确保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已经达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就有特别针对国有企业的内容, 尽管具体的协议的细则还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但这些协定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包含了涉及到企业的国民待遇、反歧视、透明等内容。显然中国对于这些条款都无法接受。但是事实上TPP成员国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 对于美国试图将允许企业状告政府的“投资者与国家争端解决条款”引入的行为, 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越南明确的表示反对。马来西亚十分担心美国对其政府施压, 要求其放松对国企的控制力度。另外, 各国对涉及到这一议题的细则尚未达成一致。

第二, 关于知识产权的高度保护也是与中国现状所不符的, 我们都知道, 网络平台上的音乐免费下载、义乌小商品市场上的各种仿制玩具, 还有淘宝上销售的数以千万记的商品, 虽然其中的很多产品都侵犯了知识产权, 但是在中国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一旦中国加入TPP, 将对国内的音乐、小商品贩卖市场带来巨大的打击。

三、美国推动TPP的原因

亚太地区, 尤其是东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 比如东盟、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等等, 都明确排除了美国的参与, 一旦形成, 将在东亚地区内形成稳固的贸易同盟, 形成共同利益, 就会削弱美国在东亚地区贸易的地位, 影响到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利益, 从而失去更为重要的政治地位。TPP就恰巧给了美国一个打破东亚联盟, 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贸易联系的机会, 美国可以凭借TPP巩固与其他东亚重要国家的经济、政治联系, 主导这一地区的经济贸易规则, 其最终目的是削弱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

第二, 美国主导TPP后, 可以按照自己制定双边协议和自己所能接受的标准制定游戏规则, 并能够对TPP其他成员国施压, 使得其他成员国接受这样的条件, 比如国有企业的透明化、知识产权的提高, 当这一游戏规则被成员国所接受, 那么这个游戏规则就能成为东亚地区具有重要地位的游戏规则, 如果有其他国家不能接受如中国, 就将受到成员国的排斥, 从而退出国际贸易的舞台。

第三,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美国的经济复苏情况并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显然与TPP成员国达成的贸易协定, 可以促使美国扩大对东亚地区产品的出口, 亚太地区的GDP总量占世界总量的60%、国际贸易额的50%, 显然, 美国可以凭借TPP获得经济增长。此外, 由于WTO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妥协, 新一轮的谈判受挫, WTO已经不能承担起美国的高要求标准, 在亚太地区, 美国急需建立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游戏规则来发展贸易。

四、TPP与中国

1. TPP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 TPP最终建成后, 会对中国的贸易特别是对外贸易造成打击, 使得出口贸易形式更为严峻, 目前, 人民币不断贬值也是为了提高中国不断下滑的对外贸易量。TPP建成后, 越南、墨西哥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将会直接对我国的产品出口造成冲击, 挤占中国的市场份额。

其次, 会倒逼中国提高行为准则以符合不断提高标准的游戏规则。在上文中也提高了, TPP在涉及到各种非关税壁垒的问题上设置的标准相当高, 无论是在国有企业、政府采购、金融监管、知识产权保护、投资、劳工保护, 还是在国内目前关注的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领域, 对比以上领域的设定标准, 中国确实存在着巨大的不足之处, 就算我们的入世文件和制定的法律已经达到了标准, 但是我们的执法、司法领域欠缺还是很大。我们都知道, 游戏规则的制定权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现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当前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核心内容是争夺规则的制定权和话语权, TPP显然有重写亚太地区原有经济规则的趋势。中国目前已处于全方位体制改革的当口, 无论加入TPP与否, 都会暴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国必须做出应对, 进行改革。

2. 中国加入TPP的可能性

中国现阶段虽然是APEC的成员国, 有加入TPP的资格, 但是基本不会加入。

由于美国在TPP中的主导地位, 势必不能容许与其有最大竞争的中国加入来与他分一杯羹。此外, TPP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领域的自由贸易协定, 一旦形成成熟的事实上的联盟, 其影响将不可避免地扩展到政治和军事领域, 这也是美国在TPP上的长远的考量, 也是美国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 加深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系的战略行为。

第二, 中国目前虽然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强大, 但是正如上文所述, 中国目前体制的特点还无法达到TPP的要求和标准, 需要承认的是, 相比于国际标准, 中国国内的政府采购、国有企业行为和监管、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环境标准等方面的确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并且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完成改革以适应TPP协议下的规定。仅以劳工标准为例, 尊重劳动工人的合法权益是国际社会所达成的广泛共识。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 工人的基本权益往往是得不到保障的。工资水平偏低、工作环境恶劣、超时工作、无法按时取得报酬等现实状况都使得劳工长期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另外, 中国的工会的组成、运作和管理方式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工会组织存在着较大差异。我国的工会在充分保障工人权益这一点上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中国要有自觉向国际通行的劳工标准靠拢的意识, 争取主动, 得到国际劳工问题的话语权甚至劳工标准的制定权。

3. 中国对TPP的应对

面对的TPP挑战, 中国首先要密切关注TPP的最新发展动态, 并根据所获得的相应信息, 立足于自身, 尽快转换以内需主导的经济模式, 降低经济的对外依存度。第二, 还要继续稳固推进“上海自贸区”等试点建设, 加大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和开放程度。第三, 继续推进其他一体化发展路径, 弱化TPP的冲击, 加强同亚洲各国的密切合作, 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 保证正在进行中的一体化步伐不受或尽量少受的冲击和消极影响。中国也要对外明确对持开放态度的立场, 以求得亚太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理解乃至支持, 根据现实状况及时作出应对。为了应对TPP, 中国可以立足于自身的市场规模这一巨大优势, 考虑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对冲”的风险, 继续推进包括中日韩FTA和“10+3”在内的其他发展路径和模式, 并尝试与更多的国家签订双边甚至多边的自由贸易协定。

五、结论

美国主导的TPP不断扩展, 在政治层面, 开始重新掌握东亚地区主导权, 联合亚洲地区的政治盟友, 扩大自身影响力, 并起到遏制中国崛起的作用, 同时, 美国的加入也让原本稳定的东亚局势变得复杂, 加重了这一地区的不稳定因素, 使得中国与其他地区领土争端问题日趋尖锐;在经济层面, 美国推动TPP扩展, 影响了目前中国已经开展的自由贸易区所取得进展, 尤其使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贸易效应的削弱, 给中国的贸易量带来了负面效应的冲击。中国应当继续推进其他一体化发展路径, 弱化TPP的冲击, 和更多的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稳固推进“上海自贸区”等试点建设,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倒逼国内改革, 向国际规则靠拢。

参考文献

[1]孙红玉.多国博弈视角下TPP谈判引发的政策互动和中国的战略选择[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4.

[2]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TPP) 重要文献集[M].上海: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 2013.

[3]刘中伟, 沈家文, 宋颖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中国与亚太区域合作的新机遇[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4.

[4]张蕴岭, 沈明辉.东亚、亚太区域合作模式与利益博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0.

影响和应对 篇5

Horwitz和Cope把语言焦虑定义为“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产生于语言学习过程中,独特而复杂的自我认识、信仰、情感及行为。”外语焦虑是一个人的自我感觉、观念、情感及和外语课堂学习有关的行为的综合体。语言焦虑分为三种:个性焦虑、状态焦虑、情景焦虑。(英语教学论文 )外语学习焦虑是一种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焦虑反应,属于情景焦虑。根据目前所做过的研究发现,学习者对目标语不熟练是导致语言焦虑的一个主要因素。

学生课堂展示是以任务型学习为基础的,Jane和Dave Willis认为,“在任务型学习中,重点是做中学,学习者努力地理解并使用这种语言,首先是表达清楚他们自己的意思,然后是完成他们自己的任务”。根据任务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Nunan的研究,任务型教学有以下特征:第一,强调用目的语学会交际;第二,真实文本的引入;第三,引导学习者关注语言和学习过程本身;第四,学习者个人经历对学习的促进作用;第五,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运用相关。

学生课堂展示可以是小组集体进行的,也可以是小组个人进行的。笔者在所试验的班级里进行过两轮学生课堂展示,分别采取了这两种不同的形式。在大学二年级大学英语课程结束时对两个班级进行了《语言焦虑和课堂展示》的调查问卷,共有30个问题,其中15个问题是从“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中选取并改编,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方面进行提问,而且侧重于沟通焦虑和负面评价焦虑。另外15个问题是关于学生课堂展示的细节和效果的。根据调查问卷,笔者总结了影响参与者语言焦虑的因素来源,见表1。

从统计可以看出,学生最大的焦虑因素来源是用英语做没有准备的发言(44.7%),第二因素来源是和外国人说英语(40.4%),第三因素来源是外语课堂上说英语(38.3%),第四因素来源是不理解老师的纠错内容(36.2%),第五因素来源是感觉自不如人(34.0%)。综合分析可见,第一因素和第三因素可以归结为一点:学生主要是因为用英语做没有准备的发言和在外语课堂上说英语而感到焦虑。而Lindy Woodrow的研究结论是“参与者所认同的最大的压力因素是与外语本族人交谈”,因为她的研究对象是在澳大利亚学习学术用途高级英语课程的`外国学生,其中以中国学生为首的亚洲学生居多,准备参加考试进入当地大学,因此他们有与当地说本族语的人交流的必要性和经常性。而笔者所教的学生因为本校国际交流学生少,校内外使用英语的机会少,所以对他们而言,和外国人说英语的焦虑感不够强烈。

学生课堂展示正好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进行有准备的发言,而且能够督促学生在课堂上面对老师和同学讲英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口语的流利度和精准度。要达到良好的效果,英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克服引起语言焦虑的主要因素。

2缓释语言焦虑的策略及其应用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应该想方设法缓解学生最主要的几个焦虑因素:在英语课堂上说英语;不理解老师的纠错内容;感觉自不如人。在学生课堂展示中,教师应该从指导学生准备和进行课堂展示的细节、引入公正客观的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建立并提升自信心等几个方面来努力。

2.1 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交流恐惧

首先,在选择分配课堂展示话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这样容易让学生在展开话题时打开思路。87%的学生同意熟悉有趣的话题能激发展示者做好课堂展示的愿望。比如英语基础和口语水平较差的同学,可以让他们选择资料容易查找的话题,或者是他们喜欢的话题,即使是同样一个话题,有的同学不知该如何进行阐述,更不用说表达自己的观点了,如果教师能够给予正面的积极的示范、举例和指导,学生在准备话题的过程中就会比较轻松。例如旅游这个大话题可以分为几个小话题:某个景点的介绍;个人的国内国外旅游经历;旅游中的趣事;问路的表达方式;还有的同学从环境污染、生存压力等方面展示了旅游的必要性。其次,进行课堂展示之前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弱项进行有效指导,比如有的学生发音不好,有些生词读音不标准,如果老师提前帮助学生解决了发音的问题,学生在进行课堂展示的时候所感受的语言焦虑就会减少,自信心相应就会增加,展示的效果也就要更好一些。50%的学生认为进行课堂展示之前老师应该着重对内容取舍、表达准确两个方面进行指导。再次,77%的学生同意宽松的课堂氛围能减轻课堂展示时的焦虑感。老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鼓励课堂展示的同学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反馈,相比之下,这种课堂氛围就比严肃、乏味、仅为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的课堂展示效果好得多。

2.2教师要公正客观地对学生课堂展示进行评价

85%的学生同意老师和同学正面和积极的评价能增强学习外语的信心。既然学生非常重视教师的评价和同学们的反映,而且为了公平客观,应该引入教师和同学两种评价机制,使用多层的可靠的评价标准。比如,Alisa Miller Beyer使用了如下6项评价标准:内容(Content)、组织(Organ-ization)、声音质量(Voice Quality)、目光交流(Eye Contact)、视觉工具(Visuals Aids)以及总体评价(Overall Score)。对于这6项分别按照5分制里克特等级进行计分,1=糟糕,2=低于平均,3=平均,4=良好,5=优秀。同时,为了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学生课堂展示按照30%或40%的比例计入平时成绩,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2.3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帮助学生提升信心

由于学生在课上说英语没有信心,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是通过有效途径提升学生的自信。自信心的提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某些学生的自信心不足,可能与他们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关,有些父母对待孩子过于严厉,不善于表扬,而是以批评为主,长此以往孩子就很谨小慎微,生怕自己做错了事,不敢尝试、不敢表现,给人的印象就是缺乏自信心。还有些教师对学生横加指责,不苟言笑,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吕红艳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口语活动时克服心理障碍,在课堂活动中,教师频繁的表扬有利于学生放松;当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或回答错误时,教师不要责备,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或说出正确的词或句子让学生模仿。”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给学生肯定的评价,让学生尝到课堂展示的甜头。比如有的学生课堂展示的材料找的恰当,有的同学课堂展示的体态大方,有的同学课件做得漂亮,老师都要及时大力表扬。

除此之外,大学英语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关心学生。课余时间与学生聊天谈心,甚至好多老师都使用飞信功能,与学生随时保持联系,传递信息,分享感受,与学生成为朋友。只有当一个人真正认可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时,他才会对此变得自信起来。

3 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展示的优势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努力达到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设定的目标,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打好基础,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课堂展示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具有以下优势。

1)给学生提供了大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课堂展示不仅是对英语的运用,而且是展示学生在准备课堂展示过程中的各种能力,比如搜寻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课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准备并制作课堂展示的课件,85%以上的学生花费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学生心甘情愿为课堂展示花费这么多时间,说明他们对此非常重视,那么在准备过程中,只要用心去做了,就会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这些都会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益良多。

2)锻炼了学生合作分工、团结协商的意识。学生之间的沟通、协调、合作、竞争意识都有所增强。每次选定了话题,笔者就会看到一个小组的同学开始在一起商量具体分工,话题内容,而进行课堂展示之前,学生也是相互鼓励合作。有些小组不仅仅是采用PPT展示的方式,还会进行角色扮演,模仿电影台词,这些就更体现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

3)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自主学习、创新能力都得到提高。在准备学生课堂展示的过程中,89%的学生是通过互联网获得课堂展示所需要的信息,只有9%的学生是通过书籍获得的。这说明互联网在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有些同学是在大学英语课上进行课堂展示时学会制作PPT的,有些同学对于音频视频的插入都非常熟练,有些PPT制作得非常精美。当然,PPT只是课堂展示的一个形式,老师把要求讲解清楚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达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水平。

在准备课堂展示时,学生充分体会了自主学习的好处。自己安排时间、筛选资料、组织资料、制作PPT等等,都是为了完成课堂展示所必需的程序。课堂展示完成以后,起码学生对于自己所做的话题比较熟悉,假如以后老师要求他即兴发言,他也会言之有物。为了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学生在准备自己的课堂展示时也要力求创新,融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

4 结束语

根据前人的研究可以得知,语言焦虑与语言教学息息相关。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语言焦虑与学生的课程分数或口语测试分数为负相关,由此可以推断出高度语言焦虑对学生的二语习得结果是起到抑制性作用的。这不仅对学生习得语言的某个方面有影响,即语言焦虑影响到了外语学习的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而且对学生的考试还有教学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日益重要的教学手段――学生课堂展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语言焦虑的影响。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可以得知,学生对于用英语做没有准备的发言和在外语课堂上说英语感到最为焦虑。

影响和应对 篇6

关键词:国际石油价格波动;我国经济;影响;对策

自上世纪70年代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起的30几年时间里,石油价格出现过几次大的波动,先后导致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广泛影响的三次石油危机。作为一个后起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的石油来源大多是一些政治上不稳定的地区,中国对这些地区缺乏控制能力,而且中国的储备杯水车薪。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一、引起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石油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波动的原因可以从长期影响因素、短期波动原因两个方面开展。

(一)长期影响因素。(1)供求因素。目前,全球已经进入后石油时代下,易开采、低成本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难开采、高成本的石油资源越来越多。我们可以通过下表可以发现石油的产量还是处于缓慢增长的趋势,但是大部分国家对石油的需求超过供应,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导致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2)库存因素。石油库存一般由商业库存和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构成。商业库存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在石油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情况下企业能够高效运行,同时防止潜在的原油供应不足;国家战略储备的主要目的是应对石油危机。长期来看,库存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一个缓冲,对稳定油价有积极作用。低油价时增加石油库存,推动油价上升,高油价时抛售库存石油,引起油价下跌。

(二)短期波动原因。(1)投机因素。国际石油公司控制了全球大部分石油资源的国际垄断资本,操纵价格愈演愈烈。同时,国际投机资本也在兴风作浪,它们从传统领域转向石油期货,在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平衡比较脆弱的背景下,投机者充分利用利好和利空消息,买入卖出,从中获利,加剧了市场波动。全球对冲基金是石油市场上一股重要的炒作力量。石油价格走势的波动和国际基金持仓水平的动态变化有着密切关系。(2)突发事件及政治因素。在短期内,突发事件对石油价格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世界主要产油国位于海湾地区,中东政治局势的不稳,短期内经常给世界石油价格造成很大的冲击。

二、我国石油应用的现状

冯娜在《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及其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分析》1(2013)着重分析了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消费价格指数(CPI)、经济增长及货币政策这三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由于我国是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还是一个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一个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国际油价的变动必然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我国的油价市场,从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目前我国对石油的应用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石油供需矛盾日益严峻。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攀升,石油的供需矛盾也日益严峻。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26832家,累计总产值达到11.28万亿元,占全国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3.2%。这些都表明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非常大,石油供需矛盾日益严峻。

(二)对外国的石油依赖性增强。自 2003 年以来,我国对石油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国家为了满足国内人民对石油大量的消费需求,就必须采用贸易的方式拉动解决国内石油供应不足的问题 。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对外国石油依赖的比率在不断增加:

表1: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比例表

表中数据来自BP能源统计年鉴

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提高,石油价格的波动将必定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现在国际石油价格出现不断上涨的趋势,这对于我国一个严重依赖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必定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对我国GDP的影响。从对经济总量GDP的影响来

看,世界油价的波动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国际油价每升高10%,全球经济增长率就会削减0.1%至0.5%。亚洲发展银行亦表示,国际油价每升高lO美元,亚洲经济增长将降低0.8个百分点。下图是我国宏观经济景气预警趋势图:

图1: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趋势图(2013年3月)

图中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从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趋势图,也可以发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GDP的影响。中国经济大体体现为GDP每增长1%将带动100万人的就业,据初步测算,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并维持一年的话,全国由于企业成本的大幅度提高而影响就业的人数在500万以上。世界油价上涨幅度越大,对我国经济的负面效应也越大,对实际经济的损害也越大,我国的失业率就会越大。

(二)居民消费方面。对居民消费结构而言,油价的波动对其也具有调节作用。目前油价的持续上涨使得大众对汽车、房产等方面的消费做出重新选择,从而使得居民消费结构产生变动。居民在交通和通信方面的消费较少,这也反映了消费者在高油价时代必须获得更大的代价,高油价也会改变大众的房产消费模式。以往消费者在选购房子时,更多的是考虑价格、户型等问题,但随着油价的不断提高,房子和工作地点之间的距离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对产业结构方面的影响。油价的上涨必然会引起社会和各种企业的反思和对自己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高油价对石化、炼油、钢铁、造纸、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发展的抑制作用很强,这就从侧面的促进了企业对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从而促进企业发展能源消费低,可以循环利用的环保,高效企业产业链,从而促进企业经济高产、高量、高效、高速的增长,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对石油的利用率日益增强,对石油的依赖性逐渐降低,这必然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有利的影响。

四、建议和对策

(一)加大石油勘探开发及技术创新力度。我国应加强西部和海域石油勘探开发,增加石油储量,扩大石油生产能力。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可以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油气调查,鼓励和促进合理高效的商业勘探开发,形成公益性勘探与商业勘探的良性循环。我国石油公司一方面应当重视科技开发,加大科研投入;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掌握更多的国际油气资源。

(二)建立和完善石油储备体系,避免石油供应风险。为了应对国际石油波动带来的影响,应建立完备的石油储备体系提高石油储备水平。利用石油储备,一是可以低价买进石油,高价卖出石油;二是在战乱发生或国际石油价格狂涨时,运用石油储备可以平抑国内或国际油价,保持本国经济的平稳运行。我国在加强国家战略储备的同时,鼓励企业储备石油,但要以国家的石油储备为主,主要应对世界石油供应中断,企业石油储备为辅,主要应对国际油价的波动。

(三)大力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采取多元化策略。开发新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应加快天然气、电力、太阳能、地热、氢、核能、煤气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通过技术创新,使这些能源能够在更多领域替代石油。同时,石油的多元化战略是应对石油价格波动的有效手段之一。进口多元化,来源多元化。首先,我们在进口中东原油的基础上扩大到欧洲,非洲和俄罗斯,远东市场;其次,贸易方式也该向多元化发展,采用以长期合同为主、现货采购为辅的贸易方式,这样既可以保证我国对石油资源来源的稳定性,也可以增强我国进口石油的灵活性。

(四)调整产业比例,大力发展对石油依赖程度较低的服务业。我国的工业、农业占据国民经济的比重过大 而第三产业长期以来发展较慢,经济模式以要素投入、资源的消耗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

我国必须转变以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低物耗、低能耗 高技术的知识和技术投入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和整个社会的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 胡光辉,孟艳莉.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就业水平的影响[J]. 特区经济,2013,04:173-174.

[2]冯娜.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及其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3,10:40.

[3]杨悠悠.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D].江苏大学,2008.[4]

[4] 王嗣杰.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影响和应对 篇7

一、建筑业“营改增”的意义

建筑业作为一项传统行业, 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 由于其具备有些传统行业的特性以及建筑业独有的管理难点, 使得其在税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面临着企业管理体制、发展模式、经营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动力和改革压力。

1.“营改增”有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推动“主辅分离”, 实现转型提升。建筑业是传统产业, 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目前建筑行业竞争激烈, 利润空间有限, 为提升竞争能力, 一些大型企业纷纷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如中建总公司拥有从产品技术研发、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地产开发、设备制造、物业管理等完整的建筑产品产业链条。中国中铁业务范围涵盖了几乎所有基本建设领域, 还从事勘察设计与咨询、工业设备和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发、高速公路运营、金融等方面的业务。经营范围涵盖工商业、服务业、建筑业, 流转税涉及增值税和营业税两大税种。

目前建筑业征收营业税, 其外购的原材料、研发服务、产品设计服务、物流服务所负担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如果建筑行业营改增, 那么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外购研发服务、产品设计服务等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企业就可以委托其他专业研发设计部门或者成立专业研发中心实现企业, 通过将部分劳务剥离经营等筹划方式实现“主辅分离”, 从而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2.“营改增”有助于建筑业及其上下游产业的融合, 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建筑业是我国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 与其它生产、制造、服务等相关产业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建筑业上游主要工业、制造业、运输业, 下游与其他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及仓储业等主要产业有很大的关联性。建筑业上游是生产企业, 下游还涉及到生产企业。处于中间的建筑业缴纳营业税, 使上游的生产企业的增值税和下游的生产企业的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中断, 从而导致两次重复征税, 导致税负加重。针对建筑业税负过重和重复征税问题, 必须通过建筑业营改增来解决。继而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合理调整建筑业在产业链条上的分工, 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3.“营改增”有助于建筑业产业链条上的发票管理, 促进发票的规范化、合法化。目前建筑业征收营业税, 在征收管理上采取按营业税全额征税的方法, 计算简便, 方便纳税。增值税采取凭发票抵扣制度, 纳税人只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抵扣进项税额, 增值税凭票抵扣机制使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相互监督, 制约企业不开具发票情况。当期建筑业征收营业税, 破坏了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营改增”有助于建筑业产业链条上企业重视的发票管理, 促进发票的规范化、合法化。

二、“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营改增”对建筑企业影响重大, 不仅涉及财税管理方面的管理变革还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各个方面的调增变革。

1.建筑企业税负的影响。2013年住建部与中国会计学会《建筑业“营改增”税负变化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如果使用11%的税率, 被调查的66家企业, 平均税负增加93%, 折合营业税税率是5.8%, 增加2.8个百分点, 税负增加的原因主要是进项抵扣不足。从理论上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部分材料 (如砖、灰、砂、石、混凝土等) 主要由小规模纳税人或农民提供无法提供增值税专业发票, 即使取得了税务局代开专用发票, 也只能按3%抵扣税款; (2) “甲供材”问题比较严重; (3) 固定资产折旧与设备租金不能抵扣, 造成企业税收负担巨大; (4) 水、电、汽等能源消耗, 施工单位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5) 与分包商、供应商结束滞后导致进项税额不能及时抵扣。此外“营改增”后, 人工成本作为新创造的价值需要纳入增值额缴纳增资税。

2.产值、利润、现金流的影响。“营改增”将使建筑企业营业收入, 利润双双下降。营业税是价内税, 增值税是价外税, 营改增后建筑业产值=营业额÷ (1+11%) =营业税×90产值将减少10%。收入方面, 在原收入总额不变的前提下, “营改增”后的营业收入将同比下降9.9%左右, 成本方面, 原成本、费用不变的前提下, “营改增”后的成本、费用也将有所降低, 而降低幅度则取决于进项税额的抵扣情况, 根据建筑行业现状及数据测算, “营改增”后由于难以抵扣等原因, 税负大幅上升, 利润必然下降。

此外, 建筑企业与业主结束滞后导致纳税由于收款, 销项税额提前;而与分包商、供应商结算滞后导致进项税额不能及时抵扣, 进项税额滞后, “营改增”以后由于进项抵扣时限以及按月申报的增值税纳税义务时间影响, 需要对企业确认的收入及时申报并缴纳, 这势必使得原本捉襟见肘的建筑企业资金流更加雪上加霜。

3.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影响。 (1) 组织结构方面。建筑业“营改增”后, 相比原营业税政策, 对纳税地点的政策规定将有所改变, 同时, 由于增值税具有征收管理更加严格以及更加有利于社会实现专业化分工的特点, 企业可以考虑从这些角度出发来调整组织构架以适应增值税政策下的经营发展 (2) 业务模式方面。资质共享模式在现行营业税下已经存在一定问题, 实行增值税后将带来更大涉水风险和无法抵扣的税务损失, 因而需要对现有业务模式进行梳理、研究是否需要对业务模式进行调整。 (3) 经营管理方面。从工程项目的承接到采购管理、分包管理、关联交易、以及境外项目管理均将因“营改增”而带来一定影响。如何实现增值税进项充分抵扣, 销项合理纳税、规避风险以及如何应对税制转换在业务生产环节中产生的阻力, 如:“三流不一致”问题、甲供材问题、集中采购问题、招投标策略等, 均将成为建筑企业在“营改增”实施前后重点关注的管理要点。 (4) 制度流程方面。首先, 企业需要考虑对现有的税务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并建立集团增值税管控体系;同时, 还应及时梳理财务核算办法, 建立增值税相应的核算科目, 明确增值税试点后各类业务的具体会计分录;原预算、考核制度在“营改增”后同样需考虑从价内税到价外税的变化, 进行相应修订。 (5) 税务管理方面。“营改增”后, 税务管理成本将大幅提高, 首先需要购置相应的税控设备以满足增值税征管要求;其次是根据增值税管理有关规定, 增值税专用发票需配备专人管理, 且由于增值税计征复杂、管理难度大, 企业必然需增设一定数量的税务管理岗位, 配备税务管理专业人员, 增加管理成本。

三、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建筑企业应提前做好应对“营改增”的充分准备, 梳理和研究因“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并积极制定应对措施, 及时进行调整变革, 以减少“营改增”带来的不利影响。

1.加强增值税的财税管理, 着力解决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问题。建筑业、房地产业之所以未在“十二五”期间纳入营改增范围, 原因在于进项税额抵扣不足。营改增后流转税额将上升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关键是如何在现有的制度下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这就要求企业做好财税管理。财税管理主要涉及增值税销项业务管理、增值税进项业务业务管理、发票管理、核算等管理内容。企业内部需要专人保管专用发票和专用设备, 按税务机关的要求存放专用发票和专用设备。集团税务处根据职责定位、营改增管理情况配置人员。各分子公司根据自身成本费用的发生额, 测算营改增后增加的税务工作量, 选择成立税务处或是设置税务专岗, 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认证。

为取得更多的进项税额, 企业应对现有供应商进行梳理。按照“综合采购成本最小化,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选择供应商, 逐步淘汰不能提供发票的供应商。在采购方式的选择上, 可以考虑推行分片区、分类别的集中采购的方式, 减低采购成本。“甲供材”即为甲方提供的材料, 根据项目及业主要求的不同。甲供材分为包含在合同总价和不包含在合同总价中两种情况, 多少情况下, 业主直接与供应商结算并取得甲供材发票。

针对“甲供材”建筑企业无法取得进项发票情况, 企业可采取“甲供材”变为“甲控材料”, 即甲方指定供应商的选择范围和材料的具体规格、型号及技术标准, 或提出限制性条件, 乙方按照甲方的具体要求选择供应商, 采购相关材料, 并向乙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甲方与乙方签订购销合同, 将甲供材转变为购销方式, 甲方与乙方签订材料销售合同, 将其从供应商采购的材料转售给乙方, 并向乙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2.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梳理企业的组织结构。“营改增”后, 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涉税主体众多、管理层级和链条过长、组织架构复杂, 不同税率业务混业经营存在从高适应税率的风险。首先, 企业集团应重新对组织架构进行设计, 推动专业化管理, 通过对经营流程的整合来降低税税负;其次, 合理运用试点应税服务项目, 通过集团公司间服务平衡税负;在其次, 企业集团可以适当拆分公司业务, 利用小规模纳税人税负水平低的优势降低公司整体税负。

3.充分利用税收优惠, 做好税务筹划。增值税不重复征税的特点, 有利于企业实施专业化管理。专业化管理包括设立专业物资公司、片区设备租赁公司等。专业化管理优势在于, 增加流转环节, 但不增加税负, 可以发挥规模优势, 降低采购成本;利用规模优势, 对供应商实行优选、扩大增值是专用发票取票率、实现充分抵扣, 可以搭建信息管理平台。

影响和应对 篇8

一、客观因素

1. 课程的类型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俄语专业几乎都将课程分设为两个级别, 即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这种设置的优点在于专业必修课体现出了俄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而选修课的开设则实现了课程的多样化和信息的全面性, 为学生对俄语的认识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让学生在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扩展视野, 增加知识量;对比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数量和稳定性, 必修课主要包括《俄语精读》、《俄语语法》、《俄语阅读》、《俄语听说》等, 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培养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 此类课程已经长期稳定在各高校俄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内;而受到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外语人才的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每隔一段时间各俄语院校就会对选修课做出调整, 或是学时的增减, 或是种类的增删, 而所有变动的核心目标都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分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方式, 实现了课程的多样性, 但是在具体课程的设定和教学内容上要避免知识的重复和叠加, 应该考虑课程之间的关联衔接, 做到彼此之间的互补或呼应, 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浪费学习时间, 降低学习效率。

2. 课时分布

课时是制约课程设置的关键因素, 学校既要在四年的本科教学时段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专业知识, 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吸收消化这些知识, 因此所谓的课时应包括授课时间和自学时间,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根据俄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 各高校的授课时间大体相当, 课程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单位学科教学时间的缩短, 所以在拟定课程类型、设置课程体系时必须精益求精, 严格筛选, 合理调配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关系, 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保证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完备的条件下提高综合素质。

3. 教材的编撰与使用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集中反映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新中国成立至今, 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 俄语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的语言政策都相应的发生了调整, 因此也导致教材编撰的侧重不同, 20世纪40-50年代, 俄语教材内容相对单一, 主要以科技、政治、经济建设为主要内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教材内容日益丰富, 包含了科学技术、政治生活、经济建设、民族习俗、国情文化、语言文学等诸多方面, 几乎辐射到了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 这些教材的大量出现正是课程类型不断丰富, 课程体系日益完善的体现。然而无论教材如何完备, 它所提供的信息必然具有滞后性, 在21世纪的今天, 信息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 教材内容的陈旧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知识的实用性, 对应课程的生命则难以长久。一门课程的开设必须有配套的教材为依托, 而让课程保证持久的活力就必须为它的内容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 外语教学材料不应该拘泥于编撰好的教材, 而是利用新闻传媒、多媒体等现代信息工具, 将教材内容与相关的最新时事动态相结合, 做到与时俱进, 适时更新内容, 形成一套“活教材”, 这样学生才能跟得住时代的脚步。总之加强教材建设、加速教材内容更新是保证课程建设的先决条件之一。

4. 语言坏境的局限性

外语教学最致命的弱点就是缺乏语言环境, 我们以《俄语听说》为例, 这门课程同时在国内的所有俄语院校和俄罗斯高校的“对外俄语”专业开设, 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相去甚远。尽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我们选择了俄罗斯原版教材、原声影像, 并由俄罗斯教师授课, 但距离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而言, 这些条件显得杯水车薪。诸如此类的现象还出现在《俄语语音》、《俄罗斯影视》等课程上, 导致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缺少能够真正冲击学生视觉、听觉的语言环境, 所以在开设一门课程时, 除了要考虑教材、学时等因素, 更要预期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效果。但是这些课程的开设又是必不可少的, 它们始终是学生利用语言进行实际交流的重要桥梁, 而弥补这些不足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就是目前在各高校开展的学生中、短期赴俄实习活动, 很多学生利用6-12个月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都完善了自己的语音面貌, 提升了语言交际能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语言环境对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影响。

二、主观因素

1. 教师因素

教师是课程的主持者, 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主体, 是教学内容得以传播的媒介。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利用何种教学手段, 如何选取和处理教材内容,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和自学时间等等行为都决定了课程能否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今天的俄语教师应该学会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 从“知识的灌输者”改变为“知识的引领者”, 在讲解语言规律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在课堂内外能自觉积极地营造某种语言氛围, 让俄语变得鲜活。在授课内容上不局限于教材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能力能够灵活调整教材结构, 将真实的生活、新鲜的时事信息、最新的俄语研究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使开设的课程既有知识的严肃性, 又有知识的时代感、让学生乐于接受。因此在课程类型的拟定过程中必须考虑是否有符合课程特点的教师来胜任, 否则课程的开设只是对其他知识的重复讲解和浪费教学时间。

2. 学生因素

现代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史“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因此教学课程的设置必须考虑教学对象---学生因素。近10年来, 中学俄语教学的滑坡导致高校俄语专业的招生对象90%为俄语零基础学生。和英语相比较, 俄语词形变化多样, 语法结构复杂, 词汇生涩, 随着学生对大学生活的热情和和对俄语好奇心的逐渐消退后, 很多学生对俄语产生了畏难情绪。如何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不但是教学方法所要解决的问题, 更是设置课程体系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吸引现代大学生的多是那些新鲜的、有时代气息的、实用性强的事物, 因此课程之间知识的搭配、衔接和互补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对俄语的学习态度。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要努力将每门课程知识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内容的科学严肃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掌握那些晦涩难懂的语法理论知识。

结语

中国俄语教学自清朝康熙年间始, 已经走过了300多年的历史, 它应社会需求而生, 也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 在新的时期里俄语课程体系建设作为俄语教学发展最直接的表现者, 既反映出俄语教学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也折射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成为俄语教学改革的晴雨表, 课程体系在俄语教学中这种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必然引导俄语工作者继续讨论和研究关于课程体系建设的课题。

摘要:中国俄语教学有着百年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中国俄语教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俄语教学事业, 俄语工作者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 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本文拟从俄语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课程体系设置——为研究对象, 分析影响课程体系建设的主、客观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类型,课时分布,教材使用,语言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铭玉, 孟霞.中国俄语教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略.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05年第3期.

[2]黄兴华.我国高校俄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3]宋增秀.活化教材, 激活课堂.文科教学探索, 2007年04B.

[4]周巍.俄罗斯中学外语教学法及课堂模式.教育评论, 2014年第3期.

影响和应对 篇9

在实际数控设备维修中, 经常遇到莫名其妙的故障, 重新开机一切又恢复正常;有时控制线路板损坏或烧毁等问题。这些除了数控系统本身质量外, 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从供电质量角度出发, 谈谈对数控设备的影响。

1 电压变化种类 (图1)

数控机床的性能与使用环境密切相关。高质量的环境包括高质量的供电、工作环境洁净无尘、机床附件适当、机床工具恰当以及员工的熟练操作等。然而, 有些因素, 特别是可靠的供电人们无法控制。

(1) 欠电压或电压不足, 是指供电电压持续不足, 持续时间超过数秒。

(2) 过电压是指供电电压持续超高, 持续时间超过数秒。 (3) 电压跌落是指供电电压突然下降, 持续时间不超过数秒。 (4) 电压上升 (亦称为电涌) 是指供电电压突然升高, 持续时间不超过数秒。

2 供电不稳定对设备的影响

供电不稳定或供电不纯净会造成设备停机、性能下降, 严重的使设备损坏。

(1) 停机。尽管没有造成物理损坏, 但系统的逻辑或模拟电平失常, 造成数据丢失、数据和软件损坏。CNC数据 (报括操作系统、参数、程序等) 不得不重新建立。供电不纯净还可能造成计算机意外死机、锁死、非正常触发设备NC—PLC复位故障、CNC系统停止响应故障。软件可能运行不正常, 造成事故。将系统复位 (通常是关机) 才能使系统恢复正常工作。很多这样的事故并没有充分的日志记录。

(2) 性能下降。如果长时间存在一定程度瞬时脉冲现象的话, 其影响更加严重, 电子元件和电路性能下降, 使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和失效可能性增加, 这些是用户难以感觉到的。

(3) 损坏。供电不稳或供电不纯净可造成电子元件损坏, 如, CPU、I/O接口电路板、驱动电路板、CRT或LCDLED监视器, 存储设备如RAM、硬盘和通信接口。严重的瞬时过电压可能造成电路板烧坏。

3 解决方法

(1) 使用知名厂家生产的伺服稳压器, 其可以在3相不平衡的负载环境中使用, 其特点为:过滤掉过输入、输出的过电压和欠电压;具有单相保护功能、短路保护功能;能够缩短输入电压突然增加或降低的响应时间;抑制自偶变压器产生的尖脉冲;稳压器启动功能应设为手动, 在供电断电时, 稳压器不能自动开机;输出电压应为设备要求的电压范围和误差。

(2) 采用隔离变压器, 用于抑制感性负载产生的电涌、尖脉冲、电压跌落及瞬时脉冲。

(3) 正确接地。机床必须单独接地。如果除供电电路板外还使用发电机的话, 接地点应为同一点并与机床相连, 一般使用12×4 mm的铜条用作连接电网—稳压器—隔离变压器—机床间的地线。检查接地是否正确时, 测量中性线和地线间电压, 该电压应≤100 m V。接地错误会造成复杂设备的损坏, 如计算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网络等。

例如, 第三装配厂意大利进口的加工中心时常出现乱报警、中途停机现象。经现场观察和了解发现, 故障总是发生在附近一台大型镗铣床设备主轴电机启动的瞬间, 而且在某段时间内发生的较频繁, 这段时间正是车间用电负荷大的时间。经测量, 电网电压只有340 V左右, 用示波器测电源电压波形, 当上述电机启动时, 电源电压波形严重畸变 (图2) 。由此可确定为故障是由于电源电压过低引起电源干扰所致。通过采取将两台设备电源线路分由两处配电箱供电、将加工中心的控制部分加装稳压电源等措施后, 问题解决。

4 结束语

影响和应对 篇10

1阜新地区受旱总体情况

2014、2015年,阜新地区连年遭受旱灾,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以2015年为例,7月以来,受降雨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升高、土壤持续失墒影响,阜新市出现了不同程度旱情。据阜新市气象部门观测,7月1日至15日,阜新市平均降雨量仅9.8毫米,比历年同期少85%;从7月8日开始,日最高气温基本保持在30℃以上,7月9日,全市各乡镇10~20厘米平均土壤墒情为9.7%,7月15日平均土壤墒情为8.3%,7月18日平均土壤墒情为7.3%。截止7月21日,据阜新市农业部门统计,从种植结构看,全市种植业受旱总面积488.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受旱总面积372.9万亩,油料作物受旱面积105.7万亩,果树受旱面积9.4万亩。从受旱程度看,农作物受旱面积478.6万亩,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790.9万亩的60.5%。其中轻旱面积258.3万亩,占受旱总面积的54.0%;重旱面积179.3万亩,占受旱总面积的37.5%;干枯面积41.0万亩,占受旱总面积的8.6%。从受灾范围看,阜蒙县受旱范围最大,受旱面积312.3万亩,其中轻旱面积162.4万亩,重旱面积117.6万亩,干枯面积32.3万亩;彰武县次之,受旱面积162.5万亩,其中轻旱面积92.8万亩,重旱面积61.6万亩,干枯面积8.1万亩;市内各区受旱面积13.3万亩,其中轻旱面积9.3万亩,重旱面积3.4万亩,干枯面积0.6万亩。

2旱情发生主要特点

2014年阜新市遭受了195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伏旱,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较大损失和影响,2015年阜新市再次遭遇历史罕见旱情,与上年相比有三个更为不利的影响:一是连旱加厚干旱底子。在2014年严重受旱基础上,2015年阜新市再次出现长时间干旱,河流来水偏枯,70%河道出现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明显,与平水年相比全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87米。二是旱象露头早、时机险。2015年旱情比2014年提早20天左右,以玉米为例,上年大旱正值灌浆期,当年受旱时间正值拔节期、抽穗期,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关键时期遭遇“卡脖旱”,直接导致玉米果穗发育不好,果穗小、籽粒少,对后期存活植株产量影响极大,已干枯植株因干物质积累或含水量过少,作为青贮饲料利用率不高。三是干旱范围广、发展快。7月以来全市一直无大范围有效降雨,降雨量超过20毫米以上的乡镇仅6个,受旱影响面积很大。入伏天后高温天气增多,“桑拿天”导致植株蒸腾速率加快,作物受旱面积迅速扩大,程度不断加重。

3面临的主要困难

近几年,虽然当地在农业抗旱上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局部地区的旱情,但在大范围、长时段、高强度的干旱面前,仍属“杯水车薪”,无法扭转旱情对农业生产的整体不利影响。当地抗旱救灾面临的困难来自多个方面:一是能够抗旱的地块少。虽然阜蒙县、彰武县节水灌溉面积都超过70万亩,大大提高了抗旱能力,但仍有400万亩左右大田作物不具备水浇条件。二是可供抗旱的水源少。由于长期高温干旱,各地地下水位持续快速下降,大面积耕地缺墒缺水,城乡之间、生产生活之间、工业农业之间的用水矛盾日益突出。三是用于抗旱的投入少。由于2014年、2015年的受旱地区重合度较大,受灾农民自筹能力很差,加之当前市、县财政普遍困难,用于抗灾减灾、生产自救的资金严重不足,水源、水泵、柴油、电力等抗旱物资紧缺,对抗旱造成一定影响。四是主动抗旱的意识弱。部分群众仍然存在等降雨、等政府的被动、侥幸思想,没有迅速行动起来,加之很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能及时开展抗旱保产作业。

4有关建议

4.1提高认识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让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充分认清当前严峻形势,启用各种抗旱设备,集中和动员一切人力和物力掀起抗旱高潮,确保人畜用水,确保房前屋后、水源地附近农作物用水,确保蔬菜、果树等高效经济作物用水。

4.2气象预警建议气象部门密切关注、预报天气变化,维护好增雨装备,采购好人影弹药,编制好作业计划,布设好增雨炮点,抓住有利天气过程及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从根本上扭转局地旱情。

4.3水利建设建议水利部门加快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排查现有水源工程,提前检修和维护灌溉设备,确保水源、滴灌等设施建设到位、配套到位、使用到位。

4.4基础支持建议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抗旱一线,做好抗旱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农民应用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喷灌滴灌等技术,合理使用抗旱剂和保水剂,适时喷施叶面肥,铲割掉田间杂草和作物无效植株,增强作物抗旱能力,减少肥水争夺。充分发挥各类农业机械设备作用,引水入渠、拉水进地、抽水应急开展抗旱。对因旱绝收地块适时改种补种其他作物。抓紧做好有利用价值的玉米等作物青黄贮工作,组织各农业保险机构及时开展灾害查勘等工作,做到“种植业损失畜牧业补,灾害损失保险补”。

4.5资金扶持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及早安排下拨抗旱救灾资金,帮助当地农民渡过难关。据粗略统计,阜新地区柴油、人工的亩灌溉成本在100元左右。救灾资金可用于抗旱用油、用电等作业补贴和来年种子、化肥等农资补贴。

4.6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系统实施水源改造、灌溉渠系修复、高效节水等工程,重点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尤其要加大节水滴灌工程实施力度。新建项目重点向常年受旱、作物价值高、离水源较远、山坡地等地块倾斜。已建项目要确保工程质量,做好维护和改造工作,引导农民持续增加投入,保证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确保涝能排、旱能灌,彻底改变人挑、车拖、马拉式传统抗旱模式。

4.7构建新型城乡用水关系在农村和农业抗旱紧锣密鼓、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不能忽视城镇节水的作用,不能放任生活用水浪费的现象发生,应采取增蓄、节水并重的策略。一方面,建立城乡用水统筹、调节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可调配水资源量;一方面,通过舆论宣传、价格杠杆,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合理调整用水成本,千方百计降低水资源消耗量,齐心协力打赢抗旱节水持久战。

上一篇:PLC课程教学的方法下一篇:我国公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