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

2024-05-12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共6篇)

篇1: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大潮及国内经济发展放缓影响,税收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对此,该局主动采取五项措施强化税源管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当前税收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一是强化户籍管理。依托国地税及工商、海关等信息共享平台,对漏管、漏征户进行清理检查,摸清税源底数。同时加强注销登记管理,建立注销登记内部巡查、注销前检查等制度,强化注销事后跟踪管理,防止纳税人以“假注销”转移管理归属,造成税源流失。二是强化纳税申报监控。建立日常监控分析制度,重点加强对零申报、异常申报的监控,通过CTAIS系统和数据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纳税人申报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零申报及重点税源户纳税人由税管员进行实地核查,重点通过“看、问、查”方法,准确及时掌握纳税人实际经营状况及税款实现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三是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强化税源分析预测,通过对重点税源税收增减变动分析,查找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四是强化纳税评估管理。完善评估机制,利用税收分析的成果以及税源监控信息加强评估对象的管理工作,重点对长期税负偏低、久亏不倒的纳税人开展纳税评估,深入剖析对纳税异常问题的成因、特点,促进税源监控水平的提高。五是强化纳税服务工作。从纳税服务工作入手,通过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纳税能力,营造依法纳税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提高纳税申报质量,为税源监控工作提供保障。

篇2: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

南溪县县政府副县长 叶海英

为应对金融危机及带来的诸多问题,南溪县劳动保障工作切实按照“调整完善政策、创新工作模式、切实保障民生”的思路,通过强化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保障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

一、千方百计稳定就业、促进就业

以就业培训、劳务输出、基层平台建设、失业保险网络建设为重点,统筹做好城乡就业再就业服务、民生工程等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促进就业措施,扩大覆盖范围。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根据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要求,将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到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做好返乡农民工的摸底工作,建立返乡农民工台帐,掌握返乡民工的情况和需求。

二是强化培训、提升技能、促进就业。围绕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立足于南溪发展,实施承接产业转移就业服务计划,整合县培训中心、南职中、各定点培训机构的培训资源,一方面主动与各类企业对接,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品牌培训”和“项目培训”,积极落实培训补贴,提高补贴标准,努力提高培训后的转移就业率;另一方面,根据对我县返乡民工调查,60%的人有强烈的创业愿望,针对这一部分劳动者实际需求,开展SYB(创办你的企业)及GYB(创业意识)培训,以创业促就业。同时拓宽培训专业、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与此同时,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三是扩展人力资源市场覆盖面,提高劳务输出质量。09年计划在罗龙镇、大观镇、长兴镇等人口较多的乡镇中选取2至3个镇设立人力资源市场,将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延伸到乡镇。打造南溪劳务输出品牌,进一步加强与浙江慈溪市劳动保障局的对接,将慈溪市作为我县重要的劳务输出地,以“南溪-慈溪劳务输出”模式为蓝本,开展县外劳务工作对接,及时掌握劳务需求状况,拓展南溪劳务输出集中地,选取规模较大、效益好的企业进行定点输出,提升输出质量,提高农民工就业率。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以非公有制企业员工、灵活就业人员、失地农民为重点,以社保基金专项治理为契机,继续做好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险手续,特别是完善贯彻川府办〔2008〕15号文件的具体操作问题。按照“纳入统筹、区别对待、统一政策、积极解决的原则,按照省、市要求,进行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和探索工作;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保覆盖面,着手解决原城镇集体企业超龄人员养老保险、国有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企业老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多管齐下,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三、重宣传抓监察,保障劳动者权益

抓住《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三法”实施的有利时机,依托基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咨询活动,通过法制讲座,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杂志刊载宣传文章,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标语,到企业、基层现场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项劳动保障政策及工作新举措、新进展;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中、省、市要求,完成仲裁机构建设、基层劳动保障中心调解员队伍建设,提高办事水平和办事效率,建立快捷的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及时处理劳动纠纷、切实化解劳动关系引发的矛盾,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保障社会稳定;加大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的工作力度,主动监察辖区内280户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社会保险落实、工资待遇及时足额支付;组织农民工工资拖欠、打击非法用工等专项检查,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完善劳动监察网格化建设,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全面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努力构建社会、企业、劳动者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篇3: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高度重视本次危机, 积极应对, 不断加强金融监管, 规避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后, 国务院成立了由主管金融的副总理王岐山领衔的应对金融危机的相关机构。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扩内需、促增长”的十项措施以应对当前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 促进金融发展。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是保持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稳定, 中国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由于中国稳定的金融、货币政策, 以及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 中国的银行成为了世界上最可靠的金融机构。本次危机发生以来, 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 给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已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领域与企业。

为规避金融风险, 就必须加强金融监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金融监管即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之简称。前者是指金融主管当局通过对金融机构全面的、经常性的检查以促使其依法稳健地经营, 安全可靠和健康地发展。后者指国家根据有关法律, 授权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有关金融业的组织机构和业务活动的特殊规定和条例, 目的在于使金融业务活动纳入正轨, 建立一个安全和健全的金融体系, 对金融客户公正、有效地提供服务。金融监管着眼于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限制金融业的过度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从而促进金融体系公平、有效竞争, 以达维护金融业的合法、稳健、高效运行之目标。为加强金融监管, 避免我国金融危机发生, 目前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法律。

一、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为总协调人的法定监管协调法律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中提出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目前, 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格局, 有利于监管的专业性, 如能确立制度化的协调机制, 将能有效避免监管重复、监管真空、信息隔绝等问题。《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修订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作了原则性规定。其中,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5条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6条规定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应当在相互之间及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建立监管信息共享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9条则授权/责成国务院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2003年, 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召开了第一次新监管联席会议, 通过了《在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的备忘录》, 备忘录明确了三方在金融监管中的职责和协作义务。?尽管联系会议富有成效, 但欠缺法律约束的“合作”关系并不能确保所有监管问题都能通过协商解决。一个地位超然而有具有权威的总协调人不可或缺,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担当这一角色。这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的特殊法律地位所决定的。中国人民银行曾经是金融市场的全面监管者, 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监管职能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拥有“三会”所不及的影响力。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9条的授权, 国务院应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总体监管协调者的地位, 或者在修改的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总体监管协调者的地位, 完善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总协调人的常设金融监管协调法律。

二、改变监管方式, 以功能监管为主, 机构监管为辅

机构监管是指将金融机构类型作为划分监管权限的依据, 即同一类型金融机构均由特定的监管者监管:银行监管由银行监管者负责, 证券公司监管由证券监管者负责, 保险公司监管由保险监管者负责。这是历史上金融监管的主要方式, 也是目前我国金融监管的主要方式。

功能监管 (功能性监管) 是指依据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和金融产品的性质而设计的监管, 从针对特定类型的金融机构转变为针对特定金融业务监管, 对“边界性”金融业务也明确监管主体, 同时加强不同监管主体间合作的监管制度。功能性金融监管能够实现对金融业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协调。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推出的各类金融理财产品是金融创新的集中体现。现有的理财产品涵盖各种金融机构各种业务。金融创新业务是金融机构拓展市场空间和抢占金融创新制高点的产物, 彼此之间共性多于差异。各类理财产品由于缺乏监管协调, 各监管部门在这一领域基本上是按照机构监管的原则各自为政, 在投资金额起点、期限设置、能否保本、能否有固定收益、能否转让流通以及能否跨地区分支机构经营等基本问题上各执一词, 既不利于相关业务的顺利开展, 更不利于有效监管和投资者保护。为解决问题, 需要改变监管方法, 由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对于已有的理财产品, 根据其基本功能,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三会”协商确定基本监管规则, 由国务院以行政法规形式发布, 作为该领域监管法律。在此基础上, 有权监管机构根据相关产品的具体功能, 可以制定实施细则。对于将来的金融创新, 也依据功能监管原则加以协调监管。

三、建立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相配套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加快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2004年6月,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 (以下简称新资本协议) 。新资本协议建立了有效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 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信息披露”。新资本协议代表了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提高了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和灵活性, 有助于商业银行改进风险管理和推动业务创新。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将推动银行监管技术进步, 强化市场约束的有效性, 增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安全性。实施新资本协议是增强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我国实施新资本协议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由于新资本协议本身没有法律地位, 在每个国家或地区实施时必须与当地现有法律和法规相结合。在实施新资本协议之前各国必须研究:国家应当优先考虑的事项;确定该框架监管的群体;对于实施三个支柱所必须的操作步骤;对于实施新资本协议所需的法律调整;监管资源的充足性。我国应根据金融业的实际情况, 结合新资本协议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金融监管法律。

四、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 完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全球化中, 金融监管却是区域化的。现代金融危机一旦发生, 其对经济体的破坏作用越来越大, 越来越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经济金融政策监督, 提升特别提款权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 完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 改革全球金融监管体系, 避免金融危机重演。巴塞尔委员会主席威林克指出:“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健和发展, 一个能够有效应对危机的银行体系至关重要。应当从这次危机中吸取教训, 建立一个能够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抵御各种金融动荡的银行体系”。英国首相布朗呼吁“在全球范围内, 应尽快重组作为全球市场监管主心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 建立全球经济预警系统, 创建针对跨国金融组织的多重监管制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中提出继续深化与各方的务实合作, 共同遏制国际金融危机蔓延, 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提出:要改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 各国应加大对全球资本流动的监测力度, 防范金融风险跨境传递;要扩大国际金融监管的覆盖面, 特别要增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国家经济政策和金融市场的监管, 建立及时高效的危机早期预警系统;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标准, 完善会计准则、资本充足要求等各类监管制度, 加强对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的监管。

中国应同有关国家一起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新的国际监管规则的制定, 促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职能的转换, 以期建立符合我国利益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五、对客户存款保险进行立法, 保障存款安全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 是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 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 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 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 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 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 维护银行信用, 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我国金融业要从美国金融危机中学习经验, 应在风险可控、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发展。为坚定市场信心, 避免金融危机波及金融机构建立客户存款保险法律, 对所有客户存款予以全面保障。

摘要:为应对金融危机, 我国可从完善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总协调人的法定监管协调法律、建立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相配套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完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改变监管方式, 以功能监管为主, 机构监管为辅、对客户存款保险进行立法等方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法律。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监管法律

参考文献

[1]黎四奇.金融企业集团法律监管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嘉宁.关于推动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4.

[3]曾筱清.金融全球化与金融监管立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陈学彬, 邹平座, 金融监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篇4:中钢集团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加强资源战略重组,实现集团跨越式发展战略

近几年来,中钢集团从实际出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要求, 大力实施“专业化、国际化、实业化、信息化”战略。通过一系列并购重组,中钢逐步构建起了“矿业、炭素、耐火、铁合金、装备制造”五大产业运作格局,企业实业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在不断推进资源重组优化,精心谋划产业调整升级,持续深化经营模式创新,稳步实施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中,中钢集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标。

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中钢集团认真研究市场环境,准确把握行业趋势,逐步找准了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经过不断的发展,目前,中钢集团已在一些重要领域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竞争优势。在澳大利亚、南非等地建设了矿产资源基地,积累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经验;建立了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和物流服务系统,已成为中国主要钢铁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商和产品代理商;集团所属科技企业在探矿、选矿、热工、环保、耐火材料、金属制品等领域,也都有了较强的科技研发实力;集团工程项目总承包和综合配套能力也有了新的较大提升。

2003年,中钢集团销售收入只有130亿元,到2007年,中钢集团已实现销售收入1 235亿元,4年增长867%。市场影响也有明显提高,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由2003年的第150位上升到了2008年的第33位;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排名,由2003年的第105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21位;在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排名由2005年的第59位上升到了2008年的第15位。

中钢集团的改革发展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08年6月,在由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2008年全国十大国有企业典型评选活动中,中钢集团成功入选。国内多家媒体也从多个方面对中钢集团改革发展实践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实现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形势下,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国际社会对企业评价的重要内容。中钢集团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际行动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企业自身发展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统一,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促进了企业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一是编制并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中钢集团先后编制并发布了《中钢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和《中钢集团可持续发展非洲报告》。这些报告不仅系统总结了中钢集团过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做法和成效,而且对未来如何履行全球社会责任进行了展望,作出了初步规划,受到了有关方面的好评,不少媒体也对中钢集团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二是积极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抗击自然灾害和重建家园。面对2008年各类自然灾害的侵袭,中钢集团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集团公司和广大干部职工踊跃捐款捐物,将爱心及时送达了灾区。年初,在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的紧要关头,中钢集团第一时间向灾区捐助100万元,广大员工也积极捐款捐物。"5·12"地震发生当晚,集团公司决定立即提供500万元紧急援助,后又为东方电气捐助100万元。为了让灾区的孩子们早日重返校园,中钢集团还捐款500万元,用于援建希望小学。集团所属企业、广大员工纷纷慷慨解囊,累计捐款近2 800万元,其中个人捐款达447万元,“特殊党费”154.7万元,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钢集团在抗击特大自然灾害中的突出表现,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肯定和赞扬,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中钢四川公司被授予“2008年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中钢川炭姜伯涛同志被授予“2008年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中钢四川公司被授予“2008年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中钢衡重被授予“2008年抗雨雪冰冻灾害先进集体”等。

三是与投资所在国家和地区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促进当地发展。中钢集团继续坚持“合作、友谊、双赢、发展”的理念,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树立大局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促进了投资所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扩大当地就业,促进税收增长。中钢集团在海外投资兴业,为项目所在国家创造了数千个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促进了当地政府的税收增长,仅中钢澳大利亚公司一家一年累计上缴各类税收上亿澳元,充分履行了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

支持社区建设,营造和谐氛围。中钢集团所属几大矿山企业,都把自己视为当地社区的一分子,积极为社区发展作贡献。如,中钢南非公司将矿山水井和电机等设施、设备免费提供给当地居民使用,并通过为当地学校修理校舍、建设花园、供应木柴、捐赠课桌,进行艾滋病防治培训教育和培训技术人才等方式支持当地教育、卫生、就业等,提高当地居民素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尊重和支持。

促进文化交流,充当友好使者。在发展海外事业的过程中,中钢集团特别重视加强与投资所在国和所在地的文化交流。中钢集团先后在印度德里举办了“中印经贸洽谈会”和“中钢之夜”大型文艺晚会;与印度中国企业商会、印度工商联合会在德里共同举办CCTV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玄奘之路”代表团抵达仪式;联合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和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印度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印度“和谐之音”舞蹈团访华演出;全程赞助西澳芭蕾舞团在中国巡演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为促进中澳两国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7年6月~7月,中央新闻单位的联合采访团,专程赴南非、澳大利亚、印度三国对中钢集团的有关境外企业进行采访,对中钢集团主要海外企业艰苦创业、发展壮大的历程进行了集中报道。

四是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中钢集团通过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要素的输入和市场渠道共享,大力促进了炭素、耐火材料、铁合金、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节约资源、能源、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环保水平,这对增强我国钢铁工业的整体竞争力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三四月,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单位深入到中钢吉铁的生产现场,报道了中钢集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证集团实现稳定较快发展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正日益显现,我国钢铁工业也受到明显冲击。作为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和系统集成服务的中钢集团,同样面临着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库存增加、销售不畅、资金回笼压力加大的困难,但是凭借长期的市场磨砺和多年的经营累积,中钢集团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减少了金融危机给集团带来的不利影响。集团广大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冷静分析、明确方针、狠抓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明确提出“密切关注、保持冷静、坚定信心、审慎处事、及时调整”20字方针。

面对市场急剧变化,中钢集团冷静分析当前市场行情和变化给集团经营发展带来的风险和困难,及时将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了“密切关注、保持冷静、坚定信心、审慎处事、及时调整”要求,作为今后一段时期集团经营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中钢集团要求各所属企业密切关注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变化,密切关注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核心产品、核心业务市场变化情况。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统筹兼顾,灵活审慎,有针对性地调整经营策略、经营模式和经营做法,努力克服当前困难局面。

二是努力实现集团“三个稳定”,即资金安全稳定、业务运行稳定和员工队伍稳定。

资金安全稳定:集团对所有资金进一步强化集中统一管理,密切关注全集团的资金安全。一方面结合各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组织资金调配,及时合理地做好资金筹措和调度,为当期经营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要求所属企业加强预付款、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快资金周转和资金回笼速度,特别是对逾期的应收账款,要采取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各种措施,加大清欠力度。

业务运行稳定:坚持稳健经营政策,适当收缩经营规模,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加强库存管理,盘活物资存量,全面排查客户资信、合同和存货物权等,有效防范经营风险,防微杜渐,确保业务安全。

员工队伍稳定: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建设,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迎接挑战,在集团统一安排下,高度负责、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具体工作,战胜金融危机给集团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是围绕重点工作,突出关键环节,认真落实应对措施。

在项目开发上,对集团现有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排队。做到新项目慎重开工、优中选优;在建项目稳步推进,强化监督。有保有压,确保重点,提高投资效益。

在生产经营上,根据市场变化,阶段性压缩生产规模,集中优势资源保市场有需求的生产,适时安排生产检修,降低生产成本,努力规避市场风险。

在市场营销上,发挥集团整体优势,整合海内外销售网络及客户资源,开展协同经营,最大限度地发挥既有资源效力。紧贴市场,加大销售工作力度,既防止惜售,又避免盲目抛售,有效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在内部管理上,压缩各项费用支出,精打细算,增收节支,过好紧日子。

四是做到两个结合,练好内功,为集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是迎接挑战与抢抓机遇相结合。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和严峻挑战,中钢集团将进一步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意识和能力,化“危”为“机”,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机遇,充分利用钢铁行业生产将逐步回暖、需求逐步回升的市场机遇,充分利用钢铁工业并购重组、结构调整的行业机遇,增强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促进发展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稳定运行、促进发展的同时,中钢集团将充分利用资源和市场约束力增强的“倒逼”机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大力推进企业自身结构调整,加快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切实转变经营发展方式,进一步夯实现代服务企业功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篇5: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市中小企业的影响

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对我市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金融危机导致美欧市场进口大幅下降,我市以美欧为出口对象的发制品企业普遍损失较大。龙正发制品公司出口的主要对象是美国,前三季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4%、利润同比下降60%。以美国市场为主要出口对象的禹州神龙发制品利润同比下降了54%。瑞贝卡发制品公司出口实行多元化战略,除去汇率影响,其美国市场对工艺发条的需求同比减少20%以上,但它的非洲市场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二是金融危机导致部分能源、原材料和产品价格下跌,但因原材料与产成品跌幅与跌速悬殊,企业所付出的采购费用与企业产成品价格倒挂,导致部分企业因亏损而半停产或停产。今年下半年以来,襄城县黄洋铜业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铝的价格从2万元/吨已下跌到1.3万元/吨,所生产的漆包线(产成品)则从2.8万元/吨下降到了2万元/吨,为避免进一步亏损,黄洋铜业已完全停产。首山焦化所需的上游产品—焦煤价格一直坚挺,10月底,焦煤价格一直维持在每吨1600至1800元,而焦炭价格连续三月大幅下滑,已经从每吨3000元的顶峰下落至每吨1500元,10月份,首山焦化亏损了3300万元,11月份的产量也从以前的月产8万吨降为月产3万吨,企业现正在限制生产。三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行业市场需求大幅减少,企业开工不足,效益下降。按照往年惯例,**远东传动轴9月后应是生产的高峰期,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的订单却降低了50%。受市场需求疲软影响,实际生产能力已达50万吨/年、原来有望成为我市第一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青山金汇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因产品价格的不断下跌(不锈钢304系列产品价格最高时达到2.4万元/吨,目前只有1.4万元/吨),公司8月和9月连续出现亏损,目前企业正在大幅减产,月产只有1.5万吨,估计全年产量不超过20万吨,企业年底销售产值冲刺百亿元的目标难以实现。

二、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

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企业虽无法回避,但面对困难,我市企业都能结合自身特点,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从而尽量把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减到最小。概括起来,我市企业应对危机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以**远东传动轴为例,企业从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都以降低成本作为出发点,在钢材价格降到3200元/吨时,大量定购钢材,目前已储存钢材4000余吨;对产品的配件进行分析改进,升级换代,使一个毛坯零件降低了0.5公斤,这也减少了设备的磨损;为降低工资成本,车间工人已由3班倒变成了两班倒。为将生产成本降到最低,瑞贝卡发制品公司专门聘请清华大学投资咨询公司对企业进行成本预算,甚至预算到每个岗位。二是抓住机遇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受市场需求减少影响,襄城县黄洋铜业已全部停产,但企业正在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目前企业已经与上海某科研所结合,准备上马一个在国际上具有技术领先地位的新项目,该项目投产以后,产品将由过去的低端、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转为高端、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产品结构改善的同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将显著增强。三是不失时机对员工进行培训。各企业并不是看到形势不好导致减产甚至停产就裁减员工,而是利用企业休整的机会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职工的技能和素质。**远东传动轴把市场上元—10月反馈回来的产品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分解到每个生产环节,落实到每个岗位,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豪丰机械公司、首山焦化公司、黄洋铜业公司等都在利用企业减产或停产间隙加紧企业人才培训工作,为迎接下一阶段的生产高潮夯实人才基础。四是拓宽经营理念开拓新兴市场。许继集团、森源电气等企业表示,将抓住明年国家加大在公路、铁路、电网等基础设施方面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瑞贝卡发制品公司为减少在美国市场上的损失,准备明年投资7000万元再在非洲建立两个分厂,以扩大非洲市场的占有额。同时,加快推进其在刚果金的铜矿开采步伐,力争尽快投产见效。

三、我市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信息滞后、人才不足、市场疲软、效益下降等影响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难题,我市把着力打造融资、担保、信用建设、网站信息、人才培训、产业指导等六大服务体系作为服务企业、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应渡时艰的主要抓手。

一是着力打造产业指导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和项目往一带九区二十个产业集群内聚集,大力发展具有我市的特色和优势产业。积极向省局推荐上报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我市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企业和产业的区域竞争力。二是着力打造融资

篇6: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

根据市政协全年工作安排,市政协财农委和研究室组织部分委员组成专题调研组,于3月13日至4月15日,先后深入榆阳等九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及与我市毗邻的宁夏银川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和山西忻州市等地调研考察,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与当地政府和企业负责人座谈,就应对金融危机、发展能源经济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入交流。同时,在报告的形成中还充分听取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现就本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定信心,化危为机,保持能源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要辩证地看待当前面临的危机,既要看到“危”,更要看到“机”:一是金融危机使我市经济生活中固有的矛盾和问题暴露的更加充分,迫使我们狠下决心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二是金融危机使我市的资源不仅在“量”上而在“质”上的优势更加显现。三是金融危机为我市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我市应抓住沿海服装、电动玩具等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技术、设备和人才,发展新型产业,填补空白。四是金融危机以来,钢材等建筑材料价格下降,为我们加快交通、电力以及民生、社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机遇。五是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榆林时的重要指示及其后续效应,党中央国务院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政策以及省委、省政府对榆林的27条支持政策,都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实现我市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要正确处理调

结构与保增长的关系,以保增长促进调结构。要实现保增长的目标,就必须把保证能源化工企业的正常运转放到首位。当前,要重点保持煤炭、兰炭企业和载能企业稳定生产。有关部门应协助煤炭生产企业,加快办理“五证”,改革年检集中在年终审验的办法,分批分月年检。全市兰炭企业生产规模为3700万吨,块煤(需6290万吨)供应将十分困难。对兰炭企业所用块煤,实行政府干预,神华、陕煤以及转化项目配制煤矿的转化剩余煤中,定量、限价供应兰炭企业。“两权价款”应允许在税前列支,降低煤炭企业生产成本,确保现有的兰炭企业正常生产,促使等待观望的在建兰炭企业加快进度,尽快投产。二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结构调整,把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方向。保增长的核心问题不简单是保持一定增长速度,而是增长方式的转型。通过增长方式的转型不仅保障今年短期的经济增长,更要获得未来长期的经济增长能力。三要以市场机制作为结构调整的基本手段。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方面,政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和市场价格的信号引导作用。要防止政府过度不当干预经济运行,扭曲价格信号和经济运行。四要以轻型化、民营化、规模化作为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改变目前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的不合理状况,着力发展轻工业;在所有制结构方面,既要引进大型国有企业,更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和壮大本地企业,努力促进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协调发展;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既要大集团引领,更要大力发展壮大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规模扩张,提高市场竞争力。五要以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结构调整成功与否的最终检验标准。这就是:是否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人民满意不满意;是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合理不合理;是否统筹兼顾,城乡、南北、人与自然发展和谐不和谐。

三、转变增长方式,首先要改革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和模式 一要改革资源开发体

制和机制。要加快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应当停止对各类资源的行政划拨,停止无偿或低价出让资源,“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应由政府做好开发项目的前期工作,用招、拍、挂的方式选择投资者,为各类企业参与能源开发,创造平等的准入和竞争机制。外来投资的大型资源开发企业,应吸收当地企业以资本入股,保障资源地有一定的投资权。二要建立“两型社会”的开发模式。第一,采取环境友好型开发模式。建立“谁破坏、谁埋单,政府统一治理”的环境补偿机制。制定矿区塌陷、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三废”污染等治理补偿办法及细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标准体系,明确企业环境保护和补偿的主体责任,明确补偿资金来源、补偿渠道、补偿方法等,以法规的形式予以界定。项目建设要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努力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二,采取资源节约型开发模式。对不可再生资源要按“整合资源、重组资产、关小建大、联合改造”的方针,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合理、集约、高效利用资源。统筹解决好煤、油、气、盐等资源重叠共存的开发问题,做到科学、有序、综合开发。与煤伴生的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水以及其它资源都必须综合开发利用。三要转变发展模式。我市能源经济的发展模式要从“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要注重资源就地深度转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资源产品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胡锦涛总书记在榆考察期间指示,要坚持资源深度转化,搞煤化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造福一方。因此,对单纯走采输之路的,无论是中央企业,还是地方企业都要严加限制。

四、打造能化企业“航母”,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打造 “航母”靠行政手段很难行

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组建松散型的“榆林煤业集团”。具体设想是:以资源为依托、以资本为纽带,组建股份合作制性质的煤业集团公司。要争取一大块资源或以国有企业现有资源评估作价,以公开出让的形式,由榆林境内的煤炭生产、运销、转化企业,不分所有制性质,不分大小企业,在自愿的前提下,均可认购入股,以投入资本多少来确定占有股份和董事名额。股东大会产生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原有的经营单位不做任何改变,仍可以自主经营。煤业集团实行产运销一条龙、煤电一体化。集团组建后,创造条件,包装上市,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机制来扩展融资渠道,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竞争能力。以该集团公司为载体率先依法取得探矿权和采矿权,争取掌握资源开发的主动权,给地方煤炭工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平台。今后,凡带“煤”字的争取资源、招商引资、订货签约、铁路运力配置、矿区铁路支线和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均由该集团出面,进行滚动发展,逐步实现矿、电、化、路、港、航、运一体化,形成榆林版的类似神华的大集团。目前,我市的兰炭、甲醇、金属镁、盐化工等产业,也具备整合上市的实力和条件。我们应积极引导企业组建集团或行业协会,积极推动其做大做强,发展规模经济。

五、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建立健全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 要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建立

项目合同约束机制,即新建重大项目由业主和当地政府就项目进度、准入条件、退出条件等事宜签订协议,对项目业主进行必要的约束和监督。一要实行科学的招商引资政策。招商引资要注重在非能源领域引进能提升当地产品品脾、拓展产品市场的新技术、新工艺和管理人才。要坚持“内外有别”和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进行招商。要把煤炭等资源要素优先配置给地方民营企业,鼓励他们以资本为纽带,实施“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战略,联合国内外大企业搞转化项目,创造自己的品牌,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群,支持地方民营企业在今后的资源开发中唱主角。二要设立项目准入条件。不管是外来企业还是地方企业都应严格遵守,主要内容应有:第一,严格审查项目业主的资质和实力,谨防玩“空手道”,严禁转手倒卖。第二,资源领域的所有投资企业必须要有转化项目,实行“资源配额制”管理,改配置资源为配置产量,杜绝“大马拉小车”现象。第三,所有地下资源开发项目,须相应创办一个非能源项目,以地下带地上,这要成为一个硬条件。第四,所有资源开发项目都要执行环境保护治理的目标、措施、资金补偿、奖罚等方面的法规政策,把环境保护“三同时”和“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落到实处。第五,所有资源开发项目必须在资源所在地注册,税费在当地交纳并执行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第六,不管是哪个级别的企业都要接受当地政府执法部门如环保、税务、公安、统计、计生等的监督检查,消除地方政府部门执法“盲区”。第七,资源开发企业用地应体现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原则上应按当时当地同类型的市场价格征用。应当允许农民以土地换股份,使失地农民变成企业股东,以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并为构建和谐地企关系打下基础。第八,必须优先安排当地劳动力就业。技术岗位人员应在当地应届和往届毕业生中择优录用,定向委培,取得资格后安排就业。凡适合当地人干的岗位应当优先安排当地人就业。三要建立项目退出机制,确保建设项目落地生根,加快建设进度。第一,要组织专门班子对所有建设项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清理。对项目业主资格、前期工作、资金到位、工程进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分类处理,并形成机制。第二,续建项目要加快进度,确保按计划投产,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拟建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就绪,具备开工条件的,创造好建设环境,尽全力促其开工。对不具备开工条件的,切不要举行“场平仪式”、“奠基仪式”、“开工仪式”等活动,其负面作用大于正面影响。第三,不符合土地、环保、节能等法律和政策的项目,应中止建设,限期改进,逾期不能改进的坚决清退。第四,对资源类转化项目逾期不能落实的,应当撤消批准文件,收回配置的矿产资源和土地,进行新一轮招商引资。坚决杜绝以转化为名圈地占资源,决不允许煤炭、土地(特别是享受

优惠价格的)等资源的非法流转。第五,建立清退预警机制,项目签约后出现开工迟、资金到位慢、进度不达标等情况,要及时发出清退预警信号,不断完善项目退出机制。四要建立项目准入和退出的保障监督机制。要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监督职责的同时,注重发挥好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各方联动,形成合力,确保项目的进入和退出公开、公正、透明。

六、拓宽融资渠道,搭建融资平台

一要积极打造上市公司。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增加直接融资。应当允许企业利用股票期权等方式实现对管理层和员工的有效激励,吸引优秀人才,增强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后劲。二要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我市民间借贷较为活跃,应大力发展民间金融,建立具有银行性质的中介机构,强力推进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建设,合理引导民间融资行为,使之逐步走向合法化、规范化。三是各金融机构要提高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授信等级和额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审查审批制度和信贷操作规程,依据其经营效益和信用等级等方面的变化,实行动态管理,分类考核,及时授信,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四要建立银行与企业对接机制,解决企业流动资金困难问题。企业方面特别是中小企业,应建立健全账务和法人治理机制。银行也应从实际出发,注重企业实力和前景,把信贷政策用足用活。要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等。五要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通过设立资金担保公司、不动产质押、第三方保证等方式构筑多层次的风险共担体系,满足多元化的中小企业信贷需求,解决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

七、切实改善企业投资和经营环境,帮扶企业渡过难关 一要继续加强投资硬环境

建设。继续加快供水、交通运输、电力和环保项目建设,促进基础设施的改善。二要继续推进投资软环境建设。要坚持投资环境“一票否决”制,加大监督、检查、问责、奖惩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要优化和简化审批程序,加速推进项目的落地和建设。要强化服务意识,坚决制止“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和“吃、拿、卡、要”行为。要改变目前上级拨款滞后一年使用的现状。要充分发挥投资环境110的作用,切实做好投诉案件的查处工作,保护好投资商及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妥善处理好地方政府与企业特别是中、省企业之间的关系,搞好社会治安的属地管理,坚决取缔企业以护矿、护井名义组织的“棒棒队”等,着力构建和谐的地企关系。三要积极为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搭建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聘请相关高级技术专家为企业破解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四要千方百计减轻企业负担。应全面清理、取消针对生产经营和投资、技改企业的各种已过时的政策性收费,该减免缓的减免缓,不能取消的,一律按下限收取(如社会保险费、煤管费、集装站转运费、中介机构经营性服务收费等)。应当争取市境内政府主导的二级公路收费站列入第一批撤销名单,全市每年可减少收费7亿元。鉴于国家发改委不允许下浮电价,可考虑变下浮电价为财政补贴电费,使高耗能企业用电保持在0.33元/度左右,以维持这些企业的正常生产。要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贴息支持,建立“工业经济运行调节专项资金”,帮扶企业走出困境。

八、强力推进省上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为榆林跨越发展创建良好平台一

要抓紧落实《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榆林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市直部门要积极主动搞好与省上有关部门的对接和配合,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重点要抓好审批权下放和扶持资金、资源收益向市县倾斜等政策的落实。应当积极争取探(采)矿权设置和土地审批权有相当的自主权。应当争取省上允许资源所在地政府 “以资源换资本,以资本换股份”的形式,争取投资权。二要理顺“两区六园”的管理体制。划清市直部门、管委会、县(区)政府的职能和事权,减少推诿扯皮。应推行“统一规划、分县实施”的项目管理模式,以利发展县域经济。三要积极争取扩大地方煤炭资源保有量。我们必须主动出击,争取占有相当的煤炭资源份额。主要措施可以考虑:一是参考神府煤田的比例,市、县应占有50%以上的份额。二是与陕煤集团联手,引进渭北资源枯竭老矿区的资金、人才,采用神木红柳林煤矿的模式,市、县参股,共同管理,注册当地,吸纳当地劳动力,利益均沾,实现省、市、县多赢。三是大井田周边、综采设备无法开采的边角煤,应由县(区)政府主导,上马中小煤矿,安置失地农民就业。既不浪费资源,又解决了“生态灾民”的长远生计。四要争取拿到岩盐的探(采)矿权,掌握岩盐开发的主动权。鼓励煤炭企业和其它民营企业参与岩盐开发。应先行搞好“一县一井一项目”的开发工作,增加南部县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缩小南北差距。积极推广晒盐项目,将部分农民变为盐民,种田变为“种盐”。据测算,每亩水

地种玉米收益为500元左右。而“种盐”每亩的收益农民为6000元(每亩可晒150吨盐,每吨按40元劳务收入计),财政可收税费4500元。如“种盐”1万亩则收益过亿元,这是南部县财政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捷径。应争取取消食用盐专卖,开拓食用盐市场。

九、多管齐下组织财税收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一要根

据现有的税费政策,挖掘税收潜力,把应该收的各项收益收缴入库。第一,争取及时足额返还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截至2008年底,我市共上缴“两权”价款25.83亿元,已返5.1亿元。2008年10月至12月的“两权”价款尚未返还(按13.08亿元计算,应返还5.23亿元)。2009年预计上缴“两权”价款28亿元,应返还14亿元。第二,确保石油板块的财政收入不减而增。省财政厅和省物价局出台的关于我市征收延长集团550元/吨石油开发费(实为14项政策性收费)的文件所规定的三年定额收费期限已到。我们应当促使延长集团继续缴纳,努力争取长庆集团比照执行。市、县在延长集团的股份今年开始分红,要争取如实结算,按股分利。第三,确保煤炭板块的财政收入不减而增。要搞好煤炭的坑口计量,夯实产量,巩固“破五难,查三漏”成果。争取中央企业按规定缴纳价格调节基金,适当增加市、县两级分成比例。二要积极争取解决好几个税种的征管工作。市上应抽调发改、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专门的班子,拿出有力的报告,赴省进京,积极争取解决诸如:神朔铁路营业税纳税地点调整问题、天然气管道运输营业税、铁路建设建筑安装营业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问题等,维护我市地方税收权益。三要加强政策研究,挖掘政策潜力,努力争取政策性收益。我市应积极主动争取中、省税收政策进行结构性调整,解决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要研究构建有利于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的税收体制,改变现行税制下税收大量转移流失的状况,维护资源输出地的应得利益。要理顺各级财政利益分配关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税分配制度,适当增加市、县两级分成比例。四要加强对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要研究、制定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对圈占、囤积的土地和矿产资源,建议借鉴法国、日本等国的经验,开征资源占有税或闲置税,提高资源利用率。

十、扩大消费内需,促进就业创业

一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大对农村路、水、电、电视、电话、网络、沼气、教育、文化、娱乐、医疗、购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民生存、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农民脱贫致富打好基础,让农民过上“准市民”的生活。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运输、仓储、贸易、信息和技术推广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完善相关服务基础设施。二要千方百计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要提高低保水平,增加离退休人员特别是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待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三要采取各种措施刺激消费。要下大力气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推进“万村千乡”农家店工程,大力发展镇、村级农家店和连锁超市,彻底改变农村的消费环境,促进农村市场逐步繁荣。组织好家电下乡,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开展各种便民服务,如提供放心早餐等,方便人民生活。政府要为企业搭建营销平台,创造良好的环境。当前,可学习江苏等地的经验向中低收入者发放消费券,更直接地刺激消费。四要重点解决好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第一,千方百计解决大中专学生就业问题。应当向神木、府谷那样争取中、省企业安置一定比例的大中专学生就业。府谷庙沟门电厂、神木红柳林煤矿员工中,本地人占到50%至30%左右。政府出钱买部分公益性的就业岗位,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任“村官”、兽医、农技干部等。第二,努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要继续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扶持社区服务、餐饮、商贸流通等行业的发展,使这些就业潜力大、创业和就业成本较低的行业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带资进入小城镇发展商贸、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等服务行业,取消城市对农民工的各种限制,并在住房、经营场地、子女就学、入托等方面提供方便。以就业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免费培训农民工,使其掌握一技之长。第三,要引导和扶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积极协助农村复转军人找到合适的工作。第四,以创业带动就业。政府在融资、税费等方面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农民工创建低投资、低门槛、低风险“三低”实体。鼓励致富农民返乡创办农业龙头企业,以创业带动农民工就业。

十一、大力发展非能源产业,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一要大力实施振兴传统产业战略。

毛纺、制革、酿造、制药、服装、地毯等是我市传统产业。我们应当借鉴内蒙乳业、鄂尔多斯羊绒产业的经验,以传统产业驱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应尽快制定和实施振兴传统产业战略和规划,用最新技术武装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纺织、服装、轻工、医药、食品五大产业。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组建集团企业,建

立生产基地,形成规模经营。要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民营资本为纽带,整合现有企业,组建榆林毛纺集团、服装集团、皮革集团、地毯集团、制药集团和以羊肉、红枣、马铃薯、豆腐、白酒及小杂粮加工为主的食品集团等六大集团,创名牌,争市场,做大做强榆林传统产业。二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坚持“两基地,一中心”建设,要像抓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那样抓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要坚持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会管理等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大力发展“四季农业”,使农民季季有产品,月月有收入。培育农村龙头企业,完善中介服务,提供技术、信息、资金支持,发展壮大第一产业,千方百计让农民富起来。三要建立与能源化工工业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逐步完善购物、观光、休闲等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形成发达的商贸流通体系。精心发展专营专卖、总代理制,提升我市服务业的档次和规模。要全力促进信息服务、金融、物流、咨询中介服务、科技服务、教育、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四要大力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积极进行旅游产业开发与整合,打造红色、宗教、生态等精品旅游线。创新陕北民歌、二人台,发展戏剧、电视剧、诗词、音乐以及具有榆林特色(如剪纸、石雕等)的纪念品等文化产业,丰富旅游内涵。五要充分发挥房地产业带动作用。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力度,促进商品房健康平稳发展。六要引进和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产业水平。

十二、搞好能源化工工业园区和能源产业发展百年规划,促进资源城市转型 一要明确基本思路,制订详细规划。聘请国内乃至

上一篇: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主题实践活动调研报告下一篇:温情冬夜的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