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2024-05-11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精选十篇)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篇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CIN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为无腺体累及的已婚妇女, 无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和CIN治疗后复发患者。

1.2 术前液基薄层细胞学 (TCT) 检查

用窥阴器暴露宫颈, 擦净宫颈口分泌物, 使用液基细胞学专用刷安全插入宫颈口同一方向旋转3圈, 收集宫颈口及宫颈管的脱落上皮细胞, 将采集样本的专用刷装入含有保存液的小瓶内送检。依据宫颈/阴道细胞学TBS诊断标准进行判断, 若TCT检查提示为高度或者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再行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检测。

1.3 HPV检测

将采集样本的专用刷子插入宫颈内停留5 s, 均匀用力旋转3周, 将刷子放入装有生理盐水的无菌封闭子弹头塑料瓶内, 密闭送实验室检测, 不能立即检测的, 置于-20℃的冰箱冻存待检。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术进行HPV-DNA分型检测。

1.4 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TCT检查提示为高度或者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且高危型HPV阳性的患者, 在阴道镜下所见宫颈病变最严重处进行多点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正常转化区常规取移行带12点、3点、6点和9点钟处, 移行带上移至宫颈行宫颈管搔刮术。

1.5 宫颈锥切术治疗[2]

患者月经干净后3 d~7 d, 无生殖器官炎症,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 宫颈周围注射2 U垂体后叶素生理盐水80~100 m L后, 行冷刀宫颈锥切术。用2-0铬制合成线荷包缝合创面, 无菌碘伏纱布填塞阴道24 h, 标本送病理学检查, 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48 h。

1.6 观察指标

术后3个月常规检查创面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转归, 并复查TCT, 检测HPV-DNA分型, 有可疑病变者行阴道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统计术后HPV持续感染率, 评估术后CIN复发与术前HPV感染的关系。

2 结果

2.1 术前HPV检查结果

本组40例患者中, 术前检查示HPV阳性72.5% (29/40) , 其中HPV16亚型占58.6% (17/29) , 其他亚型占41.4% (12/29) ;HPV阴性占27.5% (11/40) 。

2.2 手术情况

本组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宫颈锥切术治疗, 2例患者术后病检结果提示为浸润癌, 行子宫全切术。

2.3 随访情况

随访时间3个月~6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4.5个月, 除2例子宫全切术患者, 本组完成随访人数38例, 随访率为95.0% (38/40) 。术后6个月, 38例患者行TCT及HPV-DNA分型检测, 其中3例进行阴道镜下活检。

2.4 临床疗效

术后3个月, 35例宫颈创面均完全修复, 宫颈外观恢复正常, 宫颈管无狭窄和粘连, 无术后感染, 治疗有效率达92.1% (35/38) 。3例患者术后3个月宫颈口见米粒大的息肉, 予切除, 术后2个月宫颈外观恢复正常。

2.5 术后HPV感染情况

术后6个月HPV持续感染率为18.4% (7/38) , HPV感染清除率为81.6% (32/38) 。HPV16亚型持续感染率为12% (3/25) , 其他亚型持续感染率为13.3% (2/15) 。

2.6 术后CIN复发和术前HPV感染的关系

6例获得随访的术前HPV阳性患者中CIN复发者占20.7% (6/29) , CIN消退者占79.3% (23/29) , 11例获得随访的术前HPV阴性患者中无CIN复发者。

3 讨论

目前治疗CIN的方法包括激光、微波、电凝、冷冻治疗等, 但多为破坏性消融性的方法, 存在术后无法行组织标本病理学检查, 切割组织边缘炭化, 影响病理学诊断等弊端。随着宫颈癌筛查技术和宫颈锥切术的进一步发展, 宫颈锥切术[3]以其操作简单, 创伤性小, 出血少, 切除物可行病理学检查以及保留子宫等优点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对CINⅡ~Ⅲ级患者行宫颈锥切术, 能够有效地减少宫颈癌的发生已成为业内共识, 并且为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保留了子宫。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宫颈锥切术治疗后, 患者宫颈创面出血少, 恢复良好, 无宫颈粘连或狭窄, 无术后感染, 治疗有效率达92.1%。

宫颈感染HPV后, HPV可以潜伏在上皮细胞内若干年, HPV阳性的CINⅡ~Ⅲ级患者若不经治疗, 其HPV感染很难消除, 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 HPV活力恢复, 在上皮细胞内大量繁殖, 会使细胞增殖失控, 从而导致癌前病变和浸润癌等一系列变化。宫颈锥切术切除病灶的同时, 可将HPV赖以生存的部位切除, 使HPV得以清除。本组结果显示CINⅡ~Ⅲ级患者经宫颈锥切术治疗术后6个月再次复查, HPV感染清除率达到81.6%。提示宫颈锥切术有利于清除包括HPV16亚型在内的HPV各亚型感染, 可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性。但是本组结果也表明宫颈锥切术不能完全消除HPV感染, 仍有18.4%的随访患者存在术后持续感染。

术后复发率是评价治疗方法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本组结果显示, 宫颈锥切术后6个月, 术前HPV阳性患者的复发率高于HPV阴性者, CIN复发与术前HPV感染有关, 提示HPV感染可能是CIN复发的高危因素。因此, 术后进行定期的临床随访, 并检测HPV持续感染的情况是评价宫颈锥切术治疗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摘要:目的 观察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ⅡⅢ级) 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40例CINⅡ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创面愈合、临床转归、术后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感染率等, 评估术后CIN复发和术前HPV感染的关系。结果 随访38例, 术后3个月, 35例患者宫颈创面均完全修复, 宫颈外观恢复正常, 宫颈管无狭窄与粘连, 无术后感染, 治疗有效率为92.1% (35/38) ;术后6个月, HPV持续感染率为18.4% (7/38) , CIN复发与术前HPV感染有关。结论 宫颈锥切术简单安全, 可一定程度上清除HPV, 但术后应加强HPV检测。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HPV,液基薄层细胞学 (TCT)

参考文献

[1]于春梅, 李爽, 徐晓辉.宫颈液基细胞检测系统,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阴道镜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价值[J].吉林医学, 2011, 32 (上月刊) :4101-4102.

[2]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96-397.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筛查与诊疗 篇2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HPV;治愈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49-01

【Abstract 】 Objective: To discuss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fo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Methods: Collected 172 CIN patients from outpatients in 4 years in our hospital. There were 104 cases of CIN I, 43 CIN II, 25 CIN III. We chosen physics and operation to treat. Followed up 2 years to observe recover rate. Observe relation of CIN and HPV. Results: CIN had high correlation with HPV. The recover rate of three groups were all over 80.0%. Conclusion: The key to prevent and treat CIN was screening and choose proper way to treat.

【Key words】 CIN, HPV, recover rate.

妇女癌肿中,子宫颈癌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现今女性广泛受到宫颈病变的困扰,而宫颈的癌前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长达10年。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归因于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由此可见及时早期发现病变可使宫颈癌变为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为了解近年我院就诊患者CIN的筛查状况与诊治,回顾分析了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体检或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体检或门诊患者,TCT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或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 N的病人有172例。年龄为19~65岁,均经宫颈组织活检确诊。其中CIN I 104例,CIN II 43例,CIN III 25例。主诉白带增多者为11例,血性白带38例,接触性出血69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者54例。宫颈糜烂有127例,宫颈光滑有55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LCT),并通过基因芯片方法检测HPV感染亚型。不同类型的CIN处理方法:①对于阴道镜检查结果满意的CIN I患者,在第6、12个月重复细胞学检查,如细胞学检查结果≥ASC,则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二次细胞学检查阴性者建议每年1次细胞学检查;如患者要求治疗,随访不便,而宫颈管诊刮为阴性,则采用微波治疗或LEEP刀;②CIN II患者若宫颈管诊刮为阴性多采用LEEP刀;③CIN III患者多采用全子宫切除术,对年轻患者有生育要求则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详见下表1。

1.3 疗效判定: 术后1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3个月随访1次,第2年开始半年随访1次。每次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出现可疑病变者行阴道镜检查。随访期限为半年至2年。治疗后1年内无CIN病变存在定为治愈;治疗后半年内CIN病变存在为CIN残存;治疗后无CIN病变存在,但1年后发现CI N者定为CI N复发。

2结果

2.1 CIN各级与HPV亚型感染的关系: 均有HPV-16,HPV-18高危感染。HPV感染及病毒负荷率高度相关,CIN III感染率高于CIN II、CIN I。详见下表2、3、4。

2.2 疗效: CIN I患者自然转阴67例,自然转阴率为85.9%。

3讨论

美国妇产科学院1995年3月的建议,"所有有性活动或年龄超过18岁的妇女,每年都应进行1次宫颈细胞学抹片检查。当连续3次或3次以上捡查均获满意且正常的结果,则可由医生决定对低度危险者减少检查次数"。我国由于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均处于发展阶段,难以做到上述普查规划,但医生和妇女均应树立筛查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善和实施筛查工作。目前研究发现HPV感染及某些亚型感染与CIN的发生及癌变高度相关。本实验结果也显示HPVl6、18、33、58对各级别病变均占有优势。CIN治疗方法的选择根据组织学结果和病变程度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尽可能切除病灶而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同时应考虑个性化原则,并重视治疗后随访。目前我国对CI N的权威治疗方案与发达国家不完全相同。对于CINI 采用随访或局部治疗,对CIN I I 级、CINIII级尤其CIN III包括原位癌仍主张除年轻有生育要求外,应行子宫切除术。本组资料显示,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宫颈锥切均有较高的准确性,是较为可靠的诊断方法。LEEP是采用高频电刀,与传统电刀相比有精细的手术效果,不会发生组织炭化,影响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对邻近组织伤害小,且操作简便易与推广,治疗后愈合快,不会发生宫颈狭窄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连丽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9

[2] 乐杰.妇产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7

[3] 朱红芳 王红梅. 15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2011,30(14):278-279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篇3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 年龄29~54岁, 平均36.5岁, 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 带血丝, 宫颈接触性出血等。门诊对液基薄层细胞学涂片结果异常, 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确诊为CINⅢ级10例。

2 治疗方法

手术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天, 绝经者例外, 采用型号Esu-220高频电刀行leep治疗, 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白带常规, 宫颈有脓性分泌物, 用甲硝唑阴道塞药2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用碘伏常规冲洗外阴、阴道、宫颈, 阴道窥器充分暴露宫颈, 再用碘伏棉球再次消毒宫颈, 干棉球拭净宫颈分泌物, 调试leep治疗仪, cut功能键至功率59W, 因术前诊断为CINⅢ级, 根据糜烂面范围选择适当规格的leep锥切刀, 用leep锥切刀以宫颈3点处为支点, 顺时针方向360度锥形切除宫颈糜烂面组织, 范围超过病变边缘0.5cm, 再用leep环切刀修整边缘, 切割深度尽量达到0.7cm左右, 锥切时速度要慢, 让leep刀边切边凝, 这样创面渗血少。切面少量活动性出血用球形电极电凝止血, 用甲硝唑粉和云南白药粉喷在创面上, 再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涂于纱布上塞入阴道, 术后12小时取出, 切下的宫颈标本常规送病理, 嘱患者: (1) 术后口服抗生素3~5天; (2) 禁止性生活2~3月, 禁止盆浴, 术后尽量卧床休息10余天; (3) 术后月经来潮后经净3~7天本院复查, 术后3月再复查TCT。

3 结果

10例CINⅢ级中, 治愈9例, 其中1例术后3月本院复诊TCT检查CINⅠ级, 予再次宫颈环切术, 后再复查治愈。

4讨论

leep刀宫颈电环切术近年来已普及应用到临床, 而宫颈电锥切术用于治疗CINⅢ级在基层医院仍未达到广泛应用。过去CINⅢ级采取的手术方式是全子宫切除术, 或筋膜外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手术创面大, 如果患者年龄小, 影响生育功能, 生活质量下降。Leep刀治疗CINⅢ级取缔了这些欠缺。Leep刀采用高频无线电刀, 由电极尖端产生3.8兆赫的超高频电波, 在接触身体组织的瞬间, 由组织本身产生阻抗, 吸收此高频电波产生的高热使细胞内水分子形成蒸汽波而达到切割止血的目的, 不会发生组织牵拉、碳化现象, 对周围组织伤害少, 不影响病理检查的结果, 没有电流通过身体的危险, 手术时间短, 平均5~10分钟, 操作简单, 痛苦少, 不需要麻醉。

传统电刀标本边缘100%有碳化现象, 标本边缘无法确定是否切除干净, 局灶性癌易丢失, 因此对病理诊断有一定影响, 对微小浸润癌的诊断造成困难。Leep术刀可提供完整的无碳化的组织标本, 并可确诊较难诊断的微小浸润癌。

术后注意事项:创面需要约2个月的时间愈合, 2月内禁止同房, 因同房会影响宫颈创面的愈合, 很可能引起阴道炎症, 从而影响宫颈正常组织的修复。治疗后, 由于创面的愈合, 会出现大量的阴道排液, 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 勤洗外阴, 但不能阴道塞药或冲洗。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篇4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冷刀锥切术 高频电波刀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7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 19-(2011)02-10-03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1]。随着CIN发病的年轻化,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和检测手段的提高,CIN检出 率有所增加,对CIN的及时诊治与治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甚至早期诊断可达到治愈[2]。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是治疗CIN的经典治疗手段,(LEEP)高频电波刀切除术 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治疗CIN的临床疗效也得到了广泛认可。本文针对两种术 式治疗CIN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对象:选取我院妇科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经宫颈液基细 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以及活体组织检查确诊CIN患者306例。年龄为23~55岁,平均32.68 ±3.16岁。经患者知情同意,随机分成CKC组与LEEP组两组,CKC组病例72例,其中CINⅠ11 例,CINⅡ52例,CINⅢ9例;LEEP组病例234例,其中CINⅠ34例,CINⅡ177例,CINⅢ23例。 两组患者病情及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前白带常规、血、尿常规均正常,治疗时间选择 在月经干净后3~7天,术后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5天;2个月内禁性生活、盆浴;注意外 阴清洁,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遵医嘱复查。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 血量,手术费用、治疗时间、疗效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

1.2 治疗方法:CKC组:患者经骶管内麻醉或腰椎麻醉后,按传统的宫颈锥 切术步骤操作。LEEP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后,宫颈表面涂卢戈氏碘液确定病变 范围并行表面麻醉,根据病变范围选择合适电圈,调节输出功率,采取“Cowboy-hat”的步 骤,于病变外围2~5mm切入,深度约5~7mm。视术中出血情况调节切割速度,切割后电凝止 血。切下组织甲醛固定,送病理检查。创面无菌纱布局部压迫止血,于次日晨取出。

1.3 疗效评定[3]:手术残留:为术后切除标本切缘发现CIN;治 愈:为术后半年无CIN病变;病变持续存在:为术后半年内仍有CIN;病变复发:为手术后无 CIN残留,在半年后发现CIN。病变持续存在和复发均经病理证实。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 =0.0 5为检验水准,P<0.05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种术式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时间、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等方面差异均具有显 著性,见表1。

2.2 两种术式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经确切概率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923,见表2

2.3 两种术式不良反应比较

CKC组有4例宫颈粘连;5例脱痂期流血多于月经量;2例宫颈功能不全;LEEP组有6例宫颈粘 连;9例脱痂期流血多于月经量;2例宫颈功能不全。经检验,=4.203,P=0.040,差异有 显著性。

3 讨论

CIN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几率是无CIN的7倍[4],早期诊断及治疗CIN疾病对预防宫 颈浸润癌的发生至关重要。同时,CIN的发病也表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因此,患者对治疗后 生活质量要求较高,对CIN的治疗技术不断革新发展。CKC是治疗CIN的经典术式,可切除大 块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其手术切缘无烧灼及热损伤,不影响病理诊断,能够明确宫颈病变 程度。然而其手术需要住院在手术室中行麻醉后进行,费用昂贵,且术后并发症尤其是出血 、宫颈粘连以及宫颈功能不全等症状发病率较高。LEEP刀环切术是近10年来临床中得到广泛 应用的新技术,其原理是是利用高频放电的热效应对病变组织进行切割并凝血,与传统的CK C相比,不需要麻醉或仅表面麻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操作简单,因此可在门诊治疗, 即可获得良好疗效,并取得足够的宫颈组织进行病理诊断,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病率较低。目 前关于LEEP刀环切术治疗CIN,特别是针对CINⅠ和CINⅢ的治疗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有学者 认为,生育前LEEP治疗不易导致宫颈机能造成损害,基本不影响受孕和妊娠结局[5] 。但也有学者认为LEEP刀对CINⅠ的治疗过度,而对于CINⅢ又存在手术病灶切除范围不够 广,特别是由于热效应影响切缘的病理诊断等不足[2],从而导致复发率较高。

本研究严格按照CIN手术指征治疗,最大限度避免过度治疗,其中CINⅠ共计45例,40例为持 续CINⅠ无随诊条件,5例为患者要求手术;CINⅢ共计32例,该32例患者希望保留生育功能 而未行子宫切除术。研究结果显示,LEEP刀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时间、愈合 时间及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术后并发症较低,与大量文献报道相符;两种术式 疗效无差异,234例采用LEEP刀手术患者仅1例复发,因此LEEP治疗CIN的疗效安全有效,只 要明确手术指征,规范手术操作,严密注意术后病理观察及随诊,即可获得满意疗效,在临 床中应用优于CKC。

4 参考文献

[1]乐 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1

[2]郎景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 5):261

[3]钱德英,岑坚敏,黄志宏,等.子宫颈电环切除术对20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 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8):474

[4]刘霞,郭彩霞,何国蓓.子宫颈电圈环切术诊治宫颈病变临床观察[J].山 东医药,2005,45(33):49

[5]裴雪梅.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56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9,15 (10):1163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100例, 全部患者均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年龄为23~55岁, 平均年龄为 (33.4±5.3) 岁;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50例, 在基线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选择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协助患者选择膀胱截石位, 常规术前处理, 将鸟嘴式窥阴器置入, 并在患者宫颈部位涂抹卢戈液, 进而来对病变的具体部位进行确定。选择鼠齿钳对宫颈向外进行牵拉, 结合患者的病灶大小来对三角形电切环进行选择, 电凝功率应设置为40~50 W;选择电环均匀切除宫颈组织, 如果发生凝血, 则应给予电凝止血。

实验组患者选择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患者选择腰硬联合麻醉, 协助其选择膀胱截石位, 术前对会阴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在穹隆位置和宫颈位置涂抹卢戈液, 以此来对对病变的具体部位进行确定。选择鼠齿钳对宫颈向外进行牵拉, 在未着色的区域行浅环形切口, 切口深度应控制为3 mm, 以30°的角度, 沿宫颈管向内切入到宫颈深部, 锥形、均匀切除宫颈;术后进行电凝止血, 给予纱条填充, 切除的组织应及时送检。

1.3临床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通过随访来了解患者的复发情况, 并对两组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 以率 (%) 表示, 若 (P<0.05) 则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 (45.6±12.3) m L、 (34.3±6.3) min;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 (8.8±3.1) m L、 (6.7±2.2) min;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 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2.2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和术后疾病复发情况观察:术后3个月内, 实验组中, 2例患者发生复发, 术后复发率为4.0% (2/50) ;对照组中, 7例患者发生复发, 术后复发率为14.0% (7/50) 。实验组中, 术后3例患者发生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6.0% (3/50) ;对照组中, 术后12例患者发生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24.0% (12/50) 。在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率以及术后疾病复发率方面, 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3讨论

过往在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进行治疗时, 全子宫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方式, 然而在人们生活理念以及生命质量不断改变的过程中, 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同时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希望也越来越强烈, 尤其现在是“开放二胎时代”, 40岁左右的患者患慢性宫颈炎的尤其多, 她们受到国家计生政策的影响, 只有一个孩子, 现在面临生育二胎, 还有子宫切除可加速卵巢功能的衰退, 使这一进程提早4年[2], 卵巢的血供一部分来自卵巢动脉, 另一部分来自子宫动脉上行支, 从子宫的侧方供应卵巢的血液占50%~70%, 术中测定子宫切除后供应卵巢的血液减少50%[3], 卵巢血供的减少, 势必导致卵巢功能的衰退, 曹美良[4]报道子宫在生殖内分泌系统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 而雌激素在预防衰老和骨质丢失以及心脑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子宫切除后卵巢血供减少, 内分泌改变越明显, 雌激素水平越低更年期症状, 另外, 研究认为[5]子宫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并具有内分泌功能, 子宫肌层可合成前列腺环素 (PGT2) , 而PGT2有扩张血管等作用, 切除子宫体内PGT2合成减少、导致冠心病的发生率升高及更年期症状、骨质疏松症的提早出现。所以在排除子宫恶性病变的情况下是应该尽量保留子宫, 故宫颈锥切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并开始逐渐代替全子宫切除术[6]。

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宫颈冷刀锥切术也越来越成熟, 应用宫颈冷刀锥切术不仅能让患者免于切除子宫, 生育能力得以有效保留, 同时还能对切除组织实施病理检查, 不影响组织诊断, 进而对病情的发展情况进行确定, 防止手术治疗不合理而引起疾病复发[7]。选择宫颈环形电切术来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 主要是通过高频电流来有效切除宫颈组织, 该手术治疗方法的优点主要为术中出血量少, 手术操作简单方便, 不需要缝合手术创面, 手术操作时也不需要对患者实施麻醉。但是要求切割宫颈时匀速、快, 如切割速度慢, 使得宫颈切面过热碳化, 影响组织学观察[8]。

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 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而在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率以及复发率方面, 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结果显示, 在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进行治疗时, 应用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 能让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率和术后复发率有效降低, 但是该手术方式的术中出血量大, 而且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 术中出血量则较少, 手术操作时间也很短, 但是术后容易出现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和疾病复发。是否与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个人点人乳头瘤病毒 (HPV) 的亚型、病毒的持续存在时间以及病毒的负荷等不同有关[9,10,11,12], 所以临床中在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进行治疗时, 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手术治疗方式的优点来对最终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确定。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的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分成两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5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 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而在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率以及复发率方面, 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进行治疗时, 应用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能让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率和术后复发率有效降低, 但是该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较长, 而且术中出血量较大;临床治疗期间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对治疗方案进行选择和确定。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并住院行冷刀锥切治疗的CINⅢ级患者105例。患者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32岁,无自觉症状体检时确诊11例,白带增多36例,性交后少许阴道出血58例;妇检时见宫颈光滑者19例,中度糜烂样改变44例,重度糜烂样改变42例。91例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所有患者术前均行TCT及HPV检测,并于阴道镜下活检确诊CINⅢ级,HPV检测高危型16或18型共65例。术后随访2年,每半年一次,随访主要内容为TCT检查及HPV检测以及阴道镜检查。

1.2 手术方法

1.2.1 阴道镜多点活检方法

阴道镜前72 h禁止性生活及阴道用药。阴道镜检查见:厚白的醋酸上皮、白斑、粗细点状血管、粗或细镶嵌、溃疡、碘不着色区。发现病变区,在病变区进行活检,术后病理均CINⅢ或GGINⅠ~Ⅱ。

1.2.2 CKC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静脉麻醉下冷刀切除,切除范围:碘不着色区外0.5~1.0 cm,深达1 cm,锥形切除宫颈,锥高2~2.5 cm,切面应用可吸收线改良缝合,再次成形宫颈,术毕与成形的宫颈管内放置泰凌止血纱布,常规阴道填纱布2块,留置尿管,纱布于术后24 h,创面无出血,拔除尿管。切除组织全部连续切片病理。比较锥切术后病理情况。

1.3 对照方法

切除标本切缘及距切缘1 mm,发现CIN或癌细胞为阳性,未发现为阴性。

1.4 术后随访

所有患者均严密随访,随访方法,每3个月查TCT,若2次阴性改半年查一次TCT,每1年查一次HPV,随访时间:3个月~2年。

2结果

2.1 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检查符合情况:①完全符合79,占75.2%;②16例(15.2%)升级,为早浸癌;③10例降级(9.5%)为CINⅠ和CINⅡ。

2.2 追加手术及术后病理,本组中有11例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和扩大的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8例CINⅢ、2例宫颈鳞癌1A期、1例宫颈鳞癌1B期。

2.3 宫颈冷刀锥切术并发症

2.3.1 出血 术中出血一般10~60 ml;大于80 ml 2例,术后7~15 d出血2例,均为脱痂后出血。

2.3.2 宫颈粘连,本组病例术后未发生宫颈粘连。

2.4 随访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4例复发,宫颈细胞学检查3例CINⅠ、1例CINⅡ。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

3讨论

3.1 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其利用阴道镜的放大作用,观察宫颈上皮构型以及基质血管的细微变化,判断是否有病变,选择准确的活检部位,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在CIN的诊断中,有一定局限性,病灶位于宫颈管时,由于颈管无法暴露,取材困难易漏诊。②CIN多为多中心的病变,活检受局限,易漏诊,尤其对宫颈浸润Ca容易形过低诊断而延误治疗。③受检查医生的主观影响,有时因活检组织少,取材浅,病理诊断困难。CKC能切除较大宫颈组织供病理诊断,了解病灶范围切缘情况,浸润深度,颈管情况等病变分级,克服了阴道镜活检的缺点,防止了浸润癌的漏诊,同时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提供了保留生育功能的途径。此外,锥切还有治疗作用,如果仅为原位癌,且切缘未累及,宫颈锥切术手术范围足够,不需再扩大手术范围,但术后要定期严密随访[1],依据随访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3.2 CINⅢ行CKC术后是否追加手术,子宫切除手术以前是治疗CINⅢ的主要方法,疗效肯定,但使患者的生育功能丧失,近20年来,CIN的患者及宫颈Ca年轻化趋势,很多患者渴望保留生育功能,CKC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途径,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人们对治疗后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对保留卵巢和阴道功能的要求尤为突出,不仅年轻患者,中年患者同样希望在治疗后能保留女性内分泌功能和正常性生活[2]。Kolstad和klem[3]报道21例宫颈原位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随访10~25年,锥切术后发生率3.3%,子宫全切术后发生率为3.4%。Boulanger等[4]的临床资料表明,宫颈锥切术后发生率为3%,全切术后发生率为2.7%,可见全子宫切除术并不能减少CIN患者术后发生率。目前认为全子宫切除术不作为CINⅢ的初次治疗,主要基于锥切术后病理,患者年龄,生育要求,随访条件、切缘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妇科其他手术特征综合考虑。

3.3 锥切术后并发症,CKC常见并发症为出血,Burgharcl[5]等的严重出血率10%~13%,术中范围越大,血性分泌时间越长,3点及9点处术后易出血,术中尽量减少电凝止血,本文采用改良式,宫颈缝合术,术后及脱痂期严重出血率大大降低。锥切术后另一个并发症是宫颈粘连或狭窄,可能与病变面积、术后是否感染相关,本组患者后无粘连发生,可能与能重新成行宫颈,宫颈创面相对远离相关。

可以看出,宫颈锥切术可以提高CINⅢ的诊断准确率,预防浸润癌的漏诊,在临床中应作为诊治CINⅢ的首选方法。

摘要:目的 评估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CINⅢ)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105例CINⅢ患者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宫颈锥切术的病理结果。结果 CKC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完全符合者79例(75.2%)。不符合者26例(24.8%),16例(15.2%)升级,均为早浸癌;10例降级(9.5%)为CINⅠ和CINⅡ;切缘未净4例(15.2%)。11例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和扩大的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8例CINⅢ、2例宫颈鳞癌1A期、1例宫颈鳞癌1B期。所有病例术后随访,4例复发,宫颈细胞学检查3例CINⅠ、1例CINⅡ。宫颈锥切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术后出血。结论 宫颈锥切术可以提高CINⅢ的诊断准确率,预防浸润癌的漏诊,是CINⅢ应首选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冷刀锥切术,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戴红英,段玉英.冷刀宫景锥切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体验.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11):67-69.

[2]曹泽毅,子宫颈癌治疗的变迁与思考.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3):212-215.

[3]Kolstod P klem V.Long-term follow up of1121coses of carcinoma in situ ob stet Gynecol

[4]Boulanger Jc,Gondry verhoest p,et al.Tre a tment of CIN after menpause.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1,95:125-80.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CIN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宫颈冷刀锥切术 (CKC) 组和宫颈环行电切除术 (LEEP) 组, 各42例。CKC组平均年龄 (46.9±4.8) 岁, 平均孕次 (2.1±0.4) 次, 平均产次 (1.3±0.2) 次;LEEP组平均年龄 (48.5±5.6) 岁, 平均孕次 (2.4±0.5) 次, 平均产次 (1.5±0.5) 次。所有患者均为CINⅢ级。两组患者年龄、孕次及产次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手术方法

宫颈冷刀锥切术:首先给予患者实施腰部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 运用阴道拉钩充分暴露宫颈, 确定具体病变范围可采用碘试验。其次以鼠齿钳在碘不着色区之外分别于6点、12点处夹住宫颈, 向外牵拉宫颈至阴道口外。用手术刀在不着色区域外0.3~0.5 cm处呈垂直方向作深达3 mm的浅环形切口。然后以宫颈管为轴线向内呈30°并逐渐向宫颈深部不断切入, 切入的同时要观察宫颈的长度、厚度, 必要时可用探针协助宫颈管得到均匀锥形切除宫颈, 防止锥尖偏斜。最后采用陈世改良缝合法对宫颈进行缝合, 便于宫颈形成且止血, 再把病理送检。

宫颈环行电切除术:首先给予患者腰部麻醉, 常规消毒阴道和外阴后将宫颈充分暴露, 在宫颈上敷5%醋酸和涂抹卢戈氏碘液, 对病变范围再次确定。其次在碘不着色区之外运用鼠齿钳夹12点牵拉宫颈。根据宫颈病变情况选择LEEP刀, 对病变组织实施环形切除, 切割深度达15~20 mm, 切割宽度要超过病变区外缘3~5 mm。然后选用电刀将宫颈深部部分组织切除, 止血完毕后重塑宫颈外形。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以“±s”,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CKC组术中出血量为 (32.6±5.3) m L, 手术时间为 (22.4±5.8) h, 创面愈合时间为 (45.6±6.7) 天;LEEP组术中出血量为 (13.4±2.9) m L, 手术时间为 (8.1±2.5) h, 创面愈合时间为 (34.2±5.9) 天。从上述结果得知, CKC组术中出血量小于LPPE组, 同样手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短于LEEP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对比

CKC组与术前病理一致24例, 无CIN和癌2例, 浸润癌1例, 切缘阳性4例;LEEP组与术前病理一致36例, 无CIN和癌7例, 浸润癌4例, 切缘阳性8例, 两种手术方式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LEEP组术后宫颈管粘连发生率低于CK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创面感染发生率和出血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CIN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 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有着紧密联系的癌前病变的统称。疾病因素有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吸烟、内源性与外源性免疫缺陷, 微生物感染等, 一般患者为体征和症状明显, 部分患者有宫颈肥大、糜烂、充血及白带增多等慢性宫颈炎表现。临床治疗该病多采用手术治疗, 根据宫颈活组织、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法, 其中CINⅢ级多采用宫颈锥性切除术, 它可达到治疗宫颈病变的目的, 同时还可满足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愿望, 手术过程中所切除的标本还可做病理学检查, 通过进一步明确诊断, 防止因不切当的手术切除而导致复发现象[2,3]。LEEP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 它能弥补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 (TCT) 及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不足, 具有降低CIN漏诊率、误诊率的优势。CINⅢ级包括原位癌和重度非典型增生, 不能在治疗此病时将子宫切除术作为首选, 在CIN治疗中阴道镜有一定的局限性, 尤其CIN为多个发病点且每个病点病变程度有所不同, 十分容易造成漏诊。

综上所述, 宫颈环行电切除术治疗CINⅢ级的疗效显著, 和宫颈冷刀锥切术相比术中出血少, 手术时间短, 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庆芝, 黄山鹰, 唐雪莲, 等.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对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疗效比较[J].现代医学, 2011, 39 (2) :162-165.

[2]钱菊芬, 陶爱群.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比较[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3, 21 (4) :263-265.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均同时行TCT和HPVDNA检查,对符合阴道镜检查适应症者行阴道镜检查,在阴道镜下异常部位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最后经病理学确诊为CIN1、2级的患者为观察组共76例,年龄20~65岁,平均33.7岁。其中HPV高危亚型感染60例,病理证实为CIN1级63例,CIN2级13例。对照组38例,年龄21~45岁,平均31.2岁。其中HPV高危亚型感染26例,病理证实为CIN1级36例,CIN2级2例。所有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前均接受口头知情同意和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1.2 方法

观察组:保妇康栓(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74g/枚,每次一枚,每晚一次放置阴道深处,月经干净后连用16d,共3个疗程(3个月)。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

1.3.1 HPV感染

(1)治愈:HPVDNA复查结果为阴性。(2)无效:HPVDNA复查结果为阳性。

1.3.2 CIN治愈:

(1)TCT和HPV检测均阴性。行阴道镜检查如镜下无异常发现或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无CIN的存在诊断为治愈。(2)无效:活检后病理诊断CIN1级和CIN2级维持不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76例,年龄20~65岁平均33.7岁。其中HPV高危亚型感染60例,病理证实为CIN1级63例,CIN2级13例。对照组38例,年龄21~45岁,平均31.2岁。其中HPV高危亚型感染26例,病理证实为CIN1级36例,CIN2级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HPV的感染率、病理检查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观察组治疗CIN1、2级疗效

应用保妇康栓治疗3个疗程后,在观察组中,64例(83.9%)CIN转阴。在对照组中,有12例(31.6%)CIN转阴。两组CIN的疗效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观察组治疗HPV感染的疗效

在观察组中HPV高危亚型感染60例,对照组中HPV高危亚型感染26例。应用保妇康栓治疗后,观察组HPV高危亚型感染有46例(76.7%)转为阴性,而对照组中只有10例(38.5%)转为阴性。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在保妇康栓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耐受性好。

3 讨论

3.1 随着宫颈癌防癌普查工作的开展,CIN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并有年轻化的趋势[1]。

有部分女性在检查出CIN时还未完成生育,对于宫颈局部手术对生育带来的影响存在焦虑。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对临床工作提出了挑战。

3.2 保妇康栓的药理作用

本实验采用的保妇康栓主要成分为莪术油。中药莪术属姜科姜黄属植物含莪术醇、莪术酮、莪术双酮等20余种化学成分。体外实验通过RT-PCR半定量检测发现,应用保妇康栓后,宫颈癌Si Ha细胞中HPV16 E6、E7基因片段m 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提示保妇康栓对于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HPV基因片段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值[2,3]。同时保妇康栓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于宫颈和阴道的各种炎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4]。

3.3 宫颈癌的病因主要有高危型HPV感染所致[5]。

在医院的高危人群中感染率为63.1%左右,但目前尚没有针对HPV感染特异有效的药物[6]。在我们的观察中,保妇康栓使HPV高危亚型感染妇女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保妇康栓在治疗HPV感染方面能够有效清除HPV感染,使其转为阴性,是安全有效的。对于CIN1、2级的治疗观察中,保妇康栓治疗组CIN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CIN的有效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保妇康栓对于宫颈CIN1、2级的治疗提供了更为合理有效的方法。

3.4

近年来,宫颈环形电切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CIN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就目前的证据,对于CIN疾病的治疗,没有哪一种方法更具有优势,可据CIN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鉴于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人们对其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针对年轻有妊娠意向的妇女实现CIN治疗的个性化选择和规范化治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7]。保妇康栓对于为低级别宫颈病变的处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但有待扩大样本量,长期巡诊。

摘要: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2级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门诊将病理学诊断为CIN1、2级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6例,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亚型感染60例,用保妇康栓进行治疗;对照组38例,其中HPV高危亚型感染26例,患者仅进行观察不做治疗。两种患者于用药结束3个月后均进行TCT和HPV复查。结果 应用保妇康栓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中,64例(83.9%)CIN转阴,对照组中有12例(31.6%)CIN转阴。两组治疗CIN的有效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保妇康栓治疗后,观察组中有46例(76.7%)HPV高危亚型转为阴性,而在对照组中只有10例(38.5%)HPV高危亚型转阴,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保妇康栓治疗CIN1、2级是安全有效的,适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保妇康栓,人乳头瘤病毒

参考文献

[1]Thomas C,Wright L,Massad S,et al.2006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women with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aeoplasia and adenocarcinoma in situ[J].Am J Obestetrics&Gynecology October,2007,280(18):340-345.

[2]商宇红,白丽霞,魏丽慧.中药保妇康栓对宫颈癌细胞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2003,4(5):336-338.

[3]张小燕,卞美璐,房青,等.保妇康栓对人乳头瘤病毒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7,21(4):120-124.

[4]陈伟,刘党生,王敏伟,等.保妇康栓体外抗病原微生物活性的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718(4):243-245.

[5]卞美璐,陈庆云.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癌[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8):522-525.

[6]赵健,杨英捷,廖秦平.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分型检测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2):1148-1151.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篇9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刀;阴道镜;疗效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有密切关系的癌前病变的统称,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可预防演变为宫颈癌[1]。由于CIN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临床常规检查难以诊断CIN,目前趋向于多种辅助诊断方法联合应用,最后确诊需靠病理诊断。我院近年来联合应用阴道镜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刀)诊断和治疗CIN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66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7.9±5.7)岁,所有患者均排除急性生殖道炎症和除宫颈活检外其它手术史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阴道镜联合LEEP刀手术。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所有患者均取膀胱截石位,置入阴道窥器充分暴露宫颈。采用3%醋酸溶液湿敷阴道镜口,观察病变范围以及醋酸反应,之后将1%碘溶液涂抹在宫颈上,观察宫颈上皮色泽和病变范围。利用活检钳常规取3、6、9、12点宫颈组织,并迅速用福尔马林固定后送病理检验。结果显示,CINⅠ患者39例,CINⅡ患者16例,CINⅢ患者11例。

1.2.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LEEP刀手术。嘱患者术前3d避免性生活,并于月经干净后的3~7d内进行手术。常规消毒、铺巾,取膀胱截石位,充分暴露宫颈。用复方碘溶液对病变区进行着色,根据碘显示范围决定手术范围,并选用不同型号的环形电刀。将LEEP刀功率调制在50~60w,在宫颈病变外缘5mm处,电圈可于宫颈任何一点切入,而后平稳旋转360°并无停顿地一次性切下标本,若病变范围较大则可做分次切除,并用环形电极反复电灼剩余边缘糜烂部位,术中过程缓慢,防止出血,若创面出血,可采用电凝止血。

1.3 判定标准 治愈:术后6个月无CIN存在;残留:术后6个月仍发现CIN存在;复发:治愈1年后再次发现CIN。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21min,平均时间为(6.4±1.1)min,出血量为10~50ml,平均出血量为(14.7±3.2)ml。

2.2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LEEP刀术后病理结果比较 阴道镜下活检与LEEP刀术后病理结果一致的例数为43例,一致率为65.1%,其中下降13例(19.7%),上升10例(15.2%),并发现2例宫颈癌。

2.3 随访结果 对本组66例患者均给予为期1年的随访,其中治愈61例(92.4%),残留3例(4.54%),复发2例(3.0%)。

3 讨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的发生至發展中的连续,其具有发展为宫颈浸润癌和回归为正常上皮组织的两种可能,且有研究表明,CIN演变为宫颈癌约需10年的时间,因此对CIN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宫颈癌。CIN一般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有白带增多,白带带血或接触性出血等慢性宫颈炎的表现,但是正常外观的宫颈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单凭肉眼无法判断CIN[2]。

近年来随着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广泛运用,阴道镜检查以及镜下活检成为诊断CIN的重要手段,其有助于定位异常上皮,增加活检取材的准确性,其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对CIN和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若阴道镜下活检为阴性,则存在CINⅡ、Ⅲ级的风险较小,但是临床也有报道认为阴道镜下活检对CINⅡ、Ⅲ级的漏诊率较高,且也可存在浸润性宫颈癌的漏诊,这主要是由于阴道镜下活检取材较为困难,而宫颈原位癌多为中心性,因此易造成漏诊[3]。同时从本组结果也可看出,阴道镜下活检与LEEP刀术后病理结果一致率仅为65.1%,因此我们认为阴道镜下活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LEEP刀技术原理是利用高频无线电刀通过LOOP金属丝由电极尖端产生的超高频电波,在接触身体组织的瞬间,由组织和本身产生的抗阻,吸收电波产生高热,使细胞内水分形成蒸汽波来完成切割。由于LEEP刀手术对标本边缘的碳化少,因此不影响切口边缘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从而减少早期宫颈癌的漏诊率[4]。同时LEEP刀手术所需设备简单,术中无需麻醉,在门诊即可完成手术。

综上所述,结合本组临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对CIN和早期宫颈癌的诊断较敏感,阴道镜活检联合LEEP刀治疗CIN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且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海静,张国楠.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后的处理和随访[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7):391-392.

[2]沙建伟.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8.

[3]刘华,杨俊.LEEP刀联合阴道镜下活检5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36-37.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120例, 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入组标准: (1) 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2) 不存在任何手术禁忌。排除标准: (1) 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 (2) 患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4]。使用数字分组软件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6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45岁, 平均 (33.2±2.4) 岁, 试验组患者年龄28~50岁, 平均 (37.2±3.5)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临床上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住院, 在月经结束后3~7 d内进行手术, 对照组患者进行冷刀宫颈锥切术: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后, 取膀胱截石位进行外阴及阴道消毒, 暴露宫颈并消毒阴道、宫颈、宫颈外口。宫颈涂上碘液确定病变位置, 在病变位置外缘0.5 cm的位置做一个环形切口, 在宫颈管处以锥形的形式切除宫颈, 然后进行止血缝合。试验组患者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取膀胱截石位进行消毒, 在暴露的宫颈位置涂上碘液确定病变位置, 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选择环形电圈, 切割的外缘必须比病变外缘大0.4 cm, 然后在宫颈12点位置进行电圈切割, 并且在3点位置滑出电圈, 手术过程中若有出血, 则用球形电击止血, 手术完成后将创面进行清洗然后洒甲硝唑芬进行创面保护。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效果、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 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痊愈人数、残留人数及术后1个月复发人数均略高于试验组患者, 经过数据分析,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 (%)

2.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手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高于试验组患者, 经过数据分析,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出现10例不良反应患者, 试验组患者出现5例不良反应患者, 经过数据分析,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例 (%)

3 讨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 近几年的统计显示, 宫颈癌的患病人数已在逐渐递减中, 最主要的原因是早期及时检查出宫颈上皮内瘤变并给予及时的治疗, 临床中的手术方式有冷刀宫颈锥切术和近年来兴起的宫颈环形电切术[5,6]。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患者来说, 在诊治过程中, 阴道镜病理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发病点和病变程度不一致, 非常容易造成漏诊, 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7]。宫颈环形电切术可以切除一块较大的宫颈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这样可以充分地了解病变的情况及范围, 能够有效地防止漏诊的情况, 对后期的处理方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 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方面已经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该手术方式具有操作方式简便、手术时间短、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使宫颈环形电切术越来越受到医师和患者的青睐[8,9]。本次研究特别选取了1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患者, 分别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宫颈锥切术进行手术治疗, 其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是在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 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患者明显低于使用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患者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 提升患者的恢复时间,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人数, 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进一步推广并使用。

参考文献

[1]钱菊芬, 陶爱群.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比较[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3, 21 (4) :263-265.

[2]庞晓燕, 张颐, 徐彤, 等.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15) :3841-3842.

[3]梁革, 杜萍, 缪文斌, 等.LEEP与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对比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3 (11) :928-930.

[4]虞善芝, 马刚, 吴玉英, 等.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Ⅱ、Ⅲ级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 2010, 32 (1) :57-59.

[5]李素青, 李静萍.探讨两种宫颈锥切术在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优势[J].中国综合临床, 2013, 29 (7) :691-693.

[6]周红干.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3) :26.

[7]黄凌霄, 何海珍, 李全凤, 等.LEEP治疗134例持续CINⅠ级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11) :137-138.

[8]陈玉梅, 金黎, 陈惠琴, 等.不同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疗效评价[J].当代医学, 2012, 18 (19) :102-104.

上一篇:学习英语的困惑下一篇:“3+2”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