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环型电切术

2024-05-18

宫颈环型电切术(精选八篇)

宫颈环型电切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5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 由于子宫颈病变, 给予阴道镜检查及活检, 选取病理结果呈现异常病例, 包括:CINⅡ~Ⅲ级, 持续CINⅠ级并随访不方便者, 怀疑宫颈早期浸润癌等。年龄22~52岁, 平均年龄38.5岁, 其中未生育者5例, 约为10%, 其他均为经产妇。

1.2 临床表现

25例接触性出血, 20例白带增多、腰痛, 5例无明显症状。体征:32例宫颈糜烂, 15例宫颈肥大, 3例宫颈光滑。

1.3 术前准备

患者于术前进行病理学检查、细胞学检查, HPV病毒检测, 所有病例均实施常规白带涂片检查。术前要求:体温正常, 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测未发现异常, 阴道分泌物检查:清洁度低于II度, 无淋球菌感染、真菌感染、滴虫感染。在手术前, 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 术前72h内严禁进行性生活, 在月经干净4~7d内, 阴道冲洗2次/d, 共3d后实施手术。

1.4 方法

选择膀胱截石位, 对外阴、阴道先后进行常规消毒, 处于阴道镜下, 使宫颈充分暴露, 用卢格氏液标志宫颈移行区范围, 碘不着色范围外0.3~0.5cm边缘处, 依照宫颈的病变范围与程度, 确定手术所需的LEEP刀头。按照顺序自下而上, 或者由左至右的方式切除。均匀、连续和缓慢的绕着电极移动一圈, 对于病变面积较大者, 应选择分次方式进行手术, 直到将病变组织全部切除, 选择电凝方式止住创面、四周边缘的出血[2]。

范围:>0.3~0.5cm锥宽病变外缘, 2.0~2.5cm的锥高, 将标本组织切除, 并定位标记, 进行常规病理检查, 记录好手术的出血量、时间、术后的宫颈创面愈合情况、阴道排液量等。并进行病例跟踪检查, 掌握手术创面恢复的情况。在LEEP术之后, 选择抗炎止血治疗, 持续5~8d。每周随访1次至术后2个月, 记录阴道出血、阴道分泌物及宫颈修复状况, 检查脱痂情况。患者在2个月内, 禁止性生活、严禁冲洗阴道。在2~3个月后, 实施HPV检查与细胞学检查。在6个月后, 再次实施HPV检查与细胞学检查。待转为阴性后, 每年进行HPV检查与细胞学检查。

1.5 疗效标准

治愈:宫颈糜烂、出血症状均消失, 体积缩小, 术后半年未出现CIN病变。病变残留:术后一年内, 仍出现CIN病变。复发:术后未出现CIN病变, 一年后出现病变者。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 8例CIN I级, 约为16%, 32例CIN II级, 约为64%, 10例CIN III级, 约为20%。经过术前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45例完全符合, 约占90%。3~10min的手术时间, 5~30mL的出血量。经过1年至3年时间不等的术后随访, 全部病例的宫颈光滑、色泽外观无异常, 术后6个月复查时, 其细胞学检查显示为90%转阴率。继续每年复查1次。

3 讨论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期病变的统称, 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 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 即由宫颈不典型增生 (轻→中→重) →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一系列病理变化。CIN的诊断已被国内外病理学者和妇科肿瘤学者所接受。1992年, Coppleson等人收集文献资料显示, 不典型增生的高峰年龄为30~39岁, 原位癌的年龄为35~42岁。瑞士报道原位癌的高峰年龄为30~39岁, 平均年龄为37岁。Kolstad等发现原位癌的发病年龄有左移现象, 提前3~10年。在一组150例CIN报道中, 中位年龄偏高, 为43岁, 其中CINⅠ、Ⅱ、Ⅲ级分别为44.8岁43.8岁和47.7岁这可能与普查工作的开展、被检人群年龄构成比的不同及HPV感染率上升等因素有关[3]。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分级: (1) 轻度不典型增生 (或称Ⅰ级) :细胞异型性轻, 异常增生的细胞仅限于上皮层的下1/3, 中、表层细胞正常; (2) 中度不典型增生 (或称Ⅱ级) :细胞异型性明显, 异常增生的细胞限于上皮层的下2/3未累及表层; (3) 重度不典型增生 (或称Ⅲ级) :细胞异型性显著异常增生的细胞占据上皮内2/3以上或达全层。

阴道镜检查, 是指阴道镜通过对被检组织的放大10~40倍观察, 可了解病变区域血管、上皮的形态和分布等细微情况。对细胞学可疑或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 可进一步确定病变的部位和大小范围, 通过阴道镜对细微结构的观察, 使活检目标更具准确性, 对其病变性质进行区分, 提高活检的阳性率。达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阴道镜观察主要以病灶的边界形态、颜色、血管结构和碘反应四个征象反映病灶的异常。子宫颈活检是诊断CIN最可靠的方法, 在阴道镜引导下对可疑部位行多点活检是明确CIN诊断的最好方法, 取下的活检组织应有足够深度, 包括鳞状上皮并有足量的间质组织最好能取到其周围组织。

LEEP的治疗范围及效果[4]:LEEP术的锥切范围应超过宫颈病变外0.3cm, 颈管深度2cm左右。有关文献报道, LEEP若用于CINⅠ或ASC时宫颈深度和颈管深度均为0.4cm, LEEP治疗CIN的治愈率为89.4%~93.3%。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14.1%, 主要是术后出血, 本文中的治愈率为90%, 与文献相符。

在本组实验中, 全部病例给予宫颈环型电切术,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后, 8例CIN I级, 约为16%, 32例CIN II级, 约为64%, 10例CIN III级, 约为20%。经过术前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45例完全符合, 约占90%。3~10min的手术时间, 5~30m L的出血量。经过1~3年时间不等的术后随访, 全部病例的宫颈光滑、色泽外观无异常, 术后6个月复查时, 其细胞学检查显示为90%转阴率。这说明, 针对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 实施宫颈环型电切术, 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痛苦少、无需进行全身麻醉、无需住院的优点, 属于有效的治疗手段, 还满足了已生育的年轻患者保留子宫、未生育的妇女保留生育能力的要求,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临床分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宫颈环型电切术 (LEEP术) 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5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 实施宫颈环型电切术, 对其进行临床诊治, 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 8例CIN I级, 约为16%, 32例CIN II级, 约为64%, 10例CIN III级, 约为20%。经过术前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45例完全符合, 约占90%。3-10min的手术时间, 5-30mL的出血量。经过1年至3年时间不等的术后随访, 全部病例的宫颈形态均呈现正常, 术后6个月复查时, 其细胞学检查显示为90%转阴率。结论 针对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 实施宫颈环型电切术, 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痛苦少、无需进行全身麻醉、无需住院的优点, 属于有效的治疗手段, 还满足了已生育的年轻患者保留子宫、未生育的妇女保留生育能力的要求,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颈环型电切术,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王保莲.110例宫颈环型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19) :110-111.

[2]沈澄英.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37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18) :4430-4430.

[3]李立, 唐阳芳, 蒋燕明, 等.宫颈环形电切术对阴道镜下活检为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再评估[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34) :5109-5113.

宫颈环型电切术 篇2

资料与方法

本文121例患者年龄27~48岁,均表现为重度宫颈糜烂(糜烂面积占宫颈面积的、以上),其中颗粒型92例,乳头型29例。12 1例患者中,伴宫颈肥大者89例,术前曾接受过1次以上冷冻、激光、微波或波姆光治疗者64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对可疑癌患者进行宫颈多点活检,除外原位癌及宫颈浸润癌。

121例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均于月经干净3~7天进行手术。患者取膀胱结石位,常规消毒并暴露宫颈,用宫颈电线圈环形切除病变组织,切割电极功率为30W。切除面积超出宫颈病变组织外缘3mm,切除深度5~10ml,宫颈管处最深达15mm。切面出血部位电凝止血。切除组织全部送病理。手术时间2~10分钟,术中出血0~10ml患者无疼痛感,有部分患者感觉阴道灼热感,无需特殊处置。术后嘱患者禁性生活2个月,并分别于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l 2个月进行复诊。

结 果

术后3~1 5天,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排液,无需特殊处置,均可自行消失,无感染。创面结痂脱落发生于术后6~13天,表现为阴道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无需特殊处置即可自愈,个别渗血较活跃,局部喷洒云南白药后治愈,不需缝合止血。术后病理99例为慢性宫颈炎,17例为CIN I~II级,5例为CIN III级,其中1例为原位癌(该患年龄42岁、无生育要求、术前宫颈多点活检为CIN I~II级),于病理回报后即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临床治愈标准:宫颈表面光滑,无糜烂,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无异常。术后2个月复查:11 9例治愈,l例术后仍有轻度糜烂,继续接受治疗,治愈率达99%;宫颈肥大91%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无宫颈管狭窄,月经无改变。

讨 论

宫颈糜烂是妇科极为常见的疾病,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积极治疗宫颈糜烂,可有效防止宫颈癌的发生。目前,临床上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较多,如冷冻、微波、激光、波姆光等,但这些方法对重度颗粒型和乳头型糜烂的一次性治愈率低,需多次治疗。而宫颈环状电切术对上述重度宫颈糜烂的一次性治愈率高,特别是对伴有宫颈肥大或CIN患者,有显著疗效。

宫頸环状电切术具有如下优点:①操作简单、②出血少、③手术时间短、④无痛苦、⑤并发症少、⑥恢复快、⑦疗效确切。对久治不愈的重度宫颈糜烂有极高的治愈率,CIN I~II级患者可避免全子宫切除术,对有生育要求的CINIII级患者,也可采用此方法。⑧可于门诊进行。⑨可再次送病理检查,及早发现早期浸润癌,弥补宫颈多点活检方法的不足。

需要注意的问题: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有病变性质、病变程度、病灶切除是否彻底、患者年龄、就诊医院的医疗条件、手术医师的经验等。

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术前排除浸润癌。手术在月经干净3~7天进行。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病变的不同性质、程度等,决定切除的范围及深度。切除范围以超过病变组织外缘3~5mm为宜。切除深度不宜过浅,一般在4mm以上,否则治疗不彻底,也不宜过深,否则易造成宫颈管狭窄。选择适宜的切割电极功率,注意切割速度,减少术中出血,保证术后组织愈合良好。由专职医生操作,包括规范化的术前诊断程序。术后应长期随诊,包括细胞学、

宫颈环型电切术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1535例2011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在本院宫颈门诊行LEEP治疗的CIN患者, 其中CINⅠ、CINⅡ及CINⅢ分别为382、610、543例。纳入标准:经病理明确诊断为CIN, 行LEEP治疗, 并能术后随访满2年或以上;排除合并其他生殖道肿瘤、既往有宫颈病变手术史、不能定期随访者、孕妇等。

1.2方法

1.2.1随访内容所有患者月经干净3~7 d后行LEEP术治疗, 术后电话敦促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 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主诉症状和宫颈创面检查、然后液基薄层细胞检查 (TCT) 和高危型HPV检测, 如TCT和HPV检查异常行阴道镜检查, 必要时阴道镜下活检检查。

1.2.2随访间隔术后6个月内每3个月1次, 6个月后每6个月1次, 总共随访2年。

1.3评价标准术后半年内复查无CIN病变为治愈;术后切除标本病理证实切缘存在CIN或术后病理切缘阴性而术后半年内复查有CIN为病变残留;术后病理无CIN残留, 但半年后发现CIN为病变复发。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一般资料共收集符合条件的CIN病例1535例, 年龄20~68岁, 平均年龄 (37.2±10.3) 岁, 剔除不能定期随访和13例术后病理证实浸润癌患者, 最后按要求完成随访者共1297例, 随访率为85.2% (1297/1522) , 平均随访时间为 (25.8±7.4) 个月。

2.2手术疗效及并发症1297例CIN患者随访2年中, 发现病变残留或复发35例, 其中1例为宫颈浸润癌, 总治愈率为97.3%, 病变残留和复发率为2.7%。共出现并发症51例, 发生率为3.9%, 17例 (1.3%) 术中出血≥50 ml, 13例 (1.0%) 术后出血≥50 ml, 术后感染6例 (0.5%) , 子宫颈管狭窄、粘连3例 (0.2%) , 子宫颈管肉芽增生12例 (0.9%) 。

2.3影响因素对1297例CIN患者进行2年随访, 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切除标本切缘阳性 (OR=9.306, P=0.000<0.05) 、术前HPV16/18亚型感染 (OR=3.383, P=0.003<0.05) 是LEEP治疗后CIN持续存在或复发的影响因素。

2.4 LEEP术HPV阳性率的连续变化1297例CIN患者中, 共1221例高危型HPV阳性, 阳性率为94.1%, 术后第3、6、12、18、24个月阳性率分别为36.5% (473/1297) 、10.1% (131/1297) 、8.0% (10/1297) 、6.0% (8/1297) 、4.6% (6/1297) , 术后第6个月HPV阳性率较术后第3个月明显降低 (P<0.05) , 但与术后第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5例残留或复发中34例HR-HPV阳性 (97.1%) , 1262例非复发或残留病例中只有1例HR-HPV阳性 (0.1%) ,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5 LEEP术后不同随访时间内TCT阳性率变化LEEP术前, TCT阳性825例 (63.6%) , 术后第3、6、12、18、24个月TCT阳性率分别为58.2% (755/1297) 、13.6% (176/1297) 、10.4% (135/1297) 、6.5% (84/1297) 、5.7% (74/1297) 。术后第6个月TCT阳性率较术后第3个月明显降低 (P<0.05) , 但与术后12个月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 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 如何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CIN是一组与子宫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的总称, 依据子宫颈上皮病变的程度及范围, 病理学上将CIN分为CINⅠ、CINⅡ、CINⅢ三个级别。CIN级别越高, 发展为浸润癌的可能性越大, 大约22%的CINⅢ可能进展为子宫颈浸润癌, 但CIN发展为子宫颈癌需数年乃至十余年的时间[1], 这为阻断CIN发展为子宫颈癌提供了足够的筛查与治疗时机, 在CIN阶段进行合理的干预与治疗是目前子宫颈癌防治的主要手段。LEEP术由于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少等原因已广泛应用于治疗CIN, 但也存在不少缺点, 本研究就LEEP治疗后近期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

3.1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据文献报道, LEEP对CIN的治愈率为84.3%~89.2%[2], Lubrano等[3]回顾了181例门诊LEEP锥切与52例住院冷刀锥切患者的临床资料, 两者治愈率、切缘阳性率及术后出血、子宫颈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治愈率为97.3%, 病变残留和/或复发率2.7%。LEEP不仅治愈率高, 而且其发症发生率也低。Lee等[4]报道LEEP术治疗CIN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 主要为出血、感染、疼痛等。而本研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9%, 研究表明LEEP治疗CIN是安全而有效的。虽然LEEP对CIN的诊治价值已得到证明和认可, 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报道, Rvu等[5]报道CIN经LEEP治疗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率为3.6%~27.1%, 这可能与病例的选择有关, 值得充分重视。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CIN行LEEP术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3.2影响LEEP治疗CIN疗效的因素据文献报道, 影响LEEP治疗CIN疗效的因素主要集中于病变程度及范围、切除深度、切缘病灶残留、腺体受累、HPV持续感染等。Lubrano等[3]对682例LEEP治疗后的CIN患者进行随访, 发现切缘阳性者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者。Paraskevaidis等[6]报道LEEP切除术后复发患者中, 71%病理组织标本见腺体受累, 无复发者仅为13%见腺体受累。本研究结果显示切缘阳性、HPV16/18亚型感染是LEEP治疗后CIN持续存在或复发的影响因素。

3.3 LEEP治疗CIN术后的随访时机与方法据报道CIN经LEEP治疗后, 患者发生子宫颈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5倍[7]。Sarian等[8]对7564例CIN患者进行术后的回顾性分析, 结果显示CIN术后发生子宫颈癌的风险至少持续20年, 且CINⅠ和CINⅡ患者术后发生子宫颈癌的风险高于CINⅢ患者, 这可能与低度病变者术后随访依从性较低有关, 因此CIN患者经LEEP术治疗后必须进行随访。本研究1297例CIN患者随访2年中, 发现残留或复发35例, 其中1例为浸润癌, 同样证实随访的重要性。本研究术后复发者97.1%持续存在HPV感染, 而非复发者只有0.1%, 亦证实LEEP术后HPV监测至关重要。多数学者认为LEEP术后的患者, 建议通过细胞学、HPV检测和阴道镜进行密切随访, 并以6个月为间隔, 至少持续18~24个月。美国阴道镜子宫颈病理学会也提倡LEEP术后第6个月开始进行随访[9]。本研究发现, CIN患者术后第6个月HPV阳性率10.1%, TCT的阳性率为13.6%, 两者与术后第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与术后第12个月以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显示LEEP术后的随访监测, 无论是HPV检测还是TCT检测均应术后6个开始。

总之, LEEP是治疗CIN有效的安全的方法, 术后的监测必不可少, 术后第6个月开始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21-222.

[2]Duesing N, Schwarz J, Choschzick M, et al.Assessment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with colposcopic biopsy and efficacy of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 .Arch Gynecol Obstet, 2012, 286 (6) :1549-1554.

[3]Lubrano A, Medina N, Benito V, et al.Follow-up after LLETZ:a study of 682 cases of CIN 2-CIN 3 in a single institution.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12, 161 (1) :71-74.

[4]Lee SJ, Kim WY, Lee JW, et al.Conization using electrosurgical conization and cold coagulation for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stage IA1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f the uterine cervix.Int J Gynecol Cancer, 2009, 19 (3) :407-411.

[5]Ryu A, Nam K, Kwak J, et al.Early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predicts residual/recurrent disease after LEEP.J Gynecol Oncol, 2012, 23 (4) :217-225.

[6]Paraskevaidis E, Lolis ED, Koliopoulos G, et al.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outcomes after loop excision with clear margins.Obstet Gynecol, 2000, 95 (6 pt 1) :828-831.

[7]Wu D, Zheng Y, Chen W, et al.Prediction of residual/recurrent disease by HPV genotype after loop excision procedure for 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negative margins.Aust N Z J Obstet Gynaecol, 2011, 51 (2) :114-118.

[8]Sarian LO, Derchain SF, Pitta Dda R, 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PV persistence after treatment for 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large loop excis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zone (LLETZ) .J Clin Virol, 2004, 31 (4) :270-274.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疾病的体会 篇4

1.1 一般资料

病例为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经妇科检查、TCT检查、阴道镜检查及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初步诊断为宫颈疾病118例, 宫颈糜烂63例, 炎性息肉21例, 宫颈湿疣5例, CINⅠ24例, CINⅡ至CINⅢ5例, 患者采用LEEP治疗。患者年龄22~60岁。

1.2 术前准备

手术时间在经后3~7d, 术前检查血常规, 白带常规, 尿常规, 凝血常规, 心电图等。

1.3 治疗步骤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 充分暴露宫颈, 用碘液标志移行区范围。接通电源, 功率调至70~80 W, 根据病变性质及范围, 选用不同型号的环形电刀, 将环型电刀放置在病变部位外侧2~5 mm的宫颈12点处与宫颈表面垂直切入, 深度约5~20 mm, 自上而下切除病变部位, 若病变范围大, 可多次运刀, CINⅡ~Ⅲ者可另用小环形电刀切除宫颈中央部分组织。止血采用针型或球型电极, 创面敷明胶海绵或碘仿纱, 再用圆形棉球压迫止血, 24 h后取棉团, 48h取碘仿纱。术后常规抗炎治疗7d, 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月经净后复查。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为5~20 min, 平均7 min, 2例CIN患者由于切除病变部位深, 范围大, 创面止血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5~25m L, 平均出血量8 m L.

2.2 病理学结果

上述118例患者切除组织均送病理检查, 病理报告:宫颈糜烂60例, 炎性息肉21例, 宫颈湿疣5例, CINⅠ26例, CINⅡ至CINⅢ6例。3例初步诊断为慢性宫颈炎确诊为CINⅠ, 1例初步诊断CINⅠ确诊为CINⅡ至CINⅢ。

2.3 术后并发症处理

LEEP术的最常见并发症是出血, 多数出血发生在术后7~21d, 约占60%。术后1周内以阴道流液或少量血性分泌物为主, 手术1周后6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 出血量少于月经, 口服或肌内注射止血药后55例血止, 11例脱痂后创面活动性出血, 需用止血棉球压迫或电凝止血, 2例阴道流血较多, 似月经量, 经填塞碘仿纱和棉团塞后血止。术后感染是LEEP术另一值得重视的问题, 术前应积极彻底治疗阴道炎症, 术前给予阴道擦洗, 术后常规抗炎治疗, 定期随访观察宫颈创面恢复情况。

2.4 随访

宫颈糜烂60例术后3个月复查阴道镜无复发, 炎性息肉21例, 宫颈湿疣5例, 术后3个月复查阴道镜无复发。CIN32例, 术后3个月, 6个月复查阴道镜及TCT提示无CIN。

3 讨论

宫颈病变是妇女的常见多发病, 包括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湿疣、CIN等。宫颈病变以局部治疗为主, 包括局部用药、激光、冷冻, 微波, LEEP刀等。LEEP是一种新型的电凝电切疗法, 其切除病变的范围大, 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 并且用低功率电圈切除, 整块转化区的组织不被破坏, 可做详细的病理组织检查, 已在国外开展[1]。手术后均无宫颈管粘连、狭窄等并发症发生, 宫颈可恢复正常的鳞柱交界, 便于术后复查阴道镜和宫颈细胞学。通过病灶切除及宫颈锥切治疗宫颈病变, 对于CINⅢ患者取代了传统的全子宫切除术, 保留了子宫。LEEP操作简单快捷, 安全可靠, 术后出血少, 创面恢复快, 愈合后宫颈恢复自然状态, 极少形成瘢痕, 因此也适合于未生育的患者。LEEP常见并发症是出血和感染, 术中出血量与宫颈切除的范围和深度有关, 特别是宫颈管切除的深度。术后出血与局部结痂脱落有关, 因此术中止血应以点状止血为主, 避免大面积电凝和反复电凝形成厚痂, 是减少术后出血量的关键, 对有阴道炎症者应治愈后再手术, 术前作好阴道准备, 术中注意无菌操作, 术后积极抗感染等, 可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颈电环切除术 (LEEP) 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LEEP治疗118例各类宫颈疾病, 标本均送理学检查, 对其疗效做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 采用LEEP治疗宫颈疾病安全、有效、微创、快速、并发症少, 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 诊断宫颈癌前病变, 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关键词:宫颈环型电切术,宫颈疾病

参考文献

宫颈环型电切术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0例患者均符合《慢性宫颈炎及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诊断标准》[1], 其中宫颈糜烂Ⅱ、Ⅲ度150例 (50.0%) , 宫颈息肉/多发纳囊28例 (9.3%) , 宫颈湿疣3例 (1.0%) , C INⅠ合并宫颈糜烂Ⅰ度及颈管增生8 6例 (2 8.7%) , C I NⅡ3 2例 (1 0.7%) , C I NⅢ1例 (0.3%) 。年龄20~24岁15例, 25~34岁45例, 35~45岁158例, 45岁以上82例。未婚2例, 年龄均在25岁以下, 有固定性伴侣和流产史;其余298例均已婚有生育史。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其中脓性白带116例 (38.7%) , 白带带血丝68例 (22.7%) , 接触性出血34例 (11.3%) , 下腹坠痛伴腰骶部酸痛25例 (8.3%) , 体检发现5 7例 (1 9.0%) ;兼两种或两种以上临床表现50例 (16.7%) , 上述症状均有35例 (11.7%) 。人乳头瘤病毒 (HPV) 筛查阳性35例 (11.7%) , 其中尖锐湿疣3例;2 8例阴道镜下活检, 排除癌变。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月经干净后3~7天治疗, 哺乳期月经未复潮者需先排除妊娠。22例 (8.3%) 宫颈息肉及3例宫颈湿疣用环形电极混切2及球形电极止血;6例 (2.0%) 纳囊用刀形电极切开放液及接触电凝;150例宫颈糜烂中98例 (65.3%) Ⅱ度糜烂用环形电极混切3及接触、喷射电凝, 52例 (34.7%) Ⅲ度糜烂用锥形电极混切3及喷射、接触电凝;119例 (39.7%) CIN用锥形电极混切3及双极电凝、喷射电凝混合止血。术后1个月禁骑车、坐浴及重体力劳动, 术后2个月禁房事。

1.4 结果

病变轻、创面小者需4~6周, 病变深、创面大者需6~8周。术后2个月月经干净后随访来院复查:所有患者主诉白带减少, 上述症状消失。妇科检查:287例 (9 5.7%) 创面完全愈合, 宫颈表面光滑, 无瘢痕收缩;1 2例 (4.0%) 创面基本愈合, 仅留有颈管黏膜外翻;1例 (0.3%) C I NⅢ患者因病理切缘见有不典型增生的异型细胞, 累及腺体但无间质浸润, 诊断为原位癌, 行子宫全切术。2例 (0.7%) 锥切术后1周左右分别因提重物、用力排便后阴道大出血来院行二次喷射电凝及压迫止血;1例 (0.3%) 术后2周开始脱痂, 阴道淋漓出血至术后1个月止。术后2个月复诊时, 3例创面均完全愈合。1例 (0.3%) 半年后因未孕来院行输卵管通液术, 见宫颈管粘连。

2 讨论

LEEP使某些宫颈病变的治疗从住院手术简化为门诊手术, 方便了患者, 降低了治疗费用, 治疗3个月后可正常妊娠和分娩。同时, 通过锥切送病理, 观察标本切缘是否将病变部位完全切净, 也可减少微小浸润癌的漏诊率。但术后出血、宫颈管粘连及妊娠晚期是否因宫颈弹性不足导致晚期流产、早产等风险[2], 也值得我们重视。我们体会, 宫颈息肉及轻度糜烂尽量用环形电切和球形电凝;纳囊用刀形电切刺破后挤出囊液, 用接触电凝;Ⅲ度以上糜烂并累及宫颈管、CINⅡ以上用锥切电极混切3, 切时速度匀速缓慢, 尽量使创面与钨丝边切边凝, 有小血管搏动出血时再用喷射电凝止血, 防止反复用球形或刀形电凝使结痂过厚, 增加脱痂时大出血的风险;CINⅢ尽量不用LEEP, 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必须有满意的阴道镜评估, 排除颈管内病变和高级别病变才能施术, 术后要随访。所有CINⅡ以上患者至少随访2年, 且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和H P V检测都必不可少。

目前, 存在LEEP能否作为排除浸润癌的诊断方法, 是否适合原位癌的治疗, 热损伤是否影响切缘组织的病理评估, 或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等焦点[3]。特别是治疗不足易造成漏诊和误治;过度治疗无疑会增加宫颈的创伤和术后并发症, 除了出血、宫颈管粘连外, 过度切除宫颈腺体也可能导致不孕或造成宫颈不同程度的缩短, 术后因宫颈弹性不足导致晚期流产、早产风险等, 有待于以后工作实践中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65-266, 285.

[2]钱德英.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过度与不足得失分析[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 27 (7) :517.

宫颈环型电切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宫颈病变患者32例,年龄27~46岁,中位年龄39岁。患者均经妇科检查、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病理明确诊断,其中,中度宫颈糜烂11例,重度宫颈糜烂9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级5例、Ⅱ级7例。

1.2 方法

月经干净3~7d,阴道清洁度Ⅰ~Ⅱ级,术前常规检查血尿便常规及凝血四项,结果正常者LEEP术前行阴道镜检查,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暴露宫颈,将0.3%~0.5%冰醋酸液涂于宫颈上,再涂以碘溶液,显露病变部分。根据宫颈大小及病灶面积选择合适的环型电刀,切除部位须较病变部位向外延伸2~5mm,与宫颈表面垂直切人,深入1~2cm。锥型切除后,可用环型止血电极止血,出血多者可以明胶海绵或无菌干纱布压迫止血,仍不能止血者可采用缝合止血。术后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手术时间10~30(15.6±4.5)min,出血量20~50(31.6±12.6)ml。术后病理检查与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3.75%(30/32),余术前诊断为宫颈糜烂,术后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级1例,术前诊断为CINⅠ级术后病理检查为CINⅡ级1例。术后1个月患者治愈28例,术后2个月治愈31例,术后4个月均全部治愈。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部分宫颈病变患者对疾病及手术存在恐惧、紧张等消极的不良心理情绪,往往担心疾病对以后的夫妻生活有影响,对以后生育能力有影响等。护理人员对患者积极主动地给予帮助,使患者产生亲切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可极大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紧张、焦虑的心情。故护理人员针对此类患者应主动进行交流,首先进行疾病知识的普及,为患者耐心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症状、治疗方法等,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识,保持术前良好心态;其次向患者进行手术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大致了解手术目的,手术重要性,介绍医师技术的精湛,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手术前、后需注意的事项,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得以积极、主动的配合,利于手术顺利完成[3、4]。

3.2 术前准备

患者月经干净3~7d,术前禁止性生活,仔细询问患者有无其他病史,有无严重心肺疾病;常规妇科检查,外阴有无红肿,白带有无异常,有无生殖系统急性炎症,如伴阴道炎急性期,须积极治疗,待临床症状及白带检查正常方可进行手术;询问患者有无阴道、宫颈解剖结构异常,有无妊娠及免疫缺陷疾病等。

3.3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更换衣物,嘱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如术中出现不适,嘱其深呼吸,放松全身的肌肉,消除紧张。术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测量血压、脉搏,了解患者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向医师汇报。手术过程中积极配合医师工作,了解LEEP刀的使用,及时清除电切时产生的烟雾,以免影响手术视野。

3.4 术后护理

术后叮嘱患者要保持会阴清洁.每天清洗外阴1次,及时更换内衣、卫生护垫,术后24h内尽量避免剧烈活动,以免伤口疼痛加剧或出血增多。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d或局部应用消炎粉。术后10d左右可结痂脱落,2周左右阴道若出现淡黄色液体分泌,应及时擦洗。4周内避免劳累及过度增加腹压,严格禁止盆浴及阴道冲洗,禁止性生活2~3个月[5]。术后还应注意保暖及休息,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宜进食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保持排便通常,避免因腹压增加引起手术创面出血。术后建立患者随访表,叮嘱患者于不同时间进行复查并进行电话指导,通常术后1、2、4个月进行,以了解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及病情是否有进展,4个月后如无复发或其他不良反应可视为治愈。

4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未婚同居、性伴侣多、过早性生活等多个因素导致女性宫颈病变发生率升高,且发生率趋于年轻化。治疗宫颈疾病过去多采用如冷冻、微波、激光、电凝及局部用药等物理疗法,均有一定疗效,但治愈率低,复发率高。自法国学者Cartier于1981年首创LEEP法以来,以其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手术安全系数高、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以及对女性生育功能无影响等优点,在妇科手术中广泛应用[6]。且LEEP在宫颈疾病的诊断方面对临床医师也提供了很大帮助,术中切除组织可及时通过病理学检查,及早发现癌变早期改变,这方面均优于冷冻、微波、激光、电凝及局部用药等治疗[7,8]。虽然LEEP术优点很多,但术中也需注意以下2点:首先,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尤其应注意其生殖系统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因宫颈管狭窄时锥切深度不宜过深;其次,手术中医师及护理人员要配合默契,减少手术时间,对切除位置掌握清晰,以减少出血量。由于患者对宫颈疾病认识不足,存在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故应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对患者的宣传指导,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减少术中出血,加快结痂,减少排异反应,以加快创面愈合。可见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能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愈率。

本组患者均随访4个月,全部治愈,充分证明LEEP在治疗宫颈病变疾病中具有手术痛苦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且恢复快等优点,通过护理人员术前的宣传指导工作,使患者对疾病有了深层次的认识,缓减了其在手术过程中的焦虑、恐惧感,通过术后指导随访,促进了患者恢复,对疾病控制也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宫颈环型电切术,宫颈糜烂,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护理

参考文献

[1] 钱子虎.宫颈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20):86.

[2] 曹译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26.

[3] 范宝霞.宫颈环形电切术的观察及护理[J].临床医学,2010,30(5):123-124.

[4] 李小红,李娟.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病变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7,8(12):113-114.

[5]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08.

[6] 冯胜芝.62例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术后观察及护理[J].重庆医学,2009,38(5):515,523.

[7] 张靖.宫颈环状电刀术治疗宫颈疾病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1):95.

宫颈环型电切术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9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宫颈门诊行LEEP术的233例患者中年龄18~57岁, 平均34.4岁, 其中宫颈息肉63例, 宫颈外翻11例, 慢性宫颈炎76例, CIN1 53例, CIN2 20例, 均在不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LEEP术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 方法

采用金科威HF120LEEP, 功率100 W, 480 kHz的LEEP治疗仪。手术前先将阴道镜图像调出, 了解其病变都位及范围, 手术时一般不施麻醉, 常规消毒后, 予5%醋酸作醋白反应, 根据病灶的大小, 选择合适的电波刀, 分两层切病灶以了解切除是否干净, 切第一层时距病灶边缘1~2 mm处入刀和出刀, 切除方向一般从右到左或从下向上, 第二层距离病灶边缘2~5 mm处入刀和出刀, 范围和深度根据病情不同而不同, 低度病变切除范围小而浅, 深度在5~10 mm (尤其是未生育者) ;高度病变和病变位于宫颈管内者切除范围偏大, 深度达15 mm以上, 将两层组织标记以后分送病检。切口处用针状电凝刀止血, 尽量不产生焦痂, 以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彻底止血, 病检标本一律作12象限取才切征病理检查。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

了解患者病变的大小及性质, 做到配合时心中有数, 完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白带常规的检查。

2.1.2 心理护理

手术前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持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担心术后疗效等复杂心理, 针对上述情况做好健康宣传, 向家属介绍治疗的可靠性, 治疗的基本方法步骤, 术后注意事项。

2.1.3 阴道宫颈环境的准备

嘱患者在月经干净后自行阴道冲洗或到医院进行冲洗, 白带较多的加放药治疗2~3 d, 在月经干净后1周内进行手术, 术前5 min排空膀胱。

2.2 术中配合及护理

给予屏风遮挡, 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头偏一侧, 将LEEP皮肤负极板置于患者一侧臀下, 依次连接好仪器, 常规铺单及会阴冲洗, 根据病变部位、性质和范围, 准备不同型号的电极和调节好合适的功率。如病变在宫颈管内, 准备三角形电极, 功率一般为40~50 W, 病变范围大, 则要准备环形电极, 功率70~80 W。估计要止血者, 还要准备针状和球形电极, 功率20~40 W。治疗过程中, 注意观察患者的脉搏变化和面部表情, 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冬天还要调好室内温度, 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 以免在手术中着凉。

2.3 术后护理

手术完毕, 留观半小时, 做好心理护理, 解除患者紧张情绪, 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及阴道流血等。患者一般情况恢复, 即可自行回家。

2.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4.1 出血

如果手术中凝血不佳, 应用明胶海棉及云南白药压迫, 再用纱布包好棉球填塞, 24 h后取出。严密观察出血量。本组患者未出现手术中或术后大出血的异常情况。

2.4.2 感染

嘱患者回家后自己注意观察自己有无体温升高, 或下腹疼痛等, 如有此情况及时回医院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处理。禁止盆浴1个月, 禁止同房2个月, 保持外阴清洁卫生, 不用抗生素, 每天晚上阴道放一粒鱼腥草素钠栓, 以促进宫颈再生。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每个月来医院复查1次, 连续3次以上, 到宫颈完全恢复为止。

2.4.3 宫颈管粘连狭窄

属于后期并发症, 可考虑与创面感染、术后出血时间长、患者年龄接近更年期及锥切深度有关[2]。

3讨论

近10年来, 宫颈病变的发生率逐年来上升有趋于年轻化。LEEP术治疗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且具有手术安全快捷、治愈率高、费用低、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和易于接受等特点, 是治疗妇科宫颈病变的理想方法, 尤其是未生育者, 利用LEEP术可达到去除病灶, 保留子宫的目的, 适合在宫颈门诊中作为治疗癌前病变的一种主要手段来开展, 结合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来进行工作, 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宫颈癌的效果。但LEEP术要求技术性强, 术中娴熟的医护配合、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LEEP术治疗成功的保障。

摘要:目的 总结宫颈环状电切术 (LEEP术) 治疗宫颈病变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方法 采用LEEP术对223例宫颈病变者进行治疗, 包括宫颈炎、宫颈息肉、宫颈外翻、宫颈癌前病变及怀疑早期浸润需行组织学检查者, 对其治疗配合、护理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LEEP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结论 LEEP术治疗宫颈病变安全、有效、价廉。

关键词:宫颈环状电切术,宫颈病变,护理

参考文献

[1]刘风云, 张招娟.LEEP术联合爱宝疗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研究.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4, 17 (5) :419.

宫颈环型电切术 篇8

慢性宫颈炎多由于急性宫颈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 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形成慢性炎性反应, 有些患者无急性宫颈炎病史, 而直接表现为慢性宫颈炎, 按病理可分为: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黏膜炎、宫颈囊肿、宫颈肥大5类[1]。宫颈环形电切术 (LEEP) 是近年开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该方法采用低电压高电流以及细微的环型电刀切除宫颈病变, 可在门诊进行并供应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简洁, 易行, 且不影响今后怀孕, 是诊治宫颈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我院妇产科门诊于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应用LEEP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430例, 随访至今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慢性宫颈炎患者430例, 年龄20~56 (30.39±6.28) 岁, 宫颈Ⅰ度糜烂98例, Ⅱ度糜烂220例, Ⅲ度糜烂86例, 宫颈息肉11例, 单纯宫颈肥大、宫颈腺囊肿15例, 其中经宫颈脱落细胞学 (宫颈液基细胞学) 阴道镜及宫颈局部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 患者26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月经干净3~7d, 绝经患者禁性交1周施术, 术前常规检查白带涂片, 排除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及细菌性阴道炎, 排除糖尿病等内科合并症。

1.2.2 手术方法:

取膀胱截石位, 用3%碘伏液消毒外阴、阴道、宫颈, 用窥阴器暴露宫颈, 干棉球拭净阴道及宫颈分泌物, 先用三角形电刀扭转切除宫颈组织, 宫颈切割宽度超越病变范围3~5mm, 若病变局限且深, 再用环形电刀切除病变组织, 部分出血点用球形或针形电极电凝止血。锥切的深度则因人而异, 老年妇女的鳞柱交界向宫颈管内移动, 所切除的锥深宜高, 育龄妇女鳞柱交界外移, 锥深可浅, 同时结合具体情况, 若病变主要累及宫颈表面, 切除范围则宽而浅, 病变主要累及宫颈管, 切除范围则为窄而深圆锥体状。术中节制LEEP刀速度, 不宜太快太慢, 太快出血多, 太慢标本碳化。切除组织均惯例送病理检查。

1.3 术后随访

术后1周门诊行He-Ne 激光照射, 碘伏擦洗, 西瓜霜或纳米银护创液喷涂, 每天1次, 共10次, 观察阴道排液、出血、痂皮脱落情况、宫颈创面愈合水平、愈合时间及盆腔疼痛情况。此后术后3、12个月各随访1次, 1年以后每年随访1次, 随诊内容包括:阴道出血、分泌物、宫颈修复情况、月经情况以及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

1.4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治愈:宫颈病变消逝, 宫颈润滑, 恢复天然形态, CIN患者术后3月、1年随访, 无CIN病变;未完全治愈:宫颈CIN残留, 宫颈病变未消逝或部分消逝;复发:LEEP术后已完全治愈, 1年以后发现病变又再出现。

2结果

2.1 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手术时间为10~35 (15.20±2.50) min, 术中出血量≤10ml 378例 (87.90%) , 10~20ml 43例 (10.00%) , ≥20ml 9例 (2.09%) , 平均出血量为 (10.25±4.36) ml。

2.2 术后创面愈合情况

术后1周阴道分泌物多, 呈淡黄色或淡红色, 宫颈表面痂皮形成。多数患者第2周左右痂皮开始脱落并出血, 出血量少于月经量, 30例出血量多于月经量, 行肾上腺素棉球压迫数分钟至十多分钟后, 云南白药喷涂止血, 以上方法未能止血3例, 改行宫颈局部纱布压迫24h后血止。第3~4周新鲜上皮生长, 创面鲜红, 上皮薄。6~8周创面完全上皮化, 术后3个月宫颈完全修复, 光滑、色泽正常。

2.3 术后随访

2.3.1 随访率:

3个月随访率达90.23% (388/430) , 6个月随访率为69.76% (300/430) , 术后1年随访率为46.51% (200/430) 。

2.3.2 疗效:

LEEP术后3个月复查宫颈光滑400例 (93.02%) , 且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均正常, 20例宫颈光滑, 表面散在小红点, 有5例宫颈口周围修复不全, 但较治疗前好转, 5例宫颈口柱状皮团, 再次行LEEP手术后治愈, 有5例伴发宫颈口轻度狭窄。术后病理检查:宫颈息肉、慢性宫颈炎、宫颈囊腺潴留, 有12例CIN病变, 2例宫颈原位癌, 1例宫颈腺癌, 即行宫颈癌根治术。治愈420例 (97.67%) , 有效率为100.00%。所有病例术后无感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

3讨论

近年来因许多因素, 如多个性伴侣、过早性生活、早年分娩、急产、各种妇科炎性反应, 加之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致宫颈病变发生率增高, 宫颈病变从慢性宫颈炎到CIN, 再到宫颈癌是一个逐步、连续的发展过程, 一般从CIN发展为宫颈浸润癌, 需10~15年, 约25%患者在5年内发展为浸润癌[2]。目前, 治疗慢性宫颈炎, 处理宫颈癌前病变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冷冻疗法、电凝疗法、激光灼烧和激光锥切、手术锥切以及子宫切除术等诸多方法。虽应用广泛, 但却存在着诸多缺陷, 如直接完全破坏病灶表面组织, 不能提供组织作进一步病理诊断, 其标本边缘严重碳化, 无法确定病灶是否切除干净, 易遗漏局灶性癌, 影响病理诊断, 使宫颈癌的漏诊率增加。而LEEP则是采用高频电波切经由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电波, 于接触组织后, 因组织本身的阻抗吸收电波而产生瞬时高热, 经气化切割组织 (达100℃) 或脱水凝固组织 (>100℃) , 切割电极是由非常细 (0.2cm) 的不锈钢钨丝制成的电圈, 达到切割不同的病变、深度和外形, 能够快速成完成切割, 切割术中患者无痛苦或轻微疼痛, 出血少, 可提供完整的无碳化的组织标本, 可以确定病灶是否完全切除干净, 并可确诊阴道镜或传统电刀术较难诊断的微小浸润癌, 所以它是目前用于诊疗慢性宫颈炎和进一步确诊CIN及其他有细胞学异常的宫颈病变患者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目前, LEEP是治疗慢性宫颈炎及CIN的较好方法, 但也有晚期并发症, 如晚期宫颈口狭窄, 甚至闭锁, 尤其易发生于绝经后患者[3]。特别是对于未生育的妇女进行LEEP诊疗时一定要避免宫颈管部位切除过深, 本组病例随访发生宫颈管狭窄5例, 但未出现宫颈口闭锁, 未影响月经, 但对于未育妇女是否有远期影响, 如分娩期宫颈扩张困难, 妊娠期宫颈功能不全等, 有待长期随访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另外, 对于病变范围大, 病灶达到穹窿部, 暴露困难的患者, 手术难度增加, 也容易发生术中出血, 应首先给予局部药物治疗, 缩小病变范围后再施术。

参考文献

[1]曹泽毅, 郎景和.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359-1361.

[2]宋俊莉, 王瑞.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4) :60-61.

上一篇:设计与布局下一篇:宫颈癌前病变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