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保健护理

2024-05-11

社区保健护理(精选十篇)

社区保健护理 篇1

1资料

社区居家养老为白楼街管辖片的60岁以上老年人, 及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共计891例。其中男性405例, 女性486例, 年龄60~99岁。

2方法

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查体, 并建立健康档案。体检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液检查 (血糖、血常规、血流变) 、尿常规、心电图、眼底检查。在体检过程中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采取上门服务。根据体检结果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建档。对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有针对性的进行定期复查、管理, 采取家庭访视的方法, 了解老年人疾病的现状、服药品种、药量及疾病的发展情况, 酌情给予指导、宣传、护理。

3护理要点与指导

3.1 心理护理

老年人退休后由于社会和家庭角色发生了改变, 同时缺少社会活动, 产生了孤独、失落感, 特别是失去配偶的老年人表现尤为明显。根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中70%以上的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1]。有些老年人因无子女照顾或经济拮据等情况, 更容易患抑郁症。因此护士应从多方面保持与老年人的家庭联系, 督促家属及子女多关心体贴老人。护士家庭访视时, 可以组织志愿者上门服务, 如:陪老人聊天, 解答老人关心的问题, 给予老年人情感支持。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 以增进生活情趣, 改善心态, 找到生活的动力, 摆脱孤独, 快乐地生活。对一些患严重精神疾病, 如抑郁症的老年人, 应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协助, 给予心理对症治疗, 避免病情加重。

3.2 饮食护理

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 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差, 所以老年人的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以清淡为主, 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如蔬菜、水果, 同时适当补钙, 防止骨质疏松而导致骨关节疾病及骨折。 (2) 饮食要有规律, 定时定量。 (3) 注意饮食卫生, 保证餐具、食物的清洁, 以免引起胃肠炎及胃肠功能紊乱。 (4) 每天至少饮水2 000ml, 稀释血液, 防止血液黏稠, 预防脑血管意外和便秘的发生。

3.3 睡眠护理

由于老年人生理、心理的变化, 常导致睡眠紊乱, 出现失眠, 影响老年人的正常生活, 还会影响到情绪的变化, 甚至导致意外伤害, 还可以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2]。另外老年男性约有30%, 女性17%, 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 造成白天嗜睡, 甚至引起冠心病等病症[3]。所以要教育老年人做到以下几点, 保证良好的睡眠: (1)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早睡早起, 坚持午睡; (2) 睡前避免喝浓茶、咖啡等兴奋饮料; (3) 避免看刺激性电影、电视、小说等, 保持心态平静, 有利尽快入睡; (4) 睡前用温水泡脚, 可使足部血管扩张, 血流增加, 以减少头部的血流供给, 使大脑的兴奋度降低, 以利睡眠; (5) 睡眠环境要安静, 光线暗淡; (6) 睡眠姿势以右侧卧位为宜, 背部可垫软枕以防疲劳。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老人应避免仰卧, 以免造成舌根后坠而阻塞呼吸道, 严重者危及生命, 应建议其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

3.4 预防跌倒

由于老年人感知功能下降, 平衡功能失调, 容易跌倒。据文献报道, 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跌倒1次或多次[4]。30%~32%老年人跌倒与体位性低血压有关, 药物因素服用镇静药、抗高血压药、利尿药、血管扩张药等均可引起跌倒[5]。护士应提醒老年人注意以下几点: (1) 居住环境充足, 通道宽阔无障碍, 家具摆放适当, 地面平坦、防滑; (2) 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外出时应用拐杖或有人搀扶; (3) 不要穿过长的裤子、避免穿拖鞋[6]; (4) 由于老年人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不愿麻烦别人的情况下也易跌倒。这就需要告知家属多关心老人, 了解他们的需要; (5) 老年人反应迟钝, 动作缓慢, 遇紧急情况躲闪不及时易发生意外。所以老人外出时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注意来往车辆, 不要闯红灯。

3.5 避免进食时呛咳

老年人进食时注意力集中, 不要说话, 食物柔软温度适宜。

3.6 预防烫伤

指导老人正确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电暖气、热水器等热设备, 以免发生烫伤。

3.7 加强用药监控

监控老年人用药安全, 了解老年人用药的品种、剂量、服用方法, 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由于老年人机体各项机能减退, 用药的不良反应较年轻人高3~7倍。据调查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5]。所以护士应随时了解老人的用药情况, 和老人及家属保持联系。对住院的老年患者应勤巡视, 随时了解病情及用药后的反应, 及时发现, 快速处理。

在老龄化的社会中, 社区护士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护士不仅担负着院内的护理工作, 还担负着社区居民的健康保健工作, 尤其是对老年人, 要宣传教育老年人纠正不良习惯,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避免危害身体健康的事情发生,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使他们愉快幸福地安度晚年, 促进社会的安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殷磊, 主编.老年护理学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2]刘红兵, 卫文, 陈沫.社区老年人的保健和护理 (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3) :172-174.

[3]刘素珍.社区护理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116.

[4]王苏娜.香港医院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方法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5) :397-398.

[5]黄健华, 梁俏.加强老年患者用药监测防止不良反应 (J) .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24) :2642.

社区预防保健及护理名词解释 篇2

2.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生化性、化学性有毒的食物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慢性疾病。

3.重大职业中毒事件: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工人急性中毒事件。若急性职业中毒同时发生3人或死亡1人以上,职业性炭疽1人以上,称为重大职业中毒事件。

4.疫点:是指病人,疑似病人或发现带菌的地方。

5.传染病隔离:将处于传染期的传染病病人,可疑传染病人及病原菌携带者控制在特定区域,与一般人群暂时分离,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播机会。

6.脊髓灰质炎疑似病例:所有15岁以下的儿童发生急性迟缓性麻痹(AFP),包括临床初步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症和横断性脊髓炎的病例,以及任何年龄的脊髓灰质炎临床确诊病例。

7.接种事故:是指在疫苗生产和预防接种实施时的差错或污染造成的加重反应或异常反应,有些照成持久性的组织器官损伤,严重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8.终末消毒:对传染源因住院、转移、死亡而离开的一些疫源地应实施终末消毒。随时消毒:对传染源尚存在的疫源地实施随时消毒。

9.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职业活动过程中由于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即职业性有害因素是该病的的直接原因。

10.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各种生产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因素。

1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指由于内分泌功能调节失常所致的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等异常的子宫出血,而并非由于器质性疾病引起。

12.围婚期保健:指围绕结婚前后为保障婚配双方及其下一代健康所进行的一系列保健服务措施。

13.高危妊娠:在妊娠中,因一些致病因素或妊娠并发症使孕产妇,胎婴儿受到危害或导致难产,称为高危妊娠。

14.产褥期:从胎盘娩出到产妇除乳腺以外,全身器官恢复到正常未孕状态或接近此状态所经历的时间,一般需要6周。

15.性保健:性健康的的定义是指有性欲的人在身体上,感情上,知识上和社会上和社会方面等整体的表现,是积极地增进人格、交往和情爱。

16.女性不孕症:婚后1年以上,无避孕措施而未受孕者,为原发不孕,曾经受孕而1年以上未孕者,为继发不孕。

17.低体重:体重较同龄,同性正常儿童均数低2个标准差以下。

18.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综合症:以与其年龄明显不相符的注意缺陷,与所处环境明显不相宜的动作过多为主要特点,多伴有不计后果的的冲动性行为,不能取得预期的学习成绩,但智力大多正常或接近正常。

19.人工喂养:因各种原因于婴儿出生后,母亲没有乳汁分泌或者母亲因故不能亲自进行母乳喂养婴儿,婴儿从一开始就以牛奶、羊奶、豆浆或其他代乳品喂养的,叫人工喂养。

20.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结扎脐带开始---出生后28天。

21.婴儿期:出生后—满1周岁。22.幼儿期:1周岁后----满3周岁之前。

23.急性疼痛:疼痛是机体对具有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反应。疼痛延续不超过6个月的为急性疼痛。

24.排便失禁:是由于某种器质性病变或支配肛门括约肌的神经作用失常,照成肛门括约肌的控制功能发生障碍的表现。

25褥疮:局部受压,血循环障碍,以致局部组织缺氧水肿,甚至溃烂坏死所致。

26.撅嘴呼气:在用鼻吸气后,呼气时口形成口哨状,有利于肺内更多的残气呼出。

社区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护理分析 篇3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心理保健;护理Community elderly mental health nursing analysisLu Ling

【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79-02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渐被引起广泛关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晚年生活愉悦舒适,是相关工作者重点研究的内容。加强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除可对生理及疾病改变产生的影响进行预防外,还可促使老年人更好的对社会及家庭问题进行处理,全面提高生存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体检的老年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保健护理,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年龄60-85岁,平均(71.5±3.5)岁。各种慢性病患病时间为3-24年,平均(11.7±2.3)年。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加强心理保健护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心理健康教育:社区护理人员多关心和体贴老年人,加强主动沟通及联系,使其与社会良好对接,保持有效沟通。同时就衰老的客观规律进行介绍,让老年人了解到机体的具体变化,丰富晚年生活内容,增添情趣。可介绍同龄的老人参加共同喜爱的活动,多行沟通,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发师生活乐趣,消除忧虑及孤独感,使其心理、精神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1.2.2疾病知识宣教:帮助老年人对各种生活问题及疾病树立正确的认识,就疾病的基础知识行个体化的、针对性的介绍,使老年人自我防护和保健能力增强,可从容正视疾病。同时接待老年人的态度需积极热情,使其建立正确的生死观,消除恐惧感,培养豁达的心态,使心境安宁,起到延长生命,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1.2.3和谐家庭关系建立:社会护理人员除常与老年人建立稳定联系外,还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向老年人家属行必要宣教,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照料、支持及关爱,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特别是有疾病伴发或失去伴侣的老年人,需给予更多的体贴,同时指导家庭对危机感有正确认识,使家庭环境轻松、温馨,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1.2.4加强综合素质:需向老年人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建立正确的养生保健理念。在智力得到有效锻炼外,还提高了自我照顾能力,使保健效果增强。同时可指导老年人对老年心理学、老年自我保健知识重点学习,运动多种调节情绪的方法,为心理健康提供保障[2]。

1.2.5饮食指导:老年人消化系统在年龄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也出现了系列衰退表现,胃部肌肉及胃内膜原有功能丧失,大肠运动能力显著降低,使老年人食欲不佳,易有便秘、腹胀情况发生,需加强饮食指导,向患者强调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多食水果和宣含纤维食物,以提高机体健康水平,保持愉快心态。

1.3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计理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活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心态积极度、护理满意度、疾病治疗依从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老年群体渐在社会中占有较高比例,加之社会环境的变化,身心健康水平渐引起重视。社区针对老年人开展心理保健护理具有较重要的价值。社区护理人员需对各项技能及专业知识娴熟掌握,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及心理行为方式,提供针对老年人的全面、整体的心理健康服务,以使老年人可自我对心理问题进行调节,并提高舒适度,以最大限度的改善生活质量,保持身心健康。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活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心态积极度、护理满意度、疾病治疗依从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在社区针对老年人开展整体、全面的心理保健护理,可显著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改善其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齐亚莉.社区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康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35(5):15-22.

社区护理中糖尿病夏季保健指导措施 篇4

关键词:社区护理,糖尿患者,夏季措施

糖尿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率最高的十大疾病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是在家中进行自我监测和调养, 因此需要社区护理人员在平时及时做好各类慢性病的宣教工作及保健措施, 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制订适合患者的治疗护理计划, 使患者保持保持正常的生活及社会功能。糖尿病患者的夏季保健措施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宣教。

1 常规措施指导

1.1 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和保持心境

夏天天气炎热, 人们容易上火发怒, 要学会调节情绪, 保持心情舒畅、胸怀宽阔, 保证机体代谢正常和维持血糖稳定, 居住环境应通风、整洁安静, 在空调房中, 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 避免因贪凉而引起感冒。

1.2 合理饮食, 及时补充水分

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夏季人们偏好清淡饮食, 而清淡饮食含糖量及热量均较低, 夏季很多时令蔬菜正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合理分配每餐热能, 同时注意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 可以增加饱腹感, 还能促进肠蠕动, 防止便秘的发生, 如南瓜有降低血糖作用, 且富含纤维素, 黄瓜含糖低, 水分充足, 既是蔬菜又可当水果食用。夏季出汗多, 糖尿病患者有多尿症状, 要督促其及时补充水分, 以免尿浓缩, 引起尿路感染, 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出现胃肠炎等, 诱发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

1.3 做好个人清洁卫生, 保证皮肤完整性

夏天多汗, 出汗后应及时擦干或更换内衣, 有条件者应沐浴后更衣。经常观察皮肤有无红肿、疼痛、破溃, 一旦出现要立即治疗。由于汗液和含糖尿液的剌激, 很多糖尿病患者皮肤会出现瘙痒症状, 尤其以会阴部明显, 不能用温度太高的水擦洗及使用激素类药物, 更禁止搔抓, 洗温水澡或用温水毛巾擦身是清暑降温的一个好办法, 使皮肤清爽, 减少感染的机会。

1.4 选择合适的鞋袜, 避免足部损伤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穿软底, 鞋底有一定厚度, 松紧适宜的皮鞋透气, 松口的棉袜, 不能穿拖鞋, 以免意外损伤足部皮肤, 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积极治疗脚气, 如有红肿感染迹象或皮肤破溃应及时就医治疗, 以免发生坏疽甚至截肢等严重后果。

1.5 保证充足睡眠, 适当锻炼, 劳逸结合

夏天炎热, 昼长夜短,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动作轻缓适合中老年人的锻炼项目, 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维持血糖的稳定。

2 用药指导及自我监测血糖

督促糖尿病患者遵医嘱按时用药, 不能擅自调整用药剂量或停药, 定期监测血糖, 充分了解病情, 合理用药, 以达到药物治疗的最佳效果。

3 合理指导

社区保健人员要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宣传及健康教育指导工作, 糖尿病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1) 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了解不充分, 因此需将更多的讯息提供给患者, 其不仅需要药物知识, 更渴望疾病知识。 (2) 目前健康教育研究多面向城市, 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患者受教育机会少。 (3) 健康教育资料不能满足不同文化层次患者的需求。 (4) 不重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 以致于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5) 健康教育内容简单, 健康教育时机把握不准, 缺乏个性化健康教育[1]。要让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 需长期用药, 坚持控制饮食, 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选择适合的体育锻炼, 以达到控制血糖, 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我国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各种老年病、慢性病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更使其生活质量下降, 尤其是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给家庭和社会都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有专家提出可建立一个庞大的糖尿病教育和防治的网络, 包括医院教育、社区教育和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糖尿病教育三个方面[2]。社区保健人员不仅要指导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好保健措施, 更要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宣传。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性教育活动, 使患者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3]。进行早期干预, 及早的干预行为可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需要社区护理人员耐心细致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及全社会的支持共同去完成。

参考文献

[1]王艳玲, 王亮.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7) :865-867.

[2]金建华.我国糖尿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3 (4) :296-297.

社区老年保健方案总结 篇5

老年保健项目实施方案总结

老年保健不仅是衡量老龄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坐标。为适应人口迅速老龄化的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进一步推进老龄事业全面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了使社区的老年人生活得快乐、幸福、身体健康,为社区老年居民创造了一个便利的生活条件,把老年保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根据中心实际情况,采取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办法,除常规开展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之外,把每年为社区老人做1-3件好事、实事、居民想做的事列到工作日程,让老年保健健康有序、有声有色的开展。让老人感到真心关爱,实实在在,无处不在。一年来,我们的做法解决他们实际健康问题,让许多居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因此深受老年朋友的欢迎,他们参加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的积极性明显增加,中心现已将社区几千名老人“收之麾下”,使他们年保健意识和慢病防治能力工作有明显提高。现将老年保健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清思路,真抓实干,力争做到“三满意”;统筹兼顾,合“三”为一,共同发展。

做好老年保健就是以“预防为主,保健为主,关心为主”为管理思路,以为日趋老年化社会注入“新鲜活力”为目标,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老年档案管理和老年慢病筛查或监测,达到减少或延缓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首先我们要把老年保健作为12个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工作之一来抓,充分发挥我们在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方面已形成的优势,成立由社区慢病管理小组牵头的老年保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老年保健工作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尽可能为社区老年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不断完善老年保健服务内容,尤其在健康教育和老年保健知识宣传方面,要做出特色,看到成效,把让老年居民满意,让政府满意,让团队满意这“三满意”作为检验老年保健工作的标准。

二、将社区慢病管理和老年保健有机的结合,才能起到统筹兼顾,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利用社区慢病管理平台和技术优势,可有效改善老年保健服务工作量大、单调,“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为了做好健康教育及科普宣传,宣传内容应以大众化,实用、健康、有趣,尽量贴近老年人健康所需,才更有利于调动老年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为方便老年居民,我们将健康教育讲座地点和每年免费体检设在我社区服务中心为主。讲座或健康教育内容应以老年人最关心的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和老年养生保健为主。

1、对老年人测量血压后注意哪些问题及指导并将其纳入高血压随访管理。

①对检查结果血压在130-139/ 85-89mmHg水平并无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至少每半年监测一次血压。

②对检查结果血压高于正常(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并无高血压病史者,应告之老人此次血压高于正常,有患高血压的可能性,叮嘱老人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如失眠、劳累、急性疾病、焦虑等)。3天后,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复查,并根据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对确诊后的高血压患者纳入随访管理。

③对筛查中既往被明确诊断为高血压者,纳入社区高血压随访管理。

2、对老年人测量空腹血糖后注意哪些问题及指导并将其纳入糖尿病随访管理。

①对检查结果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6.1~6.9mmol/L)或糖耐量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7.8~11.0 mmol/L)的糖调节受损者,如无糖尿病史,告之居民患糖尿病的危险性较高,一定要改进不良生活方式,建议每年复查或进一步做糖耐量试验。

②对检查结果为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高于正常(即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并无糖尿病史者,告之老人此次血糖高于正常,可能患糖尿病,叮嘱老人去除可能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如患病的急性期、感染、应激等)。3天后,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复查,并根据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对确诊后的糖尿病患者纳入随访管理。

③对体检中发现既往被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者,纳入社区糖尿病随访管理。

三、日常老年健康教育和每年免费体检相结合,定期家访和电话随访相结合,将社区义诊和慢性病筛查相结合,多方位,多渠道开展社区老年保健活动,吸引了广大社区老年居民参与老年保健活动。

一年来,我们为社区100% 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并管理,将其中确诊为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的236人纳入社区慢病管理,其中25人原来血糖或血压偏高,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调整膳食结构和适量运动,血糖或血压都基本回复正常。由于老年人看到效果,达到了实惠,参加健康教育积极性明显增加。

并结合老年保健管理方案要求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内容详细规划:

1、每年进行1次老年人健康管理。

2、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包括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和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情况。

3、体格检查:包括血压、体重、皮肤、淋巴结、乳腺、心脏、肺部、腹部、四肢肌肉关节等体格检查以及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

4、辅助检查:每年检查1次随机血糖(指血)。并通知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到我服务中心免费查B超、心电图检查以及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的初筛检查。

5、告知居民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

(1)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管理。

(2)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居民要定期随访。

(3)告知居民一年后进行下一次健康检查。

6、对所有老年人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流感疫苗接种知识、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健康教育。

四、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有平台和技术优势,推动老年保健

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把党的温暖,政府的关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爱心实实在在送到居民家中,为社会和谐作出一份贡献。一年来,我们为社区65岁以上老年开展健康教育和义诊26场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3000多份,免费体检1300人次,免费查血糖3200人次,受到居民好评。

五、坚持以满足老年健康需求为目标,坚持以老年保健可持续、良性发展为工作思路,坚持以老年居民满意为衡量标准等“三坚持”贯穿老年保健工作始终;以中心为主导,以服务站和居委会为帮手,以老年居民为抓手,以健康教育为主旋律,多方联动,共同做好老年保健工作。

老年保健服务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系统工程,我们体会是:要真正做好此项工作中心团队就必须以上述三个“坚持”为指导思想,四个“以”为服务流程,真抓实干,长期坚持才能取得实效。

六、成绩面前不骄傲,精心工作路更远。

社区保健服务 篇6

晚上上班族比较多,有人还要电话预约自己习惯的技师。他们的隐私要求比较高,各个按摩床之间的布帘都拉上了。打球等运动中扭伤的学生也在这个时间过来搽药,顺便做康复按摩。保健室里面提供一种秘方药酒,配合保健师的按摩,一般两三次就会把一般的扭伤治好。

【项目介绍】

最近,社区保健室成为社区居民的新宠。冉氏按摩保健室这样针对社区居民的保健服务也提升了档次。除了传统的针灸、推拿、按摩、刮痧、足底按摩、拔火罐、跌打扭伤医治,还可以包含慢性病康复辅助治疗、健康咨询、量血压、测量血糖、孕妇吸氧等保健项目。可以根据所服务社区的人员结构,有所偏重和内容调整。

目前,除了冉氏按摩保健室这样的个体经营,还有不少保健服务机构采取了连锁的形式,购买任何一家的保健卡都可以在其他连锁店面使用。

【经营建议】

1.社区保健服务内容多而杂,要求保健师具备推拿按摩师资质和丰富的理疗知识,能够跟客人进行病痛部位的日常保健和注意事项的沟通。亲切而和善的态度和专业的手法是吸引更多固定客人的最佳手段。处在社区中,建立亲切的邻里关系,会带来更多稳定客源,同时也会在此基础上由老客源带来更多的新的潜在客源。

2.现代人的卫生要求和隐私权意识都比较强,最好能够按时对火罐、刮痧器具等保健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及时更换洗按摩床上的枕套被单,用布帘为客人分开单间。如果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时间紧的客人,还可以上门服务,并收取上门费。有些客人会要求使用专用按摩用品,这样服务费用也可以适当上调。

3.对建立长期保健关系的社区居民,可以建立保健卡进行身体状况跟踪,同时给予消费打折服务,培养忠诚度。而推拿、按摩等缓解疲劳、恢复身体机能的物理治疗,也可以采取一次性买卡打折活动。比如,一次买500元消费卡,给予八折优惠。

4.定期举行免费健康咨询、保健知识宣传等活动,也将加强社区保健服务的亲和力,赢得更多社区居民的信任。

5.选址最好在几个距离较近的社区之间,保证人群覆盖面和消费能力。

【市场前景】

老年人、常年坐办公室和电脑打交道的人、体弱的女性和孩子都需要保健服务,而这部分人群要么活动范围小,要么工作繁忙,一所设在社区的保健服务场所就成了他们的第一选择。

社区保健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管辖区域内进行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资料收集。以上患者资料均属患者及其家属自愿提供。本次研究收集的患者年龄40~55岁, 平均年龄 (49.1±3.81) 岁。患者均体现出围绝经期的综合病症情况, 其中存在60例潮热盗汗的患者资料, 还存在58例严重受到烦躁情绪影响的患者资料, 患者容易出现脾气暴躁的情况。另外, 还存在30例胸闷和心悸的患者病症, 存在35例失眠和头部长期出现疼痛的患者情况。在收集的100例患者资料中存在泌尿体统病症患者30例, 还存在35例阴道分泌物不健康的状况, 一般表现为分泌物量过少导致的干涩病症, 还存在20例性欲明显降低的患者。

1.2 方法

根据研究设计需要进行资料收集, 通过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护理方式干预。在资料收集的过程当中为社区基层妇女提供常规妇科检查达5123人, 其中存在100例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综合病症表现, 针对这100例患者病症进行定期的追踪和访查, 并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信息回顾性分析。针对100例患者采取的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包含对患者生活作息的指导, 饮食和心理的调整, 以及患者妇科疾病的检查和对性生活的保健知识宣传等。在护理期间除了日常健康知识教育还需要辅助增加一定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例数 (n) 、百分数 (%) 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根据研究设计需要进行相关操作, 记录相关信息进行研究比对和总结。在社区展开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和相关的护理干预, 需要针对患者进行病症的治疗, 希望能够患者患者围绝经期出现的阴道干涩病症, 提升妇女患者正常的性欲需求, 缓解患者出现的头部疼痛和胸闷心悸情况。梳理患者烦躁的情绪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 降低患者时常出现的潮热和盗汗现象。以上一系列的临床病症得到显著的干预和控制, 就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并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上社区护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根据研究设计进行整体工作操作和执行, 通过记录信息进行比对和总结能够发现, 在社区展开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和相关的护理干预, 需要针对患者进行病症的治疗, 希望能够患者患者围绝经期出现的阴道干涩病症, 提升妇女患者正常的性欲需求, 缓解患者出现的头部疼痛和胸闷心悸情况。梳理患者烦躁的情绪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 降低患者时常出现的潮热和盗汗现象。以上一系列的临床病症得到显著的干预和控制, 就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并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上社区护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针对基层的社区妇女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的工作, 从实际的护理工作出发, 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出现的病症进行良好的干预和治疗, 密切关注患者的病症恢复效果, 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病症得到缓解, 值得在社区乃至整体医疗工作当中进行推广[3]。

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针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社区保健和护理干预, 记录护理和保健信息, 进行效果比对、观察和总结。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管辖区域内进行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资料收集。在资料收集的过程当中为社区基层妇女提供常规妇科检查达5123人, 其中存在100例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综合病症表现, 针对这100例患者病症进行定期的追踪和访查, 并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信息回顾性分析。针对100例患者采取的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包含对患者生活作息的指导, 饮食和心理的调整, 以及患者妇科疾病的检查和对性生活的保健知识宣传等。在护理期间除了日常健康知识教育还需要辅助增加一定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结果 在社区展开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和相关的护理干预, 需要针对患者进行病症的治疗, 希望能够患者患者围绝经期出现的阴道干涩病症, 提升妇女患者正常的性欲需求, 缓解患者出现的头部疼痛和胸闷心悸情况。梳理患者烦躁的情绪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 降低患者时常出现的潮热和盗汗现象。以上一系列的临床病症得到显著的干预和控制, 就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并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上社区护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针对基层的社区妇女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的工作, 从实际的护理工作出发, 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出现的病症进行良好的干预和治疗, 密切关注患者的病症恢复效果, 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病症得到缓解, 值得在社区乃至整体医疗工作当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围绝经期,妇女,社区保健,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李慧兰.社区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学, 2014, 08:905-908.

[2]郭翠兰.健康教育与护理促进对社区妇女卫生保健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19:209-210.

社区保健护理 篇8

健康教育即对个人或者群众提供有关健康问题、健康行为以及健康意识的相关健康信息, 能够使个人或者群众在最大限度上掌握有关疾病或者卫生保健知识, 并使其树立良好的健康生活理念,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行为。对于社区妇女而言, 其存在的卫生保健问题越来越多。近年来, 随着社区妇女卫生保健工作的不断开展, 健康教育与护理促进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文选取笔者所在社区诊治的110例妇女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比分析不同护理干预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分号法将笔者所在社区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诊治的110例妇女患者均分为两组, 每组55例。其中单号组 (观察组) 患者年龄33~67岁, 平均 (48.17±5.63) 岁;双号组 (对照组) 患者年龄31~68岁, 平均 (37.26±5.02) 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卫生保健措施, 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卫生保健措施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与护理促进, 具体如下: (1) 健康宣讲。社区护理人员应该通过向广大社区妇女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妇女劳动保护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而初步建立卫生保健意识, 具体实施手段可以借助于社区的广告栏、LED灯、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等进行, 以全面培养患者对自我认知、自我保护和自我管理的意识[1]。 (2) 建立个人卫生保健管理档案。护理人员应该定期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门户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播, 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文化水平、基础疾病、发病原因、禁忌证等信息建立其个性化的卫生保健管理档案, 以利于后期卫生保健工作的顺利实施[2]。 (3) 展开特殊服务。对于社区妇女常见的危害其身心健康的疾病, 例如不孕不育症、更年期心理咨询、孕期营养等问题, 护理人员可以进行针对性管理与预防, 以逐渐拓展卫生保健服务的领域, 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者各项疾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改善, 可以基本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但是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生活;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甚至加重。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由医护人员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内容必须涉及患者的预期护理效果、实际效果、有待改善问题、相关建议及意见等, 一般采用三个层面进行衡量, 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了健康教育与护理促进干预后总有效率为94.55% (52/55)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44/55)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例 (%)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调查问卷中对于护理效果总体满意度为98.18% (54/55) , 对照组为85.45% (47/55) , 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例 (%)

3 讨论

在医疗卫生水平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 过去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早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和人群, 进而出现了新模式, 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这必将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总趋势。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将卫生工作的重心从过去“控制疾病, 加强治疗”逐渐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模式。在社区卫生保健工作中, 健康教育与护理促进便是这一模式的具体体现[3]。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结构的改善, 卫生保健工作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尤其是妇女的健康状况。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力度, 提高社区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建立有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是现代妇女健康的主要方式[4]。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社区妇女身体健康, 提高其健康水平, 是实施健康教育及护理的主要目的, 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此次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常规卫生保健措施干预, 观察组则采用健康教育与护理措施干预, 通过分析两组的干预效果, 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 (94.55%) 显著高于对照组 (80.00%)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护理满意度 (98.18%) 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85.45%) , 经统计学分析,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对社区女性开展健康教育与护理促进措施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对于广大社区妇女患者来讲, 采用健康教育与护理促进措施不仅可以加强其自我保健意识, 提高卫生保健水平, 进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与护理促进对社区妇女卫生保健的干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笔者所在社区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诊治的110例妇女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5例。对双号组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卫生保健措施, 对单号组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与护理促进。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 (52/55) , 对照组为80.00% (44/55)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护理总体满意度为98.18% (54/55) , 对照组为85.45% (47/55) , 经统计学分析,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广大社区妇女患者来讲, 采用健康教育与护理促进措施不仅可以加强其自我保健意识, 提高卫生保健水平, 进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与护理促进, 社区妇女, 卫生保健, 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焦艳华.探讨健康教育与护理促进对社区妇女卫生保健的干预影响[J].中医学报, 2014, 11 (7) :628-630.

[2]张巍, 刘媛, 刘贤英, 等.绝经期妇女健康及社区妇女保健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31) :5008-5010.

[3]龙辉, 冯辉, 何瑛.社区妇女保健的现状分析[J].当代护士 (综合版) , 2006, 8 (12) :363-365.

社区保健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社区收治的中老年女性35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41~65岁, 平均年龄 (57.6±5.1) 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2例, 中学157例, 大专及以上91例;未绝经者76例, 绝经者274例;绝经时间7个月~16年, 平均 (12.7±3.4) 年。

1.2 方法

(1)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 包括妇科检查、妇科彩超、阴道内分泌检查、阴道镜检查等, 并详细记录每个患者的个人资料及临床资料,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探讨老年女性妇科炎症性疾病的特点, 并制定护理保健方法, 观察其效果。

(2) 护理方法

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并给予护理保健措施干预, 具体如下。

①健康教育。医院需要制定一个长期的健康教育计划并严格执行, 主要通过健康讲座的方式向社区内中老年女性进行健康宣讲, 每月1~2次, 并制作一些医学资料、保健手册等, 向广大女性发放, 重点介绍妇科炎症性疾病的医学知识及预防保健方法等, 使中老年女性掌握一些注意事项, 有利于预防炎症性疾病的发生, 减少疾病的复发。

②饮食指导。合理饮食具有维持机体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因此对社区中老年女性进行有效的饮食指导对于预防妇科炎症性疾病的发生、促进患者的痊愈具有重要的意义。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饮食总体原则及搭配方法, 以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低脂肪、低盐的食物为主[5], 做到营养均衡丰富, 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不长期饥饿等, 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同时禁食辛辣、生冷、油腻、海鲜、刺激性强的食物, 以及咖啡、可乐、浓茶、烟、酒等, 避免诱发妇科炎症性疾病。

③自我保健。应告知患者自我保健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应注意保持个人卫生, 这是自我保健的核心环节, 应注意定期洗澡、清洗外阴周围、保持清洁干净, 勤换衣物, 并注意做好月经期的护理工作;其次, 注重加强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对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指导患者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运动方式, 注意每日的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不可过大、过长;最后, 应告知患者当出现异常情况时, 应及时就诊, 接受诊断和合理治疗, 不可延误病情。

1.3 疗效判定标准[6]

①治愈:经护理干预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完全消失。②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 或有所好转。③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等无明显改善。④恶化: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较护理干预前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2 结果

本组350例中老年女性中, 检出妇科疾病293例, 发病率为83.71%, 在293例妇科疾病患者中, 诊断为妇科炎症性疾病241例 (82.25%) , 其中老年性阴道炎84例 (34.85%) , 慢性宫颈炎56例 (23.24%) , 慢性盆腔炎46例 (19.09%) , 细菌性阴道炎36例 (14.94%) , 滴虫性阴道炎19例 (7.88%) 。

本组共241例妇科炎症性疾病患者经护理干预后, 治愈116例, 有效113例, 无效12例, 恶化0例, 总有效率为95.02%。

3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 社区中老年女性妇科疾病发病率较高, 且炎症性疾病的发生率最高, 达82.25%, 可见炎症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最为常见的一类妇科疾病, 其中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老年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及慢性盆腔炎。由于中老年女性的生理功能减退, 加之绝经的影响, 使得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明显的变化, 阴道粘膜变薄、阴道壁出现萎缩、阴道内酸碱度的变化, 导致局部抵抗力减弱, 有利于细菌、滴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易引发各种妇科炎症性疾病[3]。再者, 妇科炎症性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文化程度较高的女性其疾病发生率相对较低, 考虑与患者有一定的健康保健知识、自我保健意识较高、平素注重个人卫生有关[4]。

综上可见, 社区老年女性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及某些特殊原因, 易于发生多种妇科炎症性疾病, 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需要积极的治疗, 而在治疗的同时配合给予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自我保健等护理方法, 对于促进病情的愈合、有效控制病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值得我们重视。

参考文献

[1]冼伟东, 林子雄, 童益丽.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临床分析及保健策略[J].当代医学, 2014, 20 (19) :51-52.

[2]杨巧云, 王勤伟, 徐春娟.200例中老年女性妇科病患病现状及保健需求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 35 (5) :643-644.

[3]刘治英.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分析及保健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 (32) :166-167.

[4]郭红平.常见妇科病的治疗及预防保健方法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11) :96-97.

[5]骆峰.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临床分析和护理保健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67) :192.

社区老年妇女的保健 篇10

社区老年妇女保健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老年妇女, 是指进入更年期和老年期的妇女。这个时期甚至占到了人的一生的1/3以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的平均寿命不断的延长, 长寿的人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数据, 我国城市和农村妇女的平均寿命分别为74岁和69岁, 部分城市, 如上海, 妇女的平均寿命甚至高达77岁[2]。

妇女进入老年期后, 伴随着事业上的不断成熟和成就, 加之子女也已成家立业, 家庭和生活的压力有所减轻, 妇女可谓达到了她们的第二春。但是, 由于妇女更年期的来临, 加速了卵巢的衰退, 妇女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了极大地转变, 特定的身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使老年妇女在身体和精神上又要承担极大地负担。

老年妇女的生理和病理的背景, 由于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加之上述身体、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老年妇女必须重新调节自身的动态平衡来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种身体的自我调节虽然是一种人体的本能反应, 但由于生活环境和身体体质的不同, 自我调节的过程中, 由于调节的不良, 就会引起一些的继发性病症。另外, 卵巢分泌功能的衰退、生殖器官和脏器功能的不断下降, 为继发性疾病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老年妇女极易患上更年期功血、绝经期综合症、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脂代谢紊乱、老年性阴道炎、妇科恶性肿瘤和子宫脱垂等疾病, 给老年妇女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3]。所以, 必须重视老年妇女的保健工作, 及早的发现、预防和治疗老年妇女的更年期症状, 降低老年妇女疾病的发生。

社区老年妇女保健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老年妇女这一时期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探讨有效可行的预防和保健措施, 积极的宣传、预防和治疗老年多发病和常见病, 最终是老年妇女安全的度过这一艰难的时期。

老年妇女生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对老年人进行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自觉症状, 请她们放下心里和思想顾虑, 时时保持积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通过机体的神经分泌系统, 重新平衡身体的失调, 平安、顺利地度过更年期和老年期。

老年妇女心理卫生的疏导:心理的健康首先要注重心理的卫生。我国古代医学家一再强调“仁者寿, 德高者长寿”, 这就说明人的健康和长寿是与人的品质和道德有着一定关系的[4]。换句话说, 就是一个人要是具备有良好的品德, 就可以少得病且延年益寿。老年人要时时注意掌握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动的分寸, 以消除那些有害的情绪对自身身体健康的影响。通过对长寿老年人的调查和研究发现, 她们大多性格开朗、性情温和、胸怀宽大、乐观豁达、热爱生活也善于自得其乐。

规律的生活和适当合理的锻炼:社区老年妇女要保持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坚持维持工作、生活、休息和睡眠等日常生活的规律性, 杜绝过度的劳累和紧张情绪。适当的参加体操、徒步行走、舞蹈和太极等适合老年人的慢性体育锻炼项目, 在陶冶了自身情操的同时, 也达到了锻炼身体和调节身体功能的目的, 体质增强了, 身体和心理也健康了。有一点要强调的是, 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掌握适度的运动量和运动时间,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另一方面, 老年人的记忆力的衰退, 思维会大不如以前, 这种体育锻炼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社会活动, 无形中使老年人在用脑和思考问题上得到了锻炼, 改善了老年人衰退的智力。

营养合理地摄入:人老后, 活动量会相对的减少, 加之饮食量的增加, 这种两极的对比, 势必使老年人摄入过多的营养而导致老年的肥胖。众所周知, 这种老年的肥胖极易造成老年人发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和胆结石症等。因此, 必须对老年人的饮食进行定时定量的调节, 尽量避免暴食、暴饮、过饱、过饥, 主要留意营养的摄入应该是高质低量, 即高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 而低脂肪、糖和热量。

注重普查普检普治:老年妇女40岁以后, 如果条件允许, 每年最好做1次全身的普查, 特别是妇科检查, 如癌检查。这样就可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以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运用中医保健:中医药学在疾病和衰老的抗争中, 总结出的一些科学方法, 虽然浅显易懂, 但对老人延年益寿有很好的疗效。中医记载:“五脏六腑, 有络于耳”, 每日提耳, 可以刺激全身的器官而达到健体的目的;古书云:“千遍梳头头不白。”头部有人体很多的重要穴道, 常梳头可以通经活络, 化瘀活血;搓脚心是一个简单的中医足底按摩手法, 可以安神、醒脑、治善忘、通经活络;经常揉腹, 可以辅助治疗老年性的便秘和肠胃溃疡等疾病;捶背可以促进分泌脑腺肽, 可以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力, 更可以防癌和抗癌[5]。

综上所述, 不断完善和加强的社区老年妇女健康工作, 在不断地提高社区保健工作质量的同时, 也让所有的老年妇女充分感觉到了社会的温暖, 使她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也就提高了她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愿所有老年妇女朋友都能安享晚年。

摘要:社区老年妇女保健工作是目前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 加强社区保健, 也是目前医院为提高社区老人生活质量工作的一个发展趋势和重要环节。本文以社区老年妇女卫生保健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出发点, 着重阐述了进行社区老年妇女保健工作的一些措施和方法:老年妇女生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老年妇女心理卫生的疏导、规律的生活和适当的锻炼、营养合理地摄入、注重普查普检普治、运用中医保健, 由此可以使社区老年妇女可以积极主动地防范和预防各种老年妇科疾病, 不断地提高社区老年妇女保健工作的同时, 不断地提高老年妇女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区,老年妇女,保健

参考文献

[1]金新政, 陈先波.少数民族地区老年妇女健康保健服务需求[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 :225-227.

[2]兰林火.城市空巢老年妇女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 :38-41.

[3]冯丽文.农村妇女保健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10, 8 (2) :355-356.

[4]赵菊香.社区老年妇女妇科检查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10) :1705-1706.

上一篇:投入产出效果下一篇:交流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