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患者康复护理与自我保健

2024-04-21

结核病患者康复护理与自我保健(共9篇)

篇1:结核病患者康复护理与自我保健

结核病患者康复护理与自我保健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提高全社会对结核病的防治知识水平,增强结核病的预防意识,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康复护理和自我保健教育,对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治疗、控制、消除有着重要的意义。云南省大理州疾控中心对1987例新涂阳肺结核病患者进行随访,帮助患者提高对结核病的治疗水平的同时,做好康复指导和自我保健知识,使其早日康复。

结核病是长期威协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也是倍受世界关注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结核病已成为世界成人的主要致命疾病,目前我国受结核菌感染的人口占世界感染人口的1/3[1],受结核菌感染人数已超过4亿,每年约145万人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死亡人数约15万人,是我国所有传染病中引起死亡最多的一种病。云南省有肺结核患者20万人,其中活动性肺结核约8万多人,因此提高全社会对结核病的防治水平,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康复护理与自我保健意识,对结核病的发现治疗、控制、消除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8-04-01/2009-12-31,大理州疾控中心对1987例新涂阳肺结核病患者进行随访,帮助患者提高对结核病的治疗水平的同时,做好康复指导和自我保健知识,使患者早日康复。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8-04-01/2009-12-31,大理州疾控中心登记治疗管理的1987例新涂阳肺结核病患者。

1.2 方法

每季度随访1次,采取知情同意、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避免因访视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用关切的态度询问病情,以拉家常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家庭、经济、生活等情况,以便密切医患关系,了解、掌握干扰患者坚持规律治疗的影响因素。

1.3 访视内容 询问患者确诊前出现症状、就诊等情况,询问目前治疗情况、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等情况;了解患者对结核病的认识和对坚持规律抗结核治疗的认识,利用访视的机会,对患者进行宣教,强调坚持规律治疗的重要性等。2.结果

通过坚持规律抗结核治疗和生活保健指导,1987例新涂阳肺结核病患者有1828例治愈,治愈率为91.99%。3 讨论

3.1 心理护理

结核病是慢性病,病程长,花费较高[2],而且是传染病,患者担心会传染给家人和朋友,这些都能使患者产生压抑感,挫折感,自卑感,从而会情绪低落,悲伤、恐惧,思想压力大,在这种情况下,护士必需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讲解疾病的防治常识,使患 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身保健,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用药指导

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如不规律的治疗,将非常容易引起抗药菌株的产生[3],,使以后的治疗更加困难,所以规则、足量、全程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护士根据不同情况,不同人的心理,开展有效的心理沟通,同时还要向他们宣传足量、规则和完成全疗程的必要性,不完成治疗的危害和传染性教育,消除其不正确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收到完好的效果,早日治愈。

3.3 生活指导及保健

对其进行生活指导及保健,生活要有规律,合理安排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体育活动,可在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也可在室内,但事先要开窗通风,运动量要控制,避免过度,另外要排除一切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和习惯,如吸烟、饮酒等。结核病患者饮食注意有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结核病患者初期往往胃纳较差,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病情好转时饮食可改善,则要多吃一些鸡蛋、牛奶、瘦肉、鱼虾类及动物内脏等,结核病患者体内的维生素B和C族含量降低[4],应大量补充,多吃水果、疏菜及豆类五谷,多食含有丰富钙磷矿物质的食物,维生素E对渗出性肺结核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饮食要有规律,不能偏食,以保证各种营养成分摄入,保持大便通畅。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营养有助于结核病的早日康复。

篇2:结核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

1心理护理

结核病患者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 对治疗和康复十分不利, 甚至加重病情。因此, 护理人员要多加关心体贴, 经常与其谈心, 使其了解自己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同时还应让患者认识到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已比较完善, 结核病大多数可以通过内、外科和中西医各种治疗方法治愈,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果患者抱无所谓态度, 不很好休息, 不按时服药打针, 这样非但不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而且容易产生耐药菌, 对以后的治疗带来困难。因此, 要强调规律用药治疗, 同时还应使之注意适当休息。人们患了疾病, 总是希冀于灵丹妙药, 很少想到心理治疗。事实上, 心理因素不仅可以致病, 还可以治病, 心理治疗, 甚至可以获得药物治疗所达不到的奇效。对结核病患者来说, 心理治疗首先是驱“恐”。

要驱除对结核病的恐惧心理, 首先要寻找病根。俗话说“断水断源, 除病除根”。只要解决了患者对结核病产生恐惧原因, 自然恐惧心理就迎刃而解了。那么, 人们为什么对结核病产生恐惧心理呢?一个主要原因是受旧社会“十痨九死”和“结核病是不治之症”的影响, 时至今日, 还有人谈到结核病毛骨悚然, 谈“痨”色变;二是怕传染给家人和孩子;三是怕周围人知道后另眼看待;四是怕影响工作、学习、进步等;五是怕抗结核药的毒副作用;六是怕治愈后复发等等。护理人员要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结核病知识认识程度及接收知识的能力,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心里咨询和卫生宣传, 使之了解结核病的危害性和正规治疗的重要性, 使患者知道结核病的治疗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进入“化疗时代”, 而且新的高效的抗结核药物与时俱进不断问世。化疗是治愈结核病, 消灭传染源唯一的重要途径。使患者知道, 只要遵循化疗原则, 注意养生, 是可以治愈的。只要病愈, 身体健康, 自己想干的事业, 通过自己的努力是一定可以实现的。通过化疗可使患者的痰菌很快阴转或减少, 自然就不存在传染, 或传染性很小。抗结核病药物的毒副作用只是个别的, 只要注意用药中的不适感, 按要求定期复查肝功, 有问题及时处理, 是不会出问题的。从而使患者树立起“既来之, 则安之”的养病态度,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人体内的自身康复能力, 增进肌体免疫功能, 树立信心, 使之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治疗, 早日康复。

2康复指导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 俗话讲“三分治, 七分养”, 这对结核病来说是很适宜的。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 其发生与机体免疫力息息相关, 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 结核病才容易发生与发展。所以治疗也应从整体出发, 扶正固本, 药疗与食疗兼顾。抗结核用药时间至少半年, 有时长达一年半之久, 患者往往难以坚持, 只有督促用药, 加强访视宣传, 取得患者合作, 才能保证治疗计划的顺利完成, 不规则服药或过早停药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制定较全面的饮食营养摄入计划, 多补充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提高自身抵抗力;制定合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 恢复期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 加强体质锻炼,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部分轻症患者在坚持化疗的同时, 可进行正常工作, 但应避免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做到生活多样化, 劳逸结合。保持环境安静、整洁、舒适, 使患者心情愉悦, 心胸宽阔。总之, 使患者知道, 患结核病并不可怕, 只要认真对待, 思想乐观, 坚持服药治疗, 适当休息, 合理营养, 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

摘要:通过对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 树立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篇3: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与保健

【关键词】 恶性肿瘤;转移和复发;康复治疗;自我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69-03

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多发病。死亡率占居民死因首位。近半个世纪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对肿瘤生物学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与提高,治疗后5年生存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2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50%左右,但复发和转移仍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这由于肿瘤在早期阶段往往缺乏足以引人警惕的症状,且不少肿瘤在早期阶段就已发生目前检查手段尚难发现的亚临床微小转移,面对这类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几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所以只有依据科学设计的多中心、随机、前瞻性临床研究的资料,制定一个规范化的综合治疗实施方案,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中晚期肿瘤的疗效。手术、放疗、内科治疗等疗法,其临床应用的指征和目的是不同的,只有很好地取长补短,合理应用有机结合才能互相增效。综合治疗是提高肿瘤疗效的必由之路。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肿瘤综合治疗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临床疗效也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生物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给许多晚期用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但总的来说,远期疗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复发和转移仍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康复治疗正是减少恶性肿瘤转移和复发的主要途径之一。

恶性肿瘤是什么?是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于人体导致人体基因缺陷,造成人体免疫机制的异常从而不能杀死人体内的异常细胞,致其无限制的生长而形成的。所以恶性肿瘤的治疗单靠临床手术放化疗等临床治疗手段杀死癌细胞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恢复患者的免疫力抵抗力,使受损的人体基因恢复正常才是恶性肿瘤得以治愈的关键。怎样恢复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呢?这就是肿瘤康复治疗研究的主要内容,临床给与中药治疗、免疫治疗、食疗非常重要,而怎样调动患者自己的积极性,帮助患者自我康复与保健就更为重要,这是恶性肿瘤是否能治愈的关键所在。而这一点,并没有得到我们肿瘤临床工作者所重视,大多数肿瘤患者临床治愈后没有得到合理的康复治疗,这也是肿瘤很快死灰复燃,出现转移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恶性肿瘤已不再是等于死亡的代名词,但恶性肿瘤的彻底治疗,不论是手术或是放射治疗、化疗和其它疗法,其性质常较激烈,治疗不论如何成功,仍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或后遗症以及在生活中所带来的各种复杂变化,包括心理障碍、身体残疾、功能恢复、职业适应等,都需要度过一个较长的康复期,在此期间需要康复医疗和康复指导,主要包括心理康复、生理康复。心理康复强调认知矫正治疗,其目的在于调整病人的情绪状况,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培养病人的希望、乐观的精神,增加生活与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生理康复主要包括通过医疗锻炼、营养调理、生活起居以及免疫和中医中药的辅助治疗,恢复体质,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理和生理的整体功能。可见综合康复治疗也是临床治疗的必要延续。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十分注意患者的康复治疗,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从事工作:

1 临床生理康复

人们研究,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肿瘤的局部未控,而是肿瘤的复发和远处转移,而造成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是肿瘤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下降,不能有效的杀死人体内产生的肿瘤细胞,使体内的肿瘤又死灰复燃。肿瘤细胞在手术后和放化疗后由于自身免疫力抵抗力的下降,有一快速增殖阶段,如不能使患者的免疫力快速恢复正常,则肿瘤很快复发。恢复患者的免疫力和手术、放化疗同样重要,我们把这一阶段的肿瘤治疗称为生理康复治疗。

在临床康复治疗中我们以中药治疗为主。包括

1.1 用中药辩证治疗各种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处理,如肿瘤治疗后引起的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发热、乏力咳喘、腹泻、便秘等的进一步治疗。

1.2 肿瘤治疗后引起的各种后遗症的处理。如化疗后引起的骨髓抑制;放疗后引起的放射性肺炎、皮肤损害、神经损伤等的处理。

1.3 巩固治疗,防止复发和转移。中药与其它药物相比,在抗肿瘤方面有其自身特点和一定优势。中药治疗肿瘤细胞的多靶点效应当属其重要特点和优势之一。如有人研究,某些中药(1)有一定的抗突变作用;(2)有直接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3)影响肿瘤细胞DNA、蛋白质合成及细胞生长周期(4)对抗致癌启动子;(5)影响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6)诱导肿瘤细胞凋亡;(7)诱导肿瘤细胞分化;(8)调节肿瘤细胞信号通路;(9)影响肿瘤细胞化学成分及代謝;(10)增强荷瘤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从以上可以看出,中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或抑制,是从多个层面、多个环节、多个部位发挥作用的,显示出明显的多靶点效应。中药对肿瘤细胞的多靶点效应主要是由于其化学成分复杂。单味中药本身就含有多种成分,而且中医多用复方治病,复方中有效成分就更为复杂多样,因此中药抗肿瘤的多靶点效应就十分明显。这是中药抗肿瘤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所在。加之中药毒副作用小,与化疗、放疗合用,具有减毒增敏作用;也可减轻手术对机体的损伤,减轻肿瘤患者因手术造成的免疫抑制和炎症反应。对于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均有重要作用。

我们临床上用中药巩固治疗,不仅用汤药辩证治疗,还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肿瘤类型用一些中成药静脉输液治疗,如中药艾迪注射液、鸭胆子乳注射液、蟾酥注射液、斑蝥酸钠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等等;具体用多长时间为一疗程,还缺乏具体的研究。临床上我们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用药疗程,一般一个月治疗一次,连用15天,休息15天再用,连用三次。临床上通过我们这样的辩证治疗,患者大部分能恢复到良好的生理状态,疗效明显,但还缺乏确切的对照观察指标。

2 心理康复

在抗癌治疗过程中,人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手段,诸如手术切除肿块,放疗化疗杀灭癌细胞,却常常忽略心理治疗。在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中,人们不仅发现有毒物质、遗传免疫功能及其不良饮食习惯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同时观察到个性特征和心理社会因素对恶性肿瘤的发生也有影响。有人指出,恶性肿瘤患者为C型行为模式的概念,其心理特征为不善于宣泄和表达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反而,过分压抑自己的负性情绪,尤其是极力压抑原本应该发泄的愤怒情绪。据统计,恶性肿瘤患者中约有90%以上的有心理病变,如果忽略心理引导和治疗,就容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如果认为恶性肿瘤非常可怕,自己无能为力,对治疗缺乏信心,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兴趣,如果这种情绪长期持续,会导致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变化,使血流中的T细胞明显减少,导致肿瘤的生长快速增加。因此在躯体治疗的同时,对病后心理调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针对病人的这种情况,我们肿瘤中心专门成立了肿瘤心理咨询诊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2.1 聘请心理咨询专家进行讲座,进行患者教育。分析肿瘤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教会他们自己解决心理障碍的办法。

2.2 成立了心理咨询诊室,聘请有关心理咨询专家进行一对一的治疗。教会患者积极面对疾病,面对现实,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做好自我心理调节。有意识地调整自己个性中的一些不良偏向,如性格过于内向等。经常进行自我心理减压与合理宣泄,包括向朋友和家人倾诉不快,还可做一些放松训练(如做深呼吸)。

2.3 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如我们和患者家属做充分细致的交流,尽可能的让患者了解病情,接触家属告诉患者病情的顾虑,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同时,家里要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患者家庭之间应和睦相处,减少患者的额外心理负担;让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

2.4 请一些康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等。

2.5 患病后,尽快转移大脑的兴奋点,切忌封闭自己,比如培养某种新的兴趣或爱好等。

2.6 充分发挥群体抗癌的优势

3 群体康复

对于日益增长的恶性肿瘤患者群体,有关专家特别指出,应鼓励恶性肿瘤患者相互关爱,以群体的力量抗击恶性肿瘤。群体抗癌是一个趋势,抗癌群体组织的建立行将成为恶性肿瘤患者的精神疗养院。原因是成员都是恶性肿瘤患者,这里没有自我封闭的孤独,没有谈癌色变和无形的冷漠,大家可以互相倾诉、互相帮助,树立信心。和谐的人际关系,大自然的陶冶,艺术感染以及充满爱心的氛围,使会员的心理康复良好,这是治疗的关键之一,因为良好的精神狀态,人的免疫力会加强。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专门成立了“承德市抗癌俱乐部”。抗癌俱乐部定期组织活动,通过邀请专家讲课、举行联谊及娱乐活动、评比抗癌明星等,传播恶性肿瘤可防、可治、可愈的理念,培养肿瘤康复者坚持不懈地同恶性肿瘤斗争的坚强意志,提高防癌意识、增加抗癌知识;帮助他们以平静的和乐观的态度和对待生活,增强病人战胜肿瘤的信心,创造生命的奇迹;同时为病人创造交流、倾诉、宣泄和带来欢乐的平台;调动和团结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携手抗癌事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进一步推动抗癌事业和抗癌科普工作的健康发展!

抗癌俱乐部的成立标志着肿瘤康复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抗癌俱乐部也是医患交流的平台,携手共建的乐园。抗癌俱乐部每月都举行1-2次大型活动,活动内容如下:

3.1 请有关专家进行抗癌知识讲座,包括肿瘤临床治疗方面的知识、护理保健方面的知识,以及心理治疗方面的知识。如《肿瘤的治疗与康复》、《饮食与健康》、《肿瘤中医治疗》;《肿瘤病人的护理》;《恶性肿瘤的心理原因和调节方法》等等。

3.2 我们还邀请了部分肿瘤康复患者现身说法,谈自己的抗癌经验和体会,如抗癌俱乐部副主席胆囊癌患者曲雅君女士《生命的美丽在于赋予生命美丽的一双手》、《如何抗击癌痛》;姜秀花女士《良好心态,是战胜病魔的关键》;抗癌俱乐部组织部副部长肝癌康复患者田广金老师讲座《抗击病魔的几点做法》;直肠癌康复患者曹柏群先生谈自己的抗癌体会《战胜自我 争取早日康复》;乳腺癌康复患者于振华谈《学习郭林气功健身疗法的心得体会》;结肠癌康复患者张学栋谈《自救互助,群体抗癌》〉;脂肪肉瘤患者范国富《生命不熄,战斗不止》〉。还有腹膜后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康复患者王青国、肺癌康复患者郝树祥、喉癌康复患者王洪林等都做了精彩的演讲。

3.3 为了促进肿瘤患者进一步康复,抗癌俱乐部特别邀请恶性肿瘤康复患者北京抗癌乐园教育部副主任、团结湖服务站站长姜寅生老师和北京抗癌乐园教育部副主任吴素琴老师来我市与恶性肿瘤患者交流抗癌经验,并举办抗癌健身法学习班,指导恶性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使他们尽快康复起来,恢复健康生活。

3.4 医患共同表演文艺节目,使肿瘤患者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5 医患交流,解答会员提出的医疗和保健方面的各种问题,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3.6 举行了抗癌明星评选,抗癌明星表彰大会。在我们登记的300多位会员中,对其中54位抗癌斗争已经历3年以上(其中,10者1人,9年者1位,8年者6位,7年者3位,6年者5位,5年5位,4年者15位,3年者18位)被评为抗癌明星,进行了表彰,大大鼓舞了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力量,为他们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据统计,台湾抗癌群体中的患者,3年存活率达95%;桂林和北京抗癌乐园的患者5年存活率为80%;武汉的10年存活率达到77.7%。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和任何医院,单靠医疗所做不到的。

4 免疫康复

在心理、生理康复的基础上,免疫康复是重中之重,也是整个“康复治疗”的核心部分、“专业性”最强,需要进一步探索。

4.1 免疫监测摸索并构建“免疫监测系统”包括:免疫监测指标、康复者免疫指标数据库、免疫指标采集制度等

4.2 特异性免疫治疗。机体内既存在着基因突变、发生肿瘤的可能性,同时又存在着消除基因突变、肿瘤发生的机制和免疫能力,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播散是由于肿瘤与机体防御之间的动态平衡破坏的结果,生物学治疗就是着眼于提高肿瘤病人的抗肿瘤免疫能力和从基因水平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过程起到治疗、控制肿瘤的效果和目的。目前,临床效果较好的是肿瘤生物细胞免疫治疗。即DC——CIK过继细胞免疫治疗。CIK细胞是用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又称CD3AK细胞),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效应细胞,CIK细胞治疗具有广谱“杀伤”肿瘤,纠正免疫功能,增强肿瘤患者对肿瘤治疗耐受性,恢复因手术、放疗、化疗导致的免疫抑制等优点,预防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果明确。是目前实验技术成熟,临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适用于各类、不同期肿瘤治疗的重要生物治疗方法。临床上,我们用此技术治疗放化疗后白细胞降低的患者,能迅速改善乏力、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恢复患者骨髓移植状态,并可改善肝脏功能,恢复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是很好的康复治疗手段。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一致认为DC—CIK细胞治疗肿瘤不仅安全可靠,无明显副反应,对提高调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复发,提高晚期肿瘤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疗效。CIK细胞对手术、放疗、化疗已无适应证的中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新途径。

4.3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在中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结合的基础上,进行非特异性的免疫系统的调整、调节与平衡。包括:饮食调节(食疗),中医中药调节和少量的必要的生物制品调节。

5 恶性肿瘤患者的自我康复与保健

在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临床康复重要,患者的自我康复与保健更重要,因为患者临床治疗结束后,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修养。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定期举行患者教育活动,指导患者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5.1 恶性肿瘤患者的家庭护理

5.1.1 环境

恶性肿瘤病人出院后要注意家庭环境的温馨,保持病人的心理健康,家庭成员要全身心的给予关怀和照顾,让病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提高生存欲望。

5.1.2 饮食

有人研究,35%恶性肿瘤有不适当的饮食有关,通过合理的膳食不仅可以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而且在肿瘤患者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肿瘤学家已将治疗对生活质量和营养状态产生的正性影响视为与生存率同等重要的预后指标。因此,对多数伴有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而言,抗肿瘤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的康复期营养干预和治疗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综合治疗措施。

如何进行饮食调理,应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适宜的饮食调配,增进食欲,改善营养状态,是进行康复,提高生存率与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专门为肿瘤患者写了一本《饮食与健康》的宣传册,免费赠送给每一位住院患者和俱乐部会员,对病人根据疾病不同部位、阶段,结合现有的临床情况,制定了不同的饮食方案,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5.1.3 工作与休息

根据病情恢复的程度可以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保持心情舒畅,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但需注意劳逸结合。

5.1.4 纠正不良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戒掉饮酒吸烟的习惯,不吃盐腌、烟熏火烤的以及发霉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测量体重。

5.1.5 做好恶性肿瘤病人疼痛的护理

按规定用药时,应鼓励病人放松大脑,解除病人对癌痛的放松心理,多做其他娱乐活动,以分散精力,还可做锻炼,以静治痛。对特别晚期恶性肿瘤疼痛病人的麻醉镇痛药物使用不应太多顾虑,因为怕药物成隐而减少或停止使用只会导致痛苦的延续或加重病情。

5.2 恶性肿瘤患者的体育锻炼

有人分析,慢跑后每天获得氧的供给比平时多8倍,慢跑还可以使人流汗,汗水可以把人体的铅、锶、铍等致癌物质排除体外,并能提高人体白细胞的能力,因此慢跑可以预防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病人經临床综合治疗后,需要增加营养,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尽快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对疾病的康复大有益处。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还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解除病人大脑皮层的紧张和焦虑,有助于休息和睡眠。所以在临床上,我们反复对病人讲解运动动对治疗和康复的益处,想尽办法鼓励病人多活动,哪怕在床上或者室内,动总比不动要好,对恢复患者的体力和信心对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我们还鼓励患者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有目的地进行心理锻炼。锻炼身体时一定要学会要充分利用身心相互影响的作用来对身体产生良好的影响,尽量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战胜病魔,有目的地把进行心理锻炼作为最简洁的途径,就是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进行心理锻炼,使患者身心同时得到锻炼。

A、锻炼时要始终有一个良好的积极的自我暗示,想象身体最佳时的情景,尽量体验那种美好的情绪。

B、排除杂念,动中求静,借助呼吸使思想集中,忘掉一切不愉快的事,达到忘我的安静状态,使身心在锻炼中统一。

5.3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自我康复

我们对于恶性肿瘤患者,不仅做针对性的心理治疗,还教会病人自己不断的进行心理调节,以便早日康复。以下是常见的心理调护法:

5.3.1 信心疗法

是指建立在自信心基础上的以自我安慰,自我解脱、自我激励、净化心灵、平衡心理、减轻压力、排除压力和烦恼、增强信念为内容的现代心理疗法。科学研究证明每个人都有超乎寻常的潜能。它一旦被激发出来后,它将使人得到意外的收获,甚至会出现奇迹,信心就可以激发这种潜能,所以患病后要尽快摆脱不良的情绪,下决心不管忍受多大的痛苦,顽强的战胜疾病,相信奇迹在自己身上发生。

5.3.2 想象疗法

在放化疗时,可以想象射线或药物在杀死身体内的癌细胞,没事时就想象自己全身通畅,有一点象瑜珈功,在进行想象疗法时,身体要放松,杂念应抛弃。

5.3 安慰疗法

它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帖良药,在取得家属、医生、朋友的帮助下,解除思想上的负担,消除顾虑,在进行安慰疗法时,要真诚热情、不能敷衍。

5.4 音乐疗法

病房应当适当放一些轻音乐,让病人在轻松的环境下得到治疗,但一般医院还缺乏相应设施。我们鼓励患者平时多听听音乐,培育患者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这对于康复也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听的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以70分贝以下。

5.5 幽默疗法

医学家们发现,恶性肿瘤病人有规律的笑,可使病情得到缓解。看小品、听相声、读漫画等。

总之,恶性肿瘤本身是可怕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怎样去战胜它。完全依赖医生、依赖医疗临床手段,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不对的,疾病的治愈关键靠自身,自身有没有战胜恶性肿瘤的信心和勇气才是最重要的,临床治疗重要,但自我康复治疗也同样重要,所以患了恶性肿瘤怎么办?

5.5.1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正视疾病。

5.5.2 配合医生,制定一个完整的治疗计划。

5.5.3 制定一个完整的康复治疗计划,并坚持不懈的去执行,不动摇。

5.5.4 不能麻痹大意,不能有病乱投医,盲目用药。

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只有每一位恶性肿瘤患者都有坚定不移的战胜疾病的毅力和勇气,积极主动进行治疗,恶性肿瘤才可能被攻克。

参考文献:

[1] 程广源,肿瘤瘤康复治疗,环球网站博客http://blog.edu24ol.com/u1/516214,2007-3-8.

[2] 药治疗肿瘤细胞的多靶点效应,中华网健康频道,China.com

[3] 杨增和,良好心态是健身抗癌的必备条件,在国际健康健健美长寿学论坛会上的报告,2008-10-7.

篇4: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治疗与自我护理

1 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1) 紧张、恐惧, 与咳嗽、胸痛、咯血有关; (2) 焦虑、怀疑、担心, 与缺乏肺结核传播及化疗方面的知识有关; (3) 忧郁、悲观, 与害怕家属嫌弃、担心失去劳动力甚至失去生命有关。

2 护理措施

(1) 患者前来就诊时, 要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 针对患者的病情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 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2) 及时告知患者国家对结核病患者的“双免”政策, 即免费拍摄X线胸片, 免费查痰。并告知这二项的重要性, 有利于患者对病情的认识, 减轻心理负担, 对确诊的结核病患者要及时的宣传结核病的基本知识和正规治疗的重要性, 消除患者的焦虑、怀疑与担心。 (3) 服用结核药物的患者, 一定要告知患者正规服用药物的重要性, 结核病患者服用的药物是由国家免费提供的, 且结核病正规服用药物是可以治愈的, 在服用药物1周后就无传染性, 不用担心传染给家属, 消除患者忧郁、悲观的心理。

3 护理对策

要患者学会自我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方法, 首先要让患者知道肺结核的基本常识, 建立遵医服药的习惯, 通过自我护理更好的照顾自己, 使自己更快的恢复健康。

3.1 补充营养, 促进身体康复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饮食宜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高蛋白质, 以增强抵抗力, 促进病灶愈合。多食牛奶、豆浆、鸡蛋、鱼、肉、水果及蔬菜等。

3.2 把健康教育贯穿整个护理活动中

运用交流技巧、因人施教, 针对不同时期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活动, 以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方式, 以促进患者心理的康复。

3.3 自我护理

肺结核病程长、恢复慢, 且病情易反复, 使患者产生急躁、惧怕心理, 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知识, 并给予患者帮助与支持, 使其坚持正规治疗, 建立良好的休养心境, 配合治疗, 早日康复。最大限度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亦能促进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康复。

3.4 督导化疗

化疗是结核病治疗的关键, 护士不但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化疗的意义, 用药时的注意事项, 还要注意观察患者服药情况, 如利福平可出现黄疸、转氨酶一过性升高及过敏反应;链霉素可出现耳聋和肾功能损害;对氨基水杨酸可有胃肠道刺激、过敏反应;异烟肼偶有周围神经炎、中毒性反应;乙胺丁醇可出现球后视神经炎。

在县级医院结核门诊开展结核病的心理咨询和自我护理可以增加初诊患者的直接就诊率, 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对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及保健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篇5:结核性脑膜炎的康复与护理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康复;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1],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可能与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临床护理对患者预后起关键作用[2]。我科于2007年10月~2011年12月对40例此患者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2~46岁,平均29.5岁; 临床分期:早期(前驱期)6例,中期(脑膜刺激期)30例,晚期(昏迷期)2例,慢性期(迁延期)2例;均经病史、体格检查、脑积液检查、脑CT、磁共振检查以及经抗结核治疗有效证实为结脑。

2 护理

2.1 常规护理 给予心电监护,患者进行低流量吸氧,备齐抢救药品及物品。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情况、抽搐等情况。每2小时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合度情况,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瞳孔是判断病情轻重的主要指标,特别是行腰穿或鞘内注射时,患者双侧瞳孔散大伴有呼吸、脉搏变慢或病理性呼吸,血压升高时,均提示脑疝的可能,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做好抢救患者的准备[3]。

2.2 心理护理 结脑病程长、病情复杂,临床表现高热、头痛、呕吐、抽搐、偏瘫、癫痫、视力减退。患者常出现紧张、忧虑,对死亡的恐惧,或对症状失去信心等,头部疼痛的加剧反过来影响情绪,形成恶性循环。护理人员应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语言,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阈值。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者交谈,多开导、体贴、关心病人,耐心细致的介绍疾病的发生及各种治疗和护理的作用,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使其密切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4]。

2.3 高热护理 监测体温,体温>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可冷敷头部或大动脉,酒精或温水擦浴,持续高热、物理降温效果欠佳者,还可药物降温、静脉补液,对高热不退、昏迷的病例可口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2.4 高热惊厥 立即给予安定缓慢静注,同时将头偏一侧,给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将纱布包绕压舌板置于齿间防止舌咬伤,窒息者行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给予积极降温的同时,颅内高压者及时应用脱水剂,需要时可遵医嘱用冬眠疗法和亚冬眠疗法。

2.5 用药护理 医护人员要精心看护患者坚持规律、全程化疗是治疗关键,是保证患者获得最高治愈率的最有效方法,不规则用药或过早停药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应始终坚持督导化疗。同时,要掌握相关的药物知识,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给予及时、妥善的处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2.6 基础护理 保持室内卫生、空氣清新、温度湿度均适宜。注意补充营养,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为宜,以增强体质,增加免疫力。昏迷者给予鼻饲,同时做好鼻饲的护理,可选择混合奶、鸡汤、水果汁等高营养流质饮食,鼻饲饮食温度要适宜,每次进食后,应注入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避免食物残渣积存管腔中变质,导致胃肠炎或堵塞管腔。口腔及皮肤护理,高热病人易发生口腔炎, 可给予口腔护理。病人大量出汗后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裤,使病人舒适,防止感染,预防褥疮。

2.7 偏瘫的康复护理 早期偏瘫康复护理是预防萎缩最有效的方法。患者卧于硬质床上,保证正确的卧床姿势,且经常更换体位,在床上进行各部位的被动运动,有规律地运动瘫痪的关节,每日3~4次,每次每个动作10次左右,活动顺序由上而下,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幅度由小到大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组织,多做与挛缩方向相反的运动,直到主动运动恢复。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以减少肿胀,亦是对患肢的感觉刺激。对肌张力高的肌群采取安抚性质的推摩使其放松,对肌张力低的肌群则予以擦摩和揉捏。有一部分患者会遗留下痉挛、肌力减退、挛缩畸形、甚至软瘫的后遗症,仍应继续训练,利用残存功能,防止功能退化和肌肉萎缩,并尽可能改变环境以适应残疾。

3 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不及时、治疗护理不恰当,其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通过护士对本组患者全面精心的护理,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并发症、死亡率显著下降,说明护理在患者疾病的治疗及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重要,护士要加强患者的护理,是病人早日痊愈。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2011:240.

[2]蔡伟,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6(5):97.

[3]崔君,何婷婷,傅燕飞.结核性脑膜炎42例的临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962.

[4]汪向清,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28例[J],实用全科医学,2004,2(6):525.

篇6:结核病患者康复护理与自我保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9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47例, 其中男29例, 女18例,年龄在33~75岁,平均年龄(51.3±11.22)岁;对照组47例,其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在32~74岁,平均年龄(51.1±11.2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该组采取常规护理 ,在患者入院的时候 ,要给予适当的安慰,同时解释患者自身的病情,要以温柔的态度及微笑面对患者,为患者讲解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严格遵照医嘱给予患者用药[2]。

1.2.2观察组该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采取护理干预 ,与患者聊天 ,从一点一滴开始了解患者的心情,尽量了解患者的心理,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患者了解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协助患者及时建立抵抗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的饮食,糖尿病在饮食方面需要忌口,注意减少糖分的摄取量,多吃蔬菜。指导患者进行一定的运动,可以选择慢走、慢跑、太极拳及舞剑等舒缓的运动。

1.3 观 察指标

1.3.1血糖水平评定记录详细记录患者在护理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并详细记录患者护理2个月后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

1.3.2护理满意度在患者护理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由患者自述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患者可根据心理感觉选择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n×100%。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 、护理后的血糖水平

两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s),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与 干预前比较 ,表示 #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总满意度91.49%,对照组总满意度80.8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n(%)]

注:与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

3 讨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有几个特点, 1两种疾病合并更加不利于治疗,病程极长。2患者通常经过长期的治疗而未愈,治疗信心缺失。3患者经过长期的服药,繁琐的治疗,产生了懈怠心理,因此依从性往往较差[3]。最后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长期疾病的困扰下,身体状况堪忧,生活质量并不高[4]。因此该病的治疗极为不易,且需要临床护理的配合,以收到满意的效果。目前常规护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患者的需求,而多元化,专业化,高标准的护理模式才是当代护理的发展方向。护理干预则是由常规护理结合当代护理要求所开发出的一种优秀护理方法。

护理干预指通过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有利影响。对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5]。1心理干预。心理干预为护理干预中常用的干预方法 ,极为适合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可以调节患者低落的情绪,增进患者的治疗信心,目的在于使患者心情相对舒畅的接受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依从性提高后,患者遵医行为明显提升,对治疗有利,且在心理压力减轻后,也更有利于与医师护士配合。2饮食干预。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均面临着身体状况较差的状况,但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知不足,自我调节饮食可能性不高,因此适宜的饮食干预必不可少,结合两种疾病的特点,设立针对性饮食计划,补足每日营养摄入,同时防止因食物引起病情进展,调理患者身体,提高免疫能力,以及耐受能力,对治疗无疑是有利的。3其它干预。其余干预措施基本为了提高患者自身认知,使患者了解简单的疾病相关知识所采取的。该类患者了解血糖测定的重要性后可以自我监控,同时了解药物药理以及按时服药的必要性,可以防止漏服,误服等意外情况发生,使治疗更加有计划。同时还应鼓励患者参加运动,促进糖氧化利用,降低血糖,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应在适宜条件下进行。

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促进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9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起到的效果较常规护理更好,可对血糖控制,结核病情恢复作出贡献,是一种优秀的护理方法。

篇7:与临界高血压患者谈自我保健

长期以来,人们对高血压较为重视,而对血压偏高,既无明显的不适,又无心、脑、肾等器质性损害的临界高血压却满不在乎,也常被临床医生忽视,得不到及时治疗,其患者就更谈不上注意自我保健了。殊不知,70%以上的高血压病是由临界高血压发展而来的。据临床观察,中年人当中,因临界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脑血栓、冠心病等合并症和死亡率,并不比高血压病人少。因此,临界高血压的危害不可低估。

在我国,患临界高血压的人约有4千万,据临床资料,临界性收缩期高血压比舒张期高血压多见。虽然临界高血压一般不一定有什么症状,但有时可有头晕、头痛、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由于血压波动大,有时血压可以恢复正常,因此,极易被人忽略。美国的研究结果表明,临界高血压患者如能坚持长期治疗,可以降低心脑血管合并症的死亡率。世界卫生组织曾将1万多名临界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服降压药,另一组服安慰剂,结果服降压药的人都未发生急性高血压与心力衰竭,而服安慰剂的则有一些人发生了合并症。另一调查报道,对1万多名临界高血压患者进行长时间系统观察,一组是随意服药,舒张压多维持在89毫米汞柱左右。另一组则在高血压治疗中心进行系统治疗,使舒张压始终维持在84毫米汞柱以下。结果,系统治疗组总死亡率较随意服药组低20%。近年来美国的脑血管意外死亡率下降了20%,主要是注意了临界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怎样知道自己是临界高血压呢?如果在进行健康体检时,发现血压偏高,可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在1日内看血压的变化有何规律,如50%的时间里,收缩压超过150毫米汞柱(20.0kPa),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12.0kPa),即为临界高血压。

那么,临界高血压患者应该怎样进行自我保健呢?如果是早期的临界高血压,可以先实行非药物治疗,如限制饮食中盐的摄入量,控制体重,坚持锻炼,戒除烟酒等,观察半年后如效果不满意,再进行药物治疗。一般来讲,临界高血压患者若出现如心悸、心率加快、脉压差增大、胸骨左缘有收缩期杂音等高动力循环状况,可适当使用8阻滞剂类药物,有较好效果。

篇8:结核病患者康复护理与自我保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的12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研究组中男38例, 女22例;年龄35~71岁, 平均 (56.67±9.83) 岁;结核病程3个月~8年, 平均 (4.12±1.09) 年;入院时空腹血糖9.1~22.6 mmol/L, 平均 (15.38±5.62) mmol/L。对照组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36~70岁, 平均 (56.13±9.75) 岁;结核病程4个月~7年, 平均 (4.19±1.13) 年;入院时空腹血糖9.5~22.5 mmol/L, 平均 (15.35±6.20) mmol/L。所有患者均依据2001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及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被确诊为肺结核及糖尿病, 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别不明显,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 即入院时宣教, 住院期间给予必要的解释及安慰, 告知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以及日常生活护理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①饮食护理:严格计算每日摄入量。热量:卧床患者83~105 J×标准体质量;散步患者105~126 J×标准体质量;轻体力劳动者126~147 J×标准体质量。早∶中∶晚=1∶2∶2。碳水化合物:卧床患者200~250 g/d;散步患者250~300 g/d;轻体力劳动者300~350 g/d。蛋白质:0.8~1.2 g/ (kg•d) , 其中1/3为优质蛋白。脂肪:占总热量的20%~30%。严格定时、定量、定餐, 同时还嘱患者摄入一定量的维生素, 并戒烟、戒酒等。②用药护理: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嘱其出现时及时报告;告知严格遵循抗结核治疗原则的原因以及原则的内容, 促进患者的配合;监督患者用药, 实行“发药到手, 看服到口, 吐后补服”的原则。③心理护理:耐心的讲解两种疾病的关系;介绍一些治愈病例的情况, 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多给予患者同情、安慰及鼓励, 使患者感受到关怀与关爱, 维护其自尊心;多与患者交谈, 了解其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并积极给予处理;嘱家属和亲友多探望患者, 使患者得到亲情及社会支持;告知患者及家属稳定情绪对疾病治疗的意义, 并嘱家属减少不良时间对患者的刺激。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 计量资料用±s) 表示, 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以P<0.05为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存在差异, 见表1。

3 讨论

肺结核和糖尿病都是慢性疾病, 且治疗较为困难, 患者经历的病程都较长。根据临床资料显示[3,4,5,6,7],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近年来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二者合并, 相互影响, 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肺结核和糖尿病均对饮食有一定的要求, 肺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 需要高热量物质, 而糖尿病则需限制热量的摄入, 同时两病变治疗期间均需按原则用药, 加之病程较长, 给患者的心理形成较严重的考验。针对此情况, 我们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从饮食、用药、心理三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 其中饮食护理可使患者明白饮食与病情之间的关系, 知晓调节饮食是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用药指导能使患者了解按时并规律、原则用药的重要性, 从而积极遵循原则用药;心理护理可对患者对不良情绪进行疏导, 树立恢复的信心。我们将该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6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 并与另60例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行护理干预的一组临床恢复的时间为 (18.82±4.99) d, 明显短于行常规护理的一组的 (21.57±5.51) d, P<0.05。因此, 护理干预能有效的促进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 (18.82±4.99) d, 对照组为 (21.57±5.51) d, 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的促进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护理干预,肺结核,糖尿病,康复

参考文献

[1]黄艾琼, 李华平, 蔡玮, 等.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9, 16 (3) :858-859.

[2]晏兰, 王心静.整体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34) :134-135.

[3]刘玉芳, 段丽平, 牛志坤, 等.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河北医药, 2012, 34 (7) :1106-1107.

[4]孔忠顺, 黄麦玲, 刘荣梅, 等.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 6 (5) :329-331.

[5]单昕, 张梅.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J].医疗装备, 2015, 28 (1) :46.

[6]刘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部CT影像学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2) :24-25.

篇9:癌症患者的身心康复与护理

关键词:癌症;护理;心理护理;音乐疗法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25-01

在人们看来,癌症与死亡是划等号的,“谈癌色变”的心理在癌症患者中仍占主要地位,癌症已经被定为心身疾病,癌症患者消极的情绪,会加重病人的心理痛苦,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愤怒、焦虑、抑郁等.认可及情绪波动等。随着现代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有效实施心理护理,帮助癌症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非常重要。

1 癌症对心理的影响

1.1 怀疑心理:当患者得知自己患癌后,心情紧张,坐立不安,猜疑不定,多方求证。

1.2 恐惧心理:当患者肯定自己患癌后,常表现为害怕、绝望,失去生的希望,牵挂亲人等。

1.3 悲观心理:当患者证实自己患癌后,会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1.4 认可心理:患者开始接受自己患癌的事实,心情渐平稳,愿接受治疗,并寄希望于治疗后痊愈。

1.5 失望或乐观心理:癌症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有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善于调整心情,长期处于一种乐观状态。有的病情逐渐恶化,或对治疗信心不足,对治疗方案及技术缺乏认识,以及经济负担重,使患者产生消极心理[1]。

2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的意义

心理护理是指在疾病的治疗护理全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使其处于最适宜治疗的状态。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对身心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缓解或解除患者对疾病的负面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及时地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尽早从心理上接受患病的事实,及时接受住院治疗。帮助患者适应并处理好医一患等人际关系,适应其新的社会环境。随着临床治疗的需要及其方式的改进,心理护理在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心理护理以其卓越的临床应用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获得临床效果的关键在于,医护人员是否掌握并提高交流技巧,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并对其不良情绪及心理进行矫正、辅导,使之有利于临床治疗的进行或延续[2]。

3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的方法

3.1 心理疏导

癌症患者存在的最重要心理问题是担心预后差。医护人员在给病人做治疗的同时,要了解患者的心态,针对性的予以心理疏导,可以举一些已治愈者的实例,使其看到希望。介绍患者与已痊愈者电话交流,必要时请已痊愈患者床边介绍抗病经验。让患者认识到,消极的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负性情绪可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积极乐观心态增强应激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3.2 交流、沟通

交流可了解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对疾病的认识、态度等,从而掌握其心理变化,进一步有步骤地暗示、引导、调动其内在的心理抗衡能力,从而缓解紧张,恢复心理平衡。在交流时,护士应掌握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的技巧,并注意以下几点:

态度诚恳,语言亲切,与患者谈话时要坐下,姿态自然放松,保持与患者的目光接触,耐心倾听并移情,使患者感到舒适和温暖, 不可随意更改话题或发表个人意见而阻断患者谈话,防止不适的乐观或做出保证,注意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表情,遇到患者不愿交谈时,不勉强,可握着患者的手或抚摸其额部,使其感到对他同情和理解,若患者已知癌症扩散,则不应回避患者提出的问题[3]。

3.3 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经常与患者家属沟通,能得知患者的很多信息,能了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变化。通过家属的配合会更好的进行治疗,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及时与家属沟通,提醒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的情绪,对患者的一些失控行为,给予同情和理解,并指导家属做好一些生活护理、饮食护理、情感的关爱,思想的交流等。护理人员要尽可能的提供方便,积极协作帮助解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

3.4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指的是运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来调节患者的心理与情绪,以促使疾病治愈,轻松、愉悦的音乐能使脑部血流量增加,这是患者情绪状态得到一定改善的反映。结合患者的民族、性别、年龄、职业和个人偏好,来选择适合的音乐,目的是使患者的精神和情绪得到放松【4】。

4 癌症患者的健康指导

4.1 合理饮食

食物多样化注意食物多样化,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豆类和粗粮等。不吃炭烧食物、禁烟酒。限制腌制食品的摄入并控制盐和调料的使用

4.2 合理运动

要远离癌症,除了要健康饮食,还要坚持锻炼身体。合适的运动会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益处,也有防癌抗癌的作用。美国的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吸氧量增多,呼吸频率加快,通过体力气体交换,可将一些致癌物质排出体外,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即使得了癌症,身体康复较快,也能延长生命。运动还可大大减少体内多余的脂肪,运动后出汗可使体内的铅、锶、镍和铍等致癌物质随汗水排出体外,从而起到防癌的作用。

另外,运动可使人血液循环加快许多,癌细胞就好似湍流中的小砂子一样,不易站住脚跟, 也不容易转移, 且易被免疫系统清除。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生殖激素也和癌症密切相关, 人们从年轻时就开始运动可明显减低癌症发病率。

4.3 营造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

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会使人心情放松,忘记烦恼享受生活中的快乐,对于癌症患者更应该拥有这样的环境,放松心情好好休养,最终得到心理的放松。

5 讨论

心理护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护理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交叉融汇,既使护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整体护理的发展和深入,癌症患者的护理也在不断拓展,因疾病谱和病种的改变,诊疗手段的发展和进步,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1】

为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更好地把疾病护理与心理护理有机结合起来,护士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随着现代医疗与护理模式的改变,心理、社会等因素对疾病治疗与康复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临床所认识,而现代护理学也认同心理因素在整个护理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真诚友善的态度、亲切美好的语言、无微不至的关怀、恰如其分的医学宣教等会使患者感到欣慰,并得到鼓舞和建立自信,起到其他任何常规治疗措施起不到的和不能取代的辅助治疗作用。乐观、向上的心态,有利于机体调动自身的全部抗病防御系统功能,稳定和改善内环境,提高机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癌症患者特别需要高水平的心理护理,因此我们应该要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心理护理,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对癌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同时,只有掌握患者的患病心理,找到合适的心理护理方法,辅以正确的临床实践,才能真正帮助癌症患者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丁艳春.肺癌病人化疗前心理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5,6(5):30-31

[2] 刘雪松.医护人员语言在术后心理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2):108-108.

[3] 滕玉林.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08,9(9):109.

上一篇:高三孝顺的作文800字下一篇:皇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