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化管理措施

2024-05-04

科学化管理措施(精选十篇)

科学化管理措施 篇1

仪器设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工具,也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1]。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与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国家对高校投入的增大,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一批实验室和科研试验基地的硬件条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校资产统计表明,仪器设备价值约占高校有形资产的二分之一[2]。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对提高教学、科研效益的意义非常重大,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的高效管理更是重中之重。现在各高校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仪器设备重购置轻管理的弊端,且大型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情况较明显,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形成各院系、各实验中心各自为政,出现仪器利用率低、服务水平差或出现严重故障等一系列问题[3],因此根据本人在校级实验中心几年的工作实践,本文提出科学管理高校仪器设备的措施及有效手段。

1 健全管理制度,加大开放力度,提高仪器利用率

1.1 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要实现高校仪器设备的高效管理,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新型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建章立制,使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防止各单位在仪器设备购置及运行时出现各自为政,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发生[4]。制定仪器设备的高效运行机制,从其购置、使用、保养、维护、开放、共享、开发直至考评,均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建立仪器设备效益评价体系及奖惩制度,尤其对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管理,营造合理公平的竞争和有序发展的环境,推动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

1.2 加大开放力度,实现资源共享[5]

建立校级实验中心是实现全校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的有效途径[6]。将使用范围较广的大型精密分析、测试仪器,如高速摄像机、扫描电镜、质谱仪等统一起来,面对全校开放,从而成为全校教学、科研的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各实验室的连接及信息化管理,建立大型仪器电子数据库,将仪器设备的详细资料,包括型号、技术指标、使用状况、应用领域、管理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及对外开放时间进行公布,这样方便使用者掌握信息,有利于接受外单位委托的分析、测试工作。这同时打破了院系之间、学科之间的限制,从而真正实现仪器设备的高效运行管理。

1.3 建立开放、维修基金,实现有偿服务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第10条规定: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后,每年应落实不低于购置费的6%的运行维护费,主要用于仪器设备配件的购置、升级改造功能开发及试验材料、水、电等开支。因此,学校应设置专项经费用于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根据具体仪器运行维修情况,按不同比例发放维修费补贴,同时,以项目申请方式,资助仪器开发和升级改造,从而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仪器的综合利用率。

建立激励机制,对校内、校外开放服务收取相应测试费用,主要用于资助缺少项目经费来源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保障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充分利用仪器设备资源,同时也对仪器操作技术人员给予一定的实验补助,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

高校仪器设备的高效运用与专业的实验技术队伍分不开,因此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必须正确定位实验技术队伍的地位,充分认识到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与教学科研队伍的建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准确定位才能有效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层次。作为实验技术人员也要提高对本职工作的价值认同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我们必须结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实验人才队伍建设[7]。

1)科学设岗,招聘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设置科学合理的岗位,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和吸引一批熟悉技术管理、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到实验技术岗位上来,定期或长期从事高水平、高层次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校外聘任高水平技术人员及专家到实验室工作,从而形成一套高水平的技术管理团队;

2)强化实验技术人员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各种专业培训及交流活动;定期安排学习,充实新知识,并要求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历水平,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与课题项目,从事相关科研研究工作,从而尽快提高他们的实验教学、实验技术、管理水平等综合素质;

3)稳定队伍,提升实验技术人员后续发展。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相关科研测试项目,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发挥实验仪器的使用效率,保证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在职称评定方面,加大实验技术人员晋升高级职称的机会,从而使实验技术人员能安心的在实验技术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

4)加强校际、校企合作交流。各高校的实验技术人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加强信息沟通,取长补短,提高各高校实验仪器的开放共享力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在测试项目及仪器开放共享方面实现提升,推进仪器设备功能的二次开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3 结论

实现高校仪器设备的科学化运行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如何进一步推动仪器设备的高效运行,促进仪器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切实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完善仪器设备规章制度及运行机制,推动开放式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开展管理培训,促进仪器功能和性能的提升;加强各种资源的整合和协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采取一切有利措施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化管理与应用,从而使有限的资源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顾凤岐,陈立君,秦凯伦.构建开放共享平台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328-330.

[2]张红艳,杨仁海.高校大型仪器科学管理的实践和研究[J].实验技术和管理,2007,24(6):153-159.

[3]李萍.试论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151-154.

[4]高静,顾文彬,孙文明,等.谈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6):60-62.

[5]胡少六,敖育红,何建平,等.大型仪器科学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6):74-75.

[6]李发伸.凝练学科方向构建大型科学仪器平台促进重点学科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3(4):26-27.

科学化管理措施 篇2

目前,我国煤炭运销企业应收账款总额逐年递增的趋势十分明显:据不完全统计,部分煤炭运销企业应收账款总额已超过人民币1亿元,在企业流动资产总额上占据高达50%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已超出约20%。应收账款在流动资金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因此,为了保证煤炭运销企业营运资本的顺利周转,资金链的稳定和正常的生产经营,有针对性的加强其应收账款科学管理的任务迫在眉睫。

一、煤炭运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在应收账款这一项目上的整体的比例过高,可是在应收账款的管理方面依旧缺乏重视,或是其管理机制仍然存在缺陷,没有很清晰的体现出权责发生制。因此,针对目前煤炭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情况,我们可以根据下述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1)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目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导致煤炭企业的管理者一味地注重对煤炭的销售量追求,至于客户的信用程度和销售成本的比较分析两方面被忽略,促使煤炭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上存在很大困难。另外,目前煤炭运销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上也存在很多不足。企业通常不具备相关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而财务部门针对应收账款所具备的风险防范意识仍然落后,致使对客户的信用信息更新缺乏及时性,并且在维护上存在很大风险,这不仅使得应收账款的风险提高,还不利于其周转率的提高,因此,对煤炭运销企业经营资金的运转有一定的阻碍。

(2)企业信用政策和客户信用等级建立的缺失。从目前看,多数煤炭运销公司的客户信用等级制度与信用政策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管理应收账款的过程中,经常没有相关数据依据,使得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难度加大。而又由于绝大部分的煤炭运输营销公司在对财务单位与销售单位进行管理时相对独立,致使管理制度上存在着突冲,进而使财务部门与销售单位在应收账的管理上有着一些不相容的现状。

(3)应收账款管理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在煤炭运销企业日常的销售中,赊销时常发生,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部门及时的检查核对应收账款的账目,从而对应收账款进行日常的管理。然而,实际的情况是煤炭运销企业的财务部门不能及时有效的对应收账款账目进行核对和管理,这就造成了客户长期拖延货款而企业浑然不知的情况时常发生,给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阻碍。

二、煤炭运销企业应收账款科学管理实施

(1)正确认识应收账款,端正态度强化管理。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这些因素常常迫使企业不得不采用赊销即发放信用的方式去争取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而很多企业又故意拖欠账款,市场信用体制又不健全。再加上由于企业自身的问题,不合理的管理方法必然会导致企业应收账款高居不下。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公司的领导阶层需有着正确的管理意识与认识,在正确认识应收账款的基础上,进行收账管理的实施,企业必须执行规范、严谨的一款收账管理制度,才可以使所收账款数增加。应收账策略与管理制度是当客户违行为违背了应收账管理制度、不遵守承诺,对应收款项有拖付、拒付等现象时,公司需实行的收账政策。而制定管理制度需遵从双方对与应收款的付款时间等直接商定、彼此沟通、最终签认合约的根本原则。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将迫使企业调整和转变过去陈旧的管理观念,煤炭企业应该自上而下应形成重视财务管理、重视财务预算、重视营运资金、重视财务控制的风尚,使全员紧紧围绕公司目标,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益。

(2)科学制定信用政策,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便会造成恶性的欺诈,信用管理水平的落后必会极大的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从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煤炭企业要形成信用政策要设立信用部门,由信用部门监督、防范贸易风险,保护管理好客户资源,在销售部和财务部之间构建起了沟通的桥梁。其次,要在设立信用政策的基础上形成企业内部的自我约束机制,债务要定期进行清理核对,每年最少进行一次发函或派员核对,每季末要对账龄进行统计、分析、制表,而且需将其报给上级管理人员。而对于预支账务必须有合同、协议书等书面文件,根据合同需预付账款时,须经办人签章,经领导批准后方可付款。并同时向财务部门提拱有关合约的有关信息资料。

(3)学会运用法律式器,自觉维护合法权益。对于煤炭运销企业而言,应收账款的处理必须要实现法律武器的有效应用。实现合法权益的全面维护,目前很多企业对市场缺少应有的风险意识,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客户管理层的品格为人等信息缺少基本的调查了解,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书面凭据缺少法律角度的考虑和设计,导致在应收账款不能回收而诉诸法律时,因证据不足而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面对这些情况,煤炭企业要设立相应的财务法律顾问,在进行赊账交易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合同的签订,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实现法律控制。

(4)制定最佳清欠政策,促进应收账款回笼。煤炭运销企业内部要设立清欠政策,对于信用质量差的客户,应采取积极的、严格的收账政策,做到板上钉钉,毫不含糊。应收帐款清欠政策是当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时,拖欠甚至拒收付款时企业所使用的应收款政策,而详细的措施需使用多种讨要应收款方式,对拖欠的企业进行催款,实行责任制。而针对资金链有问题的公司,应采取订立还款计划,限期清欠,对于催债政策进行重新整顿,而账项追回的时间限定,一般不能超过回款期限的1/3;若是在规寂静时间内未还,则必须立即对该企业进和清讨。总之,对于煤炭运销企业而言,应收账款的回笼制度和清欠政策的执行要以“现金为王”的基本原则为主,并实现柔性化的沟通原则,确保营销措施与账款清收的双向融合。

(5)发挥

会计监督作用,厦时掌握应收账款。企业应收账款的监督监控体系一般包括赊销的发生、收账、预期风险预警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之中都要考虑到会计的职能作用,通过财务预算的编制、分解、执行、分析、反馈、控制、奖惩等系统工作来规范和矫正应收账款的经济行为,以会计监督求平衡,以平衡求发展,向管理要效益,求得企业经济行为的科学化和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也可以通过会计部门的审计实现信用资料的管理,审计一般是对审查销售管理单位在批准售销时是否完全依照客户信用资料,而信用部门对于赊销批准的过程中是否有仔细核查此客户的资料、信用度等信息。同时,这种监督的职责作用还需要建立全面的财务组织奖惩制度,组建功能齐全的财务管理单位,组建系统、准确的账务管理体系,岗位职责、权限明确,应收账管理实行责任制,轮岗制,对各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工作考核等。而账务单位的责位包括会计主管人员、总会计师、单位负责人、会计部和其组织负责人等。

探讨基于科学化管理的公路养护措施 篇3

关键词:科学化管理;公路养护;问题;措施

一、目前我国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

(一)养护管理部门设置的不合理,影响了公路养护工作效率

由于公路养护部门属于国家管理,部门员工冗杂,再加上管理方式落后,无法对员工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缺乏奖励机制,工作方式单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员工在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员工的发展空间有限,竞争意识薄弱。养护管理工作缺乏专业性,缺乏对员工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员工长期的积极性降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加上员工对资源的不合理运用,加大了公路养护管理的成本。

(二)公路养护的设备落后,阻碍了养护管理的发展

传统的人工化养护管理不能适应现代运输业的需要,运输业的发展导致公路的车流量增加,传统的人工化养护无法满足公路的需要,不能保证公路养护的质量,影响运输业的发展。受到资金的制约,公路养护管理部门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先进的设备,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很好的保证公路养护的质量。

(三)管理与养护部门分工模糊,缺乏专业的公路养护团队

公路管理部门和养护部门的分工不明确,导致公路养护工作无法正常的进行。管理部门应该负责对公路的质量进行检测,发现公路存在的问题,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对公路进行养护管理;养护部门是选择专业的养护团队对公路进行养护以及后期的质量评估工作,两者明确的分工才能保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养护市场的封闭性,限制了养护团队的选择,使得缺乏专业的公路养护团队,增加了成本也降低了质量。

(四)重视道路的建设,忽视了公路养护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了建设公路的步伐,但是在进行道路建设的时,忽视了道路后期的养护和管理。对于公路养护管理的错误认识,影响了后期的工作。国家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道路建设中,但是公路养护管理的资金缺乏,无法购买先进的设备进行养护工作,设施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公路养护工作的效率,也阻碍了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中国现在经常出现公路重修的现状,一方面是公路建设的质量问题,更重要的方面是缺乏对公路的保养和护理。

二、以科学化管理为指导,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

(一)重视员工的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

员工专业素养的提高,才能进行科学化的公路养护工作,员工的素质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员工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公路养护员工与国外的员工素质相差还很大,造成了我国的公路养护管理落后。国外的养护队伍都是由专业的人员组成,公司会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但是我国的养护团队大多是由一线的员工和专业技能比较缺乏的员工组成,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导致员工缺少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行养护工作时,大部分是按照自身的经验来对公路进行养护管理,这样的现状不利于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为了更好的进行公路养护工作,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领导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重视员工专业素质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很好的为员工的学习奠定基础。员工要将自身的经验和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地结合,有利于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员工还要学会总结和思考,在工作后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提高工作效率。

(二)引进先进的技术设施,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实际的发展需要适当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因为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对于公路养护管理的方式都不一样。在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时,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以及实际的公路情况进行适当的购买。在购买设备时要进行实地考察,确定公路的类型以及受损的情况。对于设备落后,公路受损严重的地区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养护;对于受损程度较轻,养护工作量小的地区采用人工进行修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公路养护部门不能因为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施就放松自身的工作,要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率,合理有效地发挥设施的优势。

(三)重视科学合理的养护制度的重要性

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对各个部门进行管理,发挥每个部门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为员工提供正确的工作方向。定期对公路的情况进行了解,为后期的养护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料;对公路养护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保证养护工作的进度以及质量;实行相应的奖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增强竞争意识,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在科学的养护制度的指导下,采取正确的养护管理方法。在养护工作中针对公路的具体情况和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分析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养护方案,这样才能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实现养护工作的目的。

(四)树立正确的公路养护观念

公路建设是基础,公路养护是关键。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更加的开展工作。国家不能一味地进行公路建设,却忽视公路养护的重要性,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不利于社会的发展。领导要认识到养护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对公路养护的重视,加大公路养护的工作力度。员工也要正确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性质,提高自己的责任感。这样才能实现公路养护工作顺利进行并健康发展的美好愿望。

三、总结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快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要想真正发挥公路的功效,实现公路设施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运输业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对公路的养护,树立正确的养护观念,提高工作效率。进行养护管理工作,要对工作的实际情况有详细的了解,相关的部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养护工作计划来开展工作,在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公路的养护工作。虽然在科学化管理的指导下,公路养护工作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需要大家不懈的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热米娜·阿布都热西提.浅谈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科学化管理[J]. 石河子科技,2009,(4)

[2]刘志军,邱东兵.论公路养护道班的科学化管理[J]. 山西建筑,2010,(18)

[3]赵剑锋,赵传波.基于科学化管理的公路养护措施探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4)

陕北枣树科学管理措施 篇4

1 枣园土肥水管理

1.1 土壤管理

合理的土壤管理, 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土壤养分供应, 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有效防止土壤水分流失。

(1) 翻耕:枣园翻耕在春、秋季均可进行, 但以秋翻为好。秋季翻耕伤根后容易愈合, 结合翻耕进行秋季施基肥, 有利于翌年枣树生长。可拦蓄雪水、雨水, 兼有消灭越冬害虫的作用[1]。

(2) 中耕除草:中耕除草可以破除地表板结, 减少水分蒸发, 增加土壤通透性, 促进肥料分解, 起到保墒效果。枣园一般全年中耕2~3次, 中耕深度5~10 cm。

1.2 肥料管理

(1) 秋季施肥:秋季施基肥, 主要有厩肥、人畜粪便等农家肥料。将肥料均匀撒在根系分布范围, 以深耕为宜, 数量应根据树体大小、土壤肥力状况而定。

(2) 萌芽前追肥:此时追肥, 不仅可以促进枣树萌芽, 而且对花芽分化、开花坐果都非常有利。肥料以速效氮肥为主, 成龄枣园每株施尿素0.5 kg, 施用时间以萌芽前10~15 d为宜。

(3) 花期追肥:此期枣花量大, 开花时间长, 消耗营养多, 以叶面喷肥效果较好, 初花期喷0.3%尿素液1次, 盛花期喷0.3%磷酸二氢钾2~3次, 间隔8~10 d施1次。

(4) 幼果期追肥:多在7月中旬, 以磷肥为主, 施少量氮肥, 采用树盘内撒播法, 也可叶面喷0.3%磷酸二氢钾, 是提高果实产量、增进品质的关键[2]。

1.3 水分管理

枣树虽然比较抗旱, 但过于干旱就会造成萌芽不整齐, 枣头、枣股生长量减小, 导致落花、果小、劣质[3]。水分管理主要抓好花期和果实发育膨大期的灌水工作。没有灌溉条件的枣园, 应进行枣园喷水。要搞好枣园的贮水设施, 注意雨水的截留和贮备, 利用地势截留雨水, 采取一切可行的节水措施, 以便在枣园需水期使用。

2 整形修剪

2.1 冬季修剪

冬季修剪主要有疏枝、短截、回缩、刻伤。疏枝是将过密枣头、病虫枝、无用徒长枝、交叉枝、内膛细弱枝枝条从基部剪掉, 使树体通风透光, 提高光合效率, 集中树体营养。短截就是将一年生枣头一次枝或二次枝剪掉一部分, 提高其二次枝上枣股的结果能力。回缩时剪掉多年生延长枝、结果枝的一部分, 可明显增强树体生长势。刻伤就是枝干某部位需要发枝时, 在主芽上方约1 cm处横切一刀, 深达木质部。

2.2 夏季修剪

夏季修剪主要有摘心、抹芽、拉枝等。摘心是在生长季节摘除枣头顶端嫩梢的一部分, 增强结果枝粗、增加枣股数量, 减少落花落果, 提高产量。抹芽是对芽体部分不适宜的, 适时抹掉, 可节省养分。抹芽时一般遵循留壮芽、抹弱芽、抹里芽留外芽的原则。拉枝是在生长季节用铁丝或绳子、木棍使枝条角度张开, 以缓和树势, 改善树体光照条件。

3 枣树病虫害防治

3.1 桃小食心虫

(1) 结合冬季挖树盘、翻动树干周围的土壤, 将冬茧翻到地表, 以冻死越冬虫茧。6月中旬, 在枣树林间悬挂桃小性诱剂诱芯, 诱杀雄成虫, 并具有干扰交配的作用。

(2) 6月至7月上旬, 对树冠喷施25%灭幼脲3号1 000~1 500倍液, 或菊酯类农药2 000~3 000倍液。7月中旬至8月中旬, 捡拾越冬代桃小食心虫危害的枣果, 集中销毁, 可消灭第1代幼虫。

3.2 枣尺鳠

(1) 3月中旬前, 深翻枣园, 使越冬蛹暴露后冻死或被天敌取食。由于雌蛾不会飞, 可在3月中、下旬在树干基部缠塑料薄膜或粘虫胶, 阻止雌蛾上树交尾和产卵[4,5]。

(2) 每年2次喷药防治。在5月初第1次用药, 喷施敌杀死等。5月中旬第2次用药, 喷施溴氰菊酯或速灭杀丁等。

3.3 枣飞象

(1) 在成虫羽化期, 于早晨露水未干时, 以杆击枣树几次, 利用其假死性, 人工捕杀或毒杀落地成虫。4月底前翻地, 杀死部分土壤中的越冬虫。

(2) 春季枣树发芽前, 在树干中部刮一个20 cm的光滑带, 绑粘虫带或涂粘虫胶, 可有效控制枣飞象成虫上树。

(3) 成虫出土前在树干周围喷施25%农地乐乳油400~600倍液, 成虫上树后, 可喷施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进行防治。喷药的同时在地面洒毒土, 进一步杀死昏迷落地的害虫[6]。

3.4 枣粘虫

(1) 冬春灭蛹。结合枣树冬季管理, 刮除老翅皮, 并集中烧毁, 以消灭越冬蛹, 在成虫发生期用诱虫灯诱杀成虫。

(2) 在幼虫发生盛期, 对树冠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2 000倍液, 或灭幼脲3号等。

总之, 应针对陕北枣树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 及时采取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 使枣树呈现出产量和产值同比例增长, 从而达到枣树的丰产优产, 促进农民增收。

摘要:陕北黄河沿岸是枣树的适生区, 为了达到枣树的丰产优产, 探讨枣树的科学管理措施, 主要包括枣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枣树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枣树,科学管理,陕北

参考文献

[1]李新刚, 王长柱, 高文海.陕北红枣优质高效栽培[M].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

[2]武永军, 韩治国.陕北枣树科学管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4) :103-104.

[3]刘艳萍, 刘耀兰, 刘雅娟.黄土丘陵区枣树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J].陕西林业科技, 2010 (1) :66-68, 74.

[4]刘艳萍, 刘耀兰, 刘雅娟.陕北枣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 2009 (5) :31-34.

科学化管理措施 篇5

一、严密的层层审批、管理手段保证医疗信息来源科学、准确性有保障:

1.各科室要明确一名负责人分管信息发布工作,并指定熟悉计算机知识的人员担任信息 发布员,信息发布员负责本部门信息的收集、整理、制作、发布和传递;

2、信息中心要指定专人负责接收并发布各处室需要发布的信息;

3、信息中心在单位内网将各处室分管信息发布负责人和信息发布员名单公布。

二、信息发布的具体程序

1、各处室信息发布员根据有关规定收集、整理、制作需发布的信息;

2、信息发布员将拟发布信息报处室分管信息发布的负责人审核、签字,涉及重大内容的 信息必须经部门负责人、单位领导和高级专业医生审核同意、签字后方可上网发布;

3、审批结束后提交给信息中心;

科学化管理措施 篇6

关键词:中学教学;科学管理;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028

中学教育历史悠久,在过去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经验对今天的教学管理仍有一定借鉴意义,但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校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当前的中学教学管理中,管理者一方面要求教师和他们的学生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另一方面又以传统的管理模式来管理教师。这就会造成较多的管理问题,笔者现将一些典型问题列举如下:

首先,重行为管理,轻知识交流传递。常规管理的组织自上而下,有区、校、教研组、教师之间垂直链接,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是教学行为的信息源,是下级教学措施的决策者,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造成教学效率低,适应能力差,思想僵化。过多的层次、过死的职责、过细的职能禁锢了教师的思维,限制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创造性的发挥。下级遇到难题,不是积极地寻求解决的方案,而是简单地把问题推给上级。教师之间缺乏互动的方式传递信息,进行合作。

其次,忽略教师的个性作用。面常规用一个模子衡量教育行为,譬如在备课组活动当中实行统一要求,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和知识背景,忽略了不同班级的学生层次,备课中要求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忽略了教师对学生的情绪、心理、情感、态度的影响,推行统一的课堂评价标准,凡上课就用这个标准衡量。把所有教师的教学思想统一在单一的模式上面,过分重标准规范,把教师的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个性能力等内在因素与教学行为分离,使教师成为用规定程序统一标准加工学生的机器。

第三,重数量轻质量管理。量化管理进入学校并没有什么错,但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干部却将其发挥到了极致。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看班上的优秀率、及格率、达标率,看有几个学生考上了重点高中,检查教师的教学态度,看写的教案厚不厚,写了多少页,政治学习评先进,看的笔记抄了多少字,字迹工整不工整,教学管理干部年终写总结,大多要数一数自己这一年组织了多少次评优课,听了多少节推广课。这些教学管理干部将不能量化的也要量化,将不该量化的硬要量化,使教师们产生了抵触情绪。

第四,课堂教学的现状。当前的课堂教学仍是把传授陈旧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限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认识能力培养,而忽视合作、交往等行为的养成;重视考试的选拔功能,忽视学生的综合评价。

鉴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并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笔者在此提出了三点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引导

因为教学内容、学生、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教学过程也必须随之而变。教学过程包括多个环节。在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引导方面,首先要以教案为突破口,在改革教法上下功夫,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让新思想、新观念走进课堂,注重教案的创新性。随着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者应把教师的教学反思纳入到教学常规管理中,采取每节课后反思,写好教学后记附于该节教案后,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同年级组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的方法,教师个人应写好学月总结,分析一个月来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培养上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有哪些突出问题等,制订下个月的改进方案,提出自我奋斗的目标。期末将每个教师的教学后记收集起来展示评比,对教学设计有创新、有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应予以表彰。

二、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创新

在管理机制方面,课堂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建立一种激励创新的机制,从而创设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建立鼓励教师教有创新、学生学有创新的管理制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向自己发问。任何创新都是以发问为前提的,学习前人的知识,就是要把前人走过的创新过程再发现、再体验,教师要有这个意识,由己知不断引出未知,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

在管理方法方面,课堂教学管理应提倡全过程管理,注重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提倡全方位管理,不仅要抓教的管理,关注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学效果,还要抓学的管理,关心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

三、提高教学管理者的创新性管理意识

教学的创新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创新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引导、支持和保障,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管理制度又会促进和深化教师教学的创新,使教学创新不断发展。

教学管理者不仅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而且要将教师不自觉的行为转变为自觉行为、这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来完成,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教育思想要转变,教学活动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轨道,衡量一节好课、评价一节好课要以学习者的发展为尺度。教学管理者应以新教学观来透视、分析、管理今天的教学。教学管理有必要采用刚性管理手段。

规范教学行为、变革教学中不合理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教学常规管理首先体现在依法治教,按照规定的计划、大纲、教材管好教学,必须科学规范,教学质量提高以有序的管理为基础,常规管理是有序管理的根本。

综上所述,如何进行教学管理改革,使教学管理更好地促进教师、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管理者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学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与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成败。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在中学管理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是关于当前中学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以期能够对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 覃源滋.新课改理念下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J].广西教育,2006(6).

[2] 李金碧.新课改需重建教育管理制度[J].教学与管理,2004(31).

[3] 谷松.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教学改革[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1).

科学化管理措施 篇7

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与文化财富,在文物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非常容易出现破损、丢失等危险,那么为了能够将这些稀缺、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下去,文博工作者身上所肩负的任务非常艰巨。在今天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文物管理水平也必须不断提高,与时俱进。文物管理必须要明确两个方面,首先是文物必须要完整,真实。然后是文学的文化与功能、文物的经济与社会价值,都必须要得以体现。

一、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文物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是文物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在博物馆中必须要设立专门的保管部门,部门中工作人员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保护、管理、保管这三个方面每天都要坚持落实,工作人员编排工作时间轮流表,每天轮流到展示厅中进行巡查。做到实时监控,随时查看文物的情况,观察文物是否出现破损、位置是否有移动、展架是否牢靠、展柜是否安全等等。同时展示灯、锁以以及指示灯都要随时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必须要及时进行维修和处理,展厅要保持适中的温度和深度。文物需要依据国家标准,进行级别分类,以及文物、二级文物都需要进行一一分类、并进行编号,这样更加便于管理和维护,各文物的种类、数量以及来源都要细致记录在案,建立文档。

二、实现文物的文化功能和社会效益

历史文物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效益非常巨大,同时,它的价值还体现在教育、观赏等其他方面。科学、合理的文物管理,可以将文物这些功能价值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来,不单单是文博事业工作人员能够感受到文物的存在的价值,普通老百姓也会感受到文物的价值,管理人员要针对不同的收益主体,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避免部门不同,受益群体不同,而出现管理上交叉与碰撞。同时政府部门职能必须要充分发挥出来,文史专家、学者一同研究《文物保护法》中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同时还要符合旅游者的观赏需求,不能出现文物外借未还的情况,不管是文物展出时间还是借出的时间都必须要进行严明的时间规定。

三、完善政绩考核标准

博物馆必须要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影响力与辐射效应,正是因为它具有这样的功能,博物馆在当地旅游业、经济活动以及社会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有效的带动当地的旅游发展,提升文物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所以说作为文物管理者自身必须要具有非常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在博物馆中制定严明、合理的管理政绩考核机制和标准,针对文物管理、文博事业对当地旅游、酒店等各方面的贡献,进行分析,全面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同时也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文物管理部门应该定期接受社会公众广泛有力的监督,并公开文物管理,保护以及治理等方面的现状,实施文物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对所有重大决策如新增旅游活动,新建建设项目等,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选好听证代表,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

1. 建立日标管理机制。以日标管理理论为指导,把文物管理工作的日的任务逐一分解量化成一个个子日标,形成日标网络体系,再把日标网络逐一落实到部门、职工,最终实现文物管理工作的总日标,避免人浮于事、管理缺位、责任不明、任务不清现象发生,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实现管理科学。

2. 建立制度管理机制。全而建立聘用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以及文物管理和保护制度文物执法监督制度,辅以竟争机制、激励机制、岗位轮换机制等,形成制度体系,严格执行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制可遵

四、加强制度建设

现行的法律当中,虽然已经有了《文物保护法》,但在具体工作中这些都远远小够,很大程度上小能满足文物管理的需要政府及文化部门等相关部门,要发挥其职能,加快制定相关法律、相关政策的速度要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召集专家、学者等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召开论证会,要对项日进行整体规划,避免盲日性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整个制度建设工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建立系统的管理法律。文物本身是国家不可再生的重要物质资源,是文物法律的重点保沪对象,文物法律、法规的存在是以保护管理文物正确行为为标准的,其具体工作都是围绕着文物保护管理内容开展的,因此在建设中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对文物管理做出明确的规定,并且让整个管理上作变得有规律、程序化。

2. 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制度。通过行政干预来管理文物是当今文物管理中的常见力法,作为最直接、最常用的手段呈现在当前的文物管理工作中,我国相关权力机构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分别根据法律赋予的职权,制定出了科学、严格的管理力针与策略,并且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监督

五、实施教育管理手段

文物管理本身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需要引入大量的文物、考古和建筑等不同专业的内容,也需要这些不同专业人才的支持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文物管理事业持续发展。

结束语

本文针对文物管理工作地几大方面进行了研究,针对目前文物管理的形势结合管理人员的承担的责任提出了几点要求。旨在提升我国文物管理的科学与合理性,能够与新时期的文博事业发展要求相符合,提升文物在我国的各个领域价值的发挥。

摘要:作为中国文化与历史传播的载体,文物管理一直被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尤其是在文博事业不断兴盛的今天,为了可以更好的展现国家历史与文化,促进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提升文物管理水平,确保文物的完整、安全,已经成为了文物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所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本文针对强化文物管理水平的措施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文物管理,科学,强化措施

参考文献

[1]章巍.试论如何做好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J].科学之友,2010(24).

科学化管理措施 篇8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近年来, 金昌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 不断增强预算法治意识, 强化预算管理, 细化预算编制, 严格财政监督, 加快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 提高预算透明度, 形成了各环节有机衔接、方法科学的财政预算工作机制, 切实提升了财政预算管理的效能。

——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有序推进。结合“五五”普法, 组织学习了《预算法》、《注册会计师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 广大财政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 财政行政执法、执法监督水平明显提高。

——预算管理日益规范。积极采用“零基预算”、综合因素法等科学的预算编制办法, 建立了主管科室初审、预算审核中心复审、局务会议审定的三级预算审核制度,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断提高。严格执行预算, 强化预算约束, 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动态监控, 基本形成了预算编制与执行互动机制。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顺利实施,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入开展,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持续加强, 财政预算管理和资源配置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同步提高。

——财政监督机制逐步完善。坚持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相结合, 加大对财政预算执行和涉及民生资金的监督力度, 初步建立了实时监控、综合核查、整改反馈、跟踪问效的财政监督机制。

——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推进“金财工程”, 健全完善财政信息网络, 保障了财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工资统发等改革顺利推进。为市级各预算单位采购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及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业务软件系统, 初步形成了财政资金运行的总体框架。

二、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努力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虽然金昌市的财政预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深入, 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和差距。主要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尚未建立, 预算体系还不完整;预算支出项目不够细化, 预算编制方法有待改进;财政预算的执行力、约束力需要加强, 财政支出的均衡性和时效性急需提高;项目资金绩效评估机制尚未建立, 财政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当前, 金昌市经济财政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必须深入贯彻全省财政局长座谈会精神, 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理念, 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 完善预算编制制度, 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强化预算监督, 建立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相互制衡、有机衔接的运行机制, 需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一) 突出完整性, 建立健全政府预算体系

一是不断提高公共财政预算编制水平, 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 细化彩票公益金和文化事业建设费等预算编制内容, 清晰反映各项基金收入来源以及结构和使用方向, 统筹使用各项基金。二是探索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征收机制, 逐步将金化、金泥、金铁等市属企业的国有资本收益全部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其支出主要用于新投企业国有资本金注入、增加现有企业资本金、弥补企业改革成本及职工社会保障, 加快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程序和绩效考核体系。三是积极加强社保基金预算编制。在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和办法, 研究理顺与各部门关系, 明确职责的基础上, 试编金昌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体系。四是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衔接。按照《金昌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要求, 研究制定行政事业资产配置标准和资产更新、拍卖制度, 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 建立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相融合的配套制度体系。

(二) 突出科学性, 着力加强预算编制工作

一是加强收入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收入预测协调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研究分析职能, 细化收入预测工作, 提高收入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财政部门要综合分析经济预期增长和政策性增减因素情况, 协同国税、地税部门确定税收收入计划, 加强重点税源的监控, 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做好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 实现财政、税务、国库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要根据历年非税收入征缴情况和当年政策性变动情况, 提出预算单位非税收入目标, 建立非税收入征、管、查一体化的动态监控和征管机制, 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 取消预算外资金和执收单位过渡性账户, 将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综合预算管理, 将在预算外管理的所有非税收入逐步纳入预算管理。二是严格支出预算。健全机构编制与经费预算衔接机制, 建立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 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完善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办法, 将支出项目细化为基本建设支出、社会事业发展性项目支出、经济发展性项目支出、专项业务性项目支出等类别, 根据不同项目支出类别的特点分门别类地编制预算。按照“保运转、保重点、保民生”的要求, 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上, 选准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 区别轻重缓急进行排序,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优先保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和涉及民生的重大支出项目, 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三是深化部门预算编制。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一上”预算编制全部细化到“项”级科目, 落实到具体执行项目。在具体工作中, 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足额安排部门基本支出, 对能明确到具体单位和项目的要全部列入部门预算。严格政府采购预算, 在探索试点的基础上, 将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全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严格政府采购审批工作, 对未办理预算申请追加批准手续的, 一律不安排政府采购。四是规范结余资金管理。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着力研究结余资金管理问题, 对基本支出长期结余的资金和长期未使用的专项资金, 应按制度进行清理;对能够安排支出的结余资金, 要及时编入部门预算, 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益。

(三) 突出约束性, 严格执行财政预算

一是强化预算支出责任。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 明确各预算单位执行预算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并加强与各预算单位的协调沟通, 督促各预算单位严格执行预算, 通过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挂钩, 强化部门责任, 加大预算单位执行预算的工作力度。要充分发挥国库收支系统的作用, 严格按预算确定的具体项目执行, 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反馈执行情况, 提出工作建议。二是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基本支出要按进度编制用款计划并及时拨付, 项目预算要严格按计划、按进度、按程序执行, 其中年度中追加的项目支出要及时确定资金分配方案, 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保证支出的均衡性和及时性。三是加强预算执行监管。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快建立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指导意见》精神, 研究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制度, 明确动态监控规则, 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 对财政资金运行中预算指标下达、用款计划审批、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等业务办理过程实施动态监控。完善财政资金安全管理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预算指标管理、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拨付、台账登记、对账、总会计规范以及资金支付流程等管理制度, 加强内部稽核工作, 全面监控资金运行。四是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要求, 加快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机制, 规范绩效考评办法, 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逐步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模式。选择一些部门、一些重点项目、民生项目进行试点, 将考评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 作为以后年度编制和安排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着力提高绩效考评的有效性。

(四) 突出保障性, 加强预算基础工作

科学化管理措施 篇9

关键词:电力部门,档案管理,构建科学体系

如今科学技术水平迅速发展, 电力改革不断的深入, 电力部门也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电力行业迅速发展过程中, 企业对于档案管理的关注越来越高, 电力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当前, 如何有效的对电力档案进行科学管理, 让电力档案管理更好的服务于电力部门的发展, 成为电力部门工作的重点。

1 加强电力部门档案管理科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如今,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 电力部门的档案管理在电力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作为电力企业管理的重点, 电力档案管理的优劣直接决定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电力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原始数据进行记录, 记录的内容包含丰富的信息和大量数据, 对于电力发展过程能够真实的反映, 有利于查找出电力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便于企业及时有效的调整发展战略和制定电力投资计划,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有效的数据依据。

2 当前电力部门档案管理暴露的主要问题

2.1 电力公司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关注

部分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档案管理只是关于文字记录的工作, 片面的认为档案管理远远没有产品质量和产品销售以后服务重要, 因此对于档案管理不加以足够的重视, 对电力档案管理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较少, 导致电力档案管理工作由于管理条件和管理设备有限, 用于档案储存的空间资源较少, 档案的管理往往很难保持完整性和全面性, 难以为电力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电力档案数据, 不能指导电力企业决策, 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

2.2 电力部门档案管理人员技术有限, 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许多电力企业在进行档案管理人员招聘时, 为了节省资源和工作方便, 选取的管理人员往往不具备专业知识, 这部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较为陌生, 对于电力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足, 对于档案的管理只是停留在对数据的收集、记录、保存, 导致记录的数据很难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到帮助作用。部分企业没有独立的档案管理部门, 档案管理部门往往分配与其他部门, 受其他部门的支配和管理, 由于管理的混乱造成许多记录的归档很难和存档保持一致性, 常常出现一些重要的数据没有得到有效的保存, 相反, 许多记录价值量不大的数据却保存完整, 造成企业的运行成本增加。

2.3 电力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理论的指导

由于电力档案记录工作的复杂性, 电力档案管理过程当中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 例如、尽管许多电力企业加大档案管理的投入, 但由于相关的理论知识不完善, 电力档案管理系统没有系统的建立, 因此电力企业很难把握准确地研究方向, 没有理论知识的指导, 人力物力资源的分配常常出现不合理现象。目前, 电力部门档案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电力档案管理的产权地位和法律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电力档案对于企业的具体促进作用如何体现;变更后的电力企业档案存留问题;对于档案价值的鉴定问题等都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

2.4 部分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技术落后, 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达到信息化, 实行档案信息化有利于对档案更加有效的管理, 目前, 我国电力部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没有配备先进的管理设备, 对于计算机技术运用不够广泛。其次, 相关技术人员掌握的档案管理方法落后, 对先进的档案管理知识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学习。部分电力企业虽然提出了向信息化发展,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将档案管理列入信息化管理的范围中, 导致档案管理出现滞后性;部分企业对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时间有限, 对于如何实现信息化和信息化管理标准不明确, 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明确的理论知识指导, 信息化进程发展缓慢;部分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由于自身水平有限, 对于现今的档案管理设备难以达到熟练操作。操作对机器设备的不规范减低了管理效率, 也影响档案管理的质量。

3 如何构建电力部门档案管理科学体系

3.1 加强人员管理工作,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电力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电力企业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操作水平、管理技能等要求也随之提高。随着电力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 档案服务的范围不断的扩大, 领域不断的拓宽, 手段不断的创新, 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 规范档案管理的操作方法, 掌握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 以便于更好的适应新的形势。在电力档案管理过程中, 相关人员既要做好内部工作, 又要加强与各部门的交流合作, 认真细致的记录, 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 确保电力档案管理工作有效顺利的进行。

3.2 不断地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做到档案管理有理有据

对档案逐步实现制度规范化管理,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 电力施工项目的不断增加, 传统的档案管理很难对每个施工的进程记录做到面面俱到, 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制定一套科学有序的档案管理制度, 明确规定领导责任、工作分工、惩奖标准等, 具体要求记录内容的范围、种类、准确性等, 电力企业在国家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进一步的细化各项记录细节, 制定记录说明书, 确保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中有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 对档案管理不断地实现细致化管理, 使档案管理的质量得到保证。

3.3 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档案管理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虽然我国电力行业档案管理部分工作已经运用相关的电子计算机技术, 但是对于计算机的利用仅仅占据档案管理工作很小的一部分, 为了达到档案管理全面信息化的目标, 对档案管理存在的工作方法进一步的改革和优化, 更好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全面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对档案管理工作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 对于工作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将档案管理工作与电力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发展目标相结合, 确保电力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的开展。

3.4 加强档案管理的硬件投入

在对相关操作技术掌握不熟悉的前提下, 要想更好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电力企业要购买相关的设备。硬件设施是档案管理的基础, 以先进的设备作为辅助工具, 保障了档案管理的顺利有效的进行, 要加强档案室的建立, 引进相关专业档案管理设备, 例如, 打印机、数码相机、电脑等, 对于设备要安装一定的防火防盗系统, 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大型电力企业要建立信息库, 对于整理好的档案及时入库, 对于时效性较差的档案及时的清理, 保证档案的时效性和价值性。

3.5 归档要严格规范进行管理, 增强档案的时效性

对于纸质的记录内容, 在记录完成之后要统一的实行电子制表, 制表过程对于格式严格要求, 提高档案的时效性, 方便对相关档案的提取和查询和资源共享, 实现档案的记录对于电力企业的投资决策有指导作用。

电力部门档案管理工作关系企业发展的成败, 电力部门要不断地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加强档案人员管理,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对档案管理制度不断地进行完善, 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加强档案管理的设备投入, 最终建立起电力部门档案管理的科学体系, 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浅谈供电企业客户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0 (10) .

[2]吴玉姝.电力企业档案服务创新的思考[J].云南电业, 2007, (07) .

[3]段惠琼.浅谈电力系统集体企业的档案管理[J].云南电力, 2008, (05) .

科学化管理措施 篇10

1 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的现状

施工现场是施工项目进行实施的关键关节, 就现阶段我国的施工现场的情况而言, 我国的施工现场管理并不科学, 施工过程中还存在有许多问题, 这给工程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等各方面的提高制造了障碍。下面本文就建筑工程中存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总结:

(1) 当前, 我国的许多建筑企业,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其对现场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的认识不足, 没有一定的安全生产意识, 没有安全生产的相关规范, 操作的执行力也不够。施工现场的安全责任划分不够明确。一些建筑企业在现场管理上的力度很微弱, 不能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 在组织结构上, 没有科学明确地划分施工任务和安全细则, 没有把安全责任细化落实到个人,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另外, 这些建筑企业对现场的日常工作的检查力度也不够, 没有形成一个规范整齐的安全管理机制。

建筑企业对施工现场的投入不够。现阶段, 由于施工规模有大有小、进度周期等原因, 许多企业的施工在对现场的安全设施投入上严重不足, 不仅表现在对施工防护措施的投入不够, 还体现在对职工生活的保障上, 对其职工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和支持, 就不会充分调动起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匮乏也是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 施工工程现场各环节工作衔接不够紧密。施工现场是一个连续的、与其他环节紧密联系的体系, 因此, 施工过程中轻微的施工脱节就会导致施工的整个过程的严重后果。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由于许多企业不完善的制度管理, 导致施工现场的工作与另一些工作的脱节, 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 使施工过程不能高效率地完成。

(3) 没有科学的制度对混乱的施工管理进行规范。施工现场的施工过程不能体现出有条不紊的状态, 因此也就不能使施工效果呈现良好。究其原因, 还是由于没有正确的切合实际是制度对其进行规范, 才影响了施工效率和施工效果。

2 建筑施工项目现场施工的科学管理措施

为了提高现场管理的效率, 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建筑企业需对施工现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

2.1 转变现场管理观念, 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要想做好一项工作, 增强意识是首要任务。意识是行动的先导, 只有有了意识, 才能带领行动去对目的进行实施、落实, 因此, 要做好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 必须首先从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着手。教育施工人员摒弃以往的错误生产观念, 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 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性, 真正实现从源头上抛弃混乱落后的生产意识, 祛除建筑施工现场的心理糟粕, 提高施工人员的危险警惕意识, 实现安全生产, 安全施工。

2.2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 强化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

作为施工工程工作的核心环节和项目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施工人员必须对施工现场加强控制力度, 将生产施工的各个环节纳入控制范畴, 从而有效统筹全局。针对这个目的, 企业需要从施工过程的许多方面 (包括施工设计、认识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物资管理等) 对质量进行严格地把关, 有效控制现场的生产行为。对此, 建筑企业要有针对性地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审核制度, 从而将审核问责严格贯彻到各个生产环节中去, 做好各方面的监督工作, 强化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工作力度。

2.3 提高对施工现场的投入, 加强对施人员的综合培训

投入就是投资, 这是企业进行获利的必须手段, 没有投资就无所谓收益, 因此, 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投资都是有意义的。建筑企业的投入中, 对施工人员的资金和福利投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施工人员还是施工过程的主要实施者和承担者, 他们是施工工程的最基本单元, 对工程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具有直接影响, 因此, 建筑企业必须做好对施工人员的投入, 他们生活好了, 才会使工程质量好, 给企业带来所追求的利益。

另外, 除了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经济投入之外, 还要加强对其知识技能的投入。企业需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定期对其进行技能考核, 合格者方可上岗。这样, 对建筑施工现场施工质量的提高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而保证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

3 总结

总之, 面对我国现阶段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漏洞, 施工管理人员正在尽力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改进和提高。从企业领导人自身做起, 加强对职工的经济和技能投入, 健全相关的规范制度, 完善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有关措施, 这对提高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效率和建筑工程质量, 增强施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很大的帮助。这些政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具有实际的效力, 针对我国当前建筑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浩明.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科学管理[J].科技信息, 2012, 9 (29) :343.

[2]廖伟文.论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的科学管理[J].城市建筑, 2014, 8 (6) :130.

上一篇:三因制宜下一篇:数学学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