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基础训练

2024-05-23

芭蕾基础训练(精选十篇)

芭蕾基础训练 篇1

一、芭蕾基础训练对舞蹈演员的重要性

(一) 加强舞蹈演员的形体训练效果

形体训练是舞蹈演员训练的基础, 对于芭蕾舞而言, 演员的形体是直接展示给观众的, 形体表现形式直接决定了芭蕾舞演出的效果。因此基础训练有助于表演者提升其形体训练效果, 通过基础训练来塑造修长、挺拔、匀称的身材, 要舞蹈变得更加有展现力。舞蹈演员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身体垂直平衡和稳定, 才能把身体的完美展示出来, 才能使舞蹈演员的舞姿更具备艺术美感, 同时良好的基础训练有助于演员驾驭高难度的技术动作, 提升表演者的芭蕾舞水平。

(二) 培养舞蹈演员的训练感觉

芭蕾舞是一项融合舞蹈和音乐的艺术形式, 这就要求舞蹈演员具备良好的艺术体味能力, 在基础训练中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 也可以培养演员的训练感觉, 把舞蹈和音乐完美结合在一起。芭蕾舞表现需要表演者在脑海中呈现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并把艺术形象融合到肢体动作中, 如果表演真的想象力缺乏, 就会造成肢体动作的空洞, 更不能理解舞蹈所要表现的艺术感染力, 从而降低了芭蕾舞蹈的艺术性。因此在基础训练中, 表演者要把肢体训练和艺术领悟力训练结合在一起, 用心去感受芭蕾舞的艺术表现力。

(三) 减少芭蕾舞演员受伤概率

舞蹈演员在训练中难免会出现伤病状况, 通过调查显示, 芭蕾舞演员的受伤部分主要集中在腰部、脚踝、关节处发, 同时韧带、筋膜、关节囊等软组织也会出现一定概率的损伤, 这是和舞蹈演员的重心和平衡把握性不足有直接关系, 同时芭蕾舞对于学生的腿部关节的要求较高。因此舞蹈演员要重视基础训练的重心和平衡性, 提高训练质量, 防止在舞蹈表现中出现肢体伤病。

二、芭蕾舞基础训练中外开和重心

双脚尖向外分开90°是芭蕾舞的基础训练动作, 只有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 才能调整人体的重心和平衡点, 减轻对于腰椎的压力, 同时对于脊柱整体垂直有良好的塑形效果。因此在基础训练中, 要保证重心的稳定性, 就要求训练者要加强肢体肌肉训练, 通过长时间的身体调整来调动表演者的躯干、腰和下肢肌肉, 尤其是臀部肌群被充分调动起来, 形成有利的肌肉群落, 提高表演者的身体机能。在芭蕾舞的基础训练中, 要增加八字位的训练强度, 提高对于重心平衡的把握能力, 随着训练时间的增长, 要适当的调整训练量, 适当增加身体肌肉群的负荷量, 从而提高肢体训练效果, 为良好的表演打下基础。

三、肌肉力与重心的训练

芭蕾舞对于表演者的肌肉力量要求较高, 只有保持肌肉群的力量才能为舞蹈肢体动作提供动力, 同时能够更好的驾驭表演动作。因此要加强肌肉力和重心的训练, 重点调节身体各个肌肉部分的训练力度, 把肌肉训练和技术动作结合在一起。通常在训练过程中, 表演者要借助训练杆来强化肌肉力量, 一旦训练杆移除就会造成训练者重心和平衡训练效果的下降, 这就需要表演者在旋转训练中, 克服旋转带来的惯性离心力, 通过长时间的训练, 对于身体的重心和平衡掌握能力就会对得到强化。此外可以在基础训练中适当增加脱把训练, 把单独的杆上动作分解成小节动作, 通过单独动作的强化训练来提升整体动作的训练效果, 掌握每一个分节动作的身体重心和平衡性, 从而在做整套技术动作时, 都可以有效控制身体重心和平衡。

四、注意动作“起法”的协调

芭蕾舞的优美性体现在其技术动作的衔接连贯, 只有保证前后技术动作都很强的顺承性, 才能实现舞蹈动作的力量和重心的完整性。对于动作的协调性而言, 表演者要结合自身肌肉和身体重心、身体平衡, 才能对合成动作的各个环节做出瞬间理性的分析、判断, 并使其协调一致的能力。例如在旋转训练中, 表演者要注重动作的连贯性, 尤其是要注意动作的起法协调, 保持表演者的手部动作、腿部动作、身体动作协调, 才能集中重心点, 追求最好的旋转角度和旋转力度。此外表演者在基础训练中要加强对于舞蹈动作的思考, 形成技术动作的条件反射, 在短时间内对动作要领做出分析判断, 从而调整身体来完成技术动作, 实现力量、节奏、时间三者协调一致, 使重心准确到位, 使动作准确流畅。同时要对动作的各环节不断分析、反复推敲、加强其反应能力的训练, 这也是基训课训练重心与协调能力的中心环节。

五、结语

总之, 芭蕾舞是优美的艺术, 为观众展现了极强的美感享受, 同时芭蕾舞表演对于演员有极强的要求, 这就需要表演者加强基础训练, 尤其是重视重心和平衡性训练, 以重心训练为主导, 配合以肌肉和平衡性训练, 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来提升表演者的身体平衡性, 从而提高其肢体动作表现力, 促进了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使芭蕾舞演员更显轻盈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董惠.芭蕾基础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美育美学研究, 2010, 4.

[2]岳婷婷.浅谈芭蕾基础训练及其重要性[J].学术论坛, 2009, 8, 3.

芭蕾舞基础训练教学 篇2

坐在地上做勾脚背的动作是第一次练习的你要做的动作,随后可以做盘脚压胯的动作,接著就是仰卧吸腿练习。当然,侧卧旁吸腿、俯卧后吸腿、腰部训练、仰卧前大踢腿也是你需要练习的动作。

这一部分的训练主要是锻炼你运动系统的软度、开度和力度的,并且是舞蹈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学习舞蹈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这三点能够运用自如才能充分地展示人体动作的幅度、线条和技巧,同时还能增强表现力和拓展表演领域。

这些动作可以帮助你打开肩部和胯部关节韧带,加强腰的柔韧性,增强腿部和后背肌群的弹性和力量。而且两腿因坐在地上而减轻了支撑人体体重的负担,可以充分伸展和拉长各部位的韧带。地面训练对於非舞蹈专业者来说收获较大,所以一定要先从地面训练开始。

扶把训练是指训练的时候扶著固定的物体进行的训练。常见的有擦地、半蹲、全蹲、小踢腿、划圈等动作。单腿蹲和小弹腿也是相当重要的训练动作,而大腿踢和压腿就是你经常在图片、电视或电影中经常看见的。练习的时候,你需要扶著训练场地专用的栏杆,将一条腿踢出,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低一些,以后要逐渐增高,直到踢过头顶,两条腿要交替练习。

压前腿、压旁腿、压后腿三种动作对於解决腿的软度、胯的开度和收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向前、向侧方、向后压腿的时候,也要从较低难度做起,否则可能会拉伤韧带和肌肉,欲速不达。

以上这套扶把训练是想保持理想形体和想拥有高贵气质的你,应该每天坚持的练习。当然,这些训练动作同时也是芭蕾中最基本的练习,它可以使你的脊柱、臀、脚踝、臂充满活力,培养你优雅和高贵的气质。

以上基本动作训练到位后,就要开始脱把训练了。与以上的动作相比,脱把训练是难度较大的训练。因为你要失去固定物体的帮助了,但这同时意味著优雅的舞蹈训练动作的开始。这些动作分为手位与脚位的训练,如手臂波浪形的舞动、脚做划圆等动作,而且还有以前做过的大踢腿,但是这次已经没有什麼可以支撑你了。与前面的训练相比,增加的练习有跳跃练习。小跳还可以分为一位小跳、二位小跳、五位小跳。中跳是随后的训练,主要以原地跳为主,分为一位中跳、二位中跳、单起双落方法和双起单落方法。最后就是大跳了。需要注意的是,你应该循序渐进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以上离把基本功训练,是将臂、腿、弹跳等配合舞姿造型而组成的小组合,既能训练身体的基本能力,也调整了身体的基本姿态,并使其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到芭蕾中去。

最后的结束运动,其主要目的是调整呼吸和舒缓身体,所以也是你不应该忽视的训练动作。

芭蕾训练,主要以“开、绷、直、立”四大原则为审美观,使肩、胸、胯、膝、踝五大关节向外打开,以腿脚动作为主,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舞者肢体原有的线条,扩大运动范围及幅度,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培养高贵优雅气质也是练习芭蕾可以达到的目标,实际上,这样的贵族气派也是芭蕾兴起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芭蕾的著装要求

舞姿优美的芭蕾,著装有其特有的风格,体现著女性特有的优雅体形。但是需要提醒你的是,练功服绝不仅仅是为了美丽,每一件装备都是有其明确作用的。但在欧洲,传统习惯於女孩子著黑色紧身衣及粉色紧身裤袜。

就颜色而言,成人形体芭蕾对著装没有特殊要求。由於在练习芭蕾的过程中,过长的头发会影响视线,所以髻是比较实用的发型,这种发型还可以使头颈部的线条优雅清晰。

芭蕾基础训练 篇3

摘 要 芭蕾吸取了众家之长,形成了一套完整腿脚、身体姿态、难度动作训练的手段和方法。本文通过对芭蕾基训的基本要素与爵士啦啦操的内在联系的研究,以及芭蕾基训的基本内容在爵士舞蹈啦啦操基础训练运用中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的教练员及运动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芭蕾基训 舞蹈啦啦操 基础训练

一、前言

啦啦操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可分为技巧啦啦操和舞蹈啦啦操。在舞蹈啦啦操中,借鉴爵士舞蹈风格及技术要素并结合啦啦操的技术特征,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现在的爵士舞蹈啦啦操。爵士舞蹈啦啦操的爵士舞大部分来自New Jazz,而New Jazz早期是由美国纽约古典芭蕾演化而来,所以爵士舞蹈啦啦操中充满了芭蕾的元素。笔者通过观看2009、2010、2011年三届健康活力大赛的视频发现,大部分队伍在比赛中,成套动作的整齐度、一致性、队员的表现力较好,但成套动作完成情况、难度,队员的身体姿态的控制能力、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平衡转体类难度少,完成质量不高。芭蕾吸取了众家之长,形成了一套完整腿脚、身体姿态、难度动作训练的手段和方法,本文通过对芭蕾基训的基本内容和训练方法以及爵士舞蹈啦啦操队员身体姿态的训练的内容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的教练员及运动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芭蕾基训的基本要素

(一)开

“开”:是指从肩、胸、跨、膝踝五大关节左右对称外开。下肢从髋关节开始,带动膝关节,脚腕关节、脚趾尖关节全部外开;肩关节的外开可以舒展肩部的线条,有利于后背的直挺及收紧。爵士舞蹈啦啦操的“开”主要表现为:1.肢体的动作由内向外的延伸感,并通过动作的松弛有度突出运动舞蹈的特征;2.柔韧与平衡类类难度的主力腿与动力腿之间的开度,如大踢腿的开度不小于170°,搬腿的高度不少于150°,抱腿开度不小于170°,劈腿开度不小于180°。

(二)绷

“绷”:是指身体各个部位的绷紧,尤其是指绷脚,有利于延长腿的长度和强化腿的线条以及增强踝关节和趾关节的能力和灵敏性。爵士舞蹈啦啦操的“绷”表现在:无论是在舞蹈动作中还是难度当中(特殊编排的舞蹈动作除外)脚尖、脚背、踝关节都需保持绷直状态,有利于加强腿部的延伸感和线条美。

(三)直

“直”:是指背部等部位向上挺直,更加突出动作向上的姿态,有利于重心的保持,增加动作的稳定性。而爵士舞蹈啦啦操的“直”体现在难度上:在做转体类的难度时尤其是,巴塞转体、挥鞭转、阿拉C杠转体时,身体的整个重心都在主力腿上,如果身体某一个部位保持不了直立状态,则无法完成所要求的转体的圈数和质量。

(四)立

“立”:芭蕾中的“立”是在“直”的基础上的升华,包括身体的拉长和从腰椎到颈椎的“立”。芭蕾的“立”可以使整个的身体的重心上提,避免出现松腰和懈跨的现象。爵士舞蹈啦啦操的“立”表现为:在转体类难度的立转中规定,支撑腿后脚跟始终不得与地面接触,即整个人体的重心必须在支撑腿的前脚掌上,即“立”在前脚掌上。

三、芭蕾基训对爵士舞蹈啦啦操基础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爵士舞啦啦操是由多种风格的舞蹈和啦啦操的结合体,芭蕾基训对其基础训练影响较大的包括两个大的方面,第一是基本身体素质练习;第二是专业技术练习,包括:转体类,平衡与柔韧类以及跳跃类。

(一)基本身体素质练习

爵士舞蹈啦啦操的基本身体素质包括一般性身体素质和专业身体素质,一般身体素质包括:柔韧、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在本文中,主要涉及到的是柔韧和力量、速度。

1.柔韧

爵士舞蹈啦啦操是一种外放型的舞蹈,对队员的软开度要求非常高,其包括腰、跨、腿。腰的软度训练:在芭蕾基训中,Et port de bras 是典型的针对于腰的软度动作,下前腰、下旁腰、下后腰,要求胸腰要充分展开。跨、膝、踝、脚的开度的练习:(1)站姿的训练,包括,一位脚,二位脚,五位脚的站姿训练。要求:大腿内侧收紧,整个脚掌下踩;(2)Plié,Plié包括Demi plié和Grand plié,在做Demi plié时,膝盖需对准脚尖;做Grand plié时,不可塌腰、撅臀。两者皆应保持将跨、膝盖和脚腕的开度统一。脚软度的练习:(1)包括压侧腿和压后腿,要求重心保持在主力腿上,腰腹尽量贴大腿,腰背挺直。(2)Grand battement jété,双手扶把,包括踢前腿、踢侧腿和踢后腿,上身保持紧张状态,动力退脚尖擦地踢腿。

2.力量和速度

在舞蹈啦啦操中,一般会选择节奏明快,节拍多变的音乐,所以要求动作必须制动快,就要求队员有很好的力量和速度素质;在跳跃和转体类难度,对力量、速度素质的要求更高。包括:(1)腿部力量的练习:①Battement tendu,分为前、旁、后,要求:通过绷脚延伸腿的长度,增强腿部肌肉、关节的力量和弹性。②Adagio,动力腿脚尖吸到大腿90°时端平,保持大腿开度,不仅可以训练腿、腰、后背的肌肉控制能力也可以稳固主力腿的重心。(2)腿部的速度练习:Frappé,包括前、旁、后三个方向。做Frappé时,要求弹腿与击打的速度要快而有力,弹出要有控制。

(二)专项技术练习

在比赛中,同一级别的队伍,艺术编排和完成情况的分值相差不会很大,所以难度动作是决定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前面涉及到对柔韧与平衡类难度的训练方法,下文则强调转体类和跳步类难度。

1.转体类

转体类的形式比较多,有单腿起、双腿起、原地的、移动中心的等等,所以对开度、立度、软度、控制力、协调性等身体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包括:(1)起转前的蹲的练习,主要为Demi plié练习;(2)立半脚尖练习,可以分为带Demi plié的Relevé和直腿的Relevé,其脚位可以把位上的一位、二位、四位、五位和中间部分。(3)重心的保持的练习,主要为“留头、甩头”练习。(4)舞姿的训练:①手位的训练,包括一位手、二位手、三位手、四位手、五位手、六位手、七位手的组合训练。②Arabesque的训练,包括第一Arabesque,第二Arabesque,第三Arabesque,第四Arabesque的训练。

2.跳步类

芭蕾的跳分为小跳和大跳,小跳要求最低离开地板,最高踢腿到45°;大跳则踢腿超过90°。包括:(1)“蹲”的练习:Demi plié。(2)“起”的练习:Battement fondu练习,包括前、旁、后三个方向,要求两腿外开基础上同时弯曲,永生伸直,过程缓慢而细致。(3)“跳、推”练习:①Battement tendu练习。②Relevé练习。③Pas sauté练习,包括一位、二位、四位、五位的练习,双腿保持外开的同时平均用力,在空中双腿伸直、绷紧。

四、小结

在舞蹈表演与舞蹈训练中,舞姿的柔和、轻盈、优雅,技巧的娴熟、高超都与芭蕾基训密切相关。因此,舞蹈啦啦操的日常训练中应根据“开、绷、直、立”的原则合理的安排好基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业技术练习的训练内容,使队员的能够锻炼出优美的身体姿态、增强身体各个关节的灵活性,加强身体各部位肌肉的控制能力、培养动作的协调性及节奏感。同时,希望通过借助芭蕾基训的训练手段与方法,缩小我国爵士啦啦操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柴丽明,张长江.芭蕾基训的基本要素[J].东方艺术(艺术广角).57.

[2] 张艳枚.舞蹈啦啦队基础训练内容与方法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1:56-57.

[3] 陈方园.啦啦操的美学特征及其审美价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 许霓.论芭蕾基训在形体训练中得使用价值[J].中国西部科技(教育与人才).2007:107-109.

[5] 冯寺美.舞蹈基本训练教程[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芭蕾基础训练 篇4

一、芭蕾同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原则分析

古典芭蕾作为一个发展了几百年的艺术, 对于提高人的身体机能及表现能力有着很大的助益, 可以帮助体育运动员迅速地实现利用丰富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进而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塑造。芭蕾的身体技能训练可以以四字囊括分别为:开、绷、直、立。这同当前的体育舞蹈训练身体技能动作要求很相同。

开即指的是完成芭蕾动作都要从肩、胸、骻、膝、踝等关节来左右均匀地由内向外的打来, 在最大程度上保持身体的线条并扩展身体动作范围, 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身体的灵活性。芭蕾的主要特点是突出贵族气质, 这种标准的审美要求及训练方式使得芭蕾舞者达到了非职业舞者所不能到达的身体理想职业化。相比芭蕾舞蹈, 体育舞蹈的“开”注重以身体中心为基础令身体前部肌肉群放松向外放射性的展开, 涉及到的部位包括面部、颈部、胸部等。在进行舞蹈时, 要求女舞者能够充分打开胸腔、打开四肢的动作, 呈现出优雅的舞姿和线条。

绷指的是每一个芭蕾舞蹈动作都能够将肢体的每一部门都保持绷直, 尤其在膝、踝、趾、脊椎、颈椎等部位。而在体育舞蹈训练中虽然不强调保持所有的动作都绷紧, 但是绷紧的动作还是相对比较多的。比如在伦巴、恰恰中, 所有的站立动作, 都会要求脚背绝对的绷直。在所有的动作中, 为了保持肌肉的紧绷, 对肌肉和关节都会有一定的训练, 而起到延展身体曲线的效果。一些肢体末端的绷直, 还能够促进手臂的延长从而帮助舞者在视觉上起到拉伸的作用, 形成一种比较高挑的错觉。

直指的是背部能够保持挺直, 这同体育舞蹈中的要求还是很相同的。这种身体背部的挺直, 能够有力地表现舞姿的优美, 达到视觉上的美感。绷直不仅有利于保持体态的美感, 还能够帮助在进行动态表演时保持重心, 使根基更加稳定, 帮助身体旋转和推动。

立指的是头、颈、躯干和四肢能够保持整体, 使得身体能够保持能量的聚集, 达到重心的提升, 从而实现气宇轩昂的美感, 这种对于立的要求, 在体育舞蹈中同样适用。所以运动员在完成每项动作时, 都需要保持立的意识, 保持完美的固定伸直姿态。

除了这四个字之外, 还有诸如轻、准、稳、美等字的要求。轻指的是舞者控制好动作的起跳和落地, 给人以轻盈自如的感受。准则指的是保证每次动作能够达到要求, 保证舞姿的路线和位置准确到位。稳就要求舞者每个动作都不拖泥带水, 能够保证每一个动作动时不拖沓, 静时够稳。而美就不言而喻了, 任何舞蹈的初衷都是给人以美的感受, 达到视觉的美感。因此就需要运动员不但要有基本功, 还要能够把学到的东西融入美的艺术表现, 将美学原则贯穿到每一个舞姿当中。

二、古典芭蕾基础训练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应用

(一) 在体育舞蹈训练中应用古典芭蕾的基本功教学训练。基本动作是舞蹈的重中之重, 所以在进行体育舞蹈训练时, 可先借鉴芭蕾舞蹈的基本训练方法来进行训练, 练好基本功, 掌握体育舞蹈的精髓。

古典芭蕾的一些动作主要由跳、转、跳转结合和连接动作构成。这和体育舞蹈动作中的动作要求也是不谋而合的, 体育舞蹈运动中, 对于转和旋转有着很高的要求, 而转的形式也比较多, 诸如“行进转”、“轴转”、“平转”等。而体育舞蹈通常为两个人同时进行, 对于两人的“内圈转”和“外圈转”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达到一定的训练目的, 可以将芭蕾的转体训练方式应用到体育舞蹈训练中来, 也可以在掌握了芭蕾转体动作之后, 结合实际情况, 就体育舞蹈的技术标准来达到训练目标。

(二) 在体育舞蹈训练中应用古典芭蕾的技巧训练。任何的艺术都有一定的技巧性, 对于芭蕾学员的要求更加高, 因此在掌握了芭蕾的技巧训练之后, 再来学习体育舞蹈就更加容易了。学习芭蕾舞蹈时, 重要掌握的技能为旋转技能、跳跃技能、双人舞托举技能等, 还要额外的表现出比较高的艺术素质及艺术气质, 以及比较好的乐感、舞蹈感、自信能力等。

一个好的芭蕾演员必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学员只有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训练, 经过很多刻苦的训练才能够达到完美的曲线及体态动作。而在体育舞蹈中, 必须要求身姿挺拔, 抬头挺胸而达到体育美及艺术美。除此之外, 学员还要能够完成对于速度、力量、柔韧等方面的要求, 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

(三) 在体育舞蹈训练中应用古典芭蕾的乐感训练。舞蹈和音乐是相辅相成的, 缺一不可。为了达到比较高的艺术美, 学员必须能够有良好的乐感。音乐可以为舞蹈增加灵动性, 达到有声有形的境界, 而一个好的芭蕾舞者必须能够达到将两者相互融合。因此, 在培养学生学习舞蹈是, 就要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感知力, 完美的完成每一个舞蹈动作。

当前教师在教授学生进行体育舞蹈训练时, 并不注重舞蹈同音乐的结合。教师的艺术素质也比较低, 自身的艺术涵养并不够, 对学生音乐的培养并不完全, 所以培养学生练习舞蹈时并不能够起到舞蹈同音乐结合的引导。为此教师可以引荐芭蕾舞乐感的培养方式来进行乐感的引导, 补充我国舞蹈教学的疏漏。这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乐感达到舞蹈同音乐的有效统一, 还能够帮助完善我国舞蹈教学体系。

(四) 在体育舞蹈训练中应用古典芭蕾的形体训练。舞者的形体训练时舞蹈训练的基础, 一个完美的体态能够帮助学员在舞蹈过程中达到比较好的形态美。为此, 在进行舞蹈训练时, 一定要保持身形挺拔、气宇轩昂, 达到舞姿的流畅和优雅, 体现出舞蹈的美感。芭蕾训练中对于高雅和绅士风度的体现比较注重, 借鉴芭蕾舞蹈的形体训练来进行体育舞蹈训练对于学院气质的培养以及行为动作灵活优雅的提升大有益处。

(五) 对于今后教学的意见。当前的体育舞蹈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建立并不同于以往的纯技术教学思想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艺术教学所占的比重, 将艺术教学纳入课程设计和教学思考中来。提升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 将动作艺术表现力提升到基本的教学课程中来。

三、结语

总而言之, 体育舞蹈训练既是一门技术课程, 又是一门艺术课程, 为了达到其艺术的范畴, 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拥有必备的艺术素养, 借鉴古典芭蕾的训练方法, 为学生设计一个可以兼备形体、乐感、技巧的课程, 帮助实现运动员的舞蹈修养。相信随着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的形成, 未来的体育舞蹈训练会变得更加专业, 不但能够培养人的形体和内心, 还能够将二者升华。

参考文献

[1]黄冬赟.古典芭蕾基础训练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意义与实际运用[J].魅力中国, 2014 (22) .

[2]胥春华.浅析古典芭蕾训练对提高体育舞蹈表现力的作用[J].体育时空, 2012 (3) .

[3]王芃, 曹卫东.芭蕾基础训练在高校体育舞蹈专项课教学中的运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 (6) .

[4]王涓屹, 田原, 施伽玥.浅析芭蕾基础训练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价值[J].体育时空, 2014 (24) .

芭蕾基础训练 篇5

关键词:芭蕾舞 基础训练课 钢琴伴奏 能力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是唯一通行于整个欧洲的古典舞剧形式,被人称为“古典舞蹈”。芭蕾舞于建国初期系统地引入我国,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并创作了《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中国题材的芭蕾舞剧。目前我国有多所舞蹈院校,并且许多高校都设有舞蹈系,芭蕾舞基本功训练课(以下简称基训课)列为舞蹈专业的必修科目之一。

在芭蕾舞基训课中,音乐与舞蹈像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姐妹。舞蹈缺少音乐的衬托,情绪与意境的表达就不够全面充分,需要二者相互勾通,相互补充,因此在基训课中便加入了钢琴伴奏的要素。基训课的钢琴伴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学伴奏,主要任务是在理解舞蹈教师意图的同时根据舞蹈教师的需要用钢琴配合以相应的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芭蕾训练时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动作之中,同时通过不断的听音乐与做动作,加强学生对音乐与舞蹈相互融会贯通的理解与感知能力。由于钢琴伴奏是为基训课教学服务的,好的钢琴伴奏能在舞蹈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情感、动作的沟通桥梁,因此要求基训课钢琴伴奏教师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1、具备芭蕾舞基本知识

了解芭蕾舞的发展历史。既然基训课钢琴伴奏音乐是服务于舞蹈教学,那么钢琴伴奏教师首先应该了解芭蕾舞发展的相关历史。这样才会懂得怎样去欣赏、怎样去鉴别,根据舞蹈教师的需要选取经典的伴奏音乐曲目,营造贴切的气氛,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了解芭蕾舞基本训练的目的。舞蹈基训课中每一个训练动作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与训练价值,训练要求与训练技巧各不相同。钢琴伴奏教师只有了解基训的总目标,每一动作的训练方法及目的,才能根据训练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旋律和节奏与舞蹈教师密切配合。

了解芭蕾舞基本功训练的相关术语。由于芭蕾舞源于欧洲,属于西方舞蹈体系,舞蹈教师在芭蕾舞教学中一般音译法语的芭蕾舞训练专业术语。如 “adagio ”,音译为“阿达久”,汉语的意思是控制;“sondu ” 音译为“丰久”,汉语意思为单腿蹲。钢琴伴奏教师只有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才能了解舞蹈教师的意图,而不至于在听到舞蹈教师发出指令后不知所措。

2、具备相关的音乐知识及音乐表现能力

钢琴伴奏教师工作的重点在音乐,必须具备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能在基训课上运用自如。塑造任何一种艺术形象都应在掌握相关知识与技法后,运用特定的手段来服务于所塑造的形象。因此,基训课钢琴伴奏教师也必须在具备音乐基础知识后,运用音乐中的各种表现手段来为基训课中的舞蹈教学服务,如对旋律、节奏、力度、速度、气息的运用等等。

在做基训动作之前,学生首先感受到的是钢琴奏出的高低不同的音组合成的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合起来体现音乐的主要思想。钢琴伴奏教师在弹奏之前应充分考虑学生所做的每一个动作的训练方法及目的,需要什么风格的音乐,做好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气息等各方面的处理。如钢琴伴奏时,激烈的动作就要选择进行曲形式的音乐来表现,一般采用进行曲常用的四二拍的节奏,速度较快,力度较强,气息较短。在配和优美抒情的动作时,一般就要选择四四或八六拍的曲子,速度悠缓,气息绵长。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音乐表现力,音乐才充分能调动学生的情绪,结合训练要点完成训练。

3、有大量的曲目储备和即兴伴奏能力

芭蕾舞基训课内容十分丰富,一堂课可能包括体态站立、把上、把下训练、技术技巧训练等方面。肌肉的控制能力,灵活控制关节的能力,完成技术技巧的能力都会涉及。每一个训练都有相应的音乐与之匹配,这就要求钢琴伴奏教师拥有大量的曲目储备,能根据动作训练的需要,情绪的需要弹奏相应的曲子。目前北京舞蹈学院等院校、出版社都发行了许多芭蕾舞钢琴伴奏曲目可供选择,钢琴伴奏教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芭蕾舞基训课的教学也是灵活多样的。由于该科目属于技能训练课,舞蹈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授课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训练情况推课。有些动作可能实际需要推十六个八拍,有些动作可能只推十个八拍;有时舞蹈教师会把几个动作或几个技巧融合在一起。凡此种种,音乐必须随之改变,但现成的曲目是固定不变的,这就要求钢琴伴奏教师即兴伴奏。钢琴伴奏教师必须根据舞蹈动作的需要对音乐马上作出调整,处理好乐句的结束、节奏型的转换、节奏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等,甚至还要满足舞蹈教师临时对不同风格音乐的需要。因此钢琴伴奏教师的即兴伴奏能力在芭蕾舞基训课中是十分重要的。

4、具备把钢琴伴奏与训练动作有机糅合的能力

在钢琴伴奏教师具备以上几点能力后,最后要做的就是把音乐与动作有机地糅合起来。整个教学过程中,钢琴的音乐表现必须以舞蹈动作为基准,这时的弹奏不同于单独的钢琴表演。钢琴独奏以创造性的再现作曲者的创作意图、抒发情感为主,较少考虑其它因素。而芭蕾舞基训课上的钢琴伴奏则以舞蹈教学为主,钢琴伴奏教师必须采用与舞蹈动作相一致的音乐来伴奏。要把音乐与动作完美地结合起来,就需要从音乐与动作的情绪表达,节奏、节拍的处理,学生的掌握程度,男女生动作的差异等等各方面来考虑。从音乐的情绪表达上来说,小弹腿训练的是小腿肌肉的爆发力和脚背脚趾的快速穿透感,要求动作快速有力、干净灵活,这就需要钢琴伴奏教师选用明朗活泼的曲子与之配合。把上控制训练的是肌肉的控制能力,要求动作舒缓到位,教师就应选用抒情优美的曲子配合。

在弹奏时钢琴伴奏教师还应该注意节奏、节拍与动作的关系处理。在芭蕾舞的训练过程中音乐节奏的鲜明、准确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刻意强调强拍,以便学生听得清楚(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还较浅)。如跳跃的练习,要求节奏的重拍非常明显,音乐甚至不以乐句划分而以小节为单位,以一个单一的起跳为基点,强调在重拍下跳跃瞬间的爆发。不同动作的音乐处理是各不相同的,需要钢琴伴奏教师灵活掌握。

男女生动作差异的处理。在技术技巧的训练方面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同样的动作同样的音乐处理也不相同,钢琴伴奏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如在中跳的处理上,男女生都用三拍子的音乐,但由于男生的弹跳能力比女生好,在空中停留的时间就比女生长些,钢琴伴奏教师就应该掌握好这瞬间的时间差,根据学生的动作来调整音乐的速度。

芭蕾基础训练 篇6

关键词:芭蕾基训;中专教学;系统性;规范性

芭蕾,作为世界舞蹈艺术的精华,其典范性、科学性和体系化的水平是首屈一指的。芭蕾已有其一整套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及其完备的训练方式和方法。它以“开、绷、直、立”为其技术原则,以典雅、和谐流畅作为其运动审美原则。芭蕾基本功训练是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的,是依照人体结构形成的一整套科学的训练体系,它对于训练舞蹈演员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方式,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目前的中专教学对学生的形体条件要求较高,而芭蕾基本功训练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的规范性要领,使其通过训练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芭蕾基训的课堂解构

1.全面性

在中专教学中芭蕾基本功训练分为七个学年制,每一个学年都有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大纲,是一套从单一训练开始逐步提高训练难度的教学法。各年级的教学任务体现了芭蕾基训的全面性,从单一的训练到简单的组合训练再到各种复杂的技术技巧,使学生逐渐掌握动作的要领和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性质,将动作与音乐融合起来,加强表现力。

2.科学性

芭蕾基训对于每个动作的要求都是非常严格和规范的,所以必须从简单的、单一的训练开始,而芭蕾基训正是有一套这样的科学的方法。芭蕾基本功训练的方法对于培养中专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从最基本的动作出发,逐渐加深难度,在训练的过程中慢慢培养他们对于动作规格性的把握和理解。芭蕾基训是一种完全现成的、完结的、有严格界限的训练方式,对学生形体条件,肌肉线条的拉长、延伸有着重要作用。

3.系统性

正因为芭蕾的训练方式是全面的、科学的,这就必然决定它是系统的,它们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芭蕾基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训练是有着严格的顺序的,这种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顺序就是芭蕾基训的纵线,横線则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要把握住一堂课的训练点。芭蕾基训有严格的程式和规范化,是学生在训练中必须要把握的。这都是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的。

二、芭蕾基训动作特点的剖析

1.代表性

芭蕾是西方的主流舞蹈,芭蕾的体态以“立”为主,做任何动作都要求向上,挺拔的体态,这与芭蕾的起源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立”正对应了西方舞蹈的直线发展。约翰·马丁认为力学要求有一条有力的垂直轴,以便在此轴上建立一种姿态规范……这种原理不但是芭蕾技巧的基础,而且是生活中身体动作的基础,而从这方面来说,它还是受重力作用的任何一种物体的基础;这也充分说明芭蕾是集中体现着西方古典文化精神的舞蹈形态——“立”的形态。

2.规范性

“开、绷、直、立”是芭蕾最基本的技术原则,“轻、高、快、稳”则是他更进一步的要求,必须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这八个字足以体现芭蕾的规范。要达到这八个要求,就要从基础开始,一步一步规范地学起,在这样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素质。

3.训练性

芭蕾基训最起初学习的便是Battement tendu和Plie,这两个动作可以说贯穿在每一个动作和技巧中。这两个动作的训练性及强,而且是必须要掌握的,但这两个动作看似简单,并非很容易就能掌握他们的要点。从完成体上看,Tendu和Plie虽然性质不同但它们是密切的一体,所以这两者两腿的伸直和弯曲要同时进行并一起完成。掌握了这两个基本动作才能对今后学习难度更大的技巧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芭蕾基训的重要作用

1.对初学者所起的作用

作为一个出色的职业舞蹈演员要有扎实、出色的基本功,但对于他们的身体条件也有着同样高的要求。要培养出这样的舞蹈演员,启蒙教育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阶段,从小开始进行这种严格的训练,对学生形体的塑造是有很大帮助的。而这一阶段他们也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为了使他们能够保持形体的修长,芭蕾基训正可以体现这一要求。

2.对高班中专生所起的作用

在对于学习中国舞专业的学生来说,运用芭蕾基训来为他们打基础是较合适的训练模式。众所周知,古典舞是从戏曲舞蹈中提炼元素而发展起来的,而优秀的芭蕾舞弥补了戏曲舞蹈的捉襟见肘的尴尬,在高班要学习短句、变奏等一系列表演技巧的综合性片段,芭蕾为他们解决了身体能力方面的问题,要训练出全能性的舞蹈演员与科学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芭蕾的顶尖地位是当之无愧的。

3.与古典舞相结合的作用

从中国古典舞创建以来就一直在探索,应该如何体现我们本民族的风格和特色。它从武术,戏曲中提炼出舞蹈元素,并借鉴芭蕾的训练模式,建立了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脚下运用了芭蕾的“开、绷、直、立”,而上身保持了我们自身的韵律身法。为了使古典舞的教材更加系统,便吸收了芭蕾训练的部分内容,将其融合在中国古典舞训练教材中,它便成为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目前中专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与途径

目前,在全国已有许多中专艺校,对于学习中国舞的学生来说,他们所学的基本功训练课程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形式和方法来训练,才能使学生的身体条件达到更好的状态。舞蹈演员的基本功如何,关键还是看脚下的基本功。古典舞脚下的动作还不够完善,而芭蕾正可以训练脚下的规范性与灵活性,弥补了古典舞的不足之处。对于学习中国舞专业的学生也可以使用芭蕾基训来训练,同时开设古典舞技巧课与古典舞身韵。芭蕾训练脚下,解决“脏”“乱”的现象;古典舞身韵训练上身的韵律,解决上身气息律动。把它们分开进行单一训练,使学生对于训练的概念更为清晰,对课程的风格特点把握得更加准确,对于训练中专的学生是非常有益的。

五百年的渊源,三百年的发展,这是作为一种舞台表演的舞蹈形式的资本,不论从理论建构还是技法建构,它都是相当成熟的人类成果!

参考文献:

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芭蕾基础训练 篇7

预备动作(如图1、图2):两脚外开至五位脚站立,一位手预备,大腿内转开夹紧。完成此动作的音乐节奏为5-6-7-8。

第一步(如图3、图4):一位手通过二位手到三位手,膝盖沿两侧慢慢打开,在向下蹲时身体要保持向上延伸的挺拔姿态。完成此动作的音乐节奏为1-2。

第二步(如图5、图6):左脚为主力腿,保持蹲的姿势的同时,右脚擦地向前,脚后跟发力推动地板。完成此动作的音乐节奏为3-4。

第三步(如图7、图8):右手从三位到七位,四位蹲。完成此动作的音乐节奏为5-6。

第四步(如图9、图10):左脚经过一位擦地向前。完成此动作的音乐节奏为7。

芭蕾舞基础训练对演员的意义和帮助 篇8

一、芭蕾基训动作意义

“开”是芭蕾训练中最基本的动作之一,“开”动作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脚要注意外开、绷直、伸展为标准,在芭蕾中“外开”的本质为“向外”,舞者在做跳跃动作中不允许出现蒯脚、勾脚的动作出现,必须“外开”否则就无法体现芭蕾皇家宫廷风格的特征,训练芭蕾舞演员脚的外开技能,需从小就开始训练,使其以后成为演员在表演中既能够让舞蹈作品展现其优美的造型与优雅的气质,还能够为完成芭蕾舞舞蹈变奏中的很多技巧性动作提供保障。

“绷”在芭蕾舞基础训练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老师在常常提醒芭蕾演员的脚下及其膝盖部位的动作要“绷”直。在芭蕾舞表演中,只要芭蕾舞演员的腿及膝盖在做动作及离开地面,舞者就必须绷脚,这样的做用体现在:充分延长芭蕾舞演员腿的长度,延长动作空间、突显舞者笔直的腿美,芭蕾舞者从膝关节开始用力,将力量力度直贯脚趾,让脚趾去找脚心,芭蕾舞演员的脚趾脚背绷得越紧,膝盖与腿部就会越笔直,整体动作就会非常连贯统一,所以在学生时期芭蕾就开始练习勾绷脚,这样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到“绷”的含义,并在以后的表演中提供帮助。

“立”做为芭蕾集训的主题动作,立在芭蕾舞基训中会反复强调演员基本动作保持直立,芭蕾舞演员的直立是保证芭蕾舞美的基础。芭蕾演员首先要找到“立”的感觉和姿态,并在表演中彰显立的风姿,才能更完美的体现舞蹈动作中所需要表达情感,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直”是“立”的基础表现,“立”是“直”的升华体验表达。编导常说:“直”是芭蕾舞演员形体美表现,“立”则是芭蕾舞演员美的支撑表现,在剧目表演中“立”常常把演员的身体拉长,就会给观众,带来一种延伸的美感。所以的芭蕾舞演员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双脚用力垂直的踩下地面,脖子处要向上延伸拉长。

二、芭蕾舞体态性训练在基础训练中的作用

1. 体态训练帮助肢体躯干的规范

我们都了解芭蕾舞诞生于西欧,整个体态充分体现西方人直立、挺拔、高贵的气质。由于欧洲一直是芭蕾舞兴起的地方所以也就在舞蹈中保留了宫廷贵族气质、服装造型相符,有的剧目直接从历史人物的角度出发,将芭蕾舞演绎的富贵高大,所以在过去宫廷时代芭蕾一向是“高贵”的舞蹈。只有皇宫里有身份的才能学习,所以从这点来讲芭蕾舞需要我们有很好的体魄和严苛的肢体条件,芭蕾舞训练演员更多的是表达对肢体体态自信的态度,是训练舞蹈演员气质的真谛。芭蕾舞基础训练主要是通过规范的姿态性的改变,造就舞蹈演员挺拔的躯干,这样成就了芭蕾舞演员在其剧目的表演中具有了个性张扬、仪态挺拔的特征,并具整体舞姿的个性鲜明。

2. 体型姿态培养演员的人物气质

芭蕾舞基训往往是通过鲜明个性十足的体态性特征来表现变奏的舞蹈特征,也从另一方面表现出芭蕾舞演员躯干直立对于剧目变奏中展现个性人物特征自。而男演员一般在需要力量表现力的同事,更多追求的是从细节中提升人物个性气质,从而为舞台服务为表演服务,也是为人物展现人物角色的气质服务。回溯到上世纪中期,中国芭蕾舞刚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民族情绪造就出一批批经典之作,最为突出的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娘子军》成为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在剧目中,我们的舞蹈前辈成功表演出了我们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女战士鲜明人物气质,这些人物气质都需要演员通过芭蕾舞基训所培养的挺拔向上、个性鲜明的人物气质,而恰恰这中气质也充分表现出当时抗战环境的特点。充分体现出坚韧意志、爱国情怀的人物角色相匹配。芭蕾舞演员需要长期的芭蕾舞基础训练,需要在教师和编导严格要求下,在剧目表现的体验中,使之丰富人物角色、表现出鲜明挺拔向上的气质形象。

三、技巧训练为提升演员的技艺提供帮助

1. 技巧训练重视动作之间的连接

芭蕾舞基训在体态舞姿训练之外,还非常训练演员的体能和技术技巧能力,在技巧性训练的环节中芭蕾基训上也是让舞蹈明星独领风骚的标准体现。这这个训练当中,芭蕾舞演员在基训中运用丰富基础知识和及其细腻的动作链接为主要标准,这样酒可以在剧目中顺利完成动作使其平顺不拖拉,每个动作连接做到行云流水。芭蕾舞技术技巧对其基础训练的要求及其严苛,演员需保证在传统的基础训练中,使其要求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伐和每一个舞姿处理都要有一个套完整的体系。这样才可以做到标准性和规律性的连接技巧,而在表演中决不允许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出现拖沓随意散漫无序的表现。在近期现代芭蕾舞蹈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外国芭蕾舞首席男舞蹈演员,常常以利落高超、完美的落地起跳来征服全场观众,在技术技巧表现力上面,做同样的翻腾跳跃高度,演员的训练也是有所区别,尤其是对于动作连贯的保证,这些细微的表现过程当中,技术技巧训练在芭蕾舞集训中作为一个环节,需要演员既要有熟识传统动作及难度很大技术技巧作为保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芭蕾舞者的肢体能力,还可以提高演员的自身修养,更加完善演员在舞台的整体表现力。

2. 技艺丰富节奏变化灵巧的打击

芭蕾舞基训技巧动作丰富,女子多位旋转控制,男子则多于精湛旋转跳跃及其打击类动作,现在剧目的演出常常集中表现风格迥异的艺术流派和舞蹈种类。在这么多的体系中,最为突出在技艺的是俄罗斯学派。俄罗斯学派常常以动作细腻、技巧丰富、下肢动作干净利落等特点突出,在九十年代初涌现出了一大批芭蕾舞明星舞者,他们个个技艺高深,技巧丰富,尤其是在剧目表现中常常表现出惊人的控制力和肌肉爆发力,在男子中尤为突出,一般在较为欢快的音乐下进行技巧表现特别突出,而灵巧的打击动作非常受到男舞者的喜欢,这也为他们的个人能力提供保证。从俄罗斯学派发展的脚下技艺,深受世界芭蕾舞的粉丝与观众追捧的“打击技术”,时至今日,打击技艺已经成为了现代芭蕾舞基训的重点训练项目之一,几乎是每一个男性芭蕾舞演员在跳跃动作都必须完成三次打击,而剧目的发展成打击动作的训练模式。打击具有细致、灵巧、多变、快速的特点,通过芭蕾舞基训的长期细致的打击技巧性训练,可以让观众更加对芭蕾舞细腻丰富的连接动作印象深刻,打击技术做为丰富的肢体语言必将为以后的芭蕾发展带来新的作品和新的未来,芭蕾舞现在也慢慢的从现代舞的元素中提取素材,创作更多的新作品。

四、结语

芭蕾舞演员对于基础训练非常重要。在漫长的训练过程中,芭蕾舞演员不仅要注重自身基础训练技能的掌握,还需要在训练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基本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对于其他舞种的演员对于身体各个关节以及肢体的协调性配合起到很大帮助,使其在舞蹈中学会寻找自信,不断挑战技术技巧的舞蹈动作,将芭蕾舞基础训练动作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完美的展现。

参考文献

芭蕾基础训练 篇9

关键词:芭蕾,基础训练,体育舞蹈,重要性

1 前言

体育舞蹈, 又称为“国际标准舞”, 是从“社交舞”转变而来, 这是项将体育技术与形体艺术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它分为两个项群 (摩登舞和拉丁舞, 10个舞种) 。1992年, 体育舞蹈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 2010年广州亚运会, 体育舞蹈首次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随着体育舞蹈的发展, 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显得越来越重要, 这对运动员的技术、体能、表现力、创造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纵观我国体育舞蹈运动的现状, 以高难度技术动作为取胜点是我们的风格。相反, 艺术表现能力不足是影响我们成绩进步的致命弱点。因此, 探讨如何在体育舞蹈运动中增强运动员的舞蹈意识训练就成为我们目前应该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2 芭蕾的基础训练方法

芭蕾基础训练以规范性、科学性、严谨性为其特点, 通过“开、绷、直、立”的基本技巧, 严格的舞蹈技术磨练, 使运动员形成挺拔、匀称、完美的身体形态, 并使心灵与形体完美交融, 在获得精湛完美的动作技能时, 在专业气质上也得到了培养。

3 现代芭蕾技术训练方法与体育舞蹈技术训练中的运用

从现代芭蕾的技术层面上可将芭蕾基本技术分为动态技术和静态技术。同样, 在体育舞蹈中也包括动态动作和静态动作。动态动作需要灵敏协调, 不但包含了复杂的步伐, 同样对身体的感觉要求尤为苛刻, 要求技术全面, 动作细腻多变。而静态技术要求舞者表现出优雅大方, 雍容华贵的超众气质。完成这些动作时, 在动作规格和节奏上要把握准确, 这样才能体现出舞蹈美, 在这一点上二者存在相同之处。

3.1 芭蕾动态技术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芭蕾基础训练的动态技术是由跳、转、跳转结合连接动作构成的。跳的技术有小跳、中跳和大跳, 转的技术包括地面上双脚支撑和单脚支撑这两大类别。在体育舞蹈训练中主要借鉴的是芭蕾技术中的旋转技术。在单人旋转技术中, 主要借鉴了芭蕾的转体蹬摆以及躯干的直立技术, 这对掌握个人旋转具有重要意义。在双人旋转技术中, 这种借鉴尤为重要。芭蕾与体育舞蹈最明显的项目特点就是对腿脚的动作有着特殊的要求。在体育舞蹈的下肢动态技术动作训练中, 可以采用芭蕾的半蹲、深蹲、小跳及跳转的训练方法, 来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膝关节的正确用力和身体的缓冲能力。同时在体育舞蹈动态技术训练中, 我们可以借鉴芭蕾的擦地、举腿等动作来校正规范运动员的脚形、腿形和舞步的动作形态。

3.2 芭蕾静态技术训练在体育舞蹈中的应用

芭蕾基础训练的静态技术包括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和熟练运用各种舞姿的能力。芭蕾的静态技术训练手段主要借助把杆。根据动作的需要可采用单手扶把或双手扶把进行训练, 使动作达到完美的动力定型, 找到肌肉的正确用力和全身各部分的正确姿态。身体的控制能力是舞蹈中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 动作完成与否, 动作幅度精准掌握均是衡量身体控制能力的标准。控制能力对脚与地面的关系要求严格, 掌握了脚与地面的关系, 才能控制重心和身体动作的协调、控制动作的节奏速度、脚开的控制能力和立的控制能力。在体育舞蹈中会设计一些静态造型, 尤其是在高级舞步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两人的配合形式, 展现出唯美的画卷, 这些动作的掌握要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练习初期可以借助芭蕾把杆进行训练, 在找到正确的用力感觉后再脱把练习, 这样对体育舞蹈中静力性动作造型的掌握起到帮助作用。

4 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水平

体育舞蹈的10个舞种风格迥异, 音乐特征也均显不同。在训练中如果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技术动作的提高上, 那么往往会给舞者养成一种机械化、公式化的动作习惯。一旦舞者缺乏乐感和想象力, 就局限了舞者在艺术创作中的提高。因而在芭蕾训练中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关注音乐, 学会理解音乐, 将身体与音乐融为一体进行整体训练。

音乐的风格要根据编排的动作特点进行选取。教师应引导和启发学生, 拓展学生对音乐的认识, 使其心理、肢体能与音符吻合在一起。可以安排一些带情感性、表演性的综合组合作为上课内容, 更要精心选择各种类型的音乐, 通过别具匠心的音乐设计和编排, 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 发现舞蹈在不同音乐的烘托下所诠释的不同情感, 培养学生精确捕捉音乐形象的能力, 活跃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表现能力。

5 结论

5.1 体育舞蹈训练在依托芭蕾训练的基础和核心上, 依据自身特点, 浓缩精华, 提炼精髓, 抓住对本专业最有价值的内容, 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训练效果体现最大化, 为体育舞蹈的训练和教学提供坚实的专业支持。

5.2 音乐训练对体育舞蹈有着最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研究借鉴芭蕾乐感的培养方法, 结合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加强音乐相关理论素养, 这对完善我国体育舞蹈运动技术教学训练手段, 缩小我国体育舞蹈运动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差距, 对建立我国体育舞蹈教学训练支撑体系有着重大意义。

5.3 动作是舞蹈运动的基本元素, 解决我国体育舞蹈选手动作缺乏艺术表现力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改变以往的动作简单模仿情况, 应将动作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提升到一个理论认识层面。

参考文献

[1]刘薇.芭蕾基训规范之我见[J].前沿, 2008 (9) .

[2]赵卫华.浅谈芭蕾基训课的特点[J].艺术教育, 2006 (6) :10-13.

[3]柴黎明, 长场景.芭蕾基训的基本要素[J].东方艺术, 2005 (6) .

[4]袁水海, 杨威.国际标准舞教程.上海:上海外文出版社, 1996.

芭蕾基础训练 篇10

一、大学芭蕾基础训练教学的重要作用

芭蕾基础训练对于学生的形体塑造方面讲究“开、直、绷、立”的四要素, 学生通过“开、直、绷、立”的持续训练, 可有效的解放学生的肢体, 同时在学生的气质、形体、艺术和精神方面都可以做到有效的提升1。对于非舞蹈类专业的学生而言, 进行芭蕾基础训练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舞蹈兴趣, 并不是一定要成为一个专业舞者, 所以对自身的要求不会太高, 而在学习中可以提升的气质和精神。对舞蹈类专业的学生而言,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 芭蕾基础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打下一个很好的舞蹈基础, 帮助其实现肢体的解放、让肢体更加的挺拔, 在身体的塑性和身体平衡感上也会有良好的培养, 而这些也是成为一个优秀舞蹈表演者的基础要求。

二、目前大学芭蕾基础训练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的很多大学都认识到了芭蕾基础训练的重要性, 也开设了相应的一些课程, 然而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 以下是具体介绍:

(一) 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学芭蕾基础训练课程设置不合理体现在芭蕾基础训练的课时安排少和所占学分低, 很多的大学只是开设了芭蕾基础训练课程, 并没有认知到其重要性, 在课时和学分上都不严谨, 这也进而导致学生对芭蕾基础训练的不重视, 学习不认真。芭蕾基础训练内容较多, 安排的课时较少, 导致芭蕾基础训练教学不能完整的运行, 也会出现教学积极性的缺乏, 致使大学芭蕾基础训练课程开设的失败。

(二) 缺少实践教学, 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很多大学的芭蕾基础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理论性知识, 缺少实践性教学, 教学方式也极其单一, 没有理解到芭蕾基础训练本质。虽然芭蕾基础训练的理论知识十分重要, 但大体而言芭蕾基础训练还是属于一门实践性的学科, 而目前大学的芭蕾基础训练教学过分重视理论教学, 偏离了芭蕾基础训练的本质。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在教学手段上过一单一, 并没有开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对于芭蕾基础训练的学生而言, 学生多为舞蹈学习的初学者, 单一的教学方式只会影响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整体兴趣, 导致日后教学效果的低下2。

(三) 教学硬件设备不全

目前很多大学的芭蕾基础训练教学的硬件设备十分缺乏, 场地、装备和设置都不齐全, 很多的芭蕾基础训练教学只是注重学生体力的锻炼, 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芭蕾基础训练的根本目的, 很多时候会因为硬件的缺失出现很多班学生集中于体育馆进行教学的情况, 没有专门的芭蕾基础训练教师, 也没有专门的扶杆和镜子, 这样的教学是很不合理的, 这样的教学也是不会取得相应成果的。学校硬件设备的缺失, 使学生芭蕾基础训练的学习难以真正达到应有的效果。

(四) 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芭蕾基础训练但是其自身的师资力量并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 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芭蕾基础训练属于基础性的课程, 在学习之中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学习, 然而很多的高校缺少教师, 导致了芭蕾基础训练教师同时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 还有很多的老师对于芭蕾基础训练课程的认知并没有达到该有的程度, 在教学难以实现游刃有余的教学, 很多时候只能敷衍了之, 致使芭蕾基础训练教学达不到相应的高度, 课程设置的初衷也难以实现3。

三、解决大学芭蕾基础训练教学改革问题的措施

针对目前大学芭蕾基础训练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文章介绍了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 设制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大学芭蕾基础训练的课程设置时, 需要再次加强学校管理阶层对于芭蕾基础训练的认知和重视, 从而对于芭蕾基础训练课程设置给予更多的课时, 实现芭蕾基础训练教学内容的完整教学, 以保障芭蕾基础训练教学的质量。同时, 增加芭蕾基础训练课程的学分, 引起学生的重视, 使学生在芭蕾基础训练学习中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认真的学习芭蕾基础训练。另外, 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形式, 选用合理、科学的教材, 增加教学内容, 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障芭蕾基础训练课程设置初衷的实现。

(二) 提高教学硬件投入

面对目前大学芭蕾基础训练教学硬件设施的缺乏, 高效应该加大对芭蕾基础训练教学硬件方面的投入, 有效的改善教学的物理环境, 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提升学习的效率。建立专门的芭蕾舞教室, 在教室设置完善的教学设施, 实现芭蕾基础训练教学的硬件合格, 在学生方面严格要求学生上课时必须穿着芭蕾基础训练教学的专门服装, 在教学时有效的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芭蕾基础训练教学氛围, 提升教学质量4。

(三)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面对芭蕾基础训练教学师资力量的缺乏, 学校需要加大对芭蕾基础训练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 对外聘用优秀的芭蕾基础训练教师, 对内对现有的芭蕾基础训练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培训, 提高其教学能力。保障芭蕾基础训练教师在教学之中不仅仅只死将芭蕾基础训练的理论知识传达给学生, 更能够实现对学生美感和实践训练的教学, 满足于国家规定对于芭蕾基础训练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 保障芭蕾基础训练教学的质量, 提升芭蕾基础训练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 芭蕾基础训练课程对于高校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在大学大学舞蹈课程芭蕾基础训练教学改革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实践教学,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硬件设备不全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继续得到解决, 通过设制合理的大学舞蹈课程芭蕾基础训练教学的课程体系, 提高学校在教学硬件方面的投入, 以及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可有效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 帮助大学舞蹈课程芭蕾基础训练课程更好的在大学中开设, 发挥其作用。

摘要:在现阶段全国各大学中舞蹈类专业课程开设的种类有很多, 由于芭蕾基础训练课程对舞蹈基础培训的重要作用, 任何种类的舞蹈专业学生都会学习这门课程, 甚至在一些非舞蹈类的专业都会有所涉及。在此背景下, 文章首先介绍了大学芭蕾基础训练教学的重要作用, 进而分析了目前大学芭蕾基础训练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有效的解决措施, 对于大学更好的开设芭蕾基础训练课程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舞蹈课程,芭蕾基础训练,教学改革

注释

11.高奕彦.浅谈芭蕾基础训练课对舞蹈专业学生的影响[J].大舞台, 2011, 21 (3) :217-218.

22 .王芃, 曹卫东.芭蕾基础训练在高校体育舞蹈专项课教学中的运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 15 (6) :115-116.

33 .任香凝.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研究——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伴奏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 12 (4) :111-113.

上一篇:复杂地段下一篇:科研院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