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课程

2024-05-25

芭蕾课程(精选8篇)

篇1:芭蕾课程

芭蕾课程

压腿 四分钟(左右腿各两分钟)压垮 两分钟 压肩 两分钟 把杆动作

双手扶把一位站姿 一分钟至一分半钟 8个八拍 一位擦地(右脚)一分半至两分钟 16个八拍 4拍擦 4拍收 前旁后旁各4次 一位擦地(左脚)同上

双手扶把蹲 一分钟左右 8个八拍

一位蹲4拍蹲4拍起 做两个八拍 两拍蹲两拍起 做一个八拍 4拍右脚向旁擦地落到二位脚

二位同上

双手扶把单腿蹲(右脚)一分钟左右 8个八拍 4拍蹲4拍起 前旁后旁各两次 双手扶把单腿蹲(左脚)同上

单手扶把控制(右脚)两分半钟 16个八拍 1个半八拍起 4拍落 前旁后旁各两次

(动力腿的高度一般是45度 看个人的能力而定)单手扶把控制(左脚)同上

单手扶把大踢腿(右脚)一分钟 8个八拍

两拍起两拍落 前旁后旁各四次 单手扶把大踢腿(左脚)同上 双手扶把立脚尖 一分半钟 8个八拍

一位脚 四拍起四拍落 三次

四拍向旁擦地 落二位

二位同上 中间动作

一位小跳 32个 一拍一个 半分钟 做两次

中跳 三个三个七个 一拍一个 半分钟 做两次 腹背肌各30个

篇2:芭蕾课程

专业:

学号:

姓名:

201

2十九世纪末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在他的舞剧中,音乐是和作品内容与舞台动作紧

1密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柴可夫斯基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通过交响性的展开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加深了作品的戏剧性。他在《天鹅湖》中,以富于浪漫色彩的抒情笔触,表现了诗一般的意境,刻画了主人公优美纯洁的性格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以磅礴的戏剧力量描绘了敌对势力的矛盾冲突。因此,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至今还是芭蕾音乐的典范作品。《天鹅湖》取材于神话故事,描述被妖人洛特巴尔特用魔法变为天鹅的公主奥杰塔和王子齐格弗里德相爱。最后,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魔法,奥杰塔得以恢复为人身。

全剧分四幕,包含二十九个分曲。其中第二幕描写齐格弗里德和奥杰塔在天鹅湖滨的相遇和相爱,由五个分曲组成。第一分曲的基本主题是天鹅主题,它在全剧中贯穿发展,起着主导动机的作用。凄恻动人的旋律,由双簧管在竖琴伴奏下吹出,然后移转到圆号上;最后,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隔开两个八度强烈地齐奏,并渐渐消失。乐队演奏这个分曲时,舞台上是一片苍茫的夜色,一群天鹅浮游在湖上,领头的一只戴着花冠。

第二分曲是一个舞蹈场面。开头一段音乐由弦乐器奏出,王子和他的朋友本诺穿着猎装登场。当强烈的乐队全奏和尖锐的木管乐器旋律交替出现时,王子看见天鹅,想举弓射击,天鹅急忙躲藏起来。天鹅公主用一个猫跳,从舞台后部的斜坡上落地,所谓猫跳就是蜷腿侧跳的动作。接着是一段情节舞。所谓情节舞,是用舞蹈和哑剧来表现感情和戏剧情节的芭蕾场面。双簧管吹出一个抒情曲调,天鹅公主责问王子为什么要射击她。然后,音乐变为快板,天鹅公主向王子倾诉:她是一个公主,名叫奥杰塔。她和她的同伴都中了****的魔法师洛特巴尔特的妖术,白天变成天鹅,到了夜里才恢复为人身洛特巴尔特化装成一只猫头鹰。时刻监视着她们。这段音乐,是奥杰塔的独白。当天鹅公主向王子叙述她的身世时,洛特巴尔特随着强烈的乐队全奏和管乐器的和强,出现在他们面前,威胁着王子。王子举起弓来准备射击,但为天鹅公主所阻,她安慰着惊惶失措的王子,并向他吐露了爱情。第二分曲没有结束,就紧接着第三分曲。

第三分曲是另一个舞蹈场面。舞台上出现天鹅的行列,奥杰塔的同伴们登场。她们发现王子,围拢来保护奥杰塔。奥杰塔告诉她们:“他是善良的,你们走吧。”伴随着奥杰塔这个舞蹈动作的,是双簧管的独奏。王子扔掉弓,向奥杰塔表白爱情,并告诉她说,他想杀死洛特巴尔特,使她获得自由。公主凄然告诉他说,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一个准备为她而死的人,发誓始终不渝地爱她。才能破除妖术,使洛特巴尔将毁灭。王子欣然起誓,并要求奥杰塔参加第二天晚上的舞会,届时他将选她为新娘。但她说,她要到午夜才能摆脱妖术去参加舞会,而那时舞会已经结束了。她还警告王子,洛特巴尔特会用奸计破坏他的誓言。奥杰塔请她的同伴们跳舞娱乐王子。这时,刚才听到的双簧管主题,改由长笛独奏。这段慢舞,是奥杰塔在王子的支持和同伴们的拱卫下表演的。

下面一个分曲是天鹅之舞,是由六首舞曲接回旋曲的原则构成的,第一首天鹅舞曲再现了两次,整个分曲形成A-B-A-C-D-A的结构,最后是奔放活跃的尾声。天鹅舞曲是由全体舞蹈演员表演的圆舞曲,音乐清新欢畅,婉转流利,用单主题的三段式写成。天鹅之舞的第二曲是奥杰塔的独舞。小提琴和长笛先后奏出脉脉含情的旋律。第二段速度转快,很快进入高潮。全曲用二段式写成。天鹅之舞的第三曲是稍稍缩短了的天鹅舞曲,即第一曲的再现。

第四曲是四只小天鹅跳的舞曲,音乐轻松活泼,四只小天鹅整齐一致的舞姿,包含“击脚跳”和“轻步行进”的动作。所谓“击脚跳”,就是跳起后双脚互击数次。所谓“轻步行进”,就是前脚跟碰着后脚尖的行过动作。这些动作以及头部的转动,2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小天鹅的形象。天鹅之舞的第五曲是奥杰塔和王子的情节舞。这是个三段式的抒情场面,开头的引子是竖琴的华彩段;第一段是竖琴伴奏下的小提琴独奏;中段交替着木管乐器的快速走句,和独奏小提琴在弦乐器拨弦伴奏下展开主题的旋律;再现部由独奏大提琴和独奏小提琴互相呼应,并同时结合成为二重奏。这段双人舞的音乐,用了二重唱的写法,它原来就是柴可夫斯基早期歌剧《女水神》中的一首爱情二重唱,作曲家把它借用到《天鹅湖》中来了。天鹅之舞的第六曲是总体舞。音乐是圆舞曲的第二次再现,然后是欢快活跃的尾声,奥杰塔在她舞伴的支持下,做出单足趾尖旋转和迎风展翅等优美的舞姿,结束了丰富多彩的天鹅之舞。

天鹅的舞蹈停了下来,因为现在已经迫近奥杰塔和她的同伴们要变为天鹅的时刻,****的洛特巴尔特又出现了。第二幕的终场音乐,再现了第二幕开头由双簧管独奏的天鹅主题。王子向亲爱的奥杰塔告辞。奥杰塔在洛特巴尔特的威胁下慢慢离开了王子的怀抱。当曙光初现时,一群天鹅静静地飞过湖上。

天鹅主题不仅是开始和结束第二幕的主题,也是整个芭蕾的基本主题;第一幕、第二幕和第四幕的终场音乐,都以这个主题为基础。柴可夫斯基通过主题变形的手法。用音乐来揭示戏剧情节的发展和正义战胜****的主题思想。在第一幕和第二幕中,天鹅主题是一个悲怆的小调式主题,描写奥杰塔和她同伴们的悲惨命运;而在第四幕的终场音乐中,这个悲剧性的主题,先改变速度,变得激动不安;然后从四拍子变为宽广的二拍子,由乐队全奏,变成庄严的颂歌;最后又从小调变为大调。并放慢速度。成为一曲壮丽宏伟的凯歌,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战胜****的力量,获得了胜利。这种基本主题贯穿发展的手法,和他的交响音乐与歌剧音乐,是一脉相通的柴可夫斯基对舞剧音乐进行了许多革新,他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病,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他在《天鹅湖》的音乐中成功地运用了交响乐原则、奏鸣曲式中主题的对比和展开原则、赋格段及回旋曲式的自由运用原则;柴可夫斯基把舞剧中的古典舞(包括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以及男女独舞等)和代表性民间舞(包括各民族,各地区的特性舞)的音乐和表现力大大丰富提高了,使之焕然一新。他以真挚动人心弦的旋律,如泣如诉的歌唱性乐句为主导,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音乐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戏剧冲突,整个舞剧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柴可夫斯基强调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强调音乐对于舞剧的积极作用。运用主导动机发展、高密度和声织体等交响乐的创作手法,使音乐与剧中人物感情、特定场面紧密吻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第二幕的《白天鹅双人舞》中,那如泣如诉、哀怨委婉的旋律,形象逼真地表达出了奥杰塔公主对自己被困于魔掌之中的无助与无奈,对纯真爱情和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

《天鹅湖》的故事取材于德国中世纪的民间传说。说是年轻的王子齐格弗利在皇宫中与同伴庆祝自己的成年日并被封为骑士的那天黄昏,看到一群天鹅,他跟随他们来到天鹅湖畔,爱上其中最 漂亮的一只白天鹅——奥杰塔,并向她起誓在皇宫选妃舞会上将选她作自己的新娘。但在舞会上,王子却被魔王罗德巴特带来的外表酷似白天鹅的黑天鹅奥吉莉娅所迷惑而背叛了奥杰塔。当他发现自己被骗后冲向天鹅湖边请求奥杰塔的原谅。经过与魔王罗德巴特的一场搏斗,王子战胜了魔王并冲破了他的阻挠,重新获得了奥杰塔的爱情,一对有情人终于战胜

3了邪恶,重新走到了一起。

看完之后很感动,为王子和公主之间爱的勇气,坚强的信心。奥杰塔在与王子第一次相见之后,就选择了相信爱情,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踌躇。当她听说王子选择了黑天鹅奥吉莉娅,被爱人背叛的伤感,所表现出来的痛苦,透过优美的舞姿,把那股痛心,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不懂得芭蕾舞,对古典音乐也没有很深的理解,只是单纯地从感性认识,看着这场舞剧,喜欢上了她,喜欢上了她的舞姿,她的音乐,她的灵魂。

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的音乐,总觉得她是如此的典雅、高贵,还有其中夹杂着的淡淡的忧伤和惆怅。特别是天鹅的出现,一听到这段音乐,我脑海里便想象出这样的一幅画面:在一个清凉如水,有着薄雾的早晨,一阵阵的清风吹着蔚蓝蔚蓝的湖面,吹起一圈圈的涟漪,一波一波的荡漾出去,不远处,出现了几只优雅的天鹅。慢慢地,镜头拉近了,仿佛可以看到天鹅忧郁的表情,有点无助,也有点无奈的在水面漂流着。

在这一段中,我看到了美丽的天鹅舞,婀娜优雅,很是典雅的肢体语言,轻柔,宁静,安谧,充分表现了天鹅少女的和谐与纯真。这一系列的舞姿,像极了音乐所表达的感觉……

我想,我是真的不会欣赏,我不懂王子和公主,以及众多天鹅姑娘,还有王公贵族,他们所4的那些舞蹈是什么,叫什么名字,我也不懂什么华尔兹,圆舞曲,剧情舞之类的东西。只是单纯的觉得,那些舞蹈很优美典雅,旋律很动听。或许,音乐真的可以直击灵魂的深处,很多语言不能表达的东西,一段旋律,一段舞蹈,便可以把它们阐释得淋漓尽致!

篇3:芭蕾课程

关键词:芭蕾史论,芭蕾表演,教育实践,芭蕾舞剧

我国在西方芭蕾历史研究上的成绩及贡献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不可否认这些宝贵的学术成果是无数前辈的心血所筑。西方芭蕾历史课程不单是芭蕾专业在高等教育中必修的基础理论课, 目前已经成为全国高校中有关舞蹈理论方面的必设课程。我国舞蹈高等教育在各个学位等级的入学考试中也均将西方芭蕾历史的内容纳入到考题范围。但是, 在我国芭蕾专业的高等教育对芭蕾历史研究及学习逐步重视的今天, 专业的芭蕾表演人才并不太重视芭蕾历史的学习及理论研究, 这种现象在培养芭蕾表演人才的专业院校中普遍存在。

为什么芭蕾史论课程不受到芭蕾舞表演人才的重视呢?究其原因, 问题不是出在芭蕾史论课程本身在芭蕾舞表演专业教学体制的课程设置上, 而是目前的芭蕾史论与芭蕾舞表演专业的学生之间产生的看待芭蕾角度的矛盾。即:授课对象的特殊性与授课内容的理论性之间的矛盾。芭蕾史论是从什么角度看待芭蕾的历史呢?总结为以下几点:

1.以研究芭蕾舞剧的来龙去脉为芭蕾历史的主线。这点不用再列举出来, 随便买几本芭蕾书籍或搜索几篇有关芭蕾历史的文章, 随篇都可以翻阅到类似“天鹅湖”、“睡美人”等芭蕾舞剧的名字。

2.对某位芭蕾历史人物的研究最终都会结束于一部跟其有关的芭蕾舞剧。如:某演员因演出了某剧目而闻名于世, 某编导因编排了某剧目而成为芭蕾大师。

3.芭蕾舞剧反映芭蕾的流派、分支。因某剧继承了某种表演风格而成为某风格的代表, 或某剧与某表演风格不同, 因而某剧成为了芭蕾中的某个流派。

4.芭蕾舞剧可以代表芭蕾反映当时的人文思想。某剧是某时代的产物, 反映了某种思想, 其思想是符合潮流因而闻名, 或其思想是因不合当时潮流而成为某种创新最后得以闻名。

5.芭蕾舞剧可以代表芭蕾的审美原则。因某剧里使用了某动作可以看出芭蕾是跟某精神有关系, 因某剧里讲述了某主题可以看出芭蕾受了历史上某种主义的影响。

这些内容似乎在叙述的是一本芭蕾舞剧史, 而不是在解读一本芭蕾舞史。从读者的角度讲, 舞剧是生动、形象、极具色彩的画面, 用文字来对芭蕾舞剧进行描述只能依靠读者自身的想象与猜测, 可哪位读者能具有通过文字描述就能想象出一部芭蕾舞剧的情景这样的审美境界呢?对于叙述什么是芭蕾舞剧, 有多少芭蕾舞剧, 表演在什么年代, 每个舞剧编导是谁, 表演者是谁, 舞剧主题、服装、风格、剧本都是什么, 舞剧反映的文化思潮、社会现象是什么, 这个舞剧在芭蕾历史上的作用是什么……等等这样的一本历史书除了读起来乏味以外, 这些内容在培养芭蕾表演人才是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从芭蕾表演人才的角度讲:客观方面, 这些历史舞剧的背景知识有的已经在他 (她) 们专业剧目实习课程的学习中掌握了, 有的舞剧与现实的专业课程脱离的太远, 根本不用去知道。现实方面, 了解这些历史舞剧的前前后后可以帮助他 (她) 们如何跳的更高么, 表演技巧更高一筹;芭蕾编导的学生就能学会编舞剧么;芭蕾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会知道如何教学了么。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同意学习芭蕾史论课程是有用的, 但它用在哪里呢?下面例举两组对比问题来直观的说明芭蕾史论课程应该在芭蕾舞表演专业教育实践中起到的作用:

第一组问题:

1) 第一部芭蕾舞剧叫什么, 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2) 历史上第一穿足尖鞋的人是谁, 足尖鞋的审美意义有哪些;

3) 舞剧《关不住的女儿》的思想艺术成就是什么和艺术特点是什么;

4) 法国皇家舞蹈院对欧洲芭蕾的历史性贡献是什么;

5) 为什么说《睡美人》是“19世纪芭蕾的百科全书”;

6) 俄罗斯芭蕾学派是如何兴起的, 有哪些主要特色和代表人物;

7) “西方芭蕾的四大学派”指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8) 什么是芭蕾的美学的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组问题:

1) 第一部芭蕾舞剧中保留至今的舞蹈动作有哪些?为什么能保留下来;

2) 第一个穿足尖鞋的人是如何立起脚尖的;当时的足尖动作训练方法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3) 舞剧《关不住的女儿》与当今舞剧在创作思维、动作编审美特征上有哪些区别;

4) 法国皇家舞蹈院制定的芭蕾教育制度在哪些方面束缚了芭蕾的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 结合舞剧《睡美人》被称为“19世纪芭蕾的百科全书”的原因, 总结什么是19世纪的芭蕾;

6) 俄罗斯芭蕾学派的兴起对世界芭蕾发展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如果俄罗斯芭蕾学派没有兴起芭蕾会向哪些方面去发展;

7) 芭蕾中的“学派”指的是什么, 被称为“学派”需达到什么样的主客观条件, 请试着创建一个学派;

8) 芭蕾的美学原集中体现在哪些动作中;尝试将这些动作脱离“开、绷、直、立”的原则后进行改变, 但仍要保持其原有的美学原则;

第一组问题是很明显的课文题, 认真读过任何一本芭蕾历史书籍的同学都能作答。第二组问题虽然没有脱离史论的范畴, 但这组问题似乎是芭蕾专业的学生更感兴趣的却找不到答案的。其实第二组问题才是与芭蕾专业学习的关系更为密切, 比如:第二组的第一个问题, “第一部芭蕾舞剧中保留至今的舞蹈动作有哪些?为什么能保留下来”。这个问题是要学生理解早期芭蕾与当今芭蕾多层次的区别, 动作为什么能保留下来是作用于多方面的原因, 包括历史层面的, 人文层面的, 意识形态的, 乃至政治体制及生产关系的变化。让我们通过早期芭蕾与现当今芭蕾各层面之间的相互对比后全面的了解芭蕾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原因。对解析保留下来的动作可以分析出芭蕾艺术的精髓所在, 同时清楚的知道哪些因素是真正决定芭蕾艺术的审美原则。再比如第三个问题, “舞剧《关不住的女儿》与当今舞剧在创作思维、动作编排、审美特征上有哪些区别”。这个问题编导专业肯定很感兴趣, 回答这个问题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动作编排如何作答。动作编排也指动作结构, 创作思维在大方向上决定动作结构发展的“点”或“动机”, 由一个或几个“点”的发展构成动作编排后反映出整体舞剧的审美特征。创作的思维与审美特征均必须在动作编排中体现, 这是编导专业解决编导技法的核心问题。第七和第八个问题都是需要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 其中第八个问题只有真正的从理论层到实践层均对芭蕾全面掌握后才能回答。

综上所述, 芭蕾的历史不仅仅是芭蕾舞剧的历史, 更不是某个人物、作品或历史事件能代表的历史。笔者曾经有些专家比喻芭蕾的历史是一部“服装史”、也有人比喻芭蕾的历史是一部“建筑史”、还有人说代表了西方的“文化史”。无论将芭蕾的历史比喻成什么, 这些比喻无疑告诉我们芭蕾历史所包括的范围之广, 内容之多是需要从不同方面去研究、理解、掌握的。历史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学生教室的黑板上, 它是需要走进专业教室里去, 由芭蕾基训教师、芭蕾编导教师、芭蕾剧目教师、芭蕾双人舞教师、芭蕾音乐教师等等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克劳斯.郭明达译.芭蕾简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6.

[2][英]理查德·格莱斯顿.鲜继平译.芭蕾舞初阶.北京舞蹈学院资料室, 1981.

[3][前苏]塔麦拉·克萨文娜.芭蕾技巧.中央五七艺术大学舞蹈资料室.

[4]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5.

[5][德]安·乌廉斯.黄伯虹译.芭蕾排练室的内幕.中译本, 北京舞蹈学院资料室.1983.

[6]刘建.无声世界的符号.民族出版社, 2001, 8.

[7]温柔、李春华.芭蕾舞saute基础动作的力学分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5, 3.

[8]肖苏华.芭蕾舞艺术欣赏.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6.

篇4:丹麦芭蕾舞:纯正的古典芭蕾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丹麦是一个遥远、富饶而美丽的国家,有着奇异的风光和许多令人向往的神秘。

这并不只是因为安徒生是举世闻名的作家。其实,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中所描述的静谧的城镇、村庄中美丽的房屋、曲折蜿蜒的街道、自然的风光、优雅的人文风情及宏伟的建筑奇观,全都源于丹麦自然环境的优美景致。

安徒生的故乡奥登塞坐落在美丽的富南海岛上,被安徒生形容为“像花一样”,这里的自然环境,都对安徒生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成为了他许多故事的灵感源泉。像美丽的富南岛一样,除了日德兰半岛以外,丹麦是由大小406座岛屿组成的。有人测量过,在丹麦的国土上,任何一个人距离大海的最远距离都不会超过52公里。也许就是因为美丽的岛屿被蔚蓝的大海包围的缘故,在安徒生的童话中才有了美人鱼的传说,才有了那为爱情而被撞得粉碎的洁白的泡沫。

布侬维尔的芭蕾大都是根据童话创作的,他也因此用芭蕾重新创作了丹麦的童话,《巨人错婚记》是其中最好的一部。贵族出身的希尔达同女巨人穆丽和她的两个儿子维德利克和迪德利克一起生活在神山中。一天晚上,青年贵族奥菲被女精灵们纠缠,他不停地舞蹈、不停地旋转直到失去了知觉,是希尔达用爱和圣井中的泉水让奥菲重新恢复了知觉,于是两个人深深地相恋,最后历尽千辛万苦,希尔达和奥菲终于团聚在一起。

布侬维尔不仅仅用芭蕾创造着丹麦的童话,他对丹麦芭蕾最大贡献就是他创立了芭蕾的丹麦学派,由他创立的“布侬维尔学派”一直到今天都还影响着丹麦芭蕾事业的发展方向,并使丹麦芭蕾成为了世界三大芭蕾体系之一。丹麦芭蕾学派的风格典雅、精致,高难度的技巧中融合了大量哑剧的成分,丹麦的芭蕾被誉为“真正用足尖跳的芭蕾”。

芭蕾金字塔尖上的皇冠

追溯古典芭蕾发展的漫长历史,在蓦然回首间,会发现这座古老而辉煌的金字塔的塔尖上,一顶镌刻着“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的金色皇冠正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原来在“鼎鼎大名”的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和若干俄罗斯的芭蕾舞团(如基洛夫芭团,莫斯科大剧院芭团等)的背后,竟还有一位鲜于露面的“古典芭蕾的嫡亲传人”——丹麦皇家芭蕾舞团!丹麦皇家芭蕾舞团从1748年承继自法国而来的古典芭蕾的衣钵后,一直孜孜于保持和发扬一种纯正的古典风范的历史征程,并且一走就是252年。

古典芭蕾,在意大利汲取了亚平宁半岛民间的温暖阳光后,来到法国宫廷,在皇室的精心关爱下,获得了贵族的身份,古典芭蕾就此开始了自己一生的世界之旅。法国人让·兰德将纯正的古典芭蕾带到了北欧大陆的丹麦,在这之后才开始传往俄罗斯,才有后来的彼季帕和《天鹅湖》等。在丹麦这块美丽而浪漫的土地上,古典芭蕾的原汁原味被尽可能地保存下来。1830年,丹麦芭蕾和世界芭蕾史上的最重要的人物——奥古斯都·布侬维尔成为皇家芭蕾舞团的芭蕾大师,开始用足尖创造着丹麦的芭蕾童话。

在古典芭蕾的训练体系中,布侬维尔创建的同名体系以细腻的脚下训练而著称于世,这一训练体系使得丹麦的芭蕾舞演员不仅能跳布侬维尔的作品,而且也能跳不同编导和不同风格的作品,这是其他芭团无法做到的,因为它们的训练体系更注重上肢的外在表现,从而忽略了扎实的脚下功夫,无法跳布侬维尔的作品。以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为例,它的训练体系是以另一大古典芭蕾训练体系——齐凯蒂体系为基础的,虽然齐凯蒂体系本身与布侬维尔体系很相似,比较丰富,但是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强调,突出对上肢的训练,使得演员脚下的根基不扎实,难以演绎他的作品,也就很容易被淘汰了。而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始终贯彻布侬维尔的训练体系,演员在获得纯正的古典芭蕾技术技巧训练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强的适应力,对于一个芭蕾舞演员也好,一个芭蕾舞团也罢,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也正是这一点使得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历久弥盛。

这些年来中国观众从英国皇家芭团,看到澳大利亚芭团,看到俄罗斯的基洛夫,莫斯科大剧院等等,眼界大开。所欣赏到的芭蕾基本是同一体系基础之上的不同风格的展示,并且是不断被改变味道的古典芭蕾,那么纯正的古典芭蕾到底是什么样的?答案只有一个:丹麦皇家芭蕾舞团!

丹麦皇家芭蕾舞团不仅在古典芭蕾技术技巧方面无可挑剔,更重要的是,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支能够展示古典芭蕾数百年之精华的芭团,也是唯一一支能够展示布侬维尔学派风格的芭团,该团《巨人错婚记》,《仙女》、《拿波里》这些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的经典剧目,是世界古典芭蕾不可多得的剧目。独树一帜的布侬维尔浪漫芭蕾用轻松的,哑剧式的叙述手法给现代人讲述着古老的丹麦童话,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巨人错婚记》。

它是一部由布侬维尔,安徒生和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联袂编织的童话。这部戏到底有多好看,用中国芭蕾泰斗戴爱莲女士的话来说是“谁都可以看得懂,谁都可以欣赏,剧情能够吸引观众入戏”,在新版中,舞蹈部分被加强了,也更好看了,戴女士表示:“《巨人错婚记》会很受欢迎,我也还想再看一遍。”

丹麦是一个童话的国度,它不仅孕育着一个芭蕾的童话:铸造了一顶芭蕾金字塔尖的皇冠——丹麦皇家芭蕾舞团!于是,我们期待那个讲述在五月融融暖意里的芭蕾童话,我们期待一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芭蕾之旅。

女王与芭蕾的童话

在2000年的5月,来自“童话王国”的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将以其悠久独特的丹麦风格的芭蕾足尖叩醒我们心中沉睡已久的“童话情结”,带给我们一份久违了的纯净与轻松。

新版本的《巨人错婚记》将带我们京城的观众走进童话王国丹麦,聆听一位女王与芭蕾的童话故事。

所有的丹麦人都很为他们自己国家的艺术传统而自豪,哥本哈根人更为与他们同样生活在哥本哈根的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而自豪,她是丹麦第一位执政女王,也是第一位真正坐在丹麦皇室宝座上的艺术家。在丹麦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气息的感染下,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领导者,她更是一位非凡的艺术家。女王本人特别热爱芭蕾和舞台设计,加之极深的艺术修养和真正属于皇家的、高贵的艺术品位,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以一个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家的身份,为新版的《巨人错婚记》设计了全部的服装和布景,并参与了全部的排练过程,由此不同凡响的演出效果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女王她是根据安徒生童话中的描述,为这部“现代童话”设计服装和布景的。

每天在处理完国事之后就去皇家剧院工作。女王在谈到这件事的时候这样说道:“我首先是个女王国家的首脑,其次我还是一个敏感而又叛逆的女性,一个活跃的艺术家。事情就是这样,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看上去就好像我的女王地位同我生命中热爱艺术的那一部分开始融合在一起。”这支世界上唯一的由皇家直接赞助的芭蕾舞团,在丹麦皇室大力支持下,一直保持了纯正的古典芭蕾风格,并由此在世界芭蕾舞台上屹立不朽。这本身就好像是一个童话,一个“芭蕾的童话”。

篇5:芭蕾课程

学校: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任课教师:牟珊珊 课时:1课时 年级:一年级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芭蕾舞蹈兴趣,进而认识浪漫古典芭蕾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2、了解相关的芭蕾文化知识,感受芭蕾舞蹈之美。

3、让学生能独立完成脚位的练习,并能在文明礼仪方面有所进步。

教学重点:通过脚位的学习并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古典芭蕾舞蹈之美。

难点:四位脚和五位脚的学习,以及脚位和文明礼仪操的融合。

教具:播放机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热身操

二、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古典芭蕾舞

给学生讲解芭蕾舞的起源:古典芭蕾历史约有五百年,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

2、芭蕾舞蹈的四个特点:“开”、“绷”、“直”、“立”

4、脚位充分展示芭蕾“开”的特点,是学习芭蕾的基础给学生讲解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播放理查得·克莱德曼《思乡曲》)。

一位:两脚完全打开,脚跟彼此紧贴成一横线 二位:由一位两脚分开,相距一脚距离

三位:一脚位于另一脚之前,脚跟彼此紧贴另一脚中央 四位:由三位两脚前后分开,相距一脚距离 五位:前后紧贴脚尖与另一脚脚跟对齐

三、课堂实践

芭蕾舞蹈是一门高雅的艺术,那什么样的旋律的音乐适合跳芭蕾舞蹈?

为芭蕾舞蹈选配音乐,播放两首:

1、摇滚乐;

2、钢琴曲《星空》

学生自己选配完后,即兴运用今天学习的手位和脚位编排舞蹈动作。

四、总结:

1、集合小结

篇6:芭蕾课程

伦巴舞(rumba),起源于古巴,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27小节左右。伦巴舞的特点是: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款摆。古巴人习惯头顶东西行走,以胯步向两侧的扭动来调节步伐,保持身体平衡。伦巴的舞步秉承了这一特点。原始的舞蹈风格,融进现代的情调。动作舒展,缠绵妩媚,舞姿抒情,浪漫优美。配上缠绵委婉的音乐,使舞蹈充满浪漫情调。

恰恰(cha cha),起源于墨西哥,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31小节左右。恰恰恰,音乐有趣,节奏感强,舞态花俏,舞步利落紧凑,在全世界广流行!

桑巴舞(samba),起源于巴西,音乐为4/4或2/4拍,速度每分钟51小节左右。桑巴舞,音乐热烈,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深受人们的钟爱!

斗牛舞(pase doble),起源于法国,发展于西班牙,它的音乐为2/4拍,速度每分钟62小节左右。斗牛舞音乐雄壮、舞态豪放、步伐强悍振奋,是人们对它情有独钟的原因。

牛仔舞(jive),起源于美国,是由一种叫“吉特巴”的舞蹈发展而来,牛仔舞剔除了“吉特巴” 中所有的难度动作,增加了一些技巧。最早对牛仔舞的记载是由伦敦舞蹈教师 Victor Silvester于1944年在欧洲出版的一本介绍牛仔舞的书。波普,摇滚,美国摇摆舞都对牛仔舞有着一定的影响。牛仔舞是一种节奏快,耗体力的舞。在比赛中牛仔舞之所以被安排在最后跳是因为选手们必须让观众觉得,在跳了前四个舞之后他们仍不觉得累,还能 很投入地迎接新的挑战。它流行于美国南部。牛仔舞手脚的关节放松、自由地舞蹈,身体自然晃动,脚步轻松地踏着,且不断地与舞伴换位,转圈旋转。其音乐节拍为4/4拍,速度每分钟43小节左右。也正是因为它的音乐欢快、舞态风趣、步伐活泼轻盈的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狐步舞起源于美国黑人舞蹈,早在1900年就出现狐步舞,是由美国舞厅舞专家维隆.凯萨贤伉俪模仿马走路而创编,舞步简单,当时十分流行。1913年哈利.福克斯在这个基础上编创含着美国新黑人爵士节奏的舞蹈,推出了自行设计的滑稽歌舞在纽约电影院的屋顶花园首次公演,由福克斯与燕奇.杜丽主演,出呼意料地获得满堂喝彩,掌声雷鸣,人们高呼“fox fox"!因此在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迅速风行,其称为“福克斯”舞,后由英国舞蹈专家约瑟芳.宾莉改编成为英国式舞蹈。1928年方始进入我国第一个码头上海滩,由于“福克斯”英文翻译是狐狸的意思,我国人称做狐步舞,其实狐步舞与狐狸毫不相干,但是这种舞步却有的象小跑的感觉,不过叫什么都一样,只不过是舞蹈的一种名称代号,是对是错也不用追究。探戈起源:在现在人们的印象中,探戈舞似乎是一种属于晚装礼服的高尚文雅的舞蹈文化,其实它是源于下层贫民,但关于它的起源却一直众说纷坛,最具有争论性的有三种说法:一是说它源自西班牙,随着西班牙殖民者传到了阿根廷,并且认为探戈一词就取自西班牙的古拉丁语;还有一种说它源自非洲,被黑人移民带到了阿根廷,探戈一词取自非洲中西部的一种民间舞蹈-——探戈诺舞,但阿根廷人始终坚持探戈舞是源自自己本土的文化艺术。

探戈舞的发源地是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南郊,一个叫博卡(BOCA)的小镇,就是河口的意思,是个船坞,当年西班牙的船员就是从这里登上南美大陆的。约在十九世纪中叶,这里汇聚了来自非洲的黑人,和意大利热那亚的移民,还有来自潘帕斯草原的高乔人,以及加勒比的穆拉托人,他们大多是在码头干活的劳工或轮船上的水手。

大约在1880年左右,随着旅店、酒吧、咖啡馆、舞厅和红灯区陆续在博卡镇兴起,于是探戈舞就在这些下层的贫民窟里诞生了。至今在博卡镇的Caminito(卡米尼多)街,仍然保留着当年那些水手和贫民们搭建的,依稀涂满艳丽色彩的五颜六色的铁皮屋。

初始阶段的探戈舞是一种粗俗的舞蹈,充满了调情和刺激,流行于红灯区和下层酒吧,成为一种下层阶级的共同文化,充斥着倦怠、淫荡、颓废和荒芜。

从探戈的音乐风貌中,我们可以看到阿根廷广泛的文化糅合,融合了热内亚人优美抒情的小夜曲,高乔人的民间舞曲,还有水手们从古巴带来的曲调明快的“哈巴涅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移民文化的不断渗透,这些舞曲逐步融合在一起形成别具一格的探戈舞曲,深情、优美、粗犷、忧伤,和充满了浓郁的平民生活气息。

当时的欧洲人对探戈舞充满了鄙视,但经过艺术家的不断改造升华,探戈舞逐渐从低俗的舞蹈演变成高雅的表演艺术。

大约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位名叫卡洛斯·卡德尔的人和他的乐队及舞蹈队将探戈舞带到了巴黎,一夜之间征服了这个欧洲的灵魂之都,在之后的十数年里,探戈舞风暴般地席卷了整个欧洲和美国大陆,并迅速融入上流社会,成为今天全世界人的艺术财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颓废的觉醒和艺术的宽容魅力。

篇7:芭蕾课程

论西方芭蕾舞剧与中华民族芭蕾舞剧

在看点上有何异同点

班级:08科文音乐表演 学号:088301114 姓名:印丹萍

【摘要】芭蕾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艺术。欧美芭蕾历史虽经历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也形成了各个不同流派,但它们万变不离其中,都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心理结构上,而中国芭蕾舞则与西方芭蕾有着微妙的差异它建立在中国舞,戏剧舞,民族民间舞基础之上,具有民族性。

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三种艺术形式的密切合作造成时空一致、视听统一的艺术效果,这正是芭蕾舞剧具有独特魅力之所在。相对于欧洲芭蕾艺术的发展,我国的芭蕾舞蹈艺术发展几乎晚了3个世纪,虽然我国的芭蕾艺术起步较晚,但却呈现出超速向前发展的趋势。

外国优秀代表作品主要有:《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仙女》、《吉赛尔》、《葛姵莉亚》等等。

中国优秀代表作品主要有:《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牡丹亭》、《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等。

【关键词】芭蕾艺术、民族风格、西方芭蕾、中国芭蕾、舞蹈技巧 【正文】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17世纪在法国宫廷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芭蕾舞逐渐从宫廷娱乐性舞蹈变成有情节的芭蕾舞步入剧场,演出了带有社会生活内容的舞剧。

宴会芭蕾

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年在意大利演出了《奥菲士》。当时的表演形式与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不同,它的看点在于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许多神话人物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

宫廷芭蕾

1581年,《皇后的喜剧芭蕾》上演。当时没有舞台,观众坐在三面墙壁的两层楼廊里,表演则在大厅的地板上进行。内容表现女妖西尔瑟如何征服了阿波罗。它的看点在于其表演是戏剧、音乐、舞蹈、朗诵、杂技的混合体。

情节芭蕾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深刻地影响着法国芭蕾的发展。它的革新思想表现在使芭蕾象戏剧一样,表现现实生活,提倡芭蕾要有社会内容和教育意义,这就是“情节芭蕾”产生的时代背景。让·多贝瓦尔所创作的舞剧《无益谨慎》至今还在上演,成为当代各大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

浪漫主义芭蕾

浪漫主义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黄金时代”,在舞蹈技巧,编导艺术以及演出形式方面都经历了一个灿烂辉煌的阶段。这个时期的芭蕾特点概括如下:

1、内容和题材的变化。超凡脱俗的仙女、幽灵代替了神话传说和古代英雄故事中的人物。反映一种对现实不满和失望的情绪,或以一种不切实际的追求代替对生活的愿望。其中代表作有《仙女》和《吉赛尔》等等。

2、舞蹈技巧和表演都有了重大发展,脚尖舞技巧成为女舞蹈家表现手段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现,男子舞蹈技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在演出形式上,采用了瓦斯灯的照明和大幕,改革了芭蕾服装和舞鞋,产生一种诗意轻盈的风格。

俄罗斯芭蕾

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对芭蕾艺术产生深刻影响。芭蕾舞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反映民间神话传说、仙女 花神、精灵鬼怪等故事成了芭蕾创作的主要题材。

19世纪末,柴科夫斯基作曲的《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在俄国和各国相继上演,特别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给舞剧音乐带来了丰富的形象内容、戏剧性的动力和交响性的发展。20世纪初,俄国芭蕾已在世界芭蕾舞坛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自己的保留剧目,表演风格和教学体系,也涌现了一批编导和表演人才。

俄罗斯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

从1877年首演的第一版《天鹅湖》到现在,133年时光造就了这个不朽的传奇,再多褒奖都不能概括这出芭蕾舞剧的伟大。《天鹅湖》是全世界芭蕾舞剧中演出场次最多,观众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一部。由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带来的“最忠实于原创”的《天鹅湖》,今年的10月份已经在四川上演,也给我们这些热爱芭蕾艺术的学生带来了一场惊艳的视觉盛宴!

(一)“旋律之王”的最美注解

《天鹅湖》音乐由俄罗斯伟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1876年写成。他采用交响乐写作手法,构建了一个宏大的音乐场景,许多乐曲成为传世经典。在这部芭蕾舞曲中,有如泣如诉的管乐呜咽,表达奥杰塔公主纯洁的内心世界;也有华丽明朗的舞曲,表现齐格费里德王子的阳光和活力。《天鹅湖》的音乐被评论家们称之为“第一次使舞蹈作品具有了音乐的灵魂”。柴可夫斯基的作曲被评价为“首次让舞蹈作品具有了音乐的灵魂”;柴可夫斯基那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内在、充沛的感情,使《天鹅湖》音乐具有鲜明的性格和强烈的感染力。

在《天鹅湖》中,全剧分四幕。如在第二乐章中,四小天鹅在满地银辉的夜晚湖畔,手臂交叉,用足尖跳起的轻盈优雅的小天鹅舞的这段音乐就是举世闻名的、流传颇广的《小天鹅舞曲》。这段音乐活泼、明快、朴实动人。

柴可夫斯基去世两年后,两位编导大师彼季帕和伊万诺夫重新编导了《天鹅湖》,由于他们充分理解和运用了柴可夫斯基杰出的音乐语言,演出大获成功,前苏联所有《天鹅湖》演出版本,毫无例外都来源于这个版本。从此,《天鹅湖》就再没有离开过世界芭蕾舞台。

(二)一个纯美无比的童话

《天鹅湖》故事取材于民间故事,即恶魔把美丽的少女变作天鹅,但爱情和正义的力量最终战胜邪恶。最初《天鹅湖》拥有两个不同的结局,通常是混合上演:第一个版本里王子被幻象所惑,最后与奥杰塔公主双双逝去;但在著名的圣彼得堡版本里,尽管结尾音乐悲戚,却是个爱情战胜邪恶的大团圆结局。作为古典主义芭蕾的代表,此次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版的《天鹅湖》将结局改编成男女主人公幸福结合的大团圆。这将是一个纯美无比的童话。

(三)32个“挥鞭转”的震撼

《天鹅湖》第三幕著名的黑天鹅奥吉莉雅独舞变奏中,黑天鹅要一口气做32个被称作“挥鞭转”的单足立地旋转。这一绝技由意大利芭蕾演员皮瑞娜·莱格纳尼于1892年独创,在圣彼得堡版演出中出现。舞者以细腻的感觉、轻盈的舞姿、坚韧的耐力和完美的技巧,诠释白天鹅和黑天鹅完全不同的心灵世界,这一绝技至今保留在《天鹅湖》中,成为衡量芭蕾演员和舞团实力的试金石。

(四)贯穿有多种风格的舞蹈

芭蕾舞剧中还常贯穿有多种风格的舞蹈,即各个国家和民族具有特征的民间舞,统称“性格舞”。如《天鹅湖》里的西班牙舞、玛祖卡舞(波兰民间舞)、恰尔达什舞(匈牙利民间舞),它使得舞剧更加色彩纷呈、壮观美丽。芭蕾中的舞蹈格式有独舞、双人舞和多人舞。独舞犹如话剧中的独白、歌剧中的咏叹调一样,长于刻画人物性格和抒发内心情感。群舞则用来渲染、烘托气氛,调剂色彩。在许多古典芭蕾舞剧中,由女演员组成的舞队排出各种几何图形,表演优雅的轮舞、圆舞,呈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舞蹈构图,往往是代表了一部舞剧的典型场景,如《天鹅湖》湖畔的“群鹅”。

红色经典——芭蕾舞剧《白毛女》

上世纪50、60年代记录了中国人民不平凡的一段经历。那时的社会特征如今已渐渐湮没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但一部部经典好戏却始终能唤起人们对那段激情岁月的种种回想。

在中国芭蕾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芭蕾舞剧《白毛女》,2010年10月20日就在广东中山上演,让观众们再次重温昔日情怀。芭蕾舞剧《白毛女》一直是上海芭蕾舞团的扛鼎之作,该剧曾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经典作品舞剧金奖,在国际芭蕾舞大赛上获过24枚奖牌。上海芭蕾舞团的《白毛女》45年来共演出过1700余场,是国内演出场次最多的芭蕾舞剧。

■剧目:不朽的民族芭蕾传奇

首演于1965年第六届 “上海之春”艺术节的芭蕾舞剧《白毛女》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舞剧之一,也是我国上演次数最多的一部芭蕾舞剧,至今已演出达1600余场。依据同名歌剧改编而成的芭蕾舞剧《白毛女》以“除夕夜,农民杨白劳和喜儿父女准备过年,恶霸地主黄世仁上门逼债,打死了杨白劳,抢走了喜儿”为线索,讲述了平凡的喜儿与恶势力作斗争的不平凡故事,揭示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社会命题。

这部曾被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所赞誉的红色经典芭蕾舞剧,首演至今,无论是在国内或是国外,该剧所到之处,总是伴随着观众的盈盈热泪与热烈掌声。1994年,这部时代经典更被文化部评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评选”金像奖,成为中国芭蕾不朽的传奇。

■团体:为中国芭蕾实现奖牌零的突破

这次在广东中山上演的芭蕾舞剧《白毛女》,由中国五大芭蕾舞团之一的上海芭蕾舞团演绎。其前身是上海芭蕾舞团,成立于1979年,除了首排“镇团之宝”舞剧《白毛女》外,也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芭蕾艺术家,并先后荣获第瓦尔纳国际芭蕾比赛、法国巴黎国际芭蕾舞蹈比赛等多项国际顶级芭蕾赛事大奖。

其中,“上海芭蕾舞团之花”汪齐凤1980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二届大阪国际芭蕾比赛中,为中国实现芭蕾奖牌零的突破,至今仍然是芭蕾界所津津乐道的佳话。被法国媒体盛赞为 “中国芭蕾公主”的范晓枫携手“黄金搭档”孙慎逸等世界芭蕾冠军,为观众展现第三代《白毛女》的风采。

看点1:浓郁的民族风格

作为西方芭蕾艺术与中华民族风格完美结合的艺术典范,芭蕾舞剧 《白毛女》除了拥有经典隽永的故事情节及豪华演员班底外,在舞蹈和音乐上,芭蕾舞剧《白毛女》亦处处彰显出浓郁而别具风格的中国元素。

除了意象上的中国元素随处可见外,舞蹈方面,《白毛女》在西洋芭蕾舞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中国民间舞蹈,独创出“大红枣舞”、“秧歌舞”等特色舞蹈。在音乐上,《白毛女》不但直接采用了大量的民间音乐和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还将戏曲音乐素材、唱腔、表演手法、技巧等用到音乐创作上,使整部舞剧更洋溢出丰厚的革命激情。

看点2:熟悉的音乐歌曲

歌剧《白毛女》中的唱段“北风吹”、“扎红头绳”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成为一代人心底难以抹去的记忆。芭蕾舞剧《白毛女》则全面保留了这些脍炙人口的唱段,并且采用的是朱逢博等人的原唱,满足了观众的怀旧情结。该剧的音乐大量吸收了歌剧素材以及民间的音乐素材,与极具民族化风格的舞蹈相得益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看点3:强大的演员阵容

这次演出的是上海芭蕾舞团第三代《白毛女》剧组,演员的年龄虽然不大,但大多在国际上屡获大奖,艺术造诣深厚。其中“喜儿”的扮演者王亚南、段文斐、郭宏妤,“白毛女”的扮演者余晓伟、范晓枫,大春的扮演者孙慎逸、吴虎生等,更是多次在国际芭蕾舞比赛中夺魁,由他们组成的《白毛女》剧组,无疑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准。

看点4:32个单腿转

在《白毛女》第七场中,被解救出来的“白毛女”与大春相遇,跳了一段独舞来表达内心的悲喜交集,其中有一个极高难度的技巧——连续32个单腿转!连续32个单腿转这一绝技是国际芭蕾舞团首席芭蕾舞演员必备的“看家本领”,饰演白毛女的演员在连转32个单腿转时,一条腿的足尖始终如同铁钉一般钉在原来的位置!绝对让观众瞠目结舌。

看点5:四个演员扮演喜儿

篇8:芭蕾课程

一、舞蹈伴奏对于芭蕾舞教学的重要性

(一) 能够发挥出对芭蕾舞基础训练的引导作用。一支完整的芭蕾舞表演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呈现出来的, 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基本功, 只有充分打好基础, 才能真正在表演中将艺术美传达给观众。但芭蕾舞的基础训练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都是较为枯燥和辛苦的, 并且对于许多动作要进行不断的重复,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烦躁感, 这也将影响到训练的实际效果。音乐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音乐与舞蹈也是相伴而生的两种元素, 在舞蹈的教学中, 正确选用伴奏的音乐不仅能够平复学生烦躁的情绪, 同时也能够通过音乐的节奏与基调, 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舞蹈的节奏与整体感觉, 在音乐的引导下开展基础训练能够收到十分良好的效果。

(二) 是芭蕾舞教学与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人认为钢琴伴奏只要音乐规整、弹奏熟练, 能与动作前后配合上就可以了, 却往往忽略了动作与音乐的内在联系。好的钢琴伴奏应该了解动作训练的动机和目的结构, 方能准确地把握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二、芭蕾舞课程教学中舞蹈伴奏的选择

(一) 节奏与音型的把握。首先在节奏方面, 由于芭蕾舞课程教学中多以基础性训练为主, 针对少量动作单独或组合进行训练时, 应以节奏尽可能简单、明了的乐曲或片段作为伴奏, 这样既能够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又能够避免节奏过于复杂导致学生注意转移到伴奏音乐上去, 从而帮助教学活动有效的开展。其次在音型的选择方面, 伴奏音乐在训练中主要是取代教师的口令, 并引导学生把握动作要领, 因此, 音型的选择应以舞蹈训练的内容作为依据, 尽可能适应练习动作的节奏, 并且要避免过于频繁的变化, 以防止复杂的音型对学生产生干扰, 影响动作训练的效果。

(二) 把上动作的伴奏选择。芭蕾舞训练中针对不同的把上动作所选取的伴奏音乐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实际选择时应根据训练动作的特点合理进行确定。首先是针对部分动作幅度与节奏较为平和的把上动作的训练, 如双手扶把、蹲、 控制等, 应以节奏舒缓、清晰、相对安静的乐曲或片段作为伴奏, 三个动作虽然在伴奏的基本要求上相似, 但由于一些细微的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也应尽量避免伴奏音乐的混用。 其次是针对擦地、小踢腿、大踢腿这几个动作的伴奏选择, 总体来看应以2/4节拍, 节奏鲜明、简短有力但不过于激烈的乐曲作为伴奏, 其中擦地动作伴奏选择要避免柱式或琶音伴奏, 防止产生不稳定感, 小踢腿伴奏节奏以简短干净为主, 大踢腿动作的伴奏选择更注重重拍的强调作用与力量感, 以帮助学生完成标准的踢腿动作。最后是划圈和单踢腿两个动作的伴奏选择, 划圈动作训练时伴奏应确保流畅和较强的旋律性, 并要根据训练动作进行配合, 单踢腿训练时可根据学生舞蹈基础与掌握速度进行适当调整, 教学初期可以使用一些节奏相对舒缓的伴奏音乐, 使学生能够将动作做到位, 随着学习时间的推进可以适当加快音乐的节奏, 并在动作的关键节点予以重音突出, 如带有探戈感觉的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腿伸出和回收的不平均感觉, 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动作要领。

(三) 跳跃动作的伴奏选择。在小跳动作训练时, 一般要选取节奏明快灵活的音乐作为伴奏, 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欢愉的氛围, 大多选用2/4节拍的乐曲, 并会根据小跳动作的差异有所调整。中跳伴奏的选取相对于小跳动作而言, 节奏要更加缓慢, 以此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跳跃时间, 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跳跃感, 所选取的乐曲以3/4节拍为主。大跳动作的伴奏音乐与中跳伴奏音乐在节拍上基本相同, 但由于大跳动作幅度的特点, 更加强调重拍时的突出效果, 并且要能够体现向上、飞跃的感觉, 中跳与大跳的乐曲不能够混用。

三、总结

芭蕾舞伴奏音乐的选择需要结合芭蕾舞训练动作的特点, 合理选择乐曲的节奏、基调以及整体感觉, 并要通过弹奏者的良好把握, 使其在芭蕾舞训练中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进而促进芭蕾舞课程教学的良好开展, 也为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

摘要:芭蕾舞是一种广受人们喜爱的舞蹈艺术, 欣赏芭蕾舞表演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然而完整的芭蕾舞表演不仅仅是舞蹈动作的展示, 还包括音乐的配合, 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诠释芭蕾舞的艺术内涵。因此, 在芭蕾舞的课程教学中, 伴奏音乐的选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将针对芭蕾舞教学中伴奏音乐的选择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芭蕾舞,课程教学,舞蹈伴奏,选择

参考文献

[1]和莹.简析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意义[J].艺术品鉴, 2016 (04) .

上一篇:惠民生项目信息下一篇:钢结构材料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