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与改错

2024-05-20

校对与改错(精选三篇)

校对与改错 篇1

藏文虚词的添置规则

藏文虚词以按有无变化体形式分为自由虚词和不自由虚词, 自由虚词的添置规则不受前一音节后置字母约束的一类虚词。而不自由虚词则受前一音节后置字母约束的虚词。前一类虚词分别是语气助词、连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否定词等等。后一类不自由虚词分别是属格助词、作格助词、位格助词、饰集词、待述词、离合词、终结词、指人后缀词、时态助词和虚词等。

基于规则的藏文虚词添置校对算法

1.虚词识别

计算机在识别虚词时, 无法准确判断实词和虚词的兼类问题。为解决此问题, 需要对各种虚词单独考虑。

(3) 除 (1) (2) 外所有的虚词不会出现虚词的兼类问题, 这种虚词是普通虚词。

2.藏文虚词添置算法描述

第一步:先进行紧缩格的处理, 然后捉个扫描文本, 找到虚词, 如果是终结词, 则转第五步, 否则转下一步;

第二步:判断该虚词是否是单独考虑虚词, 如果不是, 则转第五步, 否则转下一步;

第三步:以该虚词Wi为起点, 取 (Wi, Wi+1) 在预先定义的数组中查找是否是实词。如果不是, 则转下一步, 否则继续扫描文本。

第四步:取 (Wi-1, Wi) 在集合calss中查找是否是实词, 如果是则继续扫扫描文本找虚词, 否则转下一步;

第五步:将识别的不自由虚词Wi的前一音节Wi-1进行拆字取其后加字。赋给Back, 在集合calss中查找该虚词Wi能否与Back搭配。如果能搭配, 说明其添置正确, 否则提示错误。

第一步:紧缩格处理, 找虚词候选集;

第二步:判断不是普通虚词;

第三步:取在集合calss中查找不是实词;

第四步:取在集合calss中查找不是实词;判定是虚词。

实验

实验时, 将虚词存储在数组function Word中, 后加字保存在Back中。利用集合calss解决实词和虚词的兼类问题, 我们选用了一段文字进

行实验, 算法正确地检索出5个错误, 并作了标记, 如下:

结束语

公文写作与改错技巧 篇2

一、标题部分

标题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

1.有的标题不全

2.有的文种不对,特别常见乱用‘公告’,还有“批复”成了“指示”,通知成了通告

3.有的批转性公文不是法规条文仍用《》 4.公文种类共用,如“请示报告” 5.紧急的在标题中要体现出来

二、发文字号

1.序号不能有虚位,即数字前不得有0,不得有“第”字样 2.年号份号颠倒

3.年号使用的标点符号错误。

4.秘级错误。只有秘密、机密、绝密字样

5.绝密、机密要有右上要有序号,(现公文要求在左边)6.一些上行文要有签发人,签发人和文号左右平行

三、主送机关

1.上行文多头主送

2.有的是请示平级,越级请示

3.有的是直接送单位而不送人(除非是领导个人交办事项),但请示不可以直接给领导 4.有的主送机关未写全,特别是简要写法要写全,省市不分等,以及什么省,什么市。

5.主送机关名称,即抬头要顶格写 6.必须要有的缺了收文机关 7.党政不分,党对政府部门下命令

四、正文

1.有的是一文多事,见于请示;

2.有的正文引用发文不规范,如批复等,引用要先文件名,后文号; 3.有的正文数字该用阿拉伯数字,却用汉字;

4.有的是用词不当。“反映”成了“流言”,“发布”成了“散布” 5.标点符号。特别是序列,标准是

一、(一)1.(1)

6.量词。要有法定计量单位,如寸不适用 7.用英文无翻译 8.表彰性通报无名单 9.请示报告送下级

10.平行文,上行文不礼貌,要用“贵局”,不能用“你局” 11.错别字

12.用语或叙事违反公文要则如简练明确等要素 13.一些公文要有联系人,电话等

五、结尾

1.有的结尾不合作者本意 2.有的是不合公文格式要求 3.有的是表现在上行文语气不尊。特别是上行文结尾催办,请即批复等 六、一些人称的用法

1.推荐名单表上要先写人名,再写单位,职称等 2.主文中提到了某某人等,随附名单要先列出某某人

七、抄送

请示未获批准抄送下级。抄送两字不能顶格,相对的主题词顶格

八、附件

1.该标明附件却未标出

2.标明附件要在印章前(尚未找到明确根据)3.附件的顺序和名称 4.附件名称后不用标点

九、发文机关(印章)与发文日期

1)标题上的发文机关与签署(盖章)的发文机关不对应。2)混用汉字与阿拉伯数字,或直接用阿拉伯数字.3)年月日不全

4)乱加字,如 年 月 日“发” 5)发文机关日期上下颠倒 6)印章没有盖或盖错地方或盖反 7)没有发文日期。

8)发文机关(印章)与发文日期位置左错 9)发文时间不能超过发文机关

十、主题词 1)没有主题词

2)太少或太多,3-5,不超7(尚未找到明确根据)

十一、版式问题

重要公文制发单位只能是办公室

附:案例

关于邀请×校长、×书记参加“10356211”工程奠基仪式并致辞的请示报告

校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并呈×校长、×书记:

根据“校长办公会议决”,我院成立了专门的“10356211”工程指挥小组,在校领导的指导和指挥小组的努力下,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现定于十月二十一日举行工程奠基仪式,届时想请×校长、×书记参加仪式并致辞,请校长办公室提供方便。热切盼望×校长、×书记的到来!

此致 敬礼!

附件一:讲话稿;

附件二:议程。

资环学院

2008年10月11日

[解析]

一、标题。标题应由“发文机关+关于+事由+文种”构成,对内发文可省略发文机关。就上文标题而言,似乎也符合这一要求,但这只是最起码的格式要求,细究起来,这个标题仍存在着不少错误。

1.多用标点。标题中除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如:“关于印发《华东师范大学公章管理办法》的通知”。上文题目中的顿号、引号都是多余的,应该去掉。(新东方刘源注解:《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 标点符号。”)

2.人物模糊不清,顺序排列不当。公文里所提到的人物应使用全名,不能只用姓氏加上职务,一个学校可能会有两个王校长,不用全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对外行文尤其要注意。“党先政后”的排列顺序在我国是约定俗成的,校长和书记同时出现时应把书记排在前面。

3.项目不宜使用代号。公文应该是明晰的,应让阅读人一看便知。有些项目和工程有代号,而这些代号可能只有该领域的人知晓,一旦用代号代替项目具体内容出现在公文里,会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4.混用文种。根据国务院2000年8月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行政公文的种类主要有命令、议案、决定、意见、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十三种。请示和报告为不同文种,不能混而为一,上文应属请示。文种不能错用,也不能混用,更不要生造,如事宜、申请等都是非公文文种。

二、主送机关。即受文对象。应根据公文内容选择相应的主送机关。上文中的主送机关也存在着错误。

1.多头请示。请示和报告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采用抄送形式。上文应主送党委办公室,抄送校长办公室。

2.不能送个人。公文是机关单位之间联系汇报工作、处理解决问题的载体,它只针对单位,不针对个人,所以它一般不直接送给个人审阅。

三、正文。文种不同,内容要求也有变化。请示的正文一般包括请示缘由、请示事项,并应提出自己对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见。上文作为请示,虽然符合基本要求,但很多错误也是显而易见的。

1.引文不全。引用的公文要写明“发文时间+发文机关+标题+公文编号”,如:“根据华师〔2003〕17号《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典型肺炎预防工作的通知》精神”。上文所提到的“校长办公会议决”缺少时间和议决题目。

2.数字不规范。正文中除一些约定俗成的叫法外(如华东师范大学“十五”规划),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十月二十一日”应为“10月21日”。

3.用词不当。公文讲究公事公办,不需要过度客气,行文应力求客观。“请校长办公室提供方便。热切盼望×校长、×书记的到来!”这些含有感情色彩的话尽量不用。

4.信息不准确。公文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应尽量做到准确具体,上文中举行奠基仪式的时间不够具体,地点也没说明,在公文写作中要注意避免。

5.结尾不当。公文有自己的结尾用词,请示一般用“以上请示,请予批复”结尾,而不用私人信件中常用的“此致”、“敬礼”。

6.缺少联系人。请示一般应有联系人和联系电话,上文中少了这项内容。

四、附件。为了补充说明正文,公文往往要添加附件。上文的附件也存在错误之处。

1.格式不对。附件的正确格式是:

附件:1.××××××××××××××××

2.××××××××××××××××

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

2.附件名称过于简单。附件的名称在简洁的同时还要能概括出其具体内容,不能过分简单。上文的“附件1”应写明是什么人在什么会议上的讲话稿,后面最好注明“(代拟稿)”字样。“附件2”应写明是什么会议的议程。

五、落款与日期。正文后右下角要写上发文机关和发文日期,这看起来简单,但一不小心,可能也会像上文一样出错。

1.发文单位不能用简称。其实在整个公文里,人名、地名、单位名称、文件名称、事物名称等都忌用简称。上文中的“资环学院”应写全称“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车削圆锥面的快速校对与自我检验 篇3

在机械制造中,圆锥面配合的应用较为广泛。由于圆锥面配合结合紧密,定位准确,并且装拆方便,可以任意拆装而不会影响原来的精度。当圆锥面的锥角较小时,可传递很大的扭矩,即使发生磨损,依然能够保持精密的定心和配合作用[1]。实际应用如:各种机床主轴锥孔、钻头、绞刀等刀具的莫氏锥柄,各种圆锥销轴等等。但要说明的是内外圆锥面必须保证75%以上的接触面积,才能达到上述所讲的作用。转换成圆锥斜角α,其精度必须达到 α±3′。

在车削圆锥面时,转动小拖板是常用的方法。传统的操作方法是,先计算出需要加工的圆锥半角,在加工时将小拖板根据经验转出大致的角度,再试切一段圆锥面后,用内外圆锥环规或塞规进行涂色检测。根据接触状况,再次调整小拖板转动的角度。反复以上步骤,直到圆锥斜角符合要求为止。这种传统方法,校正小拖板困难,且生产效率低。其根本原因是,车床小拖板上的刻度单位为“度”[2]。然而,实际生产中工件锥度斜角的精度都是分、秒为单位,1°=60′=3600″。从换算公式中,可以看出,小拖板刻度与工件的精度等级相差几十倍,甚至上千倍。所以,这样的传统方法即费时又费力,操作者很难掌控,效率极低。本人在实际生产中摸索出了一套便捷、高效的方法,并在加工中得到了验证。

1 创新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所需转动的精确角度通过百分表的精确读数,直观、方便地反映出来。如图1中△ABC,将圆锥斜角放置进直角三角形中,运用三角函数的正切 tanα=BC/AB[3]。小滑板移动一段距离(如上图中的AB),转动小拖板使百分表显示出BC的长度时,小拖板所转过的角度就是所需的角度α

1.1 百分表测量触头的改进

由于车床结构及百分表的测量触头为球状。很难找到车床上已加工外圆的侧母线。如百分表触头测量的不是圆柱的最高侧母线,那么百分表读出的数,就不能真实反映如图中BC的长度,也因此不能得到准确的圆锥斜角。现将百分表的球状触头改成如图2所示的扁平形状,保证了测量触头始终接触在圆柱体的最外侧母线,并且很容易(图3)。

1.2 制作百分表读数表

详见表1,表2。

1.3 具体步骤

1) 先将要加工的圆锥体部分,车成圆柱体,并光出端面;

2) 将小拖板的压紧螺栓松开,根据表1查出1∶10锥度的半角为2°51′45″,转动小拖板约2°;

3) 将磁性表座吸在小拖板上,装上改进的测量触头的百分表,将测量触头的侧面与断面平行,保证百分表与工件轴心线垂直,获得准确数据;

4) 根据表1查出1∶10,小拖板每移动20mm,百分表读数差为1mm。调整小拖板转角位置,直到百分表读数达到要求 ,拧紧小拖板的螺栓;

5) 精车一段超出20mm 的圆锥面,并留下余量;

6) 检验圆锥面精度,同上方法,装上磁性表座及百分表,并校准百分表测量头,表触头接触到的圆锥表面,精确移动大拖板20mm ,此时读数为1±0.02mm,圆锥角度合格;

7) 继续加工圆锥面至规定尺寸。

以上方法和步骤主要通过查询表1(车削莫氏锥度时查询表2),利用百分表测出小拖板转动的精确角度,来快速校对和加工圆锥面。

2 结语

此方法校对小拖板,用时少且直观,精度高,很容易就达到圆锥面接触≥75%的检测要求[4],能将机床综合误差在校对时就排除掉,并且不用内外圆环规、塞规检验,在机床上就可进行检验圆锥角是否合格[5]。这样易操作,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

参考文献

[1]是丽云.车削圆锥面的新工艺[J].硅谷,2011(12):132.

[2]陆幸福.车削圆锥面的创新方法[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5(10):21.

[3]陆幸福.车削圆锥面的新方法[J].机械工程师,2003(06):50.

上一篇:线性规划常见错误剖析下一篇:职业学校与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