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职责

2024-05-03

校对职责(精选11篇)

篇1:校对职责

1.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出错处。

2.清除错别字。

3.改正稿件上出现的明显的政治性和原则性错误。

4.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

5.寻求并解决可疑之处。

6.为杂志的荣誉负责,避免由于稿件的错误使杂志的荣誉受到损失。

7.尊重原稿,对作者负责,排版时文字保持与原稿和校对稿件相一致。

8.对读者负责,消灭原稿和校对中出现的疏漏和差错。

篇2:校对职责

2.检查多字、漏字以及错别字,校对标点、人名、地名、数字。

3.版式格式、图表、字体、字号、字距行距、表题、图题。

4.标题的位置、文章层次、注释、参考文献及序号、文章页码。

5.目录以及对应页码、书眉、版权、封面、封

二、封

篇3:棉花肥效对比校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大荔县许庄镇黄家村1组申福兴的责任田。供试土壤为垆土, 面积2 666.8 m2, 肥力均匀, 灌溉方便, 前茬作物为玉米, 产量7 800 kg/hm2, 播种前, 测定养分基础肥力为:速效氮23.27 mg/kg、速效磷13.48 mg/kg、速效钾170.46 mg/kg、有机质8.02 g/kg、p H值为7.1。

1.2 试验材料

试验肥料:氮肥用陕化尿素 (含N≥46%) , 磷肥用云南云天重过磷酸钙 (含P2O5≥46%) , 钾肥用俄罗斯硫酸钾 (含K2O≥50%) ;棉花品种为鑫秋16。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 处理1为配方施肥区:施46%尿素450kg/hm2、46%重过磷酸钙330 kg/hm2、50%硫酸钾180 kg/hm2;处理2为常规施肥区:施尿素49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处理3为空白对照 (CK) 。3次重复, 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40 m2, 施肥方法为:氮肥的30%、钾肥的30%作花期追肥, 氮肥的30%、钾肥的30%作花铃期追肥, 剩下的40%氮肥和40%钾肥及所有磷肥作底肥[3,4]。

1.4 试验过程

2009年3月30日旋耕机旋2遍, 按试验处理分小区施入化肥后播种, 播量15 kg/hm2, 4月10日出苗, 4月17日封花定苗。播种方式为人工点种, 机器盖膜。整个生育期灌水3次 (3月22日、6月20日、7月13日) 。打药3次 (4月27日、5月29日、6月20日) 。7月15日、8月10日、9月5日, 分3次进行3桃调查观察记载, 9月15日进行田间取样室内考种[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表1) , F=23.625>F0.01=18.00, 说明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经用新复极差法检验, 各处理间产量差异比较结果:处理1、处理2较CK极显著或者增产, 籽棉产量分别增加500、275 kg/hm2, 增产幅度分别为23.8%、15.1%。处理2比处理3显著增产, 籽棉产量增加275.0 kg/hm2, 增产幅度为15.1% (表2) 。

2.2 对棉花生物性状的影响

从表3可知, 处理1的棉花株高最高, 果枝数、蕾最多, 与处理2、处理3相比, 单株铃数增加0.3、1.0个;单铃重增加0.19、0.29 g。处理2与处理3相比, 株高、果枝数、蕾都有所提高, 单株铃数增加0.7个;单铃重增加0.1 g。

2.3 经济效益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处理1的增产效果最好, 投入46%的尿素450 kg/hm2 (1.7元/kg) 、46%的重过磷酸钙330 kg/hm2 (2.4元/kg) 、50%的硫酸钾180 kg/hm2 (3元/kg) , 合计投入2 097元/hm2, 较空白对照增产籽棉500 kg/hm2 (6元/kg计算) 增收3 000元/hm2, 投产比为1∶1.4;处理2投入尿素495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 (2.6元/kg) 、硫酸钾225 kg/hm2, 合计投入1 711.5元/hm2, 和空白对照相比, 增加籽棉275kg/hm2, 增值1 650元/hm2, 投产比为1∶0.96。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以上试验可以看出, 在中等肥力条件下, 配方施肥能提高棉花产量, 经济效益显著, 大荔县垆土地棉花以施纯尿素450 kg/hm2、重过磷酸钙330 kg/hm2、硫酸钾180 kg/hm2为最佳施肥配方, 折合纯N 210 kg/hm2、P2O5150 kg/hm2、K2O90 kg/hm2值得当地农民参考施用。

参考文献

[1]胡达白地.阿布都日合曼, 姑力娜.艾孜孜, 邝作玉, 等.棉花肥效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 (18) :63-70.

[2]林永增, 王兆晓.少耕法农艺深施肥方式对棉花肥效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 1993 (2) :18-20.

[3]曹宏成, 孔祥华.棉花施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5) :77.

[4]潘冬梅, 吕新, 陈彦, 等.膜下滴灌棉花施肥模型研究[J].中国棉花, 2008, 35 (4) :7-8.

[5]朱瑞珍.棉花施肥五原则[J].种业导刊, 2007 (1) :27.

篇4:校对职责

热词:编辑 校对 职责界限 图书质量

随着图书市场读者需求的变化,图书出版环节中对编辑、校对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编辑的工作已经不再是仅仅围绕书稿展开,而是从选题策划开始,就需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特定的目标市场。在工作外延不断扩大,工作内容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保证图书内容的品质和图书质量牵挂着众多出版人敏感的神经。笔者所要说的就是在编辑与校对工作职责的协调中,如何兼容并蓄、互补共担,共同提高图书质量的问题。首先从编辑和校对的工作职责谈起。

编辑工作的职责

编辑工作是图书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环节相互联系、制约、促进,具有严密的整体性,而每一个环节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编辑在全面了解书稿内容的基础上,需要对书稿的政治倾向、思想品位、学术或艺术价值、结构体例、文字水平表明自己的看法,提出审读修改意见。由此可见,文字编辑的职责就是对书稿内容、文字、语法、格式、标点的审核、加工、确定。随着出版业的发展,编辑工作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编辑工作不再是仅仅围绕书稿,而是需要把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图书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有些大社的编辑工作分工也有细化、专业化的趋势,较之传统的“大编辑”又分出了文字编辑、策划编辑、美术编辑等等,即侧重不同的工作层面,重点更加突出。

校对工作的职责

校对是对编辑加工后的稿件进行检查校正,是编辑工作的一个延续,是书稿印刷之前的最后把关工作。传统的校对工作,要求的是对原稿负责,忠诚地忠实于原稿,即“校异同”。随着电脑的普及,原稿电子文档化的普及,原稿本身带着各类、有时甚至是大量差错被生成清样(即校对用的校样),此时,若再采用“校异同”的方法校对已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此时校对的职责就转为“校是非”,校对工作的难度因而大大增大。排版技术的进步,扩大了校对工作的外延,校对工作方式也从传统的折校转变为更多地运用通读方法,对校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读文字的正误、语法的正误、史料的正误、观点的正误已经成为校对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责任内容,仅仅忠实于原稿的校对方法,已经无法胜任今日校对工作。从“校异同”到“校是非”的转变,对校对工作从业人员的学识技能要求的提高,恰恰与编辑工作的细化、专业化的趋势相反,校对工作外延更广了,工作职责扩大了,对工作的要求自然也就随之提高了。

编辑与校对工作中的互补与提高

就书稿而言,所谓编辑工作从校对做起,校对需向编辑靠近,实质上说的就是编辑和校对的关系。编辑工作阅读书稿,是句子到段落到全文的总体把握,其基本阅读单位是句子,关注的是表述事件、人物、态度、观点的正误,是对书稿宏观总体的判断;而校对时的阅读是以一个一个的字、词、标点符号为阅读单位,力求发现的是其中细微的差异。校对需向编辑靠近,实质上说的就是编辑和校对工作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兼容关系。校对最需要具备的是敏感的“问题意识”,这不是说要草木皆兵。能够勤于查疑、勇于质疑、善于释疑,需要的是学识的积淀和经验的积累。笔者某日阅读医书,出于职业习惯,一行“辨证论治话‘肾虚’”的文字让我心生诧异:是“辩证”还是“辨证”呢?继续往下看均是“辨证”,是编辑粗心还是另有出处呢?于是,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发现“辨证”竟同“辩证”。再上百度查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又称辨证施治”。问题解决了,知识也增长了一点点。这就是工作中的因“质疑”引出的学习和积累。

校对工作的一部分工作包含于编辑之中,许多出版社培养编辑,首先是从学习了解校对工作开始,现在一些出版社对新人的培训也是编校一起,原因也是缘于此。一个优秀的编辑能够在工作中自觉地承担起部分校对工作的职责,在编辑加工书稿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对书稿中的错误文字、观点、语法、修辞、逻辑等随时进行修改。由于工作侧重点的不同,编辑工作中修改文字错误不是工作重点,只是顺便而为。而对于延续编辑工作的校对来说,对具体文字、标点、格式更仔细的检查阅读是工作核心内容,关注的是具体的一字、一词、一个数据、一个引文等的正误,工作中需要进入一种咬文嚼字、字斟句酌的专注状态。校对过程中既要尊重编辑的劳动,又不能在自己熟悉的工作中自以为是“想当然”。人无完人,在浩瀚的文字海洋,谁都不免有遗漏,提高图书的出版质量需要各环节间的协同作战,无论在哪个岗位心中时刻装有“为读者服务、对读者负责”十个字,就会有甘为他人做嫁衣的胸怀。每人把好自己的工作关,编校的矛盾就少了;每人把好自己的工作关,图书的质量就有保障了,编校质量就提高了。

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一个出色的校对员,文字功底或许比编辑要强很多,这是由于工作侧重点不同且日积月累形成的。校对是继编辑对书稿加工后,再从字里行间寻找出隐藏其中的各种差错,对书稿观点的表述一般不发表意见,只对书稿中具体细节错误做敏感的捕捉。但有些书稿经作者、编辑审订后确实存在观点错误,甚至有些是较严重的错误,而一个负责任、有水平的校对对此是绝对不会视而不见的。这个过程体现的是校对员对文字高度的分辨力和驾驭力,对书稿中知识层面和观点正误的判断能力。校对是出版物文字质量的最终把关环节,其最终目的就是把文稿中的错误消灭在印刷之前,对于有些编辑毛糙了事把自己该承担的工作直接交给照排,或是直接转给校对的不负责任的表现,校对在最后环节义无返顾地担当起自己应付的责任,这体现出的是校对员一生默默努力、不懈追求、无私奉献的品格。

工作责任意识,说到底就是质量意识,事关出书质量,无论哪个环节只要有疑虑,不考虑是谁的工作职责,都要有较真到底的精神。编辑与校对的工作是你中有我,我中含你的工作关系,这一点较之传统的铅字排版时期表现得更加突出,职责也越发不能明确划分。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图书质量,需要工作中勇于打破职责界限,彼此都有多付出一点的精神。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对作者负责、对读者负责、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即编辑书稿加工中不排斥“顺便”的校对工作;校对工作中若发现编辑的遗漏问题,也要积极予以订正处理。编校之间要包容和谐,既不互相推诿,又彼此在处理问题中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提高。

做一个合格的出版人,无论是编辑还是校对,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应是一生不变的追求。曾在公交车上见到过这样一对老人:老先生手上拿着一部刚刚排版出的书稿清样,不时地与身边鬓发已经花白的夫人指点谈论。老夫人更是为文稿的即将出版而欣喜得满脸洋溢着快乐。她轻抚着那份清样,喃喃地像是自语、又像是对先生说:“你看排得多漂亮呀!字漂亮,版式也好看。”虽然好多年过去了,可我眼前还是时常浮现出这对老人的画面,隐隐地感到一个出版人的责任。老人家手上的书稿是他毕生研究的心血结晶,无论编辑还是校对员,无愧于作者,无愧于读者是职业的责任,让作者一生的心血经过我们的润色加工成为完美无瑕的精品面对于读者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系人民出版社)

篇5:校对人生作文

为了节省时间,早晨,我拿着金龙卡,直冲食堂买了煎讲边走边吃,吃罢将那油腻的方便袋随手一扔,就径直向小树林走去。就在我偶一回头的当儿,一位老妇人正弯下腰去,动作迟缓地捡起我刚刚丢弃的方便袋,从此,我不再随手扔弃废物。我经常看到那位老人在清晨慢跑时,随手拾起垃圾放在一个黑色大方便袋里,然后送到垃圾箱内。有一天,我走到老人眼前,忍不住问“老人家,不是有清洁工吗?”

“我不忍心这么干净的校园被这些东西弄胜了”,老人喘着气说。说完又开始去跑步了。

又有一天,我正在路边背诵“……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哎,呵呵,这个‘扁’字,不会bian而念pian,它是多音字,作形状时,念bian”老人微笑着替我正音,我窘红了脸,就在这时老人猛咳几声,用手指着头咕味着:“唉。唉。头晕。又头晕了!”

我把老人扶送到她家。她的卧室确切地说,应是书房,一个大大的书架盛满了书,墙壁上挂著名人字画,老人拍拍我的手背,示意我坐下,然后缓缓地讲述起她的人生历程。

她原是某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毕业后,分到某报社当校对,一干就是几十年,她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地当了大官,老板,只有她长久而平静地当着校字员,每晚,当她坐到桌前,校阅那些原稿字样时,展现于她面前的`便是五光十色的人生,纷繁复杂的世界,变幻莫测的社会,崇高的、卑劣的;美好的、丑恶的;活生生的,死沉沉的;永无休止的纷争,不了了之的结局……甚至,在那些手稿与改稿的字里行间,她还看到了矫揉造作,强词夺理,东施效擎,她始而厌恶继而麻木,看得多了,眼睛近视了,世界离远了,心境也平实了。

但她并不觉得世界是灰色的,不觉得校对工作低人一等。校对的职业,注定了她不能改造她所看到的一切,而只能修补那些缺陷瑕疵,有益的、有害的,受欢迎的。不受欢迎的她都不能扭转。只能将修补过的分给明天,她也不认为长期伏案有什么苦楚,却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可以把自己在黑夜与白天里封闭起来,不需要煞费心思同人周旋……

篇6:校对/录入求职简历

目前所在: 山西 年 龄: 21

户口所在: 山西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65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55 kg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教师:,校对/录入:

工作年限: 1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兼职 可到职日期: 三个月以后

月薪要求: --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东省,浙江,陕西

工作经历

山西省河津市何家庄小学 起止年月:-09-01 ~ 至今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山西忻州师范学院

最高学历: 高中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06-01

专 业 一: 汉语言文学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较差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篇7:《校对录入》

1、负责稿件制作后期的校对、审核与修改;

2、在出稿、出样时,对相关的文字内容及版式内容进行校对。

任职要求:

1、大专学历,中文、古汉语等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

2、从事过文字专职校对工作,了解Potoshop/Pagemaker/Illustrator等相关设计软件;

3、工作认真仔细,并熟练掌握繁体字,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4、对艺术、美术、历史有上相当浓厚兴趣,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篇8:浅谈出版校对工作

在承担印制工作的同时, 笔者负责外校管理工作。由于外校加工尚处在培养开发阶段, 首先考察北京出版外校公司情况, 结合机械工业出版社专业方向, 与其他出版社交流学习并摸索出外校管理经验。在工作中, 力争学会吃三种饭, 即“信息饭”“实践饭”和“思想饭”, 遇到问题要问个“为什么”“怎么办”“行不行”。

一、对校对工作的理解

校对工作的责任就是消灭差错, 提高质量。只有掌握了解差错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才能更好地消灭它, 发现编辑加工中遗漏的问题和排版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针对校对工作各环节中容易的问题, 校对人员首先要转变观念, 正确定位。校对工作已不仅是原先对着原稿校对、照搬照抄的简单核对, 而要担当起遵循原稿, 查找编辑工作中“漏网之鱼”的把关责任, 工作重心由“校异同”向“校是非”转化。

(一) 社内校对工作

社内校对人员主要承担整理、核对、检查工作。在工作中, 校对人员必须做到眼到、心到、笔到。整理和出科检查不是简单的“五数五对照”按套路出牌即可, 每本书都有它特有的风格路线,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书稿中的外文一定要注意字母拼写正确, 正斜体是否统一;教材图书窗口图中的名称是否与正文中的名称呼应;抓住套书的一致性和特点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整理时把自己融入稿件的内容中去,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说明的问题, 遇到有疑义的地方立即进行标记, 便于联系编辑解决问题。出科检查是稿件在校对科最后一道质量关口, 可以从中学习整理者发现自己疏漏的知识点, 能够快速提升业务水平成为优秀的编辑助手。

社内校对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的两点:

(1) 在校对过程中的修改一定要有充分的依据, 切忌无知妄改。编辑通常拥有相关专业的背景, 这使得他们能对本专业的稿件提出切实有据的修改意见。校对向编辑加工或检查方向发展, 在提升和扩大校对功能基础上实行“编校合作”, 形成更密切的编校合力。

(2) 有计划地提高社内校对人员素质, 使社内校对人员的能力提高到“校是非”的层次上。通过组织必要的培训、请专家讲课、编辑和校对人员互相交流经验。鼓励校对人员靠自学, 靠自己不断总结, 靠处处留心, 靠自身的积累。

(二) 校对管理工作

在派发校对稿件时, 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不徇私舞弊。根据生产情况对社校和外校的各项业务进行合理调度, 确保后续工序生产顺利进行。协调好内校与外校的关系, 进一步提高校对质量, 缩短校对周期。保证图书校对质量, 合理安排校对周期, 保证正常的工作负荷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加大工作负荷和工作强度, 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质量下滑。既做到每个岗位任务量饱满, 鼓励提高工作效率, 又不违背基本的客观规律, 正确把握质量与周期的关系, 最大限度缩短稿件在校对科的时间。统计近年数据可以发现, 社发稿品种数和发稿字数基本持平, 但是每月的发稿量却不均衡, 相对集中在6、7、8、11、12这几个月, 每月校对字数约0.4亿字。

面对烦杂琐碎的日常工作, 我们坚持在保证出版全局工作的角度, 强化对外对内双向服务的工作意识, 在关注细节的同时注意加快工作节奏, 提高工作效率, 冷静处理各项事务。但在发稿量高峰, 仍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阻碍校对流程的顺畅进行, 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安排校对工作, 原则性与灵活性难以兼顾。面对几乎每一本都标有“特急”字样的稿件, 我们缺乏有效的依据来判断其真实轻重缓急的程度。如果所有稿件都是急件和重点, 那么就失去了强调的意义。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加强沟通, 增进配合, 协调各方面关系, 保证效率。为了保证校对工作的进度, 就必须加强部门内部、上下游工序的沟通。如有些校对员只能完成文字类稿件校对工作, 无法承担专业性较强的工具类图书和教材, 在要求课前到书的教材高峰季, 需要灵活安排协调各个校次的工作, 针对社内校对员的能力和外校公司的情况, 尽力在原则性和灵活性上找到平衡点。同时要建立并始终保持与编辑, 与计划、排版、美编等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获取判断稿件轻重缓急程度的依据。只有信息传递得更快、更充分, 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才能得到保证。

校对管理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收校样时, 管理人员应及时清点原稿、校样以及发排单, 若缺页应及时与编辑沟通索要。稿件交接时, 必须履行签字手续, 避免稿件丢失。返回的稿件应该完整齐全, 校对人员或外校公司单方面原因致使稿件丢失、损坏, 相应损失要进行赔偿。

(2) 接收和派发加工稿件, 必须准确注明收校时间、发校时间及要求返回时间。因特殊原因延误交稿, 要求外校公司及时与管理人员说明原因。特别是外校公司在领取稿件时应看清稿件上标注的交稿日期, 若无异议则必须将稿件按时交回, 若有异议须及时提出, 由管理人员根据生产情况另做安排。要求外校公司按能力承接校对任务, 如屡次发生因工作量饱和而延误校对周期的情况, 将减少其活源分配。

(3) 为了提高校对质量, 增强服务意识, 要求外校公司根据社专业范围和出版风格, 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加强自主培训。为了使外校对社内的服务更有针对性, 社里将不定期对外校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及业务交流活动, 并将组织相关的考核评比。

二、加强学习, 增强质量意识、政治导向意识

大家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 在市场竞争中, 质量能塑造企业形象, 质量能塑造品牌, 成就品牌, “只出一两本好书不能创牌子, 出一两本问题书就能砸牌子”。优质的质量是连接出版社与读者的纽带。校对工作要始终把质量管理放在首位, 质量考核要统一记错标准, 下一校次为上一校次把关, 通过外校与外校之间互查, 内校与内校之间互查, 内校与外校之间互查, 留存校对质量单, 差错率超标对其校对费用予以扣减或扣除。出版社每月考核校对的质量合格率, 并将统计结果公示。

严谨、认真、有责任心是校对员最基本的素质, 只有如此才能对稿件负责, 对作者负责, 对广大读者负责。良好的文字功底是一名校对员的基本条件。在工作中善于学习, 及时关注各个专业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新突破和新成果, 以便能对相关的名词、术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准确的把握。加强对语言与逻辑的应用能力。语言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 同校对工作密切相关。因此, 校对人员应注重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养成勤学、勤问的习惯。在工作中应广泛涉猎, 多了解各个专业的知识, 才能在游刃有余。

校对人员要对有政治问题的、民族的、宗教的、外交内容的图书更加警醒, 要严格把关。在日常校对工作中, “要提高政治意识, 绷紧政治这根弦”, 碰到这类疑问, 对于疑问, 校对人员千万不要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校对工作要严格, 要科学, 才能为出版社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 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 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几年, 机械工业出版社加大力度发展有能力的外校公司, 稿件外包达75%, 社内校对主要承担整理、核对和出科检查工作。全面推广加工业务外包, 落实书稿社外校对能力, 形成企业轻量化发展格局, 尽可能利用社会力量解决社内校对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 有效提升校对工作的生产能力、加工效率, 可以把社内校对人员的能力提高到“校是非”的层次上, 让他们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图书整理核对工作。同时, 这也是对时下核心城市日益提高的人工成本所做出的有效应对措施, 合理地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篇9:校对职责

一充分认识校对工作的重要性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完善。校对工作与编辑工作是同时出现的,随着出版行业大规模扩张。校对工作逐渐走向专业化,但校对工作作为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基本属性并未改变,它是刊物文字质量的把关环节。校对是刊物付印之前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保证刊物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一切差错都应被消灭在校对环节中。编审环节的错漏还可以通过校对来弥补,但校对环节的任何错漏都将无可挽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校对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刊物水平的高低。所以说,如果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校对队伍,刊物质量就不会有保障。

二树立编辑意识

所谓“编辑从校对做起,校对向编辑学习”之谈,实则说的是编辑和校对的关系,亦即做好刊物的校对工作要求校对人员应树立编辑意识。

当前,刊物基本实现了采编全程电脑化。在这种情况下,校对工作与以前相比有很大变化。采编网络化催生了校对的编辑职能。从校对方式来看,校对程序得到简化,是一人独校,单独作业;从校对重心来看,从“死校”,即校异同,只要求校对人员忠实于原稿,到“活校”,即校是非,要求校对人员尽量发现是非,提出质疑。由此看出,在采编电脑化条件下要求校对人员除直接判断文字、语句、语法、标点、版面常识等方面的差错外,还承担查找编辑工作中“漏网之鱼”的责任,其编辑职能明显增强。

三提高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的校对员应具备如下的心理素质:

1.专注投入的心理素质。校对人员在校对稿件、版面时要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致志、一门心思做好自己的工作,要有心平气和、心静如水的工作状态。校对人员要有较强的控制力,一旦开始校对工作,就要做到四大皆空,对其他事情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当然,长时间看文字眼睛和大脑都会产生疲劳,精力就会分散,这时的工作效率、质量就会下降。一旦校对过程中出现疲劳感时,不要强迫自己集中精力工作,可以休息一段时间再继续,这样更能提高效率。

2.锱铢必较的心理素质。校对工作看似简单,其实繁杂,如有顾及不到之处就会出差错。因此,校对人员要做到:一是严格执行校对程序,不论时间如何紧,领导怎样催,都要坚持校改检查制度;二是不放过任何疑问,发现的问题要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后方可放行,不怕麻烦,一切以刊物质量为重;三是不厌其烦地做好衔接工作,校样、改样要分清,改错比对要一一核查。

3.热心团结的心理素质。校对有时会受到各种指责,弄得左右为难。这就要求校对人员要自己脱出机械校对观念的束缚,积极热心地参与进去,争取工作上的主动。一是热心地将原稿上明显的错字、别字、病句改过来,并告之编辑;二是将自己吃不准的疑点向编辑提出,请编辑核查;三是将一些不规范的用词用法规范起来。校对人员应热心与排版人员协作、与版面编辑协调、与稿件编辑协同、与助审终审主任总编配合,为自己创造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

4.虚心好学的心理素质。校对工作要求校对人员对语言文字有独特的敏感性,具备较深厚的文字功底,善于“咬文嚼字”,这就要求校对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博采众长、提高素养,常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对做好校对工作是非常有利的。一个人再努力,毕竟自己的能力有限,向同行学习好的工作方法、技巧,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提升自身素质是一条捷径。校对工作做得再好也难免出错,少不了受到领导的批评,这时要从自身找原因,发现自己哪方面存在问题,及时纠正,不留后遗症。

四丰富知识储备

现阶段校对工作已由“校异同”为主向“校是非”为主转化,校对方式也由专一校对向校对编辑方向发展。因此,校对人员要具有政策理论知识、法律知识、标准化知识,规范化知识。同时,要有对一工作负责的精神。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新变化,这就需要校对人员转变观念,本着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的精神,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认真校好每一篇稿件,这样才不辜负社会赋予的责任及读者的希望。从某种意义上讲,要适应现阶段刊物要求,校对人员不仅要具备较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更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应陔成为一个“杂家”。譬如,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杂家”在校对实际中也会碰到不熟悉的问题,要想在校对工作中做到准确无误,必须善于利用各种工具来解决问题。网络的普及为校对人员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几乎无所不包的数据库。因此,校对人员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来查找资料,解决实际问题。

五提高业务能力

做好现阶段刊物的校对工作,平常应不断地学习业务知识。譬如,某些专业刊物并不单纯刊登该专业的论文,同时还包括社会、历史、生活、科技、经济的以及国际的内容等,校对人员如果没有业务知识以及相关方面的知识储备,对稿件中的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就难以作出正确判断。又如,政策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变化,那么,刊物校对人员要关注政策的变化,校对人员对文稿中的政策引用是否准确等要心中有数,这就要求校对人员及时掌握政策的最新内容,及时发现问题。

六处理好编校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技术进入出版领域后,刊物的采编在一个局域网上进行,记者、编辑丢掉了纸和笔。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原稿不复存在,校是非成为校对的主要功能。

由于编辑人员是稿件的审读者,对原稿的来龙去脉比较了解,所以校对人员在发现问题后,要及时与编辑交流,共同解决稿件中的疑问。这样不但能解决问题,而且还可开阔视野,并能获取新的知识。最重要的是,校对和编辑的共同把关,对提高出版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篇10:校对小心得2

关键:打好基础功

就像是1里面说的一样,所谓的校对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像是小丸子里面说的一样:“想要学会跑步,先学会走路。”这在任何职场上都是一样的。虽然承认有例外,但是想要从0直接跳跃到100,还是非常困难的。

篇11:校对规范

为保证校对工作的有序进行,减少出版错误,提高校对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明确校对目的

校对是保证稿件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校对必须高度负责,认真细致,树立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作风。

(1)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

(2)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3)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4)清除错别字。(5)解决和消除任何疑点。

2.把握校对标准

(1)校对以原稿为准,不得在校样上随意增补、删减,发现原稿错误及编辑处理的疏漏和失误做出标示,由编辑对原稿、校样予以处理。若作者提出修改时,要尽量坚持不动版面、不动字数的原则,减少改版的麻烦。

(2)准确使用校对符号,消灭错字,补齐遗漏,纠正版式错误,严格执行三校加点校制度,保证稿件质量。

(3)校对时要注意版面的规范、美观,排版的合理。校对差错率要保持在万分之二以下。

3.遵循校对的程序,执行三校制

(1)一校:侧重对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的一致,纠正版式错误,对有疑问处作出标示。校后通读一遍。要求作者不能对原稿做大的改动。

一校是在初稿完成之后,进行的第一次修改和审校。要求我们在初稿时,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编辑要求一步到位,严格把握“稿件关”。对稿件中的有关法律法规、原则性问题、敏感性话题等做出正确的采用或避免。

①文章中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产品的生命,如果导向出了偏差,就可能把人们的思想搞乱,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比如,某年《中国石化报》为配合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禁令》的宣传落实,在头版头条发了一组青岛大炼油安全施工的稿件。一篇是一位工人在高4米的钢结构上进行焊接作业,起身时不慎从高空一头栽下,因按照要求系了安全带而化险为夷。另一篇是7名工人因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而被辞退。而配发的编后则指出:严格执“法”就是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执“法”不严,必然会给职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生产安全埋下隐患,这是无数鲜血书写的教训。稿件刊发后,引起强烈反响,有力推动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作为审校者的我们看到这样的稿件就要有职业的新闻敏感,能够预知出发表后将要产生的社会效果。反之,具有错误观点的,不利于团结稳定、凝聚人心的稿件,要特别注意审校,大胆地提出质疑,作出必要的处理。

②严肃的法律法规。比如,对县以上人大的报道,必须严格区分“人大”和“人大常委会”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应是“人大副主任”,而是“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这样表达才符合宪法的规定。

③敏感的政治问题。稿件中涉及台湾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来操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在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名称连用时,要格外注意不要漏写“国家和地区”字样。对台湾当局“政权”系统和其他机构的名称,特别是“台独”之类的词语,必须加引号使用。比如,台湾“立法院”、“中国石油公司”。

另外,“文革”、“文化大革命”也必须用引号。审校一些有关敏感问题的稿件时,一定要坚持新闻宣传要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的原则,并且慎重把关。

(2)二校:校对时要确定一校校出错误已改正,纠正版式错误,并对文稿中的疑问予以处理,填补遗缺,统一体例。

这次审校主要看语法修辞上有无差错和毛病;对一校中的稿件疑问给予正确的处理;检查多、漏、错文字及标点、符号错误;核对标题、署名,文中人名、地名、数字、公式是否符合正规;检查是否缺字、多字;确保一校中的那些问题已经解决。同时解决一校中未能解决的其它问题。

①关于人名的正确性,尤其是一些领导的姓名职务。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领导人的姓名、职务都不得有误。比如,前几年有人这样写“江总书记和克林顿总统的高峰会谈”,而总书记是党内的称呼,国与国之间应该用当时江泽民同志担任的国家主席的身份。如果报道政党之间的活动,则主要是用党内职务,比如中国共产党和朝鲜劳动党等等。

②注意诗词名句的引用,需要和原作对比校正,确保无误。比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其中的“浓妆淡抹”应作“淡妆浓抹”,指由淡变浓,由浅入深。

③注意地理名称的正确性。比如,“在巴山深处的十万大山里”不正确,巴山在四川,十万大山在广西。

④确保专业知识正确无疑。比如,“烯土精矿前处理技术”中的烯土应是稀土,稀土元素是17种元素的统称。烯指烯烃。又如:“沼气燃烧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不合常理,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⑤核实相关的重要数字。比如,“石油储量达到7亿吨、天然气储量有800万立方米的土库曼斯坦也正在改造基础设施„„”数量太小,令人疑惑就需要查证。还有数字后面有“万”、“亿”等作单位,一定注意不要丢掉。

⑥一些语法的修辞搭配问题。比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绝不在于召开会议的多寡。其中的“发展”与“多寡”是不搭配的,可改为“社会生产力能否发展”。或者“人均收入超过千元以上”中的“超过”和“千元以上”相矛盾,需要去掉其中之一。

⑦形近字的区别。要注意区别的简单字形有:己、已和巳,拨和拔,末和未,人和入,土和士,刀和刁。复杂字形有:微和徽,赢、羸和嬴,辩和辨,崇和祟等等。这些字虽然只有细微的变化,但是一旦在文章中用错,便会导致歧义或令人费解。

⑧同音字区别。学力和学历,“学力”侧重学问上的造诣与能力,“学历”侧重强调的是曾在哪个学校上学的经历。权力和权利,“权力”侧重于指职权,“权利”是指规定可以享受的利益。这些词语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不可通用,要仔细分辨,正确使用。⑨易混字区别。“腈纶”错成“晴纶”,腈纶是用丙烯腈合成的一种纤维,“腈”不能写成“晴”。“九州”错成“九洲”,“州”是传说中大禹治水将中国分成“九州”,后来“九州”成了中国的别称,没有九洲之说。“家具”错成“家俱”,“具”指的是用具,“俱”是副词全、都的意思,家俱一词不存在。“陷阱”错成“陷井”,“井”是象形字,意为水井;“阱”是形声字,意为陷坑,井不能替代阱。

⑩不恰当的使用成语。成语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不可随意改动。比如“尽如人意”,否定用法是“不尽如人意”,没有“不尽人意”一词。“再接再厉”,“厉”通“砺”,意思是磨砺,原意是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前都要先磨一下嘴,以备再战。“山清水秀”和“青山绿水”,同样是在形容山,却用了不同的字。

(3)三校:校对时要确定二校校出错误已改正,对校样进行综合检查,清理差错,确定版面格式。

由稿件最初的审稿来审校,此次校对过程中,需确定二校校出错误已经改正;对各期稿件进行综合检查,整理和解决前期遗留的问题,认真地核实每一处不确定的疑点,确定版面格式,保证无误。

4.明确校对内容

(1)检查多、漏、错文字及标点、符号错误;核对标题、署名,文中人名、地名、数字、公式。

(2)检查版面、格式,图表位置及表题、图题,字体、字号、字距和行距。(3)检查标题位置、层次及转行,注释、参考文献及序号,核对中英文目录及页码与文章的一致。

(4)检查目录及对应的页码、刊眉、页码顺序、版权,封面、封

二、封

三、封底的文字、刊号、年月期号。

附录一:数字用法规范

(一)20世纪80年代不能写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不能写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 1987年10月17日 4时35分

说明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二)1980年不能写成80年 1950-1980年不能写成1950-80年 说明年份不能简写

(三)1996-09-12 说明月和日是个位数时在十位上加“0”

(四)丙寅年十月十五日 康熙十五年 星期一

说明夏历和清代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星期几一律用汉字

(五)一个人 三个单位 两本书 三五天 十三四吨 七八十种

说明不表示科学剂量和不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的一位数用汉字;以相邻两个数字(一、二、„„九)表示概数用汉字,数字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六)几十架次 十几天

说明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

(七)25千米不能写成2万5千米

说明阿拉伯数字中间不能夹有单位数词

(八)二万五千里长征不能写成2万5千里长征 说明具有色彩的语句用汉字

(九)1℃~15℃

60%~68%不写成60%-68% 说明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值范围时,最好使用波纹连接号“~”

(十)五四事件不写成“五·四运动” “九一三”事件

“一二·九”运动不写成“一二九”运动

说明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涉及1月、11月、12月的,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知名度高的不加引号)

(十一)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84062部队国办发[1999]9号文件

附录二:稿件中遇有哪些情况不能拆开转行

1.整个数码

2.年份 3.连点

4.数码前后有附加符号(如:÷30,50%,φ5,100°C,~20,75kg,60g等)5.带有正、负电荷或正、负离子的数(如a+、b-、a+++、b-)6.分子式前有键号和基号(如一,>)7.简单的分子式(如H20)和不以键联系的化学结构式(如化学式)8.单项的积分式、行列式、矩阵式 9.分子、分母均为单项分式 10.一个根号包含的根式

11.用外文字母组成的算符[如:cosβ,数学符号(x)] 12.限制符号的字母与符号(如△ABC□CDEF)13.有上角指数或有上角标、下角标的数 14.文中的文献标号及脚注标号 15.注码和它相连的一个字不能分开 16.汉语拼音音节(如shuang)

附录三:校数学公式应注意些什么? 1.在校对公式时,内容正确、排式美观,是我们应注意的两个方面,而尤以前者为重点。2.校对公式,应严格依据原稿或教材,可以提出问题,但绝对不得擅自改动。

3.校对数学公式,要熟悉教材,做到对公式的排式心中有数,如大小写、上下角、正斜体、黑白体、哪种外文(英、俄、希„„)等,在校对时,这些都要逐一核实。对易混淆的外文,如拉丁文必须辨认确切。常见错误有:字母本身颠倒,正体、斜体混杂,字号错误,上角、下角放错等。可见,校对公式必须特别仔细。

4.一般公式的排法,以另行居中为原则。

5.公式前简短的说明,可与公式同排一行;如公式较长,可单占一行,但要在公式的上一行。

6.在同一处排有几个公式的,各公式可以等号为准上下对齐。7.公式中的字距、各种符号、缩写字和前后字母、数字之间,都要适当空开(如空l/4)。但一个外文单词或一个整体数字之间,都不要有空间。

8.公式转行,一般要求不要翻页转行。转行可选在=、<、~等之类的关系符号处转行;做不到的,可选在+、-等项与项之间转行。=号转行,上下要对齐;+、-号转行,要低于=号。

9.公式中的线,如“-”(半字线)、“—”(一字线)、“——”(两字线)有不同的含义,务必按原稿正确使用。

10.在校正公式转行时,校样上要作出明确记号;在写外文时,要写印刷体,并注明哪种外文及字体、字号、地位。

附录四: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引用的话如果是完整的,末了的句号(或问号,叹号,省略号)置于引号内。如果引号内的话只是句子的一个成分,则末了的标点符号不引用。

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分三种情形,例如:

1)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①“先喂饱你!” 2)“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②“我十分满意!” 3)“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③

说明:例1)是说话人在前,说话在后的情形,例2)是说话人在中间,此前此后都是他说的话的情形,例3)是说话人在后面,前面是他所说的话。上述三个例句中的①②③处分别用冒号、逗号和句号,这是由引号所引发的固定搭配,不能变动。

间接引用是把某人的原话非正式地、不完整地、随语意拈来放在自己的话中的引用。这类引述如果不作明白交代,就很难发现它是引用。例如:

4)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5)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6)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由4)、5)、6)我们可以看出,跟引回号在一起的句号或逗号,都要放到引回号之后。如此相对照,直接引用是完整地明引某人原文,句号或逗号等打在引回号之前。

一般地说,起引号跟引回号要成对用,但也有例外,即一段接着一段地直接引用时,中间段落只在段首用起引号,该段段尾却不用引回号。例如某人说了五段话,则第一、二、三、四、五段的段首都要用起引号,第一、二、三、四段段尾却不用回引号,回引号只用在第五段末。另外,引号里面又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7)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这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

引号除了引用外,还具有强调的作用,例如: 8)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9)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另外,引号还有反语的效果,用来表示讽刺和嘲笑。例如:

10)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例10中的引号,表明秩序是不合理,文明是自我标榜,其实一点也不文明,用的是反话正说,具有嘲笑的客观效果。

附录

五、校数字应注意哪些问题

我国出版物上常见的数字,有下列三种: 汉字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 阿拉伯数字123456789O 罗马数字IⅡⅢⅣVⅥⅦⅧⅪX„„

汉字数字还有大写的壹贰(式)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现在大都只在单据上使用。另外,还有两(二)、廿(二十)、卅(三十)等。

阿拉伯数字由于书写方便、表达清楚,特别在数学上运算方便,已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所采用。在我国的出版物上,也在逐渐取代汉字数字。《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中说:“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因此,我们在校对时,也要遵循这一规定。

罗马数字一般只在少数地方使用,如在书中作为序码使用。

校对数字首先应保证正确无误。其次,要注意数字的统一。常见最易混用的是年月日数字,前面写作“1925”,后面又写作“一九二五”;还有的是年份用了阿拉伯数字,而月日却用了汉字数码,如“1980年四月三日”等,此种情况应按规定一律统一为阿拉伯数码。

汉字数字的表达应准确,如“二十五”不能误作“二五”、“三十四”不能误作“三四”。因为邻近的两个汉字数码并列连用,表示概数(连用的两个数字间不应用顿号隔开),如“三四个”“十三四吨”“四十五六岁”“十之八九”等。

汉字数字的大写或小写,用法也要一致,不要一忽儿写“一二三四”,一忽儿写“壹式叁肆”。而当用大、小写来表示文章内容的不同层次时,则要注意不要用错了地方。一般应该用大写数字来表示大的范围,而用小写数字来表示小的细节。

应用阿拉伯数字时,要注意数字的分节和排式。分节指的是国际上通行的三位分节法,即如果是个五位数字,在三位和四位之间断开。按《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断开处,应空半个阿拉伯数字字身宽度作为分节的表示,而不得用加“,”(分位撇)的方式来分节。这种分节,也应全书统一,不能一会儿分,一会儿又不分。表示年份的数字,即使是四位数,按惯例也是不分节的。

当多个数字排成表格形式时,数字的个位或小数点要上下对齐。这样,不仅是为了形式美观,也便于阅读、比较、运算,可以有效地发现和防止某些错误。

在文字间夹排阿拉伯数字时,两者间宜稍加空,以示醒目(一般空半个数字位置)。一个数字宜排在同一行内,数位不多的数字(如十万以下),尽可能不要分成两行排,可在文字上增删调剂位置。数位很多的数字,不得不分成两行或几行排时(如圆周率),要在分节处断开转行。作为专门名词的数字(如农药1605)不得分两行排;算式、公式中的数字,不能分作两行排,只能在符号处转行。

在目录页上作为序码或页码的数字,前者不要单独排在行末,后者不要单独排在行首,至少要带上一个(标题)字。一本书内,各级序码数字的字体、字号,也要注意前后统一。

上一篇:运动会的广播稿:青春的意义下一篇:针对天线口网络规划设计的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