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与教育技术

2024-05-20

职业学校与教育技术(精选十篇)

职业学校与教育技术 篇1

关键词:体育教育,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一、引言

对于大多数人们来说, 体育教育是一项通过身体锻炼来对身体塑造以及体质进行增强的教育过程, 通过体育教育, 我们可以对自身的意志品质及内心修养进行有效的提高。而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 新的含义也融入到了体育教育中: 它不仅仅是为了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 还是一项包括社会经济、人文、政治各方面的一项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其不再仅仅为了个人而服务, 而是为了我国社会的经济与政治而服务。对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 体育教育主要是对学生的认知、科学锻炼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

二、体育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

作为一名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 即将面临着工作与社会的考验, 而在进入社会后要想能够比较从容地进行适应, 就必须对自己的各方面进行正确认识与自我评价, 从而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今后道路的选择制定一个良好的目标。通过这个过程, 在今后工作多变的环境中才能够更好地适应。

而在学生在职业技术学校的学习过程中, 体育教育对学生的上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不仅是当前社会下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还是学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所以其对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身体素质方面来说, 体育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实际运动中增强自身的体质, 提高身体各个部位的运行效果。从心理层面来说, 体育教育能够使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 从而使自己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能够保持朝气蓬勃、心情愉快。同时, 通过体育运动的影响, 还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增强。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体育教育不仅能对学生的生理层面进行很大的提高, 还能够使学生在心理层面也得到有效塑造。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能够有着强壮的体魄以及优秀的心理素质, 从而能够使学生有能力完成各种学习、工作的任务, 并为学生日后的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育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策

1. 竞争意识

现今社会是一个机遇与竞争并存的社会, 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竞争的压力。而竞争的意识正是和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联系, 在体育项目中, 人们都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对最终的胜利进行争取。而体育同社会一样, 每个人都在相同的起点与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争取着最后的胜利, 可以说, 体育就是竞争的最好培养方式。而学生在体育项目的锻炼过程中, 通过其对力量、能力以及潜能各方面的发挥, 渐渐培养了其优秀的竞争意识与顽强的拼搏精神。

2. 开拓精神

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 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生活及学习的兴趣, 充分地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发挥。在这种充满乐趣的过程中, 能够渐渐地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开拓精神进行有效提高。在体育活动中, 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内做着各项有益于身心的运动, 并在体育项目的进行中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自身兴趣与心理特征就会得到充分的表达, 进而得到其创新意识及开拓精神的有效提高。

3. 适应能力

体育教育还可以对学生在不同条件与环境下, 对其各项能力进行培养。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日后身处多变环境下的应变能力打下基础。作为体育教育的实行者, 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场地变化的不同, 因地制宜的对器材以及学生进行合理的安排, 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在体育竞争的过程中, 还可以在学生失败、成功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适当的安慰与表扬。久而久之, 就能够培养出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 及时适应并合理地对心理进行调节的能力。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 任何人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一些压力与挑战, 而通过体育教育, 则能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素质, 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来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4. 增强体育知识

通过体育教育, 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健康知识。通过体育知识的传授, 学生可以对更多的体育活动进行熟悉, 并因此充分的享受到比赛的乐趣。而通过健康知识的传授, 则可以使学生更熟悉自身各项身体变化的规律, 从而可以在日常的体育锻炼更懂得保护自己。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

5. 组织管理能力

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 有着很多集体运动项目的存在。根据数据表明, 经常组织体育活动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展示出其过人的组织能力。因为体育项目中的队伍可以视作是一个小的活动团体, 而作为其中的组织者, 会因为经常在活动中进行决定, 做出决策,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组织能力的锻炼。而由于在集体项目中, 每个人同其他人都会有着紧密的配合与联系, 这就需要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具备一定的沟通与管理的能力。而无论是组织能力还是管理能力, 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6. 良好的道德准则

在体育活动中, 无论是哪一种运动都有着相应的规范与准则, 而作为参与者每个人都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各项运动, 相反如果在运动过程中违反了规则, 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同时在集体活动中, 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所扮演的位置, 而每一个位置都有着其要求的行为准则与责任, 而作为参与者就需要按照自己的位置要求进行相应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 就会对学生培养出良好遵守法律法规的观念以及对自身角色的责任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通过运动过程中不断的失败、挫折, 可以使学生在不利的局面下依然遵守相应的规则进行体育运动, 而不是在不好的心态下进行违反规则的行为。通过这种体育教育, 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守法意识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 体育教育无论是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塑造,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职业技术学校在体育教育工作中要将其同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充分挖掘学生在日后踏出校门职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能力与素养。使学生在培养自身体魄的同时, 逐渐完成各项职业能力的培养, 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曹桂祥.试论职业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世界, 2011, (11) .

职业学校与教育技术 篇2

本章重点提示

本章的主要内容阐述职业继续教育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介绍职业继续教育的基本内容和类型,说明不同类型职业继续教育所具有的不同功能。

第一节 职业继续教育提升专业

技术人员职业素质与能力

一、职业教育的一般含义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职业教育,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类型之一。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

二、职业继续教育.含义

职业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世界经济社会对职业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继续教育实践领域不断发展,研究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和深人,特别是终身教育思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对职业继续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方法等都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和实践,继续教育科学研究也有了重大发展。第一,职业继续教育是一种成人教育。

第二,受教育者在学历上和专业技术上已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和水平。

第三,职业继续教育的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信息、新技能。

第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新补充知识,扩大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本职工作的需要。.历史渊源

继续教育是在20 世纪30 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教育工程,称之为CEE(Continuing Education Engineering)。目的是把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再次进行必要的培训,以便更快更好地适应迅速发展的生产需要,完成越来越难以掌握的新技术、新产业规定的任务。当时美国许多大学都设置了工程技术革命专题讲座和培训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 世纪60 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人发展和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人们普遍地认识到继续教育工程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国家开始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强有力地推动这一工程。英国政府多次提出要重新考虑教育和培训的作用。德国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继续教育工程的范围、对象、要求和方式。日本政府也提出,企业应该重视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人才战略需要跨出一个误区:人才老化、人才知识陈旧、人才专业领域无发展、人才培训基地固步自封、人才继续教育工程盲目性和无效性。1962 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专门邀请了各国专家成立了“继续教育工程国际专家工作组”,对各国继续教育工程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讨和论证,并介绍和推广了先进经验。此后各国继续教育工程如日中天,所设置的继续教育组织和机构也如雨后春笋。

例如,美国设有美国工程教育协会、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使其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生

毕业以后,必须通过国家级的相应证书考试,才能取得工程师、律师、医生、护士等从业资格。还有了一系列专业资格认证,如美国财务会计认证(ICMA)、美国房地产协会的注册房地产投资师资格认证(CCIA)。英国拥有一套国家资格证书框架,囊括了各种学术和职业资格。新加坡国立大学通过设立工程师活动中心这一公共组织实施对外、对内短期课程、特殊学生计划和研讨会等形式完成继续教育项目。菲律宾通过学术科研伦理教育和设立专门组织来推进工程道德建设,通过学术、科研伦理教育增强工程师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设立机械工程师协会、民间工程学术机构、技术教育团体等专业组织推进工程伦理教育。这些机构和组织每年召开会议讨论工程伦理,并将与会论文出版发行。可见,当代继续教育已经发展成为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宽门类、多样化、灵活性地开展的包括准学历教育、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各类行业、专业培训的大众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 .发展过程

(l)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创始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末)。在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创始阶段,个人和团体对继续教育的研究水平还比较低,处于刚刚起步水平。主要是在学习目的、学习能力、成人教育学等方面获得了初步成果。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主要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研究方法简单,逻辑不够严密,研究结果有较大的出人。第二,研究问题较为分散,不系统、不深人。第三,研究人员只重视成年人学习方面的心理研究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研究,如历史研究、哲学研究等。第四,研究成果大部分都是由社会学家所取得的。第五,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如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国家。第六,研究规模不大,进展不快,还没有能够真正显现出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2)继续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继续教育理论研究进人了一个质的飞跃发展时期。由于世界经济社会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实践领域不断发展,研究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和深人,特别是终身教育思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对继续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方法等都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和实践,继续教育科学研究也有了重大发展,社会科学家和继续教育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对继续教育的实践领域进行了深人的探讨,并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和学术成果。如:《 成人教育—一个正在形成的大学领域的概况》 一书不仅概括了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专家、学者对此领域的基本认识,而且阐述了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作为大学专门研究学科领域的性质和范围。20 世纪60 年代,美国教育界最出名的教育家马尔科姆·诺尔斯(Malcom Knowles)提出了要重视成人学习者的个性和优势。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对有关成人智力的心理实验研究十分引人注目,相继出版的《成人生理心理机能的发展》、《关于现代人学习的问题》、《成人学习心理学》等专著,充实了成人学习和教育理论。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对继续教育研究的深人开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1970 年法国教育学家保罗·郎格朗发表的《终身教育引论》一书和1972 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的关于国际教育策略的研究报告(题目为《学会生存》)都提出了传统的学校教育体制必然为终身教育体制所代替,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发展方向。这对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研究持久地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20世纪70年代起,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与社会结构和变革的关系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巴西著名的教育家保多·弗莱尔(Paulo Freire)主张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促使社会和政治的变革,他的主张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继续教育研究最引人注目的发展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国际范围内继续教育比较研究的广泛开展增强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进行研究的需要,促使有关细续教育的国际会议、合作研究、资料交流空前的活跃。另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继续教育领域的复兴,一些西方学者开始运用域借鉴马克思主义观点来控制和影响继续教育过程,为继续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综上所述,职业继续教育理论及研究表

现出如下特点:一是继续教育学科得到建立和发展;二是建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组织;三是其研究受到了各国普遍的重视和支持;四是国际间的继续教育比较研究广泛开展。4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发展特点

职业学校与教育技术 篇3

关键词:职业学校;人文教育;高素质

中国分类号:G718.5

在人文“学问”传承的人文教育领域,职业教育如何在传承中实现自身人文教育的创新,既是职业教育面向新时代的实践问题,又是教育理论需要给出诠释的理论问题。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教学工作,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作为高素质劳动者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蕴涵了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新的视野。

一、职业学校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缘由

“生活”是一个普通的字眼,是因为它与每一个人的日常活动紧密相联。“生活”又是一个美妙的词汇,因为由于人们的信仰、价值与态度及条件和环境的不同,创造了千姿百态的场景。

(一)传统的人文教育与职业生活需要之间的冲突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社会文明水准的不断提高,使得职业岗位和物质精神产品的文化内涵不断加深。现代社会经济与文化互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中的文化含量不断增大,文化的作用愈益突出。这种特征,表现为大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表现为物质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使得文化对经济的推动力日趋重要。文化对经济的这种作用,已经在千万个职业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显现出来。

(二)职业化内涵的启示

在发达国家,企业及员工的职业化意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基本意识,职业化已成为劳动者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基本途径。以国际通行的概念分析,职业化的内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人事相宜”为追求,优化人们的职业资质,二是以“创造绩效”为主导开发人们的职业意识,三是以“适应市场”为基点修养人们的职业道德。对于职业资质来说,包括职业岗位需要的和任职者供给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二者的相宜是职业化的基本准则,以面向职业生活为基本态度,体现了对技术与人文素质的整体要求。职业化的要求,对我们深入理解职业人文教育的职业价值问题、人的发展性问题以及如何促进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三)职业学校生活是职业人文教育的本源和载体

陶行知先生指出“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教育源于生活,与社会生活保持着紧密联系。对于高素质劳动者来说,追求理想的职业生活状态是其自我实现的核心内容。职业生活状态与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事业成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个体社会生存能力的基本标志。现实情况也是如此,人们往往把职业目标的选择与社会生存状态的追求联系在一起。

二、职业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素质的主要涵义

(一)以适应职业学习生活为目标,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主体性水平

职业学习生活蕴涵了社会经济、自我实现等多方面的价值,对这些价值的体验形成了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涉及学习者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3]。因此,职业人文教育如果离开了职业意义,或者只涉及理智的方式选择教学内容、组织开展教学,是难以促进学生自觉地发展的。另外,学生对职业意义的理解伴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深入而加深。實施职业人文教育要以职业意义为基础,要把职业的审美性、伦理性、艺术性和社会经济意义等情感与价值的理解和内化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根据理解力的发展规律,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意义学习。主体性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有着多种表现特征。如果从教育所期望的学习结果来衡量主体的发展水平,职业人文教育除了表现在具有情感价值的意义性学习以外,认知性的发展仍然是重要的方面。

(二)从职业学习生活的整体要求出发,加强人文知识的应用教育

从职业生活对技术与人文教育的整体要求出发加强人文教育,必须提高人文教育在课程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课程及其教学,都要承担人文教育的任务。因为,即使是一门纯技术的课程,它也是人化的结果,更何况它的教学过程是在人与人、人与组织及制度的关系中展开的,所以,任何一门课程和它的教学都普遍地存在着人文教育的涵义。当然,就一门课程及其教学而言,有其自身的核心任务,或侧重于技术或侧重于人文或人文与技术的结合。第二,当前大众对物质精神产品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职业学校人文教育不仅承担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还要承担人文知识应用教育的重任。第三,要充分发挥学生对职业价值体验的积极作用,把“包括与创造性或系统改进有关,维持整个组织工作效率的人文要素”,纳入教学目标和过程之中,使得人文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三)创建民主的教学制度文化,以提高学生对社会企业制度文化的适应性。

开放、民主、公平是现代社会企业制度文化的普遍趋势。建立以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校园制度文化熏陶学生,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制度文化的有效途径。这种熏陶可以从学生在教学中的权利运用和责任落实中展开。从权利运用的角度看,要使学生具有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参与、建议权,教师的选择权,教育教学过程的监督权,教育教学的评价权;从学生的责任来看,要使学生落实好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责任、执行教学制度的责任。以适应和超越于当下社会企业制度文化发展状态的学校教学制度及其良好的运行,将为学生学会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企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提供范式、积累经验。因此,要把面向职业生活的高职院校教学制度文化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资源,进行教育意义上的创造性建构。开放、民主、公平的现代社会企业制度文化,是在民主对话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杨柳.高职院校就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J]湖州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职业学校与教育技术 篇4

一、特殊学校职业教育的现状

1.师资缺乏,专业能力偏低

目前,特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着职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现有的老师大多是从普通学校中途改行过来的,专业能力偏低、教育教学技术落后等问题。

特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般包括康复教育、文化课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块,道理上应该配备相应的师资。但是,我国培养特教师资的各类院校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所培养出来的教师往往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加上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特教教师的教学经验得不到丰富,教学能力和水平受制约,处于较低层次。

2.职教项目单一,指导思想偏离

职教项目单一,不能根据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难以适应未来市场经济社会的需要,这可能是当前各特校的共性。比如:有的学校只开设了缝纫课,而有的学生喜欢理发或修理、烹饪等,可学校又没有开设这些课。有的学生有绘画、舞蹈的天赋,却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单一的职教课,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也为学生将来就业埋下了隐患。

另外,部分学校仍片面追求文化课的成绩,只重视语文和数理化教学,其他科只作为副科,可上可不上,职业技术课就是搞清洁卫生。

3.资金政策和扶持缺位,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特校职业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没有用于职业教育的专项资金,特校开展职业教育所需经费,只能通过学校创收或社会赞助解决。办学必备的物质条件准备不足,教学设备、实习基地问题得不到解决,职业教育就成了空中楼阁。

二、特殊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1)树立正确的残疾人教育观。残疾学生生理残障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事实上,残疾人不是残废。对于听障人而言,听力损失使他们在与健全人的沟通上产生一些障碍,但他们的智力、学习能力、劳动能力并没有受到必然的损害。除了部分对听觉有特别要求的行业外,工业、农业、手工业、服务业、美术工艺等正常人能做的职业,很多听障人都可以从事。耳聋学生的职业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发展情况不同,随着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随着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的生理缺陷得到进一步补偿。而且聋生还具有眼明、心静、手巧的特点,他们工作中完全有可能做得与健全人一样好,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可超过健全人。只要实施合适的职业技术教育,他们的潜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2)树立知识教育与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观念。特殊教育学校是几种教育要素有机结合的整体。要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自食其力,必须注重提高他们的文化、职业技能等综合素质,两者兼备才能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2.加强职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1)上级主管部门在配备特校教师时应适当配备一些专职教师。

(2)挖掘内部潜力。首先,要加强培训,让特校中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分别进行工艺美术、烹饪、按摩、美容美发等的专业技术培训,扩大职教队伍。其次,让具有某方面专长的教师担任职教工作,让他们边学习边教学,学用结合,在学习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中成长一批专业教师。再次,选派教师到工厂企业、兄弟学校参观学习,结对拜师,开阔眼界,熟练技能,提升一批专业教师。最后,聘请专业人员作为特校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来校进行培训、指导,培养一批专业教师。

3.加强课程的开发,建立完整的职教体系

中学阶段重点做好专业分流,文专并进。学校应从七年级开始设置职业劳动课程,教学简单的职业理论和操作,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在完成文化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实行专业技术课程分流教学。在学校课程安排上,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大胆的改革,可全校上午集中上文化课,下午集中上活动实践课、职业技术课。在职业技术课上,采用打破年级界限,按智力、能力、爱好自由选择,适当调整的方法,保证每一位学生能较集中地学一门技术。课程开设大致如下。聋生:缝纫、机械加工、广告设计安装、毛衣编织、美容美发、糕点制作、建筑与装修、汽车美容、清洁卫生、搬运装卸、酒店勤杂、擦鞋等。盲生:按摩、配乐、唱歌等。培智生:家政服务、洗车、擦鞋、清洁卫生、搬运装卸、酒店勤杂。

经过中学几年的技术教育,毕业生能有一至两门较娴熟的技艺走上社会,同时他们也可以参加高一级学校招生考试继续学习。

参考文献

职业学校与教育技术 篇5

[论文摘要]职业学校应该为社会提供创业教育的服务,订单办学先进学校同样需要实效的创业教育;通过产学结合教学形式将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教育阶段,是实现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介绍了运用自行开发的《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交互系统》使学生认识岗位,实现多个专业合作到形成产学结合教学链等形式的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创业教育产学结合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教育都要借鉴和吸收创业教育的理念,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产学结合教学的形式将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教育阶段,对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有重要意义。

一、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很多职业学校都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办学。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更是走在全自治区中职学校的前列,合作企业由的一家发展到现在的十多家,合办定向培养的冠名班已有二十多个,另有很多企业提前到学校预订毕业生。在这种对毕业生供不应求的背后,创业教育仍然相当重要,原因如下:

(一)中职学校应该为社会提供创业教育的服务

创建和谐社会需要多种人才,自主创业能缓解国家就业的压力。学生及社会人士很多有自己做服装设计及制作、开办服装设计室、经营服装、经营纺织品的意愿;也有做织制毛衣、设计及印制图案的意愿。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作为广西唯一的纺织类学校,和中国西南六省唯一的纺织类中等职业学校,应该为选择自主创业的学员提供教育教学,教给其必要的知识和经验。

(二)开展创业教育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

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就业教育。就业的形式有多种,不论是哪种就业形式,都需要从业者具有创业精神。中职学校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孕育了学生创业的素质,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自主能力,使毕业生就业路子更多、更广、更活、更顺。

(三)订单办学先进学校同样需要实效的创业教育

1.实效的创业教育,为自谋职业打基础。有的学生之所以选择就读针织工艺、纺织品检测与贸易、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制作与营销、图案印制技术等专业,就是考虑这些专业就业灵活,可以有多种就业选择。但是部分学生不打算去“订单企业”,有自己创业的愿望,原因是:有的学生因身高、健康状况不理想等种种原因,与企业进行就业双向选择时落选;有的因年纪太小,当初的职业定位和就业选择不稳定,现已发生变化;也有的因市场经济、人才需求市场等因素的变化想自谋职业;有的学生计划到企业工作几年,有了相关积累、机会合适就创业;也有已就业的学生,受企业内外部经济、人事状况改变的影响或自身的原因,需要另择业。在校得到实效的创业教育,可提高就业的灵活度。

2.到企业工作,需要实效的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并非将学生都培养成“老板”、“经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创新精神、团队创业的素质。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素质,有利于在岗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更多的财富,理解企业的构成和运作,有利于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与支持配合,有利于处理好上下级及与客户、合作企业的关系;同时了解创业的艰辛,也会更加珍惜眼前的工作,更加敬业。

二、创业教育的形式

(一)贯穿中职全程多方位进行就业创业教育

1.入学教育的专业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专业与就业创业的关联,运用自行开发的《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交互系统》使学生认识岗位,了解对口专业所需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及创业素质。

2.开设就业与创业课程。结合“文明风采”的“创业之星”“职业生活”“我爱我的专业”征文竞赛活动,指导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3.课程融入就业与创业相关的内容。使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工作的关系;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

4.学校及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活动渗透就业创业教育。使学生理解一般企业规章制度、行为规范,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方式、团队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通过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

5.实施“做中学、做中教、做中研”。指导学生开展专题设计、生产产品、销售等产学结合教学活动,从中得到就业与创业的.学习实践,撩开创业的神秘面纱,激发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提升团队合作意识。

6、顶岗实习前针对不同个体进行就业创业分析引导。帮助学生理性谋划未来,选择较匹配的实习企业和岗位;指导学生在企业实习注意技术、管理、客户、关系、渠道、市场风险预测等多方面的学习与积累,为创业打下基础。

(二)依托产学结合教学形式进行创业教育

按照创业教育的需求建设实训基地,设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部分能满足生产现场实习,其使用设备、工作氛围、环境类似实际生产车间;另一部分能满足教学讲解、实验、实训,易拆卸、直观,利于进行故障排除等训练。

利用学校实训基地较完善的实验、实训、实习设施,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指导学生设计与生产各种纺织服装产品,并将成熟稳定的技术和产品推向市场,可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也使学生得到组织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锻炼,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与信心。

三、依托产学结合教学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

(一)建立校内产学结合的教学实训基地

用于产学结合的教学实训基地,设备先进、完善,既是微型的企业生产车间,也是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室。从产品设计到产出成品的实训基地,能满足教学、产品试制、小批量加工的要求,不仅可以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还可以实施与企业类似的生产、管理与经营活动。 (二)精选适合生产、教学的产品

利用学校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讲师,又有来自纺织科学研究所、纺织加工厂、纺织品经销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经济师的优势,组成团队,考虑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精选适合生产与教学的产品类别。根据教学的需要,指导学生设计产品、采购原料、配置工艺、组织生产、监控质量、推广产品、核算成本等,使学生从中得到理论学习、实际应用、技能操作、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训练。

(三)制订具体的产学结合教学方案

为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及考核标准,层层细分落实实施产学结合的教学和生产步骤,引导学生依据生产流程一步步进行实验生产,最终亲手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目标产品。学生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产品生产的步骤,在动手的过程中熟悉影响质量的因素,更好地掌握质量控制的方法。从中获得知识的提升、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模拟企业的运作与管理

按照企业的运作模式组织生产,按企业班组的形式组织活动,营造和弘扬为客户服务的理念,采用打卡进出考勤,作息时间、纪律要求、安全操作、环境卫生、禁烟禁火及劳动防护措施接近企业,模拟执行相关的奖惩条例;各方面按行业标准和相应岗位对高素质员工的要求来培养、考核、评定学生。使学生理解、适应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管理机制。

(五)循序渐进实施产学结合的教学

1.采用项目教学,实施由简到繁的产学教学。对于纺织专业学生,教师首先指导利用纺织实训室学挡车;其次利用纺织CAD室、织物打样室学织物设计打出小样,学习工艺设计并上机试织与调试,进行机械维修与设备的保全保养等训练。进而指导学生自己设计不同原料、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自己配置工艺参数,上机试织、调试并进行比较。通过产学结合的项目教学实践,学到设计、试织和成本核算等知识应用。

2.多个专业合作,培养学生产业链意识。纺织、针织、染整、服装、机电等专业合作,由纺织品设计专业学生进行织物设计,纺织、针织专业进行工艺设计及生产,染整专业进行染色印花整理,服装专业进行成品设计与缝制,机电专业进行设备维护与维修的一条龙生产的产学结合教学链。由一个专业带动多个专业进行产学结合教学,促进学校全面开展产学结合教学。纺织、针织、染整、服装、机电等专业合作,有利于学生了解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的关系,具有产业链意识,培养及提升团结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促进经济发展都有好处。

3.产学结合教学,体验创业。不同专业,开设设计、制作、销售一条龙等形式的学习,尝试将较成熟稳定的技术和产品推向市场,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和发挥,学生得到组织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锻炼,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与信心。如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承接服装来料的设计加工,改装、美化衣服;染整技术专业对外印制个性化的T恤等。

4.模拟创业+企业实战,储备知识积累经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模拟创业者进行创业策划,从创业项目、企业类型、核心人员、经营范围的确定到企业命名、资金来源、客户分布、经营场所、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广告设计、经营特色、营销策划、成本核算以及采购人员、销售人员、技术人员、财务人员、车间主任、公司经理等人员的工作职责、人员素质要求到企业创办的手续、工作的开展及管理等。通过模拟,理解企业构成、管理、用工要求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促进客观自我评估,明确努力的方向,对今后就业很有利。利用周末兼职、假期兼职,从小商品推销到服装制作与营销,熟悉各种职业特点和自己的能力特点,积累创业经验;或利用到管理规范的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学习,能得到技术、管理、客户、关系、渠道、市场风险预测等多方面的学习与积累,有利于今后创业的定位和启动、掌控和发展。

5.产学结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产学结合实施创业教育,不仅消除学生对创业的陌生感,增强创业的自信心,更能激发创新潜能、提升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综合能力。到企业实习的学生和毕业生适应能力的提高,获评“岗位能手”、“优秀员工”的增多,也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扩大与发展,对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有利。

四、结语

职业学校与教育技术 篇6

1.机制创新。突出“责任关怀”,推动职校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中心,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关口前移,纳入课程体系,细化技能安全操作规程,形成融企业安全文化的6S教学管理模式,改进评价体系,将行业安全标准融入课程,推进职业安全资格证书准入制度。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被省教育厅纳入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五课”教研、“两课”评比范围,为全省职校大面积普及与应用提供了保障;《关于制定江苏省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条例的建议书》被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为“地方立法方面的提案”,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架构创新。系统构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体系”,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开发、授课计划、教学组织到考核评价的各个环节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实现了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教育全覆盖,即覆盖全体学生、覆盖教学全过程、覆盖职前职后。绘制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教育“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目标全图,从科学性和教育性双维度构建内容体系。

3.内容创新。成果汇聚19所职校群体智慧,组建跨校际、跨专业教科研团队,主持完成了5项省级课题研究,发表了88篇专题论文。构建“防—控—治—护”“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研发首本“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立项教材《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创建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精品课程,建立全国首个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资源网站学习平台。

2008年6月,项目组结合江苏省公民教育项目课题“学生在工学结合实习岗位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问题实践研究“,率先开展职业伤害研究,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开展学生在实习岗位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调研。2010年8月,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教职成司函〔2010〕130号文件)。同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江苏省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方案》,省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教科研中心组(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牵头学校)组织19所职业学校开展研究与实践:一、二年级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教学实践,每周1~2课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通过情景体验、互动对话,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基于工作情境的实践训练实现安全操作无缝对接,完成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知、情、意、行”的完整学习过程。近4年来的职校毕业生、安全培训学员、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反馈表明,学生在企业安全意识强,能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企业认可满意度超过90%。培训基地依托国家安全二级培训资质,每年为企业、社区开展安全技术培训8000余人次,累计培训5万余人次,近三年连续获“江苏煤矿安全培训先进单位”称号。

项目组围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通识意义、行业意义、岗位意义,紧扣岗位特性和职校实际,根据2012年最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方面“知识、技能、思维、习惯、文化”五要素内涵,构建岗前“预防”、岗位“控制”、事后“应急”、权益“维护”的“防―控―应―护”“四位一体”课程体系。研发教材《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涵盖职业健康与安全法规、职业健康、职业安全、个人防护4个模块29个话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和岗位实际,还开发了补充教材《珍惜安全,远离危险》、专业教材《矿井通风技术》《矿井瓦斯防治》等。开发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项目“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精品课程资源。搭建了全国首个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目前,全国有16所职校正使用该资源,发挥了课程示范辐射作用。

该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和实训基地为阵地,以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依托“人人通”“云课堂”等现代教学手段,突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方面的“前知识”“前概念”,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将“事故案例”“情景导入”贯穿“探究与实践—知识拓展—综合演练—综合评价”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预判、分析职业岗位存在的潜在风险,形成自觉遵守职业健康与安全法律法规,强化职业健康安全与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推进校企紧密合作,成立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中心,完善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制度、细化实习实训安全规范与规程,开发符合行业、专业岗位特点的安全实习手册。引进企业安全文化,在实训教学中形成了“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的6S管理模式。建立安全体验馆、自救器训练室、创伤急救训练室、电气安全实验室等9大安全实习实训基地,每学期为3000多名学生提供安全技能体验。还将行业安全标准融入课程,推进职业安全资格证书准入制度,安全上岗证年通过率达98.8%,提高实习生的安全修养,让职业健康与安全意识融入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该项成果着力破解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难题。

一、破解为何教:明确方向,列入方案

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应涵盖职业健康与安全法律、职业病预防、生理性伤害防控、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等层面。亟须将其作为一门课程列入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关口前移,进入课堂,融入活动,渗透专业,引入岗位。

二、回答教什么:研发教材,开发资源

根据国家最新《职业病防治法》和教学实际研发教材,内容包括职业健康与安全法规、职业健康、职业安全及个人防护4部分29个模块,既有通用模块,又有结合专业大类的专业模块。建立全国职业健康与安全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开发知识点积件数162个,PPT162张,测试习题205道,及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精品视频、主题教育活动创新设计等原创性资源,服务教学。

三、落实如何教:全面覆盖,校企合作

以学生为中心,以强观念、教知识、学技能、活应用为重点,强调“学中做”“做中学”。强观念以主题教育、社团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教知识以课堂为载体,侧重通识知识讲授;学技能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培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安全技能;活应用以仿真模拟为载体,强调通识安全知识、专业安全技能和职业安全素养的综合训练。构建校企合作多元评价体系,既强调对通识理论、操作技能的考核,又重视对专业能力的评价,实现覆盖全体学生,覆盖教学全过程,覆盖职前职后。

谈职业学校“差生”的教育与转化 篇7

受落后的教育观念的影响, 相当多的家长鄙视职业教育, 认为只有接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洗礼才会受人尊重, 瞧不起普通劳动者。许多家长与学生宁愿花大价钱挤在普通高中拥挤狭窄的教室里, 也不愿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导致职业学校所招学生质量明显下降, 选择读职校的学生大多是家庭困难的, 或者是初中成绩差、品德差的“双差生”。另一方面, 许多人认为“上职业学校没前途, 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 在这些社会偏见和陈旧观念的影响下, 职业学校学生思想压力大, 学习劲头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这种心态也易形成“双差生”。

“差生”人数虽少, 但破坏性强, 影响面大, 教育好“差生”, 不仅关系到“差生”本人的健康成长, 而且关系到班集体建设的成效。要教育好“双差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是一项艰巨、细致、耐心的工作, 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场攻坚战。所以, 从整体上看, 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差生”转化工作上。

一、“差生”的特点及成因

从“差生”的思想行为和内部心理矛盾看, “差生”也有其特性, 主要表现为: (1) 要求尊重而得不到尊重; (2) 好胜而不能取胜; (3) 要求上进而又意志薄弱; (4) 思想行为带有明显的情绪性; (5) 心理逆反, 甚至对老师和学生干部有对立情绪; (6) 知识贫乏, 看问题简单, 是非观念比较模糊; (7) 一般与不良性非正式小群体有或多或少的瓜葛。

“差生”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而是由以下三种内外因素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

从其自身成因看, 主要有: (1) 先天遗传中的智力缺陷; (2) 缺少内驱力; (3) 意志薄弱、适应能力差; (4) 连续受挫; (5) 青青期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心理不平衡。

从家庭原因看, 主要有: (1) 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不利。包括:家庭学习环境恶劣、家风不正、家庭结构不健全三方面。 (2) 家庭教育不当。主要有两种情况:家长忽视、放弃或无力教育;家庭教育态度和方法错误。

从社会原因看, 主要有: (1) 不良文化的影响。因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近年来如武打、凶杀等方面书籍以各种方式在社会上传播, 这对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职生来说, 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 (2) 犯罪分子教唆, 坏人勾引, “差生”之间的互相影响。

一些教育工作者把出现“差生”的原因全部归咎于学生本身、学生家庭、社会, 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实际上学校教育教学的失当也是造成“差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包括思想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缺乏对“差生”问题的认识和转化;有的教师不按教育规律办事, 违背教育原则, 教授内容过难过多过深, 脱离学生的素质基础和社会实际需求;有的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 教育方式方法成人化、单一化, 形式单调, 甚至造成师生对立;有的教师言行不一, 工作敷衍塞责, 对学生态度冷淡;有的教师错误地讨好学生, 不敢严格要求;有的教师对学生亲疏有别, 不能一视同仁, 这些都是形成“差生”的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产生“差生”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 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既有内因又有外因。但大量事实证明, 一个学生成为“差生”, 并不是由某一原因造成的, 它总是内外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必须摸清“差生”形成的原因, 根据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和认知成才规律及教育规律, 针对“差生”的特点, 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 才能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二、转化“差生”的方法

(一) 爱护、理解“差生”。

爱护“差生”是帮助“差生”转化的感情基础。“差生”最缺乏爱, 最难得到信任, 爱护“差生”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职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是双向流动的反馈过程, 彼此情感交流的强度、性质、方向制约着师生关系, 同时也制约着教师对“差生”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因此, 对“差生”的教育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师生关系特别是以师生情感为基础的。只有当“差生”对教师产生信任爱戴之情时, 教育才会变为现实的力量, 而“差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 则来自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热爱。在教育实践中, 要把这种信任与爱坚持到底, 这需要极大的韧性。“差生”们往往把老师苦口婆心的启发与劝告看成是“拉拢”, “为了弄个转变典型”, “为了当先进”, 有时还会与老师顶牛, 由于种种原因, 还经常出现反复。教师应当尊重“差生”。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信任是教育的开始, 对“差生”来说, 尤其如此。

(二) 深入了解, 严格要求。

要转化“差生”, 必须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不仅要了解其所犯错误的情节, 而且要了解犯错的原因;不仅要了解其自身的原因, 而且要了解家庭原因和社会影响。通过多角度、多侧面观察和分析, 了解和掌握“差生”致差的具体原因和“差生”的特点, 才能着手教育转化工作。

班主任对“差生”应当尊重, 爱护和信任, 但对他们的缺点、问题, 决不能听之任之, 该批则批, 该管则管, 要爱中有严, 严中有爱。对“差生”的批评教育应特别注意三点:一是弄清真相, 实事求是, 不能掺入主观想象。尤其是对那些特别顽劣的“差生”, 更要详尽地掌握资料, 关键时刻, 当面摊牌, 单刀直入, 事实能摆得准确、充分、有力, 令其信服, 使他们无法辩驳, 不得不承认错误。二是要明确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 帮助他们认清错误的实质和危害, 从而下决心痛改前非, 重新鼓起前进的勇气。三是批评时的口气要严厉, 但不挖苦、讽刺、奚落, 可以不留情面, 但要热情。

(三) 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

闪光点是一个人的心灵与外界相触所爆发出的耀眼火花, 是一个人心灵的精华。“差生”也有闪光点, 但往往比较微弱, 有时一闪即逝, 我们要像淘金者那样, 敏锐地发现他们身上的矿藏。事实证明, 只要我们把“差生”内在积极因素加以巩固扩大, 是可以缩小进而克服他们身上的许多消极因素的, 是能激发起他们的自尊与上进心的。

(四) 要善于采取正确、恰当的教育方法。

1.循循善诱, 因势利导, 不能压服。“差生”大都具有逆反心理和“抗救性”, 如果对他们动辄训斥, 往往压而不服。必须立足于疏导,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以增强其内部情感体验, 促其自我反省、自我悔恨, 使其从内心深处认错, 乐意改正。

2.把“差生”教育置于班集体之中。我们要把“差生”当作集体的一员, 并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去教育他、控制他、熏染他、温暖他。

3.对症下药、因人施教。由于“差生”的类型、特点、成因和所犯错误的性质、原因、情节各不相同, 因而解决“差生”问题方法不可千篇一律, 必须针对不同情况的方法。

4.应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转化“差生”, 必须善于抓住教育契机, 即教育的最佳时机, 因为此时教育学生, 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教育效果最佳。一是当“差生”学习成绩有所起色或思想品德闪现火花时, 我们应以极大的热情给予恰当的肯定、鼓励;当出现滑坡迹象时, 我们应及时给予帮助、疏导, 不至于使他们越走越远。二是当“差生”犯了错误正处于苦闷徘徊之际, 或学习受挫、自尊心受损、发生情绪波动, 感到灰心、绝望之时, 我们应及时送去温暖, 帮助分析原因, 总结教训, 指出方向, 使其恢复自尊心、自信心, 鼓励其自强自立。

5.给“差生”提出的目标要适当。“差生”教育的目标一定要适度, 根据可接受性和发展性原则确定, 做到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使之“跳一跳摘到桃子吃”。

(五) 善于反复抓、抓反复。

在教育“差生”的过程中, 他们经常会发生动摇、反复、回生现象, 这是符合认识规律和思想品德发展变化规律的, 因为许多“差生”致差的原因之一就是意志薄弱, 不能持之以恒。因此, “差生”的转化工作并不是一次教育或辅导就能奏效的, 而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应善于反复抓、抓反复, 决不能因为他们出现动摇、反复就放弃教育, 更不能泼冷水, 而应坚持不懈地工作。只有当他们思想认识和学习能力逐步提高, 才能逐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六) 跟社会、家长合作, 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的三维空间中, 从外因来看, 他们致差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而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全力作用的结果。因此, 要解决“差生”问题, 单靠学校一个方面是不行的, 我们必须主动与社会和家庭取得联系, 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合作, 只有这样, “差生”转化工作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差生”的形成原因是长期的、复杂的, 所以“差生”的转化也是一个长期的、个性化的工作, 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引导。只要坚信大多数“差生”还是可以挽救的, 就一定可以达到转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健.尊重“差生”人格, 加强“差生”转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02) .

[2]李绍菊.浅谈“差生”转化的教育原则[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 (S2) .

教育技术装备与职业教育 篇8

一、经费投入问题

谈到教育装备, 首先涉及经费投入问题。近年来, 北京市财政局对职业院校的经费投入力度很大。本人在参加全国院、校长会议时, 其他省市的院、校长都很羡慕北京的高职院校。北京几家规模较大的高职学院, 现在年均经费投入已达1亿多元人民币!记得10年前, 我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考察时, 新加坡政府每年给他们1亿元的经费, 当时我就想那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当年我们学校的年教育经费还不到500万元, 1亿元的经费投入, 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想!

现在我们说“不差钱”, 不仅是学校, 而是当今世界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在过去的2009年, 中国经济一枝独秀。G D P总量达到33.5万亿元, 这个数字与日本大致相当, 是美国的1/3。我国外汇储备2.4万亿美元, 居民储蓄余额60万亿元。这么多钱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其实, 财富的积累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中国的财富增长更加凸显了!经济学家将中国财富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制度创新, 所谓制度创新, 就是改革开放30年的制度变革, 使中国财富走上“资本化”进程。最典型, 也是最能反映“资本化”魔力的领域包括: (1) 企业财产和未来收入流的资本化。比如纳斯达克, 早些年的网易、搜狐, 后来的百度、盛大等, 催生出很多亿万富翁。目前仅A股市值就达到24万亿元。 (2) 土地和自然资源的资本化。2009年全国的土地出让收入近1.6万亿元, 据学者测算, 目前全国房产总市值达到100万亿元。 (3) 政府未来财产收入的资本化。政府发行的国债, 目前的国债余额为G D P的25%。此外, 还有许多其他的“资本化”, 像社会个人和家庭未来劳动收入的资本化等等。在现代金融体制下, “资本化”进程可以使财富迅速放大。

二、北京高职院校经费问题

现在, 外省市院、校长很羡慕北京的高职院校, 因为北京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是全国最高的, 超过了1万元, 但还有很多省份包括非常富裕的省份, 对职业院校的财政拨款则要少得多, 有的不及北京的一半。这个现象说明, 政府财政宽裕并不意味着学校经费也宽裕。这个问题值得深思!从2009年的G D P总量看, 北京在全国排第12位, 位列前三名的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号称“三万亿俱乐部”, 广东GDP接近4万亿, 经济总量超过新加坡、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富可敌国。从人均G D P看, 上海、天津排在北京之前, 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也不错。从财政收入看, 目前地方财政收入约占GDP的20%左右。因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在“保障措施”中特别指出“教育经费支出占G D P的比例, 2012年达到4%”, 真正落实、“优先发展”的方针或将任重道远。

尽管全国职业院校的经费状况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 但纵向比较, 近几年学校的教育经费增长则非常明显。因此, 接下来就是经费合理使用的问题。这里我有两条建议, 分别提给企业和学校。

三、给教育装备企业的建议

对于教育技术装备生产企业, 当务之急, 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提高产品的品质。我们学校10年前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建设“自动化生产制造系统”, 采购德国一家知名公司的设备。现在来看, 这个实验室可以算做一个成功的建设案例。这家德国公司的装备, 无论是产品的功能设计, 还是产品的加工品质, 都值得称道。虽然10年过去了, 但在教学中仍发挥着十分显著的效用。

因此, 在新形势下, 我们期待中国也能够诞生世界一流的教育技术装备企业, 或者在向国际水准迈进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也决非毫无可能, 以我校所在的北京电控公司下属北方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众所周知, 集成电路装备制造是高技术装备的典型代表, 长期以来, 我国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从核心技术到产业规模均处劣势。在国家政策扶持下, 北方微电子公司“十五”期间进入高端集成电路装备制造领域, “十一五”末取得突破性进展, 初步实现100纳米高密度等离子刻蚀机产业化, 成为100纳米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制造企业。总结北方微电子的成功经验, 至少可以给我们两条启示:第一, 以全球化视野整合资源, 创造了“海外人才+高端平台+产业运作”的模式, 实现了“后发优势”;第二, 整合产品价值链, 实现“优质产品+核心技术+增值服务”的盈利模式。

四、给学校的建议

对于学校我特别要强调的是需增强成本意识!近年来学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中出现了种种浪费现象, 如盲目决策问题、重复建设问题、脱离教学实际需要问题以及过分追求奢华倾向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出学校建设与管理的不同层级上的种种问题。如盲目决策或错误决策问题, 暴露出的是学科领军人物缺失或专业带头人水平不高;重复建设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校专业布局的不合理或内部管理的混乱, 脱离教学实际需要, 把实训基地建成了一个大型展室。

学校和企业不同, 一般很少真正涉及成本概念, 而在企业, 成本是一个战略问题。但我认为, 学校也要有成本意识。现在大家都在说“不差钱”,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 目前这种财富的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现在很多学者对此表示担忧, 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 两会期间也发表了许多意见。举例来说, 目前财政收入的增长率是两位数, G D P在30年中基本保持在10%左右, 而居民收入的增长却很有限, 有些年份甚至是负增长。另外, 从财政收入占G D P比重看, 中国和美国已经很接近, 都在20%左右。但在使用上, 美国多用于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领域。中国目前的民生问题, 如住房、医疗、社保等, 也是政府和百姓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将决定政府财政的投向。我在学校经常与系主任交换意见, 今年拿到了数百万元的财政专项经费, 并不意味着明年还能拿到, 因为这里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要合理利用好每一分钱!实际上, 我们整个社会的财富增长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当今全球化经济背景下, 在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 财富的增长既呈现出倍增效益, 也蕴藏巨大风险。在杠杆作用下, 两者都被急剧地放大。在这种不确定性剧增的大环境下, 治理国家、经营企业、管理学校, 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 我们更要有危机意识和成本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篇9

首先, 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面向市场, 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和教育方法, 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合格+专长”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更好地实现传统的中职就业教育的目标。其次, 中职教育必须以培养高素质创业者为目标, 大力推进创业教育。一些教育工作者往往把创业看成是少数创新能力强的能人的事。事实上, 创业并不仅仅指创业者创办企业, 自主创业, 还包括创业者更好地去就业, 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或有所创造和创新, 包括创业者去协助他人创业。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敬业爱岗的开拓精神, 有与别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意识, 有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经过创业教育, 学生就能树立起信心, 不畏困难、积极进取, 勇敢地面对各种竞争和挑战, 以平和的心态坚韧不拔地去努力奋斗, 创造人生的辉煌。

创业教育是一项有特定培养目标的系统工程, 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技能、创业品质和创业意识。创业教育必须贯穿于中职教育各阶段, 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 这不是依靠某门课程的讲授就能完成的, 而应成为所有教育课程各计划的组成部分, 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学校的联合行动, 甚至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进创业教育有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改革传统课程设置, 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

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这个主要阵地来实现, 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 决定着职业学校的生存空间和发展价值。施行创业教育实际上就是具体贯彻落实毛泽东、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 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中职学校要推进创业教育, 首先要考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形式的需要。从1998年开始, 我校机电、机械专业的发展就遇到了很大困难, 学生不想学, 认为学得好也是当“油博士”, 招生、就业情况很不理想。随着扬州经济的发展, 宝应出现了多家大型企业, 如宝胜电缆、森萨塔公司、中宝黄河制药、菲达宝开、玉华容器等。这些企业, 包括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都引进了数控加工设备, 急需大量数控人才。面对困难和机遇, 我校不等不靠, 除继续对学生进行车、钳工基本功训练外, 还瞄准地方企业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求, 多方筹措资金, 于2002年创建了有60多台电脑的数控模拟实验室和有10台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数控实习室, 培养学生用西门子、发那科、三菱等系统编程、加工产品的能力。目前, 02级数控强化班的学生大部分已被当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相中, 不少学生通过第三学年的企业定点实习已得到相关企业的认可。而在中、小民营企业, 如精达车业、宝鼎模具, 许多学生已成为技术骨干, 更重要的是参与了企业在高速发展期的创业历程。2005年我校继续投入资金, 添置了生产型的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 单独开办了数控专业, 提前招生非常火爆。由于校企密切联系, 我校的发展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另外, 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在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 把“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增加进去, 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创业课程结构要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相结合, 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统一。

活动课程是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一方面, 教师要在原有的各种活动中, 把创业教育的任务和要求加进去, 结合班会、团队活动、学科兴趣小组、各类竞赛、勤工俭学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 教师要开展创业教育专题活动, 即根据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任务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 如参观、访问、请创业者作报告演讲等, 从而在活动课程中实现创业意识的提高, 创业品质、创业知识的传播与养成。

在隐形课程方面学校要突出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要把校园的合理布局和美化, 校园文化建设, 周边环境处理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 如布置激励学生创业、立志成才的名言警句, 张贴创业者的成就榜和风采照, 举办内容、形式都具创新意识的活动, 观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题材的影片, 展示创业型教育队伍形象, 为学生营造一种创业氛围, 培养创业意识, 激励创业精神。

二、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进行创新思维、创业品质的培养。

在教学模式上, 创业教育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固定不变, 要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让师生共同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 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 通过探索, 使知识结构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

创业教育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独创性。创业人才的思维特点表现为不为陈规旧俗束缚, 能随机应变, 充分发挥创造性, 能够适应变化着的外部条件, 能摆脱惯性, 改变定势, 还能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那些不属于已有知识和观念范围内的东西。追寻可能的世界、探索未知是创业人才应具有的品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 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和思考, 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

针对中职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基础, 教师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对学生来说, 与创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必不可少, 但更重要的是强烈的创业欲望、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因而,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三、建立创业教育基地, 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 激发创业情感。

创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开创性的个体和开创性的群体, 开发和提高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把学生局限在有限的学校空间内, 而要把学生送到企业锻炼, 扶上马, 送一程。建立创业教育社会基地必然成为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主渠道, 创业教育基地对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观、人生观、职业观与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百见不如一做。”教师在课堂上、在学校里苦口婆心、唠唠叨叨, 远不如组织学生到生产企业走一圈, 听厂长经理技术人员谈一番, 使学生乃至教师感受到“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的教育效果。目前, 我校在县内建立的大型创业教育社会基地主要有意大利工业园区宝胜电缆城学生创业教育基地、新加坡仁恒公司学生创业教育基地、耿耿工业园学生创业教育基地等。创业教育基地活动的主要内容为两个方面:一是依托基地活动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 让学生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了解和认识市场经济形势, 了解和认识地区经济特点, 认识创业与社会发展关系, 认识职业与人生的意义, 激发创业情感, 增强创业精神。二是依靠基地实习, 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让学生在基本完成学业的基础上, 带着书本上已学到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 在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中巩固知识, 扩充知识, 检测自身能力, 重新认识自我, 寻找完善自我的目标, 深刻认识劳动创业的意义, 坚定创业奉献的信心, 苦练创业的本领, 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我们要帮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培养优良的品质、协作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 引导他们对社会进行全面的分析, 以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在中等职业学校要大力推进创业教育, 并从改革传统课程设置、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和建立创业教育社会基地等几方面对创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滕纯主编.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专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践 篇10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解决职业学校当前面临各种矛盾和挑战的根本出路。这些年职业教育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 与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的高科技时代变化相比, 与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日益激烈的竞争相比, 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还不够快, 步子还有点缓。由此可见, 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实施职业学校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一、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无论是经济实力的竞争, 还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其核心都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就是人才的竞争, 教育的竞争!我们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 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在生产一线从事制造、维修、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担当这一历史重任, 职业学校责无旁贷!在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前, 改革是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诸多方面中, 其中心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技术人才。实施素质教育是职业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当前, 有的职业学校生源充足, 而有的却面临“学校招生难、学生就业难”。其原因就在于前者有“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学生, 而后者却把职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职业培训, 重技术教育, 轻人文教育, 甚至以单纯的技能学习代替素质的全面培养。当学生步入社会后, 有的劳动观念弱, 劳动习惯差, 不珍惜劳动成果, 过分看重个人利益, 缺乏奉献精神, 缺乏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有的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 无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的学生绝不是现代企业所需要的职业人才。因此, 职业学校必须树立质量观念, 把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办学的重点。

二、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职业学校的“职业”特性, 决定了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具有其特殊的内涵。《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职业院校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 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这段话明确了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内涵应具备的实质内容。综合来看,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1.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升思想境界, 加强品行修养。

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通过学习讨论党的富民强国政策, 回顾我国“航母”出海、“神十”飞天、“蛟龙”下海等辉煌成就, 展望伟大祖国的美好未来, 使学生牢固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理想信念;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促进学生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 进行集体主义观念教育, 使学生团结互助, 和谐相处;热爱集体、凝聚团队精神力量, 为集体荣誉增光添彩, 自觉同危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进行法纪观念教育, 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 使他们具有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 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的法纪观念。进行社会实践教育, 丰富学生社会阅历, 增强认识和了解社会的能力, 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 从而增强学生发展的软实力。进行意志品质教育。使他们敢吃苦、能吃苦、享受吃苦的过程, 勇于同困难作斗争, 以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

2. 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和就业理念。

培养学生掌握一些生产经营管理、市场开发与利用、谈判策略、就业技能和技巧等方面的常识;善于开拓一条新路, 尝试一条自我发展的创业之路, 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

3.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也是当前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强势话语和实践主题。

学生创新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 它表现为既标新立异, 又实事求是;既有广泛兴趣, 又能全神贯注, 坚持不懈;既敢于冒险, 勇于挑战, 又有强烈的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通常就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平台搭建, 强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加大“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力度, 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决定职业学校学生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素质教育必须在实践中进行, 实践中又可以积累知识, 感悟生活, 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 增强学生的才干和本领。

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实践

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 一种教育思想, 而不是一种现成的教学模式;它不是单一的学科教法改良, 也不仅仅是增加课外活动或选修课, 更不只是特长教育, 它必须贯彻从管理到教学, 从教师到学生, 从课内到课外, 从理论到实践的所有教育因素中。

1.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学校教师队伍。

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教师不仅有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而且要有博大精深的知识储备和一专多能的能力资源。因此, 职业学校应重视教师的教育培养, 并加快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多种技能一体化, 教师与工程师一体化, 教育与管理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 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的比例。

2. 探索一套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职业学校教学体系。

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应落实到教学的各个因素和环节中, 从课程设置到课堂教学, 从教材到教法都应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标。首先, 在课程设置教学方面, 要对接产业、融入企业、服务就业, 以岗位需求为依据,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为核心。基础课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其次, 应形成以实践为主导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标, 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 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线, 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把实训教学与生产经营密切联系, 将教学、实习、生产、经营等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适应社会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最后, 课堂教学是实施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改变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 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应为学生搭建施展本领, 彰显个性能力和才华, 提升素质的平台, 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创建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让学生在快乐中增长知识, 在愉悦中提高能力。

3. 营造一种健康文明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

职业学校应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 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的校风、学风。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 举办技能创作成果展览, 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积极性。同时, 鼓励和引导学生社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4. 构筑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各种力量的有机结合, 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合力, 发挥整体效益。职业学校进行素质教育, 更应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共青团作用, 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 如:球类、棋类、书法、绘画、演讲、文艺演出等活动, 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现代的文明意识。组织学生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慰问军烈属、养老院、孤老户等。坚持主题系列教育———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等社教基地, 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和提高。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 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学校和家长推选责任心强、有能力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 定期开会交流经验, 互通信息。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举办有关方面的讲座, 共同提高。

上一篇:校对与改错下一篇:高中物理学方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