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员工作感想

2024-04-27

校对员工作感想(精选8篇)

篇1:校对员工作感想

校对,一个烦琐而无聊的工作,熬神费力,我极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做。

为了能有一个完美的作品呈现给读者,我们不得不日以继夜地,找错、改错,再找错,再改错,就这样反反复复,这是考验耐力和细心的最好机会。不知是不是上天故意在和我们开玩笑,无数次校对之后,依然还是有无数的错误在等待着我们,简直要崩溃了。这感觉就像在闯关,每个错误就是一个道关,破则胜,不破则败,太痛苦了。

当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被一件事情占据的时候,枯燥与乏味就会不自觉的跑出来,让你难以招架;但同时,简单也会让人变得专注,变地心无杂念。没有时间去逛商店,不会去想今天吃什么,不用留意今天要穿什么衣服出去,一切从简。对于一向很懒的我来说,这也是难得的借口,排除琐事的干扰。

终于交稿了,可以休息一下了。给自己泡杯茶,给自己一个安静的夜晚,给自己一个天马行空的机会。

回想,这么长时间,书稿从无到有,从繁到简,从粗到精,人从胖到瘦,从兴奋到疲惫,真的挺不容易的。有时都很难想象,这些竟然是我们做的,有些吃惊。

校对,辛苦而意义重大。在这种反复的磨练中,我成长了。

篇2:校对员工作感想

今天领导分给了我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校对语文书稿。校对时发现自己以后不能随便张口说话了。原因是我平时说的话,有许多竟然发音完全错误。而我对自己的普通话一直还比较有信心的。

又仔细一想,我虽然从小到大发音不准,但并不防碍大家听懂我的话。而大家可能常因我用词不准确,说话没逻辑才听不懂我说话的意思,或者让对方产生歧意。对发音要求准确当然没错,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正确发音上,这正是应试教育的悲哀呀。现在很多人可能对词语念的准确无误,可是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上差得很远。我认为应多在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上多下功夫才是。

篇3:浅谈出版校对工作

在承担印制工作的同时, 笔者负责外校管理工作。由于外校加工尚处在培养开发阶段, 首先考察北京出版外校公司情况, 结合机械工业出版社专业方向, 与其他出版社交流学习并摸索出外校管理经验。在工作中, 力争学会吃三种饭, 即“信息饭”“实践饭”和“思想饭”, 遇到问题要问个“为什么”“怎么办”“行不行”。

一、对校对工作的理解

校对工作的责任就是消灭差错, 提高质量。只有掌握了解差错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才能更好地消灭它, 发现编辑加工中遗漏的问题和排版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针对校对工作各环节中容易的问题, 校对人员首先要转变观念, 正确定位。校对工作已不仅是原先对着原稿校对、照搬照抄的简单核对, 而要担当起遵循原稿, 查找编辑工作中“漏网之鱼”的把关责任, 工作重心由“校异同”向“校是非”转化。

(一) 社内校对工作

社内校对人员主要承担整理、核对、检查工作。在工作中, 校对人员必须做到眼到、心到、笔到。整理和出科检查不是简单的“五数五对照”按套路出牌即可, 每本书都有它特有的风格路线,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书稿中的外文一定要注意字母拼写正确, 正斜体是否统一;教材图书窗口图中的名称是否与正文中的名称呼应;抓住套书的一致性和特点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整理时把自己融入稿件的内容中去,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说明的问题, 遇到有疑义的地方立即进行标记, 便于联系编辑解决问题。出科检查是稿件在校对科最后一道质量关口, 可以从中学习整理者发现自己疏漏的知识点, 能够快速提升业务水平成为优秀的编辑助手。

社内校对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的两点:

(1) 在校对过程中的修改一定要有充分的依据, 切忌无知妄改。编辑通常拥有相关专业的背景, 这使得他们能对本专业的稿件提出切实有据的修改意见。校对向编辑加工或检查方向发展, 在提升和扩大校对功能基础上实行“编校合作”, 形成更密切的编校合力。

(2) 有计划地提高社内校对人员素质, 使社内校对人员的能力提高到“校是非”的层次上。通过组织必要的培训、请专家讲课、编辑和校对人员互相交流经验。鼓励校对人员靠自学, 靠自己不断总结, 靠处处留心, 靠自身的积累。

(二) 校对管理工作

在派发校对稿件时, 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不徇私舞弊。根据生产情况对社校和外校的各项业务进行合理调度, 确保后续工序生产顺利进行。协调好内校与外校的关系, 进一步提高校对质量, 缩短校对周期。保证图书校对质量, 合理安排校对周期, 保证正常的工作负荷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加大工作负荷和工作强度, 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质量下滑。既做到每个岗位任务量饱满, 鼓励提高工作效率, 又不违背基本的客观规律, 正确把握质量与周期的关系, 最大限度缩短稿件在校对科的时间。统计近年数据可以发现, 社发稿品种数和发稿字数基本持平, 但是每月的发稿量却不均衡, 相对集中在6、7、8、11、12这几个月, 每月校对字数约0.4亿字。

面对烦杂琐碎的日常工作, 我们坚持在保证出版全局工作的角度, 强化对外对内双向服务的工作意识, 在关注细节的同时注意加快工作节奏, 提高工作效率, 冷静处理各项事务。但在发稿量高峰, 仍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阻碍校对流程的顺畅进行, 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安排校对工作, 原则性与灵活性难以兼顾。面对几乎每一本都标有“特急”字样的稿件, 我们缺乏有效的依据来判断其真实轻重缓急的程度。如果所有稿件都是急件和重点, 那么就失去了强调的意义。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加强沟通, 增进配合, 协调各方面关系, 保证效率。为了保证校对工作的进度, 就必须加强部门内部、上下游工序的沟通。如有些校对员只能完成文字类稿件校对工作, 无法承担专业性较强的工具类图书和教材, 在要求课前到书的教材高峰季, 需要灵活安排协调各个校次的工作, 针对社内校对员的能力和外校公司的情况, 尽力在原则性和灵活性上找到平衡点。同时要建立并始终保持与编辑, 与计划、排版、美编等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获取判断稿件轻重缓急程度的依据。只有信息传递得更快、更充分, 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才能得到保证。

校对管理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收校样时, 管理人员应及时清点原稿、校样以及发排单, 若缺页应及时与编辑沟通索要。稿件交接时, 必须履行签字手续, 避免稿件丢失。返回的稿件应该完整齐全, 校对人员或外校公司单方面原因致使稿件丢失、损坏, 相应损失要进行赔偿。

(2) 接收和派发加工稿件, 必须准确注明收校时间、发校时间及要求返回时间。因特殊原因延误交稿, 要求外校公司及时与管理人员说明原因。特别是外校公司在领取稿件时应看清稿件上标注的交稿日期, 若无异议则必须将稿件按时交回, 若有异议须及时提出, 由管理人员根据生产情况另做安排。要求外校公司按能力承接校对任务, 如屡次发生因工作量饱和而延误校对周期的情况, 将减少其活源分配。

(3) 为了提高校对质量, 增强服务意识, 要求外校公司根据社专业范围和出版风格, 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加强自主培训。为了使外校对社内的服务更有针对性, 社里将不定期对外校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及业务交流活动, 并将组织相关的考核评比。

二、加强学习, 增强质量意识、政治导向意识

大家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 在市场竞争中, 质量能塑造企业形象, 质量能塑造品牌, 成就品牌, “只出一两本好书不能创牌子, 出一两本问题书就能砸牌子”。优质的质量是连接出版社与读者的纽带。校对工作要始终把质量管理放在首位, 质量考核要统一记错标准, 下一校次为上一校次把关, 通过外校与外校之间互查, 内校与内校之间互查, 内校与外校之间互查, 留存校对质量单, 差错率超标对其校对费用予以扣减或扣除。出版社每月考核校对的质量合格率, 并将统计结果公示。

严谨、认真、有责任心是校对员最基本的素质, 只有如此才能对稿件负责, 对作者负责, 对广大读者负责。良好的文字功底是一名校对员的基本条件。在工作中善于学习, 及时关注各个专业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新突破和新成果, 以便能对相关的名词、术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准确的把握。加强对语言与逻辑的应用能力。语言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 同校对工作密切相关。因此, 校对人员应注重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养成勤学、勤问的习惯。在工作中应广泛涉猎, 多了解各个专业的知识, 才能在游刃有余。

校对人员要对有政治问题的、民族的、宗教的、外交内容的图书更加警醒, 要严格把关。在日常校对工作中, “要提高政治意识, 绷紧政治这根弦”, 碰到这类疑问, 对于疑问, 校对人员千万不要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校对工作要严格, 要科学, 才能为出版社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 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 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几年, 机械工业出版社加大力度发展有能力的外校公司, 稿件外包达75%, 社内校对主要承担整理、核对和出科检查工作。全面推广加工业务外包, 落实书稿社外校对能力, 形成企业轻量化发展格局, 尽可能利用社会力量解决社内校对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 有效提升校对工作的生产能力、加工效率, 可以把社内校对人员的能力提高到“校是非”的层次上, 让他们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图书整理核对工作。同时, 这也是对时下核心城市日益提高的人工成本所做出的有效应对措施, 合理地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篇4:校对员工作感想

一充分认识校对工作的重要性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完善。校对工作与编辑工作是同时出现的,随着出版行业大规模扩张。校对工作逐渐走向专业化,但校对工作作为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基本属性并未改变,它是刊物文字质量的把关环节。校对是刊物付印之前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保证刊物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一切差错都应被消灭在校对环节中。编审环节的错漏还可以通过校对来弥补,但校对环节的任何错漏都将无可挽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校对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刊物水平的高低。所以说,如果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校对队伍,刊物质量就不会有保障。

二树立编辑意识

所谓“编辑从校对做起,校对向编辑学习”之谈,实则说的是编辑和校对的关系,亦即做好刊物的校对工作要求校对人员应树立编辑意识。

当前,刊物基本实现了采编全程电脑化。在这种情况下,校对工作与以前相比有很大变化。采编网络化催生了校对的编辑职能。从校对方式来看,校对程序得到简化,是一人独校,单独作业;从校对重心来看,从“死校”,即校异同,只要求校对人员忠实于原稿,到“活校”,即校是非,要求校对人员尽量发现是非,提出质疑。由此看出,在采编电脑化条件下要求校对人员除直接判断文字、语句、语法、标点、版面常识等方面的差错外,还承担查找编辑工作中“漏网之鱼”的责任,其编辑职能明显增强。

三提高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的校对员应具备如下的心理素质:

1.专注投入的心理素质。校对人员在校对稿件、版面时要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致志、一门心思做好自己的工作,要有心平气和、心静如水的工作状态。校对人员要有较强的控制力,一旦开始校对工作,就要做到四大皆空,对其他事情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当然,长时间看文字眼睛和大脑都会产生疲劳,精力就会分散,这时的工作效率、质量就会下降。一旦校对过程中出现疲劳感时,不要强迫自己集中精力工作,可以休息一段时间再继续,这样更能提高效率。

2.锱铢必较的心理素质。校对工作看似简单,其实繁杂,如有顾及不到之处就会出差错。因此,校对人员要做到:一是严格执行校对程序,不论时间如何紧,领导怎样催,都要坚持校改检查制度;二是不放过任何疑问,发现的问题要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后方可放行,不怕麻烦,一切以刊物质量为重;三是不厌其烦地做好衔接工作,校样、改样要分清,改错比对要一一核查。

3.热心团结的心理素质。校对有时会受到各种指责,弄得左右为难。这就要求校对人员要自己脱出机械校对观念的束缚,积极热心地参与进去,争取工作上的主动。一是热心地将原稿上明显的错字、别字、病句改过来,并告之编辑;二是将自己吃不准的疑点向编辑提出,请编辑核查;三是将一些不规范的用词用法规范起来。校对人员应热心与排版人员协作、与版面编辑协调、与稿件编辑协同、与助审终审主任总编配合,为自己创造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

4.虚心好学的心理素质。校对工作要求校对人员对语言文字有独特的敏感性,具备较深厚的文字功底,善于“咬文嚼字”,这就要求校对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博采众长、提高素养,常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对做好校对工作是非常有利的。一个人再努力,毕竟自己的能力有限,向同行学习好的工作方法、技巧,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提升自身素质是一条捷径。校对工作做得再好也难免出错,少不了受到领导的批评,这时要从自身找原因,发现自己哪方面存在问题,及时纠正,不留后遗症。

四丰富知识储备

现阶段校对工作已由“校异同”为主向“校是非”为主转化,校对方式也由专一校对向校对编辑方向发展。因此,校对人员要具有政策理论知识、法律知识、标准化知识,规范化知识。同时,要有对一工作负责的精神。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新变化,这就需要校对人员转变观念,本着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的精神,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认真校好每一篇稿件,这样才不辜负社会赋予的责任及读者的希望。从某种意义上讲,要适应现阶段刊物要求,校对人员不仅要具备较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更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应陔成为一个“杂家”。譬如,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杂家”在校对实际中也会碰到不熟悉的问题,要想在校对工作中做到准确无误,必须善于利用各种工具来解决问题。网络的普及为校对人员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几乎无所不包的数据库。因此,校对人员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来查找资料,解决实际问题。

五提高业务能力

做好现阶段刊物的校对工作,平常应不断地学习业务知识。譬如,某些专业刊物并不单纯刊登该专业的论文,同时还包括社会、历史、生活、科技、经济的以及国际的内容等,校对人员如果没有业务知识以及相关方面的知识储备,对稿件中的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就难以作出正确判断。又如,政策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变化,那么,刊物校对人员要关注政策的变化,校对人员对文稿中的政策引用是否准确等要心中有数,这就要求校对人员及时掌握政策的最新内容,及时发现问题。

六处理好编校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技术进入出版领域后,刊物的采编在一个局域网上进行,记者、编辑丢掉了纸和笔。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原稿不复存在,校是非成为校对的主要功能。

由于编辑人员是稿件的审读者,对原稿的来龙去脉比较了解,所以校对人员在发现问题后,要及时与编辑交流,共同解决稿件中的疑问。这样不但能解决问题,而且还可开阔视野,并能获取新的知识。最重要的是,校对和编辑的共同把关,对提高出版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篇5:市特教学校对义工活动的感想

有这样一群孩子,家住在偏远的农村。他们没有做过火车,没有吃过肯德基,来本溪市特殊教育学校上学是他们走的最远的地方。三年前,在这群孩子们的周围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利用双休日,三年如一日地坚持为孩子们奉献爱心,他们就是市慈善总会的义工朋友们。

记得三年前,慈善义工们带着关爱,给孩子们送来篮球、排球、羽毛球等体育用品时,孩子们不但没有感谢,甚至还充满了敌意(这是聋哑孩子的特点,他们面对陌生的正常人都有些敌意)。在他们看来,这些哥哥姐姐或叔叔阿姨,除了头戴“慈善义工”小红帽外,与来看望他们的其他人没什么区别,多说呆上一两个钟头就回去了,如果有时间,可能过个一年半载还会再来。可没想到,除学校寒暑假等特殊情况外,三年中,每逢周末,无论天气多么恶劣,慈善义工们都会带着牛奶、糕点等慰问品,或是各种生活必需品来到他们身边。校园的操场上,教学楼里,宿舍中,随处都能看见慈善义工们的身影。他们陪孩子们聊天、写作业、看电影,和孩子们下棋、打球、做游戏,教孩子们跳舞、学习茶艺,给孩子们包饺子、洗衣服,带孩子们去洗澡、吃肯德基„„

说起教孩子们跳舞,慈善义工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些全校师生都看在眼里。由于孩子们有听力障碍,他们听不见音乐,而且有些舞蹈动作用手语无法传达,所以慈善义工们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为了能让孩子们跟的上音乐,义工们就用手势一遍又一遍地指挥大家该怎么做,关键的动作,就用手摆弄他们的腿和脚,教他们舞蹈步伐。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谢建萍等慈善义工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的舞踩获得了巨大的进步。2010年12月11日,在慈善义工与特教学校联办的“迎新春联欢会”上,孩子们表演的舞蹈令全场震惊,赢得了阵阵掌声。在这次联欢会上,特教学校的杨飞同学也让大家刮目相看。杨飞是脑瘫后遗症患儿,他酷爱弹琴。慈善义工周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自掏腰包给杨飞买了一架电子琴,并出钱请来一位老师,每周二下午到校教杨飞弹琴。联欢会那天,杨飞非常激动,深情地弹了一首曲子,并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让大家动容。

发现孩子们的床垫子有点薄,床单被罩有点旧,今年5月份,五支队的慈善义工们就联系一位社会热心人士,出资2万元为孩子们购买了床垫、床单和被罩等物品,给孩子们的床铺打扮得焕然一新。同时,又给每位学生买了一件T恤衫。5月28日那天,孩子们统一着装,在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与慈善义工们手牵手走进了市动植物园。在动物园,慈善义工们带领学生们玩起了寻宝游戏,还给学生们准备了丰盛的肯德基作午餐,赠送学生们精美的礼物,活动自始至终,孩子们的脸上都绽放着幸福的笑容。现在,双休日成为孩子们最盼望的日子,只要远远地看到慈善义工们的身影,孩子们就会从楼上飞奔而下,牵住慈善义工的手叫着、笑着,亲切地和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打着招呼;而当慈善义工们准备离开时,孩子们会一直送到校门口,用他们那含糊不清的声音说着:“再见,再见,路上小心„„”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慈善义工们用耐心和诚意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的心,也让学校的教职员工深受感动。可以说,自从慈善义工们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这些孩子无论是对待学习还是对待周围人或事的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能主动学习,乐观地面对生活,友好地和人相处。

这就是市慈善总会的义工们,他们用无私的爱滋润着这些迟开的花朵。我们相信,在爱的滋润下,这些可爱的花朵一定会茁壮成长,将来用自己的爱来回报社会,回报义工朋友们。

本溪市特殊教育学校

篇6:校对工作考核总结

2015年,共堵住差错800余处,70%的是别字,错得较多的主要是一些意义相近,且以前通用过的字或词语,如,制定与制订、交会与交汇、撒与洒、泄露与泄漏、做与作、签定与签订(定与订)等等;病句、标点错、多字少字占18%;数字用法错误占10.7%,数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概数上面,一般两个相连的数字,中间没有顿号表示概数,如四五个人,表示有4到5个人,与4—5个人的意思是相同的,如果两个数字中间用了顿号,如四、五个人,则表示4个人和5个人。另外就是一两、两三是不能表示概数的,两是二的意思,但不是数字二,虽然有三三两两这个词组,但是它是一个固定的词组,就好似七律,是固定用法。在用1—2或2—3时,汉语数字的写法是一二或是二三。还1.3%的差错出现在稿件内出现乱码、量词单位错误(涉及部分物理和化学单位的应尽量使用其的相关符号,如摄氏度C)。

报纸校对的主要职责是消灭差错,提高报纸质量。只有掌握了解了差错形成的原因,才能更好地防范,杜绝,消灭它。针对目前存在的采、编(组版)环节中容易出错的问题,校对已不仅仅是原先的对照原稿简单核对,楚天都市报江汉新闻校对前的环节采用的是无纸化作业,已无原稿可言,这就要求担当起脱离原稿,查找编辑工作中 “漏网之鱼”的把关责任,工作重心由“校异同”向“校是非”转变。

要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在工作中做到眼睛看到、思维想到、笔头跟到。校对一篇稿件,不再是简单、机械地照稿点校,而是把自己融入到文章的内容中去,眼睛跟着笔头转,思路随着内容转,像医生在手术台上做手术一样全身心投入。遇到有疑义的地方,立即用笔标出,立即查阅工具书。

思想上重视了,学习上也不能放松。我不仅要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只有充分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增强政治鉴别力和舆论导向的把握能力,才能透过复杂的表面看清本质,在工作中避免出现政治性的差错。

在报纸的整个出版流程中,校对虽然是最后一道关,但在编辑部来说,是工资最低的,出头露脸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的,在职称上最高级别也是副编审,比编辑低一档。

校对工作是清贫的,是寂寞的。要做好校对工作,我要有坐得住的恒心,有甘于清贫、寂寞的信心,有乐于奉献的决心。

篇7:校对工作及相关细则

一、校对工作职责

工程咨询报告校对常见问题主要有内容完整性、论述充分性、表述合理性、格式规范性、数据严谨性等方面,应做好如下校核工作:

a、内容是否符合相应工作阶段的要求,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完整;

b、应认真核对文件格式是否正确,逐字逐句校核,避免出现语法错误、漏句、漏字、错字、别字等;

c、文件中图表、说明、报告附件均应逐图、逐表、逐字、逐句校核,保证前后统一、准确无误;

d、应逐字逐句复核,对文件前后的协调统一进行复核并提出改正意见;

针对我们目前工作情况,本校对制度主要针对报告中出现的初级错误,不包括专业性问题的校对。

校对人职责主要包括:校对人应了解报告编制意图,对报告进行认真校对,指出校对中发现的错误,同时简单明确地在校审记录表上填写校对所发现的主要错误,在编制人员将校对中发现问题和错漏改正后,负责监督报告编制人对错误进行纠正。

校对人有权要求编制人员预留必要的校对时间并应按进度要求抓紧校对。

二、校对流程

1、校对基本流程 原则上编制人员要给校对人员预留出半天时间进行校对,校对人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校对:

初校:逐字、逐句、逐段地校对,重点解决版式(包括封面、扉页及目录格式、各章节字体、字号、字样、行间距、段落格式、各级标题层次、格式等)、别字、错、掉字、漏句、标点符号,图表号是否与章节对应。

在初校的基础上精读整个报告,侧重解决章节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编制单位名称等要核实无误,章节前后内容一致,表格数据与章节内容一致等。

最后要特别注意若是内容中有其它报告的参考内容,严禁出现其它报告中与本报告无关的名称性词语或其它不相关词语。

校对工作不限于以上内容,以防止出现低级错误,提高报告质量为原则,遇其他没有提及的校对内容,校对人员一旦发现明显错误或不确定错误都要提出。

2、自校基本流程

工作中经常遇到客户要求时间紧迫,此种情况下难以预留适当的时间给校对人员,但是即使这种情况也要保证预留一定时间自校,切记保证重点章节、重点部位经认真审核校对无误后才能出版报告。

具体可参照以下步骤进行自校:

(1)、扉页:项目名称、建设单位、编制单位名称、编制时间是否准确。

(2)、资质:与编制单位是否一致。(3)、目录:随章节变化是否更新,格式是否正确。

(4)、第一章总论:所有小节内容均经认真逐字逐句校对审查,确保内容准确无误。

(5)、页眉页脚:严禁出现页眉名称(或页脚附加信息)与报告无关的现象。保证页码编制章节之间连续无误。

(6)、投资估算、财务分析及经济分析章节内容与表格数据一致,并与首章总论内容一致。

(7)、与本报告无关的名称性词语要严格替换掉(主要是针对参考其他报告编制而出现其他报告中的一些地名或其他与本报告无关的词语)。

三、校对工作奖惩细则及奖惩方式

一般校对工作根据校对中出现的问题参照校对工作单对编制人员进行惩罚,惩罚细则如下:

1、封面、扉页、页眉页脚出现错误30元/处;

2、出现标题、单位名称、地名、常识等严重错误:20元/处;

3、文章出现轻微错别字及其他轻微错误:10元/处。

若报告交客户后,客户反馈回的问题包括属于校对工作范畴的低级错误,经校对人员校对的给予校对人员处罚,自校的报告给予编制人员处罚;公司抽查报告发现低级错误若经校对人员校对,给予校对人员处罚,若报告是自校,则给予编制人员处罚。

具体处罚措施:

1、封面、扉页、页眉页脚出现错误50元/处;

2、出现标题、单位名称、地名、常识等严重错误:30元/处;

3、文章出现轻微错别字及其他轻微错误:10元/处。

奖惩方式:由校对人员填写校审记录表,记录校对情况,月底报部门负责人进行统计,由部门负责人于下月初将校对奖惩统计表格交行政部,由行政综合部核实后交财务在当月工资中扣除及奖励。技术人员扣除的部分作为校对人员奖励部分。

篇8:校对员工作感想

1 校对在编辑工作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般意义上, 人们普遍认为校对工作是对错字进行纠正, 同时也有人轻视校对工作。这种认识显然有失偏颇。其实, 校对作为编辑工作的最后一道关口, 能够将各种差错消灭在文稿出版前, 有力保证了出版物的质量, 它在出版过程中的重要性无可替代。一方面, 校对作为编辑工作的延伸和继续, 在出版流程中担负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 出版物本身正通过更多的信息传播方式在社会上构成相当的影响力。

因此, 要保证出版物的质量, 就必须慎重地做好出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尤其是介于发排与印刷之间的校对环节。因为校对环节的一个细小的错误就可能会产生“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的恶劣影响, 甚至让编辑在各个环节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付之东流, 而导致“满盘皆输”。另一方面, 有效地校对确保了出版物的质量, 能够将人类智慧的结晶以信息传播的方式满足不同受众的文化需求, 对于出版物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校对工作模式的提升策略

校对作为最重要的出版条件之一, 是书刊质量保障体系的最后防线。基于校对工作的重要作用, 明确当前校对工作的主要模式, 并探究提升校对工作质量的策略, 成为当前编辑工作中亟需关注的重要环节。

2.1 现阶段编辑校对工作的主要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 编辑工作模式随之获得了新的发展, 校对作为编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工作模式也有了相应变化[2]。传统的校对工作是依靠人工来完成的, 需要根据原稿逐字订正, 费时费力, 尤其是在工作强度较大时就会因为疲倦而影响校对准确率。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校对工作, 不仅效率高、速度快, 还可以大大节约人力资本, 如语音校对、电脑全自动校对模式等。但计算机校对也并非是万能的, 过分依赖计算机所导致的漏检、误报等问题也会时有发生, 因此, 有效利用计算机的高效性优势, 并辅以人工校对, 实现两种方法的优势互补、有效结合, 成为当前编辑工作中的主要工作模式。

2.2 提升编辑校对工作质量的策略

校对工作在出版流程中的地位毋庸置疑,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出版行业能否健康发展, 因此, 笔者认为, 有效地采用各种手段来提升校对质量成为编辑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是落实校对工作制度。优化管理制度是校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 在校对过程中应严格落实“三校一读”与交叉责任制等基本制度, 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监管力度, 以保障制度的有效性。在校对工作中, 错误的种类繁多, 而且具有普遍性, 所以, 增加有效的校对次数是避免出现差错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另外, 经验表明, 建立在编辑与作者共同参与上的校对方法能够在保障原稿主旨内涵的同时, 有效提高文稿校对效率。除此之外, 还应考虑到校对员与编辑可能会在文稿的解读上存在主观性差异, 因此在校对过程中校对员与编辑要时常进行有效沟通, 达成共识, 提升校对工作效率。

二是提高校对人员综合素质。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提升校对效率的同时, 也对校对人员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校对人员, 既需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校对功力, 又应当具备较高的知识敏感度与正确的思维导向。在校对工作中, 每一位校对人员都应致力于从原稿入手, 协助编辑将原稿的差错堵住堵牢, 如内容是否正确、有无疏漏、版式是否需要调整等。要坚持学习, 不断接受新的观念与理论, 在工作能力水平上向编辑看齐。此外, 校对人员还需要加强自我管理, 增强编辑意识, 真正做到、做好严控质量关的校对责任[3]。

三是增强校对工作责任感。提升编辑校对工作水平, 还需要从思想角度入手, 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4]。干一行, 爱一行, 只有拥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才能提升执行力和执行效果, 才会对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将差错率降到最低。所以, 在实际工作的每一环节, 都需要校对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严格遵守校对制度, 做到“三校一读”, 努力实现校对工作“零差错”, 并在持续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 实现自身校对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是引入计算机校对, 实现人际校对结合, 优势互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在各领域应用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5]。但是, 计算机在校对工作中的运用既有一定的优势, 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 优势体现在容量大、速度快, 错别字识别率高等, 而不足则主要表现在误报率高、错漏多等。因此, 可以采用人校与机校结合的做法, 通过二者的优势互补形成最佳组合模式。

例如, 一校可以采用计算机校对;二校再用机校, 机校后不改版, 由人接着三校。人工三校的主要任务在于先对机校报错及改错建议逐一判断, 然后通读检查一遍, 发现并改正机器漏校。通过这种模式, 可以有效地缩短校对的周期, 提高校对的效率。此外, 也可以在编辑加工之前采用专业的软件来进行计算机校对, 而后将校对获得的报错和改错建议作为编辑进行加工时的参考资料。三校之后再用机校, 清扫残留差错, 最后由人工通读检查。无论哪一种方式, 都可以实现人机优势互补的良好效果。

3 结论

当前, 校对工作模式已经大幅革新, 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其在保证出版物质量中具备重要地位。在出版工作走向优质高效的现阶段, 提高书刊质量已然成为摆在相关管理部门和出版商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 在编辑工作中, 我们应当做一个有心人, 在严格遵循相关工作制度的基础上, 把做好校对转化为编辑工作的责任自觉, 并在积累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编辑工作中的校对水平奠定基础。

摘要:校对是编辑流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在出版的刊物中, 一个字甚至是一个符号的差错就可能使读者产生理解的偏差, 甚至在社会上造成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因此, 在编辑工作中, 认真细致地做好文稿的校对工作, 并保证出版刊物的水平成为当前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研究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 从校对在编辑工作中的重要性入手, 立足于当前校对工作主要模式, 对如何提升校对工作质量进行策略分析, 以期为提升编辑校对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编辑工作,校对,作用,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赵立华.浅谈校对工作在高校学报编辑出版中的地位[J].现代情报, 2003 (6) :16.

[2]候金芳.校对在编辑工作中的模式与作用探讨[J].出版广角, 2015 (8) :80-81.

[3]祁兴翠.报纸校对工作中如何增强编辑意识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22) :1249.

[4]魏雪萍.编辑和校对殊途又同归[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4-11-17 (007) .

上一篇:把眼泪藏在心里作文500字下一篇:网络经济的超边际分析--网络经济对经济学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