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业余训练

2024-05-01

学生与业余训练(精选十篇)

学生与业余训练 篇1

关键词:中学生,田径,业余运动训练,运动损伤

1 研究的目的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 运动损伤十分常见。这是因为动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训练的时间越来越长, 机体的负荷越来越大, 从而导致了损伤发病率越来越高。运动损伤不仅影响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妨碍运动成绩的提高, 而且一旦发生, 常不易恢复, 甚至可以缩短运动寿命, 造成身体残疾, 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因此, 作为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 对保护学生的健康、积极开展体育运动、提高运动成绩, 有着非常重要现实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下车中学2008~2012年田径运动员96名, 年龄12~16岁, 运动损伤人数38名。

2.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了大量体育档案资料和体育报刊等。

(2) 访谈法:通过面对面和电话访谈等方式对下车中学大批新老队员进行访谈。

(3) 问卷调查法:共发放96份问卷, 回收96份, 有效问卷96份, 回收率为100%, 回收有效率为100%。

3 结果与分析

表1中, 12~14岁年龄段的运动损伤的发病率比14~16岁年龄段的运动损伤的发病率要高。原因:一是年龄小的运动员对有关运动损伤的知识了解不多, 自我保护意识差, 思想麻痹, 随意性强;二是年龄小的运动员在学习专项技术时, 对专项技术动作把握不好, 动作不规范, 不合理, 不协调, 容易引起运动损伤;三是年龄小的运动员骨膜比较脆弱, 也容易引起运动损伤。

表2中, 运动损伤的原因有:运动员的思想麻痹, 不重视, 准备活动不充分, 技术动作不规范, 运动量过大, 过度疲劳, 场地器材的不科学、不合理, 组织安排缺乏科学性等等。在这些原因中, 来自运动员自身的占47.2%, 由于教练员考虑不周、工作不当而造成运动损伤的占34.3%, 其中场地器材方面的因素也占到10.5%。

表3中, 说明运动损伤的部位, 腰部以上的占21%, 腰部和腰部以下的部位却占79%。其中, 腰臂部占21.2%, 膝部占23.7%, 足踝部占21.1%, 而头颈部、肩部、胸部所占的比例却很少。原因是田径运动中多以跑跳为主, 再加上学生的训练水平不高, 身体素质较差, 不能负担较大的运动负荷, 任何急于求成的超负荷都能引起运动损伤。而膝部、足踝部不仅要承受身体重力, 更要积极参与各项运动, 所以, 更容易受到损伤。因而, 下肢损伤的比例比较高。肩肘部运动损伤多是投掷运动项目造成的。这主要是农村中学生田径业余运动员缺乏严格系统的训练, 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技术不够熟练超负荷运动而引起的运动损伤。

表4研究发现, 田径运动训练中以扭伤最多, 占全部运动损伤性质的39.5%, 其次, 骨膜炎也比较多, 占23.7%, 拉伤和擦伤分别占18.2%、13.2%。原因是田径运动中主要以跑跳为主, 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扭伤较多。短跑和投掷项目中, 对运动员的爆发要求很高, 同时由于运动员没做准备活动或没有认真做准备活动。所以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同时老师由于训练任务和训练时间限制, 为了早出成绩, 没有从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 在训练中有“拔苗助长”的观念, 而忽视运动规律和训练原则, 过分地加大训练量和训练强度, 也很容易造成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

从表5可以看出, 中学生田径业余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时发生的运动损伤百分率为63.2%。说明中学生田径业余运动员发生损伤主要在平时。原因是在平时的训练中, 由于运动员自身的原因, 教练员的训练水平, 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因素极易造成运动损伤;参加比赛时发生的运动损伤的占21.1%, 这个比例说明中学生参加比赛的机会相对较少, 所以比赛时发生运动损伤的机率也是比较个高的。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学生平时参加比赛的机会较少, 缺少锻炼, 造成比赛时过度紧张;二是由于比赛时的运动强度过大, 远远超过平时的训练强度, 所以也极易引发运动损伤。

表6说明, 损伤的发生与运动项目也有一定的关系, 其中短跑和投掷项目发生运动损伤的机率要大一点。次之为跳高项目中, 发生运动损伤也比较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田径运动损伤符合一般运动损伤的特点, 且损伤与专项技术特点及个体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因素有关。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准备活动的安排情况、临场心理因素是引起损伤的常见原因。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 通过正确的技术动作, 加强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对易伤部位的训练, 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4.2 建议

4.2.1 中学生田径教练员应加强业务学习, 进一步充实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 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训练计划和训练任务, 科学地进行训练, 尽量减少训练过程中的运动损伤, 切忌忽视运动规律和训练原则, 在训练过程中“拔苗助长”。

4.2.2 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加强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督促运动员保质保量地完成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

4.2.3 教练员与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运动员的医务监督与管理。对运动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查, 建立健康卡, 做到有病早发现, 早治疗, 早恢复。

浅谈大学生中长跑业余训练论文 篇2

1.根据大学生身体和中长跑业余训练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1.1 大学生的身体特点

大学时期,人体的骨骼和肌肉组织以及各种内脏器官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大脑皮层也在逐步完善,并且身体素质的发展多处于敏感期。因此,务必抓紧时机,通过大量有效地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促使其机能协调发展,体能储备不断增强,机能能力全面提高,不断变换训练方法,把训练内容和手段编组成套,并时而重新搭配组合,进行循环练习,练习的花样要多,时间要紧凑,另外融合游戏竞赛于之中,这样很适合学生运动员的神经活动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训练,一般不会感到单调、枯燥,训练效果也好。

1.2 中长跑业余训练的性质和特点

大学中长跑业余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参加大学生运动会,并推进本校体育运动的开展。本质上不同于专业体校的训练。同时,业余训练客观上受着生源、训练时间、训练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在训练手段上也不可能搬用专业训练的那一套。大学生的中长跑业余训练,应该因地制宜,联系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只有明确了大学生中长跑训练的性质,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例如学生的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体育教师与班主任、任课老师的关系;体育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等。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确保业余训练的有效进行。

大学中长跑业余训练,是学生在以学为主的前提下参加课余训练。如何解决训练时间短,又要快速提高成绩的矛盾,笔者认为,首先应摆正训练与强度的关系。传统的训练以量为主,量大是否能绝对提高成绩?相反一定量的积累也是为提高强度础。从训练角度讲,任何一种训练没有不变的量和强度,其辨证关系在于量大,强度相对减少,提高强度减少量。二者同时提高非但提不高运动成绩,反而导致成绩下降或过度疲惫。我们的训练目的是利用的时间,提高运动成绩。从这个意义上分析量和强度的关系,量是手段,强度才是目的。而突出强度,减量,提高密度的训练原则也恰恰适合有一定训练基础、运动成绩不突出而急待提高的运动员。

2.利用循序渐进原则,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计划,使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处理好提高成绩与长远训练计划之间的矛盾,训练应顾及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可以采取体育游戏方法及其它体育项目和部分跑、跳、投项目组成的多项训练为手段,改善机体的有氧能力,在提高最大吸氧量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成绩。

3. 运用激励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中长跑的训练兴趣

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是提高中长跑业余训练成绩的主要因素。分析我校现有的中长跑运动员:是从全校运动会上选拔出来的一批普通专业学生。要想把这些学生的思想统一起来,培养其良好的训练兴趣,成为一名合格的中长跑运动员,就需要长年的艰苦磨炼和积累。我用谈心的办法,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进行感情沟通,然后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给学生讲我国中长跑运动员的坎坷经历和所承受的`伤痛以及成功的过程,特别是以王军霞为代表的中长跑名将在世界大赛上出色的表现。当五星红旗升起在奥运赛场上空时,作为中国人,我们的内心十分喜悦,不仅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而且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这些宣传教育,使学生树立了吃苦耐劳的决心,激发了中长跑训练的兴趣,这样在以后训练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就会很容易被克服。

4.加强赛前适应性训练,以最佳竞技状态参赛

中长跑在田径项目中是一项较难训练的项目,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只要抓住中长跑的训练特点和纲要,制定好全年长、中、短期训练计划,有针对性、阶段性和选择性的运用好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是可行的。笔者几点体会是:制定训练计划一定要符合具体条件和运动员的实际;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服从于专项供能特点,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如何把握比赛节奏是训练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加强对运动员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袁作生.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352.

小学生背越式跳高业余训练浅析 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跳高;分析;掌握;提高

跳高是田径运动中的一个跳跃项目,跳高的基本任务是运用自身能力,通过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等动作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高的横杆。跳高的技术特征是:由跑转变为跳;由支撑转变为腾空;由水平位移转变为抛射运动。由于跳高运动是由平动和转动两种运动形式完成的一项复杂的空间运动,并具有周期性运动和非周期性运动的双重特征,所以说跳高技术是田径运动技术中最困难的技术之一。笔者通过几年的训练,总结了一下自己的心得,与各位共勉。

一、助跑

小学生在练习助跑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本体感觉,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训练:运用各种半径弧线跑练习。

(1)直道和上、下弯道的加速跑。(2)半径为6~8米的圆圈跑、螺旋跑和“8”字跑。(3)直线接弧线或直线切入圆圈跑。利用标志物进行弧线助跑练习。

教师利用标志线或在地面上画出前进路线,要求学生沿标志或路线反复练习,加强正确弧线助跑感觉。途中的大小块可以用小木块或海绵块,可以放在弧线的一边或两边都放,只放单侧可以避免直线助跑,放两侧可以避免圆弧助跑和绕大弯助跑。

二、助跑和起跳

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训练:

(1)确定队员起跳腿和摆动腿。(2)原地起跳和摆臂练习。(3)原地和行进间起跳练习。(4)上一步和上三步助跑起跳练习。(5)沿圆圈或弧线做一步或三步助跑起跳练习。

学习和掌握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1)沿着圆圈跑的练习(直径15米左右)。体会圆圈跑身体感觉,控制跑时身体内倾斜。(2)由直线进入圆圈跑的练习。体会身体由正直逐渐转入向内倾斜。(3)沿圆圈做三步或五步的起跳练习。体会后两步加快节奏,做好起跳动作,积极向上跳。(4)在海绵垫前或对着一定高度的横杆做三步或五步助跑起跳练习。事先在垫前选好起跳点,用标枪或粉笔画上弧线,让队员在弧线上练习。(5)3~5步助跑起跳坐上海绵垫。(6)3~5步助跑起跳背部着垫躺在海绵垫上。

注意:在这一技术环节中,助跑速度应由慢到快,形成逐渐加速的过程。

(1)原地倒肩挺髋练习。在齐腰高的海绵垫旁,成起跳结束姿势。随着身体转向背对海绵垫,同时仰头、倒肩、展体、挺髋,最后用肩背落在海绵垫上成过杆时背弓姿势。(2)背对搭放垫子的跳马站立,然后提脚跟、挺髋、并向后倒肩做背越式过杆动作,接着顺垫子向后落下。(3)3~5步助跑起跳背卧上较高的海绵垫,成杆上背弓姿势,两小腿在垫子上方。(4)原地跳起,挺髋后做向上向后甩腿练习。(5)背对海绵垫做跳起过皮筋练习。(6)借助踏板做3~5步助跑过杆练习。(7)3~5步助跑杆过练习。

注意:这一技术环节时间安排为1~2天。

学习和掌握完整的背越式跳高助跑和起跳技术。

(1)教会队员丈量全程助跑步点。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路线像倒“J”字形。起跳点离横杆距离为60~80厘米或自己手臂的一臂距离,靠近起跑点一侧横杆三分之一处作为起跳点的位置。(2)全程助跑对着高横杆做起跳练习。(3)全程助跑(8步)起跳背卧上高海绵垫的练习。(4)全程助跑(8步)背越式过杆练习。

三、过杆和落地

具体训练方法:

1.原地做“桥”练习法

学生两人一组,分成若干组,一人原地背向海绵垫站立,双手上举,身体后倒,成“桥”的姿势,另一人站在练习者侧方,两手托在练习者髋的两侧,帮助向上挺髋挺腹。

2.屈膝仰卧挺髋练习法

屈膝仰卧于垫上,双脚踏在低跳箱上,同时发力上蹬,做挺髋动作,以肩背着地,停顿2~3秒钟,重复练习多次。

3.肩背倒地练习法

背对海绵垫自然站立,两臂下垂,动作开始时身体逐渐后倒,然后抬头、挺胸、挺髋,向后引肩倒体,当头部将触及垫子时低头,以肩背部落于海绵垫上。

4.原地起跳落垫练习法

背对海绵垫自然站立,双脚向后上方起跳,两臂配合由体侧向上摆动,向后引肩倒体,腾起后抬头、挺胸、挺髋、挂膝成杆上弓形姿势,随即低头、收腹、举大腿、甩小腿,以肩背部落于海绵垫上。

5.跳箱引肩练习法

背对搭放垫子的跳马或跳箱,挺髋、向后引肩,做过杆动作,然后举腿,顺势向后落下。

6.原地起跳过橡皮筋(或横杆)练习法

背对海绵垫自然站立,双脚向后上方起跳,两臂配合由体侧向上摆动,向后引肩倒体,腾起后抬头、挺胸、挺髋、挂膝成杆上弓形姿势,身体越过橡皮筋(或横杆),随即低头、收腹、举大腿、甩小腿,以肩背部落于海绵垫上。橡皮筋(或横杆)高度要适宜,开始时要低些,随后视情况可逐步升高。

总之,小学跳高有很多种训练方法,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笔者对小学生的训练一般都要有3~4年的训练周期。以上是笔者这几年的一点浅见,望与各位同仁共勉。

参考文献:

大学生业余武术训练研究 篇4

关键词:武术,大学生,业余训练

1 前言

武术运动源远流长, 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应该学习了解这门优秀文化。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迅猛发展, 普通大学生 (非武术特长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 人数众多, 所以高校武术教练应该采用好的训练方法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来学习武术, 传承武术文化。

2 大学生业余武术训练的方法

2.1 培养兴趣

对武术产生兴趣是大学生参与和坚持武术练习的前提。武术本身的文化底蕴丰厚和技术表现形式多样就能吸引很多大学生参与武术练习, 但是要让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长期坚持武术训练, 就得让其更深层次地了解和喜欢武术。

对于武术运动, 很多学生都是从影视和武侠小说中接触到, 但是很多动作都经过特技加工, 和普通人的生活实际离得很远。所以很多学生在刚接触武术时候兴趣高昂, 经过几次练习后觉得和自己心目中的能飞檐走壁的武术相差甚远, 于是就产生放弃的念头。故在对大学生武术爱好者最初进行武术训练过程时, 培养对武术的长期爱好至关重要。

首先, 通过观看技术水平较好的老队员的武术表演给初学者一个直观的感受, 使其能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如果自己加油训练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 还可以在训练中播放全国武术冠军的比赛视频以及优秀的武打动作大片, 这样可以高水平武术者的水平, 使其给自己预定一个更高的目标和追求。

其次, 加强武术训练中的武德教育。武德是习武者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 包括尊师重道、重义轻利、持之以恒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要求在每次训练的开始和结束时师生都要行抱拳礼, 以及在表演或对抗练习中祥观众和对手致以抱拳礼。规范的行为能够更好地约束习武者。在平时训练中要灌输谦虚谨慎, 不能骄傲自大, 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有道理, 要尊敬师长, 扶贫助弱, 勇于战胜困难, 好好学习, 为国家做贡献。

最后, 在训练中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 增强其自信心, 巩固兴趣。在训练中要及时的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加以肯定表演, 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坚定自己的武术兴趣。同时当学生在训练中遇到困难时要加以鼓励, 使其战胜自我。

2.2 身体素质练习

武术演练所需要的很好速度、力度、耐力和柔韧。普通大学生原本具有的身体素质很难将真正体现武术套路的美, 其普遍原因就是身体素质在武术演练时达不到套路本身设计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要求。

教练在训练中对学生的体能要长期贯穿在训练中, 对学生的上下肢、腰部、腹部等力量要加强训练;速度是套路演练中必须具备的素质, 否则就不能体现节奏鲜明的特点;一个完整的武术套路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耐力作为保证, 柔韧对完成武术动作的规范性要求也较高。总之, 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综合发展。

2.3 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练习

武术的双基体现了武术的本质和精髓, 任何一个复杂多变的套路都是由基本动作加上难度组合而成。一个武术演练者是否真正的将武术的精髓表现出来, 就得依赖其扎实的基本功和准确的基本技术动作, 所谓“练拳不练功, 到老一场空”。

作为普通大学生, 其武术的基础大部分都为零, 武术训练应从打基础开始。教练员要将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训练贯穿到每一次训练, 长期坚持, 是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然而双基训练本身是很枯燥乏味的, 要想学生在训练中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必须在训练中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如重复、间隙、变换、循环等。

基本技术动作练习中可以围绕其攻防安排练习。比如学习弓步冲拳, 教练先讲解其技术动作要领, 学生模仿练习, 体会其出拳的路线和发力要领, 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力从腰马生。当学生基本动作要领掌握后, 若还是要求学生一直重复该动作单独练习, 那么学生就觉得很枯燥, 在其思想意识里不知道为什么弓步冲拳要做成这个样子。所以教练就要进行攻防含义的讲解, 将左弓步冲右拳拆开来练习, 第一是提膝防守护裆, 第二步左手格挡对手的攻击, 第三步左手收回腰间保护自己的腰部和肋部, 最后右拳出击回击对手。这样学生就知道了为什么弓步冲拳的路线是这样了。最后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可以进行攻防练习。

2.4 组合技术动作练习

所谓组合就是将几个基本武术技术动作连贯起来加以练习。是对基本技术动作的巩固, 同时也为套路学习打好基础。学习好组合技术动作, 掌握好动作节奏、劲力、呼吸, 以及精神等。在进行组合技术练习时要求技术动作规范, 每一个招式清晰准确, 动作的路线和发力要正确, 节奏鲜明, 培养武术套路的精、气、神。

练习组合时不能简单的将几个动作串起来一直重复加以练习, 这样的学习会使学生觉得乏味, 同时也很难真正的将其技术动作练好。所以在组合练习时要抓重点动作, 再将前后动作顺势相连。比如练习三路长拳中第一段的弓步冲拳, 弹腿冲拳, 大跃步前穿, 弓步击掌组合练习时, 可以把其中的大跃步前穿作为该组合练习的重点动作, 当跃步前穿熟练掌握后, 按照武术的攻防含义, 跃步落地后顺势弓步击掌进行攻击。同样的道理, 在跃步前穿前加上弓步冲拳与弹腿冲拳是为了在进攻中乘势追击对手, 也为了跃步前穿做出铺垫。这样的练习就会让学生觉得有兴趣, 特别是对于初学者, 更能使其感受到武术的攻防技击的本质特点, 从心里面就不会像外行看热闹时觉得武术套路只是花拳绣腿了, 而且在以后当别人说套路是花架子时可以将每个招式的攻防含义一一道出, 为更好的推动武术文化做出贡献。

2.5 套路练习

套路练习是在各个组合技术动作熟练掌握的基础上, 将多个组合技术连贯在一起加以演练。当然不是简单的组合动作的堆积, 武术套路分为几个段落, 各个段落的快慢节奏各有不同, 表达的思想也不同。

套路练习是对学生的一个综合考验。身体素质是基本;同时要将平时双基训练和组合练习中对技术的动作规格、节奏、劲力、神韵等在套路中完美体现;还要很好地分配自身的体力, 以及合理的呼吸节奏与动作的配合, 做到动作规范, 劲力充沛, 刚柔相济, 节奏分明, 呼吸自然, 眼神与动作的配合等等。

在进行套路练习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段练习, 再成套练习。在分段练习时同样先将练习难度大、动作复杂的段落, 完成后将前后段落串在一起练习。对个别难度动作加以单独练习, 但是要尽快融入到套路中去, 因为一个武术完整套路动作多, 难度大, 对体力的消耗大, 但学生体力不支时很容易导致动作变形。所以将难度动作放在分段练习和成套练习中。教练在安排成套练习时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安排, 不能一味强调完成几次套路的数量, 要数量和质量同时抓。

2.6 心理素质练习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完成武术表演和比赛的重要保证, 特别是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 平时没有机会或有机会也不太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心理素质差会导致上场表演或比赛时动作变形, 甚至忘记动作。

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因素很多, 最基本的有教练员的行为态度, 以及运动员自身的个性特点。教练员的人格魅力、技术水平、指导水平、言行举止等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 而运动员个人的性格特征也决定在表演或比赛有不同的表现, 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加以心理素质的训练。

教练在平时的武术训练中首先要是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动机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武术的目的不是为了参加很多的比赛, 战胜自我、克服困难才是对自身最好的锻炼;其次是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武术的训练和比赛本身就是对学生思想和体力的考验, 要做到持之以恒, 勤学苦练;最后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训练成果, 教练对其进步要及时加以肯定表演, 遇到挫折时要鼓励其战胜自我。

3 小结

武术运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而普通大学生参与武术训练是将武术文化更加广泛、深入的推广和传承。所以在对其武术训练时要培养其武术兴趣, 长期对其身体素质进行练习, 注重基本功和基本技术动作的学习, 处理好组合技术练习和成套练习之间的关系, 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 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武术技术的精华。

参考文献

[1]赵厚亚.论武术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搏击.武术教学, 2006 (5) .

[2]郝克红.体育运动中的竞赛性心理问题及训练对策[J].中国科学教育, 2004 (7) .

中长跑运动员的业余训练与体会 篇5

作为一名基层教练员的主要任务是选好材,打好基础,为上级输送好人才。马X、杨XX从参加训练到现在三年的训练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鼓舞,通过总结分析也从中吸取了不少经验和教训,下面将我常用的训练方法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分析参考。

1基本情况

马X,男,1997年2月生;杨XX,女,1997年3月生。共同点:心肺机能好,跑的动作自然,具有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他们意志品质坚强,有强烈的求胜欲望,多次获省、市中小学生400米、800米、1500米比赛的冠军,身体各项指标及素质情况表如下。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马X、杨XX虽然专项成绩、身体条件不错,具备了中长跑运动员所需条件,但由于年龄小,支持能力指标和力量素质指标偏低,速度还有待改进,所以在训练的时候要严格按照田径训练大纲要求对其训练,循序渐进,不断地改进方法和手段,打好基础,不过早地追求成绩,初步确定中长跑是他俩的专项。

2训练

(1)中长跑对速度的要求。第一是绝对速度,第二是持续加速能力,第三是在疲劳状态下发挥速度的能力。所以在训练的时候根据运动员年龄特点,主要抓的是绝对速度训练,每周不少于两次绝对速度的训练。从60米到150米,严格控制每组间隔的休息时间,主要看的是途中速度,疲劳状态下发挥速度的能力一般是在大量大强度课后进行冲刺跑,距离一般为100~200米。绝对速度的提高同样是提高耐力的基础。

(2)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他俩的身体素质经过近三年训练,达到了他们的年龄组所要求的素质,但是还远远达不到一个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要求。由于他们年龄小,所以进行素质训练相对较多,每周至少安排两次身体素质训练。冬训时,基本每天都做,内容为立卧撑、单足跳、双腿连续跳栏等基础素质训练。由于他俩年龄小,力量训练基本没有使用过杠铃,采用动力性练习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可多采用轻器械进行力量耐力练习。

(3)耐力训练。耐力训练是中长跑训练的基础,在平时的训练中根据队员的自身条件和水平,采取集体跑,要求由慢到快,逐渐提高强度,跑时注意节奏,时刻提醒他们注意动作。跑量从第一年训练时4千米逐渐上到了现在的10~15千米。

(4)速度耐力训练。速度耐力训练是提高中长跑成绩的重要因素。由于他俩年龄小,接触专项时间较短,所以在训练的时候,速度耐力训练所占比重很小,每周只安排一次左右,比赛期有时安排两次,主要以1000米×1~2次、600米×2及300~400米反复跑为主。由于中长跑运动员如800米运动员各供能系统所占比例为ATP和LU酸能系统占30%,混合功能系统占65%,有氧氧化系统占5%,不同的训练方法对增进各种能量系统的作用是不同的,而间歇训练和重复训练跑对发展混合功能系统作用最大,占50%~80%,而其他方法的训练最多只有10%左右,所以重复跑和间歇跑训练是今后练习的重点。

(5)严格控制训练负荷及积极进行训练后恢复,形成常规身体监测习惯,如晨脉测定与记录,血指标的测试,训练时用脉搏控制间歇时间等,效果很好。另外,要尽可能地加强营养,要积极防止伤病,尽量减少伤病。

3总结

马X、杨XX经过训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以后要走的路还很长,所以对他们俩的训练不能过早地追求成绩,我认为基础训练在以后的训练中还要占很大的比例,他俩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在今后的训练中还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根据他俩的不同特点,我们对他们要分别进行训练,在训练中要继续坚持“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严格管理。这不仅能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热爱国家的品质,还能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以及如何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另外我们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科学安排训练,以身作则,使运动员不断提高成绩,为阜阳市田径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学生与业余训练 篇6

【关键词】中小学生;短跑;身体素质

短跑训练从产生发展至今,有关其的训练方法已经日趋成熟。训练的方式方法不断的在扩充,训练的理论在不断的深化。然而,更多有关短跑速度训练是关于专业的体育运动员,关于中小学生的短跑速度训练则少之又少。中小学生体育训练的时间是极少,不像专业体校的学生,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因此中小学生教师在进行业余短跑训练的时候,要能够采用适合的训练方法,提升学生短跑速度,能够让中小学生得到适当的训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国家体育短跑培育出更多有能力的后备人员。

一、提升中小学生短跑训练,提升中小学生的力量训练

短跑必不可少的就是力量,有了力量,才能进一步为提升学生短跑速度打下基础。力量是短跑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速度训练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要重视学生力量训练。提升短跑时间经过体育相关人员研究,发现力量对其有着重要作用。对于中小学生体育训练,由于时间的不充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要更有针对性。

(1)加强学生腿部力量的训练。跑步最重要的部位就是腿部,因此,教师要能够重视加强中小学生腿部力量训练。在进行腿部力量的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短距离进行往返跑步,这样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腿部的力量,从而保障学生的短跑速度。

(2)增强中小学生上肢力量,提升中小学生短跑速度。通过提升力量来提高学生短跑速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腿部力量的训练,还应该增强中小学生上肢力量的训练,跑步是一个身体动作的不断机械重复完成,需要上肢力量来调动起全身,因此,上肢力量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上肢力量在进行摆臂等动作对中小学生短跑冲刺等有着重要影响。学生进行上肢力量训练,掌握摆臂的技巧,维持运动的身体的平衡,协调上下肢。

(3)教师进行中小学力量训练时,要注意中小学生上下肢与腿部、腰部等协调能力。所以,要发展身体多个部位的力量,促进其协调发展。

二、教师在提升中小学生短跑速度,要有阶段性的进行训练

中小学生作为业余的运动员,他们没有接触过真正的运动员训练,所以,在训练中,教师要有阶段性的进行训练,能够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为了保障学生短跑速度,在第一阶段训练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跑步动作的规范性,短跑有规范的基本动作的要求,但由于中小学生的业余性,因此,在训练的时候,规范的动作要求往往被忽略,教师要能够忠实起中小学生的跑步动作,发展学生的身体的协调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逐渐接触体验到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方式。能够协调身体各部分的机能,掌握短跑的基本技能。在第二阶段训练的时候,教师就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全面的身体素质。经过第一阶段的教师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短跑技巧等,因此,在第二阶段,教师要能够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身体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能够为学生短跑的后期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第一、第二阶段的训练,在第三阶段,教师在训练中小学生业余短跑训练要注重力量和速度的训练,在短跑中,力量和速度是关键,前两个训练阶段都是再为提高力量和速度打下基础,因此,在第三个阶段,即便是业余训练,教师也应该加强重视,强化学生的短跑技能掌握,提升中小学生短跑速度。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优势特长,能够在短跑过程中发挥学生优势特点,提升跑步速度。加强学生跑步过程中无氧运动的掌握方法,让学生能够深化短跑技能。提升中小学生业余短跑速度,要能够营造竞技环境,提升学生的短跑速度的提升离不开特定的竞技环境,在竞技环境下,学生往往能够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跑出最佳的成绩。因此,教师在进行训练的时候要注重营造竞技环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神经系统,提升速度训练效果。

三、总结

中小学生业余短跑速度训练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训练学生,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得到正确的指导训练,这样能够提高中小学生的短跑速度。

参考文献:

[1]王绪.对发展少年短跑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组合训练手段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2]陈兆陨.浅谈短跑训练中的训练方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7).

学生与业余训练 篇7

大学是培养人成才的殿堂,如何培养大学生,大学生在高校应该学到哪些知识能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进行,大学体育应该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扮演什么角色,各级教育部门,各种教育专家学者给出了很多途径与方法。通过网络检索、图书馆查阅资料以及对专家的访谈,发现大学体育业余训练是否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积极的因素,能否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性格形成,是目前研究的盲区,基本没有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河南理工大学田径业余训练教练员日常工作实际,教练组将这个问题作为思索研究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正确的思想道德指导下培养具有稳定优秀性格的人的行为。大学田径业余训练是高校教师在社会主义师德规范下,利用科学的手段对参加训练的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潜移默化性格与体质培养的行为过程。定义可见,高校业余训练的目的本身,就包含了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促进学生良好性格养成的积极因素。

1田径业余训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利因素

1 . 1创造有利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田径业余训练的场所大都在田径场、健身房力量房、公园坡地草地、野外沙地坡地等,相对开放的环境,使得参加训练的学生心情愉悦、易于沟通。一个集体在训练形式内容基本一致,训练目的相对明确,集体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训练气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的良好氛围。同甘共苦,身体力行,长期的言传身教与科学先进的训练手段,严师益友般的师生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有参与而生喜欢,有喜欢而生大爱,有大爱而生相信”,在田径训练中塑造的学生性格,进行的思想道德观念灌输,必将伴随参加训练同学的终生。

1 . 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

河南高校进行的田径业余训练,一般都有极其明确的目标,是为了河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或者河南省全运会大学生组田径比赛,为了在兄弟院校面前展示学校的体育风采,给学校争取荣誉。这样,在组队之初,教练都会给队员打气,明确目标任务,让每位参加训练的学生树立起为学校争光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例如: 对于每一位河南理工大学田径队队员,教练都会灌输这样的思想: 你是一名河南理工大学田径队队员,你与你的队友都是非常优秀的,你们代表了河南理工大学的最高田径水平,你的汗水与拼搏, 都是在为河南理工大学在全省高校田径运动会上的排名努力,校长将在大运会开幕式上注视着你,你的言行代表了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以你而骄傲。

1 . 3锻炼学生拼搏精神, 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现在大学生都是90后,国家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至今,意味着这些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受到了父母长辈们的万般宠爱, “猝死”现象在学校体育活动中事件频发、男性大学生“娘炮”女性化、“肥肥”盛行。体现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较低体重比例较大,正常体重比例几乎不到半数,同时肥胖者稍多,男生尤其突出,大四男生肺活量不及格率升高,优秀率下降。立定跳远成绩不及格率最高,优秀率最低;大四学生耐力跑成绩不及格率升高,优秀率下降。中华人民共和国竞技体育的主要训练原则之一是“三从一大”,也就是“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训练的最重要手段就是“重复训练法”与“持续训练法”。这就要求参加训练的同学要刻苦拼搏,耐得住寂寞,受得了煎熬,吃得了苦,不怕脏不怕累,从而培养出同学们优秀的意志品质。每次训练都会给参训同学带来惊喜或疑惑,失败是成功之母,风雨之后见彩虹,训练是一次次艰辛的汗水,但每次训练之后,同学们流露出的都是发至内心的笑脸及对下一次训练的期待,留下来的是坚毅,是成熟的性格,是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是对目标达成的强烈愿望以及通过努力逐渐接近目标的过程成长,这里才是真正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坚持就是胜利”,才是大学教给学生最要的一课,拥有青春,终有胜利的花朵。

1 . 4树立学生的人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大学必须教会学生的内容,大学理论课上通过考试成绩及教师设置的各种内容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体育业余训练对此也进行了更为系统的补充。大学生田径训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而学生主动参加田径训练一般都会积极促进自我知觉。同时,学生参加田径训练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能力等选的,他们能很好地胜任田径训练的内容,获得成功的自我愉悦,在田径训练中寻求到极大的安慰和满足,这有利于增强参加训练的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经常参加田径训练的学生比不经常参加田径训练的大学学生拥有更高的自信。在艰苦枯燥的训练过程中,同学们在坚持在拼搏,耐不住寂寞和训练痛苦的走了,大部分同学还在继续, 心中有集体荣誉感,教练和队友在鼓励,但仅仅这些刺激还不够, 坚持必须成长在可见的收获之上,每一次奔跑,每一次跳跃,每一次器械的飞翔,都是自信心的最佳体现,

1 . 5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事件,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投毒事件等校园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都说明大学生待人处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的必要性和大学生形成稳定优秀的道德理念建立的重要性。大学业余田径训练教练员在社会主义师德师范的指导思想下,以大爱为出发点,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培养参加训练的同学。田径训练过程中,教练与队员,队员与队员之间通过参加田径训练,互帮互助,产生兄弟姐妹般的友谊,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淡化日常学习、大学生活中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离家的孤独感。并在田径训练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从而给在校大学生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另外,不同院系专业的同学在一起训练、交往,形成稳定的队员关系,也增加了同学们的人脉,加大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1 . 6养成学生守时守信遵守规则的习惯思维

诚实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提倡的优良品质,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需要,遵守规则更是遵纪守法的前提。田径业余训练,有极其严格的时间要求,又是在参加学生自觉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偶尔缺席忘却,还有教练队友的催促与提醒,多次连续缺席训练,就会给队友造成不良影响,给教练留下不好的印象,慢慢就会淡出训练的队伍。从而,为了心中目标的拼搏,为了给队友留下好的印象,为了不在教练的脸上看到失望,参加训练的同学都会做到严格的自身约束,按时准点的参加训练,长期的坚持,必然形成参加训练的同学准时守信、遵守训练纪律的良好品质。

2河南省业余田径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2 . 1业余田径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

业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学校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把体育训练误作是单纯跑跳的体力活动,怕训练耽误学生学习,他们认为学生只有把心都放在学习上才能取得好成绩,以后才能有好出路。所以,很多学生为了文化学习放弃了业余田径训练,这对于学校体育人才培养是一种极大的损失。

2 . 2教练员对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不够

教练员是业余田径训练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对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目前,在业余田径训练教练队伍中,大多教师来自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的体育系,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但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乏重视,更缺乏必要的教育方法与手段。

2 . 3学生对业余田径训练认识不足

由于田径运动本身,对“更快、更高、更强”人类极限的追求,对先天体质的运动筛选,只有那些性格坚毅、不畏拼搏、身材健硕阳刚或者体态轻盈、素质突出的大学生才能翱翔在田径场上。调查发现河南省大学学生普遍不喜欢田径,对田径运动的认识不足,对田径训练的认知度不够,很多田径能力好的学生,不愿意参加田径业余训练队,认为田径训练没有用处、不好玩、没有娱乐性、时间还比较长、枯燥、怕脏怕苦怕累,认为田径业余训练影响学习,对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没有用处。

3河南省业余田径训练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3 .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

学校必须转变观念,既认真抓好训练竞赛,又关心文化课程的学习。同时,教练员应该经常和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向他们宣传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家长对田径训练的认识。此外,教师要通过家访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使家长明白参加业余田径训练,可以锻炼身体、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个有效的方式与途径。

3 . 2提高教练员对思想道理教育的认识

可以通过宣传提高在岗田径教练员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不断完善对教练员的评价机制,不再像以往一样单纯以出运动成绩作为教练员的唯一评价指标。逐渐淘汰一些不适合教练员岗位的人员,还可以引进一些专家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思想道德教育, 以保证田径运动员既是运动的天才又是做人的楷模。

3 . 3建立一个良好的田径业余训练环境

进行田径业余训练和竞赛可以给学校注入激情,使学校充满活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社会品质,形成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这种具有青春气息的校园文化还可以激发学生运动员自强不息的品质,促使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的运动技术水平,实现为校争光、为国争光的理想。对学生进行业余训练好处的同时,要改变田径业余训练模式,使学生喜欢田径业余训练,乐于田径训练,吸引更多的在田径运动上有天赋的学生积极投身到业余训练中来。让更多的学生在业余田径训练中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为我校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如是,乃我校之幸,田径之幸。

4结语

田径场开放的训练环境使得学生心情愉悦、易于沟通,满足自豪感,可以在充实快乐的时光中度过大学业余生活,用奔跑释放学习和生活中压抑的心情,用运动时的矫健身影吸引着异性的关注, 用冲刺体验稍纵即逝的胜利快感。田径业余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优秀的性格,可以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此类比,高校所有体育运动业余训练都可以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要:为探索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法,研究体育运动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积极因素,调查分析我省业余田径训练的实践,论述了田径业余训练对大学生道德观念与良好性格形成的积极因素,得出田径业余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优秀的性格,可以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中体育业余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8

1.近几年高中体育业余训练体育高考成绩情况。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马陵中学体育教师具备了很高的专业水平, 从2010年到2014年连续五届每届体育高考成绩过线率均在80%左右, 文化和体育双过线率均在50%左右, 成绩在宿迁市各县区的兄弟学校中一直遥遥领先。

2.高中体育业余训练教练员队伍现状分析。马陵中学目前共有12名专职体育教师, 有10人带过高考训练队, 2人目前正在学习训练经验;其中8人多年从事高考训练队工作, 有着较强的业务能力。体卫处领导要求全校体育教师进行循环教学, 三年为一周期, 每个成员均有机会参与训练工作。老教师有着丰富的训练经验, 时刻关注最前沿的田径训练理论, 并能合理地运用到平时的训练之中, 确保体育高考专业成绩过关率百分之八十以上。

3.近几年马陵中学体育场馆场地器材设施现状分析。马陵中学位于市中心闹市区,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 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场地十分紧张。学校没有体育场馆, 没有田径场地。可用场地分为大小两块, 大场地四片篮球场、三片羽毛球场地;小场地三片篮球场。

长期以来, 高二高三两个年级会相互调剂使用有限的场地进行训练。高三年级正常使用大场地, 只能保证实心球、力量、技巧和跑的辅助练习需求。立定三级跳、短跑、中长跑、测试外借场地。

4.近几年马陵中学体育业余训练“选材—训练—测试—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1) 近几年马陵中学体育业余训练选材模式。科学选材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科学选材, 体卫处制定了如下五个指标:文化成绩、体育成绩、自身条件 (身高和体重) 、体育兴趣爱好、父母支持程度。

首先, 学生个人文化成绩在全年级的排名必须在800名以内, 语数外三门功课总成绩不得低于180分。其次, 高二年级体育教师会在国庆节后根据高一新生体质测试成绩筛选一部分有意向的同学再进行50米跑和立定跳远的测试。50米跑测试男生7.5秒以内、女生9秒以内;立定跳远男生2.5米以上, 女生1.8米以上, 两项测试成绩都要符合要求, 才可以参加训练。再次, 身高和体重要符合高考体育加试要求。最后, 参训人员要获得父母的大力支持。

(2) 近几年马陵中学体育业余训练模式。科学训练是体育高考出成绩的重要保证。马陵中学体卫处领导和教科研领导会关注国内外先进的训练理念、方法手段, 并把这些先进的训练理念、方法手段带入到平时的训练之中。

从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 每周训练2次, 每次2节课, 每次训练安排在班级第七节体育课和第八节自习课。训练一直持续到小高考结束。训练内容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及初级技术, 以中或小的量和强度为主。小高考后每周训练五次, 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两节课后训练, 节假日组织测验或休息。体育加试前一星期, 全天适应性训练, 主要训练江苏省考试院规定的专项内容, 同时对四项素质进行查漏补缺。参见表2和表3。

(3) 近几年马陵中学体育业余训练测试模式。马陵中学体育训练队每学期体育成绩测试一般安排两次。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训练之前进行第1次摸底测试, 学期末再测试1次;第二学期四月份和高三年级训练队统测1次, 放暑假前再测试1次。高三年级第一学期九月底测试1次, 十一月底测试1次, 元月中旬本市内兄弟学校之间进行联测;第二学期三月中旬测试1次, 四月份体育高考之前本市内兄弟学校之间进行联合测试, 或与本校高二年级训练队全体同学一起测试。

(4) 近几年马陵中学体育业余训练管理模式。长久以来, 马陵中学体卫处全体教师一直遵循科学与民主的管理原则, 形成了具有马陵中学特色的体育业余训练管理模式。明确规定集合与结束时间、制定请假制度、器材借用与归还细则、外出训练或测试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江苏省马陵中学全体体育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现有体育资源, 努力打造马陵中学业余体育训练事业, 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把学校训练项目打造成本校的体育传统项目, 不断形成学校的体育文化特色, 提升了学校的品位, 为其他兄弟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范例。

摘要:本文调查了马陵中学体育业余训练的场地场馆设施情况、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统计了马陵中学近五年高考体育成绩和体育文化双达线的过关率, 探索近几年马陵中学选材、训练、测试、管理模式, 旨在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为其他兄弟学校体育发展提供范例。

关键词:高中体育,业余训练,现状

参考文献

[1]邱峰.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现代教育教研, 2010年, 第9期.

[2]王磊.河南省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11年, 第11期.

学生与业余训练 篇9

一、组合训练法

近20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成果广泛地运用于运动训练中,人们对中长跑训练方法的认识由过去静止的、片面的,变为发展的、系统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人们把过去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改进,发展合并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方法,也就是组合训练法。有研究表明:这种组合训练法能够明显地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和专项能力。所以,在当今中长跑教学与训练中,组合训练法是被采用的最多的一种训练方法。所谓组合训练法,就是在一个或若干个训练单元或训练课中,合理地选择、安排不同性质、比例的训练内容,以求获得最佳的训练效应。它可以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和需要以及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灵活地、有侧重地选择使用。其主要特点是大力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和能力,突出速度和速度耐力的共同提高。与以前传统的单一训练法相比,由于组合训练法各项能力训练的间歇时间缩短,所以它有利于运动员各项能力或各个供能系统之间训练效果的相互转移,可以有效地促进运动员各项能力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训练效率。另外,由于组合训练法中不同性质的各种组合练习所需要的供能系统不一样,对中枢神经系统刺激不一样,因此,运动员不易疲劳,这就有利于运动员完成更大的整体负荷。

二、“三氧”训练法

训练实践证明,中长跑每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就人体能量代谢而言,都必须经历一个有氧供能、糖酵解供能和磷酸原供能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我国著名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创立了“三氧”训练法。他将量、强度、恢复与人体的适应与控制科学地结合起来,把速度与耐力两大素质紧紧融于一体,既达到高速又达到持久之目的,使中长跑训练方法产生了新的变革,加速了训练过程的科学化,并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女子中长跑运动成绩。“三氧”训练法即开始阶段是有氧耐力训练,然后逐渐过渡到混氧训练,最后完全进行无氧耐力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每400米所用的时间逐渐缩短。其实质就是把有氧代谢供能、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以及有氧、混氧和无氧代谢混合供能科学地衔接起来,在不同的训练时期,不同的训练阶段,按不同的训练比例,科学地融为一个完整的训练整体,促使运动员的速度、耐力、速度耐力及高速度持续跑的专项能力同时全面发展,使训练更符合比赛要求。

三、运动感觉法

本体运动感觉是指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运动觉、平衡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其包括本体运动动作感知觉、本体运动形态感知觉、本体运动动作方位感知觉、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及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等。由于中长跑运动不仅是体能主导类竞速性项目,而且也是测量类项目。其运动水平的高低是通过运动员比赛用时来评定的。因此,在中长跑教学与比赛中,运动员对时间的精确感知非常重要,如对时间长短、间隔、运动节奏、动作速度、加速或减速等的感知觉。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中长跑运动员的本体运动感觉就是对时间的精确感觉。

中长跑运动员本体运动感觉的训练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长跑运动员在进行场地训练时,教练员把400米用时告诉运动员,以其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时间感觉;第二阶段是要让中长跑运动员对每400米的用时做出快速判断,然后教练员把实际所用的时间告诉运动员,通过与实际时间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提高中长跑运动员对时间感觉的准确性;第三阶段是教练员要求运动员按事先规定的时间去完成每400米的训练,这种练习可更进一步提高运动员对时间感觉的准确性。

四、队短促长法

中长跑项目运动员既需要磷酸能速度(ATP-CP),又需要乳酸能速度(糖酵解)。这两种速度的同时改善才能促进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的提高。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磷酸能(ATP-CP)速度,可采用专项或专门的5~10秒重复性练习,间歇时间通常为30~60秒,如快跑10秒,间歇30秒后再进行重复练习等。有研究发现:在中长跑训练中,掺入大量的高强度短距离跑的训练手段,即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磷酸能(ATP-CP)速度,在发展速度素质的同时,同样还能提高有氧系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而有氧系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则是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耐力提高的基础。而提高中长跑运动员乳酸能速度,目前在训练中采用间歇训练方式,每次跑的持续时间约为1分钟,强度水平为次最大强度(85%~90%最大强度),次间歇时间为4分钟左右。通过这种超量负荷的方法,使运动员血乳酸达到较高水平。有研究证实:在第一次训练后,运动员血乳酸的水平达到12摩尔/升较为适宜,然后保持在这一水平之上,使机体在训练中忍受较长的时间刺激,从而适应和提高乳酸耐受能力。中长跑运动员乳酸耐受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们专项运动水平的高低。

高职院校业余排球队组建与训练 篇10

一、高职院校业余排球队的组建

高职院校排球队的建立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其主要目的是选拔排球人才, 参加业余训练;主要任务是积极参加排球竞赛活动, 通过竞赛不断提高排球运动技战术, 为学校争得荣誉。

1. 选材。

选材是组建球队最关键的环节, 选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训练和比赛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由于高职院校排球学生的排球运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整体水平较低, 所以要结合比赛任务, 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材。一是思想作风过硬, 思维能力较强, 较喜爱排球运动的学生优先;二是参考其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素质等情况进行选材。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训练和比赛的有效开展。

2. 选材方法及注意事项。

(1) 应根据学生自愿报名情况, 对其身体素质、排球技术进行简单的测试择优录取。

(2) 从学院各社团学生中选拔身体素质好、身高有优势、协调性好的学生入队。

(3) 在学校组织排球比赛, 从中选择有潜力的队员。

(4) 初选时的人数应尽量多些, 一般多出6~8人,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再进行适当的淘汰。

3. 排球队的建设。

(1) 队伍组建后, 请相关领导对队伍进行思想动员工作, 给队员鼓劲, 增强信心, 增加凝聚力, 增强责任感。

(2) 排球是集体项目的运动, 只有全体队员团结一致, 目标一致, 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教练员要注意观察和了解队员的思想动向, 发现有不团结的苗头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

(3) 健全队伍组织, 根据队员情况及时选出正副队长, 协助教练员进行队伍管理工作。

二、高职院校业余排球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 运动员身体素质较差, 战术水平较低。

目前,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素质、学习态度、文化水平等与研究型高校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学生只是对排球有较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在进大学之前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 而且组织纪律性较差。所以, 高职院校组建起来的排球队, 队员的基本战术意识、身体素质相对都比较差, 这为球队的严格训练和组织管理带来较大困难。

2. 队伍不稳定影响训练和比赛。

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的学制一般为三年, 部分为两年;而高职院校院校排球队的组成是面向全校所有热爱排球的学生, 不只限于某一个年级的学生。这样就面临两个问题, 首先, 队伍的新老队员更替太频繁;其次, 由于新队员的排球水平较低, 进队后必将经过较长系统训练才能具备比赛的基本能力。

3. 资源条件有限, 训练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

高职院校排球队任何一名队员的身份首先是学生, 其次才是运动员。由于每个年级学生上课时间不一致, 所以几乎在每次训练课中都有学生不能出勤。致使高职院校排球队训练时间明显不足。这种情况不仅使训练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而且不利于球队作风、纪律方面的建设。除此之外, 在场地、器材、经费方面也存在许多困难, 不能满足训练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业余排球队训练工作的开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知, 大部分学生很少甚至没碰过排球, 所以在练习方面可采用分阶段集中练习单项技术动作的练习方法, 这样能在短时间内较快地提高排球基本水平。

1. 基本技术训练, 时间安排1个月左右。

由于学生排球水平较差, 所以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突击集中练习。首先, 进行垫球的模仿练习, 开始部分进行大量基本步伐、原地及行进间的模仿练习。其次, 进行抛球练习, 相隔2~4 m, 进行大量的一抛一垫练习, 让学生体会正确的垫球姿势, 用力部位。再次, 进行对墙练习, 固定垫球点, 体会用力大小。半个月后, 再根据队员掌握情况, 进行适当的垫球调整练习。其他基本技术类似于此, 但是每天都必须要练习基本技术, 循序渐进。

2. 素质训练。

体力是信心的保证, 体力是技术的基础。体力和身体素质占50%, 基本功占30%, 战术配合和其他占20%。所以身体素质的练习应从开始组队就要贯彻其中。由于高职院校排球队的训练是业余性的, 所以可将晨练和课外活动为主要训练时间。素质练习要注重发展跳跃高度和爆发力, 力量是关键, 每次素质练习可以安排在早晨及技术训练后。要快速增长力量, 可采用负荷大、组数多的杠铃训练, 以较快地提高力量水平。要注重保证体型、体重无明显变化而力量逐渐增长的训练方法。

3. 简单的技术、战术练习。

排球运动是集体竞赛项目, 因而不仅要求每个队员有比较熟练的基本技术和灵活的个人战术, 而且全队还必须运用一定的集体战术, 依靠密切的战术配合, 在比赛中取胜。技术、战术的运用要从本队实际情况出发, 即根据每个队员的身体条件、技术水平、战术意识及本队的配合熟练程度等, 制订最实用的集体战术配合。

在学习排球比赛中某种战术配合时, 应当由简单的技术、战术配合开始, 可以利用小组的方法进行。而面对复杂的技术、战术不容易消化时, 可以选择“中一二”进攻形式练习, 也可以巧妙地运用个人技术、战术的变化, 以达到有效地进攻和防守的目的。

4. 扩大交流。

坚持科学系统训练, 合理安排交流比赛, 练为赛、赛促练, 以练为主, 练赛结合。在科学系统训练的基础上, 多组织正规形式的比赛, 走出校门和兄弟院校队比赛。在接近比赛期间, 让运动队与体育教研室的教师组队多打比赛, 锻炼队员的技术和战术。赛前参加各种比赛, 让队员体会各种比赛的环境和气氛, 锻炼斗志、激发士气, 培养临战意识和赛场意识。

5. 协调关系。

上一篇:技术人员培养下一篇:相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