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理论教学

2024-04-30

课堂理论教学(精选十篇)

课堂理论教学 篇1

一、对话教学理论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注重课堂情景的设置

到目前为止,许多高中语文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对话教学理论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却不能将对话教学理论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自己的知识,而不注重课堂情景的设置。或者一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设置时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他们只是原封不动的搬用其他学校的对话教学模式,从而使得对话教学理论的应用仅仅是徒有虚名。甚至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对话教学方式的效率。

(二)对话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强

众所周知的是,提问在对话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在现阶段,一部分教师坚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而不注重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提问不注重问题的质量。例如,有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没有连贯性,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不够紧密。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切实际,从而使得学生无从下手。最后,还有一部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深浅不够明确。这些都是降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

(三)教师不注意课堂教学的整体连贯性

到目前为止,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对话教学理论的重要性,并且已经将这一教学方式完全应用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但是,许多教师在讲解课堂内容时不注意课堂教学的整体连贯性,在讲解课堂内容时不能够由浅至深,从而使得许多学生的思维无法紧跟教师讲解的步伐,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就会渐渐的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严重地降低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对话教学理论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引领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

为了更好的将对话教学理论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提高对于教学情景设置的重视程度,然后结合高中语文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例如,在讲解一些小说时 ,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分学生来进行对话,然后让他们通过对话来理解并且掌握这些内容。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讲解,当讲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选取一部分片段,然后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与内容有关的图片或者视频,或者也可以选择一部分学生来进行朗读等。

(二)注重提问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

提高问题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之一,因此,教师在进行讲解之前,必须首先要全面的掌握内容,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出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提问时应该始终坚持由浅至深的原则,然后让学生的思维可以有一定的过渡阶段。 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问题的连贯性, 各个问题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联系,从而使得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以根据各个问题之间的连贯性来进行解答。 最后,教师还应该注重所提出问题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完全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相对应的问题。

(三)注意课堂整体的连贯性

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在讲解内容时不注意整体连贯性,所讲解的内容比较混乱,久而久之,许多学生便会渐渐的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该提高对于课堂整体连贯性的重视程度。例如,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首先对所讲解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掌握,然后根据这些内容的简易性指定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但是,在指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坚持由浅至深这一原则。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已经指定好的教学方案进行讲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小结

实践“变异理论”,创新课堂教学 篇2

实践“变异理论”,创新课堂教学

作者:

来源:《中国教师》2013年第22期

对话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引领 篇3

一、对话教学理论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注重课堂情景的设置

到目前为止,许多高中语文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对话教学理论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却不能将对话教学理论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自己的知识,而不注重课堂情景的设置。或者一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设置时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置,他们只是原封不动的搬用其他学校的对话教学模式,从而使得对话教学理论的应用仅仅是徒有虚名。甚至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对话教学方式的效率。

(二)对话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强

众所周知的是,提问在对话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在现阶段,一部分教师坚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而不注重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提问不注重问题的质量。例如,有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没有连贯性,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不够紧密。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切实际,从而使得学生无从下手。最后,还有一部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深浅不够明确。这些都是降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

(三)教师不注意课堂教学的整体连贯性

到目前为止,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对话教学理论的重要性,并且已经将这一教学方式完全应用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但是,许多教师在讲解课堂内容时不注意课堂教学的整体连贯性,在讲解课堂内容时不能够由浅至深,从而使得许多学生的思维无法紧跟教师讲解的步伐,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就会渐渐的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严重地降低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对话教学理论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引领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

为了更好的将对话教学理论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提高对于教学情景设置的重视程度,然后结合高中语文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例如,在讲解一些小说时,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分学生来进行对话,然后让他们通过对话来理解并且掌握这些内容。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讲解,当讲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选取一部分片段,然后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与内容有关的图片或者视频,或者也可以选择一部分学生来进行朗读等。

(二)注重提问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

提高问题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之一,因此,教师在进行讲解之前,必须首先要全面的掌握内容,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出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提问时应该始终坚持由浅至深的原则,然后让学生的思维可以有一定的过渡阶段。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问题的连贯性,各个问题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联系,从而使得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以根据各个问题之间的连贯性来进行解答。最后,教师还应该注重所提出问题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完全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相对应的问题。

(三)注意课堂整体的连贯性

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在讲解内容时不注意整体连贯性,所讲解的内容比较混乱,久而久之,许多学生便会渐渐的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该提高对于课堂整体连贯性的重视程度。例如,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首先对所讲解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掌握,然后根据这些内容的简易性指定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但是,在指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坚持由浅至深这一原则。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已经指定好的教学方案进行讲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小结

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将对话教学理论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并且完全掌握对话教学这一理论,然后尽快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另外,教师在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之前,必须首先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特点,然后根据所有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指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另外,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所提出问题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理论教学 篇4

一、在现代英语教学理论方面,重新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各种学习理论。例如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掌握各个理论的本质和精华,以理论指导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灵活指导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扎实的基础。重新温习和探究语言习得理论。例如迁移理论,学习如何在课堂上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如何加强对学生语言习得潜能的开发利用,如何实施语言教学交际化,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输入和输出的训练, 如何提高学生自然吸收语言的有效率,如何促使学生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吸收,并探究如何将“学得和习得”有效结合,形成互补,学习如何重视情感因素,如何强化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如何将多元智力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等等。

二、在英语教学实践地观摩及借鉴方面,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及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指导和训练。学习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法、词汇、发音的教学,弥补自己在授课时的不足之处; 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和口语教学并提供反馈;学习如何在大班内有效地实施交际法的授课,让每位学生有效地参与其中,激发学习积极性差的学生的学习动力,诱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如何通过项目、故事、图片、诗歌及表演进行英语学习;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描述图片、分析故事人物、归纳要点、总结文章;学习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热身练习,等等。

三、在培训中心的安排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观摩,观摩英国学校的运作并就所见所闻进行反思讨论, 全面提升自身教学素养。学习、讨论并培养自己分析教材、活用教材、整合教材的能力,学习如何选教材、如何整合教材、如何取长补短、如何改编教材,以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如何检查和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及个性评价和共性评价,如何将各种评价机制有机地结合并形成综合评价;如何理解及有效利用课堂动力机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促进高效课堂的打造,如何组织和形成师生有效的互动活动场,如何进行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如何确定反思对象, 例如反思教学的各个环节、反思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活动等;积极主动地观摩周边中学的教学课堂,仔细观摩课堂实况,认真思考和揣摩课堂的预设及生成,学习课堂中的师生有效互动场,等等。

四、在学生个体差异深刻探究方面,学习并讨论如何针对学生特点进行英语教学, 如何了解和测试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即视觉学习模式、听觉学习模式、体验学习模式、动手操作学习模式等)及如何提供相应的学习策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立性、合作性,如何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持,学习如何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等等。

五、体验和感知异域文化,了解英国文化的诸多方面,增加对英国的感性认识,丰富自己的视野,提高语言实践能力。亲身体验国外的生活和历史文化,开展跨文化交流学习,感知人们对自然的保护、对人性的尊重及对工作和生活积极、主动的态度,培养对英国的深厚感情。

课堂理论教学 篇5

李志红

2013年8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构建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的培训会。首先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这样的一次学习机会。这次培训的内容实用,首先听了山西省太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师贾晓玲老师的一节示范课;接着,贾老师就自己的这节课作了简要说明;最后,贾老师就《构建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这一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贾老师就说,作为一位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理念要提升,理念的更新随之带来的是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所以我们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也不是在书斋中进行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以下是我对自己参加培训学习的几点心得:

一、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我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途径。教育由以本为本变为以人为本,教师由控制者、评判者转向参与者、引导者,学生由接受型转向探究性与接受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校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对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转化成我自己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

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三大特性: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是立足于学会、会学、乐学、创学。课堂环节落实为复习回顾、设问导读、自我检测、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在学习方式上转化为独学、对学、群学。

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主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习能力。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高效课堂其实是个大课堂概念,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一节40分钟的课也可分为小课前、小课中、小课后。我们的教师要在课中用减法,课前、课后用加法,可概括为“抓两头,放中间”,课前编导学案,课后修补导学案。导学案不是习题集,导学案必须能够生成能力,其前提是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即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梯度渐进化。导学案重在“导”,核心是“学”。高效课堂的流程操作分为复习回顾、设问导读、自我检测、巩固练习、拓展延伸。高效课堂的放,是放手,不是放弃,可以理解为教师的“垂帘听政”,“垂帘听政”要求教师围绕上课四主来主导,即:学案主导、学习主动、问题主线、活动主轴。

具体环节是根据师生共同生成的问题,组内讨论解决,然后进行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适时质疑、追问,老师适时点评,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加以引导,对不到位的问题质疑、补充、规范,并用典型的题例巩固。教师要在各组展讲的基础上补充,使知识更条理、更系统、更完善。同时对尚未解决的问题和重点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生成拓展训练单。

四、有效教学的三种方法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值得强调的是,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2、“先学后教”——以教导学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时候,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这同样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时,必须先教后学,但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

3、“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理想课堂构建 篇6

关键词 有效教学 理想课堂 构建方法

在教学质量诉求日益强劲的今天,有效教学已经成为教学基本的要求。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则依附于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在惯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做出改变,从而让课堂教学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因此,理想课堂不仅有教师精彩的教授过程,还要有师生间有情互动,更要有学生最满意的自我展示。如何构建理想课堂,从有效教学理论中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方法。

一、加强教师素质,建立理想课堂

对于教师方面应该不断提升教师的个人修养以及综合素质。教师自己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要活到老学到老,从而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教师就像摆渡的人,他们需要把学生都送到对岸去。摆渡也有摆渡的技巧,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把本身的技巧练得纯熟,才能更好地把学生送到对岸去。

鲍里奇先生在其专著《有效教学方法》中提到有关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要建立有效的理想课堂要做到:(1)强化目标意识,任课老师一定要清楚自己该堂课要讲解的内容,要有明确的目标,课后再了解学生知识的接受程度是否如自己所设想的那样,以便老师的自我反思,教学能力的提升。(2)让大部分学生都能跟着教学思路走,这样课堂活力才会提升,学生也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之中,可以采取例如,降低问题的难度,每节课都专门设置几个较简单的问题抽中下成绩的学生起来回答,一旦学生回答正确,要表扬他们以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能再次参与到课堂当中。(3)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每节课都应该花时间复习上节课知识,以便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4)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要源于课本也要高于课本。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应该是教他们怎么做人。所以教师的知识来源要远远比书本上的知识广泛得多。(5)注意传授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学习的方法。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换而言之就是:教学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应该就是“教”学生“学”,不是说把知识交给学生,而是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受用一辈子。

二、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有效教学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间的一种特殊交往。在这种特殊交往中教师充当的应该是组织引导者、合作协助者,观察鼓励者。教师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体现了新课程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间互动。加强师生间互动要做到:(1)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作为知识的载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要适应学生思维和情绪的变化,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待。(2)把学生情感态度放在课堂首位。教师应对学生充满信心,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创新,允许失败,提倡质疑,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使学生在体验思考的快乐的同时,获得解决问题后的精神愉悦。(3)持包容之心对待学生。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并且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犯错。但是在学生犯错后,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耐心鼓励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并期待学生进步。

三、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引导学生自我展示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应该这样做:(1)进行课前预习活动。预习本身就是一种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通过预习发现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也使教师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2)建立教学情境。围绕三维学习目标(三维学习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确立,目标要具体,明确,有层次,可操作。)建立具体且联系实际的教学情境,可采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教学情境,比如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合作学习,例如: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活动。从根本上解放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敢于探究。在开展探究合作学习的同时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学生课上的展示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是锻炼的过程,是交流提高的过程。(4)给于同学归纳总结的机会。对课堂上讨论探究的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教师要作适当归纳小结。每堂课预留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根据学生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对于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

四、结语

理想课堂教学模式是每个教师所期望的预定目标,但是在现如今的课堂中,许多教师都没有达成这个预定目标。尽管如此,作为教师还是必须坚持一条,那就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考虑到学生的各种需要,如:情感需要等等,同时还要适当给于学生积极的激励,使得学生从思想和心灵上得到满足。从而使得课堂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展示平台,让课堂展现出应有的风采。

参考文献:

[1]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

[2]肖成全等.有效教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3]周丽琴.构建理想课堂 促进有效教学[J].新校园(下旬刊),2009(2)

课堂理论教学 篇7

一、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当然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在此理论指导下建构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并坚定不移地执行此指导原则, 把它摆在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首要位置。

二、理论特点

1、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观, 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应该得到充分肯定, 每一项新的学习活动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接有关, 学生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而高中学生通过多年的各个学科的学习活动, 已经对客观世界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学生现在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成知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在很大程度上变成原有经验的转变者。

2、学习活动是主动的建构过程, 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活动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 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 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也就是说, 外部信息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而所追求的是学习者通过学习新的知识, 进行新旧知识间反复的双向相互作用后建构而成内在知识。所以, 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 存储和提取, 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过程。我们可以理解这种建构过程是双向性的。一方面, 通过使用先前知识, 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以超越所给的信息, 衍生出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 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 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由于要进行这种双向建构, 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学习, 必须时刻保持认知的灵活性。

3、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 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其意义建构的过程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在建构主义理论体系下被认为是学习活动中的四大要素, 它们为学生的课堂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情境”是指与学习主题基本内容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和环境。也就是说,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 教学活动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 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 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情境”向学生提供了理解主题所需要的经验, 以减少或免除对主题意义建构的困难。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协作”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在学习过程中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 学生和学生之间要进行友好、平等的支持和帮助。协作发生于整个学习过程, 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因此, 协作是获得关于世界的丰富和全面的解释的必要途径, 有利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会话”是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所以, 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 在此过程中, 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过程中, 应容许学生存在认识分歧和不同观点, 并帮助学生阐述各自观点。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指学习中在学习者内部发生的新旧知识经验的交互作用而达到的超越新知识又改造旧经验的重组。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4、教师由一个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指导者、领航员、监督员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 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的意义上,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建构主义观点中教师的作用如下: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重要作用, 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 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帮助他们发现问题, 进行“问题解决”。发现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 并抱有正确的态度。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既要把最新的方法知识提供给学生, 还要注意他们的全面素质提高。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 就在于明确学生的主体性, 积极利用所有可能的教学信息资源激发、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促进学生学习。这种主动性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三、建构课堂教学

1、创设建构英语学习的情境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 学习是社会已经定义的知识和价值的习得和建构, 是我们自己认识活动的过程。我们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造自己的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不应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 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社会的建构过程。

以此为理论基础, 我们就会对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许多困惑做了合理的解释。依据建构主义观点我们知道, 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只是外部信息对学生的刺激, 而这种刺激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而真正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些刺激来重新建构自己知识体系, 即学习者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对所讲授的内容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所以我们不难发现, 学生所学到的往往并非是教师所教的。学生真正所习得的是对知识的消化, 是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 从而使其成为整个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 老师虽然讲过, 但若不经过学生重新建构, 他们当然在考试中做不出来了, 所以我们就应该牢记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 不能越俎代庖, 只注重自己的讲解。应该转变以为只要讲解了学生便学会了这个错误观点。至此, 我们就不得不提出一个严肃的话题, 我们怎样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重新建构的课堂情境。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 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环境和特点, 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

创设接近真实英语语境的学习情境, 来仿真原语境,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交互学习的过程中来完成语言知识的习得、语言技巧的运用、英语思维模式和语感的培养, 重点在于知识应用和意义重构。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中使用英语教学而避免中文教学或中英互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课堂情境和教师的引导理解语义即可, 不做翻译。这样, 既节省了教师把语句翻译成汉语的时间、增加了英语输入比重, 也调动了学习者对教师所授英语课程的关注度。当然,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可以有意识地重复某些语句和词语, 这样通过教师在教学中数次对某些语言的重复, 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并掌握它们, 有利于他们建构自己的英语语言知识。当然, 母语化的语言情境的创设, 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英语专业水平, 通过借助教师多变、有趣的引导方法、辅助教具和网络等多媒体手段来模仿原语境, 让学生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前提下, 在英语语言情境下自然地使用英语。

2、重视协作和会话, 充分发挥互动学习的作用

协作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和重要手段, 一般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包括小组划分、成员角色扮演、任务分配等。协作小组依据学习者的个性倾向、个性差异而组建, 让每个学生的价值相互依存, 相得益彰, 人尽其才, 都能在合作组中发挥其独特作用。因此, 要注重协作活动, 要让活动中的个体 (学生) 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 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要让学生明白, 在写作学习过程中, 他们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 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 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但教师要记住, 最好采用异质、互补的形式, 这样便会有利于提高协作学习效果。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搭配, 利于差生转化, 并促进优生在辅导差生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认知方式不同的互相搭配, 利于发挥不同认知类型学生的优势, 从而促进学生认知风格的“相互强化”。

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主要有这样几种, 包括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等。那么结合英语课堂教学, 我们重点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如笔者注重这几个协作模式:检查课外作业、答疑、检查课外口头任务、点评、课堂任务等。在这个过程中要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协作, 通过教师的中介作用来获取和建构自己的知识。当然, 实现协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便是会话, 而这其中的各种模式的任务的达成的过程便是对话的过程。

3、努力达到终极目标:“意义建构”

无论前面的环节实施的多么美妙和赏心悦目, 若达不到对学生的“意义建构”, 则是毫无意义的, 便成了只开花不结果了, 最终导致这种课堂教学活动成了一种浪费, 甚至是一种“谋杀”。所以前述的环节实施的好坏, 直接决定这终极目标的达成, 这提醒我们, 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牢牢记住创设和使用学生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情境, 通过协作的各种模式以对话为主要操作方式来实现“意义建构”。而表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上我们应该明白, 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课堂教学大体分为三个步骤:以视听为主的预习阶段、以讲独立节为主的讲授阶段和以巩固为主的复习检查阶段。而具体实施过程中, 各个环节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但其宗旨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语言能力。

这样我们可以说“意义建构”反映在英语学习上, 便是最终掌握所学的语言点、语法结构。习得一定的篇章能力和听说交际能力。具体实施可以量化为:

创设情境-教师和学生→置身情境中-学生→介绍语言点-教师→操作-学生→内化构建知识-学生→具体运用-学生 (意义建构) 。这样便在英语教学中实现了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

四、结论和思考

基于以上理解, 我们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课堂教学不仅包括课程所呈现由老师主导的“文本化”知识, 而且更包括师生的个人知识、课堂情境知识。而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围绕“课程文本”通过协作和会话方式而展开的一系列对话和交往活动, 它是一种“活动知识”。由此可见, 在微观层面的课程实施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并不完全是课程知识的接受者, 他们同样也是课程知识的创造者。理解、对话与意义建构, 这是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新理解。在新的理论视角下, 英语课程不是特定知识系统的载体, 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课程内容不是固定不变, 而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课程实施包含“真正的重构”。即学生的知识、意义和价值都必须进行重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彼此以对话者、合作者的身份共同参与、探求新知的过程。课堂教学中, 课程的实施不再强调知识的积累, 而是更注重知识的发现和创新。这对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具有积极而重要意义。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之下进行, 只有具备了理论指导, 课堂教学才是有源之水, 而建构主义是一种笔者所偏爱的理论。本文检讨和解读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些特征, 并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 来探讨在这个理论指导之下的英语教学模式, 以期达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关键词:建构主义,重新建构,协作,意义重建,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大伟.建构主义教学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数学课堂中生活与理论联系教学 篇8

一、类比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生活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需要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 最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 莫过于运用类比教学。学生在非常熟悉的数学内容复习过程中, 再来学习新的内容, 既提高了学习兴趣, 又有效地掌握了新的内容, 可谓一举多得。如, 在探究分式的概念与性质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就尝试进行了如下的情境设置:

探究:

1.把三个一样的苹果分给 4 位小朋友, 每位小朋友分到多少苹果?你怎么分给他们? (交流讨论)

(1) 每位小朋友分3/4。

(2) 分法:

1每个苹果切成四个相等的小块, 共12块, 每人分3块, 这3块占一个苹果的3/4;

2为了每个小朋友吃起来方便, 每个苹果切成8块, 共24块, 每人分6块, 这六块占一个苹果的6/8。

想想这两种分法分得的是否一样多?由此表明了什么?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 分数的值不变。

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约去公因数, 分数的值不变。

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 (1) 把上面问题变为:把3个一样的苹果分给n (n>0) 位小朋友, 每位小朋友分到多少苹果?

用除法表示:3÷n, 用分数表示为:3 n, 3÷n、3 n相等吗? (3÷n=3 n) 这里的n可以是实数吗? (n不能为0)

(2) 3/4与3/n有什么区别? (后者分母含有字母) 我们把前者叫分数, 后者叫分式, 什么叫分式呢?分式有没有和分数一样的性质?

运用多媒体, 我用制作的课件将整个过程展示出来, 学生对分式的概念有了个清晰的认识, 同时根据分数的性质, 也对分式的性质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为后续的教学创设了好的学习情境。

二、旁征博引, 横向联系生活常识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之时适时地增添一点儿文学抒情, 也能使抽象的数学课堂抹过一道亮丽的风采。在教学过程中, 也将经常遇到诸如物理与化学的相关知识, 并且由于物理教材与数学教材的进度不会统一,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旁征博引, 横向联系各科知识, 帮助学生将其他各科知识与所学数学内容结合起来, 得到实际应用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中, 就尝试运用了“杠杆定律”, 如下案例:

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后, 豪言壮志地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杠杆定理:若两个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反比于其重量, 则杠杆平衡, 通俗点说, 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1.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释, 我们在使用撬棍时, 为什么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2.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后说的撬动地球, 请同学们帮他计算一下。

假定地球的质量的近似值是6×1025 牛顿 (即为阻力) , 假设阿基米德有500牛顿的力量 (即为动力) , 阻力臂为2000千米, 计算多长的动力臂才能把地球撬动?

学生在物理力学中已经学习了“杠杆定律”, 现在在数学中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来进行研究, 学习兴趣自然比较大, 起到的教学效果也很明显。

三、插科打诨, 适时调节课堂生活气氛

老师的普通话不一定要很标准, 但是偶尔可以带点儿京韵津味, 有时适当地插入可使生硬的数学证明与计算教学过程, 宛如说相声一样, 变得生动有趣。这当然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个人风格有关, 但是在二十几年来的数学教学生涯中, 笔者确实也做到每堂课都让学生如洋溢在春风中, 在妙趣横生的语言中, 去感受数学公式与定理的变幻与魔力。如, 笔者在讲授《解直角三角形》过程中, 就对各项公式进行灵活的变形, 在这堂课中, 关键是在学生掌握相应公式的基础上, 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对原公式进行准确的变形, 从而求出未知的量。我在教学过程中, 想到了七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名篇《泥人张》, 便用带有天津卫的腔调儿如说相声一样, 把泥人张手中的泥巴活儿, 怎样通过变形, “贱卖海张五”, 讽刺了洋人走狗, 然后引导学生怎样通过学习活学活用数学公式进行变形, 掌握科学知识, 学好本领, 报效祖国, 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与理想。这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 也可以说是一堂成功的文学课。

“故事法教学”的课堂理论与实践 篇9

一、“故事法教学”的提出

孙玉芳, 河南省安阳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英语教研员, 她于1992年课文教学中提出“交际法教学”“任务型教学”“情景法教学”等之后, 2007年又一次提出了一种更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故事法教学”, 至今已成立课题组, 正在思考研究中。

二、“故事法教学”的核心思想

“故事法教学”最初是在河南省安阳市开发区高中的一次评课活动中被提出的。孙玉芳指出:“故事法教学”是“交际法教学”的深入和继续, 探索出故事法教学的新模式, 是对交际法教学的发展与补充, 它是通过把整个英语课堂打造成故事, 让学生沉浸在一个又一个故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使学生发挥其主动性, 调动其积极性, 提高课堂效率。“把每堂课都打造成故事来进行教学的方式, 这就叫‘故事法教学’。让每堂课有新故事、新内容。”孙玉芳说, “其实, 每天的课都有新内

注:课题组负责人:孙玉芳

课题组成员:扈艳峰库亚平刘卉孟庆瑾宋歌苗颖

容就有新故事。”

三、“故事法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一) 故事的选择

●哪些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

●哪些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哪些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哪些最可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 教学原则的选择

面向全体从整体出发原则;学生主体原则;“整合、注入、全纳原则” (孙玉芳2004国家课题资助金项目《对应于课程标准的思考与探索》) , 循序渐进启发式原则、学生主体原则;两个特定原则:教师抱着特定的目的和学生要学习的特定问题;四个先原则:提出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先;让学生讨论先;让学生给出答案先;SQ3R原则等。

(三) 学习策略的选择

★团队合作★小组教学★头脑风暴

★角色扮演★使用图形组织工具

★讨论★辩论

(四) 培养目标

“故事法教学”旨在打造符合每节课教学目标的一种更轻松、更有效的教学环境, 在培养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中进行的创造性的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具体来讲, “故事法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想象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既重视面向全体学生, 又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快乐地学习,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健康发展的情感。

运用“故事法教学”把故事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利于复现词汇、语法规则和习惯用语, 有助于培养语感、增强记忆,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运用“故事法”进行教学, 侧重于培养学生懂环境、懂故事, 并且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知识。伴随着听力等“四会”的提高, “故事法教学”使学生在故事的熏陶中习得双基、语法和综合地运用语言表达信息, 对熟悉的话题发表看法, 有条理地描述个人体验和表达个人见解和想象的能力;能根据上下文情节线索预测故事的发展;进行角色表演、采访、辩论等。

“故事法英语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和写作的难点不单单是单词, 而且是谋篇:每一个日常生活都有人物、有情节, 学生能根据当节课的现实情节不知不觉地理解同学和老师的故事中出现的新单词、短语、语法和故事, 从而打造出自己的也包含有这些教学目标的新故事, 使许多知识不知不觉或者有知有觉地多次再现, 例如:重复的单词、语法, 学生在语境中记住的不单单是单词和语法, 而且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 充分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从而促使学生自发主动地阅读英语文章, 根据文中提供的事实得出结论, 辨识语篇中的思路发展和逻辑关系, 从而对事实和证据进行评价和判断。

运用“故事法”进行英语教学, 鼓励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创造故事, 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故事法教学”与传统教学法的不同之处

(一) 故事导入与传统导入不同

正如一句谚语所说:“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事法教学”运用故事或创造故事, 这与传统的导入是截然不同的。运用实际故事导入, 新颖、有趣, 能在一节课刚开始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导入环节应该做到“三巧”:巧提问, 巧设悬念, 巧诱思。即, 在授课开始时, 教师能创设好故事情景, 巧提问题, 设置悬念, 巧设故事,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从疑问转向思考, 尽快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来, 这样的导入就是新颖的、成功的导入。以北师大版Unit 4Memories of Christmas为例。导课时, 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圣诞歌曲引入该课内容。播放歌曲之前, 教师应该先问学生“Who is mentioned in the song?”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歌曲, 从而巧妙地引入Christmas这个话题。

(二) “故事法教学”注重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故事法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法中的控制者, 而是引导者和参与者, 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 由课程的控制者转变为开发者, 由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1.从知识的复制者向知识的建构者转变

传统的教学法中, 教师是教材或教案的复制者。教师的主要职责就在于如何把书本知识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学生。“故事法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 师生是课堂资源的积极建构者。

2.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者转变

传统的教学法中,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是知识的权威, 教师所要完成的任务是把确定不变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故事法教学”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她强调“教师的职责是激励思考, 教师是带着特定的目的和学生要解决的特定问题的引导者、参与者和激励者。”它强调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是知识的运用者。教师和学生都不再是知识的奴隶, 而是知识的主人。

3.从知识的传授者向知识的研究者和开发者转变

传统的教学法中, 教师往往只关注教材, 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发展状态的关心。“故事法教学”强调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课堂情景, 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授课故事, 不断地创造故事, 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 “故事法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法中教师是主体,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故事法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兴趣特点, 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在轻松自然而活泼有趣的环境中学习英语, 实现寓教于乐, 有利于学生从“学会”转变成“会学”, 从“厌学”转变成“乐学”。故事法教学注重“四个先”, 即:Students thinking first (学生思考先) , Students asking questions first (学生问问题先) , Students talking about questions first (学生讨论先) 和Students answering questions first (学生回答问题先) 。四个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 “故事法教学”侧重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传统英语教学只注重对学生“双基”的培养, “故事法教学”运用符合课堂实际的教学故事, 即结合教学内容打造的新故事,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故事中多次地复现词汇、语法、常用表达方式与习惯用语,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增强记忆,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军事理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篇10

1 不断调整充实教学内容

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掌握的军事理论、军事技能等方面的国防知识。它规定了教学活动中传递国防意识、培养学生国防观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范围, 是落实教学大纲, 培养国防后备人才的重要载体。因此,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 应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为核心, 突出重点、难点, 不断更新军事理论的内容。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化, 新的作战理论不断出现, 作战样式不断变化, 武器装备日新月异, 大学生渴望求知、求新、求变。因此, 要注重紧跟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变化, 将这些新变化等纳入军事理论课的范畴, 及时调整和补充不断更新的、发展的、变化的教学内容, 特别是信息战、心理战、信息安全方面等内容, 力求把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不仅正确认识当前的国际斗争形势, 了解掌握到前沿的军事理论知识, 更培养了学生超前的意识, 牢固的现代国防观念, 从而紧紧跟上军事变革的步伐。

2 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为了培养人才而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相似模拟的基础上形成的标准化教学形式。军事理论课教学, 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去落实,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平台。因此, 教员要依据教学大纲, 根据学生特点,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2.1 讲授性教学模式

讲授性教学模式是指教员系统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 它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员讲授为主, 结合自学、讨论、作业等。这种模式能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 使之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和信息反馈等情况, 对教学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以完整的、系统的知识, 进度快, 效率高。它的缺点是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员:一是要带着教学中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设计出能够让学生认真听课的情境, 从而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二是突出重点, 讲清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法规等。特别要讲清带有指导战争普遍意义的规律。三是及时解答热点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热情和兴趣。

2.2 自主性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学为主, 实行教员引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学生的智能发展。对于一些较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 通过安排自学就能够达到学习的目的。当然, 自主性教学不是说教员可以撒手不管, 而是必须认真组织。一是要向学生讲清自学所解决的问题。二是及时引导, 防止流于形式。三是要向学生布置好自学的教材内容、参考资料、思考题和作业。

2.3 研究式教学模式

研究式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对某一课题进行的探讨活动。它的突出特点是通过对问题的研究进行学习,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研究式教学模式,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常有许多不同的变式, 如:战例研究、战例分析、实例分析等。比如战例分析让学生参与研究, 参与分析,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充足的时间, 对教员组织要求较高, 还要有丰富的资料、信息等条件来保证。

3 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实施军事理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应广泛应用这些现代教学技术和方法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 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计算机网络教学, 集双向交互、远距离传输于一体, 使教学方法更加先进, 教学手段更加灵活,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在学好、用好配发的多媒体课件基础上, 应组织教员制作出更好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良好的集成了动画、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方法表达教学内容, 给学生生动形象的立体化教学环境, 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因此, 要发挥高校优势, 加强电视教学,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4 着力提高教员道德修养

军事理论课教学既是军事课, 也是政治课, 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激发爱国热情, 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 为国防后备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员是培养国防后备人才的主体, 是深化教学的主力。教员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一要注重身教重于言教, 教员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 使教员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员的思想感情、处世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言谈举止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二要有良好的教风。从严执教, 严谨治学的态度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一丝不苟的学习。三要刻苦钻研业务, 提高自身能力和业务素质。不断学习新知识, 探索教学规律,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 也能促进学生不断求知上进。

5 加强教学效果信息反馈

教员要顺利开展其教学活动, 必须从教学对象身上获取种种反馈信息, 以便及时调节随后发生的活动。一般来说, 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途径主要有言语反馈和体态语反馈两种方式, 两相比较, 体态语更具有特殊性的作用。这是因为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它不允许学生随时以口头语言干扰教员讲课。因此, 正在上课的教员要想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了解教学效果的好坏, 就必须依靠学生的体态信息反馈。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一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馈信息, 要从学生的坐姿、眼神中看到他们的兴趣。二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课下反映情况, 倾听学生的心声, 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436.

[2]徐宏侠, 对提高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04) :189.

上一篇:游戏机手柄芯片下一篇:校园英语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