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因你而精彩的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2024-05-23

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因你而精彩的论文教育理论论文(共6篇)

篇1: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因你而精彩的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教学因“你”而灵动 课堂因“你”而精彩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成家川联校东邑小学 赵丽丽

【摘要】 多媒体进入课堂,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教学更加灵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它同时为学生营造了开放的课堂,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呆板的、沉闷的课堂学习氛围,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跃、精彩而高效。

【关键词】激发兴趣 灵动精彩 突破难点 培养能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较敏感,一些直观的、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物体,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传统的课文插图,制作的投影片已不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多媒体为看图学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媒体的运用使常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常规的单调的教学模式,使“乐”学落到了实处,能多角度的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从而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教学更加灵活,使课堂更加精彩,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实践中:“适时运用多媒体,寓教于乐”一直是我的追求和探索。我坚信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对提高课堂效益,优化语文教学大有裨益。

一、创设情景、再现文本、激发兴趣。

创设教学情景是多媒体的拿手好戏,通过创设情景,再现课程文本,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我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9课《九寨沟》一文时,课文写得很美,这与作者丰富的语言是分不开的,然而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其体味语言文字的能力还不够,因此,我请多媒体来助一臂之力,引起学生在边读边看图中品尝美的语言,品尝语句中蕴含的色彩美、形体美、音韵美,意境美。我在教学时,将描写每个景物的句子制作在印有该景物的图片或动画上,让学生边欣赏九寨沟的美景边读句子,体味景物的特点,品味作者是用怎样的词语和句子写出景物特点的。例如:我在教学“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一句,先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说瀑布有什么特点?然后出示“飞流直下”的动画,最后定格画面打上这一句话,再让学生说说从动画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会体味到“白练腾空”、“银花四溅”所体现的瀑布激流直下,或宽或窄,或高或低,哗啦啦、轰隆隆,水浪翻滚、水花飞溅、晶莹多姿、千姿百态,“蔚为壮观”的景象也了然于心了。多媒体使我的教学灵活多变,讲课时得心应手。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重点和难点上会花费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感触不深,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破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将静止的文字变为生动的画面,它犹如一座桥搭起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对话,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了我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精讲,突出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是整个课堂更加精彩。

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4课《雾凇》时,通过多媒体出示美丽的、千姿百态的雾凇图片,让我的学生对雾凇的美景印象深刻,特别是对雾凇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历,不容易理解,我运用多媒体教

从根本上提高了课堂上40分钟的利用率。我们不仅要欣赏美、感悟美,还应在此基础上再创美。将课堂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到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上,培养他们的各项能力。

(一)口语训练: 我在教学苏教版第六册《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文时,运用多媒体给学生补充了有关桑兰的资料,收集了一些残疾人勇敢和命运作斗争的生活片段,然后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一句句包含赞美之情的话在学生的口中流露出来,我利用大屏幕,把学生们表达得自然流畅、充满激情的话语显示在大屏幕上,并引导学生读句、评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二)写作训练:

在学习了苏教版第五册《东方之珠》一课后,要求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道上就热闹起来。”写话。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之前要求学生上街注意观察,自己也亲自用数码相机拍摄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片段,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学生的写作兴致很高,就连平时怕写作文的几位同学也绽开思维的火花,写出了比较生动的语句。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调动了学生的各个感官,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它们逐渐变得爱写、会写了。(三)朗读训练:

在朗读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情感和美的意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和美感体验,并通过朗读表现内心的体验,从而读得声情并茂。我经常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入情入境,使朗读达到最佳效果。

总而言之,只要能合理的、适时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课堂教学密度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就会使教学灵活机动,使课堂更加精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2:“错误”课堂因你而精彩

一、预测错误———展现多姿的课堂

1. 预计错误

课堂上的错误, 有些是教师可以预料的.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 凭借教学经验, 可以预测学生学习某知识时可能发生哪些错误.我们在学生学习尚未发生认识偏差之前, 把某些错误设法显示出来,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 凭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改错, 从而预先实行控制.这样, 控制了可能发生的错误, 防患于未然, 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议错、辨错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不仅仅组织单向学习正确知识, 更能让学生在思索、讨论中展现多姿多彩的课堂.

2. 故意错误

居里夫人上小学时, 一次老师给同学们讲:在一只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入一颗小石子水就会溢出来, 但是放入一条金鱼, 水却不会溢出来.放学后, 居里夫人觉得老师的结论值得怀疑, 就亲自动手实验, 结果满杯的水溢了出来.老师的一次故意“出错”培养了居里夫人善于质疑的优秀学习品质!教学不是告诉, 而是要通过创设各种活动激发学生认识未知世界的兴趣, 在兴趣的支配下, 学生通过探究能获得更多鲜活的知识.课堂上老师有意“出错”能有效地调节教学气氛, 让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更具诱惑力.

3. 善待错误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或产生问题时, 教师不能视而不见, 充其不闻.教师要有容错的气度, 蹲下身子, 从学生的视角看待这些错误, 让学生坦诚自己的想法, 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 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 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 与学生一起经历挫折, 不断鼓励, 让每名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感受学习的快乐..

二、捕捉错误———生成精彩的课堂

案例

师:老师根据我们三年级各班人数分配情况编了这么一道题目, 我们学校三年级有5个班, 每班有39人. (1) 三年级大约有多少人? (2) 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齐读题目

师:比较一下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点?

生:第一个问题有大约两个字说明要求我们进行估算, 第二个问题要准确计算.

师:说得真好!下面请你们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在练习纸上.

稍等片刻, 请两名同学上台板演.

生1:39×5≈200 (人) .

生2:39×5=205 (人) .

师:第一个问题解决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那第二个问题呢?你给她评价一下.

生纷纷举手, 有的大声喊着算错了, 有的还在指责她连这个都要算错.

师:那谁能够帮她来改正一下?

生:39×5=195 (人) .

分析

1. 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的机智

对于教学中学生产生的错误和问题, 采用灵活的应变方法, 捕捉到全新的教学契机, 因势利导, 巧妙地纠正错误, 创造性地驾驭了课堂.比如:这堂课当学生出现错误答案时, 可以问问她是怎么想的, 引导她通过联系上面的估算让她观察39×5≈200 (人) , 这里我们把39看作了40, 估算出200这个结果, 这里39比40小, 说明它的正确结果比200要小, 所以205肯定是不正确的, 让她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让知识进行了整合, 使学生学会了用估算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 在错误中探究, 在错误中成长

当学生出现计算上的错误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 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对这道题目进行口算, 问学生39×5表示什么呢, 你能不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来口算这道题目, 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激励性问题的提出, 相信能为学生的精彩回答拉开了帷幕, 一些成绩好的同学会发现把39个5看作40个5减去1个5, 40个5就是200, 所以是200减去5就等于195, 由此引发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 相信这样必定能激起学生探究的高潮, 点亮学生的思维火花.有效、巧妙的引导不但可以联系以往的知识, 温故知新, 而且,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三、反思错误———共同成长的课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室, 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但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又带着同样的问题走出课堂, 绝对是教师的失误!“教学相长”提醒我们要学会反思错误, 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1.学生反思, 完善认知, 学会数学地思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告诉, 而是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自主感悟、体验.教师通过引领学生体验错误, 反思错误, 感悟新方法, 达到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目的.

2.教师反思, 促进专业的成长

当前, 不少教师都认为, 现在的课难上, 当你没有教学前, 有些学生的错误是你根本预料不到的.所以, 当课堂上来不及处理的错误, 教师需要在课后静静地反思, 尤其是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大面积学生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师教学中的偏差!

反思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失误寻找存在的问题, 发现留下的遗憾, 是教师自我教育、成长的最佳途径, 从而追求教学水平的提升、完善, 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人人都要做一株“会思考的芦苇”.

没有错误就没有正确,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有时教学中甚至应该感谢学生的错误, 如果学生不犯错误, 教师就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差错、知识缺漏, 进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去解决问题.因为有了错误, 课堂才显得生机勃勃, 充满活力;因为有了错误, 师生才更能张扬个性, 充满灵性.

篇3:课堂因你而精彩

关键词:精彩课堂;教学效率;关心个体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2-0047-02

一、“意外”的发现,因学生闪光点而精彩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闪光点,有时一个意外的闪光点能促进更多的学生主动去学,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课堂因学生的闪光点而精彩。

例如,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8章动画制作Flash教学中,在《补间动画》制作“探照灯”这节课中,动画的制作主要是针对遮罩的学习,动画设计制作步骤分为两个步骤:先建第一图层,将其内容设置较暗淡并命名为暗背景;再建第二图层,将第一个图层的对象复制至第二图层并将颜色设为鲜亮,将其命名为亮背景;最后用一个圆(探照灯)将亮背景图层遮罩。测试影片的感觉就如黑暗中探照灯扫过的效果。在教师导学课件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这一操作任务。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学生机展示了自己制作的作品,开始的几个学生作品都能达到预设效果。在蒋泽奇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时,显示的探照灯效果跟其他有点不一样,其中的内容及文字对象却变大了。这时,有的学生在一旁窃笑,有的学生说他设置上有问题,有的学生在说他制作方法错了。这时笔者发现蒋泽奇同学介绍自己如何制作作品的声音在逐渐降低,同时好像很惭愧地低下了头。此时,该学生已掌握了遮罩知识点,面对这种情况,笔者灵机一动,对学生说:“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其实蒋泽奇同学在制作中出现了另一种特殊效果。”不一会儿,有个学生高声说:“像放大镜。”笔者接着说:“这就是一个放大镜的特效,请蒋泽奇同学能否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出这样的效果的?”蒋泽奇同学一改刚才低下头感到有点惭愧的表情,以很愉悦的心情告诉大家:“我借任意变形工具将亮背景中的对象拉大了。”于是笔者趁热打铁:“其他同学不妨动动脑筋发挥想象力,还可以做出什么样的特效。”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讨论,不断修改制作的作品,出现各种方格的特效。笔者再次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了从探照灯到放大镜的设置。还有的学生积极要求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请展示我的作品,我做成凸透镜效果了。”原来他将被遮罩那一层中的对象缩小了。另一个学生说:“老师看我做的作品。”原来她做出了具有两个镜片的望远镜。一个无意的发现却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使更多学生的作品也做出了特效。

这一节课由于这名学生的“意外”操作,本来他感到很尴尬,认为自己的作品做得不符合任务要求。此时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怎么去发现学生闪光的一面,又怎么把握好时机,更重要的是怎么将出现的所谓尴尬场面化解成对学生的鼓舞和激励一面。笔者利用了这节课一个学生的“意外”操作,让其他学生主动去探究创新,结果大家的创新思维及创作热情超过了笔者的想象,当然有时候也可以运用一些错误的意外操作来揭示学生操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有时候如果能充分运用课堂上的某些时机,恰到好处地发挥一些“意外”的闪光点,定能充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拓展思维,因学生思维火花而精彩

拓展思维教学将复杂的知识点细化,开发学生的联想拓展能力,让他们能举一反三,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8章动画制作Flash中的Flash动画引导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导学课件展示雪花飘舞的一幅动画。布置任务时,先让学生制作一个“一片雪花沿着曲线运动”的动画,他们很快按要求在场景的舞台上做出来了。教师接着提问:“如果需要更多的雪片如何解决呢?”有的学生说:“多做几个雪片不就行了。”立即就有学生反对:“这样要是做几个雪片那该多烦啊,如果要是做十几片雪花沿曲线运动那至少需要二十个图层呢。”面对这种情况,给学生们引入了影片剪辑的概念,只需做一片雪花的模板,然后多次应用于舞台,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下,学生很快做出了雪花飘舞的动画。接着,教师向学生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引导层,如何在场景的舞台中制作地球绕太阳转的动画,我想这个动画同学们都能完成,如果是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同时月球又绕着地球转的动画又如何制作呢?请同学们思考并探究合作完成任务。”不一会儿,有的学生立即联想到了影片剪辑元件的运用,并有的学生兴奋地说了出来,已经想到这一方法的学生开始着手操作了,没想到的学生经刚才这位兴奋的学生提示,也略有所悟地做了起来,整个课堂上学生在神秘的气氛中活跃有序地操作着自己的鼠标键盘。10分钟过去,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时,有些学生居然在此基础上将地球的自转也做出来了,通过这么一个动画的操作,有的学生开始发挥想象,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点做出了太空中其余星球及其卫星的飞行,使完成的作品出现了各种特色的动画。所以,笔者认为星星智慧之火也可以燎其他学生的求知探究之原。拓展性思维学习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知识的基础上有目的自发地向无限的知识海洋寻求更多知识养分,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跨度。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使课堂因学生思维火花而精彩,因精彩而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统筹整体并关心个体,因学生共同进步而精彩

在教学过程中,并非每个班每个学生都是上课认真听讲、完成作业的,总有个别的上课不认真,有的学生干脆不操作,问什么原因,回答说:“我不会做。”这种现象其实是这些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所致,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也头疼。一开始笔者耐着性子给他们讲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一离开,他的作品就没任何进展了,几节课下来,他依然故我。于是,笔者决定改变策略,在布置操作任务时进行分层布置,并把这些学生安排到讲台附近的位置坐下,并且对他说:“无论你以前有什么样的表现,我不去追究,不过从这节课开始,希望看到一个全新的你,老师会和你一起努力完成每节课的任务,只要你们完成老师布置给你的这些任务就是好样的!”把完成本节课任务的要求讲解完,就把分层的任务利用多媒体控制系统分发下去,在全班学生操作期间,笔者会走到分发简单任务的那些学生的身边,问他这节课完成任务有无困难,对布置的任务还有什么不会操作的地方。两节课尝试下来,这些学生终于独立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在展示学生作品时,笔者特别将这些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也会对他们做得比较好的“闪光点”部分进行表扬,并希望他们下次会表现得更好。这时,笔者发现这些学生的脸上呈现出一种自豪的表情。笔者也知道上这种形式的课有点累,一是如何布置好分层任务,二是课间针对这些学生耐心辅导和讲解。不过看到这些学生能独立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时,笔者感到很欣慰。从此,每节课笔者都会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任务,都会展示这些学生的作品。一学期下来,他们的信息技术成绩突飞猛进,有的做出的作品质量甚至超过了一般的同学。针对各班的个别学生,笔者采用因人而异的调整策略,个体是组成整体的元素,个体提高了,整体也跟着提高,故统筹整体兼关心个体提高,课堂因学生共同进步提高而精彩,因这样的精彩而使课堂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1,(3).

[2]许云峰,张利波.信息技术课堂任务的有效设计——以Excel教学内容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6).

[3]胡正虎.关注差异 分层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7).

(编辑:王天鹏)

篇4:课堂因你而精彩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所以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美丽的非洲》一课时,老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非洲的各种动植物,那绚丽的颜色,那一路狂奔的野兽,如身临其境,再加上教师播音员一般的介绍充分激起了学生深入了解非洲的欲望,使得课堂趣味盎然,开始了一节激情洋溢的课堂教学。

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包罗万象,他们所描写的内容有的与学生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此时借助多媒体再现情境,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丰碑》一文,雪山、草地,红军的长途跋涉,学生能读懂但不一定理解的深刻,教学开始时就让学生观看红军长征过雪山时的录像视频,让学生耳闻目睹,感受当时环境的恶劣,在学习课文、朗读课文时学生的情绪就显得凝重多了,对后文《丰碑》的精神就有了深刻的体会。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从对园中亭台楼阁的欣赏到古玩玉器的惊叹,学生慨叹园中宝物之多,有了这样的铺垫,在学习火烧圆明园一段时,伴随着音乐和侵略者疯狂掠夺、抢烧的视频,老师激情的朗读,学生的愤慨,伤心油然而生,爱我中华、强我中华的思想就会注入学生心头。

三、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们能收集信息的途径只有电视和一些课外书,每到写作文时就会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所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篇篇引人入胜的范文、一段段生动有趣的文字,都呈现在学生面前。平时的收集,课堂的展现,镜头一转,学生的脑海中尽可回荡放映的情景。即看即写,即写即评,既剖析了作文的教学要求,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形象而又直观地延伸了课堂阅读教学,丰富了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积累能力。

篇5:课堂因你而精彩

【关键词】合作学习 分工协作 目标 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存在着班级人数多、时间紧、教材教学任务重的问题。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交流为主,缺乏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这种教学体系注重学生接受、记忆、模仿学习,而忽视学生之间合作互动在教学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化学课堂教学需要引进一种能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二、合作学习的特征和意义

1.特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

2.意义

①对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产生积极的影响,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②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的转移,教师一定要给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③体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教育学生学会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课题。

三、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小组的组建

合作学习的实施首先要求老师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将学生分组(原则是按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好坏等因素互补搭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个小记者作为本组的代表发言并进行信息归纳总结。

2.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的设定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引导性的学习活动,目标和任务的设定一定要明确清晰。学习酸碱指示剂时也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例如:很多同学都认为石蕊试液只有实验室才有,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食品都可以制成石蕊试液。①将红椰菜、紫心地瓜、剑兰、康乃馨分发到小组中,将植物放入约100毫升开水中。②加热4~5分钟至水变色后停止。③倒出上层溶液。得到了不同颜色的溶液,然后向这些溶液分别滴入醋酸,稀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观察在不同的酸碱性各自显现出不同颜色。

不同组之间交叉观察、比较实验结果,同学都很高兴,自己成功的做出的指示剂。本节课增加了学生对酸碱指示剂的理解,提升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合作学习的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他评、小组评相结合。教师应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①加强自评和互评,对顺利完成任务的小组给予奖励和祝贺,对没有顺利完成的小组,全班同学和教师共同探讨失败的原因,究其原因再改之。②重视过程的评价,良好的情绪是具有感染力的,保持一种友爱,宽容,热忱和有理有节的的指导态度帮助学生缓解实验中的紧张气氛,形成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③突出个体评价。教师对活动过程中某一小组或某一个学生的有创新的实验和实验过程中新的发现给予特别的重视,这是发现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培养个性的重要手段。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思考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实际的语言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如下问题:如合作学习的时机安排不当;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不足;学生合作不主动。

针对以上几中情况,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①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认真研究教法,不断提高设计问题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把握好设计问题的方式和时机,以及对课堂的组织和操控能力。

②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并且对个人的表现也要给予适当的评价。

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真正的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走出沉默的区域,勇敢的站出来,找出自信。

④合作学习的规则一定要遵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有学生做一些与主题无关的事,影响课堂正常运行的行为,要及时的引导和制止。

五、合作学习的实验效果

1.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和评价观,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较好的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

2.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一些知识问题的看法也更深入更全面了。同时也使学生懂得如何的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增加了他们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将成为化学教师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基本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值得大家予以关注和研究。

篇6:课堂因你而精彩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地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便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要求老师“课要上得有趣”,要能刺激学生的“情感区”,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知识时有所发现,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种种联系,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有所进步,这是产生兴趣的一个最重要的源泉。

显而易见,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心理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活泼的情境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裨益的。如,游戏激趣、故事激趣、悬念激趣、设疑激趣等。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在课堂上,不妨老师走到学生中间,蹲下来看学生,一改“老师高高在上,唯命是从”的私塾观念,还学生课堂主人的身份,做到“目中有人”。当教师的心中有了新的学生观后,就能自觉地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事实表明,学术再高深的老师都无法把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正如老师不能带领学生走遍世界每一个角落,但是老师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也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从教育的“三个面向”出发,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与自主学习的习惯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就没有自学能力,有了自学能力就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小学语文能力由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五大核心板块组成,低年级段应以识字和写字教学为重点,着重传授识字和写字的方法,形成自我识字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贯穿各个年级段,从读懂句子开始,培养学生阅读段和篇的能力,包括理解词语、捕捉文眼、体会中心、感悟内涵等能力。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这样,学生自然会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学习积极性高涨,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持之以恒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只要给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地位,在学生心中播下自主的种子,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就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就能构建高效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网络推广策划案下一篇:六年级上册第一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