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中小学德育教育

2024-05-15

和谐中小学德育教育(精选十篇)

和谐中小学德育教育 篇1

第一,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美好愿景和理想目标。

第二,小学教育和谐发展的根本宗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从小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并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第三,小学教育和谐发展要深入到学校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教与学的领域,使教育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实现情感交融、思想碰撞、经验分享、知识技能习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潜能开发的过程。

第四,小学教育和谐发展要建立起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民主和谐、尊重与理解、沟通与交流、互信与互爱的合作伙伴关系。

第五,敬业爱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小学教师要把爱心撒向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理解每个学生,相信人人都能成才,学生才能真正和谐发展。

第六,小学教育和谐发展要实践人本管理的理念,创建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保障学校各系统要素的协调发展。

第七,小学教育和谐发展要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努力营造有利于和谐教育发展的环境。

第八,小学教育的和谐发展要推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小学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小学要主动与贫困地区、农村的小学建立协作关系,帮助和促进这些地区的小学共同和谐发展。

和谐中小学德育教育 篇2

为了进一步把学校开展的综合治理工作推向纵深发展,坚决制止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近日,茅坪中小学开展了“注重养成教育,创建和谐校园”的专项综合整治系列活动。

学校希望通过该项系列活动,进一步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改善育人环境,办成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和谐学校。在系列活动中,该校重点围绕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安全管理,抓好了四条措施的落实。

一是抓好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以仪容仪表、礼仪规范为抓手,坚决制止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素质修养;二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环境文化、教室文化和寝室文化,形成独具匠心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三是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以活动为载体,大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文明水准,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四是突出安全教育,通过报告会、讲座、应急模拟训练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

近日,土门镇茅坪中学为加强学生管理,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良好品行,决定从本学期起,将每年的4月份作为“学生纪律教育活动月”,主题是“争做文明学生 共建文明校园”。

4月6日,土门镇茅坪中学举行了“学生纪律教育活动月”动员大会,会上宣布学校将着重在学生安全、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课堂纪律等方面进行教育整顿,班级要在学校动员的基础上召开纪律教育主题班会。

据悉,4月12日土门镇茅坪中学还将举行《争做文明学生 共建文明校园》演讲比赛,此后以“争做文明学生 共建文明校园”为主题的活动会陆续展开,开展这些活动是为了把学校建成“秩序良好、举止文明、干净卫生”的示范性农村中学。

茅坪中学强化措施,狠抓教育教学质量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更好的回报社会。本学期,土门镇茅坪中学采取多项措施,很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建立对学生学习、纪律的管理制度。设置星级评选,人人争当校园明星。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教育教学才有保障。

2、务实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了月查,教案签章制度,实行了“三二一”过程管理,即三查:每月底先教师个人自查标明备课节数、批改作业次数及作文次数、辅导学生人次、评价次数和反思次数,再交教研组检查,教研组检查签字后交教导处核查签章;两报告:教研组长向教导处报告,教导处再向校长和镇中心校教研员报告;一通报:在教师例会上报告月检查情况。

3、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校本教研制度。引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有效教学研究,语数两个教研组均有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全体教师均能围绕教研主题从每一节课做起,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力争轻负高效。

4、坚持学习任务“日日清单”管理制度。学生干部每天及时反馈当日的教师课堂教学、学生的作业情况并交各科任教师检查签字、再由班主任过目总结签字,最后交教导处,将“管理清单”进行审核整理后次日晨会进行通报,并严格与班级考核挂钩。这样,全体师生达到了今日事今日毕,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5、夯实基础,实行“天天练”制度。为了积累知识、培养学生交流、计算等多方面能力,严格执行三个“天天练”:一是天天早晨练朗读;二是天天下午练口语;三是天天做对五道计算题。做到有组织、有纪律、有安排、有批改。

6、实行阳光关爱、结对帮扶制度。各年级(班)成立“学生学习小组”,开展“一帮一,一对一”活动,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和办法,力求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7、加强家长与学校联系制度。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对教育孩子起着重要作用,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反之亦然,发现问题马上对症下药。特别是实行“放假作业当面抄、上学作业当面交”,规范学生作业,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当面相互制约互相监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8、严格执行各个学科教学质量终结性评价制度。为使学生全面发展,深入推进生命工程,进一步加大了各学科监控力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上几个学科以镇统考,县抽考为准,其他科目学校成立专班综合考核,与绩效津贴挂钩,坚决执行教学质量奖惩制度。

这样,领导率先垂范,全体教师积极响应,全身心投入,层层把关。目前,全体师生正以百倍的信心,崭新的姿态投入到自身的学习和工作中,为我校的教育科学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迈开坚实的第一步。

和谐营造文明 创新打造品牌

-----郧西县马安镇中学办学特色

罗义汉 来源:郧西县马安镇中学 2010-1-18 点击:126 次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郧西县马安镇位于郧西县中部的大山深处,人口约两万四千人,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然而在这个山区小镇,却有一所全县闻名的中学,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学生遵规守纪,朝气蓬勃。自2004年以来,该校在全县中考综合评估中连获“六连冠”,年年被县、镇评为“先进单位”,职业技术教育也获市教育局表彰。2007年秋季,该校率先实行课堂改革,努力打造“生本”课堂,已取得明显效果,县内外考察学习的领导和教师络绎不绝。

校园鸣奏和谐曲

互助结硕果,团结出成绩。马安中学之所以在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关键是领导和教师们精诚团结,互帮互助。团结来自和谐,该校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管理,促进了干群和谐,师生和谐。

镜头一:2007年8月9日,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马安集镇,女教师凡华青家的大部分具被洪水冲走,当时正是暑假,学校领导们得知消息后,迅速踏着泥泞从四面八方赶到凡老师家,并送上慰问金两千元,凡老师激动得泪流满面。这一镜头只是学校领导关爱教师的一个缩影。学校把教师的生活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教师们生病住院,婚丧嫁娶,学校领导工作再忙,都要去看望,并送上慰问金。2008年秋季开学,学校教师宿舍楼拆除,校委会干部全部到校外租房住居,而把校内仅有的几间寝室让给新来的几位教师住居。正是领导对教师的真心关爱,才是学校领导班子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教师们肯工作,乐于工作。群众看的是干部,在马安中学干部不是发号施令者,而是一个干事者,他们勇与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干最难办的事。校委会干部几乎人人当班主任,一般教师带一个班的主课,校委会干部带两个班的主课;早晨六点钟,校委会干部全部起床带学生早操,晚上督学生休息到九点钟,为教师们作好表率。看到领导们工作那么买力,老师们深受感动,自觉地努力工作。

学校还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每学期都要举行几次师生趣味运动会,会后还为教师们简单的办上几桌,领导和教师们共饮包谷酒,共吃家常菜,其乐融融,加强了友谊,减轻了工作压力。学校还乐意为教师排忧解难,倾听大家的心声,理解、宽容对待、信任每一位教师。年青教师只要肯干,学校就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鼓励他们带毕业班。近年来,学校外调骨干教师20余人,但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点也没有退步,原因是学校善于培养人,教学新秀层出不穷。

镜头二:比如2010年元月中旬,学校校长陈定山到广东某校考察“生本”教育,10余天里,在家的校委会7名干部,互相配合着搞工作,上级的两次大型检查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这一镜头足可看出学校领导班子之间也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马安镇领导和群众还普遍认为“中心学校和初级中学亲与一家人”。比如中心学校校长汪建华,虽年过半百,但初级中学每次毕业班教师联系会,他都要参加,还常常深入课堂听课,到教师办公室检查教师教学常规。学校领导班子基本作到了“四要”,即要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交流不隔膜,互相支持不拆台,互相关心不冷漠。由于班子内部互相支持,互相配合,2009年春季开学不久,学校三位校长同时升迁。

师生和谐是学生得以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的前提和关键。近年来,学校要求老师要象热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热爱学生,并且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学校成立了“爱心帮学”基金会,对贫困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上的帮扶。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受到教育,而不是用体罚和心罚,比如学生不会叠被子,团支部开展叠被子比赛活动,对优胜者进行激励,政教处开展写感恩信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近六年来,该校未发生教师和学生发生冲突的现象,逢年过节老师收到学生的信件和贺卡象雪片一样。

师生同唱课改歌

镜头三:2009年12月18日,郧阳中学两位骨干教师慕名来到马安镇中学听课学习后,欣喜地说:“不虚此行,这样的激情课堂值得我们学习!”同年12月24日,郧西县副县长周文生,县教育局局长莫懿喜率领教育局部分干部走进马安镇中学“生本”课堂。2010年元月5日,十堰市教育局副局长沈培军在市教科院院长赵平、郧西县教育局副局长彭晓映、县一中校长张万洲和市县部分教研员的陪同下,冒着严寒来到郧西县马安镇中学开展“生本”课堂调研工作。沈局长说:“马安镇中学生本课堂走在全市前头,成功经验值得在全市推广。”„„近两年来,到马安镇中学学习“生本”课堂改革经验的学校有17所,普遍给予了好评。

如果说校园和谐之风是马安镇中学取得中考“六连冠”的动力源泉的话,那么““生本”课堂改革就是马安镇中学取得中考“六连冠”的法宝。学校先后派干部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和江苏洋思中学学习“生本”课堂改革经验后,结合本校实际探求出“教学案+学生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并采取多种激励措施,确保这一课堂模式发挥较好的效益。

一是实行学生座位流动制。把全班学生按好、中、差进行平均分组,每组6至8人。每个小组既有成绩好的,又有成绩差的,既有品行好的,又有品行差的,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让优生去带动差生,从而使学生整体成绩都得到提高。以小组为单位,每两周调换一次座位,而且座位是轮流转的,这样教室的每个位置人人坐的机会是一样的,好座位人人有享受的机会,差座位人人都得去坐。这样编排后,学习差的学生很感激,觉得和优生坐是一种荣幸,上课听讲格外认真;学习好的学生看到成绩差的学生都那么认真,自己就更加认真了。在我的带动下,这种座位编排座位方式在全校逐渐展开,各班很快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那就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从前,一些家长总为自己孩子的座位找学校,找班主任,现在这种平等的座位方式得到家长们的普遍好评。

二是课堂上采取“兵教兵”、“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习效益,每个小组选正、副小组长两人,小组长主持学生的合作交流,一方面对小组成员在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另一方面对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进行及时的监督完成。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课堂上他们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争论的结果是知识点掌握越来越透彻,知识面越来越广。有的学生还跨小组交流,讨论劲头真是热火朝天!其实,后来很多“兵”变成了“老师”,“徒弟”变成了“师傅”。小组学习最大的好处是作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全班六、七十个学生,教师要想把每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都解决好,那是不可能的,只有这些小老师“一对一”、“手把手”地去教,才能真正解决。同时,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那些小组长觉得老师信任自己,工作上格外买力,课堂上严格监督自己的组员。你想想,这种由原来老师一双眼睛监督的课堂变成十几双眼睛监督的课堂,自然参与学习的人多了。实践也证明,以前老师主讲的大课堂,很多学生打马虎眼,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欠帐越来越多,最后只有破罐子破摔;现在小组学习的小课堂,学生听得很认真,久而久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越来越牢固。

三是给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以前,该校教师牢牢把持着课堂45分钟,讲多久,练多久一律由教师决定,不注重学生接受程度,很多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滔滔然,下面学生是晕晕然,学生哪有时间参与呢?。通常情况下,现在该校的课堂基本是这样安排的:学生首先预习自学10分钟左右,教师启发诱导精讲15分钟左右,小组合作交流10分钟左右,最后师生就疑问和新发现的知识观点进行探究,解答。但这不是千篇一律的,可以根据不同的科目,不同的知识进行合理化的调整。例如试卷评讲课,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合作交流解决,教师有时不讲,或者只讲几分钟。说到这里,恐怕有人担心,这样是否能预期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肯定地回答,完全能够完成学期教学任务。学生刚入七年级,往往不习惯这种授课方式,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起初教学进度的确跟不上,但是后来,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进度反而大大加快。

四是给学生课堂参与的空间。该校在编排学生座位时,注意座位之间的间隔,以便学生交流。学校请木工制作了很多小黑板,悬挂在教室的四面八方,以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

五是充分发挥教学案的作用。近年来,该校每个年级每科指定一名备课组长,每节内容先由一名教师主备,然后由本组其他老师审核,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最后形成统一的教学案。教学案一律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出现,以便保存,同时也为后来的老师修改使用提供方便。教学案上不仅有教学目标,而且还有详细的小组学习过程,不仅教师有,而且学生还人手一份。学生根据教学案上的步骤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真正作到了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无边际的瞎讨论。最后,我们还回收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案,清查他们的完成情况,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小组学习

六是及时总结,及时表扬。该校制定了专门的《小组学习效果奖励办法》,在每次月考后,对小组成绩进行评估,上升的小组给予奖分,并评选出最佳小组长和最佳组员,对下降的小组及时帮助查找问题。学生在课堂小组交流中,一遇到表现积极的同学和有创新意见的同学,老师就及时表扬,并给予奖分。

七是实行竞争对手制。各个小组之间都有学习上的竞争对手,比如一个班有10个学习小组,某一个小组中的成员就会在其它小组中有竞争对手。月考后,超过竞争对手的,不仅奖本人分数,还奖小组分数。在每次上黑板板演时,竞争对手同时板演,优胜者奖分。

八是师徒结对,以老带新。近几年来,马安中学外调骨干教师近30位,却不因此而影响教学总体水平,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构建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的体系。每学年,我们要求每科老教师或骨干教师必须帮扶一名新教师,新教师在教学上进步了、获奖了,不仅奖励老教师、骨干教师,而且还给他们记工作量。对学生我们也采取师徒结对的办法。“师徒结对”有效促进了教师共同进步与发展,有效培养了各学科骨干教师团队;“师徒结对”有效促使了学生间的互助合作,有效促进了学生间的和谐与竞争。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课堂学生小组交流活动的开展,老师一视同仁的关爱,使每个学生都激起了学习的兴趣,体会了集体的温暖,师生关系自然十分融洽。同时,一些学生之所以流动,大多是因为学不会,在校无人关注,进而产生厌学的念头,近年来,学校几乎没有学生流动现象发生。同时,由于人人有事做,学生就很少违纪,学生越来越好管理。

课堂学生小组交流活动的开展,也是学校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最近,马安镇中学教导处作了一个统计,上一学期全校学生各科综合平均成绩比7年前同期高20多分。2009年中考,全县综合评估,虽然和前几年一样仍是一等奖,但比第二综合得分高3分,占绝对第一,而以前只是得到一等奖,并未占绝对第一,成绩明显上升。

5、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讨论: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3、学习第一与第十自然段。

4、学会诚实为人。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讨论。

2、体会“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意思。

3、学会诚实为人。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第一课时

1.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世界上有比金钱财富更珍贵的东西吗?我们可以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彩那天》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读课题,读准“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或采用一个简短生动的故事导入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出自学后还不能理解的词语。

(2)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准备复述故事内容。

3.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为复述做准备。

4.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思考: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各自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来。

(3)指名试读,评价、点拨。

5.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1.听写词语。

2.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探究问题一:“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题?

探究问题二:父亲最后拨电话给库伯,让他把车子开走,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1)学生各自针对上述问题阅读思考,准备交流。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的想法,教师可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归纳,引导学生讨论,例如:

①课文说到库伯家里很有钱,完全有能力去买一辆汽车,而“我”家里很穷,父亲又那么渴望得到一辆汽车,是否可以去和库伯商量一下,把车留下。

②彩票上K字记号除了父亲,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不用打电话给库伯等等。

(4)教师对各组的发言作点评。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读课文的开头与结尾。

(1)体会开头与结尾之间的联系。

(2)说说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理解这个“富有”的特殊意义)

4.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小练笔”。

提示:展开想象,把当时家里各人的想法、语言、神态等几方面写成一段话。

5.课外作业。

联系实际,写一则有关诚实、讲信用的日记。

板书设计:

5、中彩那天

梦寐以求

中彩得车

父亲 母亲:诚实、讲信用是财富

和谐教育让小学数学更具魅力 篇3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接触生活,有利于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认识、巩固数学知识,获得更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呢?

一、相互尊重——师生心灵的和谐

弗洛伊德心理学派认为,渴望尊重为人的五大欲望之首。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希望学生尊重自己,但往往没有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我们的学生是否也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呢?教师和学生尽管角色不同,但在思想意识、人格权利上是平等的,尊重学生就要做到目中有人,要多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点、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尊重学生就要多给学生一些自我表现、自由表达思想与情感的机会,满足学生“自我展示”的正常心理需求,这样,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就可以得到提高,学生的思维必定随之活跃,潜能必将得到开发。在如此心灵相溶的和谐氛围中,学习对于学生当谓是“其乐也融融矣!”

二、动、耍空间——思想与技能的和谐

我们的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强、喜好参与的特点。祖先的钻木取火、刀耕火种,到我们儿提时代的“泥巴创造”,那何不也给予我们的孩子动、耍的空间呢?知识是一种记忆,容易遗忘,十年前背得滚瓜烂熟的数学公式,如果不用就会忘掉,十年后又成为新公式;但十年不游泳,重新跳入河中却只是感到有点累罢了。道理很简单:在“动态”中学习远比在“静态”中学习来得生动、具体、易掌握。

“有趣的拼搭”这一课上,从“森林运动会”的场景引进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小动物们玩得如此开心的场面惹得孩子们跃跃欲试,那就“顺水推舟”让孩子们去耍吧!自始至终孩子们在动、耍中既轻松又得意地认识到了每一样物体的特征。通过活动,他们不仅体会到平面与曲面,而且还培养了初步地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孩子自己用手创造的“秘密”,是它架起了思想与技能的桥梁。

三、合作学习——生与生的和谐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更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合作学习,无疑是学生学会合作的有效途径。在学生中建立较为固定的自主学习的合作小组,创建一种相互支持、相互激发的多角色体验的学习模式,有效地化解过强的竞争压力,降低了竞争的对抗性,缓解了紧张的学习气氛,是学习的过程充满欢声笑语。如教学比例尺后,小组完成任务:由一个同学描述从家到学校每段路的大约距离、方向、拐弯及建筑物和标志,其他同学按他说的画出示意图;然后小组讨论修改,最后形成一个大家都接受认可的示意图。这个过程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功臣”,既学到了知识,又体会到与人合作的乐趣:课堂中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允许错误,没有嘲笑和指责。

四、创设情境——学生与过程的和谐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广大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

创设情境能够让课堂的学习气氛和谐、有趣;创设的情境必须是学生爱看、爱想、爱动!如认识“>”、“<”、“=”符号后,让同桌报数比较大小,说快說对的为“赢家”;学完20以内加减法后,让学生做小蚂蚁背着口袋(算式)回自己家(答案)的游戏;巩固“统计”方法时,由学生自己抢摘“果子”,最后小组统计一下“哪种水果是小朋友最爱吃的?”这些情境对低年级小朋友来说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学习起来轻松和谐又快乐!

小学德育的“五行和谐” 篇4

一、德育之“金”———完善制度激励人

制度激励是“金”, 有刚性的一面, 却不乏以人为本的真情激励。制度是保障师生成方成圆的规矩, 笔者认为在完善制度时不能仅停留在如何规范师生的品德和行为上, 而是更注重如何以制度来激励师生积极向上向善。

1. 通过优化考核激励人

比如出台《班主任工作考核实施细则》, 目的是通过考核与奖励既激励班主任的工作热情, 又提高班主任的待遇, 具体可以通过考核分等来激励班主任。这里分两个层面:一是“激”的层面, 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个个都是学校的精英, 人人争优争先, 通过“激”可以促进班主任工作, 以及班风、学风的进一步优化。二是“励”的层面, 笔者认为评一等奖应当没有固定名额, 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评一等, 而且我们主观上也希望全校各班都能评一等。另外, 针对一些特殊的班级, 只要班主任尽了力, 班级情况有较大改善, 班风进步明显, 通过考评组集体讨论, 也可以破格评一等奖, 以资鼓励。

2. 通过经验交流激励人

比如组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让老师们看到优秀班主任是如何与任课老师并肩作战、携手共进的, 是如何对班级实施精致管理的, 使我们的广大班主任老师有榜样可学。

3. 通过正面引导激励人

可以采取成长记录册、家校联系簿、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 建构家校互动平台, 积极倡导“表扬优点和闪光点+不足之处正面引导”的评价模式。

4. 通过评比先进激励人

在教师中间可以评文明办公室、十佳魅力教师、优秀班主任等, 在学生中间可以评先进班级、文明学生、礼仪之星等, 在师生中广泛开展“树典型, 学先进”活动。

二、德育之“木”———坚持帮困感化人

帮困感化是“木”, 既能给予生活有困难、心理有困惑的学生浓荫庇护, 又能沐浴阳光的丝丝温暖。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习上有困难的、行为规范有困难的或心理上存在困惑的学生给予及时帮助, 给予爱的教育, 这也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

1. 通过结对帮助感化人

学校可以推出“特别的关爱献给特别的学生”的主题结对帮助活动, 并切实做好“三有”、“三要”工作。“三有”指有老师和学生组成的特殊学生结对帮扶小组, 有因人而异的帮扶措施制定, 有跟踪帮扶行动并记录;“三要”指特殊学生的帮扶工作要充满关爱, 持之以恒, 要多做一些实实在在, 哪怕细小的努力, 要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指导与心理健康辅导。

2. 通过全体辅导感化人

学校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征, 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和引导学生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 通过爱心工程感化人

如开展师生爱心捐款活动, 对全体特困生进行新春慰问、六一献爱心等, 既让贫困学生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集体的温暖, 同时, 又“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4. 通过个别帮扶感化人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等, 给心理上存在困惑的学生给予及时疏导和帮助。

三、德育之“水”———丰富文化陶冶人

文化育人是“水”, 它对学生的陶冶与感染如雨露滋润细而无声, 这也是学校注重内涵发展的一个具体方面。

1. 通过美化校园陶冶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校园应该像伊甸园一样引人入胜。”的确, 校园环境的布置要科学规划, 精心设计, 既重美化, 更重文化, 努力赋予育人的内涵, 使学校精神有形化, 培育学生高雅的审美情操, 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得到“无声胜有声”的人文关怀。

2. 通过宣传教育陶冶人

通过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窗、绿色校园网、电视台、校园广播和校刊等大力开展五爱教育, 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教育, 加强对全体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绿色教育等。

3. 通过一系列活动陶冶人

学校的科技体育艺术节把科技、体育、艺术融为一体, 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于其中, 创设出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 培育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4. 通过阳光活动陶冶人

给予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活动时间, 人人参与体育活动, 人人学习一技之长。

四、德育之“火”———注重实践锻炼人

德育实践是“火”, 挫折与成功中练就的是真正的“钢铁”。说起来头头是道, 做起来“短斤缺两”, 这是学生良好言行习惯养成的最大困惑, 为此学校应特别注重实践育德。

1. 通过德育作业锻炼人

如“平安伴随你我他”童谣创作活动、环保标语征集活动、“安全警示标语牌”制作活动, 学生在动手与创作的过程中深深地受到了教育。学校倡议开展人人动手种花、养花活动, 这小小的活动包含的是“爱绿护绿、环境保护、珍爱生命、科学栽培”等一些列教育。再比如, 以“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为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节约型社会建设, 组织和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 从点滴小事做起, 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 通过社会实践锻炼人

在实地考察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学校可以命名一批校内外德育基地, 为开展德育实践和体验活动提供保障。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劳动实践活动, 如组织学生去企业采访、去公园考察、去附近小区进行文明宣传、去祭扫烈士墓、去博物馆参观、去青少年活动中心等。

3. 通过校本课程锻炼人

为积极构建国家、地方、学校课程有机结合的德育课程体系, 学校要充分挖掘德育资源, 在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础上, 自主开发校本德育教材, 努力使德育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由于形式多样, 注重实践, 深受学生的欢迎, 并且教育效果很好。

4. 通过演练活动锻炼人

比如开展“关注消防安全, 学会自救自护”的师生消防安全紧急疏散演练活动, 给予全体师生实实在在的消防安全教育。

五、德育之“土”———凸显礼仪规范人

礼仪规范是“土”, 是养成教育的肥沃土壤, 收获的必定是“鲜花绿地, 瓜果满园”。重视学生的言行文明教育和礼仪规范,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通过分步强化规范人

学校每周落实一个具体的行为习惯要求, 如果不够到位, 则下周继续, 直至达到既定目标。通过这样的长期坚持训练, 可以确保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有很大的改善和进步。

2. 通过自我教育规范人

学校利用校园广播开辟“礼仪大课堂”、“小喜鹊”、“小刺猬”等栏目, 让学生自编自播, 每周有一个教育主题, 而主题的选择与确定则是上周学生行为规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礼仪大课堂”是礼仪知识的专题介绍, “小喜鹊”是对身边的礼仪人与文明事进行表扬, “小刺猬”则是对校园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与现象进行批评与教育。

3. 通过主题活动规范人

学校可以推出百名“礼仪之星”评选活动, 在层层筛选的基础上, 对全校一百名“文明礼仪之星”进行表彰。作为文明礼仪的使者, 他们将在全体学生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4. 通过家校联动规范人

和谐中小学德育教育 篇5

摘要: 校园安全不仅关涉和谐校园的构建,而且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的安全事件频发,这不仅伤害了青少年的健康和生命,而且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作者通过在WWF社会实践中对一些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自身的学生工作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生的安全现状和其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推进我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的对策,以期为平安和谐校园的构建献出一份力量。关键词: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和谐校园

一、引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然而,中小学校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不但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而且严重损害了学生及家长的利益,危及社会的稳定。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关注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工作,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变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我国中小学生的安全现状怎样? 安全教育还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善和强化? 我们近期借WWF社会实践的机会在一些中小学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发现:现在大部分中小学校都比较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有所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得到增强。如我们在陕西宁陕县旬阳坝小学调研时观察到,为了安全起见,那里的楼道里贴着“安全第一,靠右行走”的标语,而且扶梯以一条粗白线为“三八线”,白线右边的箭头朝上,左边的箭头朝下,规定孩子们上楼时靠右行走,下楼时靠左行走,那里的孩子们也严格遵守此规定。尽管如此,安全教育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安全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只有因时因地制宜,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才能使中小学的安全教育问题得以解决,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二、我国中小学生安全现状

首先,学校安全事故种类较多。据教育部2007年2月公布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形势分析报告》,全国各地在2006年上报的各类学生安全事故中,交通、溺水、踩踏、房屋倒塌等事故灾难占59%; 斗殴、自杀、火灾等社会安全事故占31%;龙卷风、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占10%。其次,由于地理社会经济等原因,目前农村是校园安全事故多发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农村中小学安全事故发生数、死亡数和受伤数都明显高于城市。农村学生面临的安全隐患目前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我国关于中小学生安全情况的报告很少。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安全情况的报告仅2006年予以公布。中小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如这一系列研究报告不跟进或不向社会公开,就不利于大众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安全形势进行把握和应对。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支持这一统计研究工作,严格统计评估中小学生安全形势,并将其向社会公布,为对策建议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进一步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共同维护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

三、当前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教育与管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与中小学生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缺少监督管理部门。据了解,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专门的校园安全法,少量涉及校园安全工作的规定也分散在相关的综合性法律和规章中。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但仅作为部门规章存在,在实际执行中缺乏应有的法律效力。2006年9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没有执法权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安全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实际协调工作存在很大的难度,在法规效力不高的情况下,又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如教育部规定,中小学领导安全培训至少16学时,很多学校没有落实。

2.安全教育地位边缘化。

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校相关部门没有给予安全教育足够的重视,导致其地位的边缘化。具体表现为:(1)重文化课轻安全教育。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主要是以升学率为标准,学校迫于升学压力,将全部精力用于提高升学率。(2)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缺乏操作性。我国规定3月26日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要求各级学校必须开展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一些中小学也开始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但安全教育仍然缺乏系统性。尽管一些中小学制定了大量的安全规章制度,但大多流于形式,没能真正落到实处。

3.学校和社会对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教育部发出了相应的安全工作通知,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这些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直接导致投入不足。而投入不足又成为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安全工作不力的重要原因。对校舍、房屋等教育硬件的投资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危房又会产生。调查了解到,校园保卫的日常工资也是一份不小的投入,当前,学校没有“门卫”的编制,对于偏远地带的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实行起来更加困难。

4.安全教育的主体单一化。

学校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外部而言,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紧密配合;就内部而言,需要学校各个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然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安全教育的主体单一,教育者只是学校教师。从外部看,不少学校的安全教育主要靠自己孤军奋战,难以得到社会、家庭的支持与配合;从内部看,不少学校把安全教育的职责仅仅落在政教处等学生管理部门,主要指定班主任来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

四、解决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策略及建议

1.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机制和常规督导机构。

制定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及各种安全应急预案,并把所有的制度落到实处,让具体管理人员熟悉各自岗位的制度要求。同时加强学校门卫保安工作,建立健全门卫制度。选拔年轻化、知识化,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的保安人员,杜绝危及人身安全的人员及物品进入校园,防止伤害学生的意外事故发生。此外,还要落实安全教育的检查督导制度。第一,在学校设置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并结合校外的教育资源,组织相应的校外实习、参观和演练。第二在中小学实行教师安全教育培训机制,使教师之间进行安全教育理论和经验的交流,以增强教师安全意识。最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要增强监管力度,对安全教育工作实施的内容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定期检查。要求学校落实安全教育责任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检查工作计划,加强学生自救训练的督导工作。

2.端正办学思想,开展多样化的安全教育。

学校教育在中小学安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把安全教育课作为必修课,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安全教育,如饮食卫生安全与自救、火灾处置与自救、煤气泄露处置与救治、野外生存与自救、交通安全与伤病自救、地震应对与自救等。

此外,安全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关键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安全、有效的方式及途径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掌握逃避危险的技巧。因此,要改进和完善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实战演练,让每个学生掌握逃生技巧。

3.高度重视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增加资金投入。

首先,保证学校基础设施安全,使各种设备、设施能正常使用。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学校的资金投入,修建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学生学习和活动环境;学校,尤其是有寄宿的学校要定期排查校舍,发现险情要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停止使用危房;专人专项负责学校的各项基础设施,并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其次,学校领导要在校园里积极营造学生安全教育的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宣传栏、信息简报等,广泛深入开展安全法规宣传、安全动态展示、事故图片巡展等活动,定时播出提示中小学生安全出行的宣传画面。

最后,重点加强农村地区中小学安全工作,尤其要加强食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努力做好学生上下学路上的安全保障工作,禁止学生坐拼装车、报废车等有安全隐患的交通工具,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责任。

4.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强化中小学生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密切合作。(1)开设校级班级的安全教育讨论会。让学校领导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讨论,营造一种热烈学习安全教育知识的氛围。(2)组织家长参加安全教育讨论会。让家长支持并配合学校做好安全教育工作。(3)社会要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学校、车站、道路等醒目的位置悬挂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挂图和横幅标语。公安部门应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到各村、各校举行安全讲座,发放安全教育宣传图片资料等。(4)群众对于学生安全隐患要及时向相关责任部门反映,将损失降到最小。(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和落实校长及教师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利用远程教育和集中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学校领导人员和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五、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我们应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因时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平安和谐校园,为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场所,使其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和谐中小学德育教育 篇6

[关键词]和谐理念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5-082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其自身的和谐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其教育工作对国家未来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小学教育管理中实施和谐教育管理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和谐理念下的教育管理

“和谐”思想是基于我国传统文化哲学而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其蕴含着《周易》中的“天人合一论”和《尚书·尧典》中的“和合论”,是指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要协调统一、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合作互利,以达到整体的最佳发展。和谐理念下的教育管理是指由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和教育环境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通过理性、民主的决策来营造和谐学校管理氛围,构建和谐的领导、教师、师生关系等,以实现学校教育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教育管理学家认为,好的学校需要和谐、协调、均衡有序的环境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只有运用和谐高效的教育管理,形成教育内部的和谐,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和谐理念下教育管理的特点

1.以人为本

教育管理的根本是“人”的管理,“以人文本”是和谐理念的核心,要求在尊重和理解人的基础上,营造和谐的氛围。教育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即是以师生为本。于学校而言,教育教学管理中需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促进师生的个性发展;于校长而言,需理解和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的合理需求和自主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管理氛围;于教师而言,需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和成长。

2.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相对刚性管理而言的,与以工作为中心、强调规章制度管理的模式不同,柔性管理是以尊重人的人格和尊严为前提的,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以激励的方式挖掘人的潜力,焕发人的内在动力,极大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主动行动,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和谐理念下的教育管理中渗透的柔性管理,需要校长、教师运用的品格、情感等因素,与学校职工、学生平等地交往,以激励的方式,让他们从内心信赖、认可自己。

3.非理性成分

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既有理性的思维能力,还有情感、意志、信仰、本能冲动等非理性的信念和情感。管理中的理性主义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视人为“经济人”,在管理中将人与财物、信息等其他管理要素或对象视为同等的客体,这种“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漠视了非理性因素,忽略了人的因素的管理,易使被管理者产生逆反心理。和谐理念下的教育管理注重人的非理性因素,要求在理性化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人性化管理,渗透非理性成分,使被管理者充分发挥主动性。

三、和谐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开展的途径

1.精心设计,明确教育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对于管理效率和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教育管理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以人为本,提高效率,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根据目标制订计划和制度、标准等,建立以中心班子成员为核心的决策层、以教导处为主的指导层、以各年级学科教研组长为主的具体操作层三个层面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在执行中对目标发生偏差的情况进行调整,使学校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环节都应当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尽可能地将学校目标与教师目标、学生目标和合趋同,形成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愿景”;同时健全目标评价标准及奖惩机制,以此使教育管理向着预期的目标前进,发挥共同目标凝聚人心、引领方向的作用,最终实现教育管理的和谐高效。

2.率先垂范,发挥校长个人影响

在学校,校长应以自身的具体行为为学校的其他管理者、教师、学生作表率,树立自己在师生心目中的威信,发挥个人影响力,使学校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和谐教育目标的实现。首先,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从中汲取养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展学校工作,并虚心听取学校职工、学生的意见、建议、反馈等,潜移默化地向师生传达“爱学习,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信息。其次,注意提高管理的艺术。在管理中,向教师讲明管理的思路,对于管理中发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场合和时机指出,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积极寻找解决措施,化解矛盾,使教师和职工感受到领导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再者,还应注重对学校制度的解读,使教师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密切关注管理行为,既要关注教师的管理行为,及时表扬,使教师感受到被关怀,还应关注自身的管理行为,不断调整和改进。最后,应不吝于对教师的表扬鼓励,通过写表扬簿、光荣榜等,激励全体教师。通过垂范,在学校中创造良好的“内部氛围”,生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使教师受到熏陶,学会自律,自觉自愿奉献自己的力量,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3.公正民主,正确处理各种事务

公正民主是和谐管理的基石和必由之路,同时公正又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因此,在教育管理实际工作中,不论是校长处理学校事务,还是班主任处理师生关系,都应秉持民主公正的理念。具体到教育管理中,从教师评优、福利分配、晋职到班干评选、三好学生评定等都应采用公正民主的做法。实行校务公开,学校建立规章制度时,让教职员工广泛参与,尊重教职员工发表意见的权利,让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保证民主,充分调动每个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教师评优、晋职等各项评比推选工作中,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贡献的多少等进行评定,并在校务公开栏公布,坚持公开、公正原则。由于不同的教师个人差异和能力有所不同,其业绩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强调公正的同时,还应注意尽可能地为每位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对其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鼓励和肯定。学校事务由教职员工共同商议,接受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充分发挥民主精神。班级事务处理中多听取学生意见,保证各项事务处理得公正,以理服人,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

4.投入情感,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教育工作是爱的工作,是人工作,人是具有感情的。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应注重情感的投入,在管理中融入爱与责任,体现“人文关怀”。在管理工作中,可多使用“你的看法如何”“我们一起做”“谢谢你”“我也有错误”等充满人情味的话语,使师生感受到被理解、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和谐的认同。关注师生的需求,学校领导除了关注教职员工的工作,还应多关注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子女上学问题等生活情况,尽可能地帮教职员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应关心其心理发展、家庭情况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校内形成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互相尊重、信任、理解的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校园氛围,促使教职员工信赖学校,自觉关心学校发展,自愿奉献自己。使学生信赖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培养素质健全的和谐的人,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总之,小学教育管理中应积极运用和谐理念,指导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和谐中小学德育教育 篇7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 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地位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1]它的构建有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 对促进教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二) 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描述个体教育生活, 搜集和讲述个体教育故事, 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它关注作为个体的人的经历故事及其背后隐藏的之于该个体的意义, 强调关注微观分析。[2,3]它是教师运用各种叙述材料, 在故事经验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探究的过程, 有助于教师从实践领域上升到理论高度, 为教育实践打下基础。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一) 贴近生活, 便于使用

教育叙事研究, 不在于对抽象概念、思辨逻辑和实证的准确把握, 在于对教学系统中教育经验的感悟、体验以及对教育生活的再现。这对有着深厚的教学经验和丰富人生阅历的一线中小学教师来说, 操作简单, 便于使用。且其贴近生活的特点也为教师进行叙事研究提供了基础。通过教育叙事, 他们可以将教育教学理论实践与教育研究结合起来, 以提升专业素养。

(二) 形式多样, 个性鲜明

教育叙事研究采用的是与一般思辨语言不同的生活语言, 具有朴实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其文本可以诗歌、文学、等多种方式呈现, 可以是解释的、讨论的、分析的、描述的, 故其研究文本风格具有多样性的特点。[4]同时, 其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个体, 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使得教育研究本身更加真实感人, 更具教育意义。

(三) 语言朴实, 内含丰富

教育叙事研究旨在以朴实无华的描述性语言, 深入细致地再现教育生活中的故事, 并通过具有生命的、鲜活的教育事件, 来解释隐藏在教育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为其将教育经验转化为教育研究文本, 以实证的方式帮助其深刻理解教育理论知识, 指导其建立全面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 从而为促进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性指导。

三、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

(一) 具有“偏向性”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大多数教师会更为关注成绩较好、表现较好的学生, 这就使学生把这种“关注”视为积极暗示, 从而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那些表现中等以及表现较差的学生, 与教师的交流相对较少, 互动不够, 因而关系相对疏远和紧张。长此以往, 依赖于师生互动的师生关系会因教师对于不同学生的关注程度及情感投入的不均, 而具有“偏向性”的特点。这种由情感投入不均带来的“偏向性”特点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及个性发展极为不利, 应当极力避免。

(二) 具有“难深入性”

由于所教授的学生基数大, 流动性大, 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只有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得相对异常时, 教师才会给予少量的关注。如果这时, 教师没有对学生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 便武断地做出决定, 以至于误解学生也毫不知情, 师生之间便会因为互不了解而出现沟通障碍, 以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使情况变得更糟糕。另外,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 学生通常会通过网络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而不是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来解决问题。因而, 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更加难以深入。

(三) 具有“约束性”

由于师生各自的人生阅历不同, 其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表现不同, 故他们对外界事物和环境变化的反应明显不同, 使得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其他各种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它的建立并非“顺其自然”就可以, 而是建立在一种“约束性”行为的基础之上, 受建立关系双方的年龄、性别、家庭环境、信息来源、人生阅历等各种条件的制约, 因而具有约束性的特点。

(四) 具有“动态性”

师生关系是以师生间的经验交流、情感互动为基础的, 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完成。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着引导作用, 而学生的行为表现也会反馈给教师, 从而影响其行为。如果教师因忽视了学生的各种需求, 让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及情感上的不满, 其关系可能会因此疏远甚至破裂。故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与师生双方均有关联。但由于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尚未成熟, 缺乏与他人进行良好人际交往的能力, 其在表达自我及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存在困难, 所以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 师生关系构建的“动态性”更偏向于教师层面。

(五) 具有“时代性”

由于教师职业较为稳定, 多数教师一般会终身从事教育行业, 而其所教授的学生具有流动性, 学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时代性”的特点, 故教师为了与新时代的教育对象相适应, 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因而, 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过去的师生关系强调的是“以师为尊”, 当今的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平等民主, 和谐友好, 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 这使得新型师生关系更具内涵。

四、教育叙事研究之于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意义

(一) 之于教师的意义

教育叙事的出现为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学教师从事科研的矛盾。并且, 教育叙事可以为教师参与教育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深化教师教育研究方式, 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供契机。[5]同时, 这种专业素养会转化为教师的专业能力, 易于学生认可教师, 接受教师, 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另一方面, 教育叙事研究有利于培养教师的职业兴趣, 为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到学生身上提供可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在我国, 由于教育工作者待遇普遍不高, 而社会对教师的过高要求与其过低的社会地位形成极大反差, 使得教师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如果教师能以学生为研究对象, 从不同的角度及途径了解学生, 对学生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师生间的交往便会随着师生情感的日趋笃厚变得越来越和谐。

最后, 教育叙事研究有利于教师提升其观察能力和进行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一种,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观察、交流的同时, 注重教学反思。一旦教师走向以教育叙事研究为方法的研究道路, 势必会学习如何进行观察。当教育观察由一种技能演变为一种习惯时, 教师会不断发现其在日常教学中所看不到的细节, 以一种客观的方式评判学生, 并进行教育反思。从这一角度来说, 教育叙事研究有利于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机制, 为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二) 之于学生的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 作为教师研究学生的一种方法工具, 为实现师生间的良好交流创造了条件。对于学生来说,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能与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能起到正面的影响, 它包括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学生个性的影响以及对学生品德的影响三个方面。[6]

另外, 教育叙事研究可以通过影响教师来影响学生。中小学学生正处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均不纯熟的阶段, 急需正确引导。其除了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之外, 更多的是接受来自于学校教师的教育, 故教师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其专业素质较低, 用错误的方法实施教育, 学生可能会形成错误的教育观念。比如, 由于受“棍棒教育”传统思想的影响, 教师把体罚当成理所当然, 使得在“棍棒教育”思想下教育出来的学生在未来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也会采用体罚甚至是更为暴力的教育手段, 这是有违教育规律的。

参考文献

[1]罗晶, 邓家梅.从功能到存在: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7) :105-108.

[2]张希希.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J].教育研究, 2006 (2) .

[3]傅敏, 田慧生.教育叙事研究:本质、特征与方法[J].教育研究, 2008 (5) .

[4]吴艳梅.教育叙事研究的生命特征探析[J].成功:教育, 2011 (1) .

[5]杨捷.教育叙事:培养教师教育研究的契机[J].教育科学, 2006 (1) .

和谐中小学德育教育 篇8

关键词:感恩教育,中小学,和谐校园

感恩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它与和谐校园建设有紧密的联系, 没有良好的感恩教育, 就没有持久和谐的校园。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 让学生学会知恩图报, 感谢父母生养之恩, 感谢师长教导之恩, 感谢他人帮助之恩, 感谢祖国养育之恩, 从而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建立良好校风, 是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目前学校感恩教育的现状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逐步深入, 中小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但目前青少年感恩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 如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不注重优化感恩教育的育人环境, 感恩教育活动孤立化, 缺乏有效的感恩评价体系等等, 与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距离较远, 效果不够思想。

1. 由于当前升学的激烈竞争和家长认识上的偏差, 造成学校和家长重“智”轻“德”。

目前, 一些学校和家长认为感恩教育是小事, 以学习成绩和学习分数来代替感恩教育, 致使很多学生连最起码的感恩都不懂。

2. 重知轻行。

在具体的德育实施的过程中, 往往是在理想性的道德发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 而行为养成强调得少;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 而操作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知识传授多, 行为训练少。

3. 重内轻外。

一些学校只重视学校范围内的感恩教育, 而忽视家庭和社会的感恩教育, 没有将感恩教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去, 使得一些学生在家庭、社会中的感恩行为表现欠佳, 校内校外判若两人。

二、和谐校园建设中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抓规划, 整体部署。

(1) 统筹规划, 成立感恩教育领导小组。制定相关的岗位职责, 形成了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

(2) 加快感恩教肓知识进校园的进度, 将感恩教育资料、信息、人才等资源“捆”在一起使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感恩教育资源的作用, 形成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

(3) 抓宣传, 广泛动员。以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校广播、橱窗等为阵地, 全方位地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 加强感恩文化建设, 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得到感恩教育的熏陶, 加强学科“感恩教育”的渗透, 实现学校感恩教育在操作模式上的丰富性和多元化。

2. 加强感恩教育实践, 促进感恩教育行为化。

(1) 以践行“八荣八耻”为目标, 从最基本的感恩行为要求入手。

让每个学生自觉对照“八荣八耻”要求, 识别和抵制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 逐步养成规范的感恩行为。

(2) 注重感恩教育实效。

要确保感恩教育收到成效,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就要做到活动内容主题鲜明,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活动方法灵活多样。通过对感恩行为进行分解、逐一强化练习, 使其实实在在落实到学生言行中、日常生活学习中。如以班级为主体, 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一是感恩社会的关爱。在广大学生中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 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展为父母多做事, 对父母多说知心话, 为父母过生日, 给父母送礼物, 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 帮父母做饭、洗衣等活动, 体会和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 弘扬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传统美德;三是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 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四是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 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 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五是感恩大自然的赐予。开展爱护自然, 爱护环境活动。

3. 强化感恩教肓, 促进感恩教肓制度化。

(1) 把感恩教育纳入学校管理之中。

通过制定规章制度, 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感恩行为。

(2) 建立健全感恩行为日常评价体系。

要对每个学生、每个时间段、每个空间的行为都提出明确要求, 对学生的感恩行为进行考核, 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感恩知识来评价自己, 约束自己, 进行自我教育, 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

(3) 构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自我教育的活动体系。

在日常教育中, 要始终把感恩要求作为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教师的指导下, 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加强监督、管理、检查和评比,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作用。

4. 重视家庭教育作用, 促进感恩教育生活化。

(1) 突出家长表率作用。

学校在开展感恩教育过程中, 应动员家长参与, 使家长懂得, 养成良好的感恩行为对学生健康成长、未来走向社会的重要性, 从而自觉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2) 以小促大, 紧抓日常生活规范。

家庭感恩教育的实施, 应遵循孩子生理心理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从最基本的抓起, 从细节做起, 逐步提高完善, 使感恩行为生活化。

(3) 以无胜有, 营造家庭文化氛围。

家庭感恩教育的实施, 应该营造一定的氛围, 制造一定的舆论, 以感情的变化促进感恩活动的开展, 使感恩教育在和睦温馨的幸福家庭生活中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5. 加快感恩知识进校园的进度, 促进感恩教育普及化。

(1) 组织编写校本教材, 教学内容要通俗易懂。

在感恩教育中, 要对各个阶段感恩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 形成一个完整的感恩教育的系列。

(2) 营造学习感恩的浓厚氛围。

利用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感恩教育, 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感恩行为训练;紧紧抓住舆论宣传, 大力营造学习感恩的氛围, 促进感恩行为规范的进一步养成。

6. 发挥社会教育作用, 促进感恩教育社会化。

(1) 以社区为依托, 推进感恩教育。

(2) 充分挖掘校外感恩教育资源, 深化感恩教育。

(3)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合一的感恩教育网络。

和谐中小学德育教育 篇9

小小研究员们实地参观江宁织造府

小导游为江苏省特级教师讲解总统府

浩浩长江赴沧海, 不拒小流、一路吸纳千流百川, 这是一种自信、自觉、包容的“和”文化精神。浪潮澎湃, 朵朵飞溅, 共同汇聚一种强大的力量穿越峡谷险滩, 这是一个激扬生命的“要同体”。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传承和文化精神, 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文化”与学校教育进行有效结合, 通过教育资源的全方位优化和各种教育力量的合力推动, 进行学校共同体建设的研究, 促进师生生命的和谐共进, 奔涌出一江敉育的春潮

和谐中小学德育教育 篇10

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创建于1913年, 是唯一一所省教育厅直属的实验小学。进入新世纪以来, 学校在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和办学经验的基础上, 在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本着“育人是根本, 质量是生命, 校风是灵魂, 科研是先导, 教师是关键”的办学理念和“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环境一流”的办学目标, 依法治校、以德治教、科研兴校、名师立校、求实办校, 精心打造学校全新格局, 创建民主和谐育人氛围, 力争使学校成为融示范性、实验性、窗口性于一体的陇上名校, 鲜明地形成了自己的“三风一训”, 即“文明、自主、健康、和谐”的校风, “博学、敬业、崇真、创新”的教风, “乐学、善思、实践、向上”的学风, “求实创新、育德明智”的校训。

目前, 学校共有24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1500多人, 教职工73人, 专职教师65人, 平均年龄39岁。教师队伍具备学历高、职称高、能力强三大特点。学历高:研究生11人, 本科生20人, 大专生26人;职称高:中学高级教师14人, 小学高级教师42人;能力强:全国模范教师2人, 特级教师3人, 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及教学新秀34人。学校占地面积12153平方米, 校舍面积6767平方米, “四网” (英特网、广播网、监控网、校讯通) 全面覆盖学校, 教学楼、行政楼、艺术楼 (逸夫楼) 格局分明, 所有教室及专业室均为多媒体教室, 拥有一流的多功能厅、校史室、乒乓球馆、电子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书法室、美术室、舞蹈室等专业教室和塑胶操场, 设备一流, 环境一流, 全面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优化管理体制, 推进民主进程

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成单元, 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因此, 学校管理只有把教育教学管理与教师和学生的自由发展联系起来, 实现管理人性化和社会化的有机统一, 才能实现校园各主体和谐相处。多年来, 我校积极倡导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 坚持以人为本, 用关心感动, 用真情凝聚, 用目标激励, 用制度约束, 深入推进民主管理进程, 全面实行“四公开”, 即评审公开、校务公开、选人公开、量化公开, 倾力打造四支队伍———学校原有教师队伍、选调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外聘教师队伍, 由“管好人”向“开发人”转变, 不断促进学校的长足发展。

优化教育科研, 推进课程改革

我校于2001年秋季率先进行了国家级课程实验, 按照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 结合我校特点, 制定了详细的课改计划, 在各科和各年级组进行了具体部署。学校先后选用的教材有义务教育版、北师大版、人教课标版三种教材, 目前使用的是人教课标版教材。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开足、开齐、开全课程, 所有学科专人专职。在具体实施中, 我们以规范常规为基础, 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智慧化研究”, 使教师越教越智慧, 学生越学越聪明;优化教育科研, 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学科与专题相补充, 结合实际, 面向问题, 主动灵活地开展教研活动;同时创新思路, 研发校本课程, 打造学科特色,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优化师资培养, 带动学校发展

强国必先强教, 强教必先强师, 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我校积极给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 搭建成长的平台, 帮助教师增强事业心, 热爱学生, 在工作中积极地认识自我、展现自我, 超越自我, 体验奉献, 品尝收获, 从而满怀信心地开始教育的人生。

全面加强教师培训是学校师资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后备力量和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 就是抓住了学校明天发展的机遇, 因此成为师资培养的重点。对教师的培训包括国家级培训、高校选拔培训、中英、中欧项目培训、城关区“十一五”教师培训、挂职挂教培训、送教下乡培训、外出培训等方式, 全面构建起了我校按需培养与教师自主发展相结合的教师继续教育新机制, 激发了教师的内在动力, 促进全体教师自觉提高对课改理念、教学技巧、人文精神的追求。

优化育人环境, 提升办学水平

育人环境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 只有育人环境得到提升和发展, 才能以优异的办学条件吸引家长和学生, 才能以舒适的环境营造师生快乐工作、学习的氛围, 才能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此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强化德育活动, 开展特色活动, 加强安全教育。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学校、老师和学生在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了“多赢”,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得到了新的发展。年轻化、高学历的教师队伍以及新课改的历练, 使我校在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推广普通话先进集体”、“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全国巾帼建功文明岗”、“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一系列省市区荣誉称号。学校被命名为儿童基金会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培训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影子学校培训基地、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实习基地。

教师获得了新的发展。学校有9位教师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 有20位教师在省级比赛中获奖, 18人在市级比赛中获奖。教师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16篇, 出版著作6部, 36篇文章在市级以上征文比赛中获奖或发表。13位教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21位教师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 2人获得省级骨干教师称号, 3人获得省级青年教学能手, 7人获得市级教学新秀, 8人获得区级教学新秀或区优秀教师称号。

学生拥有了新的发展。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机构组织的书画、劳技、计算机等比赛, 有220多位学生获国家级奖项, 310多名学生获省级奖项, 130多人获市级奖;学生习作有100余篇在各级刊物发表、获奖。

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学校推行扎实的新课程改革, 使教师的教法活了, 学生的负担轻了, 学习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多次获得“兰州市小学教学优秀质量奖”。

上一篇:高效复习策略下一篇:泉州市水资源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