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教学管理

2024-05-10

医学生教学管理(精选十篇)

医学生教学管理 篇1

1 加强教学管理, 增强带教意识

1.1 建立三级学科教学管理制度

为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医院教学管理部门下设各临床学科教研室, 科主任担任本教研室主任, 并配备教学秘书。按照实习生导师任职管理条件, 各教研室选拔带教教师, 即实习生导师。实习生导师在科主任带领下完成本科室实习教学工作:直接参与病床管理;每月为实习生安排一次专题讲座、每周一次教学查房, 并记录教学情况;指导实习生临床基本技能操作, 培养其临床思维, 同时指导其病历书写;负责督促、检查实习生完成各项实习指标, 考核实习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对实习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其医患沟通能力等。

1.2 建立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职能部门定期检查各专业科室完成实习教学指标情况, 进行量化统计并查阅教学记录。每学期由实习生对所在科室及带教教师进行教学评价, 其中包括科室教学管理, 教学安排, 导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传授、基本技能操作指导、医德医风、为人师表等方面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每年年终根据以上评价内容的统计情况, 对科室和带教教师作出综合评价, 评选出实习教学先进科室和优秀教师, 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召开各专业科室主任、教学秘书和教师座谈会, 肯定其成绩, 讨论存在的问题, 确定今后的改进方向。通过加强管理, 增强了临床教师的带教意识, 提高了他们带教的积极性, 同时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从对实习生填写的实习教学情况调查表的统计结果中发现, 实习生对科室教学管理及教学查房的满意度、实习讲座优秀率呈上升趋势, 这说明教学管理改革已见成效。

2 加大投资力度, 改善教学环境

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在真实锻炼中获得, 因此现代化教学手段必不可缺。我校教学医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设置示教室、多媒体教室, 购置多功能模拟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 为实习生创造了情景学习与情景认知的教学平台, 拓宽了教学途径, 解决了教学查房、实际操作练习找病人难的问题。比如, 腰穿、缝皮、查体等操作, 学生都可以使用模拟人进行练习, 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 为保障和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3 改革教学方法, 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3.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发挥教师与学生双主体作用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在教学过程中, 导师应当多采用启发式、交互式、自主式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比如, 进行病例分析教学时, 教师从本病房选出2~3位病人, 让实习生从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限期写出病例分析报告, 然后教师根据实习生所写的病例分析报告组织讨论, 正确的加以肯定, 欠缺的进行启发修改。在此过程中, 实习生为写出出色的病例分析报告, 积极接触病人、查找资料、向医师求教,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索, 得到了学习锻炼的机会, 从而懂得如何学、如何做, 培养了临床能力和创新意识。

3.2 以人为本, 发挥集体的教学作用

教育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实质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为保证实习生的实习质量, 各专业教研室把实习生分散开来, 实行临床实习带教导师制。让实习生得到临床带教教师的具体指导, 如同研究生的导师制一样, 既保证了个体实习质量, 又培养了带教教师的带教意识。从科室教学管理满意度的统计结果就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3.3 因人施教, 加强个性化教育

北京大学近年来提出“淡化专业、加强基础、因人施教、分流培养”的教育理念, 在新生中全面推行导师制, 并为此设立了专项基金, 给数十名本科生配备导师并指导他们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独立开展研究, 有的学生还参与导师主持的国家重大科研课题, 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有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人生设计与选择。在医学本、专科生中开展医学科研教育与实践, 必能激发其学习兴趣, 增强科研意识, 提高综合素质。

4 注重过程, 严格把关

4.1 明确实习内容

为使实习教学的目标要求明确、具体, 我校以三级学科为基准设置学生实习科报制, 具体列出学生于该科实习中应当学习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操作内容。要求实习生在科报表上真实、具体地记录自己的实践活动, 并由带教教师签名评价;同时, 教学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科报表, 了解其完成情况, 对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实习生不准予出科, 这样可使实习生的实践活动有的放矢、积极主动。

4.2 严格临床知识考试

临床知识考试是二级学科范围内的临床理论知识出科考核, 采用闭卷方式进行, 以全面考查实习生对该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和综合运用的情况。实习生只有认真实习、系统看书才能达标, 继续下一科室的实习, 否则将会延长其在本科室的实习时间。实习结束后, 由教研室将实习生出科考试的成绩填入其相应的实习科报表中, 存入档案。为使出科考核客观全面, 各教研室建立了题库。经统计, 近一年来实习生出科考试成绩平均分呈逐渐上升趋势。

医学生人文素养与临床教学大纲 篇2

一、教学目的:

通过介绍医学的人文内涵,从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入手,阐述医学生人文素养与临床工作和学习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案例向医学生展示了人文素质培养的必由之路及其与医学生个人成长的密切关系。

二、计划学时数18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医学与人文——“医者仁术,大医精诚”3学时

第一节 医学的人文内涵

第二节 医学人文素养的组成及要素

第三节 医生的哲学理念和人文素养

2、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绵绵若存,用之不勤”3学时

第一节 医学生人文素养

第二节 医学生人文素养意义及内涵

第三节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方式

3、医学生人文素养与临床学习技巧——“长之育之,成之熟之”3学时

第一节 临床医学课程学习特点

第二节 临床医学课程学习方法

第三节 临床医学学习的常见问题分析

4、医学生人文素养与临床实习技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3学时

第一节 临床医学实习特点

第二节 临床医学实习注意要点

第三节 如何做好一名外科实习医生

5、医学生人文素养与临床医患沟通技巧——“陟彼高岗,妙语仁心”3学时

第一节 患者的角色定位和心理特征

第二节 医患关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医患沟通锦囊

6、临床外科医生的哲学理念和人文素养——“磨砺以须,化茧成蝶”3学时

第一节 外科医生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

第二节 外科医生的技术训练和专业修养

第三节 外科决策的技巧与艺术

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现代医学需要个人长才需要 怎么培养人文素养

医学生双语教学新思路 篇3

双语教学是使用两种语言讲授非外语语言类课程和专业外语课程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国际化合作愈益密切。“双语教学”现已成为教育国际化的标志之一,越来越引起各国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2001年8月8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在医学本科生中开展医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目前的国内医学双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1.双语理论课时不足。所谓双语教学,是指以母语和一门外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的教学模式。基本的双语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三型:(1)沉浸式双语教学。(2)过渡式双语教学。此型要求刚进学校时,部分或全部科目使用母语教学,(3)保留式双语教学。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目前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采取保留式双语教学。对于汉英双语教学,很多教师认为就是采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进行教学,也由此诞生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如中文教学附加一些英文词汇解释,英文幻灯加中文授课,中文幻灯加英文翻译,英文幻灯加英文朗读式讲解或英文课本加全中文教学等等。汉英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专业课采用全英文教学,因此,如何合理分配中文和英语的比例是授课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原则上应在保证学生掌握所学专业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采用英文教学。然而,医学专业知识复杂难懂,有的内容即使采用全中文授课,学生也未必能够完全理解。因此,很多老师都采用中英文互译的教学方式,期待能让学生学好英语的同时领会专业知识。但结果往往是老师翻译占用了太多课堂时间,在规定学时内完成不了规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只来得及注意中文部分,无暇顾及英文内容,更谈不上理解与融会贯通了。最终学生不但英文没学好,还影响医学知识的学习。双语教学要求教学时数比单语教学要长,因而存在教学计划以及授课学时如何调整的问题。

2.师资短缺。师资短缺是影响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核心问题。教师是推动双语教学的关键。但目前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同时具备专业素质与外语能力的教师十分缺乏。在重点大学也许有很多讲一口地道英语,富于医学背景的教师保证双语教学的需要。但是在象我们学院这样的地方性大学双语师资严重不足。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虽然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但外语水平较差,而一些年轻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外语功底,却又缺乏教学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因此,真正符合双语教学要求的师资十分有限。

3.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薄弱。双语教学强调水到渠成。它比较适合专业和英语基础都很扎实的学生。普通医学院学生,尤其是五年制学生入校时大学英语的水平就不高,大部分学生到第四学期结束都达不到四级要求。不少学生仍存在听不懂、看得慢现象,更无法用外语直接进行交流、对话。因此,即使到高年级阶段才实施全英文教学对他们而言仍然存在困难。医学英语相对于普通英语而言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词汇的海量性和构词法的规律性。普通英语注重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医学英语的学习重点在于词汇的学习。医学本质上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专业的交叉学科,医学的发展也常常以这些学科的突破为基础,加之医学研究的是人体结构,所以,医学中出现的词汇面广量大。尽管如此,医学词汇的构词法却有其特殊性,它们大部分都有固定的词根或前后缀,词根cardi-(心脏)加后缀-ology(学,学科)构成cardiology(心脏病学),加后缀-pathy(病)构成cardiopathy(心脏病);加后缀-itis(炎症)构成carditis(心炎);再比如ot(o)-(耳)加-ology构成otology(耳科学),加-pathy构成otopathy(耳病),加-itis构成otitis(耳炎)。由此可见,由词根的学习可以迅速扩大专业词汇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医学基础课如解剖、生化等涵盖了医学中的大量词汇,其构成了医学词汇的主要部分。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基础学科的词汇,不懂得用词缀法,联想法,对比法等词汇学习方法掌握词汇,对于后面临床课程的双语教学必然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二、实验课进行双语教学的新思路

1.实验课进行双语教学的意义。除了以上提到的问题,理论课进行双语教学还存在缺乏适合的英文教材,缺乏良好的语言氛围等不足。由于目前无法要求医学生全面使用原版教材,很多学校采取了节选原版教材以复印件作为教学教材的做法,这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过渡手段。意识到缺乏氛围问题,学校积极采取措施营造学习外语的大环境。如聘请外籍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教学,开展英语角活动,开通校内英语广播电台等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营造出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提高双语教学课程内容的接受能力,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然而如何基于本文前面谈到的理论课双语教学学时少,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进行双语教学呢?是否可以考虑把双语课改到实验课进行呢?由于医学理论知识复杂,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差以及师资短缺,很多老师都感受到学生需要一个从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过渡最终进行双语教学的从易到难的、有浅入深的渐进过程。有的老师尝试在教学方法上了做有效的调整:对于浅显的问题,用外语教学,而重点难点问题则用汉语讲授,随着学生适应能力的不断增加,再提高用英语讲解的比重。我院的老师在双语教学问题上也做了大胆的尝试:由实验课开始进行双语教学,既而过渡到理论课的双语教学。在普通的医学院校,实验课进行双语教学和理论课的双语教学相比有着更大的可行性。首先,实验课都是以小班或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生人数一般都在30名左右。小班授课可以大大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可以通过系列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师生互动。传统的医学理论课基本上都是大班教学,人数一般超过一百人以上。在这样庞大的课堂上搞双语教学,很多有效的教学手段无法开展,师生无法得到很好的配合,学生学习效果大受影响。而国内研究者曾进行的一次教学试验也对此提供了佐证:作为试点的全日制临床医学本科生们接受双语教学学习周围血管疾病、阑尾炎、门脉高压症等外科知识,不仅教学多媒体内容均为英语,而且教师基本以英语授课,中文讲解时间不超过50%;而成人本科生们的教学则完全以中文授课。结果两相比较,基础较差的后者最后考试的平均成绩居然比前者的平均分高出近10分之多!其次,大家都知道,作为一般高校,双语教学难以一步到位。在医学双语教学中颇有心得的北大医院儿科陈永红教授认为,双语教学不是在教学中随便加入点英文“作料”那么简单,但也不是要着力培养英语人才,关键还是要因材施教,分阶段分层次地传授英文理念、营造英文环境,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握紧英语这根重要的“拐杖”。实验课的雙语课可以使分层次、分阶段、由易到难的教学方式得以体现。老师根据学生英语水平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实验班,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双语模式。例如,英语基础很好的学生采用全英文教学;稍差的学生采用过渡式双语教学;而把那些基础英语就很差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以母语为主适当加以英语补充的做法,从讲授专业术语、定义、小结,到部分用英文授课、辅以英文解释,逐步过渡到全英文教学。这种分级教学进行一段时间后,经过对学生的考核和调查问卷等方式重新分班,确保双语教学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体现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再有,医学生的实验课学时都较长(一般都在3到5个学时),这就弥补了理论课双语教学学时数不足的缺点。教师可以根据本次实验内容难易多少灵活调整双语教学的比重。不至于会因为中英文比例使用不当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可以说,实验课开展双语教学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也是符合普通医学院校客观条件的。

2.实验课双语教学在我院尝试。我院比较重视双语教学。基础医学院举办了多界双语教学教师培训班和双语教学比赛。在促进双语教学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双语教学老师。此外,我院邀请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来讲座,聘请外籍教师对部分班级授课,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接触医学英语的机会。对于基础实验课,鼓励老师用双语教学。目前,我院有人体解剖学,临床预防医学,病理学等学科的老师在尝试双语教学。在教材的选取上,我们老师采用的是自编教材(在参考了国外书籍和最新的医学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编写出符合本院学生英文水平的教材)和英文原版教材相结合的原则。对于英语水平低的或低年级的学生,采用自编教材;英语水平好或高年级学生,则采用原版教材,让他们领会地道英语的内涵。在实验小组的分配上主要依据学生英语水平,做到分级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英语基础弱实验组,要求他们记住一些专有名词解释,尽量用英语撰写实验报告;英语基础好的实验组,除了必须要用英文写实验报告外,还在考试中采用英文卷或部分内容采用英语试题,让学生尝试英文解答。这种区别对待的做法一方面保持了基础稍差的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保证了基础好的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的提高,英文思维习惯得以培养,这无疑有利于双语教学的普及与提高。经过几年双语教学的实践,可以说是成果显著。课堂上,部分同学能用流利的英语复述所学内容。课后,大部份同学能够借助词典读懂原版英文医学著。

医学生临床教学管理工作探讨 篇4

1 加强医德教育,培养良好职业道德

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首先要进行医德方面的培训,使学生初步具有基本的医学职业道德,为其良好职业操守的培养奠定基础。医德即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就医学生及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医德”主要指四个方面的美好品德,即爱心、正直、敬业、合作[5]。对患者及家属要学会换位思考,急患者所急、思患者所思,一切为患者着想,带着爱心和耐心去接诊他们,尊重他们。要培养团结合作的的精神,学会与患者合作、与其他同学合作、与其他科室合作、与带教老师合作、与护士合作等。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注意渗透医德教育,让医德教育始终伴随整个教学过程。专业技能是学生最看重、最认真学的内容,因此利用临床带教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最为有利,效果也会更好。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以德为重”的教学理念,在讲授医学知识时要同时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尽力使专业技能培养和医德教育充分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他们热爱医学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患者。使学生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患者至上”的从医理念。

2 强化带教意识,构建高素质带教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素质和层次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和质量。临床教师不是专职教师,他们首先是临床医生,临床工作的完成是其第一要务,而临床带教处于第二位,这是不争的事实。医学科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不断学习,才能在专业领域内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6]。制订严格的临床教师资质标准,增强对临床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是每一名医生都适合临床带教,临床带教老师的遴选比较严格。遴选标准如下: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示范能力,具有严谨认真、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的精神。使大家进一步明确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和临床教学医院,临床教学是最基本的工作任务之一,教书育人、培养新生力量是重要的职责。正确处理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二者统筹兼顾、不可偏废。为了更好地推动带教工作的开展,在全院开展了系列中青年业务骨干培养及实施考核办法。其中,当选业务骨干及每年工作考核标准中均有临床教学或带教一项,对临床教学及带教工作进行了量化考核及质量考核。每年年底由临床实习生分别对各科临床教学老师及带教老师无记名评分,评选出优秀教师及优秀带教老师,对评分低的带教老师由教育处及所在科室主任与其共同座谈,找出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连续两年得分均低于70分者,取消带教资格。同时,临床带教质量也被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之一。这样临床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显著提高,使临床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另外,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先后三年选派临床中青年医生参加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的临床教师讲课比赛,获得三项二等奖。每年选派临床带教老师参加全国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会议,交流与学习其他单位的教学经验。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每年走出去,参加优秀教师讲课传经及示范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3 加强临床技能培训,培养合理的临床思维

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岗前培训中即接受一次临床常规技能集训和临床思维讲座,重点是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基本方法、临床思维模式的培养、无菌观念及其临床应用等。实践证明,有效的岗前培训可以明显缩短由“纯学生”到“准医生”这一角色过渡的时间。在实习过程中,教育处安排了每周一次的临床思维课、针灸课等与临床工作息息相关的课程,分别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讲解。譬如,临床思维课中,一个病例涉及血液、皮肤、神经等多个系统问题,老师先让同学讨论,将诊断思路写出来,然后老师分别说出同学们的不足之处,最后把“谜底”揭示出来,让大家牢牢记住,多个系统受累一定要考虑到自身免疫性疾病。针灸课老师带一个呃逆患者来教室示范,而且当场选穴、配穴,针刺手法使患者呃逆消失了,由此,学生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内关、攒竹穴是治疗呃逆的要穴。

为加强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医院专门开辟了临床技能实验室。在这里,有带教老师进行示范,有模型供学生动手练习。譬如,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老师将步骤一一讲解并示范后,学生纷纷动手操作模型。单纯实验室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在临床带教中,老师会给学生提供实际动手的机会,这需要带教老师承担一定的医疗风险。每一个优秀的医生都曾经历过临床实习阶段,都经历过从陌生到熟练的过程,作为带教老师,通常更想给学生提供多动手、多动脑的机会,而不是惧怕承担不良后果。进入实习后,教育处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书写实习日记,将每天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这些日记里,学生们记录了他们在临床中的见闻,更多的是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成功后的喜悦。

4 采取“分站式”考核方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医院教育处结合学校实习大纲,编写了《七年制医学生实习手册》,包括实习生收获、各临床科室实习要求、带教老师意见、考核内容、考核成绩等内容,每个科室实习完毕出科前须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成绩及实习表现作为评选优秀实习生的一个重要考核方面。针对七年制学生临床实习时间长这一特点,医院对医学生实习过程中组织三次考核,即岗前培训后、进入实习前考核一次,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病历书写、体格检查等基本技能,实习满一年考核一次,结束实习前考核一次,考核内容后两次大致相同,模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式,采取分站式考核,包括基本技能及操作、基础知识、病历书写等项目,内容涵盖中医、西医、内科、外科、骨科、针灸等多个学科,各学科又采取分站式考试。以西医内科学为例,包括心肺复苏、穿脱隔离衣、体格检查、辅助检查(X线、化验检查、心电图)、疾病诊治答辩五站,每站分值20分。考核老师严格执行考试标准,不给人情分,考核结果真正体现了实习生的临床水平。根据各站分值计算出本门学科得分分值,最后结合各学科分值,给出最终综合分值,然后由分站式考核结果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总结每个实习生薄弱环节在哪里,从而指导他们有的放矢,扶弱补缺,均衡发展,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院实习生近三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96%。考核不是目的,目的是让这些“准医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医生,成为基本功过硬的医生。

5 正确处理临床实习、就业和研究生考试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择业方式。同时由于本科院校和研究生的过度扩招,毕业生出现过剩,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显著增加[7]。一般择业的双向交流多为1~2个月,正是医学生实习的后期阶段。部分学生为了找到一个自己心仪的工作单位,需要东奔西跑,到处推销自己,花去了大部分实习时间和精力。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要求的条件越来越高,其中以要求高学历最为突出,一般单位都要求硕士以上文凭,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报考研究生。为能录取,他们往往把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复习外语与相应考试专业上,忽视了临床实习。因而目前的医学生择业方式和考研热潮严重影响到临床实习的质量。国家教委1995~l997年组织专家对全国部分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工作进行了评估,认为当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低下,而学生对实习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8]。近几年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选择一个经济效益好、地理位置好、福利待遇高、有发展前途、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单位是每一个毕业生梦寐以求的愿望,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对于目前的这种国情和社会体制,我们无法改变,只能去顺应和适应。我们深入到学生中去,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对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向学生们说明临床实习对于其以后工作的重要性,一定要重视临床实习,另一方面对于考研和就业存在问题者为其尽可能创造条件,帮助其完成心愿。同时,对于临床实习受到影响的学生,想方设法帮其补上。这样使实习、就业和考研之间的矛盾尽量得以妥善解决,将其对临床实习的影响降低到最低,保证临床教学的质量[9,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教育的改革,医学生临床教学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使医学生临床教学管理工作与时俱进,进一步改进临床教学管理方法,完善临床教学管理体系,对进一步推动医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也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实习的教学管理在对医学生临床教育工作的指导、实施、组织、协调和评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工作顺利实施和完成的重要保障之一。医学生医德教育、临床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临床前的岗前培训、临床工作考核和临床实习的总体评价、正确处理实习与就业和考研之间的矛盾在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顺利完成医学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医学,学生,临床实习,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谢瑜,吴迪,谭琳.关于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22-124.

[2]王宏,吴薏婷.中医医院临床带教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3):119-120.

[3]汤翠英.提高中医专业学生临床教学水平的几点思考[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6):534-535.

[4]杨轶群.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041-5042.

[5]刘冰,胡新伟.浅谈医学院校教学中的学生管理[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2047-2048.

[6]胡明冬,周长喜,龚传明,等.浅谈怎样作好临床医学教育工作[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6(13):415.

[7]覃春捷.医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6):8897.

[8]于素梅,周媛影.影响毕业实习质量两个因素的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3):482.

[9]王晓阳.高校附属医院教学工作流程图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24-125.

医学生预见习临床教学的影响因素 篇5

摘要:预见习是指让低年级学生在暑假期间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医院进行临床学习活动。本文通过分析对我校临床医学院中医、中西医专业的本科生及其带教老师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且分析预见习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关键词:预见习;医学生;效果;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0;K8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4-0039-02

早期接触临床是目前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医学院本科生见习、实习是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后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为突出“早临床、多临床”的特色,巩固和增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将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各大医学院校纷纷开展了低年级的临床实践教学活动。

一、背景

当今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采用的是三段式培养方案,通过“基础课―临床课―医院实习”三个环节,将理论与临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比国际现今常用的教学模式,我国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然而却忽略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医学院校纷纷让医学生早接触临床、多科研,其中预见习最为常见。广州中医药大学,通过推进教学基地建设、开展低年级预见习活动、实行师承教育模式、以赛促学等方式改进临床教育模式。中山大学的研究指出,让低年级医学生进行临床实践的预见习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更深入地了解医院的运作和日常工作流程,并将临床和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巩固了知识。但是,研究同时也指出:由于医院水平参差不齐,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学生反映预见习效果欠佳。

我校临床医学院在教学大纲中要求:本科大

一、大二学生持学院介绍信到家乡自行联系当地卫生院(站、所)进行医疗流程观摩及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大三的医学生在第六学期结束后便在我校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为期4周的教学实习。为了提高我校临床医学院学生预见习的教学效果,发现预见习效果的影响因素,我们在2017年暑假对我院大

二、大三的中医、中西医学生及其带教老师进行了无记名的临床见习效果的问卷调查,并使用SPSS 10进行结果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反馈

1.规范的教学基地提高了学生见习的满意度。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水平,我们将回收的问卷从“老师水平”、“医院软硬件设施”、“自身能力的提升”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得出学生满意度,满分为5分。数据显示,学生整体满意度指标平均得分3.52分,其中大

三、大二学生整体满意度指标平均分分别为3.73、3.31,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本次见习较满意。研究发现,在“自身能力提升”这一栏两个年级的学生分数差异不大,分别为3.66分和3.51分,差异最大的两个维度为“老师水平”和“医院软硬件设施”。究其原因,我院大三同学的预见习地点为学院的教学基地医院,其硬件设施配备水平、教学水平和治疗水平都有一定的保证。相比大二同学自行返乡进行的临床预见习,大三同学的见习教学更为规范和严谨、见习目的也更为明确。所以就学习效果而言,学校教学基地医院预见习的同?W自我感觉有明显的收获。

2.专业技能水平的不足降低了见习满意度。在学校教学环节的不足和改进方面,超过70%的同学选择了“专业技能培训”,其中选择“西医基础知识”和“西医临床技能”分别占72.7%和77.3%,代表自己需要加强此项。而回收的带教老师满意度调查问卷中,“技术操作、临床护理及病房管理能力”的指标平均得分在所有项目中最低,仅有3.84分(满分5分)。在老师的反馈中,从需要增强的能力、外校优势、我校优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需要增强的能力”这一方面选择“专业技能”选项的最多,其个案百分比为70.9%。而“外校学生具有的优势”中选择“临床技能操作”的人最多,个案百分比为45.9%。

三组数据都充分说明对比其他医学院校,我院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需要提高,同时学生也意识到了自己西医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提高的必要性。

3.临床思维的建立影响了见习效果。在带教老师满意度的调查中,我们将其分为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品德修养、医院适应性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其中“学习能力”在四个维度中得分率最低。而所有维度中“学生尊师重教”得分最高,为4.86分(满分5分);最低为“技术操作、临床护理及病房管理能力”,3.84分,其次为“学生辩证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和“学生病例书写能力”,分别为4.04分和4.07分。在最后“本校学生具有的优势”这一问题中,选择“学习能力”的人数最多,其个案百分比为75%。

这两组数据表明,多数临床带教老师认为我院学生辩证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待提高,但是同时也认为我院学生学习能力占优势。由此可见,我院本科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并且学习态度端正,但是对于已有技能中最重要的辩证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却是欠缺的。此因学校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忽略了医学是一门灵活的学科,临床的变化多端,生搬硬套不再适用,“惯性思维”会让学生在临床上束手无措,同时也不利于与带教老师互动,降低了预见习效果。

三、分析及总结

1.建立规范的见习基地和制度。迫于学生见习医院水平的参差不齐,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应尽量安排学生在学校的教学基地进行见习。但由于教学医院资源有限,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教学资格优、良两类,将见习同学分两批,先分别见习,后在一定时间点交换见习,以确保教学水平的相对一致,保证教学质量。对于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科室必须提前明确教学的目的和大纲要求,同时设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细化各项指标,列出参照标准,将指标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和专家老师意见,进一步规范临床实践,如:病房中的床旁教学的频率达多少次/周,时长不少于多少min/次。同时,可以建立一支教学基地督查小组,监督教学基地的教学实行情况,通过学生和带教老师的反馈及时反馈,确保见习活动的规范进行。

2.教学计划中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在我国,一名中医类专业医学生要同时学习中医和西医的专业知识。作为一所中医院校,我院的教学重心倾向于中医知识的教学,在西医学科的教学上犹显不足。但是,社会和医院对医学生的要求日渐全面,中医类医学生在掌握中医知识的同时,对西医的知识及现代医院的常规操作亦需熟悉。为了提高竞争力、适应社会各方的需求、更好地融入正常的教学和临床实践环境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愈显重要。

对此,我们可以成立临床实践教学中心,增加临床科目的技能培训课和实训课,在课程结束后按职医技能考试要求进行临床技能操作过关考试,严格要求,不合格者重修,以此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名合格的临床准入见习生。

3.采用新型教育模式培养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在学生培养时,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和思维培养。对此,我们可以考虑在普通课程中加入PBL和CBL两种教学方法。并将灌输式教学转为启发式教学,同时结合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如提前将病例交给医学生,让其通过了解如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来学习。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在临床问题上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课堂参与度,形成自己的临床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多考虑失败的原因并改正。

预见习在医学生的教学计划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为了让学生提高见习效果、增加时间利用率,了解预见习中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知,教学基地的规范性、临床技能的水平、是否临证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都会影响预见习的效果。只要我们完善不足、控制影响因素,就能有效提高预见习的效果,为医学生后期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医学生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 篇6

关键词:SMART原则;医学生;目标管理

我国医学高等院校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培养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也使得医学生的人生目标相对明确。然而,医学生的目标往往过于笼统,一般是“我要成为一名医生”,这样的目标规划不够具体、清晰,学生一直埋头苦学,却没有明显的成效。企业中广泛应用SMART原则对员工进行科学考核,使其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明确自己在各阶段工作中的具体目标,从而提高工作效能。SMART原则对医学生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SMART原则的来源

管理学大师Peter Drucker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管理人员一定要避免“活动陷阱”,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最终忘了自己的主要目标。Peter为此提出了目标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SMART原则。SMART所代表的含义是:Specific——目标是具体的,Measurable——目标是可衡量的,Attainable——目标是可达到的,Relevant——目标要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Time-bound——目标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管理人员在制订目标中必须具备上述五个元素,在追求目标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

二、医学生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

1.目标是具体的

目标是具体的,能够用明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我要成为一名医生”与“我在五年后要成为东莞市一家三甲医院的妇科医生”这两个对目标的描述意思相近,但是却存在质的差别。医学生对于目标的描绘往往停留在宏观的朦胧感中,却忽略分层目标的重要性。医学生为自己设定具体的后项目标——我在五年后要成为东莞市一家三甲医院的妇科医生,接着就可以对这个目标进行剖析,分层设定前项目标,得出必须保证优异的学习成绩,争取学业绩点达到4.0以上,增强自身临床技能水平等。其次,还要增强自身综合素质,进一步细化便是大学期间参与学生干部工作,增强综合能力。若学生设定的后项目标给出了明确的时间、地点以及具体职业,那么前项目标的规划则会更加清晰。

2.目标是可以衡量的

Peter指出,企业中的绩效目标应该是数量化或者是行为化的。医学生在设定目标也应尽可能量化目标,避免用形容词等概念模糊、无法衡量的描述。例如:学生希望能取得好成绩,这个“好”是一个概念模糊的形容词,应该将其进行量化,自己原来的平均成绩是70,应该将学习目标定为85分,从数据中体现自己的目标,最终通过数据来衡量自己是否完成目标。医学生将目标分层后对照着目标量化表,便可以知道自己做什么、如何做,最后用什么方式来检验目标的执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时刻督促自己要按时按量完成相应的任务。

3.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我们设定的目标应该是跳起来能够“摘桃”而不是“摘星星”的目标。某医学高校中内高班学生基础较弱,在制订学习目标时,要求自己考试必须突破90分,这样的目标不仅难以实现,也会打击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过低的目标也不科学,不需通过努力便可实现,这就失去了制订目标的意义。大部分医学生对自己行业的就业市场认识不足,毕业就想留在大城市工作,往往不能人人如愿。医学是一门相对深奥的学科,本科学习经历不足以承担临床上的所有问题。因此,按照医学行业的发展趋势,大部分医学生应该进一步深造,积累更多的临床学习经验,才有更大的就业竞争力。医学生应该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调整心理状态,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

4.目标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目标的相关性是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目标是具体的”告诉我们,我们对后项目标进行剖析,制订前项目标,可见前项目标与后项目标是密切相关的。在校医学生设计目标时,要使个人目标与学校总体目标保持一致,学习目标也要与将来从事的职业保持一致。医患关系紧张已是一种社会问题,这警示着医学生将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除了临床知识和技能精通以外,还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给病人心理安抚。从这一目标出发,医学生要明确自己在大学生时应该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因此,医学生可制订优秀医生→良好沟通能力→在校参加活动的目标链,层层分解,这样使目标设置得有意义,学生也就不会偏离方向。

5.目标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没有期限的目标无法进行监督和考核,导致行动上的拖延。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任务的权重以及自身的能力拟订完成目标项目的期限。例如:某医学生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一定要通过职业医师考试”,学生一次不通过会自我暗示还有机会,这样会造成目标无限期拉长。如果设定的是“我要在工作第二年通过职业医师考试”,那么基于时间限制,学生会增加学习动力,充分利用这两年的时间,花时间和精力学习,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实现目标。

医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借鉴管理学的SMART原则制订学习和就业目标,可以避免学习与其他事情的矛盾与冲突,也可以减少目标泛滥,从而使医学生在行动中始终懂得抬头看路,明确自己的方向,保持学习动力,最终实现主要目标。

高层次医学生的《核医学》教学浅谈 篇7

我科自2008年起,开展针对研究生与八年制的《核医学》教学,经过不断探索、尝试及改进,通过采用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训相结合、典型临床病例教学及“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等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核医学发展,至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相关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训相结合

与其它临床医学一样,核医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核医学仪器设备及核素显像等,单纯理论授课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尚需通过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此外,八年制等高层次医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课余时间少,无法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后复习,因而单纯课堂理论授课难以高质量的保证教学效果。为此,在《核医学》教学中采取了课堂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核医学教学。《核医学》按3∶1的方式安排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训。通常在相关章节的核医学理论授课完成后立即进行相应的临床实训,以保证在第一时间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临床实训最大限度增强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理论授课之前精心准备实训课的内容,有序安排实训课的各个环节。如在进行核素骨显像实训时会提前选择典型的病人,安排经验丰富的技师进行操作等,以保证临床实训有效完成。通过理论与临床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核医学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2 采用典型病例进行教学

案例教学(Case Method)始于1870年的美国哈佛商学院[1],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本教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让学生尝试在分析具体问题中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医学教学中可将典型病例作为教学案例进行讨论,在进行临床各系统核医学显像时,均选择核医学显像的典型临床病例,并于课前发给学生。通过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讨论,由学生分析病例,并明确阐述核素显像在该病例中的应用,最后由授课教师进行分析及总结。此种方法既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学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横向及纵向思考提高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全面掌握以及对医学知识的综合分析。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采用典型病例进行教学的学生,其综合分析能力明显提高,在《核医学》考试中能很好完成反映综合能力的“病例分析及问答题”,得分明显高于未采用病例教学法的学生得分。此外,病例教学中多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讨论方式,有利于进行充分的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3 采取PBL 教学方法

PBL教学方法是1969年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先驱Barrows 教授首创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2],是以问题为基础、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3]。PBL教学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核医学》教学中的探索表明PBL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能有效缩短教学时间。比如在心血管核医学教学中,以“如何有效诊断心肌缺血?”为问题开展教学,通过比较CT、超声、心电图及心肌灌注显像方式等,明确各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提出心肌灌注显像对缺血心肌诊断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围绕心肌灌注显像进行显像原理,显像剂、显像方法、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等进行讲解。此种教学方式在使学生全面掌握核医学知识的同时,通过比较其他显像模式与核医学的异同,体现核医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

4 紧密结合核医学发展

近年来核医学发展极其迅速,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相继出现SPECT/CT 及PET/CT等新型仪器,推动核医学显像由单纯的功能显像模式进入到功能显像与解剖显像并重的双模态显像,在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的同时又能对疾病进行准确定位。因此,在《核医学》教学中与时俱进,及时融入核医学发展的最新技术,如在核素骨显像教学中加入SPECT/CT融合显像并与单纯SPECT显像进行比较,表明SPECT/CT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通过新技术、新方法临床应用的讲解,进一步突出核医学的重要价值。此外,针对七年制及八年制等高层次医学生未来将开展相应医学研究工作的特征,在教学工作中及时跟踪分子核医学乃至分子影像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并进行课堂讲授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医学研究的兴趣及对核医学的学习热情。

在进行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的探索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充分培养学生对核医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采用课堂提问、启发式及诱导式等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幻灯、动画及视频等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核医学》教学效果。当然对七年制及八年制等高层次《核医学》教学工作时间有限,经验仍然不足,尚需进一步探索和总结,从而不断提高我国高层次核医学教学工作,培养符合现代化医学工作需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Barens BL,Christensen,Hansen AJ.Teaching and thecase method.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J].Third E-dition,987.

[2]Richard B, David I, DerekL.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he medical school: another case of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J]. Advances in Physiology Education,2005(29):194-196.

[3]Newman MJ.Problem Based Learning:an introduction andoverview of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approach[J].Th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Education,2005(32):12-20.

医学生显微外科技能教学探讨 篇8

1 自主编写教材, 完善显微外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

显微外科作为近年来兴起并已发展成熟的一门三级学科, 有着丰富完整的内容体系。学习好这些显微外科理论知识是学好显微外科学的第一步。现行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外科学》教材, 对显微外科内容单独做了叙述, 但内容过于简单, 不宜作为专门教材。而显微外科学专著内容过于繁杂, 学生短时间内难以接受。因而, 我们精选显微外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编写了选修课教材, 发放给学生作为在学习期间的教材。

高年资医师组织对显微外科基本知识的学习。集中学习显微外科的基本理论、显微外科基本设备如手术显微镜、显微外科器械以及缝合针线的结构、性能及使用, 器械保养等基础知识。同时, 可以由教授、副教授举办各种显微外科专题讲座, 对显微外科中常用的各种组织瓣的制备、显微外科吻合技术、供区血管的选择以及显微外科前沿进展等, 采用幻灯录像放映、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入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有针对性地为实验室内动物训练做好准备, 将显微外科学教学内容以多媒体丰富的表述形式进行讲解, 通过给学生播放多媒体动画演示软件讲解技术细节, 解决教学难题, 强化教学效果。同时将一些示范性教学手术如断指再植、皮瓣切取的操作方法进行编辑, 配以文字及语音说明, 制成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所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

2 强化动手能力训练, 完善实验室训练体系

显微外科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我科特地建立了专用显微外科培训实验室, 配备了一台双人双目显微镜及相关的手术器械, 同时制定训练计划, 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进行显微外科方面的训练。学生在学习完基础知识后, 就开始进入实验室,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显微外科基本技术的操作学习。首先练习正确使用显微镊、剪、针持等常用器械, 要求眼睛不离开目镜仍能顺利更换不同的器械,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1]。随后进行单层手套片缝合训练, 单层手套一般设计成0.5cm×5.0cm大小的橡皮片, 两端分别固定在手术台上, 选用5倍的放大倍数, 将皮片缝合成为管状练习。完成夹持针线、进针、拔针、收线、打结、剪线等基本操作[2]。锻炼操作者的手眼分离配合以及协调功能, 熟悉显微器械的使用, 熟悉掌握显微操作手法。第二阶段是进行大白鼠尾动脉吻合训练。在8-10倍显微镜下, 用10-0尼龙显微缝线, 吻合大白鼠直径0.3mm左右的尾动脉, 要求掌握正确的吻合方法, 保证吻合口通畅, 并循序提高吻合速度。在此期间, 同时对临床上一些常用的手术技巧如张力状态下的血管吻合, 不同位置、深浅的血管吻合, 不同口径的血管吻合, 神经束膜缝合法等由专业教师给予示教演示。通过大量高强度的反复训练, 达到动作稳、准、轻、巧、协调的技术要领, 基本能掌握显微外科基本操作技巧, 为下一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注重临床实习,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临床技能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此阶段的教学重点是理论联系实际, 将所学的显微外科基础知识和技能, 按照显微外科相关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灵活应用到不同的伤病员身上, 在实践中提高显微外科临床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 被分配到各个临床工作组, 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各种急平诊手术, 从观摩手术到充当助手, 逐步增加实际动手机会, 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实践技能。受多种因素制约, 学生很难有机会参与主要手术步骤的操作。因而, 除了要求教师应注意在平时手术中间应多注意讲解外, 更要求学生多注意观察教师正规的手术操作, 有问题应及时提问。除了在平诊状况下的传帮带外, 更要注意在急诊手术中, 尽可能给他们创造实际动手的机会, 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和配合后, 让训练成绩较好的学生, 充当一助, 协助手术主刀医生完成操作, 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具体负责对显微外科术后病人的管理, 通过术后亲自观察和管理患者, 体会到显微外科术后治疗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进一步提高显微外科技术和对复杂情况的判断与处理能力。当他们的显微外科技术达到较熟练的程度, 在上级医师的带领下已完成一定数量的手术后, 逐步放手增加他们的动手机会, 教师逐渐“放手但不放眼”, 同时在他们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 根据个人情况, 独立操作, 教师充当一助, 合格后即可毕业。这样经过普通助手、一助并逐步过渡到主要手术者三个不同的过程,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又保证了病人的利益和医疗质量。

4 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临床导师责任制

临床医学, 尤其是临床外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显微外科的教学中, 人力、物力和教学时间上给予充分保证。骨科教研室专门成立“显微外科教学组”并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科主任牵头并担总负责人, 负责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一名副主任担任教学组长, 负责教学工作的具体管理和统筹;安排专职教学秘书负责教学组的具体协调和安排;从本院显微外科医生精选优秀医生作为临床导师负责具体带教。

每一个学生到科室后, 都会具体指定给一位主治以上医师负责, 作为该学生的临床导师。该学员的教学具体工作由这位导师具体负责, 指导督促学生进行基础操作训练, 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鼓励, 保证学生动手实践机会, 并负责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医疗安全。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两个转变”, 一是从学生到医师的角色转变。在临床学习的过程中, 结合具体的病例教育学生要尊重患者、关心患者, 树立良好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二是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上加以转变, 即尽快实现由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学习模式向解决问题的应用模式转变, 由以前的单一纵向思维模式向有横向联系的临床思维模式转变。教学组负责定期对有带教任务的医师进行检查、督促和考核, 层层落实以确保教学质量。

健全教学查房制度。临床导师定期组织教学查房, 选择典型病例, 从具体病人的不同表现, 结合发病过程、特征及病人的具体情况, 将它们综合起来做出诊断, 制定出有关治疗方案, 以适合不同病人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实习学员的不同情况, 有的放矢, 讲解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动手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5 磨砺学生毅力和耐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严格的工作作风

显微手术时间较长, 动辄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 许多复杂困难的显微外科手术的成功都是意志与技术的结晶。显微外科手术就其本身的特点即是在狭小的镜下视野里, 强迫固定姿势下精神高度集中地进行长时间的精细操作[3], 长期反复枯燥的训练, 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没有顽强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力, 是很难完成这种手术的, 也是很难长期从事这一职业的[3]。因而学生毅力和耐力的培养也是显微外科培训的重要内容。毅力和耐力固然是由高度的责任心为精神支柱, 但也必须靠平时培养锻炼造就, 特别是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作风培养, 对于显微外科医生的成长十分重要。平时的动物试验训练中就开始重视这种素养的培养, 要求学生在动物试验中应该树立如同在人体一样严格的要求, 这主要是指对血管、神经等主要组织的解剖、分离、修剪与缝合过程, 操作必须认真细致, 准确无误, 一针一线不符合要求, 应当重做。应时刻告诉学生, 细小的失误, 将影响手术质量, 特别是吻合血管的操作, 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血管吻合失败特别是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手术的失败, 将给后续的治疗造成很大的麻烦, 而足趾移植拇指再造等显微外科手术则几乎不允许失败。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 每一次的实验操作课都争取让学生在显微镜下不间断操作4-5个小时, 将饥饿、疲劳等置之度外, 坚韧不拔, 磨砺学生顽强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力。只有这样, 才能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遇到创面出血、病人躁动、手术部位深且狭小及反复发生血管危象等时, 仍能情绪安定、沉着冷静地进行操作。作风培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是器械的合理使用和保养, 显微外科器械均非常轻巧精细、容易损坏, 避免显微器械的不当操作, 以免损坏器械, 一般情况下器械的术后清洗应由术者本人或主要助手负责, 以尽可能延长器械的使用年限。

通过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适应临床本科生的显微外科基本操作教学流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紧张高强度的显微外科技能培训,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增强了他们的竞争力, 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显微外科技能培训课程充分体现了医学教育的特点, 注重对临床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交流沟通能力等现代医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该课程为如何提高临床技能培训质量, 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培养合格医学人才, 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摘要:为加强学生外科技能培训, 我校开设显微外科选修课。本文从理论、实验、临床教学经验, 教学管理及学生品格培养等方面总结了我校的实践经验, 探讨改进显微外科技能教学方法。

关键词:医学生,显微外科,教学

参考文献

[1]余汇洋, 郭光金, 张天飞.显微外科技术教学实践与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 (4) :264.

[2]韩正学, 张陈平, 季彤, 等.口腔颌面外科医师显微外科培训方法的探讨[J[.北京口腔医学, 2008, 16 (5) :293-294.

医学生教学管理 篇9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急需一大批既能够提供医疗服务,又懂得如何开展临床预防的临床医生,为此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任务十分艰巨。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医学教学,提高预防医学的教学效果成了当务之急。笔者在长期的预防医学教学中,针对如何提高预防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以下几点体会。

1 结合临床讲好绪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数医学生认为“预防是预防专业的事”,与自己无关,而医生只有治好病才是天职。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相关调查表明:仅有不到1/3的医学生表示对学习这门课程有兴趣,且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表示学习这门课程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1]。所以必须通过绪论的介绍来改变学生的这种看法,让学生了解预防医学这门课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预防医学对于临床工作者的重要意义。绪论是为了让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绪论的教学形式应该灵活多样,而不是为讲知识而讲绪论。在绪论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到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在整个医学领域中不同的分工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临床医学生对疾病的关注度是比较高的,所以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引用病例来说明问题。比如对于肿瘤,人们关注3个方面的问题:人为什么会得肿瘤?肿瘤是怎么产生的?如何进行治疗?这样学生就能搞清楚这3个领域的分工,并且也能产生学习兴趣。

2 多种教学方法共同使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防医学课堂教学往往采用大班上课,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因此,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采用多种方法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2.1 案例教学法

预防医学中所涉及的问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乏大量的鲜活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到职业病的时候,给学生举出一些职业病的例子:云南“水富怪病”、制鞋女工苯中毒、疏通阴沟导致窒息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

2.2 启发式教学

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思考问题的能力,在部分章节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使其发散思维,跟上教师的讲解和思路,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创造的能力,使之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者。比如在学习蛋白质时,会给学生设置一系列问题:蛋白质是由什么构成的?由这个学生熟悉的、都能回答的问题引出氨基酸;氨基酸分成几大类?由此引出营养学所关注的必需氨基酸;不同的食物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以此引发学生思考,并得出不同食物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从而引出氨基酸模式、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的互补作用等问题。又如在讲到蛋白质供给量时,先结合现实生活中“补充蛋白质粉”这个现象,让学生思考“哪些人需要补充蛋白质粉”这一问题,学生就会按照这样的思路思考:缺了才需要补—怎样才能知道缺不缺呢—摄入量满足不了需要就是缺乏—那么正常的需要量是多少?这样就回到了蛋白质供给量这个问题上来了,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也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思路。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不停的思考中得到答案,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不再单纯以教师为中心。

2.3 课堂讨论

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流行病学内容重在应用,在学生了解了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后,安排学生讨论研究流行病学的方法。通过对“不明原因脑炎”的讨论,熟悉对病因不明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步骤与方法,并加深对各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理解。首先给学生讲解背景资料: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出现了一类原因不明的脑炎,其临床表现不同于那些病因明确、表现典型的病毒脑炎,到1986年,全国报告病例数已逾两万。然后告诉学生病人的表现情况,让学生思考如何着手进行该病的病因研究。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每个组考虑问题的角度和采用的方法不同,有的组从描述的角度分析,有的组从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入手。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指出探索病因的步骤:描述性研究提出假设,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实验性研究验证假设,并通过一些具体研究数据揭晓答案:此次脑炎的发生是咪唑类驱虫药的副作用所致。通过这样的讨论,能使学生

案例教学法在卫生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陈虹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526020)

摘要:在卫生法学的教学中将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卫生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阐述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作用及应用,探讨卫生法学课案例教学的方法与体会。

关键词:卫生法学;案例教学法;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独特的案例形式进行教学,这些案例都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有助于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结合当前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通过真实案例或者设计的虚拟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卫生法学作为一门医学与法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对提高医学生的卫生法制观念和卫生法律意识,使医学生毕业后依法执业和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卫生法学课上使用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卫生法学的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懂法的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途径。笔者近几年来对案例教学法在卫生法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实践,具体介绍如下。

1卫生法学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卫生法学案例教学法就是把案例教学运用到卫生法学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教师以卫生法学领域的典型案例为基础,通过案例教学的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教学方法[1]。

1.1案例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临床问题和所学理论结合起来,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的合作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预防医学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学生应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进行一些生活现象的判断,而这仅靠课本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讲授知识之余,教师应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或者给学生推荐一些视频或者读物。比如在讲到生活饮用水时,让学生结合目前一些净水设备的宣传来考虑自来水的安全性;在讲到环境污染时,从生活性污染引出“低碳生活”,并给学文章编号:1671-1246(2013)16-0073-02

卫生法学课理论性较强,如果不结合实际例子,单凭教师纯理论讲解,难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共鸣,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通过案例把抽象的概念、原理、知识点形象具体化,将现实情境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书本讲的知识是现实中存在的,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1.2案例教学法能够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满堂灌”的传统上课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缺乏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厌烦学习,课堂气氛不活跃。案例教学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案例情境,详细叙述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可以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能够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1.3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而是通过分析、理解所列举的案例来掌握知识点。课堂上教师列举出来的案例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实情境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理解,运用自身已有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课堂上提出问题、同学间讨论、师生互动共同来解决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生播放结合灾难片《后天》所做的“低碳生活”宣传片;在讲到营养素缺乏时,让学生看富裕村营养缺乏的报道:“失衡的宝塔”等,以此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使知识为学生所接受,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运用于教学,更新教学方式,设置悬念、联系实际、提出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医学生教学管理 篇10

1 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随着医学院校的扩招,学生整体素质水平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在面临着因为成绩的原因受到降级处理。这不仅对医学院校学风建设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也对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给学生自己的心理和家庭经济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这一现象慢慢地形成了社会问题。所以改进医学生管理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它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改进学生管理工作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科学化高效能管理的重要要求。医学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想要培养人才,那么就离不开人才的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整体工作息息相关。在现在教育的模式下,大多高校都是以学分制来管理学生,这对刚刚由高强度的中学时代进入大学相对无人管理,全靠自身学习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会进入一种迷茫的状态,学习上没有方向和目标。然而医学院校的专业课程多,知识难点相对其他学院又难又多,这对医学院校的学生是极为不利的。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医学院校必须要树立科学的学生管理理念,逐步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要认识到传统的学生管理的不足之处,不片面地认为管住学生的学习就是管住学生的思想,早日改变未能将日常的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传统做法,以教育带动管理,以管理促进教育。

(3)医学院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多,比如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管理机构权责不明,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不规范,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全面等。随着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教育的阶段,学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院校对于学生来说就相当于一个小社会。新形势下的学生教育管理难度增加,管理人员力求用各个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这便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管学生是什么院系而实行统一式管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医学生降级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原因

随着医学院校的扩招,录取人数的增加,那么录取分数线就必然下降。在古时候,考上大学就是金榜题名,那是十里八村都骄傲的存在,而如今上大学对青年人来说是极为普遍的,很多大学生在中学时代都是班级的尖子生,是学校、家人的焦点,然而到了大学以后又都是普通的存在,这便造成了一些大学生心理的问题,他们对大学学习和生活不适应。学生心理往往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大学学习观念,而这种观念是不符合大学学习实际的。大学是人生中的另一个起点,它是一个小社会,如果学生不适应大学学习环境,那么很可能不适应的学生会掉队。大学课程的难点很多,尤其是医学院校,它的专业课程又多,那么一旦学生掉队就有可能越落越远,造成学生的消极心态,当一学年结束时,就有很多学生出现了需要重修学分的情况,最坏的情况就是达到了学校留降级的标准。

2.2 高校原因

由于高校的自身办学软件和硬件的差异性,就体现在了学生入学教育和入学后的管理机制上。大家都知道不同的管理环境,所管理出的人也不一样,为什么当代社会大学要分为重本、普本、专科等学校学历?因为好的环境所培养出的人才相对来说是多的,例如有的高校大一新生教育全面,体系完善,涉及学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安全教育、朋辈教育等。而有的大学大一新生教育很是简单,可以说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教育,并没有对大一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整体详尽的介绍,这使得很多学生还停留在中学时代的教育方式,没有消除高中学习期间自身的简单想法,存在片面性或是误解性。大学新生的管理一般由班主任和辅导员来承担,教师的工作经验不同,对学生的教育也就存在差异性,例如一些年轻的刚工作的教师,这些刚工作的教师一方面缺乏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对于自身科研工作紧迫性很强,他们能够投入到学生工作的精力很有限。

2.3 学生个人原因

刚刚进入大学时代,许多的大学生还没有从精英教育时代的观念转变为大众教育时代的观念,有的学生甚至对自己考上大学沾沾自喜,认为考上大学就是功成名就,可以好好地放松一下自己,再也不用受中学时代那样的压迫,每天父母老师的耳提面命,终于可以自我放松、自我游戏了,岂不知那是还没有认识到大学生活是充满了挑战性和竞争性的。这样自我放松就会慢慢掉队,被其他学生慢慢超越,当认识到了自己对大学学习的课程不够重视,也就为时已晚,对专业课程越来越难以应对了。刻苦钻研的精神消失了,必然导致行为上的懒惰,得过且过,往往这个时候很多学生将面临着挂科、留降级的现象。

3 解决医学生降级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大学新生适应能力教育

在新生进入校门开始就树立大学学习的人生职业规划,明确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尽快适应并融入大学学习。

3.2 提高医学生抗压能力

医学院校针对自身学院院情,要提出适合自身的学风建设制度和学生管理培养制度,通过制度管理学生、约束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树立学生自信心来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3.3 给降级学生更多的关怀

降级学生自控能力很弱,有些降级学生既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在课堂上课,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这就需要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帮助关心,必要时要安排班级班干部进行一对一的定期跟踪观察,随时关注帮扶实施的效果,要制定详细的学习培养方案,实现全面教育和个体关注相统一。

3.4 加强学校学籍管理和思想工作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应是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健康的身体、心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院校要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教育他们,用周到的管理感动他们,用家庭的温情温暖他们,使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

3.5 加强学校与家庭管理的互相协助

辅导员应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同家长沟通,家长也要特别关注子女学习等方面的问题,要做到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紧密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医学大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医学专门人才的需要,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4 结论

现在大学生最主要的动机,是激励自我成就感和上进心的心理特质,是一个合格大学生重要的心理品质。留降级学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它需要引起社会的注意,要尽快找到医学院校学生管理的良好方法,进而改善留降级学生的社会现象。

摘要:医学院校的专业性和人才培养非常严谨特殊,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医学院校也在扩招,随着每年录取人数的增加,高年级医学学生的降级现象已经成为普遍问题。文章就以改进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产生医学生降级现象进行探讨,希望对医学院校学生管理问题与医学生降级的现象有所帮助。

关键词:医学院校,学生管理,降级,分析,原因

参考文献

[1]文雅,崔丽君.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18-220.

[2]侯艳.医学院校素质教育实践途径及评价体系[J].亚太教育,2015(31):40-42.

[3]张明昊,李玉洁,孙曙光,等.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20):44-45.

上一篇:大型游乐场所下一篇:快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