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产稳产

2024-05-01

丰产稳产(精选九篇)

丰产稳产 篇1

关键词:山地板栗,丰产稳产,管理技术

西峡县野生板栗资源十分丰富, 通过对野生板栗的改接建园和人工栽培建园, 板栗面积已达1.33万hm2以上。板栗适应性强、易管理、投资少、纯收益多、经济年限长, 深受山区广大群众的喜爱[1]。根据西峡县多年的生产栽培实践经验, 总结出了一些山地板栗的管理技术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 可以使山地板栗园的产量趋于稳定, 明显减少大小年现象的发生, 达到丰产稳产的目的。现将山地板栗丰产稳产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以供参考。

1 树盘土壤垦复

树盘土壤垦复每年分2次进行, 第1次在春末夏初 (4—6月) , 第2次在冬季至翌年初春 (11月至翌年3月前) 。坡度为20~35°的板栗林进行挖“半月”型反坡小平台和垒包树盘, 垒包要求外高内低;在坡度为20°以下的板栗林内进行刨树盘, 深度10~20 cm, 以树冠投影内为限, 内浅外深, 不要伤到直径为1 cm以上的大根[2]。通过树盘土壤垦复, 其坐果率可提高15%左右。

2 科学施肥

于板栗采收后至翌年初春 (10月至翌年3月前) 进行施基肥, 以优质农家肥、人粪尿为主, 施肥方法为沟施或穴施, 二十年生以上的树150~200 kg/株、十至二十年生树100 kg/株、十年生以下的树施50 kg/株, 并适量加入硼肥 (硼肥20~50 g/株) , 还可适量加入复合肥[3]。

追肥以速效性化肥为主, 如氯化钾、硝酸钾、磷肥、尿素、碳铵、特高硼肥等, 追肥分为根部追肥和叶面喷肥。根部追肥于4—6月进行, 在树冠下结合垦复均匀撒施, 氮肥二十年生以上、十至二十年生、十年生以下的树分别施1.0、0.8、0.5 kg/株, 并配以磷、钾肥, 磷、钾肥按氮∶磷∶钾为3∶1∶1的比例搭配;特高硼肥二十年生以上、十至二十年、十年生以下的树分别施60、40、20 g/株, 根部追肥可促使花芽分化和果实膨大[4]。叶面喷肥在板栗开花挂果期进行, 用0.4%的尿素水溶液+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0.1%~0.2%的硼肥水溶液进行树冠喷雾, 每10 d喷洒1次, 共喷2~3次。

3 人工授粉与去雄

可视开花情况, 在开花3 d内进行人工授粉, 方法为:在板栗雄花盛开期大量采集雄花序稍晾干后, 搓揉取出花粉, 选择无风的晴天进行人工授粉。花期人工去雄或化学去雄 (使用板栗专用疏雄剂) 能减少营养消耗, 促进雌花的形成和减少雌花序的败育, 提高坐果率和结实力[5]。人工去雄, 在雄花枝基部留2~3个芽短截, 可不短截粗壮而顶芽饱满的雄花枝;或当雄花序长1~2 cm时, 保留新梢最上部的3~5个雄花序, 其余的全部疏除。在使用板栗专用疏雄剂进行化学去雄时, 重点是喷洒树冠内膛, 树冠顶部及外围部位不去雄, 要尽量保留。另外, 根据具体情况在生长季节喷施板栗调花丰产素 (雄花长3 cm左右时) , 可明显提高坐果率和产量。

4 加强水分管理

采取树盘内松土除草、树下堆雪、树盘覆草等合理的管理措施, 以保持树盘土壤的水分;早春土壤干旱时浇1次水[6];因地制宜修建小水窖, 以方便雨雪季存贮水, 供干旱季节使用。

5 合理修剪

结果树修剪主要是以促生强壮结果母枝为主[7], 培养丰产的树体结构, 促进稳产高产。以冬季修剪为主, 要少短截多疏枝。疏除枯枝、病虫枝、细弱枝、衰老枝、交叉枝、重叠枝、荫蔽枝;疏除或短截下垂枝;疏除或回缩过多、过大的过度枝;树冠外围的密生枝、轮生枝和结果枝进行去弱留强;过长的结果枝组进行回缩;徒长枝要短截, 以培养或更新结果枝组。通过合理修剪, 促进树势平衡, 确保体结构合理、通风透光, 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 以提高板栗产量和质量。

6 及时防治病虫害

冬季刮除老树主干、主枝的粗皮、翘皮, 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 刮皮后及时用涂白剂涂白, 以防害虫或病菌侵染;彻底清除园内的落叶、杂草、病虫枝、枯枝、病虫果、烂果等, 集中烧毁或翻入土中深埋;早春深翻土壤, 可消灭土壤内的越冬害虫;早春全园喷1次5°Bé石硫合剂[8,9];生长季节重点在6—8月做好栎粉舟蛾、剪枝象甲、栗实象甲的防治。

参考文献

[1]丁向阳, 吴慧星.河南省板栗及其生产发展意见[J].河南农业科学, 1993 (6) :26-27.

[2]黄洪飞, 刘志林.板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 2009, 25 (12) :152-154.

[3]杨于明.板栗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2009 (10) :35-36.

[4]任旭芳.山区绿色无公害板栗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 (9) :16.

[5]朱雪岩, 郑秀霞, 古泰光, 等.山区板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总结[J].山西果树, 2009 (5) :18-20.

[6]胡志云, 景卓琳, 郎进宝, 等.板栗的种植[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 (S1) :80-81.

[7]董世章, 胡林宗.永嘉县板栗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0) :111-112.

[8]陈鹏, 朱家祥, 赵书有.板栗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 2009, 55 (1) :218-220

丰产稳产 篇2

关键词:棉花;百棉985;丰产性;稳产性;产量构成因素

中图分类号: S562.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6)03-0046-06

Abstract: Baimian 985, a national authorized transgenic insect-resistant cotton cultivar, was bred by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results of the national regional test and production test (2010~2012) showed that the vairety had high-stable yield,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high potential yield advantages. Under the planting density 30300~60000 plant/hm2, the effect of boll weight on yield was the largest, the followings were lint percentage and boll number per plant, the last was planting density. In order to play the petential yield of the variety in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stabilizing boll weight, winning more bolls and promoting high lint percentage under the reasonable close planting (30300~60000 plant/hm2).

Key words:Cotton;Baimian 985;High yield;Stable yield;Yield component factors

0 引言

百棉985为河南科技学院育成的集高产、优质、早熟、广适于一体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百棉1号[1]。为了加快该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加快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速度,笔者利用百棉985在2010~2012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中熟常规棉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资料[2-4],并参考同区域内生产品种的表现[5-6],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与产量间的相互作用等进行分析,以期望进一步证明该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探讨合理的高产群体的产量结构,为生产中挖掘其增产潜力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以2010~2012年国家黄河流域中熟常规棉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数据为资料,且各年试验总结中分别汇总了11个、18个和18个参加试验点的试验数据。

1.2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1.2.1稳定性参数法 稳定性参数以ai表示,公式:ai=Si/S,公式中Si为第i个品种的标准差,S为所有品种的平均标准差。一个好的品种应该产量高,且ai值接近于1或者等于1。如果ai过小,虽然产量较稳定,但生产潜力不大[7-8]。

1.2.2高稳系数法 高稳系数以HSC表示,公式:HSCi=[(Xi-Si)/1.1XCK] ×100%,公式中Xi和Si分别为第i个品种的平均产量和标准差,XCK为对照品种的平均产量。HSC值越大,说明该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越好[7-9]。

1.2.3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及通径分析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研究百棉985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10-15]。

1.2.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处理均利用DPS处理系统进行[1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丰产性分析

百棉985在2010~2012年国家黄河流域中熟常规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皮棉产量分别为1488.0 kg/hm2、1441.5 kg/hm2和1441.5 kg/hm2,分别比对照“中植棉2号”增产13.6%、11.4%和11.0%,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在3年汇总的47个试验点中有43个试验点比对照增产,每年产量均居同期参试品种第1位。由百棉985在2010~2012年试验中的数据计算出稳定系数ai分别为1.067、1.003、0.864,数值较对照更接近于1,高稳系数分别为82.4、86.5、87.5,均较对照大,不难看出百棉985确实为一个丰产、稳产性强、适应性广、产量潜力大的棉花新品种(见表1)。

2.2 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统计分析

2.2.1 皮棉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变异性分析 皮棉产量主要由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和密度4个因素组成。现对百棉985皮棉产量及4个构成因素进行变异性分析,结果见表2。

百棉985在3年47点次的皮棉产量变幅为1072.50~1996.50 kg/hm2,平均皮棉产量为1475.55 kg/hm2,变异系数15.33%。皮棉产量的4个构成因素中,单株铃数变幅11.70~30.70个/株,变异系数最大(23.84%);密度变幅30300~60000株/hm2,变异系数次之(15.10%);单铃重变幅4.7~6.9 g,变异系数居第三(8.61%);衣分变幅35.8%~43.3%,变异系数最小(4.56%)。这是因为单株铃数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变化较大,通过改善栽培措施,合理密植,优化单株成铃的外在环境可以较好地提高优质铃的数量,大有增产潜力可挖。而单铃重和衣分受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所决定,遗传力高,性状相对稳定,不易受外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人为促变的难度较大。因此,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合理种植密度、提高单株铃数等措施提高产量更容易实现。

nlc202309090935

2.2.2 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偏相关分析 棉花产量的四大构成因素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及密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此长彼消的复杂关系。

为了弄清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由表3偏相关分析可知,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度间,以衣分与密度间、单株铃数与衣分间呈微小的正相关(r34.12y = 0.003、r13.24y = 0.027),其余构成因素间均成负相关。其中,密度与单株铃数间的负相关性最大(r14.23y = -0.822),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单铃重与密度间的负相关性(r24.13y = -0.2361)次之,单铃重与单株铃数间的负相关性(r12.34y = -0.297)居第三位,且均达显著水平;衣分与单铃重间的负相关性(r23.14y = -0.249)并不显著。这就意味着百棉985号在30300~60000株/hm2种植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将会导致单株铃数的大幅度减少,铃重减轻次之,衣分亦略微降低,但不明显。从产量因素对皮棉产量的偏相关分析可以看出,百棉985的4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与皮棉产量间均呈正相关,其中以单铃重偏相关系数(r2y.134=0.578)最高,衣分的偏相关系数(r3y.124=0.524)居次位,且两者均达极显著水平;以单株铃数、密度的偏相关系数(r1y.234 =0.260,r4y.123 =0.153)分居第三、四位,且均未达显著水平。依据决定系数,各因素对产量贡献,依次为单铃重、衣分、单株铃数和种植密度。因此,在生产实践中,要夺取高产,需要合理的协调好4个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12],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稳单铃重和单株铃数。

2.2.3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通径分析 为更进一步了解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特进行通径分析,结果列于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产量构成因素中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单铃重(p2-2→y=0.5127),由于单铃重通过单株铃数(p2-1→y=0.0599)、衣分(p2-3→y=0.0364)、密度(p2-4→y=-0.0652)的间接正负作用很微小,所以,单铃重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效应居于第一位(r2y=0.5438)。衣分对产量的直接作用(p3-3→y=0.4240)居于第二位,由于衣分通过单株铃数(p3-1→y=0.0713)、单铃重(p3-2→y=0.0441)、密度(p3-4→y=-0.0264)的间接正负作用也很微小,所以,衣分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效应居于第二位(r3y=0.5130)。单株铃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p1-1→y=0.3271)居于第三位,由于单株铃数通过单铃重(p1-2→y=0.0939)、衣分(p1-3→y=0.0924)、密度(p1-4→y=-0.0158)的间接正负作用也很微小,所以,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效应居于第三位(r1y=0.3546)。密度对产量的直接作用(p4-4→y=0.1933),居于第四位,由于密度通过单株铃数(p4-1→y=-0.2687)、单铃重(p4-2→y=-0.1729)、衣分(p4-3→y=-0.0578)的间接作用均为负效应,所以,密度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小(p4→y =-0.3061),且为负效应。该结果与偏相关分析结果相一致。根据这一结果更加明确了百棉985的高产栽培,必须处理好四个产量构成因素,特别是单株铃数、单铃重与密度之间的协调关系,尽量减少其相互制约,此长彼消的负效应。

3结论与讨论

百棉985在3年的国家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47个试验点中较对照增产的试验点为43个,且产量均居同期参试品种第1位。变异系数法和稳定性参数法计算方法简单直观,易于理解;高稳系数法能把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方法简便且接近生产实际[7]。我们将这三种方法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了品种的特征特性。利用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的稳定系数参数较对照更接近于1,高稳系数均较对照大,因此,不难看出百棉985的确为一个丰产性好、稳产性强、适应性广、产量潜力大的棉花新品种。

四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间,衣分与密度间、单株铃数与衣分间呈微小的正相关(r34.12y = 0.003、r13.24y = 0.027),其余构成因素间均成负相关。密度与单株铃数负相关性最大(r14.23y = -0.822),且达到极显著水平,这一研究结果与孙长法,等的研究结果相同[13]。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单铃重(p2-2→y=0.5127);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等因素通过种植密度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负效应(p1-4→y=-0.1588、p2-4→y=-0.0652、p3-4→y=-0.0264)。偏相关和通径分析一致表明,在四个产量构成因素中,单铃重与皮棉产量的关系最密切,对产量的贡献度最大,衣分、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的贡献度依次居于第二、三位,密度对产量的贡献度在四个构成因素中最小。因此,在生产实践中,要协调好产量构成因素间关系,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30300~60000株/hm2),稳铃重,争株铃、促衣分,方能更好地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参考文献

[1]强学兰,强学杰,牛银亭,等. 百棉1号在南阳麦后移栽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 棉花科学,2015,37(3):59-60.

[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棉花新品种动态2010年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汇总报告[R].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7-52.

[3]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棉花新品种动态2011年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汇总报告[R].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30.

[4]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棉花新品种动态2012年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汇总报告[R].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11-122.

[5]王新海,郭聪颖,陈玉全,等. 棉花新品种中棉所79在安阳的示范情况[J]. 棉花科学,2014,36(4):59-60.

[6]刘德征,马威,贾朝阳,等. 河南周口棉区周棉8号轻简化栽培技术[J]. 棉花科学,2015,37(5):56-58.

[7]郜新强,郭香墨,张小伟,等. 棉花新品种测试体系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方法的比较[J]. 中国棉花,2014,12:10-14.

[8]杨隆维,李求文,秦光才,等.早中熟杂交中稻区试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J].种子,2005,24(10):61-62.

[9]刘海燕.利用高稳系数法综合分析玉米新品种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3,11(1):37-38.

[10]严丽坤.相关系数与偏相关系数在相关分析中的应用[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19(3):78-80.

[11]姜萍,甘雨,涂敏,李树杏. 杂交水稻新品种民优93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2014,06:20-23.

[12]张金宝,王清连,胡根海,张志勇,李成奇,付远志等.国审棉新品种百棉1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产探讨[J].种子,2010,(3):91-93.

[13]孙长法,田土星,陈荣江,朱明哲. sGK棉乡69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高产结构模型[J]. 河南农业科学,2010,(3):25-27.

[14]崔秀珍,黄中文,薛香.试验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15]莫惠栋.农业试验统计【M】扬州:扬州大学出版社,1991.

[16]唐启义. DPS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柑橘结果树丰产稳产管理技术 篇3

一、土壤管理

柑橘树根系发达, 土壤条件良好则侧根多且水平分布广, 能吸收丰富的营养, 树势健壮。

1. 合理间作

禁止在橘园内种植油菜、小麦、玉米等高秆和攀缘性藤蔓作物, 可间种绿肥、豆科、花生、蔬菜等, 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培肥土壤, 增加收入。

2. 中耕松土

每年土壤适时中耕除草4~5次。冬季结合施有机肥深翻炕土, 可疏松土壤, 减少病虫害。

3. 树盘覆盖

干旱和冻害发生前用绿肥、青草、枝叶、秸秆等进行树盘覆盖, 可抗旱保湿、增温防冻。覆盖结束后翻入土中作有机肥。

4. 土壤深翻熟化

在采果后结合施秋冬基肥进行, 可隔行或全园深翻。深翻时注意尽量少伤根, 特别是直径1cm以上的大根;深耕必须结合施有机肥, 深度40~60cm, 而且将表土压埋在吸收根周围;深翻后立即灌水。

二、施肥管理

柑橘结果树一年中抽梢结果需要大量养分, 必须合理施肥, 且要结合根外 (叶面) 施肥。地面采用放射状沟施肥, 施肥位置应比根系集中分布的位置略深远, 以诱导根系向深广发展, 扩大营养吸收范围, 增强树体抵抗力, 强健树势。一般秋冬 (以有机肥为主) 基肥应深施达40cm以上, 春夏速效性追肥为减少伤根应浅施, 深度为10~15cm。易被土壤固定的迟效性磷肥应深施在细根分布最多的部位, 最好与有机肥混合施用, 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最好是测土平衡配方施肥。

1. 地面施肥

(1) 芽前肥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施肥, 以氮肥为主, 配合磷钾肥和有机肥, 或用果树专用肥, 促萌芽抽梢、壮梢壮蕾, 促成花着果, 使老叶正常脱落。施肥量占全年总量的20%。

(2) 稳果肥5月下旬施用, 可减少第二次生理落果, 提高坐果率。施肥要依树势和结果量而定, 果少树旺可不施, 果多树弱适量施。要减少氮肥, 控制夏梢, 增加磷肥, 减少落果。翻埋夏季绿肥, 可抗旱、壮果和壮梢。

(3) 壮果促梢肥7月中旬至8月上旬施1次氮磷钾完全肥, 结合施用腐熟的有机肥、饼肥, 促进果实迅速增大, 促发多而壮的早秋梢。此期常遇干旱, 故施肥应结合抗旱进行, 需大肥大水。施肥量占全年总量的40%。

(4) 秋冬基肥采果后至11月底前施, 以有机肥尤其是农家腐熟肥为主, 促树势恢复, 花芽分化, 保叶越冬。施肥结合土壤深翻, 并施用石灰, 灌透水。施肥量占全年总量的40%。

2. 根外追肥

花前、花期、稳果期、果实转色期、采果前后、新梢生长期各喷施2次叶面肥, 用0.2%磷酸二氢钾+0.2%尿素+0.1%硼砂+30%沼液混合液, 同时还要补充锌、铁、锰、镁等微量元素, 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背气孔多, 吸肥能力比叶面强, 要将叶面叶背都喷到, 以不滴水为度。高温期要选择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喷。

三、水分管理

柑橘树不耐旱也不耐涝, 需均匀供水, 要旱灌涝排。

1. 灌水

干旱会给柑橘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果实膨大受抑制、果酸高、落叶、树势衰、低产、果质差。当叶片出现萎蔫到次晨仍不能复原的, 或5~20cm深土层的土壤打碎后不能捏成团时, 要及时在早晚灌水。

2. 排水

土壤积水会影响根系生长甚至烂根, 引起落花落果、根腐病、流胶病、树势弱, 严重的植株死亡。故雨季要清理果园内外排水沟, 排除积水。

四、整形修剪

柑橘树以自然圆头形、自然开心形为主, 要利用复芽、隐芽、枝梢、花量大但坐果率低等生物学特性, 对结果树进行合理整形修剪, 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保持平衡, 保持丰产稳产的树型树势。结果树修剪方法及修剪量因季节、品种、树龄、树势、枝梢特性、结果量而异。修剪时以主枝为单位, 从下到上, 从内到外, 先剪大枝, 后剪小枝, 先剪干枯枝、重害病虫枝、交叉重叠隐蔽枝、少叶大枝, 后剪衰退结果枝群和细枝, 改善树内通风透光, 形成上下内外立体结果的树型。

1. 按季节修剪

(1) 冬剪。采果后至春芽萌发前进行, 修剪量较重。 (2) 春剪。在萌芽后到4月底进行。主要是疏除畸形花蕾、过多花蕾和花及部分春梢 (树冠顶部春梢全部疏除) 。 (3) 夏剪。主要是抹除夏梢, 减少落果。疏除病虫果、畸形果、过大过小果直至定果。果多果大要注意保证叶多。

2. 按品种生长结果特点修剪

树势强、直立、多在树冠上部外围结果的, 修剪要轻, 除疏去内部过密的细弱枝外, 树冠外围的枝条应少剪。而树冠内外枝条均可结果, 且以短果枝结果较高的, 修剪宜轻, 一般以短截为主, 以促发较多粗壮短枝。

3. 按枝梢生长结果特性修剪

(1) 春梢。生长好的可成为翌年结果母枝或夏秋梢基枝, 故修剪应去弱留强, 去密留匀。 (2) 夏梢。徒长性较强, 抽发太多会加重生理落果, 应抹除或短截, 使之抽生秋梢成为结果母枝。 (3) 秋梢。早秋梢生长充实, 能成为优良结果母枝, 故不剪, 但过密者应疏除一部分。为躲过潜叶蛾危害和抽发整齐健壮, 先零星抹除, 然后在7月中下旬至8月10日前集中放梢。晚秋梢生长不充实, 易受冻, 应抹除。 (4) 冬梢。生长不充实, 只耗养分又受冻, 无利用价值, 应及早抹除。

4. 按树龄树势和结果量修剪

(1) 初果树。结果少, 树势强, 各次梢都较粗壮, 除结果外还要继续扩大树冠, 修剪应较轻, 疏短为主, 结合拉、撑、吊、扭梢等开张枝梢角度。 (2) 成年树。结果多, 树势中庸, 修剪要轻, 疏删为主, 控制春夏梢, 促发早秋梢。 (3) 老龄树。结果少, 树势弱, 以春梢结果为主, 修剪宜重, 以回缩、短截为主, 复壮更新, 培养生长良好的春夏秋梢成为翌年结果母枝。

五、主要病虫害防治

柑橘树病虫害多且危害较重, 要以预防为主, 综合运用农业、生物、物理机械和化学药剂等防治手段, 尤其要加强农业防治, 保护天敌。常用药剂有石硫合剂、代森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乐果、乐斯本、克螨特、尼索朗、哒螨酮、阿维菌素、机油乳剂、敌百虫、敌杀死等。注意用药安全:选用低毒高效低成本农药, 限用农药每种1年最多使用1次, 而且应轮换使用;高温期用低浓度, 在晴朗无风天上午10时前或下午3时后喷药。病虫害防治可结合叶面喷肥。主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时期:

1. 冬季清园防越冬病虫害

柑橘树很多病虫在落果、落叶、杂草上和土壤里越冬。因此, 在冬季修剪后应扫除枯枝落叶落果杂草, 移出园外集中烧毁, 并对树冠和地表喷洒杀菌杀虫剂, 同时深翻土壤, 冻死或被鸟啄食部分害虫, 减少来年病虫基数。

2. 春季病虫害

此期病虫害初发, 主要有疮痂病、碳蛆病、溃疡病、红黄蜘蛛、花蕾蛆、蚜虫等。

3. 夏秋季病虫害

此时是病虫害高发期, 以锈壁虱、红蜘蛛、潜叶蛾、卷叶蛾为主, 兼治蚜虫, 蚧壳虫、炭疽病、流胶病等。高温期注意防止药害。

六、其它管理措施

1. 树体防寒防冻

采用防冻栽培技术, 以强健树势为中心。采取培土护干、树干涂白、捆绑包裹树干、用塑料薄膜覆盖树冠、冻前灌水、摇落积雪、喷布保温剂、剪除晚秋梢冬梢、果园熏烟等措施。

2. 防裂果防日灼

要采取覆盖树盘、摘除裂果;少施磷肥、增施钾肥、氮肥和农家肥;用过磷酸钙或草木灰浸出液喷树冠;排除积水;严控夏秋梢大量抽发;树干涂白;白纸盖果等措施。

3. 果实套袋

能提高果实商品率。

4. 保花保果的其它措施

用生长调节剂防落果;花期遇低温阴雨天气, 辅以人工授粉、花期放峰;谢花后对树势强的壮旺大枝进行环割。

5. 促进花芽分化

丰产稳产 篇4

关键词:水稻;连粳7号;丰产;稳产;产量构成

中图分類号:S511.2+2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4-0082-02

收稿日期:2014-04-29

基金项目: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建设项目(编号:CARS-01-46);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编号:BA2011098);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编号:CN1201)。

作者简介:周振玲(1986—),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水稻育种工作。Tel:(0518)85833372;E-mail:zhouzhenling0910@163.com。

通信作者:徐大勇,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E-mail:xudayong3030@sina.com。

连粳7号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在手栽、机插、直播等种植方式下均表现高产、稳产,创造了多个超高产典型,在江苏省淮北、山东省南部和沿黄灌区迅速推广种植,应用潜力具大。本研究通过对连粳7号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以期为生产中合理利用该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1 品种选育思路

连粳7号是以镇稻88为母本、中粳84-15为父本杂交F3代中选出的优良单株。镇稻88早熟、抗性好、产量稳,缺点是食味品质差;中粳8415含有早世代稳定基因,有利于快速选出稳定植株,米质较好,缺点是产量水平低。将这2个品种进行有性杂交的目的是将镇稻88 的多抗、稳产与中粳8415 的早代稳定特性结合到一起,在早世代选到早熟优良单株。

连粳7号父本是中粳川-2与武育粳3号杂交的F1代中粳川-2为籼粳交后代中选择的粳型偏籼优良单株,大穗、叶片挺、株形好,外观米质好,缺点是植株偏高。以中粳川-2为母本、武育粳3号为父本杂交,目的是将中粳川-2的丰产性状与武育3号的适应性广、适口性好等性状结合到一起。此组合存在熟期迟、植株偏高等明显缺点。

针对以上2个组合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复合杂交,优缺点互补,以期选到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

2 连粳7号产量构成分析

根据2007—2009年江苏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1-3](表1),连粳7号达到9 750 kg/hm2产量的穗粒结构为300万穗/hm2左右,每穗132~135 粒,千粒质量为26 g左右。区域试验中连粳7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变异系数分别为6.19%、3.20%、2.20%,产量变异系数为6.34%。说明连粳7号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年度间变化较小,对外界条件有较强的缓冲协调能力,稳产性好。

表1 连粳7号不同年度产量构成

年份 穗数

(万/hm2) 穗粒数

(粒) 千粒质量

(g) 理论产量

(kg/hm2) 实际产量

(kg/hm2)

2007 297.0 127.40 26.40 9 989.25 8 869.50

2008 289.5 132.80 26.80 10 149.60 9 318.00

2009 325.2 135.71 25.66 11 651.10 10 052.10

平均数 303.9 131.97 26.29 10 596.60 9 413.25

变异系数 6.19% 3.20% 2.20% 8.65% 6.34%

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2)显示,连粳7号产量与穗数(x1 )、每穗粒数(x 2)、单穗质量(x4)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穗数(x1 )相关性最大,说明穗数的增加更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单穗质量与每穗粒数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825,高于与千粒质量的相关系数(0.361),连粳7号穗粒数的增加是单穗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3 连粳7号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2007年江苏省中熟中粳区域试验7点参加汇总,连粳7号5点增产,平均产量8 869.5 kg/hm2,其中产量为9 000 kg/hm2及以上点数有4个;2008年连粳7号5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产量9 318.0 kg/hm2,比对照增产

表2 连粳7号产量构成对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项目 穗数

(x1) 每穗粒数

(x2) 千粒质量

(x3) 单穗质量

(x4)

穗数(x1) 1

每穗粒数(x2) 0.061 1

千粒质量(x3) -0.482* -0.13 1

单穗质量(x4) -0.213 0.825* * 0.361* 1

相关系数(ri) 0.687* 0.420* 0.115 0.365*

4.0%,居参试品种第1位,产量达9 000 kg/hm2及以上点数为5个;2009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5点均增产,平均产量 10 052.1 kg/hm2,产量达9 750 kg/hm2以上点数4个。3年参加汇总的试验点数19个,共计增产点数15个,增产点率789%,汇总点数中共有14点产量在9 000 kg/hm2及以上,占试点总数的73.7%,其中产量在9 750 kg/hm2以上点数7个,9 000~9 750 kg/hm2之间点数7个。连粳7号在大部分试点的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上,最高产量达到10 408.5 kg/hm2,表现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

nlc202309040446

根据表4进一步分析不同年度连粳7号的丰产性参数和稳产性参数,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平均产量 8 869.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5位,试点间产量变异度最小(2.26%);2008年继续参试,平均产量9 318.0 kg/hm2,比对照增产4.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1位,丰产效应最高,为0.512,试点间产量变异度小(3.02%)。说明连粳7号不仅具有较高丰产性,在江苏省各个区试点的适应性也很强。结合2007—2009年度3年稳产性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连粳7号的稳产性和广适性。

表3 2007—2009年度连粳7号产量表现

年度 试验 实际产量

(kg/hm2) 比CK增加

(% ) 產量

位次 汇总点

数(个) 增产点

数(个) 9 000 kg/hm2

以下点数(个) 产量9 000~9 750 kg/hm2

点数(个) 产量9 750 kg/hm2

以上点数(个)

2007 区域试验 8 869.5 1.3 5 7 5 3 3 1

2008 区域试验 9 318.0 4.0 1 7 5 2 3 2

2009 生产试验 10 052.1 6.9 1 5 5 0 1 4

表4 连粳7号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年度

丰产性参数 稳定性参数

产量(kg/hm2) 效应 方差 变异度

回归系数品种丰产性及其稳定性

的回归分析方程

2007 8 869.5 0.226 0.102 0.226 0.842 y=0.724+0.842x

2008 9 318.0 0.512 0.126 0.302 0.916 y=1.526+0.916x

4 连粳7号超高产表现

2009年在东海县平明镇周徐村采用旱育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建立百亩示范方7.13 hm2,经省农委组织专家现场验收,实收产量11 743.5 kg/hm2;2010年在东海县平明镇建立丰产方,面积16.67 hm2,采用旱育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经现场验收产量达12 162 kg/hm2;2011年在东海县张湾乡马墩村建立机插连片丰产方,面积8.73 hm2,采用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现场验收产量11 971.5 kg/hm2,连续3年达到超级稻产量标准。

对东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栽站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工程项目“淮北地区(东海)粳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实施的连粳7号超高产攻关方进行了实产验收,2009年测产面积0.069 hm2,实际产量12 288 kg/hm2;2010年测产面积0.072 hm2,实际产量12 222 kg/hm2。

同时,连粳7号适宜手栽、机插及直播等多种稻作方式,在多地区种植出现了一大批高产田块。据调查,采用机插方式,在淮安楚州朱桥镇2011年实收11 100 kg/hm2,2012年实收11 400 kg/hm2,在黄海农场2012年实收11 325 kg/hm2;采用直播方式,2011年在洪泽县高闸镇实收10 725 kg/hm2,泗阳庄圩实收10 725 kg/hm2,阜宁县陈良镇实收10 740 kg/hm2,灌南县三口镇实收11 100 kg/hm2,滨海县正红乡实收11 152.5 kg/hm2,东海县黄川镇实收 11 152.5 kg/hm2,建湖县上岗镇实收 11 437.5 kg/hm2,2012年在阜宁县三灶镇实收10 650 kg/hm2,在射阳县通洋乡实收 11 910 kg/hm2,在邳州市土山镇实收11 550 kg/hm2。以上高产田块的出现,扩大了连粳7号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加快了品种推广速度。

5 讨论

籼粳杂种优势和理想株型相结合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籼粳杂交,向粳稻品种中适度渗入籼稻基因,创造出株型好、高产潜力大的株系。连粳7号正是基于这条育种思路,将4个性状各异、又能互补的亲本复合杂交,选育出的一个集高产、稳产、广适于一体的优质水稻新品种[4-6]。在2007—2009年度江苏省中间试验中表现出了较高的产量潜力,在江苏省中熟中粳稻区种植均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多年多点出现的大面积超高产典型,也证明了连粳7号的育种策略的正确性。

适应性是指一个品种在不同地域间均能表现出较高产量的能力[7-8]。2007—2009年度,连粳7号在19个具代表性的试验点种植,连续两年均是参试品种(系) 中产量变异度最小的,说明该品种在江苏省各个区域试验试点的适应性强,适应性较广。

稳产性是指一个品种在同一环境中不同年份都获得较高产量的能力[7-8]。连粳7号产量及各产量构成要素的年度间变幅较小,说明该品种具有较为协调的穗粒结构,群体调控能力强,产量构成因素中,每公顷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对产量的效应也最大。不同年度,特别是2011 年9月下旬的低温天气,该品种仍能表现出较高的产量,另一方面也证实了该品种对外界条件的缓冲协调能力较强, 能降低或减少不利

的自然环境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稳产性较好。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种子站. 2007年江苏省中熟中粳区域试验汇总总结[R]. 南京:江苏省种子站,2007.

[2]江苏省种子站. 2008年江苏省中熟中粳区域试验汇总总结[R]. 南京:江苏省种子站,2008.

[3]江苏省种子站. 2009年江苏省中熟中粳生产试验汇总总结[R]. 南京:江苏省种子站,2009.

[4]周振玲,潘启民,潘长虹,等. 中粳稻新品种连粳11号的选育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0):87-89.

[5]方兆伟,李 健,樊继伟,等. 水稻新品种连粳9号的选育及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0):79-80.

[6]方兆伟,李 健,迟 铭,等. 水稻新品种连粳10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9):95-97.

[7]张会云,陈荣振,冯国华,等. 小麦新品种徐麦29的丰产稳产性及其利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08(3):43-44.

[8]陈岳徐,许大熊,陈文贞. 杂交稻特优524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3,19(3):21-22.

苹果树稳产丰产优质修剪技术 篇5

影响枝芽生长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方位、顶端优势、芽的异质性3个方面。枝条间直立枝生长强旺, 而平斜下垂枝生长较弱;同一枝条上先端生长较强, 而下部生长较弱;表现在芽上饱满芽发枝壮而瘪芽发枝弱。依据这一规律, 在果树修剪时为促进树冠扩张和更新复壮应采取促进生长的措施。长空间枝条和骨干枝头, 在一年生新梢选择饱满芽处短截, 以利枝条生长发育;方位向上的壮枝、壮芽回缩多年生结果枝组, 以利于更新复壮, 发育新枝;封顶枝条要破除顶芽, 防止其继续冒条向上生长, 促其下部萌生小枝;于5月中下旬进行二次晚剪。当旺枝顶芽萌发后, 将其萌芽部分剪掉, 从而促进下部枝条萌芽, 防止下部光杆。

2 创造花芽形成条件

枝条形成花芽主要有3个条件:新梢停止加长生长要早, 营养积累水平相对高, 光照要充足。对新栽幼树剪枝, 应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扩大树冠和花芽形成的条件。一是长放。利用枝条自然生长一年比一年短的规律, 对已形成一定枝芽量的小树着生在骨干枝上的一年生枝条采取缓放办法增加萌芽量, 促进花芽形成。二是打盲节。即在春、秋梢交界的瘪芽处短截。短截后虽然瘪芽占据顶端优势位置, 但生长势弱, 长出的枝往往不强;下部的芽虽然饱满, 但缺乏顶端优势, 使发枝力受到了抑制。这样有利于下年新梢早停止加长生长, 增加营养积累, 从而促进花芽形成。三是留橛。在强壮的营养枝上留短桩瘪芽能发出短枝, 有利于花芽形成。四是破顶芽。对中长果枝和直立封顶枝要破顶芽, 削弱其生长势, 以利于抽生短枝形成花芽。五是环剥。为促进花芽分化, 可于6月上中旬对内膛长枝和要逐渐去掉的辅养枝进行环剥, 一般以0.5 cm宽为宜。能缓和生长势, 促进花芽形成, 经过环剥处理过的枝能收到当年处理、当年出枝、当年形成花芽、下年结果的效果[1,2]。六是扭梢。在6月上旬将内膛当年生的直立枝条向下旋转180°, 使枝条向下弯曲, 改变其顶端生长优势, 促进萌发小枝形成花芽。七是摘心。对尚有生长空间可以暂保留培养枝组的徒长枝, 在新梢长至25 cm时, 将新梢顶尖掐去5~10 cm, 可以暂时停止新梢加长生长, 促进营养积累。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枝条中下部枝芽营养条件, 有利于下部花芽和短枝的形成。八是拿枝。在6—7月, 将当年生旺盛或上年直立枝条, 用手由基部拿弯, 从下到上每隔10 cm拿一段, 使枝条拉平不再恢复直立。经过拿枝后的枝条, 由于进行了“伤筋动骨”处理, 一般当年或翌年即可形成花芽。九是拉枝。于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对小树的骨干枝进行拉枝, 与中心干保持水平状态, 既可以缓和生长势又可以开张角度;既建立了良好树形又促进了苹果树早产早丰。

3 提高坐果率

为了提高坐果率, 应根据花芽健壮与否进行修剪。前后都有花芽的长枝, 要按照“前后有花留后头”的原则, 将前部花芽剪掉, 保留营养集中供应果实发育;对后部有花的结果枝组要适当回缩或除掉其上的旺枝, 对前部有花后部着生旺枝的枝组应除掉旺枝, 以防止营养生长过盛引起落果;在5—6月对辅养枝环剥, 对果台副梢 (长10 cm) 进行适当摘心, 以有效提高坐果率;对开花着果过多的树和枝, 花后要及时疏果, 以便使树体营养集中供给保留下来的果实, 并防止大小年结果现象发生。

4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能够使叶片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质。因此, 在修剪上要注意树冠的通风透光, 要使树冠达到上下见光、内外见光、枝枝见光, 防止树冠郁蔽。一是调整枝条密度。平均每延长1 m骨干枝上约配备各类枝组10个左右, 枝与枝间不要互相交叉碰撞, 对过密枝、旺枝应多疏。二是张开角度。骨干枝角度过小不仅会造成树冠郁蔽, 而且因内膛生长空间小, 枝量少, 不利于立体结果。因此, 要注意骨干枝的角度开张, 形成“大枝亮膛膛, 小枝闹秧秧”的结构态势。三是打开层间距。对因辅养枝、直立枝组过多、过大、处理不及时引起层间密闭的, 要适当进行处理。对辅养枝应本着“影响一点去一点、影响一面去一面、影响先端缩前头、全部影响连根片”的原则处理。四是疏枝。对内膛过密枝条应采取“去直立留平斜、去强旺留中庸”的修剪方法。疏枝能减少枝量, 缓和生长势, 有利于通风透光。另外, 疏枝造成的伤口, 能起到抑前促后的作用[3,4]。

5 结语

苹果树修剪应依据不同品种的生长结果特性、不同树势、栽植密度、管理条件, 灵活运用。幼旺枝的主要矛盾是生长旺盛, 新梢生长直立, 顶端优势强。因此, 在修剪上要重点解决生长过旺问题, 控制与调节树势。一方面要应用“有利于生长”的剪法扩大树冠增加分枝量;另一方面应采取“有利于形成花芽”的剪法, 使营养枝转化为结果枝, 促进提早结果, 达到早产早丰的目的。盛果期树由生长过旺转为中庸健壮, 结果量大, 容易出现大小年, 内膛枝组容易枯死, 结果部位开始出现外移。在修剪上应采取“有利于通风透光”的方法, 保持树冠通风透光良好;采取“有利于生长”的剪法有计划地更新结果枝组;要综合运用修剪方法合理调整花、果、梢3种类型枝的比例, 力求使果枝与生长枝比例保持在1∶2~3, 达到轮换更新、交替结果的“三三制”要求, 做到“三年转个圈、不出大小年”。衰老期树生长势减弱, 新梢短、腋花芽多、短果枝多、花量大、坐果少, 结果部位严重外移, 在修剪上主要采取“有利于生长”的方法, 促进营养生长, 要充分利用徒长枝更新复壮, 恢复树势, 提高产量, 使老树再现生机。

参考文献

[1]陈培民, 王建民, 张敏聪.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3 (4) :26-27, 38.

[2]庆州, 王俊.早熟苹果主干形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11) :89-90.

[3]王光全, 孟庆杰.特早熟苹果早红玉早期丰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3 (2) :41-42.

丰产稳产 篇6

关键词:荔枝,丰产稳产,优质栽培技术

一、创造“深、松、肥、润”的土壤环境是妃子笑可持发展的基础

1挖好果场的排水沟, 是果场优先的工作。

2利用好杂草和扩穴改土, 并加入过沤的农家肥。在良好的根际环境, 根系才生长正常, 使各种投入和措施更有效。否则, 有恶化的可能, 如积水严重, 加上环割导致根系过度饥饿, 在采果后一些树枯死。

二、培养良好的树冠

妃子笑荔枝疏枝疏花工作必须做得周到, 需要控制树冠的高度, 在3.0-2.5米以下较适宜, 枝干的布局方便修剪、采摘等树上操作和施肥等地面工作。尽量减少低位大枝干的数量, 锯去过低、过平生的大枝和中心直立大枝, 也相应剪去小骨干枝上的直立小分枝;让大骨干枝 (主枝) 2-4条与地面成45-70度角均匀分布, 生长延长枝向外向上斜生, 其它小枝干和小枝条平生或下垂, 方向是沿四周朝外, 主干的上方有小部分小枝朝内平生或下垂遮阳, 在树冠近顶部, 在空间大时, 也可以让小部分的小枝向内向下生长, 树形从主干到末梢呈双抛物线分布。

三、培养适时适量的健壮的结果母枝

在采收前施壮果肥, 也有利于采后第一次梢抽生, 采收后及时修剪过长的分枝, 留离分叉15-20公分长, 待新梢抽生展大叶后, 每条基枝多选择留2枝新梢, 如空间大的, 并且基枝粗壮的留3枝, 留下新梢不要朝天向。第一次秋梢很短弱, 但老熟快, 光合营养下运及时, 有利根系迅速恢复活力和增强吸肥功能。这样第一次梢老熟后再重施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 才更有利于采果后每第2、3次新梢抽生。如挂果100市斤的树面计, 尿素2.0市斤, 复合肥3市斤。最后一次梢老熟前补充氯化钾2市斤。在8月底9月初, 树冠长密了, 可将2年生的直立枝条锯去, 对骨干枝培养有利。第2和第3次梢均只留1条新梢, 而且最后一次梢黄白期期间完成疏梢工作, 保证结果母枝粗壮, 如这项工作做得好, 枝条营养积累多, 在花果期遇阴天时间过长, 小果不会因树体营养不足而落果, 所以, 疏枝是保果的基本保障措施。最后一次梢适宜的抽生时间是9月底10月初, 在10月15日处于黄白期, 在11月上中旬老熟。

四、以控梢时间确定

10月1日前后, 汛期结束, 由多雨变为干旱, 北方冷空气入侵我国南方, 至于冷空气是否影响到本地, 看10月份从孟加拉湾形成的暖湿水汽云带, 从我国的西南地区向华东延伸时如经过广东, 则在本地形成低温阴雨, 10月以后抽生的新梢老熟慢;如北移在湖南境内形成大雨雪, 则在广东形成干晴、气温仍较高的天气, 10月以后的新梢老熟快。

对水步镇井岗多年连续丰产的妃子笑果场调查情况来看, 妃子笑荔枝在采后秋梢的生长量在28-35公分长为宜。过短则影响产量, 过长可能不够老熟, 营养积累不足而不能成花。从座果的情况看, 10月份抽生迟梢, 如能及时老熟, 开花座果率高, 一次性开花易座果, 而早梢则花量大而花而不实, 或多次花, 早形成的小果敌不过后发雌花竞争被淘汰落果, 出现子母果和果期被推迟的现象, 所以在10月初期, 看天气、看采后的生长量, 和看果树当时的物候期决定最后一次梢的抽生时间, 并创制条件培养10月份新梢。

果树在这期间开始老熟, 生长量已足够, 因缺水缺肥再发新梢较难, 这类早老熟梢的树可以控梢。

在10月初, 已老熟, 又有新芽萌动的, 前期生长量不足的淋一次水肥, 最好是粪水肥, 但这次梢以短梢为目标, 控制氮肥的施用量;生长量已足, 可淋水补钾肥。后期用复合型核苷酸、高磷高钾徽量元素复合肥等优质叶面肥促老熟。如错判天气, 迟梢在元旦时梢皮仍青, 说明不够老熟, 难开花, 这时可将嫩的迟梢剪去, 促其基枝开花。

控梢的手段有环割 (或螺旋环剥) 和化学调控。在控梢期间遇雨, 优先用环割措施, 要在下雨前完成效果才好。早梢树环割1-2次;迟梢树一次。控梢剂选用, 与管理水平有关, 有机质肥基础好的果园, 使用比久1000PPM+乙烯利500PPM控梢较好;如对化肥依赖程度高的果园, 用多效唑成份的控梢剂, 如控梢灵、控梢利花等才安全, 不会引起落叶。控梢剂一般喷1-2次, 对于10月抽生的中迟熟梢的树, 在12月下旬, 喷-次控梢灵 (当作喷一次控梢剂) , 浓度淡些, 每包30公斤水, 可达到在抽穗期抑制花小叶和缩短花穗的作用。

五、壮花保果

要减少早梢树的花量, 提高座果率。早梢积累充足, 易在花期生成大花量将积累的养分在短时期内消耗掉, 要用人工疏花结合喷施生长延缓剂, 才更好在花期保存好树体的营养等在小果期急需之时用。早梢树在12月底可见花芽抽生, 在立春或春节前将早抽生的花穗全部抺去, 或在大寒前, 当花穗在3-8公分长时, 及时用荔梢杀处理。在2月份, 气温可达20度以上, 花穗发育明显加快, 当花穗在3-5公分长时, 用控梢灵每包兑水30公斤喷雾, 以缩短花穗 (或用多效唑250PPM+比久400PPM) , 同时, 人工疏去花穗主轴, 留2-3条弱侧穗, 在花蕾期, 再将花穗短截, 让在开花时最终的花量是在12-15公分长较好。对于迟梢花, 出花较迟, 减少抺花环节。

六、施肥壮花

花蕾期的前期才是壮花施肥的时间, 如过早, 人为造成花量大;过迟, 花器发育不健全。正常时间是在3月上旬, 以少而精, 可以在春节前开对沟, 埋入过沤的农家肥、过磷酸钙1.5公斤和氯化钾1公斤, 壮花肥采用粪水 (如含2.5公斤花生麸) 加入硫酸镁50克、硫酸锌15克和硼砂20克, 并在开花前叶面补充高磷高钾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1-2次。

七、创造良好的授粉受精环境

从3月中下旬开始, 妃子笑荔枝绿续开花, 检查雌雄花发育的情况, 如两性花占比例少, 雌雄花各自性征明显, 雄花花粉较多, 证明花器发育正常;否则是施肥壮花或控穗疏花工作不到位, 要及时补够。要注意开花期的天气状况, 如天气干晴, 花药在早上7-8时前已散开花粉未等雌花开放就风吹走, 花蜜粘稠, 蜜蜂不能上树采蜜, 影响授粉, 需要对果树淋水;如遇阴雨, 重点在晚上组织人力摇树, 有利受精成功;如气温过高, 超过27℃, 则在中午前后的果园内喷水增湿降温, 气温过低, 在14℃左右, 蜜蜂不上树, 可用过沤的花生麸水 (125-200倍) 加上含锌、硼、钼微量元素 (有利于促进花粉管发育的使用浓度) 的高磷高钾叶面肥, 和白糖, 进行叶面叶底喷雾, 可引蝇授粉, 促进受精和小果发育。

八、保果工作

1环割

(1) 当全树有6成的雌花开放, 天气有利于授粉受精, 则对这些树环割一刀。 (2) 在5月中下旬, 处于果实彭大初期和夏梢发生期, 可以对正常挂果树再环割保果, 抑制夏梢保果, 如这一段时间天气干旱现象持续, 则不作环割处理, 否则影响果实彭大。

2洗花防沤果

由于妃子笑是大花穗的品种, 药物控穗使花穗紧凑、已谢的大量残花和花蜜粘留在花穗中, 在多阴雨的情况下易沤果, 在小果呈青色、火柴头大小时, 用高压水枪调至合适的压力喷洗花穗, 冲走残花余蜜, 有利保果和防病。

3叶面肥及药物保果

先喷含尿素为主的叶面肥, 促小果迅速转青, 在雌花大量开放后10-12天, 进行药物保果。如选用省果树所的“秋实”或华农大的“荔枝保果素1号”, 或5PPM的2, 4-D+20PPM的九二O加上0.2%尿素、0.3%高磷高钾复合微肥。

3施肥

在小果期适当保持叶色微腊黄, 小果青绿较好。在小果期可以利用前期壮果肥或良好的地力供肥可以满足小果的发育需要, 如干旱光照足, 可淋一次稀薄的粪水肥 (以挂果50公斤的水平计, 相当含尿素0.5公斤) , 在果实彭大期时施复合肥1.5公斤和氯化钾0.5公斤。在滴水线下开坑, 可将全年已计刬还未施的农家肥约20-30公斤和过磷酸钙1.5公斤一同施入。

4疏果

为了达到单果重23克以上的目标, 有利于销售, 在彭大初期开始中, 对单穗果粒多的果穗进行疏果, 每穗留果12-20粒。

5植保措施

在生产中为害荔枝的病虫害有多种, 但防治的重点和难点是蛀蒂虫和荔枝霜疫霉病。

防治蛀蒂虫:为害花果是其幼虫, 只有对其成虫和卵进行喷杀才效防治, 虫体小, 不为害时很难发现, 生产上往往心急投乱药, 抓不准时期, 靠加强用药次数来防治也达不到效果。在每年的3月底、4月下旬、5月下旬是成虫羽化产卵期, 要在这些时期的下午至傍晚用药, 喷湿叶面叶底, 多选择杀虫又杀卵兼治其它害虫的农药, 如25%的杀虫双500倍, 22%高氯·辛乳油 (荔虫清) 1500倍。近几年来, 使用阿维灭幼脲2500倍配合其它农药使用, 花期和小果期使用后, 减轻成熟期前因雨水多很难用药防治的压力。

荔枝霜疫霉病:该病在花果期均有发生为害, 在冬季进行清园, 用0.1%的硫酸铜液地面和树干消毒, 和在开花前用药预防, 花期和小中果期为害不大, 主要在成熟期, 天气高温高湿, 病害来势猛, 蔓延快, 为害大, 并多是接连下雨的时候, 这时喷药治病, 人力强度大, 浪费药物多, 成本高, 效果差, 所以, 还是以防为主, 在果实彭大中期, 趁不下雨, 选择保护兼有防治功能的药物防病, 如80%代森锰锌等。

参考文献

[1]倪耀源, 吴素芬, 曾莲.荔枝栽培[M].广东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 广东省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印, 1997.

[2]广东省荔枝科技协作组编.荔枝生产技术问答[M].广东科技出版社, 1988.

信宜大果三华李丰产稳产关键技术 篇7

1 抓好采果后的管理, 及时恢复树势

采果后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重施采后肥;二是及时修剪;三是抓好护梢保梢工作。

1.1 重施采后肥

采后肥的施用在采果后即进行, 最迟于6月下旬。施肥类型以速效化肥为主, 施肥占全年施肥量的60%左右。可选择:①磷肥、碳铵、钾肥, 以每株挂果50 kg计, 施用量为磷肥、碳铵4~5 kg, 钾肥0.2~0.25 kg, 磷肥、碳铵必须混合均匀堆沤7~10天;②三华李配方肥, 以每株挂果50 kg计, 施用量为0.75~1.25 kg, 肥沃果园少施, 反之多施。

1.2 及时修剪

大果三华李要达到丰产稳产, 培养好结果母枝最关键, 尤其是培养短果枝、花束状结果母枝。修剪是促使形成短果枝、花束状结果母枝的重要措施。采后修剪在施完采后肥即进行, 主要是剪去病虫枝、枯枝、交叉枝;适当短截长果枝、中果枝, 长果枝短截1/4~1/3, 中果枝短截1/5, 下垂枝从基部剪去, 遇需要补缺枝组时适当短截。

1.3 抓好护梢保梢工作

关键是抓好梢期的病虫害防治, 新梢萌动、展叶和即将老熟时各喷1次农药。梢期的病虫害主要有蚜虫、介壳虫、金龟子、炭疽病、白粉病、煤烟病等。杀虫药剂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3000倍液、速扑杀800~1000倍液、水胺硫磷600倍液;杀菌剂可选用炭疽立克或春雷霉素600~800倍液、甲基托布津或菌毒清1000倍液、0.2~0.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等。

2 加强冬季管理

冬季管理主要抓好除草松土、促落叶、清园修剪和适时施冬肥等工作。

2.1 除草松土

立冬后进入落叶期, 铲除树盘上的杂草, 并在树冠滴水线下挖深25~30 cm、宽40 cm的环形沟, 断去水平根, 控水控肥, 促进落叶和花芽分化。环形沟经数天日晒后回施土杂肥或压青, 压青时加适量石灰, 加速腐熟和杀菌。

2.2 促落叶

大果三华李要求大雪前果树全部落叶, 才能确保枝条积累充足养分, 满足花芽分化。若因采果后肥料施用过多或冬季气温偏高, 末能及时落叶, 应采取人工落叶。方法为喷施氧氯化铜或硫酸铜促使落叶, 具体为氧氯化铜300倍液或0.3%硫酸铜溶液喷雾。

2.3 清园修剪

树冠上的叶片落完后即进入清园修剪工作, 修剪时主要是剪去病虫枝、枯枝、弱枝、过密枝和霸王枝。修剪结束后全园喷1次清园药, 可选用水胺硫磷600倍液、0.6~0.8波美度石硫合剂、氧氯化铜500倍液等。最后, 用生石灰、硫磺粉、清水1∶1∶10的比例制成涂白剂, 涂白主干至分枝处。

2.4 适时适量施冬肥

冬肥以优质农家肥 (如腐熟牛栏粪、猪屎粪、鸡屎等) 、麸肥 (花生麸、菜仔麸等) 为主, 施肥量依树势而定, 壮旺树少施, 反之多施。以挂果50 kg计, 每株施农家肥10~15 kg、麸肥0.25~0.5 kg、磷肥和钾肥各0.25 kg;或施硫酸钾型三华李配方肥0.5~1 kg。早熟品种一般在冬至前施下, 迟熟品种在小寒前施下。

3 保花保果

3.1 保花

三华李是雌雄异花果树, 开花期除了放蜂或引昆虫来活动, 提高授粉质量外, 还应做好不良天气的保花工作:①防烧花, 扬花期若遇高温, 早、晚喷1次清水;②防沤花, 若扬花期遇上连续阴雨天气, 雨晴后及时摇花, 抖落花盘积水。

3.2 施好保果叶面肥

在谢花后, 幼果黄豆粒大时, 及时喷施保果剂和叶面肥保果。叶面肥可选用氨基酸或丰果素400倍液、农一清300倍液、0.3%磷酸二氢钾等。保果剂选用防落素。

3.3 施好壮果肥

在幼果手指头大时 (4月中旬前) 施壮果肥, 以速效化肥为主, 施肥量据树势和叶色而定, 树势旺叶色深的少施, 反之则适当多施。以结果50 kg计, 每株施硫酸钾型三华李配方肥0.5~0.75 kg。

3.4 病虫害防治

三华李的虫害主要有蚜虫、蚧壳虫、蝽蟓、金龟子, 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粉病、煤烟病、硫胶病。防治三华李病虫害要注意果期、梢期不使用含有对三华李叶、果高敏感性的铜离子、硫离子的药剂, 以及不使用超过安全间隔期的药剂。杀虫剂可选速扑杀800~1000倍液、高效氯氰菊酯2500倍液、功夫3000倍液、98%敌百虫晶体800倍液等防治;杀菌剂可选春雷霉素或炭疽立克600倍液、进口甲基托布津或菌毒清100倍液、大生M 500倍液等防治。

4 适度疏果

红江橙大面积稳产丰产的栽培技术 篇8

龙北农场于2004年春种植红江橙47 hm2, 于2007年投产, 至今已投产4年。4年来47 hm2果园年年稳产丰产。红江橙是挂果期特别长的作物, 在果实发育的同时进行分化花芽, 因而潜伏着大小年结果的可能性, 致使果树不能年年稳产丰产。大年树开花多, 挂果多, 秋梢抽生少, 导致翌年结果母枝少, 因而造成翌年小年结果。小年树因上年结果多, 树体消耗养分过多, 当年春季萌芽率低, 花量少, 结果少。由于花少, 结果少, 便大量抽发晚夏梢、秋梢, 而晚夏梢、秋梢分化花芽多, 导致下一年开花结果多而形成大年。如此循环而出现大年愈来愈大, 小年愈来愈小的现象, 使果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严重失衡, 严重影响果树的稳产丰产。因此对投产的红江橙树, 在栽培上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 促使地上部枝条与地下部根系不断更新, 稳定树势, 使果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趋于平衡, 才能保证果树稳产丰产,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广西农垦国有龙北总场深刻认识到红江橙潜伏着大小年结果这一现象, 在红江橙的栽培管理上, 综合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 有效克服了柑桔大小年结果, 使得红江橙从2007 年投产以来年年大面积稳产丰产,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产量见表1) 。

2007年以来, 该场连续4年取得红江橙大面积稳产丰产, 主要是采取以下栽培技术措施。

1 加强果园土肥水管理

1.1 深翻松土

每年冬春季在果树树冠滴水线下挖长条状沟, 深30 cm, 宽40 cm, 长度根椐树冠大小而定, 在沟内施下有机肥200 kg/株, 挖条状沟的位置各年轮换进行, 以使整个树冠周围都能进行深翻改土。通过深翻改土, 增加土壤团粒结构,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促进果树根系生长发育, 增加根量, 为果树稳产丰产创造条件。

1.2 树盘培土盖草

红江橙园经一段时间雨水冲刷, 表土流失, 根系裸露, 须培土加厚土壤, 促使新根向新土方向生长, 增加根系密度, 为植株稳产丰产创造条件。培土在旱季到来之前进行, 可培塘泥、草皮灰或肥沃的表土。每年培土3~10 cm厚, 培土完成后在树盘覆盖一层5~10 cm的杂草。

1.3 根据红江橙物候期进行追肥

红江橙要实现稳产高产, 除深耕改土施足有机肥外, 还必须根据物候期适时适量追施化肥, 保证各个时期的养分供应。重点施好以下几次追肥。

1.3.1 春季发芽肥

在春梢萌发前15~20天施下, 以速效氮肥为主, 配搭磷肥。目的是促进春梢生长和花的发育, 提高坐果率。施尿素0.25 kg/株, 过磷酸钙0.15 kg/株。

1.3.2 稳果肥

在4~5月施下。红江橙树在谢花后至幼果期间养分需要量很大, 如养分供应不足容易引起落果, 在谢花时施速效氮肥, 稳果效果显著。施尿素0.46 kg/株, 过磷酸钙0.4 kg/株。

1.3.3 促梢壮果肥

在6~7月施下。龙州地区多在7~8月留晚夏梢或秋梢作为结果母枝, 此时又是红江橙果实速成膨大期, 果实对枝梢的抑制作用强。如果养分不足则梢少且弱, 甚至不能抽梢。因此必须在留晚夏梢或秋梢前15~20天施下速效肥, 既使果实健壮, 又促发结果母枝, 为翌年丰产打下基础。施尿素0.25 kg/株, 过磷酸钙0.25 kg/株, 氯化钾0.15 kg/株。

1.3.4 壮梢壮果肥

在8~10月施下。此时果实继续膨大, 晚夏梢或秋梢不断充实, 花芽进行分化。这一时期树体内营养分配是先供应果实, 然后输往腋芽供花芽分化, 如果养分不足, 供给腋芽养分少, 则花芽分化少, 造成翌年小年结果。可见这次施肥既保当年产量, 又争取下一年多花多果。施尿素0.25 kg/株, 过磷酸钙0.25 kg/株, 氯化钾0.1 kg/株。

1.3.5 采果前肥

在采果前20~30天施下。红江橙果实在成熟前仍继续增重, 采果后又进行花芽分化, 施采果前肥可增加产量, 减少落叶, 加速树势恢复, 促进花芽分化, 为翌年稳产丰产打下基础。施过磷酸钙0.5 kg/株, 氯化钾0.25 kg/株。

1.3.6 采果后肥

在采果后立即施下。目的是迅速恢复树势, 继续促进花芽分化, 充实结果母枝, 增强果树越冬能力, 促使果树翌年继续丰产。施优质有机肥200 kg/株, 过磷酸钙0.5 kg/株, 氯化钾0.25 kg/株。

1.4 适时适量供水

红江橙处在不同季节和生长阶段, 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不同, 一般在10~40 cm土层中, 冬季田间持水量以40%~50%为宜, 因为适当的干旱有利于花芽分化, 而其他生长期田间持水量以60%~80%为宜, 因为在生长期较湿润的土壤, 有利于根系活动, 增进养分的吸收和转化, 以供大量生长的需要。因此, 红江橙要认真抓好水分管理, 适时适量供水, 确保田间持水量符合果树生长的需要, 才能促进红江橙稳产丰产。该场在红江橙园水分管理上, 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坐果期 (4~6) 月, 此时广西龙州地区时晴时雨, 除注意排水防洪外, 如遇干旱适当淋水。果实膨大期 (7~9) 月, 此期果实速成膨大, 需水分较多, 又正是广西龙州地区高温干旱期, 注意及时淋水。果实成熟期 (10月至采收) , 此期是果实成熟期, 如过分干旱会影响产量和品质, 应及时适当淋水, 但水分不宜过多, 以免引起裂果, 影响产量。停止生长期 (采果后至翌年2月上旬) , 此期需水分较少, 但过分干旱会引起落叶, 应适当淋水。

2 注意保花保果

做好保花保果工作, 是克服红江橙大小年结果, 保持年年稳产丰产的有效措施, 尤其是小年树。

2.1 增强树势、控制夏梢

红江橙坐果率与树势及结果母枝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密切, 必须在头一年培养好健壮的树势, 保证结果母枝的数量和质量。

红江橙小年树由于挂果相对较少, 夏梢抽生较多, 而夏梢抽生往往引起落果, 因此必须控制夏梢抽生, 及时将其抹除。

盛花期每隔3~5天摇花1次。方法是用手摇动树枝, 震落花瓣和花丝。

2.2 加强根外施肥, 适当使用激素

在施好各次根内肥的前提下, 认真施好以下几个时期的根外肥。花前肥, 喷施2%过磷酸钙浸出液加0.5%尿素、2%硫酸钾, 提高开花着果率。开花期, 喷施0.1%硼沙加0.3%~0.4%尿素混合液, 使开花着果良好。谢花后, 喷施0.4%~0.5%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及50 mg/L赤霉素, 提高着果率。幼果膨大期, 喷施3%过磷酸钙浸出液加0.5%尿素及10 mg/L 2, 4-D, 促进果实增长。秋梢期至采果前, 喷施3%过磷酸钙浸出液加0.5%尿素、0.2%磷酸二氢钾, 促进果实健壮, 防止后期落果。

3 适当疏果

红江橙大年树结果过多, 消耗树体过大, 抑制新梢生长, 使树势衰退, 导致下一年结果少。因此, 必须疏去部分果实, 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趋于平衡, 才能克服果树大小年结果, 使红江橙保持年年稳产丰产。

疏果方法:以叶果比为标准, 红江橙叶果比以40~50∶1为宜。在挂果密的部位先摘去病虫果和畸形果, 其次摘去小果, 最后摘去隐蔽果, 使果树的叶果比符合标准。摘果时宜用手扭下果体, 留存萼片在果枝上, 并尽量保全叶片, 因带萼片的有叶果枝有利于枝条的发育充实, 易萌发新梢。就整株果树而言, 应多疏上部果, 让下部多挂果。这样能维持树势, 从而克服红江橙大小年结果, 保持年年稳产丰产。

4 科学修剪

要保证红江橙年年稳产丰产, 合理施肥和疏果很有必要, 但配合修剪效果更明显。因为修剪对树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起调节作用。通过修剪调节花量与预备枝, 使果实与枝梢保持平衡, 从而克服红江橙大小年结果, 保持年年稳产丰产。

4.1 大年树的修剪

大年树结果枝多, 开花多, 而营养枝少。因此大年树的修剪应以减少花量, 促发翌年结果母枝为主。删疏密弱、交叉、病虫的小枝和枝组, 但各部位均应保留枝梢, 避免形成光杆。缩剪衰弱枝组, 留剪口更新枝。短截夏、秋梢, 但保留二次梢的春段, 三次梢的夏段。促发新梢留作翌年结果母枝的, 应选直立向上生长、长度达10~15 cm的粗壮枝条。

4.2 小年树的修剪

小年树由于上一年结果多, 抽发的晚夏梢、秋梢少, 树势较弱, 因此在年初修剪时, 对上年抽发的晚夏、秋梢及内膛的弱春梢 (哪怕只有2片叶) 尽量保留, 主要疏删树冠外围的衰弱枝, 并短截树冠下部和内膛的枝组和结果后的夏、秋梢结果母枝, 注意留剪口更新枝。对当年大量抽发的晚夏梢、秋梢要适当疏删, 控制翌年结果母枝条数在合理的范围内。

4.3 稳产树的修剪

稳产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比较平衡, 应尽量保持其生势, 一般修剪量宜轻。及时缩剪或短截结果后的果枝、衰弱枝。尽量保留有叶结果枝, 并加以短截。一般稳产树抽发的夏、秋梢数量不多, 应予保留。

5 加强病虫害防治

为害红江橙的病虫害很多。主要病害有柑橘溃疡病、炭疽病、疮痂病、立枯病、脚腐病、黄龙病等。

主要虫害有柑橘红蛛痴、锈壁虱、介壳虫、凤蝶、蚜虫、潜叶蛾、天牛、吉丁虫、卷叶蛾、象鼻虫、木虱、粉虱、花蕾蛆、蚱蝉等。

病虫的严重为害, 会加重红江橙小年结果。如花蕾蛆为害花, 潜叶蛾为害叶, 红蛛痴、锈壁虱、炭疽病引起落叶, 脚腐病为害果树根颈, 天牛、吉丁虫蛀吃树干树皮, 都会削弱树势, 造成小年结果。尤其是黄龙病, 会致使柑桔树迅速死亡, 严重影响柑桔的稳产丰产。对红江橙病虫害的防治, 该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 加强病虫的观测, 有针对性地使用符合无公害要求、防治效果佳的农药, 几种农药交替使用, 严防病虫抗药性的产生, 最大限度地提高防治效果, 确保红江橙树不受病虫为害。特别是对黄龙病的防控, 该场高度重视, 每年秋冬季组织技术人员进行黄龙病普查, 彻底清除病株, 有针对性地防治柑桔木虱, 消灭黄龙病传播媒介, 把黄龙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从而保证红江橙稳产丰产。

该场2007年以来投产红江橙的生产实践证明, 贯彻落实以上的栽培管理措施, 便能克服红江橙大小年结果, 使红江橙年年大面积稳产丰产,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丰产稳产 篇9

松嫩平原中南部位于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脉及松辽分水岭之间, 是一片较平坦的区域, 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糖分的合成, 适合甜玉米等经济作物的生长。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 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土壤组成大部分为黑钙土, 有机质含量4%~8%, pH8.0~8.5, 质地适中, 结构良好。良好的气候环境和土壤结构搭配优良的耕作栽培技术, 将对该地区甜玉米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现结合松嫩平原中南部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气候条件, 从优良品种选择、地块选择、整地技术、播种质量、种植方式、田间管理和适时采收等方面阐述了该地区甜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生产技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该地区甜玉米种植的丰产稳产提供一定的技术理论支持。

1 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的甜玉米品种应从5方面考虑: (1) 品种生育期符合当地实际生产情况, 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生育期一般是从5月初至9月末, 应当选择适合在这个生育期生长的甜玉米品种; (2) 品种本身具有一定的高产潜能, 鲜穗产量一般应在12 500 kg·hm-2以上; (3) 选择果穗大小一致、整齐均匀、出籽率高、籽粒饱满和甜度适中的品种; (4) 所选品种应具有较好的抗逆性, 同时对当地多发的主要病虫害如丝黑穗病和玉米螟等具有一定的抗性; (5) 选择发芽率高、拱土能力强的品种。目前, 适合松嫩平原中南部地区种植的品种有:田玉8号, 田玉9号, 万甜1826等。

2 合理选择地块, 搭配优质整地技术

2.1 隔离

为防止甜玉米与普通玉米之间串粉, 影响果穗品质, 应对甜玉米种植区采取隔离措施。目前, 常规的隔离方式有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空间隔离要求甜玉米和其它玉米的种植区域距离在300 m以上, 如中间有树林等屏障隔开, 可适当缩减距离。时间隔离指通过品种生育期选择或错期播种等方法避免甜玉米与其它玉米品种花期相遇, 一般花期间隔时间应为20 d以上。

2.2 选择土壤

与常规玉米种子相比, 甜玉米种子普遍体积较小且籽粒不饱满, 拱土和出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 在选择地块时应优先选择土质疏松、肥力充足和光照适中的土壤进行种植。

2.3 搭配优质整地技术

为确保稳产, 提高产量, 秋季整地需精细, 并施入适量有机肥作为基肥。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科学合理的机械化整地技术, 在秋季使用大型农机设备进行灭茬、深松、起垄、施肥和镇压等措施, 减少土壤水分散失和保持土壤墒情。

3 适时播种, 提高播种质量

筛选形态完整、大小整齐均匀的种子, 播种前置于阳光下晒2~3 d, 增强种胚活性, 提高发芽率。对当地多发的甜玉米病虫害进行有针对性的种衣剂拌种。播种时地温应保持在10℃以上, 播深4~5 cm, 每穴2~3粒, 确保播种质量。伴随播种施入种肥, 施肥量为磷酸二铵150 kg·hm-2, 硫酸钾150 kg·hm-2, 尿素225 kg·hm-2。甜玉米收获期短, 储存和加工困难, 为防止大面积收获导致产品无法按时出售, 可选择错期播种和不同生育期品种相结合的播种方式, 提高经济效益。

4 合理密植

对甜玉米进行合理密植, 不仅不会降低产品品质, 而且可以提高产量, 增加经济效益。根据甜玉米的熟期、耐密性和土壤肥力等因素, 种植密度一般为4.5万~6.0万株·hm-2, 行距65 cm的土地, 株距24~30 cm。早熟品种可以适当密植, 晚熟品种应适当稀植。

5 田间管理

5.1 间苗和定苗

出苗后遵循“3叶间苗”和“5叶定苗”的原则, 及时补苗, 保证不缺苗断垄, 幼苗整齐一致。

5.2 除草和去分蘖

田间除草可采用克无踪水剂2.25~3.00 L·hm-2兑水450 L;喷头上要加装防护罩, 避开作物苗, 均匀喷施在杂草上。甜玉米普遍具有分蘖多的特性, 影响主果穗生长, 应及时将分蘖去除, 以保证水和土壤养分的合理高效利用。

5.3 追肥

追肥应采取化肥与生物有机肥结合施入。生物有机肥与化肥相比, 营养元素齐全, 能够改善土壤环境和作物根际微生物群, 提高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从而提升产品品质, 同时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随着世界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需求进一步提升。甜玉米作为可以直接进入消费者餐桌的蔬菜产品, 应当符合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标准, 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认可度。因此, 减少化肥的使用, 增加生物有机肥的用量在甜玉米的生产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追肥可采取分期的方式, 在甜玉米的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追肥, 结合中耕进行深施, 每次施入尿素100 kg·hm-2, 生物有机肥施用量视土壤肥力和气候环境而定。

5.4 病虫害防治

针对该地区多发的大小斑病和玉米螟等病虫害, 可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化学药剂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措施。喷施农药应符合国家农药使用标准, 不得使用高毒或高残留的农药。可采用赤眼蜂等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玉米螟的防治。

6 适时采收

对甜玉米的采收期应当严格控制。采收过早, 产量会降低, 灌浆不充分的籽粒不仅营养不丰富, 口感也会受到影响;采收过晚, 籽粒内蔗糖转化迅速, 表皮变硬, 严重影响商品的品质。通常, 适宜的采收期为授粉后20~28 d。采收时间应根据品种的特性、当地气候条件和产品用途来确定。

参考文献

[1]黄结龙.超甜玉米高产优质施肥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 (2) :165.

上一篇:下腹疼痛下一篇:专利信息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