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2024-05-03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精选十篇)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篇1

1洁净药物, 保证用量准确

原药材含有非药用部分, 如动物的皮、肉、骨、筋、角等残留的腐肉、恶血;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夹有泥沙、杂物。使用前进行清除杂物, 洗去泥沙、污垢, 筛去灰屑, 除去霉烂变质之品和非药用部位, 可使药物清洁纯净, 保证临床用药剂量准确, 达到患者用药有效。

2便于调剂和制剂

植物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果实类经炮制后加工成一定规格的饮片, 如切成片、丝、段、块等, 便于调剂时分配剂量和配方。矿物类、贝壳类、动物骨甲类如自然铜、磁石、代赭石、牡蛎、石决明、穿山甲等药物质地坚硬, 难于粉碎, 不便于调剂和制剂, 而且在短时间内也不易煎出有效治疗的成分[1], 因此必须经过特殊的炮制方法使其质地变脆变酥, 易于粉碎, 而且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3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不良反应

部分中药虽有较好的疗效, 但因其毒性或不良反应太大, 临床应用不完全, 则需要通过降低其毒性或不良反应。历代对有毒药物的炮制都非常重视, 各代都有较好的除毒方法, 如草乌有浸、漂、煮、蒸、加辅料等[3]。炮制方法, 以降低毒性, 如相思子、蓖麻子、商陆、萱草等可用加热炮制降低其毒性;柏子仁具宁心安神、润肠通便等作用。如果用于宁心安神, 就须通过去油制霜法炮制, 即消除了服后产生滑肠致泻的不良反应。汉代张仲景提出, 麻黄“生令人烦, 汗出不可止”。说明麻黄生用有“烦”和“出汗多”的不良反应, 用时“皆先煮数沸”, 则可降低其不良反应。

4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中医采用寒、热、温、凉及辛、酸、苦、咸来表达中药的性能。性和味如果偏盛的药物, 在临床应用时, 会给患者带来不利的一面。如太寒伤阳, 太热伤阴, 过酸损齿伤筋, 过苦伤胃耗液, 过甘生湿助满, 过辛损津耗气, 过咸助痰湿等。为了适应不同的病性和患者病情的需要, 一方面可通过配伍的方法, 另一方面可以用不同的炮制方法来转变或缓和药物偏盛的性和味。唐代孙思邈曾提到桂枝的应用, 在妇女怀孕的情况下, 为了防止“胎动”, 所以要熬 (即当时是炒) 后用。明代周罗彦曾说:枳壳“消食去积滞用麸炒, 不尔气刚, 恐伤元气也”。中药往往通过炒、麸炒、蜜炙等方法来缓和药性, 故有“甘能缓”, “炒以缓其药性”的说法[4]。如许多药物, 应根据临床观察, 发现生、熟有别, 如蒲黄生用活血化瘀, 炒用而能止血。如生甘草, 味甘, 性平, 能清热解毒;用蜜炙后, 性温, 能补中益气, 所以有“补汤宜熟用, 泻药不嫌生”之说。以上是说明通过炮制能改变药物的性能, 使临床应用各有所长。

5增加药物的疗效

中药通过适当的炮制, 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一方面是可以提高其溶出率, 并使溶出物易于吸收而增强疗效。明代《医宗粹言》写道:“决明子、萝卜子、芥子、苏子、韭子、青箱子、丹药用子者俱要炒过, 入煎方得味出”。这便是现代“逢子必炒”的根据和用意。因为种子被有硬壳, 炒后种皮破裂, 有效物质就便于煎出[2]。另一方面是药物之间相互配合起协同作用起到增强疗效的效果, 如款冬花和紫苑等化痰止咳作用的药物, 经蜜炙后其作用增强。再者, 炮制可以引药入经及改变作用部位从而提高疗效。如大黄石寒, 其性沉而不乳, 其作用是走而不守, 但如经用酒制后, 就能上行而清上焦热邪引起的牙痛、口舌生疮等, 即转降为升。如柴胡入经分散 (入心包、肝、胆、三焦) , 如果经用醋制后, 就可专入肝经, 让其专治肝脏疾病。

6矫味矫臭, 以利服用

动物类或其他具有腥气异味的药物, 往往不被病人所接受。为了便于服用, 常将此类药物采用相应的炮制方法来去掉其不良的气味。如用酒制乌梢蛇、用醋制乳香等都是为去掉其腥味和异味。

7有利于保存药效和贮藏

药物在加工炮制过程当中, 都经过干燥处理, 避免霉烂变质, 有利于贮存。如有些昆虫类、动物类药物经过加热处理, 如蒸、炒可杀虫卵, 防止孵化, 亦为便于贮存。植物的种子类经过加热处理, 能终止种子萌发, 而便于保存不易变质。对含有甙类的物质经加热处理, 可破坏酶的活性, 避免有效成分被酶解损失。

8体会

由上可知, 中药必须通过炮制, 才能达到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调整药性, 增利除弊, 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 灵活性用药的要求。所以炮制是中医运用中药的一大特色, 充分意识到保证炮制饮片质量的重要性, 进一步保持并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 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叶定江, 张世臣.中药炮制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25.

[2]龙致贤.中药疗效学概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1, 23-25.

[3]王弘志.中药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86, 91.

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篇2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它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又称炮炙、修事或修治。对中药临床疗效影响十分密切。如宋代《太平圣惠方》就有“炮制失其体性,筛罗粗恶,分剂差殊,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必须殷勤注意。”说的就是中药炮制与疗效的关系。如果炮制不合法度,就会失去固有的性能,对临床治疗而言是有名无实,达不到治病的作用。这就说明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粗略简述几大类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影响。

1 净制与临床疗效

由于药材在采收过程中难免混有杂质和非药用部位,有的药材各个部位的作用不同,如果不加以净制,一并入药,势必影响疗效,甚至造成医疗事故。如麻黄茎具有发汗作用,而麻黄根却有止汗作用,在炮制中必须根茎分开,区别入药, 否则疗效就会适得其反。还有些药材必须剔除非药用部分,如巴戟天、远志、牡丹皮等必须抽取净木芯,如果不加以净制,会造成疗效降低或完全没有疗效。

2 切制对疗效影响

部分中药材体积比较大,无法直接调剂,更不能保证煎出效果,必须按照药材的质地不同,采取“质坚宜薸”、“质松宜厚”的原则进行切割,以利于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并避免药材细粉在煎煮过程中出现糊化、粘锅等现象,显示出饮片“细而不粉”的特色。饮片切制是提高煎药质量,保证中药临床疗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中药饮片切制是为了提高煎药质量,在炮制前进行润泡软化操作,以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其中软润方法、处理的时间及吸水量控制至关重要。有些药材不宜在水中浸泡,需要采取其他方法软润;有些药材浸泡的时间不宜过长,吸水量不宜过大,以控制药材有效成分的流失。另外药材在切制过程中要厚度均匀,以免煎煮过程中出现易溶和难溶、先溶和后溶的问题,浸出物将会取气失味或者取味失气,达不到气味相得的要求;例如黄芩在切制饮片前采用蒸汽软化或者煮沸十分钟,而不宜采用冷水浸泡软化;又如槟榔经水浸泡后切片,西醚类生物碱损失较大,可以采用蒸汽焖润法或者蒸汽软化后切片,可以大幅度降低槟榔碱损失。

3 加熱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锻制、煮制应用较广泛。中药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偏性,破坏酶而保存苷类成分,并有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启脾醒胃的作用;种子和细小果实类炒制后不仅有焦香气,而且质地疏松有利于溶媒渗入药物内部,提高煎成效果;苦寒药物炒制后苦寒性缓和,可以免伤脾阳,温燥通经,还可以缓和烈性;有异味的药物炒制后可以矫嗅矫味,利于服用。锻制一般用于处理矿物、动物甲克及化石类药物,锻制后药物质地酥脆,利于煎煮和粉碎,例如自然铜磁石锻制后可以提高煎成效果。

4 辅料对疗效的影响

辅料会在性味、归经、功效、作用趋向和毒副作用等方面起作用,与主药材发挥协同和调节作用,使固有性能有所损益,降低和消除毒副作用,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药材的疗效;辅料的选择、炮制温度和时间是关键。

5 其他制法对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尚有发芽、发酵、制霜、水飞等方法,不仅可以直接制备新药,产生新的药理活性,满足临床用药需要;还可以降低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如巴豆制霜,可以缓和其下泄的作用。

重视中药炮制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篇3

1中药炮制的必要性

中药中含有各种生物碱、甙类、挥发油、鞣质, 有机酸, 油质、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物等成分, 临床上起着各处不同的作用, 在加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祖国医学临床疗效高低, 除了诊断, 给药方面准确外,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中药的加工炮制。

对含有水溶性生物碱的药材在浸泡切片过程中能溶于水而受损失, 故尽量缩短与水接触时间, 应采取少泡多润的方法, 象槟榔中的槟榔碱, 苦参中的苦参碱都能溶于冷水, 应尽量缩短水中浸泡的时间, 如将槟榔直接砸成粗粒状应用于临床疗效更佳, 苦参用水润法较好, 为了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或不良反应, 象草乌中剧毒的乌头碱经水高温处理水解成毒性小的乌头原碱可供内服, 半夏、白附子经复制后降低对咽部、胃肠部黏膜的刺激, 增强了燥湿化痰止呕的作用, 象元胡醋制, 止痛效果好, 因元胡含有延胡索甲素、乙素、丑素均有止痛作用, 以延胡过乙素的作用最强, 但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经醋炙后, 元胡中的生物碱与醋结合生成溶于水的醋酸相加, 而煎出有效成分87%以上, 增强止痛作用, 炮制可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和趋向, 以大黄、首乌同属蓼科植, 含有蒽醌衍生物、脂肪等。首乌生用有类似大黄之泻下作用, 但经酒蒸制后, 可产生鞣质泻下作用消失, 而增强了补肝肾、养血、乌发之功。

临床上根据不同的需要, 以突出某方面的临床作用, 如对大黄采取多种方法炮制, 生用气味重浊, 走而不守, 直达下焦, 泻下作用峻烈, 易伤胃气、酒炙后, 泻下作用缓和, 能减轻腹痛等作用, 增强了活血祛瘀的功效, 炒炭后泻作用极弱并有止血作用, 用于大肠有积滞的大便下血, 老幼虚人须经多次蒸晒后应用为宜。动物骨骼、贝壳、矿物类药物, 经高温300℃~700℃煅烧或煅淬, 改变了原有的性状使质地变得疏松, 有利于粉碎和有效成分的煎出为临床服务, 如珍珠母含碳酸钙量为81.4%, 煅酥品为95.84%, 煅透品为97.99。煅酥品水煎出物的含量较生品增加一倍, 赭石在650℃煅红醋淬其氧化亚铁含量为3.22%, 比生品含量1.32%高近3倍, 另据报道赭石生品水煎液中测不出亚铁盐, 但在pH为3时煎煮3 h后亚铁离子最高, 说明煅红醋淬后疗效的可靠性, 还有实验证明, 煅赭石生品中的Mn、Fe、 Ca、 Mg 、Si等成分溶出量都较大增加, 其中Ca的溶出量比生品增加30倍, 而且煅赭石中砷的含量大大减少, 从而使药物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药材在煅后可改变理化性质, 如花蕊石含量大量钙、镁的碳酸盐, 酸盐经烯烧后, 生成氧化钙、氧化镁产二氧化碳, 内服后经过胃酸作用, 生成部分可溶性钙盐, 能增加血液中钙离子的浓度, 使血管致密, 减少血液渗出, 这就是石蕊石煅烧后不伤脾胃, 止血作用增强的原因。炉甘石烯后氧化锌含量高约13.3%~29.5%, 从而外用增加了消炎收涩作用。药品煅炙后失去结晶水, 得枯巩, 具有收敛、燥湿解毒祛痰之功。地榆炒炭后, 其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 部分不溶于水的草酸钙晶体在高温条件下, 释放出能促进血液凝固的可溶性钙离子, 淀粉粒、导管、韧皮纤维和木栓细胞部分碳化, 说明炒碳后产生一定数量的炭素, 炭素具有吸附、收敛使用, 故炒地榆炭比生用止血效果良好。

2改变或缓和药性、扩大和增强疗效

中医采用寒、热、温、凉及辛、甘、酸、苦、咸来表达中药的性能。炮制可改变药物寒热之性, 如生地黄性味甘寒, 能凉血止血, 经蒸制后为熟地黄, 性味甘温、能滋阴补血;如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增强, 蜜炙后辛散作用缓和, 止咳平喘作用增强;如大黄苦寒, 其性沉而不浮, 其作用走而不守, 酒制后能引药上行, 能在上焦产生清降热邪的作用;如款冬花、紫菀等止咳药经密炙后, 增强了润肺止咳。

3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不良反应

有的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 但因毒性或不良反应太大, 临床应用不安全, 则需通过炮制降低其毒性或不良反应。如半夏辛温有毒, 生用有毒刺激咽喉, 炮制后则减低毒性并缓和药性;如草乌有用浸、漂、蒸、煮、加辅料等炮制方法, 可以降低毒性;如汉代张仲景提出, 麻黄“生含人烦、汗出不止耳。”说明麻黄生用有“烦”和“出汗多”的不良反应, 用时“皆先煮数沸”, 则可降低其不良反应。正如《修事指南》所载:“煅者去坚性;煨者去燥性;炙者取中和之性;炒者取芳香之性;浸者去燥烈之性;蒸者取味足。”

4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动物类或其他有特异不快臭味的药物, 往往为患者所厌恶, 难以口服或服后出现恶心, 呕吐、心烦等不良反应。如酒制乌梢蛇、紫河车, 具有矫腥臭的作用;乳香、没药气味浓烈、极易引起呕吐, 若醋炙不但矫正气味, 缓和刺激性, 且增强活血止痛, 收敛生肌作用。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篇4

【摘要】中药调配临方炮制是为适应中医的临床辩证和施治用药等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传统制药技术,它是中药临床疗效与质量的重要保证。中药临方炮制发展,对于提高中医学真挚水平以及提升中药疗效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现对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对临床治疗效果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中药调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策略提出相关见解。

【关键词】中药调配;炮制;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65-01

中药临方炮制是指依据中医处方所记载,根据各中药本身药性将其调配并炮制成适用于临床患者服用饮品的过程。其炮制方法,在中医临床诊治中具有临时调配特点,可随患者病情变化对症下药后临时改变性能,使之适用于对应病情治疗,尤其在炮制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清洁药物内杂质,同时又可以改变中药形状和提高功效,提供有效保存中药的有利条件[1]。因此中药调配临方炮制在临床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中药调配影响疗效

中医对症下药中最讲究的就是“中药剂量”与临床疗效的重要联系。中药处方可根据各中药药性不同以及患者病情变化合理调配剂量,随时改变其处方功能以及主治病情,因此其随时变换的可能性较大。由于中药剂量调配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其临床治疗效果,因而需严格执行中药调配规范。据相关资料显示,中药调配中处方剂量的改变对临床疗效有较大影响:

(一)同味药剂量不同,作用不同

中药调配中,同一味药,其剂量不同,发挥的功能也相应有一定区别。例如肉桂,使用少量时容易引起上火,因此不宜多用,但是若采用大剂量的炮制烹煮,却能发挥其祛寒、止痛以及补肾等功效。而红花,古时常作为女子美容养颜的最佳用药,但是只能少量服用,加大剂量则很容易导致破血[2]。由此可知,同味药不同量,应须合理使用才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二)单味药剂量不同,影响整体药效

中医处方中,各项中药剂量均须明确标注,随之依据处方炮制,因此各单味药量合理,才能确保其整体疗效。通常,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变化,各中药处方中单味药剂量都会随之改变,从而改变整体中药调配属性,以适用于主治病情治疗。古代中医世家张仲景,其调配的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正是因其所用药量不同,致使其所对应的病症、处方名称等都各不相同,因而发挥的药效也不相同。

(三)中药用量不同,发挥疗效不同

由于各中药药性不同,因此其用量不当,会为整体治疗效果带来重要影响。中药调配需谨慎,因其所对应病症、药性各不相同,各中药联用疗效也因此不同。由于各中药调配中存在些许毒性中药,若没有严格按规定调配可能会引发中毒情况,例如马钱子,其用量不足,疗效就不明显,一旦过量则极易导致中毒,因此对此类中药调配需严格规范,避免发生较大危险。

二、中物质量影响疗效

药物质量决定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中药饮品因其使用的种类繁多、成分较复杂,因此在采收、加工和贮存中,因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受潮、发霉以及变质等现象,甚至有受利益驱使而将伪劣药物混杂进完好药品中,从而导致中医治疗中药物质量下降和临床疗效不明显,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3]。因此,药房调剂工作人员应严格把关,坚决杜绝不合理举动发生,保证药物质量完好,进而为临床疗效和患者用药安全提供良好保障。

三、中药处方影响疗效

中药调配是根据患者病情对症下药,但是其通过中药处方向下传达治疗用药,因此在临方炮制时需严格按处方炮制,才能有效发挥其临床疗效。中药处方内容通常注明药物剂量外,还包含处方脚注,一般标注在处方右上角或右下角,其内容包括中药的炮制、煎法以及服用事项等,详细指示患者如何对中药进行炮制和服用。常见的脚注术语有先煎、包煎、打碎、炒制以及冲服等,按具体要求处理才能确保中药饮品的最佳疗效[4]。对于未添加脚注的中药处方,如有特殊用药仍需根据炮制规范进行合理处置,例如动物角类药物则需另包先煎,减少中药饮品的煎服难度;例如各种乌头等含碱量高,容易引发中毒,因此需采用先煎以降低含碱量;同样的,对于像薄荷叶一类易煎服中药,煎服不宜过久以免破坏其药性。因此,中药处方对其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四、炮制方法影响疗效

中药的临方炮制,其目的在于通过合理适当炮制,在炮制过程中将各中药药性很好的融合,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并形成易服用中药饮品供患者使用,同时通过炮制降低各中药可能引发的副作用以及毒性。然而不同的炮制方法,其所带来的功效也各有不同,例如将元胡索醋制,利用其成分中的生物碱与醋酸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然后通过煎熬将其溶出,能有效提高其止痛作用;土炒后的白术,则可以作为补脾止泻的有效良方;生甘草性味甘偏凉,可用于泻火解毒;炙甘草药性偏温,可作保暖祛寒之用[5]。中药调配时,应谨记严格依据治疗意图调配,据病理合理炮制,切不可混用以及代用影响临床疗效。此外,中医还讲究“逢子必捣,逢子必炒”原则,指的是将不宜捣碎的药材,例如莲子、大枣以及豆蔻等,在调配时采取临时捣碎,保证其快速炮制。

五、总结

中药调配工作的完成质量对中药临床疗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药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临床疗效发挥,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因此需指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中药质量的完好的临床疗效;加强调剂人员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理解,提高其自身服务态度,使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工作效率。而临方炮制作为我国传统制药技术之一,从古至今都极受各中医世家重视,尤其可见,其在中医学中,对中药药性,功效的发挥有着重大影响,其合理的炮制方法可有效提取各中药药性和功效,并极易对其进行保存和调配,在中医学发展中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和流传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春燕.炮制对中药性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7):103-104.

[2]王桂芝.浅谈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J].医学美学美容,2013(7):202.

[3]郭桂明,王宏蕾,范峥.试论如何开展中药煎服和临方炮制相关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J].中国药师,2015,18(9):1526-1528.

[4]卢泓.中药炮制对临床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2):22-23.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篇5

关键词:中药炮制,中药饮片,临床疗效,化学成分

在人们对药物关注其安全、合理、有效的今天, 中药饮片作为中药汤剂中和中成药制备的最基本的使用单元, 其质量优劣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1]。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有多种, 从产出到炮制到贮藏均会多饮片质量产生影响。其中, 中药炮制作为传统的制药技术对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最为直接[2]。同时, 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 含有生物碱、苷类、挥发油、鞣质、有机酸类等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理化性质[3], 因此, 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及临床疗效均具有广泛的影响。我院自2012年3月开始对经炮制后的中药饮片应用于临床进行跟踪调查, 以观察炮制后对中药饮片有效成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9月服用经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的同一类中药饮片患者90例, 按照中药饮片炮制前筛选方式的不同, 分为水处理前分档组、炮制前分档组、水处理及炮制前分档组, 每组30例, 水处理前分档组中男19例, 女11例, 年龄21~72岁, 平均年龄 (56.0±15.7) 岁;炮制前分档组中男20例, 女10例, 年龄22~73岁, 平均年龄 (57.0±15.4) 岁;水处理及炮制前分档组中男20例, 女性10例, 年龄22~74岁, 平均年龄 (57.3±15.9) 岁。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 (P>0.05) , 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炮制方法

1.2.1 水处理前分档组:

中药经过合理分档, 少泡多润, 同时根据季节及药量进行微调, 挑选过程汇总采用指掐法、穿刺法、手捏法对不合格的饮片进行剔除, 后按照常规的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进行炮制。

1.2.2 炮制前分档组:

经过简单的水处理后, 进行仔细的炮制前分档, 在炮制过程中使中药饮片受热均匀, 保存药物的有效成分。

1.2.3 水处理及炮制前分档组:

按照以上两组中药饮片的炮制, 每一个环节均经过严格的筛选及处理, 以达到最合格的中药饮片。三组的炮制品饮片用水浸泡30min后, 采用武火煎煮, 煮沸后采用文火继续加热30min, 将第一次药液过滤至指定容器中, 后加水进行第二次的煎煮, 重复上述操作3次, 将3次滤液进行合并后文火浓缩至300ml, 供各组患者饮用, 2次/d, 30d为1个疗程, 连续服用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4]

(1) 好转:患者服用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无不良反应及毒性反应病例; (2) 轻度好转:患者服药后相应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 无毒副反应; (3) 缓解:患者服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多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少数病情加重和毒副反应; (4) 无效:患者服药后症状无改善或有加重迹象, 均出现不良反应, 少数毒副反应。总有效率= (好转+轻度好转+缓解) ×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学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水处理及炮制前分档组、炮制前分档组、水处理前分档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0.00%、76.67%, 前者与后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 , 水处理分档组与炮制分档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比较结果见表1。

3 讨论

作为大多数来源于自然界的中药, 在作为临床用药过程中必须经过炮制后才会应用[5]。炮制是中药临床用药的特点, 是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炮制是否得法, 火候是否得当, 是饮片质量的最为基本保证,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药材炮制通则”分类方法, 炮制可以分为净制、切制和炮制。主要通过准确的把握炮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对饮片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炮制, 以达到提高中药药效、降低毒副作用, 便于调剂制剂, 利于服用的目的[6]。因此历史条件以及科学水平的限制, 对中药材的炮制原理、理论、工艺以及质量标准等多采用的是经验性用药, 因此, 目前对中药炮制应统一拟定各种中药的最佳炮制工艺, 制定合理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保证中药材的临床质量, 提高临床的疗效。

注:水处理及炮制前分档组与炮制前分档组比较, *P<0.05;与水处理前分档组比较, #P<0.05。

中药的炮制方式多种多样, 蒸、炒、炙、煅等加热处理, 浸、泡等各种水制操作[7], 因此在加工炮制过程中主要是以达到药物的内在药物成分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及发挥最大的临床治疗效果, 产生质或量的改变, 炮制过程与中药的成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由此可知, 中药饮片炮制后直接对药物在临床疗效中的发挥起到影响, 但作用不仅仅受炮制方法的影响, 还与辅料的成分具有一定的关系。中药饮片在炮制前应该严谨水处理前分档, 炮制处理前分档, 将中药饮片中不符合标准的饮片剔除, 炮制中掌握炮制的力度, 使饮片炮制均匀, 保持中药的有效成分。研究结果同时表明, 在经过水处理前分档及炮制前分档的中药饮片的临床有效率较单一采取水处理及炮制处理的中药饮片要高 (P<0.05) 。

总之, 对中药饮片的恰当炮制是增强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 在实践过程中应该不断继承和发展, 严格把握每一个炮制环节, 在炮制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 使中药炮制方法更加有效地应用于中药饮片的临床需求。

参考文献

[1]毛淑杰, 李先端.研究中药炮制辅料药用标准的重要意义[J].中国处方药, 2009, 1 (6) :77-78.

[2]朱悦, 丁安伟.炮制对中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4.

[3]孙继华.浅析中药炮制对其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7) :701-703.

[4]路国红, 李艳红.中药炮制增效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12 (1) :212-213.

[5]赵志欣, 郅景梅.浅谈炮制对中药成分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3 (16) :14-15.

[6]陈雪林, 李向东.炮制对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 2010, 2 (18) :104.

中药炮制对临床效果的影响 篇6

1 确保中药的效果

中药炮制的初始步骤是清洗和切制。当中药采集后, 中药中会混有杂草、泥沙或变质部分, 通过对中药进行清洗, 可有效去除, 以免影响效果。在清洗后对中药进行切制成标准规格的饮片, 既有利于饮片的保存、制剂和药房调配, 又可在煎煮时保证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溶出, 保证中药的效果, 如矿物药磁石、自然铜、炉甘石等, 质地坚硬, 直接煎煮其有效成分析出较少, 而通过明煅、煅淬、煅后水飞等方法炮制后, 其成分即容易煎出。同一种中药不同部分的功效不尽相同, 若在切制过程中未能将各部分分离, 则会影响中药效果, 如山茱萸, 其果肉的功效是涩精止遗, 而果核的作用则与之相反[2], 若两部分未能有效切离, 混合使用, 可明显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再者, 如黄柏, 为皮部入药, 但其栓皮部分无作用, 若在切制中未能分离, 则会影响皮部有效部分的比例, 降低该药物的作用。因此, 对同一中药的各个部分进行有效切制, 可确保中药的效果。

2 增强中药的效果

2.1 改变药性, 提高疗效

经过适当的炮制, 如加热、添加辅料、炭化等, 可改变中药的药性, 提高临床效果。如健胃消食中药, 麦芽、谷芽、山楂、神曲等, 通过加热、炒制后, 会出现焦香味, 既可增强健脾消食的功效, 又可启脾开胃, 提高治疗效果。某些矿物药经过煅制后, 可增强其原有效果, 如白矾、龙骨、牡蛎等, 炮制后收敛固涩的作用明显提高。蜂蜜、醋、酒等既可直接作为中药使用, 同时又可作为中药辅料对其他中药进行加工炮制, 进而增强药物的效果。如黄芪、麻黄、紫苑等中药经过蜜制后, 其原有的补气健脾、止咳平喘的作用明显提高;辛热类药物经过酒制后, 其辛散、祛寒作用亦明显增加。炭化也是中药炮制的方法之一, 如艾叶、地榆等中药, 经过炭化后制成艾叶炭、地榆炭, 其止血作用得以明显增强[3]。

2.2 引药入经, 增强疗效

中医学认为, 每味中药都可归于一个或多个经属, 其对非归经属的作用较小甚至不发挥治疗作用。因此, 对中药进行适当的炮制, 改变其归经, 或引药入经, 可促进中药有效成分集中于某经而明显增强中药的效果[4]。如酸入肝, 将中药进行醋制后, 可使药物直入肝经, 治疗肝经疾病, 临床常用醋制药物包括延胡索、陈皮、青皮、柴胡等;而咸入肾, 将杜仲、知母、益智仁等药物经过盐制后, 可直达肾经, 发挥温补肾阳、滋补肾阴、清虚火、固肾精的作用;而甘入脾, 黄芪、甘草等蜜制后, 治疗脾经疾病的效果增强。

3 降低中药的毒性

3.1 祛除有毒成分, 降低毒性

中药毒性是指中药的偏性, 可分为大毒、小毒和无毒。大毒即是在正常剂量时亦可造成人体的伤害, 若此类药物未经过加工炮制而生用, 极易引起毒性反应。如川乌头、草乌头、附子、半夏等, 均有大毒, 其毒性成分主要是乌头碱, 在炮制过程中, 应先给予长时间的浸泡, 再予一定时间的煎煮后, 可明显降低其毒性, 增加用药的安全性。再如马钱子, 大毒药;将马钱子油炸或经砂炒制后, 可有效破坏其有毒成分番木鳖碱, 消除毒性, 留其治疗的作用。

3.2 缓和药性, 降低毒性

中药药性有寒热温凉之分, 其中温凉药物药性较为缓和, 而寒热药物药性峻烈, 在临床中过度使用寒性或热性药物, 其药性易导致人体正气的损伤。然合理炮制, 缓和其峻烈之性, 可降低毒性, 增加药物的安全性。如大黄, 临床中使用极为广泛, 味苦性寒, 生用时泻下力极强, 为峻烈之药, 过用易伤正气, 通过将其酒制后, 可减弱其泻下之力, 避免伤正。

4 结束语

中药炮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且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 如清代医家徐大椿有言:“药物之性均有其偏, 偏甚者其害亦大, 故用时需去其害, 则依法进行炮制之, 去其药性之偏, 增进药力。”可见, 合理的炮制方法对中药的药性、功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可有效清除中药中混有的杂质、泥沙和变性成分, 保证中药的清洁干净, 便于保存、调配, 既有利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被充分煎取, 并引药入经, 提高临床效果, 又可有效祛除中药中的有毒成分, 缓和峻烈药物的药性, 降低毒性, 增加中药的安全性, 使得中药能够更好地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

摘要:中药炮制是中药在临床应用前的重要过程。合理的炮制, 可清除中药中混有的杂质、泥沙和变性成分, 便于中药的保存、调配, 且利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被充分煎取, 引药入经, 提高临床效果;亦可祛除有毒成分, 缓和药性, 降低毒性, 增加中药的安全性, 使中药能更好地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

关键词:炮制,中药,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慕华.浅析炮制方法对中药药效的影响[J].求医问药, 2013, 11 (11) :156-156.

[2]李梅, 万红.浅谈中药加工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10 (9) :64-65.

[3]刘雪玲.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1 (24) :173-174.

中药水蛭的炮制研究和临床应用 篇7

1 历史沿革

水蛭的炮制方法始于《伤寒论》, 历代医药文献记载较多, 分有净制、切制、加辅料和不加辅料制几大类、十几种炮制方法, 发展至今以滑石粉烫为主[1]。

《中国药典》2005年版 (一部) 收载有水蛭 (洗净, 切断, 干燥) 和烫水蛭 (取净水蛭段, 照烫法用滑石粉烫至微鼓起) 两个品种。不同炮制方法对水蛭的有效成分的破坏也不相同, 因此药效和临床应用也有差异。

2 炮制方法

水蛭的近代炮制多是继承前人的净制、切制和清炒法、滑石粉烫法等炮制方法, 其目的主要在矫臭矫味和利于服用、粉碎。而现代研究认为水蛭中主要有效成分是水蛭素, 其受热易被破坏, 因此活血化瘀时建议用生品[2]。但水蛭中起治疗作用的不仅仅是水蛭素, 因此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水蛭各种炮制方法的科学性, 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水蛭提供有效依据。

2.1 净制

水蛭生品洗净杂质后晒干, 应用超微粉碎技术粉碎为细粉, 可以减少其腥味, 利于服用, 也有利于水蛭药效的发挥[3]。此外有学者以生水蛭晒干后与翻炒适度的糯米以1∶3的比例混合, 速冻粉碎成粉, 可直接服用或装胶囊服用, 可去除其腥味, 缓和其药性, 利于人体吸收, 减少副作用[4]。

2.2 滑石粉制

用滑石粉置锅内, 武火炒热后, 加入水蛭段, 不断翻动, 烫至微鼓起时取出, 筛去滑石粉, 放凉。此法是临床应用最多的炮制方法, 可提高炮制品中氨基酸的含量。

2.3 米制

取水蛭和米倒入烧热的锅中, 用文火加热, 炒至米呈黄色时, 取出, 晾凉, 筛去米。

2.4 酒制

取水蛭, 用清水洗净杂质, 泡约1 h捞出, 晒干, 用黄酒浸拌匀, 放入锅内, 用文火煮透至酒吸尽, 取出稍晾, 切段, 晒干, 入库即得。

2.5 其他制法

还有焙制、油制、烫制、醋制、石灰制、蜜制等, 多用相应材料以烫、炒等方法将水蛭加热干燥, 炮制后利于水蛭服用和保存, 且在功效方面也有相应的增强。

3 炮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水蛭起药理作用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水蛭素, 肝素, 酶和酶抑制剂, 氨基酸, 蛋白质等。传统炮制方法便于水蛭保存和服用, 而随着医疗技术发展, 现代工艺要求尽可能保存水蛭的药效。

丰素娟等[5]测定生水蛭与经清炒、砂炒、滑石粉炒的水蛭的氨基酸总量变化, 结果显示:氨基酸总量分别为生品24.88%、清炒品8.65%、砂炒品5.18%;而滑石粉炒水蛭的氨基酸总量则高于生品, 为66.68%;必需氨基酸总量清炒品、砂炒品也低于生品, 而滑石粉炒则高于生品, 认为中国药典所载水蛭用滑石粉炒法对氨基酸总量的溶出是有利的。文献[6]的报道称烫水蛭在抗炎、调整高脂血症动物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亚组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4 临床应用

水蛭味咸苦入血分, 主要用于血液瘀滞造成的各种疾病, 因此临床研究一般关注其破血逐瘀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水蛭破血逐瘀的主要成分是水蛭素, 水蛭素是一种抗凝血物质, 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而抗血栓, 其抗血栓、抗凝血功能广泛而强大, 可用于临床各种缺血性、血栓性疾病。

4.1 治疗妇科疾病如痛经、闭经、盆腔炎性肿块、产后瘀血不下而腹痛等

水蛭在《神农本草经》记载, 主逐恶血、瘀血、月闭、无子, 是治疗妇科血滞经闭的要药。癥瘕积聚之病以腹部有胀痛的结块为主要临床表现, 为现代医学中各种妇科良性肿瘤, 例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其多因气滞血瘀而发病, 气聚为癥, 血结为瘕, 故水蛭对此有着良好的效果, 可配伍当归、莪术、人参等, 如化癥回生丹。

4.2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肺源性心脏病

水蛭素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方面较肝素更有优势, 其不可被肝素酶灭活、不与血浆蛋白结合, 对已经与血栓结合的凝血酶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比肝素具有更好的抗血栓作用。水蛭素不减少血小板数目、无明显肝毒性, 可应用于有血小板减少症和肝功能不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由于水蛭素在受热后易破坏, 因此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应使用净制的炮制方法。

4.3 治疗血管栓塞性疾病, 如静脉炎、闭塞性脉管炎、栓塞性动脉炎等

水蛭中有效成分水蛭素及其他起到活血化瘀作用的成分可抑制凝血酶产生, 阻止血小板黏附, 用来预防静脉血栓有良好的效果, 可与赤芍、丹参等药物配伍。水蛭具有改变血液动力学作用, 单味应具有明显改善因肾缺血造成的肾功能不全的效果。

4.4 治疗脑血管疾病

水蛭可用来治疗颅脑创伤、脑血栓后遗症等, 其可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 延缓其对周围脑组织的占位压迫及炎症改变, 预防脑疝发生, 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可单用净制水蛭装胶囊服用, 也可配伍半夏、钩藤等。

4.5 治疗骨伤疾病

对于跌打损伤, 水蛭可逐瘀消肿, 酒制水蛭具有更好的针对性疗效, 常配伍麝香、大黄、牵牛、苏木、血竭等, 如夺命散。水蛭还可用来治疗瘢痕挛缩、滑膜炎、陈旧性骨折、软骨炎、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等骨伤疾病, 常以赤芍、熟地、伸筋草等增强其功效。

4.6 其他作用

水蛭素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配伍三棱、莪术、黄芪等可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总之, 水蛭的炮制不仅为了去除异味和便于保存, 也应该注重提高药效。现代炮制方法减少了对水蛭有效化学成分的破坏, 应加以推广和应用。水蛭的临床应用范围较广, 主要是其活血化瘀作用相关的抗凝、抗血栓、改变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因此, 中药水蛭的化学成分、炮制方法对活性成分及临床用药的影响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刘斌.水蛭炮制历史沿革研究[J].时珍国药研究, 1994, 3 (5) :23-24.

[2]孙爱国.水蛭的炮制与临床应用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 (9) :72.

[3]吕文海, 王琦, 冯宝麟.水蛭古今药用炮制研究[J].中药材, 1994, 17 (2) :28.

[4]陈生平.浅析水蛭的炮制新法[J].陕西中医, 2007, 28 (3) :351-352.

[5]丰素娟, 夏俐俐.水蛭炮制初探[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0, 24 (2) :75.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92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 男51例, 女41例, 年龄47岁~65岁, 平均年龄 (56.4±3.75) 岁。按其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炮制组, 2组各46例患者。2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 [1]和《内科疾病诊断标准》[2]中的诊断、入选、评价为标准, 且以前均未曾施用任何中药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

有过敏史、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年龄大于65岁者;中途停止治疗者。

1.4 方法

对照组和炮制组均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 再辅以由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三拗汤为主方的中药, 以达通阳宽胸、宣肺祛痰之功。处方:全瓜蒌、法半夏、薤白、苦仁、陈皮各15 g, 甘草6 g, 麻黄10 g, 茯苓30 g, 另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加减。除法半夏, 对照组均采用未经炮制加工的普通切片的中药饮片;炮制组:所有中药饮片均采用特殊炮制法加工后的中药饮片。炮制组各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瓜蒌采用麸炒法, 炒至金黄;半夏则以甘草、石灰加工成法半夏;陈皮先经润湿再蒸、焖, 最后干燥;麻黄、甘草采用蜜炙法;苦杏仁通过燀法至种皮微膨再浸泡, 再搓开种皮、种仁后, 干燥捣碎;茯苓则以发汗法炮制。另外, 对于炮制组个别患者需要增加其他中药饮片时, 也需要进行炮制处理, 如黄芪采用蜜炙法、莱菔子、葶苈子、苏子等均用文火清炒至种皮爆裂为佳。2组疗程均为1周。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患者经1周时间治疗后, 总有效率差异明显, 具统计学意义。见表1。另外,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明显差异 (χ2=8.635, P<0.05) , 其中对照组8例出现轻度恶心, 7例出现轻至中度腹泻, 2例出现小便量增多,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而炮制组仅出现4例轻微腹泻, 发生率8.7%。

3 讨论

中医用药,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中, 通过不断实践与认知, 逐渐积累并加以丰富的医药知识及经验的总结, 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许多中药材在制成剂型或应用之前, 都必须要进行不同加工处理,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炮制[3,4], 其也是中华医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张仲景认为:中药须经烧、炼、炙、炮, 或去皮留根、或去根留茎等手段处理之后, 方可入药。传统上中药炮制的方法、手段很多, 如蒸、炒、炙、煮、烧、水浸等, 由于不同的炮制方法均会极大地影响到中药饮片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 而改变了其原有的基本属性、作用特点、部位等, 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防治疾病的作用, 并将某些毒副反应降至最低, 以适应不同的医疗要求, 从而确保用药效果及用药安全[5,6]。因此, 中药炮制的目的也是多方面的, 通常来讲, 一种炮制方法或是对一种药物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其治疗结果也不尽相同。

中药的四气五味是其基本性能之一, 而中药的性、味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不同性、味的中药相互配伍, 造就了不同药物作用的差异, 从而达到了有机地调整药物治疗的最终目的。中成药制备与炮制的关系:首先, 确保中药的实际用量。目的是使中成药各药之间的比例更加准确, 通常这也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净制, 如五味子去枝梗、山茱萸去核等。其次, 确保中药的疗效。为了有效提高中成药的疗效, 则必须调整其药性, 使之充分发挥出来。如首乌有生、熟之别, 生首乌苦泄, 性平兼发散, 具解毒、润肠等功能;而熟首乌则药性发生转变, 味甘厚而性温, 增强了乌须发、补肝肾、益精血之功, “首乌延寿片”中则须用熟首乌方能达到临床治疗效果。第三, 增强归经作用。中成药常常会对人体多个脏腑、经络产生作用, 因此, 为了突出中成药对主脏腑的治疗作用, 而常加以炮制。第四, 主治药效的调整。由于中药往往是发挥其一药多效之功, 在不同的中成药中所发挥的作用不一致, 因此需要通过炮制手段来对其药效加以调整。如本文所用黄芪就有生用与蜜炙之分, 生黄芪多起固表敛汗之功;而蜜炙黄芪则多取其益气升阳之用。第五, 消减药物毒性。有些中药含有毒成分, 必须通过炮制方可降低其毒性, 提高服药安全性。如巴豆毒性剧烈, 只宜外用, 而经炮制去油制霜之后, 其泻下作用变缓, 毒性降低, 方可用于内服。

本文中所用的中药, 如半夏, 原属有毒之品, 过量服用之后会造成呕吐、水泻、呼吸困难, 甚至窒息等。因此, 本文2组患者在应用时, 均采用了炮制过后的法半夏, 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其毒副作用。另外, 笔者通过采用陈皮蒸制法, 以达到降低其挥发油含量, 缓其辛燥之性。而瓜蒌采用麸炒制法后微具清香, 不仅可增强其有效成分, 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还避免患者产生恶心等不良反应。再如黄芪经蜜炙后, 会有效增加多糖类物质, 以进一步提高其补气之功。因此, 本文对所应用之中药饮片均采用了不同的炮制方法后方予以服用, 炮制组总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则明显偏低, 为82.6%, 2组间差异明显 (P<0.05) 。而炮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和40%, 其差异也较明显 (P<0.05) 。

综上所述, 科学、合理地对中药饮片加以炮制之后, 对其临床疗效影响较大, 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同时, 还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确保中药材的用药安全。因此, 重视对中药材的合理炮制, 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一种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 (1) :8-17.

[2]戴瑞鸿.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6:271-272.

[3]谢震波.中药炮制的作用与临床疗效例谈[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 (2) :140-142.

[4]毛莉娜.通腑排气合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52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0, 31 (6) :12-13.

[5]裴占须.活血化瘀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光明中医, 2011, 26 (6) :1153-1154.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改革探索与研究 篇9

【关键词】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R2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61-02

中药炮制技术是药学专业职业基本技能课程,以中药炮制实训中心为教学平台,工学结合,突出适应工作过程的技能训练,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强的课程。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在中药饮片生产与加工、中药制药技术、中药调剂以及中药质量控制等领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领域的专业岗位都需要中药炮制技术人员。目前,中药炮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生产脱节,学生的职业能力未得到加强。因此,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中药炮制技术课程进行改革,要以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使命。

一、依据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定位始终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应根据专业的职业目标岗位的需要,确定适应岗位的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

我院药学专业目前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四个:药品营销、药品调剂、药物分析与检测和药物制剂。而中药炮制技术课程为药学专业职业基本技能课程,主要训练学生从事中药炮制生产技能,使学生能在中药制剂生产岗位和中药调剂岗位等相关岗位开展工作,并为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类传统和现代的炮制技能、药物的炮制作用,了解中药炮制机械的性能、工作原理,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技能。

二、改进教学组织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

职业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差,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后也很少主动地温习功课。针对这样的现状,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2006级药学高职班上,我首次采用了“中药团队计划”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建立队员之间相互帮助、合作,队之间相互促进、竞争的良好学风。具体操作是把全班分成10个团队,每个队有4-5名成员,每队可以从课堂上回答问题、组织讨论和发言、甚至是走上讲台上课等方式为自己队加分。自从实行了这个计划后,班上的学风有明显好转:课堂气氛远比以前活跃,做实验的时候先由教师用视频展示操作过程,讲解操作要点,然后布置任务,每组成员自己动手操作,每组将自己的成品展示出来,先自评,后他评,最后由教师总结,这种组织教学方式使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学生变得乐意动手,乐意和老师一起探讨问题。通过改进教学的组织方式,我终于明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关键是看老师有没有对症下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要走进他们,了解他们,这样才能真正制定出适合其学习的教学方法。

三、改进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学生创新和动手的能力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按“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力求在理论方面全面、系统而又浅显易懂;同时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1 教学方法

纵观全国各高职高专院校在该课程教学上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我们根据中药炮制技术课程的特点按照生产工艺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项目,针对每个项目的要求制定实施方案,然后进行操作和考核。具体过程是由教师先提出问题、进行理论知识讲解、观看操作视频,再由学生实践操作,展示炮制后的药品,每个组派一名学生点评,最后由老师总结。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药学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将炮制课程一些枯燥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寓于实践之中,从而达到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目的。

3.2 教学内容

中药炮制技术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突出工学结合的特色,以就业为导向,以生产工艺过程为依据,以岗位单元操作为重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能力,使学生具有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实现与岗位的对接。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找准工学结合的切入点,创设中药炮制技术的学习情境。我们分别创设了净制、切制、炮制3个学习情境。使学生全面掌握实际工艺的单元岗位操作,为其以后的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3.3 课程设计与组织安排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实行三轨制教学,总课时为一周(24学时),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因此,将中药炮制技术的授课内容按药材炮制的生产工艺来设计,通过药材的净制饮片切制炮制(包括炒法、炙法、煨法、蒸煮法、煅淬法、水飞法等)的各环节确定任务目标,对药材采取适当的炮制工艺。

四、加强校企合作

药学系是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大系,实力雄厚,充满创新活力,备受企业青睐、社会认可,被多家知名企业誉为“战略伙伴”。2007年起,便与益丰大药房等企业达成联合办学协议,每年开办“益丰班”等。2009级与康普药业、养天和大药房分别开办了2个“康普班”和2个“养天和班”。2010年,联手“中国连锁药店百强综合竞争力第8位”的益丰、金健药业、民康药号三家本土龙头企业,于开学之日从2010级新生中一次开办了5个订单班。2011年,联手3家知名企业(益丰大药房、养天和大药房、三金药业)合作办学;药学专业现有在校订单班17个,其中“益丰班”5个、“金健班”2个、“康普班”2个、“养天和班”5个、“民康班”1个、“海王星辰班”1个、“三金班”1个。

校企合作是办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灵魂。现在我校的药学专业已慢慢走上了这条教育模式之路,今后还要加快步伐,加大力度,使我校和企业能真正实现“零对接”。

五、改革考核模式,注重学习过程

课程考核必须选择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方式,即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岗位技能的掌握、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必须重建适合职业教育的考核模式。在继承传统的考核基础上,需要改变以课程终极考试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传统做法,强化过程考核。因此,根据中药炮制技术各教学情景的技能标准、考核标准,考核可采取笔试、现场测试等多种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关注形成性考核,包括对中药炮制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掌握,尤其是要突出实践技能的考核。

期末成绩分为素质卷、知识卷、技能卷三个部分,百分制分别为30%、20%、50%。

5.1 素质卷部分

素质卷主要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即平时出勤情况、任务完成过程即平时做实验时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5.2 知识卷部分

知识卷主要考核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必备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打破了传统用纸质试卷考核的方式,改用计算机随机抽题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有几大特点:题型少(单选和多选),题量较大(单选90个、多选10个),灵活性大(每个考生的题目不尽相同,避免相互抄袭),自从实施这种考核方式之后,学生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加扎实。

5.3 技能卷部分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实际,确定考试操作品种,考试采取抽签的形式,领取操作考试试卷并随机抽签,根据抽签结果,在准备室辨认并称取药物及所需辅料,随即到指定实训室进行操作考试。监考教师根据学生对炮制方法、辅料及用量、火力、火候、成品质量等方面的掌握情况逐项现场打分。操作考试占期末成绩的50%。操作卷见,表1。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篇10

1 中药炮制工序中应注意的问题

1.1 严把净选关

因为中药的来源地是大自然, 其中难免会混杂一些变质、腐烂的药材以及泥沙等, 因此应严格控制净选这一工序。同一中药材因为入药部位的不同, 其治疗作用是不同, 甚至相反的。例如, 山茱萸的果肉有治疗遗精、滑精的功效, 但是山茱萸的果核的药用却恰恰相反, 如果在加工时没有认真的挑选, 可以想象给患者用这样的药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再者, 像蒲公英等含有大量泥沙和杂草的药物, 一定要严格的挑选, 以保证药效。

1.2 控制饮片切制粗糙度

根据物理学中的扩散原则, 物质的扩散量与颗粒的半径成反比, 因此如果饮片太厚, 则不容易透心, 像目前流通的粗糙饮片中个子首乌块、生熟地块等, 直接影响药品中有效成分的煎出;反之, 若饮片太薄, 在煎煮的过程中容易糊化, 同样不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而且像一些含丰富淀粉的药材在储存过程中还会因太薄而破碎等。

1.3 辅料标准要统一

药物的炮制过程中, 为了更好的发挥药效, 通常需要加一些辅料一起炮制, 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辅料的数量以及液体辅料的浓度、固体辅料的使用次数和存放的时间等。若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到中药炮制的质量。

2 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2.1 扩大药物的治疗范围

中药在炮制过程中, 因为通过加热或添加辅料等协同作用, 不仅可以改变某些药物的外观, 而且能改变其药性, 因此对人体的疗效也发生了变化。例如, 大黄性味苦寒, 生者泻下功力猛烈, 熟者泻下力缓或不泻, 炮制后改变之前的药性, 减弱泻下作用。生地黄性甘寒, 经黄酒炙后而转变为甘温;黄连、黄琴、黄柏性苦寒, 经酒炮制后, 就改变了它的苦寒伤胃的性, 扶持了清热解毒、澡湿的疗效。甘草味甘而偏凉以清热泻火解毒为长;炙甘草味甘而性温, 能增强补脾益气, 润肺止咳的作用。

2.2 有效增强药物的疗效

炮制学理论的产生源于通过炮制对药物的影响已经得到中医临床的证实。中药经过炮制后, 其自身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各成分的含量等都发生了变化, 这样更有利于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率。合理的药物炮制, 经过现代科学的验证, 在临床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因为药物炮制方法以及辅料的多样性, 对药物的性能也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炮制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根据临床用药的要求进行, 这样才能使药物发挥最大的药效。

3 炮制对中药临床应用的影响

3.1 降低药物的毒性

《内经》中明确记载过:“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小毒治病, 十去其八;无毒治病, 十去其九。勿使过之, 伤其正也”。其意思是说, 在利用某些药物的毒性治病的同时, 是有一个限度的, 如果超过这个限度, 就会损害药物的正常疗效。某一些药物其毒性高, 而其有效成分正是毒性成分。因此, 为了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将药物的疗效发挥至极致, 必须根据药物的自身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巴豆生品, 泻下猛烈, 在去油制霜后以降低毒性, 缓和泻下的作用。

3.2 改变和增强药性

不同的中药其性能也各不相同, 对于性味偏盛的药物为了避免其不良反应, 必须要经过炮制来降低和抑制其偏性, 例如, 黄连性苦寒, 但是添加姜为辅料炮制后, 可以有效的减轻其苦寒、败胃之性[1,2]。另外各单一的药物其单独治疗过程中, 疗效往往是单一且有一定的限度的。但是, 如果能与某一些辅料相配合, 辅料会在性味、功效、毒副作用、归经等方面起作用, 与主药材协同发挥调节作用,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主药材的疗效, 辅料选择以及炮制的温度与时间是此过程的关键。

3.3 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率

不是所有的中药都能在煎的过程中将有效成分全部煎出。例如一些含生物碱的中药, 常规煎制很困难, 但是经过醋制后, 因为醋与生物碱发生反应生成碱盐, 碱盐易溶于水, 因此有效成分易被煎出[3,4]。某一些中药其有效成分较难煎出, 但是在加热炒制以后, 药物因为受热膨胀变的脆性变大, 而且角质化的种皮破裂, 在煎煮的过程中, 利于水分的浸入, 自然有效成分也容易煎出很多。此外, 像质地坚硬的矿物、骨甲类中药需要经过锻制或者醋制后, 使其质地变的松脆、易碎之后提升其药效。

综上, 中药炮制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增效减毒的, 并且能更好的为临床用药服务。但是, 目前对于中药炮制药物的影响仅限于实验室研究, 没有良好的与临床相联系, 导致脱离实际, 因此在实际的中药炮制中要注重中医理论的指导, 结合临床实际, 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中药经过炮制后, 理化性质发生多种不同的变化, 对于复杂的变化, 有的已被我们熟知, 但是有很多的变化还需要我们去实验、研究。采用现代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使传统的中药炮制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逯尚远, 于树玲, 刘书坤, 等.浅谈中药炮制的临床疗效及作用与目的[J].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 (1) :217-218.[1]逯尚远, 于树玲, 刘书坤, 等.浅谈中药炮制的临床疗效及作用与目的[J].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 (1) :217-218.

[2]侯双霞, 王清.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4 (1) :143.[2]侯双霞, 王清.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4 (1) :143.

[3]赵殊, 孙磊.试论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8) :26.[3]赵殊, 孙磊.试论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8) :26.

上一篇:建模与仿真平台下一篇:中外家庭教育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