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加工与炮制技术

2023-05-28

第一篇:中药材加工与炮制技术

中药加工炮制室工作制度

中药加工炮制室工作制度

为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更好的配合临床,科研教学需要,特订中药加工炮制室制度如下:

(二)凡进炮制室待加工的药材,必须查明药物来源,药材的真伪、优劣、质量等以保证药材加工前的质量。

(三)药材加工除去药材内的杂草和泥土,需做制剂的药材快水冲洗,凉(烘)干备用。

(四)需炒制的药材,根据药物性质、掌握加热的温度、按规范进行操作。

(五)炒炭药材必须保证质量不可炭化,操作过程中应用清水喷灭火星,防止复燃,至24小时后凉透验收入库。

(六)需加辅料炮制的药材,必须保证辅料的纯净度,按照规定的重量和浓度执行。

(七)需切制的根茎类药材用水冲淋、润湿,按标准厚度切制、凉干。

(八)根据门诊需要,做到加工有计划、认真填写出入库单据和工作量报表。

(九)炮制室内加工间和工作间分开,加工设备应放在干燥通风房间,并备有通风、降湿除尘、防火设施,对于加工设备做到定期检修。

(十)需加工药材,内服和外用器皿一定要分开,用后冲洗干净。

(十一)工作人员每年做一次体检,炮制工作人员必须是专职人员,对于加工好的药材必须经二人复核、签字登记方可用于临床。

(十二)以上制度,请给予监督指导,非工作事宜请勿入内。

第二篇:中药临方炮制及临时加工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是中药传统技艺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是在历代中医药长期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对中药炮制的文字记载始于战国时代。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其治疗“目不瞑”的秫米半夏汤中就有“治半夏”的记载,表明当时预治疾病已经使用了药物常规炮制品。到了汉代,据有关资料记载,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火熬、烧、斩断、研、锉、捣膏、酒洗、酒煎、酒煮、水浸、汤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同时,炮制理论开始创立。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序例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也”。在南北朝刘宋时代,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问世,记载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煮、炒、焙、炙、炮、煅、浸、飞等。该书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某些炮制方法,现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明代时期,中药炮制发展得较为全面,在理论方面,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曾系统地论述了若干炮制辅料的作用原理,记载为:“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难化增益元阴;陈璧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至令平和„„”。他还强调:“凡药制造,责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著名的医药学者李时珍集诸家之大成,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专列了“修治”一项,收载了各家之法。对有些炮制方法还运用中医理论加以讨论。继之,缪希雍又在《雷公炮炙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当时常用的炮制方法,在他的著作《炮制大法》中,提出了著名的炮炙十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中药炮制事业,使中药炮制事业发展很快。各地有关部门都对散在本地区的具有悠久历史的炮制经验进行了文字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全国大部分地区制订、出版了炮制规范。同时,国家在药典中也收载了中药炮制内容,并相继出版了一批炮制专著。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药炮制经验集成》,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药炮制学》等。在科研方面,目前全国有许多中医药研究机构都开展了对中药炮制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科研队伍。在生产方面,中药炮制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药物饮片质量逐步得到了提高。随着我国技术的革新,炮制生产设备已逐步机械化,如滚动式洗药机,去皮机、镑片机、切片机,各种类型的电动炒药锅等。这些将朝着自动化、联动化的方向发展。

二、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 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中药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药用部位含有一定的药物成分,但也常带有一些非药用部分,而影响疗效,并且不同药用部位药效有异。而原药材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就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性,增利除弊,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所以中医临床配方用药都是用炮制后的饮片。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常常是一药多效,而中医治病往往不是要利用药物的所有作用,而是根据病情有所选择,因此,需要通过炮制对原有性效予以取舍,权衡损益,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某些不利于治疗的作用消失,力求符合疾病的治疗需求。疾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病情的发展变化多端,症候的表现不一,脏腑的属性、喜恶、生病病理各异,故立方遣药及炮制品的选用都应考虑这些因素。如:女贞子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清虚热,且药性较平和,养阴而不腻,清热而不损阳气,实为滋阴补肾之良药。但生用或制用与病情变化有关,当患者肝肾阴亏,兼有肠燥便秘者,可选用生品,既可补肝肾,又可润肠燥,二者兼顾,且用量宜大;当便秘已去,肝肾阴亏之象尚未完全消除时,除调整处方外,女贞子则宜制用,增强其补肝肾之力,避免过用生品又引起滑肠。由此可知,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所以炮制是中医运用中药的一大特色。

2.炮制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中 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方法的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主要依据。炮制工艺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2.1中药净制与疗效中 药净制的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对药效的影响很大。因此,中药在用于临床之前,基本上都要经过净制处理,方能入药。从古至今,医药学家对中药的净制都非常重视。中药亦要求以净制后的“净药材”入药,《中国药典》炮制通则把净制列为三大炮制方法之一

2.2软化、切制与临床疗效中 药切制之前,需经过泡润等软化处理,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然而,控制水处理的时间和吸水量很重要,若泡浸时间过长,吸水量过多,则药材中的成分大量流失,降低疗效,并给饮片的干燥带来困难。利用蒸气软化药材,应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有效成分被破坏。切制时,饮片不均匀,厚薄、长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药用成分溶出不一。若需进一步加热炮制,还会出现受热不均,生熟不一,药效有异的情况。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方中桂枝以气胜,白芍以味胜。若白芍切厚片,则煎煮时间不易控制。煎煮时间短,虽能全桂枝之气,却失白芍之味;若煎煮时间长,虽能取白芍之味,却失桂枝之气。方中桂枝、白芍均为主药,切均薄片,煎煮适当时间,即可达到气味共存的目的。饮片的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饮片因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干燥,就会发霉变质。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不当,也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特别是含挥发性成分或对日光敏感的成分,若采用高温干燥或曝晒,疗效会明显降低。

2.3干热炮制与临床疗效干热炮制,主要是用火加热。既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药效有明显的影响。干热炮制的各种方法中以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药物炒制,其方法简便,但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减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许多中药炒制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启脾开胃的作用,如炒谷芽、炒麦芽、炒扁豆等。中药经炒制处理后,能从不同途径调整药物的功用,满足临床不同的用药要求。煅制法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药。此外,煨制、干馏等法对疗效也有明显影响。尤其是煨制后,药效常有明显的变化,干馏法则常用于制造新药。如木香生品行气止痛作用 明显,煨木香则专于实肠止泻

2.4湿热炮制与临床疗效湿 热炮制为水火共制的一类炮制方法。常用的有蒸法、煮法、煽法。此外,还有提净法。部分复制药物仍离不开蒸、煮的方法。蒸法和煮法在古代文献中记载较多,用得非常普遍。清代《医方集解》云:“半夏用醋煮者,醋能开胃散水,敛热解毒也,使暑气湿气俱从小便下降。”清代《本草新编》有“寒水制硫黄,非制其热,制其毒也。去毒则硫黄性纯,但有功而无过,可用之而得宜也”的记载。湿热法炮制药物,其特点是加热温度比较恒定,受热较均匀,因此较易控制火候,加热时间可根据需要灵活掌握。煮法和煽法水量也很重要。若上述条件掌握不好,往往造成药物火候“不及”或“太过”,影响疗效。火候不及,达不到熟用目的;火候太过,则会降低疗效或丧失疗效。如何首乌,蒸制时间太短,服后可出现便溏或腹泻,甚至有轻微腹痛现象。桑螵蛸、天麻蒸的时间过长,则会“上水”,不但难干燥,且会降低疗效。川乌煮制时间太短,则达不到去毒效果;水量应适中,若水过少,则水煮中后还砂到火候要求,水过多则损失药效。

2.5辅料(包括药汁)制与临床疗效用辅料制药起源甚早,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就有酒醋溃的记载。以后辅料种类逐渐增多,较系统地阐述辅料作用的首推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但以明、清时期资料较多。明代《证治准绳》在论述黄柏的炮制作用时指出:“生用则降实火,熟用酒制则治上,盐制则治下,蜜制则治中而不伤。”这说明用不同辅料炮制后其适应症、作用部位以及副作用都会发生变化。中药加入辅料用不同的方法炮制,可借助辅料发挥协同、调节作用,使固有性能有所损益,尽量符合临床治疗的要求。

3.炮制与药性的关系 中药通过炮制,其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都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常常异致功效、用途发生相应的改变,运用于临床所产生的效应也不一样。

三、中药炮制的作用与目的 1. 洁净药物保证用量准确: 原药材含有非药用部分,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夹有泥沙、杂物;动物的皮、肉、骨、筋、角等残留腐肉、恶血。使用前进行清除杂物,洗去泥沙、污垢,筛去灰屑,除去霉烂变质之物和非药用部位,可使药物清洁纯净,保证临床用药剂量准确

2. 便于调剂和制剂: 植物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果实类经炮制后加工成一定规格的饮片,如切成片、丝、段、块等,便于调剂时分配制量和配方。矿物类、贝壳类、动物骨甲类如自然钢、磁石、代赭石、牡蛎、石决明、穿山甲等药物质地坚硬,难于粉碎,不便于调剂和制剂,而且在短时间内又不易煎出有效治疗的成分,因此必须经过特殊的炮制方法使其质地变脆变酥,易于粉碎,而且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3.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部分中药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其毒性或副作用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为了达到医疗上用药安全,历代对有毒药物的炮制都非常重视,各代都有较好的除毒方法,如:草乌有浸、漂、煮、蒸、加辅料等炮制方法,以降低毒性。

4.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中医采用寒、热、湿、凉及辛、酸、苦、咸来表达中药的性能。性和味如果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会给病人带来不利的一面。如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酸损齿伤筋,过苦伤胃耗液,过甘生湿助满,过辛损津耗气,过咸助痰湿等。为了适应不同的病情和患者病情的需要,一方面可通过配伍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用不同的炮制方法来转变或缓和药物偏盛的性和味。中药往往通过炒、蜜炙等方法来缓和药性,故有“甘能缓”,“麸炒以缓其药性”的说法。

5增强药物的疗效: 中药通过适当的炮制,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一方面是可以提高其溶出率,并使溶出物易于吸收而增强疗效。明代《医宗粹言》写道:“决明子、萝卜子、芥子、苏子、韭子、青箱子、凡药用子者俱要炒过,入煎方得味出。”这便是现代“适子必炒”的根据和用意。因为种子被有硬壳,炒后种皮破裂,有效物质就便于煎出。另一方面是药物之间相互配合起协同作用,起到增强疗效的效果,如款冬花和紫苑等化痰止咳作用的药物,经蜜炙后其作用增强。再:炮制可以引药入经及改变作用部分从而提高疗效。如大黄苦寒,其性沉而不浮,其作用是走而不守,但如经用酒制后,就能上行而清上焦热邪引起的牙痛、口舌生疮等,即转降为升。又如紫胡入经分散(入心包、肝、胆、三焦),如果经用醋制后,就可专入肝经,让其专治肝脏疾病。

6. 矫味矫臭,以利服用: 动物类或其它具有腥气异味的药物,往往不被病人所接受。为了便于服用。常将此类药物采用相应的炮制方法来去掉其不良的气味,如用酒制乌梢蛇,用醋制乳香等都是为去掉其腥味或异味。

7.有利于保存药效和贮藏: 药物在加工炮制过程当中,都经过干燥处理,避免霉烂变质,有利于贮存。有些昆虫类、动物类药物经过加热处理,如蒸、炒可杀虫卵,防止孵化,亦为便于贮存。植物的种子类经过加热处理,能终止种子萌发,而便于保存不易变质。含有特殊成分的药物经加热处理,可破坏酶的活性,避免有效成分被酶解损失

中药饮片临方炮制的方法和要求

中药饮片的临方炮制,指医师开具处方时,根据药物性能和治疗需要,要求医院中药房的调剂人员按医嘱要求,临时将生品中药饮片进行炮制操作的过程,简称“临方炮制”,又称“小炒”。医院中药房配方使用的饮片,大都由中药饮片厂供应,但有的炮制品种无法供应,例如“当归炭”。这类因治疗需要,要求临时加工的炮制品,调剂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炮制,绝不能该炮的不炮,该制的不制,以生品代熟品,造成“病准、方对、药不灵”的后果。

中药饮片临方炮制的范围比常规炮制小,炮制方法比常规炮制少,一般以炒法、炙法、拌法为主,可分为清炒、麸炒、米炒、土炒、酒炙、盐炙、醋炙、蜜炙、姜汁炙、药物同炒等。

清炒: 是将药物置于锅内加热,不加辅料,不断翻动拌炒至规定程度。可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种方法。

炒黄:将净饮片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略深,或膨胀鼓起,种皮破裂,并透出固有气味时,取出,放凉。目的是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并可缓和药性,如炒决明子能缓和滑肠之性,并易煎出有效成分;炒麻黄能缓和解表之性等。

炒焦:将净饮片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断面颜色加深,并透出焦香气味时,取出,放凉。目的是缓和药性或增强疗效,如陈皮炒焦后,可缓和其辛烈之性,而增强其温健之力;防风炒焦后,辛散之力减弱,而止泻作用增强。

炒炭:将净饮片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炒炭要注意“存性”,如成灰烬,则药力全失。目的是缓和药物的烈性、副作用,如青皮炒炭后破气之力减弱,消食化滞和胃之功增强;或增强收敛止血之功,如当归炭、黄芩炭、防风炭等。

麸炒: 用武火将锅烧热,撒入定量麦麸或蜜制麦麸,待冒烟时,放入净饮片快速均匀翻动,炒至呈黄色或深黄色,麦麸呈焦黑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目的是赋色,增强健脾开胃之功,如麸炒山药、麸炒白扁豆等;或吸收部分药物的油分而减少其刺激性,缓和燥性,如木香经麸炒后,除去部分油质,增强实肠止泻的作用。

米炒: 将粳米洗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冒热气或米贴附锅底,放入净饮片,拌炒至表面呈黄色或微焦,取出,筛去米。目的是以取其增强健脾开胃之功,如米炒党参;或降低毒性,如米炒斑蝥。

土炒: 将灶心土粉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滑利,放入净饮片,拌炒至表面呈黄色或微焦,取出,筛去灶心土粉。目的是增强药物健脾和胃止泻之功,如土炒薏苡仁、土炒白扁豆等。

酒炙(又称酒炒) 取净饮片,加定量黄酒拌匀,闷透,用文火炒至表面微具焦斑,取出,放凉。目的是缓和药物苦寒之性,引药上行,清头目之火,如酒黄连;或加强药物活血通经作用,如酒当归、酒川芎等。

盐水炙(又称盐水炒) 用定量的食盐化水,与净饮片拌匀,稍闷,或将净饮片炒热,然后喷洒盐水,炒至表面微具焦斑,取出,放凉。目的是引药下行,用于睾丸冷痛、小肠寒疝,如盐茴香、盐荔枝核;或增强滋阴降火作用,如盐知母、盐黄柏;或引药入肾,增强利尿作用,如盐泽泻。

醋炙(又称醋炒) 取净饮片加定量米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具焦斑,取出,放凉。目的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如醋三棱、醋莪术;或是降低毒性,缓和峻下作用,如醋芫花、醋商陆等。

蜜炙 将定量“炼蜜”加开水适量稀释后与净饮片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或将“炼蜜”倒入锅内,用文火加热,待沸起泡时,加水适量,再放入净饮片,拌炒至蜜汁均匀吸尽,以不粘手为度。目的是增强润肺止咳之功,如蜜炙前胡、蜜炙白前等;或取其益气 补中之效,如蜜炙党参等。

姜汁灸(又称姜汁炒) 将定量鲜生姜加水适量捣烂,压榨取汁,与净饮片拌匀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具焦斑时,取出,放凉。目的是缓和药物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之功,如姜炙黄连。

药物同炒 菟丝子炒枸杞子:将净枸杞子用菟丝子拌炒至鼓起,筛去菟丝子。目的是用菟丝子助阳之力,使枸杞子既可填精益髓,又可益肾壮阳,可用于元阳气衰,阴虚精滑等证。

吴茱萸炒黄连:先将吴茱萸放于锅内加热,炒至略鼓起时,再将净黄连倒入拌炒至吴茱萸完全鼓起,黄连微焦色黄为度。目的是抑制黄连苦寒之性,增强泻肝降逆之功。

小茴香炒当归:先将小茴香放于锅内加热,炒至微有爆鸣声时,再将净当归倒入急炒,至小茴香膨胀鼓起,当归呈黄色,散发芳香气为度。目的是增强行气散寒、活血止痛理疝的功效,一般用于寒疝疼痛或少腹胀痛等证。

拌法 是指将净饮片加入其它药物的细粉拌匀,或加入液体辅料拌匀、干燥。

朱砂拌:将净饮片湿润后,加入定量的朱砂细粉拌匀、晾干。目的是增强药物宁心安神作用,如朱砂拌茯苓、朱砂拌连翘心等。

青黛拌:拌法基本与朱砂拌相同。有清泄肝火作用,如青黛拌灯心草。

鳖血拌:将净饮片与规定量鲜鳖血(先将鲜鳖血加入规定量黄酒)拌匀,吸尽,晒干。有退虚热作用,如鳖血拌柴胡、鳖血拌青蒿等。

猪心血拌:拌法基本与鳖血拌相同。能引药入心,增强养血之功,如猪心血拌丹参。

中药饮片临方炮制虽属医师特殊要求,但调剂人员在进行炮制时,所用辅料用量和操作方法,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等的规定,才能保证配方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第三篇:中药炮制技术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题)

1、下列名称不是指“中药炮制”的是

D A、炮炙

B、炮制

D、修治

D、本草

2、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B A、神农本草经

B、雷公炮炙论

C、五十二病方

D、炮炙大法

3、药物经醋炮制后,一般能入下列哪经

B A、心经

B、肝经

C、脾经

D、肺经

4、一般需要炮制降低毒性的药物为

C A、黑芝麻

B、薏苡仁

C、牵牛子

D、山楂

5、蜂蜜中,还原糖的含量不得小于

C

% A、40

B、55

C、64

D、80

6、黄酒的乙醇含量一般为

A A、15-20

B、10-15

C、20-30

D、30-40

7、下列固体辅料,本身无功效的是

D A、灶心土

B、滑石粉

C、蛤粉

D、河砂

8、根据药物和杂质体积大小不同,除去杂质多采用

B A、挑选

B、筛选

C、风选

D、漂洗

9、下列要求去心的药物,属分离药用部位的是

C A、远志

B、丹皮

C、莲子

D、地骨皮

10、质地松泡而呈丝条状的药物,加工时常采用

D A、碾

B、捣

C、制绒

D、揉搓

11、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药材,水处理时常采用

A A、淋法

B、洗法

C、泡法

D、润法

12、长条形药材软化时,“看水性”常采用

A A、弯曲法

B、指掐法

C、穿刺法

D、手捏法

13、薄片的规格要求是

B A、0.5mm

B、1-2mm

C、2-4mm

D、5-10mm

14、质地松泡、粉性大的药材,饮片类型要求一般为

B A、薄片

B、厚片

C、斜片

D、极薄片

15、下列不是炒牛蒡子成品性状的是

D A、微鼓起

B、深灰褐色

C、质脆、内黄

D、紫黑色

16、不是炒黄目的的是

D A、增效

B、降毒

C、缓和药性

D、产生止血作用

17、麸炒枳壳,以中火炒至其表面的颜色为

C A、棕色

B、黄色

C、淡黄色

D、深黄色

18、米炒时米的用量为

B A、10%

B、20%

C、30%

D、40%

19、土炒山药长于

A A、补脾止泻

B、益脾和胃

C、益肾固精

D、补肾生精 20、下列不是阿胶珠成品性状的是

D A、呈圆球形

B、外表有焦斑

C、质松泡

D、外表灰白或灰褐

21、下列药物盐炙时,应先炒后拌盐水的是

B A、泽泻

B、知母

C、杜仲

D、补骨脂

22、临床应用柴胡疏肝止痛,应

B A、酒炙

B、醋炙

C、蜜炙

D、生用

23、下列药物蜜炙后,能增强补脾作用的是

A A、甘草

B、百部

C、款冬花

D、紫菀

24、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

D A、ZnSO4

B、CaO

C、CaCO

3 D、ZnCO3

25、下列药物煅后水飞的是

A A、炉甘石

B、紫云英

C、自然铜

D、磁石

26、据研究,制首乌蒸制的最佳时间为

C A、20小时

B、25小时

C、32小时

D、48小时

27、豆腐煮后降低毒必的树脂类药物是

B A、松香

B、藤黄

C、乳香

D、没药

28、清半夏的炮制辅料是

C A、生姜、生石灰

B、甘草、生姜

C、明矾、生姜

D、明矾、甘草

29、下列不适合水飞的药物是

D A、朱砂

B、雄黄

C、炉甘石

D、硇砂 30、芒硝提净所用的辅料是

B A、甘草

B、萝卜

C、醋

D、酒

二、多选题(每空3分,共12分)

1、清炒法的注意事项是

ABC A、炒前药物应分档

B、选用适当的火力

C、出锅后摊凉

D、应冷锅下药

2、下列用中火炒黄的药物是

ABD A、决明子

B、苍耳子

C、蔓荆子

D、王不留行

3、炙法和加辅料炒法的不同点为

ABD A、温度

B、辅料物态

C、工艺

D、受热时间

4、巴豆霜的成品性状为

AD A、淡黄色粉末

B、白色结晶性粉末

C、味苦

D、微显油性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清代的炮制专著及作者是(张仲岩)、(修事指南)。

2、对于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物,水处理时宜(少泡多润)。

3、槟榔、白芍等在切片时易泛红,是因为所含(鞣质)成分被氧化。

4、麻黄制绒,主要是缓和(发汗)作用

5、昆虫类药材加工时,一般需除去(头、足、翅)。

6、生山楂长于活血化瘀,焦山楂长于(消食止泻)。

7、黄连生用苦寒性较强,长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8、煅法有明煅法、(暗煅法、煅淬法)。

9、发芽法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8-25℃)之间。

四、问答题(共18分)

1、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哪些?(5分)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6、便于调剂和制剂;

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8、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9、产生新疗效,扩大用药品种。

2、什么是炒炭存性?(2分)

是指将药物炒至外焦黑、内焦黄。只能部分炭化,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应保留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能清晰辩别原形。

3、土炒的目的是什么?并逐条举例说明。(3分) 土炒的目的能增强药物补脾止泻作用。 灶心土味辛温,能温中燥湿,止呕,止泻。 例山药、白术土炒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4、盐炙法的适用范围?(3分) 盐炙法适用范围:补肝肾、固精缩尿类;疗疝止痛类;泄热利尿类、泻相火类。

5、简述西瓜霜的二种制法。(5分)

1、取新鲜西瓜切碎,放入不带釉的罐内,一层西瓜一层芒硝,放满后,将口封严,置阴凉通风处,数日后将罐外析出的白色结晶物收集,随析随收,至无结晶析出为止。

2、取新鲜西瓜洗净擦干,将瓜蒂一端切下(留作盖用)挖去部分内瓤,填入10%皮硝,将口盖好,以网兜吊挂于阴凉通风处,至自然析出盐霜,刮下研细即得。 芒硝用量为10%-15%。一般宜在秋凉季节进行,因为该季节相对湿度较低,气温适宜,容易析出结晶。

第四篇:中药炮制技术的现代发展

摘要:经查阅文献,对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做了总结阐述,并对中药炮制的产生及发展进行了简述,明确了中药炮制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中药炮制现代化的思路以及中药炮制机械化的现状,并对中药炮制机械化的未来发展的趋势做了简单介绍。 关键字:中药炮制、现代化、发展、机械化、创新

引言:中药炮制历史悠久,伴随着中药的应用产生,并逐步发展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炮制方法。中药多来源于植物、动物及少数矿物。由于多数中药具有毒性,或是有效成分难以利用,且具有“生熟异治”的特点,往往不能直接入药,需要经过炮制。炮制是我国特有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1]。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发展形成系统的中药炮制理论体系。实践证明,炮制对中药而言,可以起到增强疗效、降低毒性或副作用、缓和药性、抑酶保苷,利于储存,保证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等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施五年计划,中药炮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中药炮制的品质,现代的中药炮制技术取得了发展,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使传统的中药炮制进入了现代化、机械化的新发展。 1. 中药炮制现代化的必要性与思路

1.1 中药炮制的产生与发展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需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2】。古时也称之为炮炙、修治等,从名称可以看出炮制的起源与作用,“炮炙“说明了炮制与火的关系,古时称炮炙,指的就是用火来处理药材的一种方法,而称之为”修治”则表明炮制的作用。炮制最大的作用就是来修正药性,所谓”修治“包括改变药性以及减少或去除中药本身的毒性两个主要的作用。另外,烹饪的发展也促进了中药炮制的发展,除了最初的火制之外,逐渐出现了其他类型的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敩撰著《雷公炮炙论》三卷,专论制药,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书中论述的炮制方法较李时珍.孙思邈时代更为丰富,如浸就有苦酒浸、蜜水浸、浆水浸、米泔浸、濡甘浸、中乳浸、猪脂浸、酒浸、牛羊血浸、药汁汤浸。煮有麻油煮、水煮、血卤水煮、五香水煮、浆水煮、盐汤煮、酒煮、药汁煮、麻油煮【2】。逐步形成一系列中药炮制的方法,也有了中药炮制学这个学科。

时至今日,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代中药产生了多种新剂型。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药炮制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由于古法炮制方法繁复,不便管理,生产效率也不高,因此,中药炮制亟待规范化、现代化。

根据九五规划的要求,我们已经采取中药饮片厂和中医药科研单位联合研究的形式,利用各种现代化检测方法,如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 - 质联用法等,测定中药经过炮制工艺前后主要药效成分、毒性成分的变化,并结合炮制前后饮片的代表性成分的药效、毒理研究,来联系中医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分析探讨其炮制原理,制定中炮制工艺规范化操作和饮片代表性成分的质量标准。【3】 1.2 中药炮制现代化的必要性

药材的质量在除了原生药材的质量外,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炮制,目前我国还鲜有鲜品入药的情况,因此中药入药必经炮制。“药材好,药才好。”药的质量取决于药材的质量,而药材的质量又与中药炮制息息相关。中药炮制虽然可以说是“前人之述备矣,然而,中药炮制的古法在某些情况下并不符合现代生产的要求,经现代技术的检测也证实,某些炮制方法会增加药材的毒性。或是是有效成分减少。

如中药加工时用硫磺熏制主要作用是漂白、杀虫,但硫磺中含有砷,可增加被熏制药物的砷含量;此外在熏制时可产生二氧化硫,若其残留量超过 500m L/g,药物直接泡饮时导致咽喉疼痛、胃部不适等反应。【4】 加强对中药饮片炮制加工方法、质量标准和质量系统评价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饮片炮制规范,提高饮片加工水平。在制定统一炮制标准时,应规范中药饮片的名称,严格把握中药饮片的资源、药用部位及加工炮制方法等,以扭转目前中药饮片名称混乱的局面。在质量标准中增加对炮制前、后饮片鉴别的标准,从有效成分、毒性成分或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浸出物测定、杂质检测、水分测定、灰分测定、重金属测定及卫生学检查等方面加以控制,实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全面控制饮片质量,完善质量标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5】 1.3 中药炮制现代化发展的思路与方法

1.3.1.重视新设备、新工艺的探索与应用

炮制是一门制药技术,其生产工艺要随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要求而改进。而现在的饮片生产机械,在性能、自动化程度及生产能力上还达不到饮片规范化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饮片生产机械和仪器设备的研制。许多专家探索应用新工艺,改进传统的炮制方法。如:利用远红外线及微波具有穿透能力强、加热速度快且灭菌效果好的特点,改用远红外线烤箱或微波炉用于鸡内金的炮制,收到良好的效果。

1.3.2 重视炮制机理研究

重视药物炮制前后成分的变化研究,尤其是有毒中药的炮制机理研究,其毒性和药效的研究,确定炮制方法减毒增效的科学依据。药物炮制前后其成分都会有相应的变化,如某种成份的增减,成分之间的水解、氧化等反应,辅料对药物的成分的影响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如炉甘石炮制机理分析[ 6],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以优选最佳炮制方法。

1.3.3 重视统一饮片质量和炮制工艺标准

规范化饮片加工条件和炮制工艺,确立统一的质量标准。总结传统中药炮制经验,重视历史文献研究,进行整理、分析、继承和创新,为现代研究提供借鉴。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探讨和研究新的炮制方法,不断提高炮制技术。有针对炮制净制、切制方面的研究报道,如:黄柏饮片切制工艺研究等[7],同时避免经验论,对于不合理炮制方法应取消, 在炮制过程中,如果有剧毒类药材,应保证配伍计量的精确。重视中药多个化学成分在药效上的协同作用, 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8]。

1.3.4加强中药炮制的临床研究

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炮制的效果最终在临床使用中得到检验和验证,但恰恰是这一重要环节,正是中药饮片炮制研究最薄弱之处[9]。由于炮制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不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是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手段。【10】因而在炮制临床研究中,要重视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及所产生的不同临床效果,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它的科学性。 2. 中药炮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古老中药炮制方法不合理 2.2 中药炮制专业人员水平不高

目前从事炮制工作的多数没有接受过业务培训, 不懂炮制理论和技术。饮片生产单位的炮制人员多半为学历不高。

2.3 剧毒类药材炮制过于经验论

剧毒类中药如斑蝥、川乌、巴豆等在炮制时,为降低其毒性,常常采取复杂的炮制方法,这些方法易产生对人体损害,很难控制药物毒性大小。如斑蝥, 斑蝥素既是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 不同的炮制方法,斑蝥素丢失的数量也不同,所以炮制过程中凭借经验取量,很不安全。

2.4 中药炮制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炮制工艺不规范饮片的生产和管理混乱,严重制约着中药现代化的进程,直接影响了患者用药的安全和疗效。【11】 3. 中药炮制机械的现状

3.1 机械发展

“十五”以来,特别“十一五”期间国家把中药饮片工艺规范化研究与炮制机械同等立项研究从政策导向和研究经费上为炮制机械与炮制工艺的结合给予了支撑,并根据中药饮片的特点,鼓励利用多学科联合,开展饮片生产机械和相关设备研发,并给予专利保护。目前已有炮制机械产品行业标准12项,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1项。此外,炮制机械行业加强产、学、研联合和交流,为炮制机械的研发迈出了重要一步,近年来研发了“智能化鼓式炒药机CGY(Q-750Z)”、 “可控式热压制霜机”、“水蓄冷高真空气相置换式润药机”等新型可控式第一代炮制机械。【12】 3.2 机械实例:

① 滚筒式炒药机:是中药炮制现代化的一大改革,它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提高了工效,提高炮制品质量,现已用于清炒、炒炭、蜜制等. ② 烘法炮制:是利用电热恒温干燥箱炮制中药,由于能控制温度、时间,受热均匀.因此具有炮制品质量统

一、色泽一致等优点. 3.3 中药炮制机械的未来发展

3.3.1 中药炮制机械应为中药炮制工艺服务

2005版《中国药典》中要求净制的药材品种有139种,要求净制、炮制的药材品种有106种,要求其他制法(如发芽)且需炮制的品种有3种。截至“十五”,国家进行了100种中药饮片中药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并已结题,中药炮制机械应根据量化的炮制工艺参数如薄片为1~2mm,武火为180~ 220℃等要求,进行相应装备的研发,为实现中药饮片工艺规范化服务。 3.3.2 中药炮制机械要实现在线控制

在中药炮制机械与炮制工艺结合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工艺参数的量化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中药炮制计算机在线控制系统,自动跟踪和记录炮制过程与工艺参数,并指令对炮制机械进行控制。如果引入现代科技的“电子眼”、“电子鼻”、“电子舌”等技术与规范化炮制工艺参数和可编程控制器配套,为研发蒸煮、煅制及其他炮制机械在线控制产品和逐步实现炮制单元装备智能化指出了方向。【12】

3.3.3 中药炮制机械逐步向在线检测方向发展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质量在线检测与控制是中药炮制和设备研究的前沿,是中药饮片生产进入现代化和标准化时代的象征。

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是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与装备结合的桥梁。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中药产品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努力,最终实现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规范化、质量标准化、检测现代化、包装规格化、生产规模化。 4. 中药炮制现代化的未来发展

5.1 参考文献:

第五篇:中药炮制——远志炮制

【来源】

本品为远志科植物远志 Polygala tenu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略洗,润透,上心(《药典85》)。

1、切制 略洗,润透,切段,干燥(《药典77》)。去心切段,干燥(《药典85》)。

三、炮炙

1.甘草制 取甘草,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远志,用文火煮至汤吸尽,取出,干燥。每远志100kg,用甘草6kg(《药典85》)。

2.蜜制 取炙远志加炼熟的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焖,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即得。每远志100kg,用炼蜜20kg(《药典63》)。

3.朱砂制 取制远志加水湿润后,撒入朱砂细粉,拌匀,晾干。每远志100kg,用朱砂2kg(《规范》)。

4.炒制

(1)炒黄 取经甘草水浸过的远志,用微火炒干,或炒黄即可(《集成》)。

(2)炒焦 取制远志肉,至热锅内,不断翻动,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面焦褐色,取出,喷洒清水少许,灭净火星,晒干,入库即得(《北京》)。

5.制炭 取经甘草水浸过的远志,用微火炒至棕黑色或全黑,略洒清水,烘干,放冷即可(《集成》)。

6.蒸制 取生远志拣净杂质,另以粗粉甘草5%,加水适量蒸汁2次,取甘草汁浸吸远志肉,至吸尽,放入甑内用武火蒸约2小时,蒸透为度,呈黄褐色,取出晒干(《四川》)。

7.生姜、甘草制 取生姜捣汁;甘草泡水,混匀后,加入远志,至吸尽后,蒸半小时,晒十。每远志10kg,用生姜1kg,甘草0.5kg(《云南》)。

8、麸制 先将麸皮撤入锅内,待麸皮冒烟时,倒入甘草水浸过的远志,用中大炒至远志表面微带焦斑为度,取出,除去麸皮,放凉。每远志500g,用麸皮60-90g(《河南》)。

【现代研究】

1.远忐皮有明显的祛痰作用,而远志木心无祛痰作用。远志皮部皂甙含量相当于木心部的25倍,证明我国目占重用远志皮部的实践经验可贵,并有科学依据(山西省药检所:中草药通汛,(3):19,1975)。

2.带心之全远志不仅毒、副作用较远志皮小,而且镇静作用强,祛痰作用亦不减弱,所以没有去心之必要。在中医临床中,远志用于安神镇静更较祛痰为多,如能使用全远志,将可加强其药效(山西省药检所:新医药杂志,(4):46,1975)。

上一篇: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题下一篇:执行指挥中心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