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质量安全建设工程

2024-05-15

市场质量安全建设工程(精选十篇)

市场质量安全建设工程 篇1

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不少学校扩招后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观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队伍水平不尽如人意;还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针对以上情况,教育部明确指出:“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要求各高等院校同时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工程,“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质量工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选择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引导高校加强内涵建设,积极开展教学工作改革与创新,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

2 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建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

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按照质量工程建设目标与要求,把事关学院教学质量提升的每项工作都力争做到精益求精,为学院在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 构建特色化的专业体系

专业建设是学校抓内涵、抓质量、上水平的突破点和着力点,是学校做强、做优的根本途径。以社会需要、市场需求为前提,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体系。

(1)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建设专业群。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新技术、新工艺、新职业不断出现,要求专业建设在总体稳定的前提下,灵活的设置专业方向。专业方向的设置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专业建设是一个积累过程,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专业水平、质量与稳定三者的关联性。

(2)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制定好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宪法”,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制订。培养计划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标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2 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的原始意义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和微观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桥梁。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

(1)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建立院系两级精品课程体系,确定了核心课程为学院的精品课程,以此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2)启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求质量的内涵发展,只有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制定教改方案,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

(3)在课程建设中,我们要引导大家思考5个重要问题:(1)课程结构是否基于人才培养目标?(2)教学内容是否反映了生产一线要求?(3)实训条件是否类似工作现场?(4)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5)评价体系是否适合应用型的高等教育?

(4)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1)转变观念。对于应用型的高等教育来说,教师应该“学高、技高、德高”才能为师为范。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应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积累丰富的技术实践经验。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教师手上“要有油”。(2)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是缺人。致力于人力资源开发,占领师资人才高地,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办强办精的战略任务。要建立奖励机制,培养自己的课程改革师资队伍。(3)发挥团队的作用。决定教学质量的不是一个或几个优秀教师的成就,而是占多数的普通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整合力量组建教学团队、技术团队、管理团队,推动课程建设。

2.3 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编写适应实际情况的新教材势在必行。

2.4 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采用了模拟、角色扮演、项目、案例等新的教学方法,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寓能力培养于知识传授过程中。提倡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领悟能力;鼓励学生积极使用校园网,进行网络学习。另外,在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制定《课程考核办法》,改革课程教学的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测试。

2.5 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的有效监督与控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学院结合实际,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形成易操作、见实效的实施细则,形成科学和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6 强化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高水平的教学管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决定教学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针对教学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通过召开研讨会,交流教学管理方法和经验,安排讲座等,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

2.7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是专业办出特色的关键。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聘请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教授担任专业带头人同时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从事实践教学。形成了一支既有学术科研能力,又具有“双师型”素质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2)加强教师在职培养。通过开展教师业务技能竞赛,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组织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参加社会实践,加强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3)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制定《教师教书育人工作条例》和《教学工作规范》等文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培养广大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实行教师岗位年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奖惩的依据,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4)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以老带新、专兼结合,走工学结合的路子,积极推动教学改革。

3 关于质量工程建设的思考与体会

3.1 质量工程是内涵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有价值的探索

质量工程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领域的具体实现,是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通过质量工程建设,解决好质量与数量的矛盾,切实把重点放在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实现高校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3.2 顺利开展,有效推进质量工程的前提是对党的教育方针、正确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

质量工程以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按照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树立了人才培养是高校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的理念。只有对指导思想、教育方针、教育的基本规律有深入的理解和正确的认识,才能建设好质量工程。

(1)坚持以育人为本,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开展质量工程,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人才培养作为“质量工程”的根本出发点,同时正确处理教学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

(2)树立科学的人才质量观,加强素质教育。开展推进质量工程,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要加强人文教育,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丰富的知识,还学会做事、做人、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3 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基础

教学管理是高校一切管理工作的核心,它的基本任务是对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推进质量工程,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基础。

3.4 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关键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整合教育资源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没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不能培养出生机勃勃,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要建立团队合作机制,积极挖掘、利用、整合现有资源,集中相近专业的实验设备、实验基地等教育资源,集合相关学科领域内的师资力量,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通过团队的成立和建设,由点及面,由团队到整体,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让全体教师积极投入到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中来。

摘要:本文结合扎实推进质量工程的实践,提出质量工程是内涵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有价值的探索,得出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质量工程建设的关键等结论。

关键词: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实践,思考

参考文献

[1]孙振丹.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会计教育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国市场,201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场建设篇 篇2

(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核心,以批发市场为中心构建市场体系,实现农产品的“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创新农产品市场流通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监控、流通作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简化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促进农产品安全便捷、高效地流通,带动黄冈市农业生产发展。

二、建设目标

建立以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为龙头、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为骨干、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为网点的市场网络,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经由率,实现农产品安全、便捷、高效流通,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三、市场现状

我市农产品市场辐射区域主要是黄冈市11个县(市、区)和豫、赣、皖地区。目前,全市已建立了各类农产品流通市场近180个,其中较大型批发市场17个、农副产品综合市场近70个、具有销售农副产品的大型超市60个,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其对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和多样化,而我市农产品市场尚不能

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农产品市场辐射能力有限。我市农产品市场辐射区域主要是黄冈市11个县(市、区)和周边豫、赣、皖地区(信阳市、九江市、六安市),其中绝大部分农产品流通市场的覆盖范围仅限于黄冈市地区内,甚至有些农产品还得从武汉运输至本地。

第二、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体系发育不全。目前,我市尚未建立由高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组成的相互协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以初级(零售)农贸市场为主,缺少高层次批发市场,现有批发市场经营规模偏小,缺乏辐射范围广、商品流通量大、反映地方经济特色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

第三、市场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管理滞后。我市大多数农产品交易市场由于建设资金短缺,设施简陋,硬件基础差,市场的整体功能低,一方面表现在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传统,商品货物乱摆乱放,分行划市不清,市场整体混乱,交易方式原始,交易效率低下,甚至部分交易市场设在是露天场地、马路边,电子交易、集中竞价、保证金制度、结算制度很难普及;另一方面表现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得到广泛认可,对农产品卫生、防疫和安全等方面的效监控工作不能同步开展,农药残留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同时,市场的包装、加工、配送等各种辅助性功能薄弱,无法开展价格发布、信息服务等服务。第四、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中介组织迟滞发育。一是农产品市场流通以传统模式为主,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缺乏中介组织的有效承载和沟通,存在多重中介主体,交易成本高。二是经销商组织力量薄弱,缺少跨地区、跨行业、有活力的专业性农产品流通组织(协会),特别是缺乏龙头型专业性流通组织(协会),经营规模小,无力组织大宗农产品的流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三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加工、包装、仓储服务跟不上,影响农产品后续流通。

第五、农产品市场流通信息缺位。市场在农产品供求、预测分析、产销动态等信息服务方面滞后,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不能充分发挥引导产销、搞活流通的作用,农民不能全面了解市场价格、行情,从而生产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四、建设内容

黄冈位于楚头吴尾和鄂豫皖赣四省交界,与省会武汉山水相连,是1+8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依傍一条黄金水道(长江),紧邻两座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九江机场),贯通四条铁路(京九铁路、合九铁路、京广联接线、沪汉蓉快速铁路),飞架五座长江大桥(黄冈长江大桥(在建)、鄂黄长江大桥、黄石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鄂东长江大桥),纵横五条高速公路(沪蓉高速、黄小高速、江北高等级公路、武英高速、大广高速,武麻高速和在建的麻竹高速)。因此,要想解决我市农产品因滞销而出现局部性的供给过剩的问题,减缓区域性农产品买方市场的格局呈现扩大化的趋势,打破农产品卖难、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瓶颈,我市农产品市场建设,必须要充分利用黄冈“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交通优势,以中心城镇为核心,以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为流通通道,形成空间布局合理、节点网络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确保农产品流通安全、高效、顺畅,促进农业生产、引导市场消费,造福农民、搞活农业、繁荣农村。

第一、培育产业、建设基地,推动综合性市场建设。形成生产有基地、供货有渠道、销售有市场的产供销一体化格局。为此,我市农产品市场的建设要从各地方特色资源、生产力水平和生活习惯等实际出发,坚持“发挥优势、提高效率、点面结合、立体经营”的原则,逐步形成“市场在外、基地在内、产销结合”的综合性农场品销售市场。

第二、建成物流配套设施完善的农产品市场群。以中心城镇为核心,以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为流通通道,在各城镇交通交汇点、人口密集区建立适度规模的农贸市场,市场;在公路、铁路和水运交汇地带建立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例如在麻城、蕲春等县域,可充分利用火车站人口流动性较大的优势,充分做好农产品的宣传和集中配送工作,形成区域农产品集散流通带;在黄州城区及各县城可建立或完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可以向周围城区零售或是批发农产品。最后形成以城区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为中心,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枢纽,以农贸市场为关键点的农产品市场群网。

第三、培育市场、搞活流通。一是要按照产地集散功能和销地分销功能的客观需要,合理规划和培育发展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二是要培育一批运销中介组织,稳定销售渠道,减少市场风险,提高运销效率;三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鼓励连锁超市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渐形成品牌,提高我市各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四是要发挥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作用,促进农产品运销畅顺。

第四、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流通机制。一是要强化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建设农产品网上展厅,形成永不落幕的农产品交易会;二是要加快发展流通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创新农产品交易渠道和方式,探索信用交易、委托交易、电话交易、网上交易等农产品流通新方式。

生活安全:安全市场的重新定义 篇3

林宇认为:电脑上的安全主要是杀毒,而手机等移动端则包含杀毒、隐私保护等众多问题,而且两者的分发渠道90%不重叠,商业模式也完全不同。另外,PC端的安全公司若切换为移动端,成本非常高,所以无需惧怕。

当然,网秦也不会做PC端杀毒。林宇透露:“未来趋势是手机、PC、Pad界限的安全领地逐渐模糊,汇成大的移动安全市场。互联网影响10亿人,移动互联网,包括智能手机、Pad、智能电视、智能汽车,将影响100亿人,其中的安全市场前景令人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一家企业盈利模式是最终的导向。目前,国内安全领域主要是免费的产品通过广告盈利,广告费用最终还是追加在产品体验和最终产品价格中,由消费者买单。林宇表示,移动安全行业最终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服务免费,面向特定群体的特色服务收费。

不过,如今网秦也推出了自己的手机浏览器。在林宇看来,手机浏览器的业务扩展能力很强,是有价值的入口。整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历史都是钟摆效应,App客户端和浏览器会达到平衡点。

有业内人士担心,任何一个产品都有着不可回避的问题:5-10年后,市场趋于饱和,网秦如何保持增长势头?

“任何一款产品都具备生命周期,只有先积累用户,然后做平台性的、社区型的企业,生命力才能长久。”林宇说,对于移动安全产业,重在强调用户的黏性,通过创新发现新蓝海。

林宇所谓的“创新”就是借助云计算,“新蓝海”则针对移动互联网领域中的生活安全服务。

林宇认为,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云”已不再是概念,而是一種切实的生活方式,当前的安全服务已经进入云基础下的“生活安全”时代。

市场质量安全建设工程 篇4

近年来,我国建筑质量缺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国外经验,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建设部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05年8月联合以建[2005]133号文发布了《关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并大力发展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风险管理制度,是我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法律体系、社会监督、企业自律等各环节的不断完善,在建筑行业引入质量保险的条件逐渐成熟。推行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维护各方主体权益,净化和完善建筑市场,有助于我国建筑业的顺利发展,同时也是转变政府职能、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但在关于质量保险制度是否应该建立的问题上仍存在很多争议,其中质量保险制度建立的理论意义及其自身成本带来的一些实际问题还未得到深入研究,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我国推行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质量保险作为化解工程质量风险的一种经济手段,在我国推行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工程质量保险意识不强

由于传统习惯、保险理念、市场经济发育程度、法律法规等原因,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买卖双方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都比较淡薄。业主通常认为质量保险费是多余的成本而不愿投保。部分试点企业认为增加了企业个别成本,由于质量保险尚未广泛推行,而且保险费也未列入标准定额,因此投保质量保险的企业增加了个别成本,同时由于社会认识、社会诚信等原因使质量保险给企业带来的效应还未能充分显现出来,有的企业认为投保质量保险会使自己处于价格劣势,因此对投保不积极、不主动。

2. 保险费率难以科学厘定

目前,由于我国与质量保险相关的统计数据的匮乏和封闭,质量保险费率还难以科学厘定,当前试点项目只是借鉴国外的保险费率,是否合理还有待实践检验。一方面保险费率偏低会导致保险公司亏损,另一方面保险费率过高很难为投保人所接受,因此尽管各保险公司已意识到这一新业务领域的广阔前景,却都非常谨慎,并未采取积极的态度。

3. 建筑工程质量保险费用没有资金来源

2003年,由建设部、财政部共同出台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仅将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费列入工程项目预算,并没有将工程质量保险费用列入预算,说明工程质量保险费用没有资金出处。

4. 工程质量保险人市场尚未形成

目前,《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和部门规章都没有对建筑工程质量保险作明确规定,对工程质量保险没有法律强制力。工程质量保险业务还处于初创阶段,有很多的不完善之处。它是高技术性险种,如果某一环节的风险管理不到位,保险公司就有可能赔钱。由于目前保险公司普遍缺乏专业技术力量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控和管理,而最终的业务风险要由自己来承担,还将带来许多与传统业务不同的新的管理问题,使得这项业务开展起来难度较大,导致目前尚未形成工程质量保险人市场。加之工程保险市场发育不成熟,配套的中介服务机构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质量检测机构、质量监督机构、风险评估机构等可以为保险公司确定投保与否,以及进行质量事故鉴定等提供服务,而我国此类市场并不成熟。此外,工程质量合格与否;质量事故如何定性、定量;各方主体的保险责任和范围如何界定;保险费率如何确定等都需要进一步讨论。

三、完善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市场发展的措施

工程质量保险的成功试点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推广,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完善这一制度,可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入手:

1. 建立完善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确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等工程质量责任,加强各方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促使通过保险来化解风险,维护建筑市场秩序。通过法律、经济等手段使质量保险成为强制保险将能克服推进质量保险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首先,能使保险费用成为共同成本而不是个别成本;其次,能够充分发挥出浮动费率的作用,增加质量缺陷多、索赔记录差的建设方的个别成本,使其处于成本劣势;第三,能够为质量保险制度的建立注入强大的直接推动力。在我国主要应该通过《建筑法》、《保险法》、《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和配套法规来确立质量保险的强制性质,并通过配套合同示范文本和相关规章制度来实现。当然,除了立法外还可以同时采取其他方式如审批优先、贷款优先等行政和经济手段来推动质量保险制度的建立。

2. 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保险意识

通过加强对质量保险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尤其是业主和购房者的保险意识,使其认识到质量保险对于转移质量缺陷风险、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就会真正理解质量保险的价值,从源头带动潜在的保险需求,积极投保,进而全面推动质量保险的施行。加强试点城市间的交流,对有代表性的、共性的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为在我国全面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3. 提高保险公司自身水平

保险公司要逐步探索新兴业务的内部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管理流程和分析统计指标体系,探索与第三方机构协调合作的方式,建立起市场化、有效的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加快培养既熟悉工程风险又懂保险业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4. 整合资源,建立工程质量保险配套机构

成立建筑工程质量协会,规范行业行为,收集被保险工程和各方的信息;分析损失的原因、类型,提出防治措施和指导意见;制定和管理行业标准规范,协调各方利益;设立和维护网站,提供各方交流平台等。在引入质量保险制度后,应该逐步将目前已存在的工程质量监督、施工图审查、建设工程监理、质量检测等机构进行整合,以避免与质量保险制度的质量检查机构的职能重复,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收费。工程质量检查机构负责对工程方案设计、质量报告、与工程相关的其他问题进行审核,以及对工程本身进行检查;其主要作用是预防设计(包括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风险,把建筑工程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风险降低到最小。风险评估机构为保险公司提供担保的风险进行分析、预测等。

5. 建立科学合理的工程质量保险费率机制

遵循“适当性、公正性、合理性、稳定灵活、鼓励防损”的原则,保险公司应重视运用费率杠杆,激发被保险人提高工程质量的意识和行动。应逐步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根据项目规模、技术复杂程度、施工单位业绩、项目管理水平等确定每个项目的保险费率,还可以通过对国内建筑质量缺陷维修的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来拟合质量保险索赔频率和索赔额的分布,作为质量保险费率厘定的依据。此外,应建立企业和个人执业资格信用档案,推行“公开、公正、公平”的信用评价机制,由社会中介机构评定信用等级,尽快建立工程诚信体系,规范建筑市场。同时,应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建立一套既与国际惯例相吻合,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质量保险体系,从而保障质量保险制度的长期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总之,推行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一次重大改革。实施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可以减轻政府的压力,分担参建责任主体风险,降低建筑企业的经营风险,保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国外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从制度、组织和人员等各方面加强管理,完善建筑立法,规范市场行为,健全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市场一定会健康稳健发展。

摘要:文章阐述了在我国实行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意义,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具体对策,并对比了引进保险前后两种不同质量管理的运作模式,以突出其效果,进而加快这一制度的推行。

关键词:工程质量,保险市场,质量保险,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郭霞,刘玉明.北京市推行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制度的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07,2:13-15.

[2]刘玉明,刘伊生,刘菁.北京市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J].建筑经济,2006,4:27-30.

[3]温俊香.建筑工程质量及其缺陷责任[J].山西建筑,2004,30(16):149-150.

市场质量安全建设工程 篇5

一、设备采购方案的质量控制

建设单位直接采购,监理工程师要协助编制设备采购方案,总包单位或设备安装单位采购,监理工程师要对总承包单位或安装单位编制的采购方案进行审查。

1、设备采购方案的编制。编制设备采购方案,要根据建设项目的总体计划和相关设计文件的要求,采购的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方案要明确设备采购的原则、范围和内容、程序、方式和方法,采购方案中要包括采购设备的类型、数量、质量要求、周期要求、市场供货情况、价格控制要求等因素。从而使整个设备采购过程符合项目建设的总体计划,设备满足质量要求,设备采购方案最终需获得建设单位的批准。

2、设备采购的原则。

(1)向有良好信誉,供货质量稳定合格的供货商采购。

(2)所采购设备的质量是可靠的,满足设计文件所确定的各项技术要求,能保证整个项目生产或运行的稳定性。

(3)所采购设备和配件的价格是合理的,技术相对先进,交货及时,维修和保养能得到充分保障。

(4)符合国家对特定设备采购的政策法规。

3、设备采购的范围和内容

二、市场采购设备的质量控制要点

1、为使采购的设备满足要求,负责设备采购质量控制的监理工程师应熟悉和掌握设计文件中设备的各项要求、技术说明和规范标准。这些要求、说明和标准包括采购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技术性能、适用的制造和安装验收标准,要求的交货时间及交货方式与地点,以及其他技术参数、经济指标等各种资料和数据,并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单位向设备设计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

2、总承包单位或设备安装单位负责设备采购的人员应有设备的专业知识,了解设备的技术要求,市场供货情况,熟悉合同条件及采购程序。

3、由总包单位或安装单位采购的设备,采购前要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设备采购方案,经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对设备采购方案的审查,重点应包括以下内容:采购的基本原则、保证设备质量的具体措施、依据的图纸、规范和标准、质量标准、检查及验收程序,质量文件要求等。

市场质量安全建设工程 篇6

1 承接新项目、工程投标、合同签订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完全靠低价格竞争,愈来愈显得乏力。随着社会发展、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打造精品工程。工程质量奖项在承接新项目、工程投标、合同签订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有时能直接决定该项目投标工作的成败。

1.1 案例1

某公司2015 年7 月份参加投标的项目《307 省道涡阳至蒙城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蒙城至怀远段)02 标》,招标文件评分标准明确规定“2012 年1 月1 日以来投标人每获得一个国家优质工程(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颁发的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三级得2 分,二级得3 分,一级得4 分),每获得一个鲁班奖得4 分,每获得一个詹天佑奖得4 分,以上奖项最多得25 分。获奖项目必须是市政道路或市政桥梁或公路工程(不包含隧道工程)”。该项目评分标准总分为100 分,企业获奖占25 分。

1.2 案例2

2015 年5 月份,某公司参加《阜阳市城南新区南京路、竹园路道路及附属物工程施工》,该项目评分标准规定:“①企业获得过“鲁班奖”的, 每提供一项得10 分(如为市政工程得15 分);②企业获得过“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的,每提供一项得7 分(如为市政工程得10 分);③企业获得过“黄山杯”(外省等同于“黄山杯”)且为市政工程的,每提供一项得5 分;④企业获得过“颍州杯”(外市等同于颍州杯),每提供一项得2 分(如为市政工程得3 分)。该项目评分标准总分为100 分,企业获奖占40 分。

由此可见,工程质量创奖对市场开拓极为重要。

2 国家和地方等进行信用评价

为完善建设市场诚信机制,激励施工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现场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各地政府相继制定了有效的信用评价系统。施工企业在当地的工程质量情况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国家、地方信用评价系统中的等级。

2.1 案例1

重庆地区从2012 年7 月开始,根据《重庆市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暂行办法》(渝府发[2012]65 号)规定,诚信综合评价以10% 的比重纳入招投标综合评分。其中工程质量奖项类加分:①企业近2 年内获得鲁班奖每项得20 分;②企业近2 年内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每项得20 分;③企业近2 年内获得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每项得20 分;④企业近2 年内获得国家金质奖每项得20 分;⑤国家银质奖每项得8 分;⑥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每项5 分;⑦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每项5 分;⑧中国钢结构金奖每项5 分;⑨中国安装之星每项得5 分。

2.2 案例2

2014 年安徽省出台《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建筑企业信用评分试运行工作的通知》(建市函[2014]256 号)、《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建筑企业信用评分内容和评分标准〉的通知》(建市[2014]34 号)以及公司相关文件,标志着建筑企业信用评分试运行工作开始,其中企业层面突出良好信用最高加分10 分,1 项省级优质工程奖加2 分。

由此可见,企业工程质量创奖对国家和地方等进行信用评价也很重要。

3 企业树立品牌和赢得信誉

品牌对顾客(业主)而言就是一种体验,或者是一种信誉的承诺,而对企业而言就是获利的工具,也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没有品牌就没有立足于市场的资格,品牌就是信誉,当下信誉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开启市场的金钥匙。

某公司《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043 县道拓宽工程》项目部,该项目于2015 年3 月荣获“宿州市优质工程金鸡杯奖”,为公司在宿州市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后续工程《S303 泗永路灵璧至宿城段改建工程项目埇桥区段》《G206 符离北至蕲县北段改建工程》《宿州市省道303 下穿京沪高铁工程》等的成功签约,正是业主及当地政府对某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信誉的最好的回馈。

4 开展本企业优质工程评选工作情况和工程质量创奖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建筑企业创优质工程工作主要载体是工程项目,所以要使一个工程项目创建成为优质工程,前期要做好创优规划,并按照这个规划要求去组织实施,而且要强化过程中监督检查并进行标杆对比,做好工程资料收集和整理。实施过程要实实在在,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创建优质工程跟一般工程比较,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施工成本有所增加,但这种投入是值得的,优质工程的创建,将为企业带来荣誉,树立起企业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市场质量安全建设工程 篇7

选定了项目目标, 即确立了项目开展后续工作的基础, 为质量管理计划提供了依据, 提供了项目质量客户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般计算机网络项目系统集成遵循以下质量设计原则。

(1) 开放性

系统软硬件平台、通信接口、软件开发工具、网络结构的选择要遵循工业开放标准。

(2) 结构化

采用结构化系统分析设计方法, 把一个复杂系统分解成相对独立和简单的子系统, 每一个子系统又分解成更为简单的模块, 这样自上而下逐层模块化分解, 直到底层每一个模块都是可具体说明和可执行的为止。

(3) 先进性

有两层意义, 一是目前先进性, 二是未来先进性。只有技术和设计具有先进性, 才能保证系统的优势和较长的生存周期。

2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计算机网络集成施工阶段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料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四个方面。

(1) 物料管理

由于系统集成的物料非常多, 每一个物料直接影响到系统的顺利实施, 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对现场物料管理做到正确、及时、专人负责。

(2) 进度管理

工程进度一定要整个项目组共同了解和掌握, 要求作到步调一致, 另外影响进度的因素较多, 计划要随具体情况调整, 不能一成不变。

(3) 质量管理

系统集成大部分工作是在现场完成的, 因此现场作业管理应有明确的程序和质量保证体系, 至少做到每一道工序应有专人检查, 每一个工作应有专人负责整改, 使工程的质量一直处于闭环控制状态。

(4) 技术管理

系统集成在现场有许多非标问题要解决, 各学科一定要协调配合, 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因此项目经理不但要懂管理知识, 还要通晓各学科专业知识, 要注意各环节的配合。审核中常发现的问题有:施工现场不能提供施工方案、施工图纸, 施工人员对工艺要求认识不足, 设备安装与工艺不符;线缆、设备标识不清或标签已脱落, 无网络设备IP地址分配清单, 不利于系统维护;未按设计要求施工, 又不能提供设计变更的记录;施工进度与计划不相符, 工序质检无记录;不能提供证据表明对外包方进行了有效控制等。

3 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

工程验收管理是集成商与用户共同检验工程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并进行最终确认的重要环节, 是直接关系到客户利益的重要工作, 应引起高度重视, 审核中常发现工程验收缺少阶段性的测试报告/验收文档, 系统联调报告, 初验报告、终验报告过于简单, 只有结论, 不能提供工程达到预定目标的证据。

市场质量安全建设工程 篇8

1 取得投标资格, 做好投标准备

根据行业或地区招标惯例, 可知招标项目的投标资格要求, 因此我们应提前做好准备。投标资格条件通常有企业资质、施工经验或业绩、项目经理及其业绩、专业技术经济人员技术资格、投标保证金、企业财务状况、企业市场表现等。

工程总承包投标, 目前的施工企业可能不具备设计资质和设计业绩等, 只能以设计施工联合体的名义投标。施工企业应尽早与设计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有的地铁项目需多台盾构机, 有的高速铁路项目常需要多台大型现场制梁的造桥机, 有的隧道工程需要多台掘进机等, 应尽早做出内部调剂或购置的准备。工程项目招标合同文件中工程计量与工程款支付时间长的, 应做好资金准备。工程技术风险大的项目应做好分析评估。总之, 应在资格预审申请书递交前做好准备。为做好准备, 应进行设计摸底调查, 工地调查工作。对技术特别复杂的工程项目, 心中底数不大的, 应咨询有关单位, 求得技术支持。

2 根据产业市场特征, 开展市场营销

从营销学的角度, 市场分为消费者市场和产业市场。建筑业市场属产业市场, 具有产业市场的基本特征。

1) 招标人少 (或项目少) , 投标人 (或承包商) 多, 即很多投标人对很少的招标人。在中国属于完全竞争市场。

2) 工程项目标的大, 即招标项目大。对于投标人, 中一个标就可以干几年, 很有吸引力。

3) 专业化采购 (招标) , 即招标班子、招标文件内容、评标和评标人都是专业人才, 或委托有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完成招标。

4) 建筑业市场具有无弹性需求特点。比如桥梁工程承包需要大量钢材, 不会因为钢材涨价而选择其他替代品。

5) 建筑业市场具有波动需求特点。比如今年铁路招标项目多, 安居房屋招标多。现时的建筑材料价格不等于几个月以后的价格等。

6) 影响产业采购即招标评标决策的因素。大体有两种意见:一些营销学者认为, 最重要的因素是价格因素。招标人喜欢提供最低的价格、最优质量、最好服务的投标人。这种观点意味着投标人应向招标人 (项目) 提供最低的价格。另一些营销学者认为, 招标人的偏好、注意力、规避风险和个人因素更为重要。实际上招标评标决策既受价格因素也受个人因素影响。

如果投标人在项目工期、质量、价格、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上的目标或价位都基本相同, 没有实质的差异, 都满足招标人要求, 此时招标评标决策人会更多的考虑个人因素了。因此, 投标人的市场营销策略有:

1) 采用最低投标价格报价, 争取中标。

2)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水平, 向招标人提供优异的建筑产品。

3) 在项目工期、质量、价格上与其他企业同水平时, 应搞好公关关系, 十分注意招标人的偏好, 注意规避风险和个人因素。

当然, 企业的市场营销、决策, 还应考虑占有或开发市场, 现有在建项目多少, 人才和资金状况等。

3 分析竞争对手, 确定竞争策略

工程项目投标, 自然是一种企业综合实力的对决。企业应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参加竞争对决, 但是具体问题应做具体分析。

第一步是确定竞争对手。建筑业的市场是开放的, 公开招标, 可以把全部通过资格审查、报名参加投标的投标人都视为竞争对手。

第二步识别竞争者的战略和目标。比如竞争什么。是进入区域性市场的竞争, 还是进入铁路、公路、地铁等行业的竞争, 是创建业绩的竞争, 还是争取利润的竞争等等。

第三步评估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分析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是综合性实力的指标。分析竞争对手在招标决策人及业务人员在评委中的心里占有率, 从中找出问题比较优劣。分析不同竞争对手, 在建施工项目上的情感占有率, 哪个投标人干的最好。

第四步选择要进攻或回避的竞争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 处理好远对近的竞争。比如外省对本省, 外行业对本行业的竞争关系。

2) 处理好强对弱的竞争, 比如打压弱者使之一个个出局。

3) 处理好好的和坏的竞争者。波特观点认为每个行业都有“好的”与“坏的”竞争者, 一个公司应当明智地去支持好的竞争者并攻击坏的竞争者。

全面分析竞争对手, 确定第一竞争对手和第二竞争对手后, 对照自己企业的情况, 特别是针对本次工程项目投标的准备情况, 技术、报价、资源的准备情况, 公关关系工作情况, 就可以制定自己企业投标的进退、停止策略了。

4 分析研究市场, 以为长久之计

分析研究市场是工程营销人员的基本工作, 是一刻不能停止的工作。市场是发展变化的, 要随时掌握市场动态。市场的发展变化包括中央和地方投资方向的调整, 行业或地区建设重点的划定, 建设法规的修订补充,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建筑市场准入资格的标准、市场竞争的态势变化等。研究市场发展变化, 尽早制定企业自己的经营战略, 确定工程营销的市场及投标策略。下面仅对企业进入市场模式做分析, 供企业长远发展参考。

1) 投标报价模式。最低价法和合理低价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 出于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防止投标人串通投标, 招标人通常采取公布投标最高限制价的办法。最低价法最初主要是国内世行亚行贷款项目普遍采用, 目前在个别省份也在采用, 最低价法需要投标人详细进行市场和工程项目调查分析, 并准确预测成本, 此种办法的投标报价风险很大, 需要极其谨慎行事。合理低价法出于预防领导干部插手招投标和投标人串通投标等多方面的原因, 招标人采用概率论理论选定投标人和计算评标基准价等, 因此中标与否有相当的运气成分。

2) 受邀模式。包括受邀投标和受邀议标, 此种情况下要求投标人竣工或在建项目有良好的履约记录、业绩。一般情况下经投标人评判或审查合格的单位受邀, 受邀人的中标机会比较大。投标人没有多大风险, 但也可能只是陪标的角色。因此投标人对招标文件及合同文本应详细阅读、分析, 防止合同文本的欺诈或缺陷, 如为私人投资或县区投资要认真调查项目资金是否落实。此种模式的投标报价风险相对较小, 中标的关键因素主要是投标人竣工或在建的项目有良好的履约记录、业绩。

3) 投融资模式。国内大型建筑企业自己作为投资人, 参与项目建设, 即BT, BOT模式。大多数投资人, 在项目实施时, 都要进行项目融资以筹集资金, 国内的项目BT模式是从BOT模式演化而来, 它不仅能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的短缺问题, 还能给大型建筑企业以参与项目建设投融方式, 带动工程总承包创造了条件。

4) 其他模式。如近年来在很多的市政工程建设过程逐步发展起来的小额资金撬动的模式, 这种方式需要施工单位有一定的资金实力, 但由于竞争相对较小, 项目的利润也较投标模式高一些。

5 结语

市场质量安全建设工程 篇9

关键词:兽药市场,整治,畜产品,质量安全

兽药质量事关动物疾病疗效、疫病防控成效、动物产品安全, 强化兽药生产企业监管, 是保障兽药投入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

1整治兽药市场, 规范兽药经营秩序

兽药监管部门要履行监管职能, 对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巡查, 监督兽药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执行兽药GMP规定, 规范组织生产, 把好兽药产品质量关, 对规模养殖场兽药使用巡查, 指导规模养殖场科学规范使用兽药, 严格落实养殖场驻场兽医资格审查制度、兽药采购备案储存制度、兽药使用记录制度、兽药使用休药期制度, 结合农业部发布的兽药质量监督抽检情况通报, 清缴销毁不合格产品, 依法严查无证经营、超剂量、超范围、不执行休药期、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直接使用原料药等违法行为, 捣毁造假窝点和经销链条, 严惩造假者, 打击扰乱兽药市场的不法行为, 保障养殖业用药安全。

2清查整顿兽用特殊药品

国家高度重视兽用特殊药品 (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等) 管理, 通过采取指定总代理商、制作专用经销卡、确立定点经销单位等一系列措施, 将兽用特殊药品监管放在兽药市场整治突出位置, 常抓不懈。

监督企业严格执行兽用特殊药品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加大兽用特殊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 对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 一经查处, 绝不姑息, 坚决杜绝兽用特殊药品非法流弊和滥用等行为发生, 确保兽用特殊药品“管得住, 用得上, 抓得牢”。

开展辖区内兽用特殊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单位的监督检查。结合本地区兽用特殊药品管理现状, 制定特药监管风险防控清单, 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痕迹化、常态化监管力度。对兽药生产企业生产计划和兽药GMP执行情况, 以及兽用特殊药品原料的购进验收、储存使用、成品销售等环节开展监督检查;对企业经营资质、范围, 购进渠道, 仓储运输安全, 销售流向进行监督检查, 认真核查账、卡、物、票相符性、追溯性和真实性;对动物诊疗机构等使用单位购进渠道、仓储管理、产品质量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加强兽用特殊药品管理监测, 强化数据采集和信息互通。对盐酸麻黄碱等易制毒化学品以及高锰酸钾等易制爆药品的日常监督检查, 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的采购、销售、使用等动态监控和追溯预警机制。

3强化兽药监管责任

严格落实监管责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加强领导, 建立健全责任制, 层层分解工作责任, 做到有抓手、有部署、有检查, 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罚代管现象, 切实把各项制度和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市场质量安全建设工程 篇10

1 市场准入机制的内涵

在世界贸易组织体系中, 市场准入是指关于别国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国市场的规定, 指在多大程度上允许别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入, 也就是开放市场的问题。为保护国内企业的生产免受进口商品的冲击, 多数国家都对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或行业进行限制, 不让外国商品无限制地进入本国。

当前在推行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实行的市场准入制度, 与WTO的市场准入并不是一个完全相同的概念, 主要是指对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经检测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指标要求的农产品, 准予进入市场销售;对未经认证或经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 禁止进入市场销售的管理制度。凡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应当出具能够表明产地来源的证明。同时, 要建立起一套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 使农产品市场准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从而在制度上保障合格农产品能够顺畅入市, 同时又能将不合格农产品拒之“市”外。

2 市场准入机制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运城市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 是全省重要的粮、棉、果、菜、畜产品主产区, 外向型农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近年来, 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 全市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 加速农产品质量认证进程, 深入开展源头净化治理, 逐步完善检测体系及市场体系建设,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及培训活动, 全面提高监管能力, 使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农产品供求进入总量平衡的新时期新阶段, 食品安全备受关注, 现有的监管手段和监管水平根本无法满足城乡居民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信誉制度建立的需求, 更不能满足现代农业优质优价市场效应的需求。

农产品批发市场一头连着生产, 一头连着消费, 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环节, 也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关键环节, 地位非常突出, 因此, 市场准入便成为市场建设的必然趋势。目前, 运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多、杂、乱现象, 致使一些不合格的果、菜、肉、水产品有了存在的空间, 严重威胁到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为此, 政府和农业部门要从推行农产品例行检测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两方面入手, 把住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出口和入口, 确保上市销售的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建立完善追溯和承诺制度, 确保百姓消费安全放心。

3 市场准入机制实施的主要措施

市场准入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 也是形成优质优价市场效应的重要举措。目前运城市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市场准入上进行了一系列探讨、示范和基础性准备工作,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一步, 运城市将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原则, 分品种、分阶段、分步骤、分区域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3.1 加大基地建设和监管力度

鼓励有条件的涉农企业和农产品协会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基地, 鼓励和引导其申报产品认证, 推行标准化生产, 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 完整记录农业投入品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情况。同时, 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基地农民的培训, 广泛开展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提高基地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水平, 切实构筑起可供追溯和问责的质量安全监控系统, 做好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从基地到市场的有效衔接。

3.2 规范农业投入品的销售及使用行为

根据市政府相关要求, 将高剧毒农药的定点销售权全部收回, 由农业部门统一管理, 所有必须使用高剧毒农药的防治行为必须有技术员的现场监管。农业局执法队伍要加大对农药、肥料、种子的生产销售企业的排查力度, 严厉打击制售、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和假冒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 全面整顿农资市场, 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3 营造舆论氛围

利用多种媒体、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 增强农产品生产者、经销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 引导城乡居民的健康消费, 提高获证及其他优质农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

3.4 建立完善市场检测体系

根据质量认证情况, 所有入市的农产品采取凭证入市免检、索证抽检和现场检测3种不同方法, 进入市场销售。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配送中心应当设立或者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 对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并公示检测结果, 发现不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 不得允许进入该市场销售, 也不得转销其他市场或者其他经营者, 并依法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农产品检测证书、检测结果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

3.5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公示及信誉制度

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 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示牌, 每天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进行公示。农业部门每周公布一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所有使用获证农产品的宾馆、饭店及学校食堂, 就所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向消费者作出承诺。

3.6 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

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对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进行查处, 统一收集汇总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和消费预警, 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事件。一旦发现不合格农产品, 应当及时查明责任人, 依法予以处理或者提出处理建议。

3.7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上一篇:高校体育现代教育下一篇: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