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市场工程质量竞争研究论文

2022-04-30

唐树玉(1972-),男,安徽怀远人,经济学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生态投资及风险规避。佟静(1983-),女,辽宁大连人,经济学学士,专业:经济信息管理。姜雪(1983-),女,山东莱州人,经济学学士,助理经济师,专业:国际贸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建筑市场工程质量竞争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建筑市场工程质量竞争研究论文 篇1: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

摘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市场的永恒主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实践,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進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近些年,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工程量也在快速扩大,但建筑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却也不容忽视,全国每年因建筑工程倒塌事故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在1000亿元左右。“楼歪歪、楼脆脆”等工程质量问题一桩接着一桩,挑战着公众的忍耐极限!工程事故的频频发生,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也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1. 市场环境: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建筑市场一直处于僧多粥少的“过饱和”状态,近年来,虽对建筑市场进行了整顿,但市场的无序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表现在:一、区域保护仍然存在。不少建筑工程的投资是地方政府,出于保护当地企业的心理,同时为了协调当地错综复杂的关系,相关工程多由本地企业设计、施工和监理,外地的优秀建筑企业多被拒之门外。二、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劣质企业鱼目混珠。一些业务水平低、质量意识差、资质不过硬的企业,依靠挂靠、弄虚作假等手段依然游荡在建筑市场中。

2. 招标投标。招投标不规范,围标、串标、关系标现象仍然存在;挂靠也时有发生,往往是“一流的企业中标,二、三流的企业进场”;为了私人利益,层层转包、非法分包,往往导致最后的承包者通过降低工程质量来获利。

3. 施工管理。施工队伍自身素质不达标,从业人员质量意识较差。建筑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据统计,从业人员中有2000万是农民工,这些人中的一部分没有经过技术培训,缺乏专业技能,从事的是一线施工,比如浇筑混凝土、焊接钢筋等,工程质量往往不能保证。项目管理力量薄弱,施工现场混乱,偷工减料现象得不到有效制约;原材料质量把关不严,以次充好。

4. 质量监管。有的工程项目实行同体(或连体)监理,有的工程项目在确定监理单位时没有引入竞争机制。有些监理公司对工程的设计、施工所知有限。有些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没有充分履行职责,或由于自身业务能力不能发现问题,或被糖衣炮弹击中“睁只眼闭只眼”。

5.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作用无可替代,它的思想与管理方法对工程质量影响很大。近年来,由于建筑市场僧多粥少,不少建设单位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不合理的压低报价,导致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规范要求施工无利可图,便通过偷工减料来保证利润;不合理的肢解工程,导致工程衔接部位多;拖欠工程款,迫使施工企业垫资施工;盲目压缩工期,导致施工单位仓促施工;不按建设程序办事,致使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存在,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不愿放权,致使监理深度和力度不够。

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

1. 加大对建筑市场的整治。首先,打破区域保护,坚决取消不合理的地方保护规定,比如:“必须具有本地三年以上纳税记录”、“必须在本市内有三个以上正在施工的同类项目”等,引入高水平的外地企业,通过“与狼共舞”带动本地企业水平的提升;其次,对业务素质低、质量信誉差的企业坚决清理出建筑市场,维护市场秩序。

2. 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和管理。严格实行公开制度。即:公开建设项目信息、公开招投标的要求和准入条件、公开评标办法及标准、向社会公示中标结果、公开相关行政监督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的举报电话、信箱、地点和负责人。严格资格审查制度。资格预审必须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以不合理条件限制和排斥潜在投标人。严格规范评标活动制度。严格执行专家评委开标前24小时内采取由计算机随机抽取、语音通知制度。采取业主评委与其它专家评委分离并封闭评标的方式,防止业主评委授意或干扰专家评委。对重大建设项目,从异地抽取专家评委,防止本地评标专家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畅通投诉渠道,严格投诉举报受理制度。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全过程在公开、透明及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下进行。

3. 加强施工企业自身质量管理。首先,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是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必要前提,提高施工队伍的业务素质可从内部培养挖潜和外部引进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抓好施工人员的上岗培训,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达到一定业务水平才能上岗;搞好施工人员的日常培训,利用大中专院校及各类建筑职业培训学校,分期、分批、分层次地对职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业务素质;引进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注入新鲜血液。其次,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等工作。最后,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严格按操作规程、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施工;认真作好自检、互检和专检和交接检,严把对各道工序质量,确保上道工序的不合格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

4. 加大质量监管力度和深度。建立由施工企业、监理队伍、建设单位和质监机构共同监督的四级联动体系。完善工程监理制度,取缔同体(或连体)监理,努力实现建设监理市场的竞争充分化,择优录用监理单位,加大对监理单位的监管,促使监理单位工作标准化、规范化,防止监理不到位,验收走过场。提高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履行职责的能力和责任心,对业务素质差、玩忽职守的坚决清理。

5. 充分发挥建设单位的主导作用。建设单位要规范自身的行为,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程序;在招标过程中洁身自好,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择优录用业务水平高、质量意识强、重合同守信誉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在确定造价、工期时要慎重,避免不合理的压低造价、压缩工期;施工过程中,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对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进行逐个环节逐个工序的控制,使质量始终处于被控制状态,把质量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关键是把好材料质量关。还要与监理、施工人员一起深入到项目施工中,长期驻守工地,但对监理单位不要过多干预,赋予监理单位充分的自主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在遵守合同的基础上,依据遵设计图纸、技术规范达成共识,形成监督、互助、促进的协作关系,共同努力搞好工程质量。

结束语

“质量重于泰山”,提高工程质量是建筑市场的永恒主题,从业人员和相关部门应寻找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对策,齐心协力搞好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苓.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0(12).

[2] 李文祥.试论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

作者:李慧敏 王锋川

建筑市场工程质量竞争研究论文 篇2:

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效能的路径

唐树玉(1972-),男,安徽怀远人,经济学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生态投资及风险规避。

佟静(1983-),女,辽宁大连人,经济学学士,专业:经济信息管理。

姜雪(1983-),女,山东莱州人,经济学学士,助理经济师,专业:国际贸易。

摘要:我国自建国以来就提出“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颁发了许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改革开放以来,进一步反复强调,建设事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目前我国建筑市场频繁出现大大小小的质量事故,凸显出工程质量监督效能的低下。人总是在即定的规章制度下理性的采取行动来保证最大化利益的实现。施工单位根据国家、建设单位的质量标准、抽检概率、惩罚力度安排质量行为确保自身的经济利益。因此合理的抽检概率、惩罚力度不仅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而且可以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效能。

关键词:监督效能 质量标准 抽检概率 惩罚力度

The approach to enhance the inspect efficiency of the project quality

Tang Shuyu Tong Jing Jiang Xue

“Great project,quality first” is the constructive guideline of our country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nation and many methods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have been issued.Since carrying out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it has been further,repeatedly emphasized that the quality inspection and supervise of the project must be strengthened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At present,the large or small quality accidents in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market show the low efficiency of the quality inspe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The human always try to realize the maximized benefit while abiding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To guarantee their economic interest,the construction contractors arrange their quality behaviors according to quality specifications of the national,the construction unit,the spotcheck probability and the dynamics of the penalty.Therefor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quality inspection can be enhanced by reasonable spotcheck probability and the dynamics of penalty.

1.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

八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扩大改革开放,原先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质量事故频频发生。1984年建设部提出了建筑领域系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发展建筑业纲要》,9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这两个文件是建筑业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建筑业立法工作走向体系化的道路奠定基础。1993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实施,2000年1月30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更标志着质量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条例》确立了一系列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为确保工程质量,提高质量水平,杜绝重大质量事故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质量监督制度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监督工作的范围和监督方式也在不断地调整,各地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

20年来,工程质量监督系统锻炼了一批过硬的队伍。广大质量监督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监督的政策法规,忠实履行监督职能,为促进我国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遏制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质量监督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又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1.1 虽然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直接生产责任、中介鉴证审查责任、监督执法监督责任三个层次的工程质量责任体系,但是,相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言,责任主体的层次和责任追究从制度上不够清晰,对建设单位的质量行为和质量责任问题的研究和管理还不够,中介机构对于工程质量的保障作用发挥得还不充分。

1.2 对违法违规单位和个人惩处不力。《条例》等法规制度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但法规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各地执法情况也很不平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1.3 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建筑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些条文与行业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造成许多国际通行的承包模式或其他做法无法适用;同时,相关法律还存在空白点,这与当前庞大的检测市场现状是极不相称的,致使建筑工程检测行业较为混乱,也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发展。

1.4 市场管理体系不健全。现行的建筑市场管理体系是以落实参与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但由于建设工程牵涉到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各阶段,在这些阶段中都存在质量风险,而现有的监管体系中政府监督、社会监理、参建各方主体负责工程质量等环节还不能有效衔接,对工程质量监督不免要受到影响。

1.5 当前大量未经规范化培训和考核的人员涌入建筑市场,不但生产不出高质量的产品和工程,而且这会严重制约有关行业的健康发展。这几年建筑业“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影响着建筑市场的在序运转和良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工程越级承包,非法层层转包的混乱现象。“打着一级企业的牌子,二级企业来投标,三级企业进现场,包工头来施工。”施工过程无人管理,从而影响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大了工程质量监督的难度,降低了监督效能、制约了工程质量的提高。

经过建国以后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虽然初步建立起完备的质量监督体系、颁布若干法律条文,但相对于庞大的建筑市场而言,还谈不上比较完善,很多监督措施、程序得不到真正的落实,质量主体的行为没有严格的约束和规范。近年来由于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涌如进来,造成我国工程质量现状不容乐观。

2.我国工程质量现状

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同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影响了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事故的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有技术的原因、管理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质量监督的力度不足,造成一起又一起经济损失巨大、影响恶劣的质量事故的发生。

2003年7月1日,上海市某工地发生一起管涌坍塌事故。因大量水、流砂涌入旁通道,引起隧道受损及周边地区地面沉降,造成三幢建筑物严重倾斜,防汛墙由裂缝、沉降演变至塌陷,隧道区间由渗水、进水发展为结构损坏,附近地面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沉降,并发生了防汛墙围堰管涌等险情。这起工程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算为1.5亿元人民币左右。事故发生后,调查小组专家认为:旁通道冻结开挖施工设计存在缺陷,施工中冻土结构局部区域存在薄弱环节,并又忽视了承压水对工程施工中的危害,导致承压水突涌,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监理单位现场监理人员失职。在旁通道施工期间,现场监理部无冻结法施工专业技术监理人员。总监代表未对调整后的方案进行审定。6月24日至30日旁通道晚上加班施工期间,未安排人员值班;发生事故时,现场无监理人员。总包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对分包项目管理存在漏洞。对施工单位项目部编制的《冻结法施工方案调整》,总包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未向隧道公司总工程师和盾构分公司主任工程师汇报,致使隧道公司、盾构分公司未对此方案给予审批。质量员竟一次也未去施工作业面进行技术、质量检查。在6月28日至30日的施工日记中,没有反映险情征兆的情况,却记载“一切正常”。

2003年2月12日下午约3时35分,某大学图书馆二期工程工地屋面模板支撑体系突然坍塌,坍塌高度大约24米。坍塌面积大约450平方米,有14人被压,其中7死7伤。

某古建筑,在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是后来营建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的蓝本,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古建筑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启动。其中,午门是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项目由省文物保护中心负责设计、承建。2004年12月1日工程开工,2007年5月底工程完工。2007年7月9日晨,历经600年风雨岿然不动的古城,在完工数月后轰然倒塌。

不断发生的工程质量事件说明工程质量监督的无力与低效能。建筑产品的体积庞大、工序繁多、建设周期长等固有特点,决定了在建设期间不可能对整个过程进行完全的监督与检测,各建设单位只能依据国家现有的规范规定的抽检概率、惩罚力度监督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理性的施工承包商同样也会根据公开的规范信息、监督机构现场监督人员的力度以及违反规范后的收益来确定自己的质量行为。

3.施工承包商质量行为的选择

基本假定:

人是理性的,任何人都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下,其行为受到即定社会环境、规章制度的影响,并且有足够的能力分析过去以及他人的行为,理性的预测未来,从而采取合理的行动,保障自身最大化利益的实现。企业的理性体现在人的理性之中,企业行为的选择自觉的实现了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为质量监督单位,负责监督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为了分析的方便,相对于施工单位,统称他们为质量监督单位,假设监督单位和施工单位都是风险中性者。

在双方博弈中,监督单位首先设定工程的质量标准G*,设G∈(Gr,G0)为施工单位的活动的质量标准。一般存在以下不等式:G0>G*,即施工单位对外宣称的质量标准高于监督单位所规定的标准。设施工单位的收益为π=π(G),同时dπdG<0,即施工单位的质量标准越低,收益越大。

监督单位制定质量标准以后,希望施工单位能够按照标准执行,为了防止施工单位不能达到所规定的标准,则有必要进行监督检查。设抽检概率为ρ,抽检成本C。当监督单位发现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是Gr<G*,则处以惩罚。惩罚函数为:F=F(G*-Gr)=F(ΔG)dFdG>0(F(0)=0)

施工单位的活动对造成的负外部效应为E=E(G),根据我国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可以假定该外部效应有建设单位或国家政府承担。

根据以上的假设,可以得到质量监督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博弈过程。

施工单位的期望收益为:

对施工单位而言,dE(ρ)dr=0时利益最大化。则C(G*)-ρF-π(G*)=0

因此最优抽检概率为:ρ*=C(G*)-π(G*)F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监督单位的最优策略是必须考虑到施工单位采取低于标准的质量活动的收益,与达到标准的收益水平。如果施工单位的收益水平越高,越有必要采取监督策略;同时监督单位的惩罚水平越高,采取的抽检概率越抵。

4.最优工程质量监督效能的实现

施工单位与监督单位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施工单位有动机不如实汇报其质量水平,针对施工单位存在的风险,监督单位有必要通过契约安排来指导施工单位的活动

当施工单位选择他的质量水平为Gr,期望收益:

E(ρ)=ρr [π(Gr)-F-C(Gr)]+(1-ρ)[π(Gr)-C(Gr)]

就监督单位而言,其效用水平的期望为:

E(j)=ρ(F-C-E)-(1-ρ)E=ρF-ρC-E

期望的社会福利为:

E(s)=π(Gr)-C(Gr)-ρC-E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选择G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监督单位则希望通过确定抽检概率来约束施工单位按照既定的标准活动。只有当采取低于标准的活动所获得的收益不高于采取达到标准的活动所获得的收益时,施工单位才会按照监督单位的标准活动。即激励相容约束,因此可以得到相应的契约模型:

MaxEG·ρ(s)=π(Gr)-C(Gr)-ρC-E

s·tE(ρ)=π(Gr)-ρF-C(Gr)<π(G)*-C(G*)

由约束条件可以解得:

ρ≥π(Gr)-C(Gr)-π(G)*+C(G*)F

对于监督单位的惩罚标准而言,满足F≥π(Gr)-C(Gr)-π(G)*+C(G*),即监督单位对违规的施工单位的惩罚一定要大于其通过违规行为的所得,使得他们社会成本等于其私人成本。

通过以上的分析来看,监督单位对施工单位的激励机制包括合适的抽检概率和惩罚力度,当惩罚力度加大时,抽检概率具有替代性;从惩罚力度的确定来看,由约束条件可以得到F。当监督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全过程监督时,即ρ=1,最优的惩罚水平F=π(Gr)-C(Gr)-π(G)*+C(G*),即要求施工单位的社会成本等于其私人成本。如果抽检概率为零,通过惩罚是不能有效的约束施工单位活动一定停留在规定的标准水平上。因此,必要的抽检概率和适当的惩罚力度,才是提高监督效能的有效途径。

5.对策与建议

提高质量监督效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仅凭借一个人、一部法律条文短时间内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完善的法律体系;大量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储备;完全竞争的、有序的市场环境;合理的制度安排等是提高监督效能的必然保证。结合我国目前建筑市场实际条件和我国实际国情,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和必要的监督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质量监督效能。

5.1 加大工程质量事故的惩罚力度。

政府作为质量控制体制的第一阶层,其主要职能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资质管理、市场准入等手段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在当前情况下,为了保证施工单位的建筑产品质量符合标准,政府不仅要不断的完善法律体系,提高抽检概率,更重要的是制定更加严格的惩罚标准,惩罚力度不能小于施工单位以及其它单位因违规所得的利益。具体数额可以依照现行的相关定额执行,直至取消违规单位以及个人的施工资格。针对目前层层分包、随意挂靠的现象,加大对总包单位的惩罚力度。

5.2 提高建设、监理单位现场抽检概率。

建设、监理单位是控制工程质量最直接的、最关键因素,也是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效能最活跃、最能动的因子。他们在现场的执行力度直接决定了质量监督效能。即使完全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抽检概率行使监督职能,由于规定的抽检概率相对较低,也不能保证施工单位的行为一定符合标准的要求。加大现场的抽检概率,对施工单位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以及国家标准规定的数额罚款,使得施工单位并不能从因为采用低于标准的活动中受益,促使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标准组织施工。

参考文献

[1] 张唯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 孙永正.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杨文士.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 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 王玉龙.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6] 宋柄忠.建筑法规全书[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唐树玉 佟 静 姜 雪

建筑市场工程质量竞争研究论文 篇3: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

摘要:随着建筑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已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为此,本文分析了影响这些建设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保证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质量控制;措施;管理

1前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投资建设的各类工程项目达十几亿平方米,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因此,建设工程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工程质量是多方面的原因,影响因素非常多,涉及方方面面。要把工程质量管理好,最为关键的是必须有一个健全的、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制。

2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

建筑工程质量简称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建筑工程的质量特性主要体现在适用,耐久,安全,可靠等这五个方面,但是对于不同专业的工程,如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建筑,道路建筑等就要根据其所在的环境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的差异,有着不同的要求。工程质量按其实施主体不同分为自控主体与监控主体。自控主体为政府的监管部门,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而监控主体是指他人质量能力和效果的监控者。工程监理单位属于监控主体,它受建设单位委托,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实施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和控制。

3影响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

3.1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从建筑市场整体来看,市场运行的规则尚不完善,现有规则实施中的问题也很多,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较普遍,建设市场的混乱直接危害工程质量。所以,政府要下功夫,一方面要构造这个市场,健全运行规则,同时要保证这些运行规则的实施;不能保证实施,就要进行整顿。健全市场运行规则尤其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现有建筑及相关配套法规,使各项行为都有法可依。

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监督机构的人员素质、设备、监督理论和经验乃至权威性虽然取得了质的变化,但一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人员素质不高、设备相对滞后以及自我廉政、勤政约束机构不健全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

3.2施工企业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施工企业管理方面,有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甚至趋于瘫痪。由于社会环境使然,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交易过程中仅剩下为争夺市场分额的价格厮杀,这必然导致施工企业对建筑产品品质的忽视。加上“挂靠”施工盛行,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分离,以及由一级企业实行分包制,一层一层分包下去,到最终直接实际实施工程的建筑单位根本达不到工程要求的企业资质,施工人员素质较低,也难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3.2.1施工现场管理质量不高

由于施工现场人员素质普通不高,技术投入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施工现场的综合管理水平较低,影响并制约了施工质量。在对材料控制上,现在有些建设单位做的比较好,对主体材料如混凝土,钢材都是由甲方供给,这就决定了施工单位只是对施工质量以及材料的利用率进行控制。对工程进行全包的施工企业,材料质量是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合格,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合格。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3.2.2 施工责任主体的原因

建设单位要对质量负责,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到设计、施工单位的选择,都是建设单位承担的,都要对工程质量负责。由于建筑市场的开放,他们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建设单位追求造价低、速度快,急于出成绩、树形象。施工单位讲究少投入,高赢利,施工质量只求过得去,不求过的硬。而还有一方面,设计、监理队伍供大于求,市场无序竞争,过于迁就业主,设计变更随意。而目前通常实施质量控制的方法是采用监理制,虽然工程质量自从实行监理制第三方控制以来工程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但是还是存在各种各样问题。

4措施与对策

4.1政府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监督

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切实整治建筑市场。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工程建设各方从建设工程活动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4.2施工企业应当提高自身素质

施工企业人员素质低下,这是目前我国建筑业普通存在的一个现象,一些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农民工也涌入施工队伍,虽然这些工人可以为建筑的人工造价但也可以使工程质量,技术水平下降。有些建筑企业甚至缺少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按照设计与施工图纸的规定进行施工。一个的施工队伍,一个好的施工组织计划,一个好的施工方案的出台和实施,可以带来施工质量的提高及施工进度的加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4.3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设计工作是建筑工程的前期工作,也是施工企业进行施工的依据,及时准确地提供合格设计图纸,处理主要的技术问题,对工程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意义。为达到这一目的,建设单位要委托具有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以求提高设计质量。重视设计中至关重要,不能一味地压缩设计工期,导致设计人员不能全面的考虑问题,结果设计文件不够完善,准确,使施工过程后期出现了不必要的变更。在设计过程中,建设单位可以派出设计监理,及时跟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反映业主的意愿,使设计文件更人性,更标准,造价才能更准确。设计完成后,也可组织专家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查,并提出相应的审查意见,设计单位可以及时修改。

5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工程质量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监督,需要大力改革,建立规范的长效运行机制。良好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是取得质量令人满意的建筑施工的保证,因此,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陈强,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6)

[2]候永富,谈建设工程质量的可持续管理措施,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9)

作者:贾晋

上一篇:高职德育师生关系问题研究论文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论文